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同伟大祖国
对伟大祖国的认同首先表现在爱国。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和优良传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思想与道德的精髓,爱国精神穿越时空,一直流淌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脉中,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灿烂不熄,历经磨难而不分裂就是最好证明。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二、认同伟大的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共同体”是一个描述群体而非个体的概念,共同性或共同意识是维系共同体群体性存续的关键因素。中华民族共同体就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有共同认同的血缘融通、流动交汇有机体,是一个历经五千年风雨锻造而成的“多元一体”的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是最具共同意识的民族。56个民族水乳交融、唇齿相依、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观念和中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始终把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民族意识即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民族特征之一。
三、认同伟大的中华文化
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是56个民族共同创造。伟大的中华文化是56个民族优秀文化的汇集。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的国家,解决文化认同问题重要而关键。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只有实现了文化认同,才能谈得上其他的认同。
四、认同伟大的中国***
对领导56个民族的中国***来说,政党认同尤为重要。当前,在中国***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成为各族人民的广泛共识。对一切违背和危害党的领导、危害我国社会主义政权、危害国家制度和法治、损害广大人民利益的行为,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这是维护各族人民共同利益之所在,也是各族群众的政治底线,坚决不能动摇。
五、认同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客观事实,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各族人民的必然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已成为各族人民共识。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五个认同分别是这五个方面:
1强化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各族人民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国家才能繁荣富强,个人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各族人民包括宗教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都要强化自己的国民意识,要把维护祖国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旗帜鲜明地维护国家利益和祖国尊严,同一切分裂祖国行为作坚决的斗争。
2要强化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是多元一体的各民族共有的大家庭。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各民族都要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中华民族一员的意识,牢固树立各民族水乳交融、唇齿相依、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观念和中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始终把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摆在首位。
3要强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都为创造和发展中华文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中华文化、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中体现。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的地区,解决好文化认同问题极为重要和关键。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只有实现了文化认同,才能谈得上其它的认同。各民族包括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都要深化根植于心的中华文化意识,着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内心认同。要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各民族文化,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大力发展一体多元、融合开放、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文化。同时大力传播现代文化理念和行为方式,倡导进步、开放、包容、文明、科学的理念,引导各族群众在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
4要强化对中国***的认同。中国***之所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在认同的基础上而作出的选择。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鼓舞人心,“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凝聚人心,“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深得人心。在中国***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成为各族人民的广泛共识。要热爱党、拥护党,服从党的领导和基层党组织的日常管理。对一切违背和危害党的领导、危害我国社会主义政权、危害国家制度和法治、损害广大人民利益的行为,必须旗帜鲜明反对,这是维护各族人民共同利益之所在,也是各族群众的政治底线,不能动摇。
5要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已成为各族人民的共识。中国***几代***带领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历史已经一次次证明了这一切。尽管当今国际风云变幻,但社会主义在中国依然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在新疆,不论是促进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还是确保各项事业发展,都必须牢牢把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正确政治方向。
写作思路:从开展校园生活,丰富科研,开展实际活动等方面入手来写。
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利用升国旗、入党、入团等仪式及重大节假日和各民族传统节日等节点,普遍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二要丰富学校教育教学科研活动。要把“五个认同”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引导青少年学好文化课的基础上,加深对民族民间文学、民间手工技艺、传统舞蹈、传统医药等内容的了解。注重对教师队伍的提升和培训,确保在教学过程中,将“五个认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融入到整个教学实践中。
