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人面临哪些社会问题

克隆人面临哪些社会问题,第1张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把西方国家的某些宗教偏见当成“人类伦理道德”或者“人类规则”是毫无道理的。西方信奉某种宗教的人只是人类的一小部分,如果他们相信“欧洲文化中心主义”还不奇怪,只是孤陋寡闻而已,如果中国人也相信他们有资格代表“人类”,那就是匪夷所思了。西方国家在科学技术的一些方面比中国先进,但是在伦理学方面却未必有什么优势。鸦片战争过去一百六十多年了,至今英国也没有为他们的贩毒行为作过任何反省。在欧盟内部至今对堕胎是否合法没有一致意见,足以证明他们的伦理学还非常落后。在对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指手画脚之前,还请他们先把自己的观点理顺,在欧盟内部取得一致再说。就以法国为例,法国的法律规定只有合法夫妻才能进行人工授精或试管婴儿,纯属脱了裤子放屁。他们为什么不认为美国的法律是对“人类伦理道德”的冲击呢?如果中法进行伦理学交流,还是应该先让他们学习中国伦理学,改正这样的无聊法律。由于伦理学本身的不发达,现在还只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伦理道德,不存在“人类伦理道德”,“人类”二字还是慎用为妙。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道德,西方的统计有90%的人反对克隆人,而中国在舆论一边倒的情况下也还不到50%,至少反对克隆人的理由没有一个是站得住脚的。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所谓的“五大问题”:

一、 克隆人与被克隆人之间的关系无法纳入现有的伦理体系。

这个问题是克隆人的身份认定问题。从遗传学上来说,克隆人是被克隆者的孪生兄弟,是否可以把他当儿子养呢?好在“现有的伦理体系”并不是唯一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定义。人的社会关系的核心是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责任)关系,而权利义务关系的分配原则则是把责任归属到能以最低成本避免事件发生的一方。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谁出主意谁付钱”。亲子关系的核心是抚养义务和监护权利,抚养责任应该归属于产生这一事件的决策者。在自然情况下,孩子的产生是父母某种行为的结果,所以恰好由遗传学的父母承担责任。但在收养的情况下,则由收养的决策者承担责任,而无需考虑血缘问题。按照这个原理,克隆人的父母就是产生这一结果的决策者,而无需考虑血缘问题,无论被克隆人是谁,卵子和子宫的提供者是谁,只有决策者负有父母的责任。如果决策者就是被克隆者,那么他就当然是克隆人社会学意义上的父亲(女性时是母亲)。即使决策者与克隆人毫无血缘关系,他也是克隆人的父亲。所谓“无法纳入现有的伦理体系”仅仅是由于他们选择了一个不高明的“伦理体系”而已。摩梭族的“走婚”风俗在他们看来肯定也是“无法纳入现有的伦理体系”的,这并不能证明摩梭人“不道德”,只能证明他们的“伦理体系”解释能力太弱,缺乏普适性。须知想把一切都纳入理论体系是一个很好的愿望,但当“纳入”不了的时候,应该去修改理论体系,而不是削足适履,拒绝现实。

二、 克隆人将对现有的社会关系、家庭关系造成巨大冲击。

这种说法的根据是,现有的社会关系、家庭关系的基础是两性结合,而克隆人是“无性生殖”,所以会摧毁社会和家庭关系的基础。这种想法近乎杞人忧天。按照某种宗教的教义,不以生殖为目的的性交是不道德的,所以如果可以克隆人就应该禁止一切性生活,所以人也不应该结婚,所以家庭关系就不复存在了。这种“推论”的荒谬性是显而易见的,其荒谬源于这种教义,而不是克隆人的必然结果。虽然这种宗教在西方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我们没有理由认为我们也应该相信这种荒谬逻辑。按照普通人的常识,不想生育的时候也可以性交,“丁克”家庭也没有什么“不道德”的。况且,性与家庭也没有必然联系,单亲家庭、同性恋家庭也是家庭,家庭的主要功能是抚养后代,在这一点上,克隆与非克隆并没有什么区别。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现有的社会关系、家庭关系”总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冲击”,例如独身主义、丁克主义、“酷儿理论”、同性恋权力运动、极端女权主义等思潮的流行,单亲家庭、试婚、同居、婚外、婚前性行为等现象的存在,都在不断冲击着“现有的社会关系、家庭关系”。与之相比,克隆人造成的“冲击”实在微不足道。与自然生育相比,克隆技术不知要困难多少倍,如果不是对子女的高度渴望而又不可得,恐怕没人想找这个麻烦,而有这种需求者,和领养相似,恰恰是那些有稳定家庭者,而克隆子女的存在更可以加强这种稳定性。

