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选修语文扬州慢课文及教案

高二选修语文扬州慢课文及教案,第1张

1原文

扬州

 姜夔

 淳熙丙辛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2译文

 扬州是淮河东边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少为停留,这是最初的路程。经过春风吹遍了扬州十里,都是荠菜麦子一派青青。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去以后,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凄凉的画角吹起了冷寒,这都是在劫后的扬州城。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困难表达出深厚的感情。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却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怀念桥边的红芍药,可每一年知道它替什么人开花繁生!

3注释

①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至日:冬至。维扬:今江苏扬州,现维扬区。维扬之名最早载于公元前约五世纪由孔子编撰的《尚书禹贡》。隋、唐时期,维扬历史空前辉煌,有之美誉,历最早的扬州城即诞生在今维扬区的土地上,是古城扬州的发祥地。

 ②荠麦:荠菜和麦子。

 ③弥望:满眼。

 ④戍角:军中号角。

 ⑤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姜夔曾跟他学诗,又是他的侄女婿。《黍离》:《诗经·王风》篇名。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见“宗室宫庙,尽为禾黍”,遂赋《黍离》诗志哀。后世即用“黍离”来表示亡国之痛。

 ⑥淮左:宋在苏北和江淮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又称淮左。

 ⑦竹西:扬州城东一亭名,景色清幽。竹西佳处,扬州城东禅智寺旁有竹西亭,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⑧初程:指作者初次到扬州。

 ⑨春风十里:借指昔日扬州的最繁华处。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里用以借指扬州。

 ⑩胡马窥江:1129年和1161年,金兵两次南下,扬州都遭惨重破坏。这首词作于1176年。

4赏析

 这是一首扬州感怀之作。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曾占领扬州等地,造成了严重的破坏。1176年姜夔路过扬州,仍是一片劫后的萧条景象。他在这首词里描绘了这种惨状,以眼前的荒凉对比往日的繁华,寄托了自己的哀思,揭露了金统治者的暴行。但由于过于渲染战争的后果,怀念过去的风月繁华,情绪比较低沉。

 尽管姜夔一生以游士终老,但白石词并不仅仅是游士生涯的反映,展现在他笔下的是折射出多种光色的情感世界。诚然,由于生活道路和审美情趣的制约,较之辛词,姜词的题材较为狭窄,对现实的反映也略显淡漠。但他并不是一位不问时事的世外野老。姜夔身历高、孝、光、宁四朝,其青壮年正当宋金媾和之际,朝廷内外,文恬武嬉,将恢复大计置于度外。姜夔也曾因此而痛心疾首,深致慨叹。淳熙三年,金兵南侵以来,繁华的扬州屡遭兵燹,成为一座空城,年轻词人客游扬州时有感于这座历史名城的凋敝和荒凉,触景生情,感伤时事,而自度此曲,抒写黍离之悲。在可考记载的姜夔词中,这是最早的一首。

 上片由“名都”、“佳处”起笔,却以“空城”作结,其今昔盛衰之感昭然若揭。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虚处传神,城池荒芜、人烟稀少、屋宇倾颓的凄凉情景不言自明,这与杜甫的“城春草木深”(《春望》)用笔相若。“春风十里”,并非实指一路春风拂面,而是化用杜牧诗意,使作者联想当年楼阁参差、珠帘掩映的盛况,反照今日的衰败景象。

 “胡马窥江”二句写金兵的劫掠虽然早已成为过去,而“废池乔木”犹以谈论战事为厌,可知当年带来的战祸兵燹有多么酷烈!陈廷焯《白雨齐词话》认为:“‘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姜词以韵味胜,其佳处即在于淡语不淡,其中的韵味反倒是某些浓至之语所不及的。

 “清角”二句,不仅益增寂凄,而且包含几多曲折:下有同仇敌忾之心,而上无抗金北伐之意,这样,清泠的号角声便只能徒然震响在兵燹之余的空城。词的下片,作者进一步从怀古中展开联想:晚唐诗人杜牧的扬州诗历来脍炙人口,但如果他重临此地,必定再也吟不出深情缱绻的诗句,因为眼下只有一弯冷月、一泓寒水与他徜徉过的二十四桥相伴;桥边的芍药花虽然风姿依旧,却是无主自开,不免落寞。

 二十四桥”二句,愈工致,愈惨淡,可谓动魄惊心。萧德藻认为此词“有黍离之悲”,的确深中肯綮。

 《扬州慢》乃姜夔自作调,"白石因游扬州而作,创为新调,即以词意名题,其所言即扬州之事。"(万树《词律》)此词作于淳熙丙申(1176年)冬至日,距金人兵临扬州已有十六年。当年繁华都会,如今满目萧条,引发词人抚今追昔之叹。千岩老人读后,"以为有《黍离》之悲也。"词分上下两片。上片描述扬州眼前萧条的景况:以"淮左名都"之昔日繁华对比今日"尽荠麦青青"之荒凉,以"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极写伤乱之感。最后三句以"暮色、军角、空城",描绘眼前凄凉。下片侧重对扬州史事的虚拟。词人想象风流俊赏之杜郎今日重游扬州之"难赋深情",并多次化用杜牧歌咏扬州昔日景物的诗句,构成风月繁华与萧条颓废的意象对比。

5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姜夔及其词作

 2、掌握本词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

 3、鉴赏本词用典的技法

 德育目标:

 体会词中的“黍离之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

 教学方法:探讨、点拔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生一起复习前几节课的内容,指出词分婉约、豪放。重点复习婉约派词的特点,指出本词的作者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二、解题:

 作者简介:引导学生结合注释介绍姜夔,教师稍作补充。他一生未仕,精通音律,能自度曲。所以他的词牌往往和词题是一致的。扬州慢可以看出写的是扬州战后的景象,又是慢词,故称扬州慢。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教师放录音,学生跟读,进一步体会本词传达的情感,讨论明确本词的情感基调(诗人为国家的残破以及人民的不幸而及其沉痛的心情)

 四、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进行探讨,把握本词的文意及结构

 问:本词的'写作背景和缘由从哪儿可以找到?

