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核心价值观?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什么是核心价值观?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第1张

1 核心价值就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坚持不懈,努力使全体员工都必需信奉的信条。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解决企业在发展中如何处理内外矛盾的一系列准则,如企业对市场、对客户、对员工等的看法或态度,它是企业表明企业如何生存的主张。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企业本质的和持久的一整套”原则。它既不能被混淆于特定企业文化或经营实务,也不可以向企业的财务收益和短期目标妥协。

价值观深深根植于企业内部。它们是没有时限地引领企业进行一切经营活动的指导性原则,在某种程度上,它的重要性甚至要超越企业的战略目标。

企业的目标(帮助实现某个任务的特定目标)不是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的使命和经营目的(企业生存的最基本原因),也不是企业的价值观。所谓价值观也不应该被混淆于企业的前景(关于设想中未来图像的描绘)。所有这些词在成功的企业中自有他们的位置。然而,价值观是所有企业的目标的先驱,是一切企业目标为之奋斗的基础。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层次分明、各有侧重、各具功能而又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价值观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领大学生,是高等院校的神圣职责。

2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培育途径

知识传播途径。所谓知识传播,就是通过正确的知识传播,使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心目中内化。通过正面知识传播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至关重要。当前,高等院校一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二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在坚定理想信念、端正价值追求、纯洁思想道德等方面狠下功夫。三要着重启发引导大学生形成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使大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重要地位与肩负的神圣使命,克服各种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思想和行为。

深入社会途径。所谓深入社会,就是通过深入社会实际来培育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社会实际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现实根据,是检验培育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成效的根本标准。只有深入社会实际,才能使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内心得到提炼和升华。高校要根据各自的实际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际活动。例如有的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到西柏坡、白洋淀、延安、瑞金、井冈山等革命圣地参观,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的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到农村、工厂做社会调查,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教育。当代大学生必须坚持从点滴做起,践行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知识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情感锤炼途径。所谓情感锤炼,是指通过各种文化渗透途径培育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一个人的价值观形成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虽然能够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快速获取大量的信息。然而他们涉世较浅,分析和判断问题多局限于个人的视角,对世界、未来与现代化的理解比较窄,因此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想真正收到成效,必须充分根据学生的思想现状和实际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一是高校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时,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教师在教学中将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在学习知识之中潜移默化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二是高校要努力营造培育和践行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氛围。充分利用各种仪式、标志符号以及重大场合来宣传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使每个大学生都能够深刻认识和理解核心价值观,从而树立起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三是高校要运用现实中的可歌可泣的事迹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2010年1月30日牺牲于援藏的特警沈战东的事迹就是培育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实际榜样。他遵守纪律,服从组织安排,哪里需要就奔向哪里。曾先后多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受到嘉奖,并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类似沈战东的事迹是教育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好教材。

调节规范途径。所谓调节规范,就是从心理上和制度上培育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心理学原理表明,任何正确的价值观都有认知、情感、意志、信念接受程度等差异,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也如此。在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时,一要注重思想调节,要营造公平、公正、平等、关爱的氛围,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二要制度规范,就是通过制定一系列体现核心价值观的管理规章制度。邓小平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规章制度是以服从和强制力为前提的,具有规范、引导、惩戒等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就更需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对于高校来说,必须培育大学生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如果个别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与核心价值观不符,那就需要用规章制度规范大学生的行为,使其朝向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方向发展。

总之,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抓住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只有树立共同理想,才能突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只有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把握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只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打牢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只有不断加强知识传播、深入社会、情感锤炼和调节规范等培育途径,才能使当代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大学作为育人机构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应成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淬炼器,不断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科学剖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渐进过程

从个体的价值接受规律出发,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主要历经认知认同、情感认同、理性认同和行为认同四个阶段。

认知认同,主要是让大学生完整、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实现认知认同不仅要让大学生知晓认同“三个倡导”的具体内容,更要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渊源、现实基础、三个层面及每个层面内部的关联性、优秀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联系等。

情感认同,是指大学生在深刻认知的基础上,对核心价值观产生的满意、喜爱以及肯定的态度。实现情感认同关键是加强情感教育和人文关怀,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校园文化建设中体现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文化育人、典型感化和师者风范的作用,潜移默化中让大学生从内心去接受、信任、喜欢它。