三、 克隆人技术可能成为恐怖分子的工具。

此种说法纯属异想天开。首先,不可能“成为恐怖分子的工具”的东西实在难找,炸药、枪支、毒剂、计算机这些常规武器姑且不论,板砖、绳子、湖水、艾滋病人的血液都可能成为暗杀的工具,连手术刀都可以用来劫持飞机。如果只允许研究不可能“成为恐怖分子的工具”的技术,恐怕我们现在只能是一无所有,要知道,连寻呼机都可以做成不受距离限制的遥控炸弹。而且,和所有这些常规技术相比,克隆人技术恰恰是最不可能“成为恐怖分子的工具”的。第一,从制作克隆人开始到他能够执行任务需要十几二十年,恐怖组织本身有没有这么长的寿命都很难说,恐怖分子哪有这么好的耐心。第二,克隆人并不是超人,并不具有什么超乎寻常人的能力,很难想象有什么任务是普通人完不成而克隆人却能完成的。克隆人唯一的优势是和被克隆者长得很像,但年龄的差异使他根本不可能冒名顶替。提出这一问题的人可能是受了某些胡编乱造的文学作品或**的影响,分不清幻想和现实。如果真有恐怖分子被小说所骗,想要用克隆人搞恐怖活动,那么这种恐怖分子不仅丝毫也不可怕,反倒幼稚得有些可爱了。

四、大量基因结构完全相同的克隆人,可能诱发新型疾病。

这种说法毫无科学根据。首先,掌握克隆人技术并不意味着产生“大量”基因结构完全相同的克隆人。从克隆人实际的需求来看,主要还是一种和不孕症有关的辅助生殖技术,与人工授精、体外授精类似,在这种情况下,“大量”是没有意义的,想象不出一对父母要那么多一样的孩子有什么用。反倒是人工授精时容易作手脚产生大量同一父亲的孩子,克隆人作不了这种手脚,因为太容易被发现了。至于“大量基因结构完全相同的克隆人,可能诱发新型疾病”则纯属无稽之谈,找不到任何科学根据。

五、克隆人可能产生心理缺陷,形成新的社会问题。

任何人都可能产生心理缺陷,从遗传学上看不出有什么理由认为克隆人会产生更多的或特别的心理缺陷。如果克隆人有比普通人更频繁的或特定的心理缺陷,那么可能有两种原因,一个是技术原因,可以通过技术进步来克服;另一个是社会原因,即有人把克隆人看成怪物,这可以靠保密来避免,就像现在的试管婴儿一样。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用特殊的眼光来看待试管婴儿了,将来的克隆人也一样会逐步被社会所习惯。我们可能一不小心弄出一个私生子来,但要造个克隆人儿子可得花比试管婴儿还要多得多的成本,因此从常理推断,克隆人会比普通人从小受到更多的关爱,应该会少些心理缺陷才对。动用宗教、法律、行政或政治手段来禁止或限制科学的发展或传播,在历史上或现实中从来没有过好结果。烧死布鲁诺,迫害伽利略使得意大利在科技方面持续几百年落后于其他国家;中国五十年代末期跟随苏联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遗传学和控制论,也给中国的科学事业造成了重大损失;德国由于历史原因禁止一切克隆技术的研究,已经使德国在治疗性克隆方面的技术水平落后于英美十年。科研自由是科学技术的生命线。克隆人技术到底对科学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立法的方法限制一项技术的研究将会开创一个极其恶劣的先例。克隆人毕竟与大多数人无关,“克隆人法”也不会像《婚姻法》那样引起众人关注,但是如果禁止或限制克隆人的立法在中国得以实现,这些立法者必将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李银河的书都很不错,我大二的时候看完的,推荐《酷儿理论》 ,李银河与她先生王小波合著的《他们的世界》,

  《同性爱》

  张北川 /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张北川先生的书很写实,都是由很多例子组成,他的书我是最喜欢的,比李银河教授的书要实际的多,推荐你看一下。

  《同性恋性史》

  刘达临

  他的书网评不错,也很有名,不过我还没有看过。

  《 欧洲同性恋史》

  法弗洛朗斯·塔马涅

  这本书除了揭示英、法、德三国处理同性恋问题的不同模式,还告诉大家同性恋问题并非只是性爱史的一个次要部分,它在社会形态和表现的历史上自有其地位,它作为一种吸引或反感的作用揭示一个社会的幻想和恐惧。当然,作者并不企图仅仅借助性爱来解释两次大战之间的阶段、纳粹问题和二战的发生。显然,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另外,本书也不同于心理学史,尽管有时借助心理分析的假设也能说明问题。作者认为同性恋史研究应该把舆论的恐惧和政府的恐惧区别对待,也许应重新估量性幻想在社会想象中的分量。