 引导学生讨论明确:

 在小序中可以看出作者为何写这首词,以及写本词的目的,即抒发“黍离之悲”。(要求学生找出有关词句)

 追问:作者是如何书法自己的“黍离之悲”的?(即本词的文意及结构如何)

 讨论明确:(结构示意)

 所见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萧条冷落)

 空城二十四桥明月

 所闻清角吹寒(凄清)

 所感杜郎须惊(难言之痛)对比手法

 “黍离之悲”

 冷月无声(凄清)

 桥边红药(感时伤乱)

 教师在和学生分析的过程中重点解决以下字词:

 霁,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冷月,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五、引导学生研究探讨本词和前面的几首婉约词的不同

 要求学生结合前面的婉约派词来感受(文学史指出‘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的婉约派词的表现艺术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

 明确:语言由“俗”变雅,内容有开拓(如本词跳出了以往的词为表现个人的狭隘情感的范围,把国家和个人联系在一起),具体分析略。

 六、要求学生进一步探究本词独特的写作技巧

 ①明确:本词着重用了虚实相生的写作技巧

 具体分析:词的一开头,使用虚写“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是作者想象中的昔日扬州繁华的景象。接着是虚实相结合的写法,“春风十里”是虚写,“尽荠麦青青”是实写,这对比鲜明的图景,自然有昔胜今衰的感慨!由此词人直抒胸臆,最后从听觉处渲染。

 词的下片分两层,第一层虚写,以杜牧的难赋深情杜郎须惊反衬出今日扬州的凄凉,后一层实写,写二十四桥明月,发出年年知为谁生的感慨。综观全词,有实有虚,有情有景跌宕生姿,情景交融。

 ②引用前人诗句(杜牧)是本词的另一特色(引导学生和辛弃疾词作比)

 明确:引用前人诗句是词中用典的又一种方式,引用的目的是加深词中意境,使人联想而寻于言外。(举例略)

 拓展延伸:词中引用杜牧词的用处?

 通过对比,抚今追昔,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扬州的昔胜今衰的感伤。

1 语言析

析语言进行文鉴赏首要环节准确理解作品语言,才能其进行更进步判断、评价鉴赏语言析般侧重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面进行

遣词造句,般要涉及词义、典故、及用词、用句精妙所等考查重点些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形象起着关键作用词语句例,逗春风绿江南岸逗绿字鉴赏析;逗云破月花弄影逗破逗弄两字品味等

语句含义理解,般考查某语句所蕴含言外意或言外情,所选语句往往些言简意丰逗立片言居要关键语句例,逗前度刘郎今语句含义理解、逗落花节逢君语句含义咀嚼等再,逗林花谢春红,太匆匆,奈朝寒雨晚风描写自凋敝外所包蕴恨家仇悲愤喟叹,逗燕涯,今燕谁家,写燕外所包蕴涯游惆怅态羁旅情怀,往往考查重点所

2.形象析

握诗词形象受诗情、领悟诗意基本途径

形象物形象

包括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物,《赤壁怀古》周瑜)

主观形象(作品塑造抒情主公,《雨霖铃》逗我)

诗社提炼事象(作形象,《约客》逗敲棋落灯花)

物象(事物形象,《蝉》蝉)

景象(景物形象,逗漠孤烟直逗千树万树梨花)

握形象面所蕴含言外意,鉴赏功关键所例,我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江际流所描绘逗孤帆逗远影形象,悟作者由渡口相送至逗远影消尽,自仍依依舍深沉浓郁绵绵友情再,逗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通逗杨柳逗晓风逗残月等意象所传达伤别情怀等等

3.评价写作技巧风格

析古典诗歌写作技巧般侧重于面进行:

体各种修辞作用;

析诗歌采用表达式;

析诗歌结构技巧;

析其写作技巧

1)修辞:比喻、借代、拟、偶、夸张、铺陈、反复、顶针、衬托、反问

(赋比兴、象征)

2)表达式: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

描写式:静结合,虚实结合 | 点面结合、明暗结合、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抒情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先景情,渡、铺垫、伏笔

4)表现手: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比、渲染、卒章显志、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语序倒置等

5)篇章结构: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景结情、总、见、层层深入、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6)思想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忧民等

7)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耐寻味、言近旨远等

用典:般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等

想象:更阔,别裁

衬托或烘托:衬反衬,借突

渲染:突形象,加强艺术效

象征:表达相近或相似概念、思想、特征

抑扬:突于强调

白描:简练笔墨,刻画鲜明形象

析诗歌风格应结合代特征作者平尤其写作首诗歌背景进行例,李清照南渡前诗歌风格变化体现

4.评价作品思想内容

诗歌借助具体语言描写,表现诗情,传达诗思想,些情思想我所说逗思想内容论忧忧民情、破家亡痛,游逐客悲、征夫思妇怨,至深于古典诗歌所表达思想情,稍微细致加归类,我难发现,忧愁、寂寞、伤、孤独、恬淡、闲适、热、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忧民等各种类型

