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是教师素质。
师生关系是指:
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教育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受制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教育技能、人格魅力等。教育活动中,教师是促进者、组织者、研究者,学生是参与者、学习者,教育关系是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也是师生关系的核心。
在教育关系中,教师与学生的活动中心都与教育目标有关,体现着学校教育工作的任务与特点,这种关系能使双方的力量形成有效合力,使学生获得和谐发展。师生关系包括教师与学生所处的地位、相互对待的态度等,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和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意义的体现。
新型师生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
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生活中教师为学生创造和睦、宽松的环境,学生才会信任教师,才会向教师敞开心扉,才会乐于向教师说出真情实感,才会把教师当作朋友。
随着人们对 教育 活动的认识不断深入,"教育即交往"逐渐成为一个时髦且深刻的命题。师生之间的交往与沟通状况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于是师生沟通技巧也自然成为现代教育研究一个颇受关注的话题。下面我整理了师生心理沟通技巧,供你阅读参考。
师生心理沟通技巧:因“心”施教
在与学生沟通时,老师要能够同各种气质、不同性格的学生打交道,要能够因“心”施教。2500年前,有两个学生同时问老师一个相同的问题,老师根据其中一个学生为人懦弱的特点给予肯定回答,以激励他的勇气,给另外一名学生否定回答以中和他的暴性,这就是孔子因材施教的 典故 。社会发展到今天,气质的四种类型学说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依据,也为我们与学生沟通指引了方向。在教育那些任性倔强而冲动的学生时,我们老师一定要保持一份职业性的克制与冷静,采用“冷处理”方能“以柔克刚”;对于那些活泼好动但常常有始无终的学生,批评时要有耐心,循循善诱;对于那些文静内向的学生,教育时要特别注意动之以情。
师生心理沟通技巧:恰当地运用沟通语言
在与学生沟通时,我们老师要注意恰当地运用沟通语言。“请、谢谢、对不起”,这是社会服务行业的专业用语,教师也应该有自己的专业用语。在与学生沟通时,老师的语言要亲切、自然、风趣、幽默,这样不仅能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而且有助于形成轻松愉快的谈话气氛,消除学生不必要的顾虑,从而更好地敞开心扉,说出他们的心里话。遗憾的是,在教育实践中有些教师使用了尖酸嘲讽的语言,尽管含有"恨铁不成钢"的爱意,但师生之间的隔膜就在这不经意中产生。这样不适当的表达,不仅会降低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相反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激起学生的怨恨心理和报复幻想,甚至闭锁心灵、厌学、逃学、自杀等严重后果。
师生心理沟通技巧:注意情绪、情感的心理效能
在与学生沟通时,我们要注意情绪、情感的心理效能。有的老师在与学生沟通时,太注重讲道理,似乎只要把道理讲清楚了,学生就会自然按照老师的意愿做出某种改变。其实,被忽视的情绪、情感因素恰恰正是师生沟通成败的关键。教师良好的情绪会增进师生间彼此的亲近和依赖,使教师的思想感情被学生所感知和理解。所以,在进行个别沟通时,教师要表现出耐心和韧劲、爱心与期望,只有感情真诚和情绪良好的双向交流,才能产生师生"共振"效应,才会得到学生的情感回报。
师生心理沟通技巧:避免空洞的说教与劝诫
在与学生沟通时,我们要避免空洞的说教与劝诫。作为德育工作者,有时我们会急着想改变学生,“你不要、不应该、不可以……”,这些话在师生沟通中使用,训诫的成分难免太浓了,况且空洞的说教与劝诫所能达到的教育效果是苍白无力的。我们老师要通过真诚的分析与思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不是别人要他改变,而是他自己需要做出这样的改变,这才是师生沟通的较高境界。
师生心理沟通技巧:转变教育观念
在与学生沟通时要讲求 方法 ,但转变教育观念更加重要。按照心理学中abc理论的解释,老师如果能把学生看作天使,那么他便是生活在天堂里;反过来,如果老师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便是生活在地狱里。其实,这只是一种教育理念的转变。在平常工作中,一些老师十分强调与学生的沟通方法,于是很喜欢向别人讨教与学生沟通的方法,似乎方法就是优化师生关系的灵丹妙药,其实不然。当他们采用这些方法与学生沟通时,学生往往并不领情,究其原因并不是方法不好,而是教育理念没有跟上。与沟通方法相比较,我觉得教育理念更加重要。如果教育理念跟不上,即使你拥有了好的沟通方法也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为任何方法的实施都离不开理念的支撑,师生沟通也不例外。