  《 中国同性恋研究》

  刘达临

  本书由刘达临、鲁龙光教授主编而成,分析古代与现代的同性恋者,并从临床心理学及社会学角度上做了2000多例调查分析,希望人们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同性恋者,使他们从自卑、屈辱甚至绝望的心理中解脱出来。

  这本是唯一一本我看了3遍的书,推荐。

  《同性恋在中国》

  方刚 这本还好

  同性恋健康干预

  高燕宁 / 2006-6-1 / 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书理论性比较强,如果你想专业研究的话看这本可以,如果只是兴趣我不推荐。

  《持不同性见者》

  张念

  《中国同性爱史录》

  小明雄 / 1997年6月 / 粉红三角出版社

  这本是中国同性文献研究的巅峰之作,内容非常丰富!很值得一看!里面收录了中国从古至今从帝王到平民的各种同性恋关系,能学到很多知识。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同性恋书写研究》

  施晔 / 2008-12 / 上海人民出版社

  朋友推荐的,我还没来得及看

  胶片密语——华语**中的同性恋话语

  边静 / 2007-2-1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本书主要研究了华语**中的同性恋话语的生成、发展,其文化含义,美学特征以及创作前瞻,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开拓意义。

  目录

  CONTENTS

  前言/1

  第一章 同性恋的历史发展和艺术传统/1

  第一节 同性恋:一种社会现象/1

  第二节 同性恋:一段暧昧历史/7

  第三节 同性恋:一种艺术表达/14

  第二章 华语**中同性恋话语的生成和发展/40

  第一节 20世纪90年代之前:语塞与暧昧/41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走出“衣柜”/77

  第三节 2000-2005年:“时尚元素”/910

  第三章 华语**同性恋话语的文化含义/101

  第一节 映照社会政治与反思传统文化/102

  第二节 指涉当代都市人的生存状态/116

  第三节 性别/性向的轇轕 /158

  第四节 追问人性与情感 /130

  我感觉这本书还好,值得一看

  《不该被遗忘的人们——“二战”时期欧洲的同性恋者》

  让·勒比 / 2007年4月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趣味考据中国古代同性恋图考》

  张杰 / 2008-11-1 / 云南人民出版社

  本书是一部严谨的社会文化史学术专著,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史料性。全书通过大量的史料研究,将不同朝代、地域、阶层、人群中的同性恋现象全面、具体的呈现出来。同时,穿插比较了中西方主流社会对同性恋现象的态度。 全书分为上编和下编。上编“历史面貌”以时间为主线,将各种史料按照从古到今的顺序辨析,详述了同性恋在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发展史。涵盖历史上的同性恋名人,著名典故,以及道德和法律对此的态度等。 下编“专题考述”收集了作者三十余篇的论文,从社会学、语言学的角度分别论述和剖析了古代诗词、史料、文学作品中存在或隐含的同性恋意味。

  本书的内容在小明雄的 同性爱史录 中都有收录

  《中国法视野下的同性恋》

  郭晓飞 / 2007-5-1 / 水利水电出版社

  这本书比周丹的书更加系统化,不过我还是比较喜欢周丹 O(∩_∩)O~

  《同性恋与法:“性、政策与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及资料》

  周丹 / 2006-12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作者是一位牛人,很强悍,是我很佩服的一个人,法律专业出身,他本人就是一名同志,出柜后一直致力于为同性爱者争取权益,他的书也很好,推荐你看一看。

  关于同性恋文化的书有很多,以上是我看过的,如果你还有什么想了解的建议你去豆瓣上找找,上面志同道合的同志大有人在。

  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O(∩_∩)O~

首先理清楚情节。《重庆森林》分为两个部分,分别讲述了两个男人在失恋后,遇上新的女人的故事。

第一部分是金城武和林青霞。金城武被女友甩了,从此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不能自拔。片中前半部分充斥着他的独白:“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什么东西上面都有个日期,秋刀鱼会过期,肉罐头会过期,连保鲜纸都会过期,我开始怀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 “每个人都有失恋的时候,而每一次我失恋,我都会去跑步,因为跑步可以将你身体里的水分蒸发掉,而让我不那么容易流泪,我怎么可以流泪呢?在阿May心里,我可是个很酷的男人。”痴缠而孩子气。