5.强化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训练要求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例清晰、逻辑合理

卷面清爽要求必细说虽鉴赏文字较作文少,定要遵循逗意笔先原则,先构思再落笔,避免涂涂抹抹卷面清爽,阅卷教师自情愉快,考形较印象

表述严密,指行文注意表述严密性,论前照应,起、承、转、合等环节都能所注意,能顾失彼,更能前抵牾

条理清晰,结构面要求般说,采用、二、三、四或者首先、其等标志明显式,往往条理清晰评价

逻辑合理,指即便见解逗前见古,见者高论,应能够自圆其说

诗歌内容

1 咏物诗

咏物诗特点托物言志鉴赏咏物诗,定要注意握作者描摹事物所寄托情些咏物诗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我读解用体味

于谦《石灰吟》:逗千锤万凿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怕,要留清白间首诗价值于处处石灰自喻,表达自尽忠,怕牺牲意愿坚守高洁情操决,咏石灰歌咏自光明磊落襟怀崇高清白格

2 边塞诗

盛唐期边塞诗,豪迈奔放、往前,代表物高适、岑参;宋代边塞诗更表现报门愤懑压抑及归家望哀伤,代表物范仲淹边塞诗歌特点于同角度展现代风貌,鉴赏应首先握代特征,推敲作品蕴含同思想情

3 咏怀诗

说写景诗借景抒情,咏怀诗特点即事抒怀

4 咏史诗

咏史诗简洁文字、精选意象,融合自、社、历史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政者荒*耻,表现作者阅尽沧桑沉思,蕴涵深沉怀古伤今忧患意识

语言特点

语言诗歌载体,析语言进行文鉴赏重要环节准确理解作品语言,才能其进行更进步评价鉴赏

(1)清新其特点用语新颖,落俗套

比杜甫《绝句》:逗两黄鹂鸣翠柳,行白鹭青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船四句写四种景色,景,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清贫乐村居》,使用语言属于清新明丽

(2)平淡,称质朴其特点选用确切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加修饰,显真切深刻,平易近

陶渊明组诗《归园田居》,用平淡语言,家,写都家事,事雕琢李煜期词《虞美》,用语平淡,至深

(3)绚丽其特点富丽词藻、绚烂文采,奇幻情思

李商隐诗歌《题》,李贺诗《李凭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描写音乐段等

(4)明快其特点斩钉截铁,语破

李清照早期词《点降唇蹴罢秋千》,白居易诗《草》等

(5)含蓄其特点意言外,直接叙述,曲曲折折倾诉,言意,或引发,或欲说休,让读者体味

杜牧咏史诗,李清照期词等

(6)简洁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贾岛诗,苏轼词

古诗鉴赏题六种答题范式

1 析意境类

提问式:首诗(词)营造种意境

解题析:种见题型所谓意境,指寄托诗情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构建让产想象境界包括景、情、境三面,答题三面缺

答题范式:描图景(描绘诗展现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氛围特点)+析情(析作者思想情)

示例:阅读面首唐诗,答问题(2005全卷第12题)

春行即景(李华)

宜阳城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花自落,春山路鸟空啼

古谈诗歌创作曾说:逗作诗情、景二端请逗情逗景角度赏析首诗

明确:首诗写作者逗春行所见所闻:草水,树山,花鸟,谓句景,且每画面均特色(描图景)纯粹写景,景含情,情景交融诗逗花自落、逗鸟空啼景都显山宁静(点氛围),更透露丝伤春、凄凉情(析情)

2 析技巧型

提问:首诗(词)用表现手何效

解题析:表现手诗(词)用抒发情手段

答题范式:明手(准确指用何种手)+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何运用种手)+析效(手表达诗情,或刻画形象,或表现主旨

示例:阅读面两首古诗,答问题(2005浙江卷第16题)

齐安郡偶题(杜牧)

两竿落溪桥,半缕青烟柳影少绿荷相依恨,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杨万)

细草摇忽报侬,披襟拦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

两首诗都运用表现手刻画逗荷形象请指两首诗逗荷所表现同情特点,并作简要析

明确:两首诗都运用拟表现手(明手)前首逗绿荷逗恨逗背西风(阐运用),含诗恨,表露伤平情,基调凄怨低沉(析效)首逗荷花西风吹躲藏于荷花,似逗愁热,却呈现娇羞态(阐运用),表露作者怜喜悦情,基调泼趣(析效)

3 析语言型

提问式:首诗(词)语言何特色

解答析:种题型揣摩别字词运用技巧,且要口味整首诗(词)表现语言风格用答题词语般:清新自、朴实华、华美绚丽、明白晓唱、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等

答题范式:明特色(两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关语句具体析种特色)+析情(指表现诗情)

示例:阅读面首唐诗,答问题(2003重庆三检)

观祈雨(李约)

桑条叶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首诗表达技巧语言特色突特色试作简要赏析

明确: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明特色)第句逗桑叶、逗土烟,景带情,含蓄抒发农民盼春雨忧焚情第四句写朱门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影响其享乐(列例证)逗忧,两情,诗同情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析情)

4 炼字型

提问式:联传神字

解答析:古作诗讲究炼字,种题型要求品味些经经锤炼字妙处答题能该字孤立起读,应放句,并结合全诗意境情析

答题范式:释含义(解释该字句含义)+描景象(该字放入原句描述景象)+点情境(点该字烘托意境,或表达情)

示例:阅读面首唐诗,答问题(2003全卷第三世界题)

香积寺(王维)