师生沟通并不抽象,它是随时随地随事都可能发生的,是伴随着教育行为始终的师生互动过程。师生沟通是你每天早上来到学校对学生的那一丝微笑,是你在下课之前多看学生的那一眼,是你在学生考试不够理想时对他(她)所说的一句鼓励的话语,是你不经意间对学生发出的一句赞美,也是你写在作业本上的那一行充满人性化的批语……
哲人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良好的师生沟通,不是教师单方面的付出,而是与学生双向的交流;师生沟通也不仅是给学生帮助的过程,在给的同时,作为回馈,教师也会从中获得意想不到的快乐。
师生心理沟通技巧相关 文章 :
1 课堂教学中的沟通技巧
2 青年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技巧
3 交往中的心理沟通技巧
4 各年级心理特点及沟通方法
5 沟通技巧学习心得1500字
6 客户心理学与沟通技巧
7 心理学沟通技巧
交往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相互知觉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师生交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情感交流的交往过程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要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来实现所以,师生交往在学校内部的人际交往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良好的师生交往,可以促进师生健康心理的发展;反之,会给教育教学活动和师生情感交流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搞好师生交往是现代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一、青春期师生交往的新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独立性的增强,青春期的少年不象儿童时期那样对教师唯命是从,开始反抗教师的管教,师生之间的摩擦增多,关系紧张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性降低,有些学生对教师产生失望和怅惘,更多地去挑剔老师的缺点毛病,看不到老师身上的优点,使师生关系出现不和谐具体表现为:
不轻易向教师坦露内心世界,自我封闭;
不主动接触老师,消极观望;
对老师的话置若罔闻,不予理睬;
产生失望心理,对抗情绪;
躲避老师,感情淡漠;
对老师百般挑剔,拿老师的缺点做笑谈;
惧怕老师,不敢与教师交换意见等
二、青春期师生交往问题的成因
(一)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
青春期的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专家们认为,人的一生没有一个时期比青春期更令人操心的这一时期的学生既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同时又充满着各种心理矛盾和冲突他们表现出了强烈的独立自主的需要,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要求自己的事由自己拿主意,但由于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处在不稳定的时期,其情感意志、个性发展还不成熟,其承受挫折的能力还比较低,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偶尔成功便盲目骄傲,一旦受挫,就垂头丧气,信心动摇因此,了解正处在青春期的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不同学生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因材施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青春期学生的身心发展极不平衡
青春期学生正处于青春成长的关键时期,生理上的显著变化,心理上的急剧发展,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增强,都给同学们带来了诸多新的思想困惑和不适应特别是性发育日渐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又相对滞后,容易使他们感到紧张、迷乱、甚至不知所措正是这种身心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青春期学生情绪不够稳定,好感情用事,考虑问题也不够周全,容易出现行为偏差
2、青春期学生有旺盛的求知欲
青春期学生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求知欲旺盛他们对周围的新事物非常好奇,有较强的探究意识,喜欢批判旧事物,崇尚新事物,爱标新立异,对人或事容易理想化并盲从,这也是部分青春期学生“追星族”产生的思想基础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某些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而对体坛名将、赛场风云、影视明星、歌坛新秀、青春偶像、奇闻迭事等常常滔滔不绝
3、青春期学生渴望尊重与理解