林青霞饰演的是一个女杀手,一头金色的假发,一副墨镜遮住半张脸,身体藏在雨衣里面。她的独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变成一个很小心的人。每次穿雨衣的时候,我都会戴太阳眼镜。你永远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下雨,什么时候是晴天。”

两个截然不同圈子的人,在酒吧里意外邂逅。林青霞在金城武家里休息一晚后离去。两人之间的关系戛然而止。

第二部分是梁朝伟和王菲。梁朝伟是一个失恋的巡警。王菲是便利店老板的表妹,时常帮表哥看店,梁朝伟常去这家便利店买东西,两人因此认识。王菲喜欢上了梁朝伟。机缘巧合下她拿到了梁朝伟家里的钥匙,于是悄悄潜入梁朝伟家中,为他打扫卫生、安置家具。当梁朝伟发现后,他主动约王菲出去。但王菲却犹豫了,做了国际航班的空姐,时常飞去加州。一年之后,王菲回来香港,发现梁朝伟不再做巡警,而是顶替了表哥,做起了便利店老板。显而易见,两人之间会有一个happy ending。

这两部分从故事情节本身来说,基本上没有联系,但是从两个故事的内核来说,它们的内核是一致的、连贯的:藉由失恋来刻画现代人在都市生活中的孤独。

提到性别大家并不陌生,因为当我们出生的时候就决定了性别,哪怕是生理特征,哪怕户口本上的性别一栏,在我们认知里性别决定了我们是男是女,所以我们提到性别只会想到男性和女性,哪怕是对于性别认知稍微前卫的字母圈子里面,对于性别的认知多数也局限于,跨性别,CD,TS等,但是你知道吗?我们性别并不只有男性和女性!

在国外的一些社交软件上已经把性格划分为56种性别,比如我们熟知的脸书(facebook),又或者国外经常提及的少数性别群体(LGBTQ)。一些机构和组织也越来越对性别的认知和定义进行一个细分化,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56种性别到底是什么?

性别不只有男女,其他性别你知道吗?世界性别研究组织鉴别了人类共有56种性别,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顺性人:与出生时的生物学的性别相同,大部分人都属于顺性人即普通男性和女性。无性别:这种人没有发育性别,或者没有感觉到自己有性别的归属。两性别:与无性别相反,他们对任何性别都有归属感,并强调外在表现。双性别:与两性别不同的是这类人对自我的性别认定,是在两种传统性别间切换。跨性别:与顺性人相对,是跨性男性和跨性女性的统称,即生物学上他们是一种性别,而自我认知上属于另外一种性别流性人:随着时间的变化自己对性别有不同的认知和改变。间性人:由于染色体或发育的异常,拥有男性和女性两种生理特征的人。