知香积寺,数入云峰古木径,深山何处钟

泉水咽危石,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杂念毒龙:指世俗杂念

古评诗用逗诗眼逗说,所谓诗眼逗往往指句诗精炼传神字,认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眼逗别哪字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明确:逗诗眼逗别咽逗冷逗山流泉由于岩石阻拦,发低呤,仿佛呜咽声照青松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阴冷(释含义,描景象)逗咽、逗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显示山幽静孤寂景象(意境)(点情境)

5 词(句)统领全诗型

提问式:某词(句)全诗关键,

解答析:古诗(词)非讲究构思,往往字、词或句能全诗线索,构全诗情基调,抓住命题往往见,考查全诗握程度

答题范式:思结构(结构所起作用)+虑主旨(突主旨所起作用)

示例:阅读面首宋诗,答问题(2006辽宁卷第16题)

东坡(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行尽野行莫嫌荦坡路,自铿曳杖声

注:诗苏轼贬官黄州所作东坡,苏轼黄州居住与躬耕所荦:山石貌

第句全诗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明确:第句全诗铺垫,描绘幅雨东坡月夜图,营造种清明幽静气氛(思结构),映衬作者灵明澈精神境界(虑主旨)

6 观点同型

提问式:认,认,觉呢

解答析:依据原诗(词)作答,定要原诗(词)找理由、原

答题范式:找要点(找原诗句关键点)+条述(用翻译形式)

示例:阅读面首词,答问题(2004浙江卷第16卷题)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织,寒山带伤碧瞑色入高楼,楼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归程亭更短亭

关于首词表达内容,认逗游思归乡,认逗思妇盼归,认二者兼看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明确:游思乡归:、二句游眼前所见景;三至六句游触景情,设想家盼望自已归情景;两句游叹旅途漫漫,归乡期,更添愁苦(找要点,条述)

思妇盼归:片思妇见晚景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怀念游;两句写思妇高想游归途艰难,叹相逢期(找要点,条述)

二者兼:全词游思归乡思妇盼归相互渲染,传达逗种相思,两处闲愁情思

首诗采用(表达式、修辞手、表现手)技,写(意象)(某某)特点,表现(突)(某某)思想、情,起(某某)作用

重点概念阐释

1.烘托

烘托本画种技,用水墨或色彩物象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用于艺术创作,指侧面着意描写,作陪衬,使所要表现事物鲜明突烘托,《秦罗敷》借逗行者、逗少等反应烘托秦罗敷美貌烘托物,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逗僧敲月门、逗月惊山鸟等闹衬静更物烘托,《琵琶行》三写江月,别烘托琵琶声美妙听、引入胜物凄凉、孤独、悲伤等情再逗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鲜明烘托汪伦诗浓厚情

2.用典

用典,即诗歌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讲究用典,既使诗歌语言精练,增加内容丰富性,表达性含蓄性,收言简意丰、耐寻味效,增强作品表现力染力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功运用五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些典故都京口历史掌故,诗借助些历史事实含蓄自充表达自思想情

另外,化用前诗文歌赋,用典种王勃《藤王阁序》几乎句句用典,增强文章文化底蕴;姜夔《扬州慢》或明用,或暗用,或化用杜牧诗,形虚实比,表达物非、今非昔比凄凉

3.虚实

古论述文章用概念,虚与实相,者实,者虚;客观实,主观虚;具体实,抽象虚;眼前实,想象虚……诗歌用手,拓展诗歌意境柳永《雨霖铃》,眼前作别实,别想象虚,虚实相,产穷余味李煜《虞美》,前六句实虚,即逗春花秋月何(实),往事知少(虚)楼昨夜东风(实),故堪首月明(虚)雕栏玉砌应犹(实),朱颜改(虚),虚实相济,寄托自故哀思再姜夔《扬州慢》,眼前衰败堪景实,假设想象虚采用虚实结合写,使作品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增加作品容量

高考古诗词鉴赏突破八

1 诗词标题突破

标题概括作品重要内容,标题揭示作品线索,标题奠定作者情基调

例: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门复竹,疑故

滴枝露,稍沾阶苔 何入幌,拂绿琴埃

标题逗闻风二字全诗线索,理解全诗内涵关键首、颔两联写临风思友、闻风疑友;颈联写风吹叶,露滴沾苔,用意写风;尾联入幌拂埃,说风,遐想,期望风至寄思友意见,全篇紧紧围绕逗闻风进行艺术构思,通微风形象,表现诗孤寂落寞情,抒发思念故情怀

2 诗词描写景色逗冷逗暖色调突破

古写诗作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鉴赏首先要找写景词句,再体味所写景逗冷逗暖,进握作者思想情

例: 水槛遣二首(其) 杜甫

郭轩楹敞,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花

细雨鱼,微风燕斜 城十万户,两三家

首诗写景主要二、三联,诗先用逗澄江少平岸,幽树晚花写阔幽美草堂四周环境,再用逗细雨鱼,微风燕斜勾画幅机勃勃春景图看,鱼毛毛细雨摇曳着身躯,燕微风吹拂轻盈飞翔,欢快、自由啊!诗通绘制逗暖色景,抒发种历经战乱暂安身闲适喜悦情

3 诗词所选取意象突破

古诗词许意象都特定含义,诗通选取特定意象表达内独特情我鉴赏要留诗词现意象,调积累,揣摩意象含义,理解作品内容

例: 信秋词五首(其)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卷夜霜 熏笼玉枕颜色,卧听南宫清漏

诗首句用逗梧桐、逗秋叶些带凄凉悲伤意象渲染萧瑟冷寂气氛,第三句逗熏笼进步烘托深宫寒夜环境结合末句便知,由于诗境凄清、愁恨难眠,才自南宫(皇帝居处)漏声凄清、漫

4 诗词所暗示关键词突破

诗词诗逗缘情发产物,能捕捉诗词些能显现诗情字眼,便找鉴赏该诗词钥匙

例: 江楼旧 赵嘏

独江楼思渺,月光水水 同望月何处风景依稀似

首句逗思字奠全诗情基调,我窥视诗内世界窗口诗何逗思思象联系文知,诗由于见与相似景物触发友思念

5 作品含诗眼句突破

古写诗词,尤其注重炼字炼句,力求字传神,句传神些含诗眼句往往能体现作品内蕴及表达技巧

例: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复几,登临遍池台 何石门路,重金樽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杯!