理性认同,是指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加工,并在推理、判断基础上进行价值评价、选择。实现理性认同关键是培养大学生的理性思维、价值判断与选择能力,促使大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准,经常对照、审视自我,不断改变、调整自己的言行。

行为认同,就是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行为认同要引导、激励大学生把核心价值观作为日常的行为准则,并不断增强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国家社会发展的实践。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沿着认知认同——情感认同——理性认同——行为认同递进式发展,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内在情感到外在实践反复进行的过程。认知认同是基础,情感认同是催化剂,理性认同是关键环节,行为认同是归宿。认知认同可促进形成情感认同和理性认同,情感认同和理性认同会互相强化,进而通过行为认同得以体现。

深入剖析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状

在核心价值观认同过程中,教育环境、大学生、教师、教育方式等多种要素相互融合、相互作用,呈现如下特征。

教育环境复杂性与个体价值认同的渐进的张力,促使价值认同难以立竿见影。当前,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西方思想文化强势渗透,加上互联网的强烈冲击,一定程度弱化或消解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从个体看,价值认同并非一个单维、线性的流程式结构,而是通过一定的传播路径达至个体的价值传递,再经优化反馈的循环过程。若是过于急躁,采用信息轰炸的方式强势宣传,并不一定能取得实效。

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供给方式与大学生的接受需求不对接,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在社会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相关信息主要通过电视广播推送各种专题片、宣传片等送达给受众;大学生主要通过课堂、网络接收等方式来学习。与此同时,高校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供给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高校对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视不够;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未把核心价值观相关知识讲清楚、案例说透彻,与学生互动不够等。

现有教育理念路径与大学生主体性凸显的矛盾交织,教育“起点”与“末端”难以呼应。部分高校通过理论说教、规范灌输、行为约束等方式实现外源性塑造价值认同,而不是向大学生赋权赋能,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调适,逐步内生性建构价值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意识形态的“顶层”话语与青年的“终端”话语形成较大势差;学生接受反馈机制、教育效果评价机制和衡量指标未建立等。

探索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路径

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加强认知认同。教师要深入发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巧妙设计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充实视频、和故事等资源到教学中,通过经验分享会、价值观讨论会、案例点评会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要提高新媒体运用能力,多运用学生喜爱的网言网语、案例数据、故事分享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阐释,将大道理变成微话语、小故事。

加强情境与环境营造,提升情感认同。依托党团组织、学生社团等组织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民族传统、校史校情等涵养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活动。通过校园网站、官方微信微博等平台,将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等深度发掘宣传,组织创作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动漫、动画、微**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到凡人善举、典型报道、文化作品中,构建从课堂、宿舍到校园各个角落,从教师、管理者至学生,从人文景观到规章制度都能感受到核心价值观存在的强大场域。

开展问题导向教育教学,提高理性认同。教学中结合时政热点话题进行剖析、讨论,锻炼大学生明辨是非、分析问题的能力。要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利益诉求,帮助解决社交、学业、心理健康等问题。通过“青年接待日”、网络信箱等方式,畅通诉求表达渠道,推进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在解决利益矛盾和民主参与中增进理性认同。

拓宽实践育人途径,强化行为认同。要开展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触摸国家、社会、团队等概念,体悟爱国、友善、奉献、责任等价值准则、道德品质,逐步养成行为习惯;以身边的榜样引领大学生学习,并建立激励机制,将核心价值观践行情况与学生入党考核、评奖评优、推荐就业等挂钩,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内化于心,更外化于行。(陶韶菁)

什么是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层次分明、各有侧重、各具功能而又相互联络、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价值观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领大学生,是高等院校的神圣职责。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培育途径

知识传播途径。所谓知识传播,就是通过正确的知识传播,使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心目中内化。通过正面知识传播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至关重要。当前,高等院校一要坚持马列主义、 思想、 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二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在坚定理想信念、端正价值追求、纯洁思想道德等方面狠下功夫。三要着重启发引导大学生形成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使大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重要地位与肩负的神圣使命,克服各种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思想和行为。