尊重与理解的需要也是青春期学生这一年龄开始刻意追求的这是他们的心理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的表现学生要求尊重和理解,在集体生活中,他们渴望有显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有适合自己“角色”的位置在课堂上,他们希望教师喜欢并关注自己的一言一行,回答问题即使错了不受到歧视和讥笑这些都是自尊心强的表现自尊心是一种尊重自己人格,不容别人歧视侮辱,希望受到别人尊重的自我态度随着年龄的增大,学生的自尊心会越来越强,到了高年级它成了自我意识中最敏感、最不容别人亵渎、侵犯的部分这时学生最怕别人看不起,为了得到别人的承认和重视,他们喜欢争强斗胜,以各种方式表现自己,一旦学生感受不到这种尊重,觉得自己被老师所忽视,或觉得自己在集体中处于可有可无的位置,自尊心就会受到挫伤,就会以不当的方式,如打架斗殴、寻衅滋事、搞恶作剧等去寻求满足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卑感正是由于自尊心较强,青少年也容易出现自卑感,因为他们非常注意别人怎样看待自己,重视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常常把这方面遭受到的微不足道的小事,看成是莫大屈辱,甚至一些在成人眼里根本算不了什么的问题,如自己的衣着不如同学时,自己的个头不高,不如别人漂亮等,都会产生自卑感如果自尊心长期得不到满足,就会破灌子破摔,不求进取
4、值得一提的还有青春期学生交友与友谊的需要
青春期学生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与同龄伙伴交往并建立友谊的需要日趋强烈他们渴望多交友,有了心里话愿意找同龄人诉说,若这种感情得不到满足,交友处处受到老师、家长的限制,不但对其自我意识的发展极为不利,也容易引发孤独、抑郁、偏执等心理障碍
处于青春期的青春期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导致了他们易出现心理偏差及行为问题如苦闷、厌学、出走、自杀、犯罪等事情发生在学生身上,却反映了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即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重视,教育方式、方法的简化等当前,广大青春期学生升学、考试压力过大,有的老师又不善于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对性格内向、情绪失调、有各种心理困扰的学生不注重情感的交流与引导,往往把有些学生的性格内向说成是学习态度问题,把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建立友谊说成是“早恋”苗头其结果往往使教育不甚得法,错过教育的有利时机,导致不良后果
(二)教师方面的原因
当然问题在于不仅仅是在学生身上,目前的教育普遍存在"虚假交往现象"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比如有一学生平时学习不但不认真,而且经常给老师同学制造麻烦他的任课、班主任老师都对他失去了信心这是前提,假如(设想情景)
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种:一是交往的形式性"谁叫你去上课了"、"谁叫你迟到了"等责问除了激发对抗情绪,其内容已远离交往所应当承载的文化意义二是交往的造作性教师以自我感觉为中心,猜测学生因思想不重视而迟到,忽略了学生不同的内心感受,交往已在一定程度上背离真实性三是交往的垄断性教师当众把丁丁从开学至今的过错一一具体罗列出来,这种只关注缺点的教育,对个体来说常常是以埋没优点和特长为成本的,对全体而言则往往是以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发展为代价的;四是交往的独裁性教师要求丁丁设身处地为其他听课的学生着想,自己却可以当众训人,"你整整迟到了二十分钟,你还有理",并以向家长告状威胁,教师在交往中不自觉地扮演着"法官"的角色,学生只是消极的受动者
(三)导致师生冲突的潜在心理因素分析
1、教师方面的潜在的心理因素
教师对一般“问题学生”存有偏见,导致教育行为失当许多教师认为管束“问题学生”的惟一办法就是要“狠”,必须压服他们,务必把他们的锐气“磨平”由此,教师在师生矛盾发生时往往不能对学生一视同仁,甚至拿某个“问题学生”开刀,以便“杀一儆百”教师对“问题学生”的偏见,也成为师生冲突的重要诱因,在所有案例中占了近五成
2、学生方面的潜在的心理因素
处于青春期的青春期学生对成人、对与之发生冲突的教师、对家长普遍抱有成见,主要以逆反心理的形式呈现但很多教师却对青春期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特殊心理现象认识不足,不能客观看待,更缺乏预设的应对策略
由于双方成见的存在,造成了师生间的隔阂;又由于缺乏必要、及时的沟通,一旦遇到诱因,冲突就容易即时爆发
三、良好师生交往关系的建立
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用健康的心理去影响学生,用良好的师德去塑造心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学会宽容,产生积极的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师生交往中健康成长那么怎样才能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和谐和师生关系,促进师生素质的提高呢