诗第三联描写,逗落逗明二字精练传神,该联诗眼逗落给逗泗水,像落般,使静态形象态化;逗明赋予静态自色彩,说徂徕山何青绿,说苍绿色彩主意映照徂徕山联系全诗,难发现诗山水写隽美、秀丽,衬托与友情谊纯洁邪

6 作者经历突破

逗诗言志,作者经历同,()通诗词所表现思想倾向同,鉴赏妨作者所处代环境及其经历突破

例: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塞北江南,归华发苍颜布秋宵梦觉,眼前万江山

辛弃疾南宋著名词,坚持抗金复,受重用,抱恨终词作抒写其力 图恢复家统热情,倾诉壮志难酬悲愤首词抒发壮志难酬仍忧忧民宏襟怀

7 诗词典故含义突破

古代诗创作,借助些典故表现广泛深刻主题我关注些典故,解些典故,疑助于握作品主题

例: 遣 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轻 十觉扬州梦,赢青楼薄幸名

诗逗楚腰纤细典《韩非二柄》:逗楚灵王细腰,饿逗掌轻典《飞燕外传》,指汉帝皇赵飞燕,逗体轻,能掌舞诗借用两典故意说明自曾沉湎酒色,放浪形骸再看第三句,诗逗十与逗觉相,给逗久与逗极快鲜明比,显示诗慨深纵观全诗,发现诗所遣怀,仅忏悔意,前程恍惚梦、堪首意

8 诗词注解突破

诗词鉴赏原诗附注解,阅读些注解,帮助我解作者、作品关情况,便更准确理解作者情及作品内容

例: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 雁引愁,山衔月

云间连榻,接行杯 醉凉风起,吹舞袖

[注]诗写于李白流放途遇赦秋季,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

诗注解提供该诗写作背景,逗流放途遇赦几字想见,诗应带着轻快情写作诗诗笔自万物象赋予命:雁高飞,带走诗忧愁苦闷;月山口,仿佛君山衔团圆月情意景便衬托诗遇赦极其欢快情

++++++++++++++++++++++++++++++++++++++++++++++++++++++++++++++++

刚复习,所整理

丝蜈

感觉这样的提问没有意义的

 A、《春江花月夜》中诗人将“春江”“花”“月夜”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意象完美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无限优美的场景。

 B、《春江花月夜》的`语言清丽纯净,虽然是宫体诗题材,却没有丝毫的敷衍做作。

 C、本诗属于近体诗,单句字数和韵律固定不变,但句数有突破,写景抒情极力铺陈。

 D、全诗融入了情人离别的思念,对时间久远,空间无限,个体渺小的无奈,悠悠情思,绵绵不尽。

 7用典,是古诗词常见的一种修辞格。诗词用典时词语十分简约,这些包含着典故的词语的含义、内容十分丰富,下面用典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化用杜郎的诗句,反衬今日扬州破败荒凉,含蓄地 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感情。

 B“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这句是说扬州在金兵大举,南侵之时变得破败,面目全非, 就算善于游赏的唐代诗人杜甫来到这里也感到吃惊。

 C“过春风十里”这句是指先前扬州繁华的街道,诗人这里是反衬眼前“尽荠麦青青”的悲凉痛惜之情。

 D“二十四桥犹在”化用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昔日的热闹景象,而今荡然无存,抒发了无限痛惜之情。

 8下列诗句都是写景的,其中实写的是:

 ①渐黄昏清角吹寒 ②杨柳岸晓风残月 ③一片神鸦社鼓 ④墙橹灰飞烟灭

 ⑤枫叶荻花秋瑟瑟 ⑥亲朋无一字 ⑦青冥浩荡不见底 ⑧秋天漠漠向昏黑

 ⑨暮霭沉沉楚天阔 ⑩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A②④⑧⑩ B①②③⑤

 C⑤⑥⑧⑩ D③⑥⑦⑨

 9下面各句中涉及到的人物正确的一组是:

 ①谢公宿处今尚在

 ②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③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④出师一表真名世

 ⑤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⑥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A①谢灵运 ②杜甫 ③刘义隆 ④刘备 ⑤杜甫 ⑥孟浩然

 B①谢棻 ②杜牧 ③辛弃疾 ④楚怀王 ⑤王昌龄 ⑥王之涣

 C①谢灵运 ②杜牧 ③霍去病 ④诸葛亮 ⑤诸葛亮 ⑥孟浩然

 D①谢灵运 ②杜牧 ③刘义隆 ④刘备 ⑤贺知章 ⑥李白

 10对下面词句,理解正确的是: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A主语是拟人化的“废池乔木”,表明惨遭金兵破坏摧残的城池、大树,还厌恶谈到战争,创伤仍然严重。