深入社会途径。所谓深入社会,就是通过深入社会实际来培育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社会实际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现实根据,是检验培育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成效的根本标准。只有深入社会实际,才能使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内心得到提炼和升华。高校要根据各自的实际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际活动。例如有的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到西柏坡、白洋淀、延安、瑞金、井冈山等革命圣地参观,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的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到农村、工厂做社会调查,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教育。当代大学生必须坚持从点滴做起,践行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知识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情感锤炼途径。所谓情感锤炼,是指通过各种文化渗透途径培育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一个人的价值观形成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虽然能够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路等多种媒体快速获取大量的资讯。然而他们涉世较浅,分析和判断问题多局限于个人的视角,对世界、未来与现代化的理解比较窄,因此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想真正收到成效,必须充分根据学生的思想现状和实际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一是高校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时,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教师在教学中将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在学习知识之中潜移默化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二是高校要努力营造培育和践行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氛围。充分利用各种仪式、标志符号以及重大场合来宣传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使每个大学生都能够深刻认识和理解核心价值观,从而树立起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三是高校要运用现实中的可歌可泣的事迹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2010年1月30日牺牲于援藏的特警沈战东的事迹就是培育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实际榜样。他遵守纪律,服从组织安排,哪里需要就奔向哪里。曾先后多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受到嘉奖,并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类似沈战东的事迹是教育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好教材。

调节规范途径。所谓调节规范,就是从心理上和制度上培育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心理学原理表明,任何正确的价值观都有认知、情感、意志、信念接受程度等差异,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也如此。在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时,一要注重思想调节,要营造公平、公正、平等、关爱的氛围,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二要制度规范,就是通过制定一系列体现核心价值观的管理规章制度。 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规章制度是以服从和强制力为前提的,具有规范、引导、惩戒等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就更需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对于高校来说,必须培育大学生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如果个别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与核心价值观不符,那就需要用规章制度规范大学生的行为,使其朝向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方向发展。

总之,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抓住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只有树立共同理想,才能突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只有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把握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只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打牢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只有不断加强知识传播、深入社会、情感锤炼和调节规范等培育途径,才能使当代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何为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作文

谈谈大学生如何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标我们大学生只有自己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崇高理想追求,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塑造文明道德风尚,才能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人

首先,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的信念大学期间,同学们都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知识才能的丰富,发展方向的确定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科学的理想信念来引导我们要把个人的奋斗志向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联络在一起,把个人今天的学习进步和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络在一起,使理想之花结出丰硕的成长成才之果

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演讲稿怎么写

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角度看,社会主义社会是以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为基 础形成的,它反对资本主义社会,但不否定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要超越资本主 义社会。社会主义的现实追求要高于资本主义,即在人的政治解放基础上,追 求人在经济与社会领域的解放、独立与自由。社会主义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 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完全可以与资本主义社会共享现代社会形成过程中所 创造的最基本的核心价值,如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等等。社会主义社会所要 做的就是赋予这些核心价值以更加真实而丰富的内涵。 针对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局限性和制度的不合理性,社会主义社会最核心 价值就是要使得创造财富的人享有财富,从而从根本上结束自有人类社会以来财富的创造与财富的占有之间的分离。从劳动出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强调民主、自由与平等是劳动者的民主、自由与平等。但是,这种核心价值 并不否定个体自主与独立的意义,相反,强调这个个体自主与独立应该充分 落实于创造财富的劳动者身上。 综上,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应该从劳动者的立场出发,以实现人的全面 发展为出发点,积极吸收现代意识形态发展的成果,在公共利益与个体权利 的平衡框架内,确立社会主义的自由观、平等观、民主观,从而丰富和完善社 会主义价值体系。 二 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应该是当代人类社会核心价值、马克思主义核心价 值与中国社会文化基本价值的有机统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个核心价值观,不仅符合马克思 主义的根本精神,而且具有很强的现代意识。在中国文化中,由于人定位于天 地之间,所以,中国文化也将为这个价值观提供独特的文化资源。 第二、以和为贵,追求社会的和谐。在中国文化中,“和”,不论作为一种 原则,还是作为一种状态,都是人生和社会的共同追求。在西方文化中,“和” 既有审美的一面,也有信仰的一面。作为一种信仰,其内在的追求是法则、秩 序与和平。所以,强调人、自然、社会的多重和谐应该是中国核心价值的重要 内容。 第三、以法为基,维护公民的权利。在现代社会,法是公共意志的产物,保 障著权利,约束著权力,从而有效地调节著国家与社会、国家与个人、社会与 个人以及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公民的自由与平等自由在法治的条件下才 能得以实现。所以,法治应该是社会的基本、国家的基本、人们生活的基本。 第四、以公为善,保障公民当家作主。“以公为善”的价值理念,即强调人 民当家作主的前提是认同公共利益,维护公共利益和增进公共利益;而人民 当家作主就是通过多重渠道来维护和发展公共利益与人民幸福。 第五、以劳为美,尊重劳动的价值。社会主义社会以劳动为出发点,力求 实现创造财富的劳动者成为财富的实际享有者。为此,不论国家,还是社会, 都必须尊重劳动,保障劳动的成果,并让劳动者充分享有劳动者的成果。 第六、以家为安,实现安居乐业。中国是一个大国,也是一个有很强家庭 观念的国家。家庭,对于个人是一个安全的港湾,对大国,是国泰民安的基础。 所以,我们应该强调家庭的价值,强调伦理在现实社会中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核心价值观