1、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交往观
要在与学生交往中,关爱、尊重、理解学生当学生学习上有困难时,教师及时家访,个别辅导;当学生生活有困难时,教师热情帮助,体贴入微;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教师耐心引导,循循善诱;孩子没有人接,老师要把学生送到家中,这样才能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和谐和师生关系,正是有了这样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学生才能敢于置疑,敢于对老师讲授的内容发表不同的见解,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课下,学生对老师工作中的疏漏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教师要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善于采纳学生的建议,由此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另一方面,在教师与学生交往中还要注意克服三种不符合现代教育观念和素质教育要求的交往类型
第一类是亲密型这种类型主要是指师生交往中教师偏爱那些学习好、守纪律、听老师话的学生如班干部、三好生等老师对这样的学生经常表扬、鼓励,树其威信而忽略了这些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给予教育和指导渐渐地,使他们产生一种优越感,在与同学交往时自骄自满,不能平等与伙伴相处影响了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
第二类型是紧张型这种类型是指发生在个别教师与后进生或所谓“个别生”之间的交往方式有的教师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或行为习惯不良的学生表现得不够耐心,出现问题不是怨学生、就是怨家长,导致方法生硬态度不好,心理冲突频繁,从而造成师生之间感情疏远,甚至紧张、对立
第三种是冷漠型这是指个别教师对大多数中间学生所采取的交往方式个别教师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部分尖子生和后进生的身上,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对中等生的关心和亲近,由于教师与中间学生交往较少,听不到学生渴望沟通和亲近的心声,长此下去这部分学生便会在心理上产生被漠视、被忽略的感觉,这种感觉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严重的还会导致心理障碍
因此,在师生交往中教师要面向每一个学生,牢记: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师心中要真正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在与学生交往中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为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学习素质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遵照教育方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从素质教育的角度、从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来认识师生交往的重要性,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改善教育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1)师爱是师生交往的基础
儿童教育家孙敬修说过:“教师要热爱学生,应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儿女手足,对他们的关系、热爱和责任感还应超过自己的儿女,有了这种感情,才能把每一个学生培育好”因此,师爱是师生交往的基础特殊家庭孩子的生活很不完美,孩子身上容易出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多给他们一点爱
(2)尊重是师生交往的前提
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知识,教师与学生在道德人格上是平等,要用平等、诚挚、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人的自尊心”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自尊心是具有强烈性,而且是敏感的、脆弱的这就要求老师们在与学生交往中,注意尊重、爱护和培养学生要求上进的自尊心
(3)心理教育是师生交往的新途径
现代学校教育以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为显著特征,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解开心中的疑问,指导他们遇到困难如何处理,教给他们一些解除心理紧张和学习疲劳的小窍门,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3、架起心桥是师生交往的延伸