 B主语是拟人化的“废池乔木”,表明惨遭金兵破坏摧残的城池、大树,还厌恶谈到战争,渴望安定。

 C主语是幸存的少数扬州市民(省略),表明他们看到被金兵破坏的残破城池、干枯的大树,还厌恶谈到战争,物质、感情创伤似很严重。

 D主语是幸存的少数扬州市民(省略),表明他们看到被金兵破坏的残破城市、干枯大树,还厌恶谈到战争,渴望安定生活。

 11姜夔《扬州慢》“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深意是(多项选择):

 A叹“扬州芍药甲天下”,如今自生自灭

 B化景物为情思,托名卉以寄哀思

 C表现了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情伤感之情

 D遥念恋人的孤寂,抒发离情之苦

 E表现了扬州的寥落,名都的沉沧

 12对“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这句话的翻译准确的一句是:

 A千岩老人认为《黍离》这首诗很悲哀。

 B千岩老人认为这道词像《黍离》一样表达了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C千岩老人的诗我认为它像《黍离》一样悲哀。

 D千岩老人认为《黍离》这首诗表现了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13对诗句理解分析正确的是: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通过幽静清新景色,表达作者恬淡自适的心情)。

 B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扬州战乱的惨状。)

 C海上明月共潮生。(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在水边望去,就好像月亮和潮水一起涌出一样)

 D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作者想到“扬州芍药甲天下”,将来芍药盛开时节,有谁来欣赏呢表达作者惋惜之情。)

 (二)阅读《扬州慢》,完成14—18题。

 扬州慢

 姜 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14“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写了昔日____________;而“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则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运用了________手法,抒发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之情。

 15“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一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16“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答:

 17《扬州慢》写了哪些景象(写一段赏析文字)

 答案:

 18在这首词中,姜夔大量化用杜牧的词句,这是为什么

 答案:

 (三)综合拓展提升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9—21题。

 《点绛唇 》 丁未冬过吴松作①

 姜 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②,拟共天随住⑤。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①吴松:即今吴县,属江苏省。晚唐隐逸诗人陆龟蒙生前隐居之地。

 ②第四桥:即甘泉桥,在吴江城外,以泉品居第四得名。

 ③天随,天随子,唐代诗人陆龟蒙号。陆龟蒙,苏州人,居松江甫里。辛文房《唐才子传》谓其时放扁舟,备书籍、茶社、笔床、钓具等,优游于太湖之上。

 19“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写燕雁之远去,旨在表明什么

 答案:

 20试分析“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一句的意境。

 答案:

 21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述此词“无穷哀感,都在虚处”,即哀感通过景物写出,试结合词句评析。

 答案:

附参考答案:

 一、预习部分

 (一)3 A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题扬州禅智寺》

 B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赠别二首》(其一)

 C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遣   怀 》

 D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寄扬州韩绰判官》

 E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二)

 1注音略

 2解释词语略

 3 淳熙丙申冬至日,我路过扬州。昨晚的雪停了,天气转晴,放眼望去尽是荠麦。走进扬州城,四面都是萧条景象,冬河依然碧波荡漾。暮色渐渐降临,军营的号角发出悲凉的声音。我的心多么悲伤,面对扬州的今昔,感慨万千,于是自创词牌《扬州慢》。千岩老人认为有 《诗经黍离》诗的悲凉感伤。

 4 译文参考:

 扬州,这淮水东南的名城,

 竹西亭有着美丽的风景,

 我解鞍下马,只作短暂的

 走过昔日繁华的街道,不见人影,

 只有青青的荠麦在冷风中哀鸣。

 自从金人扫过长江之后,

 荒废的池塘,憔悴的树木,

 都怕提起那场战争。

 夜色渐渐降临,清冷的号角声,

 久久回荡在这座空城。

 杜牧哟,你有着卓越的鉴赏力,

 当你此时和我一道同来,

 这残破的景象也会使你震惊。

 纵然你年轻英俊,才华缤纷,

 曾在美人的闺房中享受过春梦,

 此时,忧伤会断却你的诗魂。

 二十四桥依然无损,

 月光摇荡在水波中,清冷无声。

 最可怜的是桥边的芍药花,

 花开花落,无人过问。

 56答案略

 二、内容梳理

 (一)1交待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他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2 明确:“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明确:“悲”字。一个“悲”字,奠定了本诗悲切伤感的感情基调。

 (二)、整体感知,把握表现手法。

 1明确:“空城”——破败荒凉。

 2、明确: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二十四桥、无声冷月、桥边红药等。

 赏析:词人“解鞍少驻初程”,站在扬州城边,看到了青青的荠麦、废旧的城池、高大的树木、孤独的二十四桥、无声的冷月、寂寞的芍药,听到了寒气中传来的凄清的号角声。一个“空城”,营造出了凄清的氛围,结住上片,领起下片,实为全词关眼。

 3、明确:“惊”。因“空”而“惊 ”,返照现实扬州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心痛!此时次地,此情此景,晚唐诗人杜牧是“重到须惊”,“难赋深情”。而姜夔则是实实在在的触目惊心、心惊心痛了。

 4、明确:名都。一“名都”,一“空城”,形成鲜明对比。

 5、明确:“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等。

 6、明确:繁华热闹。

 这些景象词人和我们并没有看到,而是通过杜牧的诗句想象得来。

 词中化用杜牧诗句让人想起昔日扬州的繁盛情景。今昔对比

 7、明确:虚写

 8、明确:实写。

 赏析:A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B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虚,一边是实C两副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9、明确:“自胡马窥江去后”,表明造成此种情形的原因是战争。