努力工作,赚钱奉养父母、抚育儿孙

如何践行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第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及精神实质,要真学、真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我们不仅要记住文字的表述,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和体会其真正的内涵,从而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第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重落实在行动上,作为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树立科学的精神,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储备好将来报效祖国的本领。其次要树立服务的理念,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习惯,使其成为一种人生的态度,通过参加各类志愿服务工作等平台,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再次要勇于担当社会责任,英雄集体的行为诠释著青年对社会的责任,我们肩上负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义务。对于我们而言,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大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接受新事物、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学习新知识的平台。完成好这个任务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这是为更好地建设祖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储备能量的过程。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怎样的核心价值观

以国家兴旺为己任,以人民幸福为宗旨,热爱国家、热爱人民,无私奉献,尽职尽责。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非凡的业绩。行行出状元,不仅仅指的是专业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比如2010世博会的志愿者先进个人,就是在极其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不平凡的业绩的。

浅谈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通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活力优势,推动“八荣八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普及和升华。

荣辱观是社会存在的一种反映,是在世界观、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荣”和“辱”作为一对道德范畴概念,自从人类社会以来便紧紧伴随着人类。“荣”即光荣、荣誉,“辱”即耻辱,它们反映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由于实践或交往活动等原因,,得到他人、群体、社会给予的肯定的、积极的评价和否定的消极的评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理上的满足感、自豪感或羞耻感、自卑感。荣辱涉及的是个人人格的追求与拒斥的问题,求荣拒辱是人的一个独特现象。荣辱观是人们在世界观、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什么是荣与辱,它们的相互关系,以及在人生实践中对荣辱应有的态度等问题所持有的基本观点。不同的时代、民族和阶段,持有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们,其荣辱观是不同的。恩格斯说“每个社会集团都有自己荣辱观”。一个人只有从思想上真正明确了什么是光彩的事,什么是耻辱的事,才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一个社会只有树立了是非分明的荣辱观,才能成为精神文化大国,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高校必须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高度,切实提高人们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性的认识,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大学生行为准则和习惯。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当中,我们党依靠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巨大历史性成就。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生活的指导地位,决定了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指导思想。

2、宣传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马克思主义对理想问题作了科学阐述,把理想问题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内在地联络起来,使人们对理想问题有了更为科学的把握和自觉的认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 人,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使崇高理想成为我们党、我们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 人来说,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中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选择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长期追求的崇高理想一步步走向现实,而且表明中国在建设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正在探索人类社会新的发展道路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昭示了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3、坚持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又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程序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励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坚持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胡 同志明确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他强调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各行为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其次,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中发挥应有的的作用,就必须弄清生命观也就是生命的价值观。

1、生命是世界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更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马克思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人类的生命存在及其创造历史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生命价值观的导引与驱动下进行的。在人类漫长的求真、求善、求美、求圣的历程中,总是有意或无意、直接或间接地表达着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对已有本我的超越、对自身有限性的突破,正是无数个体对生命价值的寻绎绘就了色彩斑斓、波澜壮阔的人类历史画卷。虽然在不同的时空体验中具有不同的生命价值观,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能否具有科学的、适时的、进步的生命价值观,既关系到个体生命的精彩与否,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2、生命价值观从层次上看,既有原始的、朴素的、零碎的,也有科学的、系统化、理论化的。前者更多的是感性的、自发的,而后者则更多的是理性的、自觉生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生命观,使生命价值观摆脱自发、感性、零碎的痕迹而超升到理性、系统和科学的境界。