在素质教育中,家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力量,家庭教育的成败,关系到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良好的家庭教育,温馨的家庭环境,和谐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孩子身心发展,反之,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教师要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促进家长与孩子的情感沟通,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愉快地成长
四、提高教师素质,有效运用交往策略
众所周知,“教育是一门艺术”既然是艺术,就不可能随意的粗制滥造,而是需要艺术家潜心钻研,精心雕琢,在时间和精力上肯付出代价,才能获取艺术上的成功也就是说,学习交往策略对于现代教师来说绝不是过高的奢求,也不是无稽之谈,而是现代教师所要努力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不少家庭都承受社会大环境的种种冲击波的洗礼,因而造成了学生们生活环境、教育环境的差异,进而造成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在与性格孤僻、任性、多疑、信心不足的儿童交往时,则需求教育者要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开展教育活动所以说,作为现代社会的教师,必须要学习交往策略,要会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来开展教育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将师生关系拉近,成为学生的知心人教师在学生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一切都当做自己学习的榜样:道德、品德、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教师在与学生交往时,要以自身良好的道德情操、健康的情绪情感、文雅的言行举止、丰富的兴趣爱好去感染学生,使学生能在教师身上汲取营养、健康成长
1、教师在与学生交往时,要随时把握住自己可能产生的情感和心境,学会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感需要,并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体察学生的情绪感受,尊重学生,在人格上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用教师良好的师德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这样,才能真正密切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结果
2、教师还要主动与学生进行交往,并选择好交往方式
因为在师生交往中,学生常常是喜欢主动亲近老师,与老师沟通的但教师却常常因为工作中的种种问题,在有意和无意中忽略了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因而多数造成了一种“课上忙学习,课下忙补课”的师生关系而长此下去,师生交往是很难发展的所以说,老师必须重视与学生的主动交往,且老师在与学生交往时所采取的态度又是决定师生关系发展的关键教师对学生作业指导帮助,尊重行为会引发学生的尊敬、服从、信任等相互行为;教师对学生的攻击、拒绝、惩罚会引起学生的拒绝,反抗和仇恨等相应行为;教因此教师从第一次与学生交往时就必须明确自己应该和学生建立什么样的相互行为模式,要求学生对自己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和采取什么样的行为,教师自己就要有什么样的态度和采取什么样的行为
3、教师要善于变换角色
教师角色与其它行业的人相比较有其特殊性,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师每天频繁接触、打交道的对象是一群心理尚不成熟且具有思想认识和主观能动性的孩子;二是教师担负着培养和教育学生的社会责任因此,就教师的职业特点来说,对其角色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绝不能在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与不成熟的学生一般见识,也不能像对待成人那样正常的发火,而是要在理智中控制好情绪,客观地去处理学生问题,去帮助学生进步,要时时处处做学生们的朋友,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强化角色意识,优化教育行为,完善自我
4、教师要做到宽严结合