 (三)1 A作者使用了拟人手法,B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连“废池乔木”都“犹厌言兵”,在痛恨金人发动的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C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

 2赏析步骤同上。

 3A当日落黄昏之时,悠然而起的清角之声,打破了黄昏的沉寂,B这是用声来衬托宁静。同时化景物为情思,将景中情与情中景融为一体,C来突出“黍离之悲”。

 4 红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不管人世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然物的本性不会改变。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城空了,人少了,何况国难未息,谁也无心去观赏它。真有点儿“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味道。词人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

 三、课堂巩固练习参考答案

 1B 2 D 3B 4A 5A 6C 7B 8C 9C 10C

 11A C E 12B 13 B

 14答案:扬州的繁盛 昔日繁华长街,如今呈现出一片 荒凉景象 盛衰对比 对国事的痛惜伤感

 15参考答案:用了拟人修辞。无情之物怎会“厌言”呢作者借此写出了扬州人民的痛苦,并对此表示同情。

 16答案:承上启下。

 17《扬州慢》写了哪些景象

 参考答案:A夜雪初霁,荠麦青青,废池老树,黄昏清角,寒气空城,波心冷月,桥边红药。B这些景象写出了扬州遭劫后的荒凉、寂寞,渲染了郁闷悲凉的气氛,景中含情,C寄托了作者感怀家园、伤时念乱的无限痛惜之情,并形成这首词令人回味的意境。

 18参考答案:杜牧在扬州生活多年,写了许多关于扬州的诗,描写了当时繁荣的景象,社会影响很大。姜夔身处名都看到的却是满目疮痍的一座空城,自然联想到他。杜牧的诗让人想起昔日扬州的繁盛情景,而浩劫后的扬州却是如此萧条,寂寞冷清,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抚今思昔,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

 19参考答案:暗喻自己漂泊江湖之感。随云而无心,则喻示自己纯任天然之意。

 20参考答案:这几句怀古伤今,今世如何只有衰残柳枝当风舞。柳本纤弱,哪堪又残,故其舞也参差不齐,然而仍舞。“舞”字执著有力,苍凉之中,无限悲壮。此一自然意象,实为南宋衰世之象征。

 21参考答案:此词通过眼前之景来抒发身世之感、家国之悲。上片写燕雁随了流云,沿着太湖西畔悠悠飞去。湖上数峰清寂愁苦,黄昏时分正酝酿着一番秋雨,饱含自己漂泊江湖之意。到结尾处又用衰残柳枝当风舞象征南宋之衰世,苍凉之中,无限悲壮。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总结 2010-11-14 手机版

一、看背景

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如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春日即事①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在这道题中,注释①告诉我们李弥逊逗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地;第二题问逗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看地,联系背景答题就很容易切入。

二、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

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三、看体裁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逗托物言志地角度出发。(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如果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具体名词)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在回答诸如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看地、逗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地、逗请欣赏这句诗地等问题时,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

四、看技法

一抒情手法

⑴直抒胸臆

⑵间接抒情

A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B借景(物)抒情 C情景交融

二描写手法

①对比: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社会的……思考。

②衬托(映衬、反衬、烘托)

③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写铺排)

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三修辞手法

⑴用典——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古诗文

⑵借代——含蓄、委婉,表达特定的感情

  ⑶比喻——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生活哲理。想象、联想,设想奇巧,勾画了……的生活或社会图景。

  ⑷双关——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含蓄美。

  A谐音双关,含蓄,富有情趣。如逗东边日出西边晴,道是有晴(情)还无晴(情)。B语意双关

⑸拟人,景和物人格化,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或借物喻人,象征。

  ⑹夸张,突出特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或造成奇特的意境,表现浪漫主义的情感。

  ⑺反复,连用某字,突出特点或某种情感。

  ⑻设问,一问一答,富有情趣;反问,增强说服力,发人深醒。

⑼反语,讽刺。

⑽互文:逗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地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如逗秦时明月汉时关地、逗烟笼寒水月笼沙地、逗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地等。

四其它表现手法:虚实相生

五、看意象

⑴柳

逗柳地、逗留地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李白《忆秦娥》:逗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地

⑵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地

⑶菊花

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陶渊明逗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地

⑷梅花

冰清玉洁、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王安石《梅花》:逗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地

⑸松

坚贞、高洁的品质。李白《赠书侍御黄裳》:逗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地

⑹莲

由于逗莲地与逗怜地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南朝乐府《西洲曲》:逗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地

⑺梧桐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逗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地(李清照《声声慢》)。

⑻杜鹃鸟

杜鹃是凄凉、哀伤的象征。宋人贺铸《忆秦娥》:逗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地

⑼鹧鸪鸟

旅途艰险的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逗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地(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逗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地(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⑽寒蝉

悲凉的同义词。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逗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地

⑾鸿雁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逗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地、逗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地(欧阳修《戏答元稹》)。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如逗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地(杜甫《天末怀李白》)、逗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地(李商隐《离思》)等。

⑿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逗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地(李清照《点绛唇》);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逗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地(李白《送友人》);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逗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地(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逗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地(唐人牛峤《感恩多》),等等。

⒀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地(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⒁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逗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地(姜夔《扬州慢》)

⒂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地

⒃乌鸦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如秦观《满庭芳》:逗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地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逗枯藤,老树,昏鸦。地

⒄猿啼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如杜甫《登高》:逗风急天高猿啸哀地。

⒅羌笛

凄切之感,如范仲淹《渔家傲》:逗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⒆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李煜词云: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地秦观《踏莎行》:逗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地