三要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广泛利用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增强对“五个认同”的感知。
四要大力推进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充分挖掘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使学生在了解、学习与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过程中,具备多元文化视野,并自觉把本民族文化统一到中华文化之中。
五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用分类指导的方式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六要扎实做好舆论宣传。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电子屏、广播电视网络等设施,广泛深入开展“五个认同”的宣传教育,形成强大的宣传力量。
1、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在祖国统一等大是大非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对任何分裂祖国的言行进行坚决抗争,推动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实现;对不利于祖国发展的论调进行理性批判,树立对祖国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建立起对祖国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彻底摧毁削弱祖国民意基础的阴谋。
2、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对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民族共同体这一基本史实的认同,这是理解我国多元一体民族关系格局、处理好民族关系的关键。
3、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既包括对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也包括对当代中国与时俱进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
4、增强对中国***的认同。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必须坚持中国***的领导。
5、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
扩展资料: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现代国家战略中居于重要地位。当前,受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新媒体时代到来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极大挑战。
特别是在与多国接壤、有着较强文化宗教认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形势更为严峻。积极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是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也是维护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的坚固堡垒。
人民网——“五个认同”与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
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民族、多文化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特点是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
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推动各民族不断增强“五个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加强民族团结还包括
1、两个共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3、五个维护:维护社会主义民主、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五个认同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源泉。
:
民族指在文化、语言、历史与其他人群在客观上有所区分的一群人。现代的民族概念,可以是以国度为区分的人群,也可以是单指有共同的文化概念,而没有共同的语言、历史来源的人群。
现代同一个民族可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同一个民族也可有不同的历史渊源,不同的民族也可用相同的语言。
民族在人类历史上产生的时间及其在产生前的发展过程,亦可指某个具体民族的起源与形成过程。民族并不是一有人类就有的,而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人类最早的社会集团是原始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的需要,才结成稳定的集体。
构成一个民族所应具备的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这4个基本特征。每一个基本特征都具有特定的内容,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和民族自身形成发展中的原因,各种特征具体在每个民族中的表现程度是不同的。
中国有56个民族,包括:
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
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朝鲜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每次语文考试,必然会在最后出现一道作文题,老师谓之曰:“考场作文”我渐渐开始不认同它了
第一次月考的作文题目是半命题式的,以“体验XX”为题我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要写我那已去上海的死党从他以前,没有人能给我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他是在夏天结束以前离开桂林的,所以我的题目干脆就定为“体验死去的夏天”感触良深的事要作成作文自然不难,我满怀希望,自己的作文分数能高些
啊!作文卷一发下来,我傻了眼满分40,竟然只给了我24,这是个什么分数
仔细一看,作文题上,老师给我打了个大大的问号,莫非他(她)不识字还是根本就读不懂你们喜欢的作文不就是能吸引你们的眼球、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的一类吗这不合要求
文章里,我用一些代号代替朋友的姓名,为什么又有问号你们不是一直要求考场作文不能使用真名吗
老师,不是常教导我们多用些写作手法吗为什么要在我用第二人称“你”进行抒情的时候画上几道横线不是说第二人称抒情更能有利于情感的表达,吸引读者吗
老师,作文要求里不是要求真情流露,写出真情实感吗“死去的夏天”可以指夏天已然过去,也可以代表与好朋友离别后的依依不舍与失望失落我不相信啊,你们真的是铁石心肠
或许我对阅卷老师的要求过于苛刻不要以为我没有认真研究过老师给我们选的几篇38分作文至少在我看来,那该是小学生或者是初中生的水平,抑或是豆腐帐
语文老师安慰我们说,曾经有过这么个实验,同一篇文章在一天当中不同时候给同一个人批改,分数相差得竟然非常大我倒是希望,阅卷老师是在错误的时候给我开了个“美丽的错误”但我毕竟不是郑愁予笔下那个等候归人已久而渐渐年老色衰的女子
从前满分作文或者是高分作文的模式是所谓的创造性思维的题目+题记+散文性质的叙述+结尾几行小诗现在,这模式不适用了,莫非是要我们反朴归真,写豆腐帐不成
我不认同考场作文中的评判标准与最终结果只要符合要求,还可以加上一点点阅卷人个人喜好,就应该算是好文章我的文章不是好文章,只是因为我的文章在某些时候很难满足阅卷人的那一点点嗜好
从此以后,我不会把自己的思绪手捧着恭恭敬敬地奉献到阅卷人面前,俯身贴耳地等候他的裁决,但我会把自己的灵魂书写在自己的网络空间里很多阅卷人无法参透的东西,网络的宁静,总会让我找到理解我作文的真谛的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