4、对于生命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的理解。广义看,生命是指一切具有新陈代谢力、繁殖力、生长力和环境适应力的动植物和无机物,生命的存有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生命体不能脱离与外界的关系而存在;二是构成生命的各个系统内部、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与外界之间能作出有机反应;三是生命的各个组成系统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正是在开放中才能与外物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实现生命的成长与发展。

从狭义上看,生命就专指人的生命,具有三个特质:一是与其他个体密切关联;二是具有一个内在的完整结构,这个结构是一个有系统的整体,因此是一个生物;三是经过不断努力的自我超越,以达到更高形式的自我实现或自我改造。

5、与“生命”相关的还有两个概念,一个是“生活”,一个是“生存”。“生活”是人在其一生中所经历的人生事件、人生过程、人生滋味的总和, “生命”是“生活”的基础,没有“生命”就没有“生活”;“生活”是“生命”的表征和显现。一般而言,生活的存在更多地带有特殊性,每个人所经历的人生事件、人生过程和体验到的人生滋味都各不相同;但从生命的存在角度看,则更多地显现出“普遍性”的品格:人的自然生命都源于一种血缘性存在,都具有相同的生命构成的化合物,人的文化生命都源于人的超越性本能,这可称之为生命的“大同”。但是,这种生命的“大同”只是一种基础性存在,由于人的生活的“个性化”倾向和“特殊性”特征,每一个人所演绎出的现实的生命画卷又驳杂纷呈,这就造就了生命的“大异”,生活就是生命从“大同”走向大异的中介。“生存”泛指一切生命的存在,即一切有生命的东西的存在都可称为“生存”,它是一种物性、感性的物件性的实存。对人而言,“生存”是指人的生命的最起码的存活状况。“生命”是“生存”的前提,也是“生存”始终围绕着展开和旋转的轴心和主体。

6、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人们是为了什么以及怎样“生活”和“生存”?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生观与世界观有着密切的联络。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人生领域中的具体体现,世界观是人生观的思想理论基础,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由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世界观不同,也必然形成不同的人生观。

7、。“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为什么参加党的一大的代表,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前进,有的成了英雄,流芳百世,有的却成了狗熊,遗臭万年呢?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当初他们参加正确的时候,其人生的看法、人生的态度、人生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革命,有的则是为了当官、发财、出名,所以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就拿 和周佛海这一正一反两个人来说, 早在学生时代就立下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结果他从韶山冲走上了天安门城楼,成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而周佛海在党的一大以后说过,他之所以参加革命,就是想当官、想发财、想出名。由于个人的目的一时未能实现,后来他便投到了国民党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怀抱,成为民族的败类,最后人民把他送上了断头台。

8、 正确的人生观,是指在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指导下所形成的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态度。这种人生观的特点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即以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基础,以集体主义为核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目的。它全面正确地回答了人为什么要活着、做什么人、怎样做人等基本问题,是迄今为止最进步、最科学的人生观。

谈爱心与创新是当代大学生的核心素质

情到深处便是无声,冬天渐浓春将至,不要让爱成为后悔,因为选择去爱了,就不要因为一些风雨而放弃。路总是坎坷的,平坦的路会失去人生的意义。同样的,爱也是如此,因为痛才要更加珍惜,不要放他离去。有时候,我们需要的,只是一颗静下来的心。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据2013年12月23日新华社电 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3个层面: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爱国是人们经常提到的话题,爱国的方式多种多样,然而,不管采取怎样的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爱,都不能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理性表达爱国情感的标准和尺度,爱国,就是要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什么要把爱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挂钩?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如果在核心价值观上出现了偏差,又如何能够理性、正确地爱国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意义重大,涵盖了人民生产生活、文化娱乐的方方面面,稍有违背,就可能误入歧途,就可能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所以,违背了核心价值观就不会是理性爱国,要想正确地表达爱国情感,就必须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理性爱国,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需要我们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坚定对中国、对社会主义的信念。爱国,可能很抽象,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却很具体,它在各个方面对人民群众的思想与行动提出了要求,它如同一本理性爱国的指南,指引群众正确地、理性地爱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囊括了古往今来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它的每一句话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都浓缩了中西方先哲们对人类道德的思考,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要耐得住性子,一字一句地读,一点一滴地“扣”,把核心价值观“吃”透了,切实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作自己成长进步的良师益友。