1,Agender-无性别。没有发育性别、或者没有感觉到自己有任何强烈性别归属的人。他们不见得认为自己没有性别,但可能觉得性别不是自己的核心特质。2,Androgyne-两性人(名词)。拥有混合特征或者两种特征都很强烈的人。更强调对内的自我认同。3,Androgynous-两性人(形容词)。和上面的基本同义,但更强调对外的表现。4,Bigender-双性人。自我性别认定可以在两种之间切换的人。两种性别未必是男和女,可以是这里提到的许多种其它非传统性别。5,Cis-顺性人。自我性别认定和出生时的生物性别相同的人。大部分人归于此类。6,CisFemale-顺性女。出生时生物性别是女性,自己也觉得自己是女性。7,CisWoman-顺性女。和上面的基本同义,略微更强调性征。8,CisMale-顺性男。出生时生物性别是男性,自己也觉得自己是男性。9,CisMan-顺性男。参见上上条。10,Cisgender-顺性人。和Cis意思相同,一个全写一个简写。使用全写的人认为这样更显职业特色,使用简写的人认为这样更日常更亲切,没有其他区别。以下四条同此,不再赘述。11,CisgenderFemale-顺性女。12,CisgenderMale-顺性男。13,CisgenderMan-顺性男。14,CisgenderWoman-顺性女。15,FemaletoMale-女变男。出生时被归属为女性,但是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向男性自我认同的转变的人。这样的转变可以是完全心理和社会上的,也可以伴随手术和激素疗法。这个标签可以是转变过程中的暂时标签;也可以是永久性的,表明这个人认为出生性别也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16,FTM-女变男。和上一条意思相同,是它的首字母缩写。17,GenderFluid-流性人。在不同时间经历性别认知改变的人。和Bigender(双性人)不同的是,双性人在两种明确的状态间切换,而流性人的变化是连续谱。事实上,几乎每个人的性别都有流动特质,比如一位女性周围都是其它女性时,她的女性特征和认同往往会更强烈;但大部分人不会自我认同为流性人。18,GenderNonconforming-非常规性别。拒绝接受传统性别二元区分的人。事实上这里的56种性别里很多都不是二元区分——但是选择这一选项的人,强调的是自己的拒绝特征:我不属于传统二元,但我也不会去精确定位自己的位置。下面有好几个选项和它意思类似。19,GenderQuestioning-性别存疑。对自己的性别归属不完全确定、还没有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性别认同标签的人。20,GenderVariant-变体性别。和非常规性别类似。21,Genderqueer-酷儿性别。和非常规性别类似。“酷儿”(Queer)这个词本意是奇怪,但是最近几十年来已经成为非传统性别的代称词语之一,并衍生出了“酷儿理论”这个研究性别角色的文化理论。22,Intersex-间性人。由于染色体或发育异常而拥有男女双方性征的人。23,MaletoFemale-男变女。参见女变男。24,MTF-男变女。同上。25,Neither-男女皆非。参见非常规性别,但并不强调拒绝含义。通常是那些知道自己不属于传统二元男女、但是不熟悉相关术语的人。26,Neutrois-无性别。和agender类似。27,Non-binary-非二元。和非常规性别类似。28,Other-其他。和男女皆非类似。29,Pangender-泛性别。认为自己是各种性别特质的混合体,每样都有一点儿。30,Trans-跨性别。和顺性别相对,自我性别认定和出生时生物性别不同。注意,跨性别不是非常规性别,跨性别者还是会使用男女二元论,只不过他们的自我认同恰好和出生性别相反。跨性别者可能有、也可能没有经历过性别转换。31,TransFemale-跨性女。出生时是男性,但现在自我认同女性。32,TransMale-跨性男。出生时是女性,但现在自我认同男性。33,TransMan-跨性男。参见顺性的相关讨论。34,TransPerson-跨性人。不愿明确指出自己从哪跨到哪的人。35,TransWoman-跨性女。参见顺性的相关讨论。36,Trans-跨性别。加一个星号用来表示更加广义的意思,包括跨性、变性、酷儿性别等等相关领域。下同。Trans37,Female-跨性女。TransMale-跨性男。TransMan-跨性男。TransPerson-跨性人。TransWoman-跨性女。38,Transfeminine-跨性女(形容词)。参见Androgyne和Androgynous的区别。较之Transwoman,Transfeminine更强调对外的跨性表现。39,Transgender-跨性别。和Trans基本意思相同。参见Cis和cisgender的相关讨论。下同。40,TransgenderFemale-跨性女41,TransgenderMale-跨性男。42,TransgenderMan-跨性男。43,TransgenderPerson-跨性人。44,TransgenderWoman-跨性女45,Transmasculine-跨性男(形容词)。参见跨性女(形容词)。46,Transsexual-变性别。不但自我认同性别与出生性别不同,还采取了医学措施、改变了自己的生理和解剖特征的人。47,TranssexualFemale-变性女。48,TranssexualMale-变性男。49,TranssexualMan-变性男。50,TranssexualPerson-变性人。51,TranssexualWoman-变性女。52,Two-spirit-两魂人。来自北美原住民文化的术语,“体内同时含有男人和女人灵魂的人”。和两性人Androgyne基本同义,但和来自希腊文的冷冰冰医学术语不同,这个北美词语强调的是其神秘主义和浪漫主义特性。

利维坦按说过:在如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一个孩子降生后,医生或者助产士都会通过观察生理特征来宣布这条生命是个“男孩”,要么是个“女孩”。随后,这个性别进入到你的身份证、驾驶执照、社保卡、护照等一切与社会身份有关的文件与档案中。公共卫生间除了母婴/残疾人,只设置了男女这两个空间可以选择——长久以来的性别二元论,使得我们习惯了所定义的两个类别,以至于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所以,当我们说某人“不男不女”的时候,这个表述往往是充满敌意和侮辱性的。

而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表明,性别的定义远非依生理特征就可以判断——不论是性别分化障碍还是特定的基因表达,人类的性别界限更像是一个光谱图,这无疑使得那些无法定义自身性别的人,面临社会道德以及法律的冲突。非二元性别作家亚历克·瓦德-梅昂(AlokVaid-Menon)曾说过:“我并非投错了身体,我只是出生在了错误的世界。”身体适应世界,还是世界根据不同定义适应身体,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223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