一位班主任讲到过这样一件事:在一次观摩中队会上,中队长由于紧张,把唱队歌这一重要议程丢掉了当她意识到自己的失误后,高涨的情绪一下子低落了许多会后同学议论纷纷,她的压力很大,她在日记中写到:老师,我没有完成好您交给的任务,您还会信任我吗知道了学生的想法,班主任一边找中队长谈心,鼓励她主持的队会很精彩,没因一点失误影响全过程希望她要充满信心,勇于锻炼自己一边教育全体学生,启发他们站在中队长的角度分析失误的原因和体会失误后的心情,引导学生学会理解与宽容中队长再一次站起来向大学道歉,表示今后要认真细致地工作,弥补这次失误此时,全班响起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教师的工作不仅体现了对待小干部的信任、培养和严格要求,同时也引导学生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
综上所述,重新认识师生交往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建立新型交往关系,是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是作为现代教师所必须要努力明确和做到的师生交往是一门艺术教育工作者要真正担负起学生心理的“保健医生”的职责,把握人际交往,特别是师生交往的艺术,就必须审时度势,察微知著,这样才能促使师生关系不断得到改善和加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一)个人方面的因素
个人因素范围较广,既有生理性的因素,也有心理、社会性的因素。其中,与沟通有较密切关系的因素包括生理因素、情绪状态等。
1生理因素
例如,暂时性的生理不适,像疼痛、气急、饥饿、疲劳等,会使沟通者难以集中精力而影响沟通。但当这些生理不适消失后,沟通就能正常进行。永久性的生理缺陷,则会长期影响沟通,如感官功能不健全(听力、视力障碍甚至是聋哑、盲人等)、智力发育不健全(弱智、痴呆等)。
与这些特殊对象进行沟通便要采取特殊方式,如加大声音强度和光线强度,或者借助哑语、盲文等。
2情绪状态
沟通者处于特定情绪状态时,常常会对信息的理解“失真”。例如,当沟通者处于愤怒、激动状态时,对某些信息的反应常会过度(超过应有程度),这也会影响沟通。
3个人特征
现实中每个人都会因其生活环境和社会经历的不同而形成各不相同的心理、社会特征。许多特征都会不同程度地对人际沟通产生影响。其中,人格对人际沟通的影响包括如下一些方面。
(1)性格特征的影响
例如,两位性格都很独立、主观性又很强的人相互沟通,往往不容易建立和谐的沟通关系,甚至会发生矛盾冲突。而独立型性格的人与顺从型性格的人相互沟通,则常常因为“性格互补”而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有利于沟通的顺利展开。
一般来说,与性格开朗、大方、爽快的人沟通比较容易,而与性格内向、孤僻、拘谨和狭隘的人沟通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
(2)认识差异的影响
由于个人经历、教育程度和生活环境等不同,每个人的知识面,认识的深度与广度,以及所了解的领域和专业等都有差异。一般来说,知识水平越接近,知识面重叠程度越大(例如专业相同或相近等),沟通时越容易相互理解。知识面广、认知水平高的人,比较能适合与不同认知范围和水平的人进行沟通。
(3)文化传统影响
文化发展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会形成许多具有鲜明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征,从而形成特定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的影响定势,总是在左右着每个人的行为,形成它们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文化”特征。
一般来说,文化传统相同或相近的人在一起会感到亲切、自然,容易建立相互信任的沟通关系。当沟通双方文化传统有差异时,理解并尊重对方文化传统将有利于沟通;反之,将对沟通产生不利影响。
(4)角色与关系的影响
例如,同学之间说话随便,互相打闹、嬉戏可以毫无顾及,但师生关系就不一样了,基于师道尊严,学生在老师面前只能恭恭敬敬。同样,下级与上级和同事与同事之间的交流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沟通参与者的角色与关系不同,将会影响沟通方式与沟通效果。
4沟通技能
例如,有的人口才很好而写作不行,口头交流时讲得头头是道,但书面交流则困难重重;有的人正好相反。另外,像口齿不清、地方口音重、不会说普通话、书面记录速度慢等,也属沟通技能方面的问题,也会影响沟通。
总之,人际沟通的情境千差万别、千变万化,其影响因素也颇为复杂多样。了解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沟通者在沟通时“兴利除弊”、随机应变。
(二)环境方面的因素
影响沟通的环境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嘈杂声干扰,环境氛围不合适,沟通隐私问题时无关人员在场等。
1嘈杂声干扰
像门窗开关的碰击声、邻街的汽车声和叫卖声、邻室的音响声、各种机械噪声,以及与沟通无关的谈笑声等。
2环境氛围的影响
像房间光线昏暗,沟通者便看不清对方的表情;室温过高或过低,及难闻的气味等,会使沟通者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单调、庄重的环境布置和氛围,有利于集中精神、进行正式而严肃的会谈,但也会使沟通者感到紧张、压抑而词不达意;色彩鲜丽活泼的环境布置和氛围,可使沟通者放松、愉快,有利于促膝谈心。
3隐私条件的影响
凡沟通内容涉及个人隐私时,若有其他无关人员在场,缺乏隐私条件,便会干扰沟通。回避无关人员的安静场所,则有利于消除顾虑、畅所欲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