理性爱国,关键在于在实践中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去行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要想深刻把握、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按照它的要求来学习、来工作、来生活,在实践中检验它、适应它、坚守它。如果我们社会上每一个人都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我们的国家自然会走向民主富强,我们的国家梦、民族梦自然会实现,我们的现代化建设自然会取得飞跃式的成功。

理性爱国,在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还要坚守自己的梦想,为梦拼搏,努力奋斗。核心价值观是我们每个人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最宝贵的信仰,然而,我们不能只靠核心价值观来生活,在核心价值观之外,我们还需要梦想,还需要用辛勤的汗水来报答祖国母亲。核心价值观是一种思想上的引领,它能够帮助我们思考人生、确定方向,然而,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每个人的抱负也不一样,这就需要每个人根据实际情况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来奉献社会、报效祖国。

爱国,就是要自觉地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核心价值观指导、规划自己的人生,用国家梦、民族梦引领自己奋勇前行。

人生核心价值观写回答有奖励

人生核心价值观

写回答有奖励共3个回答

那厮很吊90

2014-09-17 TA获得超过2144个赞

关注

(1)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决定一个人做人的标准,是把握人生方向、抉择人生道路的指南。

(2)正确的人生观是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真正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科学的人生观,是能真正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有机统一,且最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的人生观。

(3)在我国现阶段,用正确的人生观指导自己的人生实践,要求我们在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时,应当遵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原则。我们应该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积极认真,努力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人民、。为社会作贡献;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丰富和发展,也为我们自身的完善和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同时,我们也只有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通过为他人创造幸福,才能使自己得到真正的幸福,才能真正地实现人生价值。

这是正确的价值观,这也是回答的搂主的答案。要是大家都把它当假话,那这就没什么意义。也正如当今的社会,拜金、享乐、自私这些价值观充斥人心,正确的价值观就如楼下所言成了假话空话。接受了这么多年的文化教育,至少我把它当真话,我也如是要求自己。不要把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放得太低。

当今中国社会中一些人的文化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比较混乱,毕竟改革开放引进来的除了菁华,还有思想的多元化,也就导致了思想的混乱。而当今如此之快的社会节奏,又有几个人能思考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

乱红千里

0 8

更多回答(2)

广州儿童心理学_专业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

针对青少年厌学,叛逆,网瘾,早恋,人际关系,情绪控制,性格等常见青少年心理困扰

广州中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广告

作为过来人_看我是怎么做到的_教你如何挽回感情

值得一看的女性心理学相关信息推荐

生活中总是会有一些不如意,聪明的人懂得如何经营自己的情感。现在给大家分享一个比

mewanaiwuyoucom广告

20年心理学培训机构_报考条件及报考须知

心理学培训机构,2020年心理咨询师培训报名,1分钟快速了解报名条件!报考条件改革新

北京起陆国际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广告

为您推荐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什么?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决定一个人做人的标准,是把握人生方向、抉择人生道

624 浏览36892017-09-04

什么是人生观,价值观

人生观(life,outlook of): 关于人生目的、态度、价值和理想的根本观点。它主要回答

8 浏览436222020-04-18

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观是什么

(1)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决定一个人做人的标准,是把握人生方向、抉择

正确的价值观包括两部分内容:1、核心价值观:即一整套经营指导规律和原则;2、核心目标:即存在的最基本原因。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本质和永恒的原则。作为企业经营的一套永恒的指导原则,核心价值观不需要获得外部的认证;它们对企业内部的员工具有内在的重要价值。真正的核心价值观必需符合如下标准:1、它必需是企业核心团队或者是企业家本人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是企业家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身体力行并坚守的理念,如有些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中有“诚信”的字眼,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并没有体现出诚信的行为,那么它就不是这家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从这个角度说,核心价值观不能够去追求时尚,世界五百强企业有的核心价值观不一定就是你的核心价值观,如创新、以人为本或追求更好等,它可以是你价值体系的一部分,但并不一定是你的“核心”价值观。2、核心价值观必需是真正影响企业运作的精神准则,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此它一旦确定下来就不会轻易改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223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