⒇鸿鹄

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如逗鸿鹄去不返,勾吴阻且深地(《感遇二首》柳宗元)

六、答题的格式

1、先观点后理由

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请看2004年高考浙江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及其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逗游子思归乡地,有人认为是逗思妇盼归人地,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A游子思归乡。前为观点,后为理由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B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C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逗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地的情思。

上阙“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此三句与前面的“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一盛一衰,形成鲜明对比。渐,向,到。清角,凄清的号角声。寒,令人感受到寒意,形容词“寒”意动用法,为转类修辞。即平时所说的“通感”。下阙比较明显的“用典”。

情感:《永遇乐》表达作者坚决抗金和投身战斗的坚强意志和忠不为用、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扬州慢》体现出作者国亡土丧的黍离之悲和凄凉悲怆的心情。

内容:《永遇乐》抒写了作者抗敌救国的宏图大志,表达出作者对恢复大业的深谋远虑和为国效忠之心;《扬州慢》描绘昔日的繁华扬州由于受到金人的践踏而呈现的惨状,揭露金人的残暴。

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 2002年上海春季高考试题)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释蛩(qióng):蟋蟀。

1下列名句中为岳飞所写的一句是( )

A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B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D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词中说的“心事”指 。

3这首词的主旨句是 。

4有人评岳飞词说:“一种壮怀能蕴藉(含蓄而不显露),诸君细读《小重山》。”请结合这首词所表达的感情,谈谈你的理解。

解析 1C 2希望抗金报国 3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4 分析:这是一道鉴赏评价题。答题时要注意既要指出“含蓄而不显露”,又要分析“所表达的感情”。

参考答案:此词(借知音的典故)表现了立功不易、苦无知音的愤怒和沉郁情怀。(2分)实质上与作者通常表现的豪迈雄健、慷慨激昂的精神相一致。(1分)(意思对即可)

结构图:

上阕实写萧条之景

景物1:荠麦青青

景物2:废池乔木

景物3:清角吹寒

下阕虚拟设想

拟想1:杜牧才情再高亦难赋深情

拟想 2:桥月仍在,玉人已无

拟想3:花开依旧,人事全非

昔日扬州(繁华)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虚)

今日扬州(空城) 荠麦、废池、乔木、清角吹寒 冷月、红药(实)

附:《扬州慢》汪 凯

光棍时节,潜阳赤子,赴约初住石城。过长街十里,尽红绿穿行。自孤雁飞江去后,断肠无信,犹厌言情。渐沉昏,冷影寒星,溪水哀鸣。

英才不赏,盼而今俊貌殊惊。纵情海词工,心肝照日,难觅真情。梦想痴心岁月,风吹散,星冷无声。念星辰日月,年年知为谁明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十四日

《扬州慢》优秀教案二

教学目标:

1、学习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

2、体味忧国伤时的情感及“清冷”的意境。

3、品味词中引用前人词句的写作技巧。

重点难点:

1、学习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

2、把握忧国伤时的情感,体味“清冷”的意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鉴赏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flash音乐《烟花三月》。

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地方----扬州。

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唐代扬州更是名家林立。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许多诗人的情怀和游兴。

(扬州风光一组。)

李白曾在诗中写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晚唐诗人杜牧非常喜爱扬州这个地方,写下很多关于扬州的诗句:

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赠别二首(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从这些诗词中可见当时扬州的繁华,可谓盛极一时。

几百年后。到了词人姜夔生活的时代,扬州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二、解题,作者、背景简介。

1、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一生未入仕途,以布衣出入于公卿之门,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词多纪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2、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词人虽然初到扬州,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然而,在南宋时,金兵频频南侵,扬州屡遭兵火,如今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一片荒芜,满目疮痍,词人顿生山河破碎之感。作者写本词时,宋金隆兴和议已达12年之久。南宋朝廷苟安半壁,朝纲废弛。词人目睹当年经强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和苦难频仍的现实,岂能无动于衷因而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首词,抒发了《黍离》之悲。

3、题解。

这首词的词牌是什么(扬州慢)这首词的题目是什么(扬州慢)

明确:这首词是一首慢词。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一般都比较长。姜夔作词,常自谱曲而不用现成曲调,所以词牌词题是统一的。《扬州慢》既是词调(词牌)又是题目,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后来只被用作词谱,就与词的内容无关了。

三、整体把握。

一)、播放课文朗读。学生自读,齐读。

1、提示:

慢词——曲调舒缓、吐字宜慢、稍长。

内容——深沉、悲切而富有情感。

词韵——平仄有别、节奏分明。

2、要求:

感知文意、正音释词、体味意境。

二)、学习小序。

1、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

明确:交待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他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2、小序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这首词的感情基调,你找到这一句了吗

明确:“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一个“悲”字,奠定了本诗悲切伤感的感情基调。一句“《黍离》之悲”深刻的概括了这首词的主题。

三)、学习词作。

1、扬州在隋、唐、北宋期间曾经是著名的繁华之地,词人眼前的扬州城又是怎样的呢上阕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扬州城现在的特点

明确:“空城”——破败荒凉。

2、“空城” 之“空” 表现在哪里找出相关的诗句。

明确: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二十四桥、无声冷月、桥边红药)等。

词人“解鞍少驻初程”,站在扬州城边,看到了青青的荠麦、废旧的城池、高大的树木、孤独的二十四桥、无声的冷月、寂寞的芍药,听到了寒气中传来的凄清的号角声。一个“空城”,营造出了凄清的氛围,结住上片,领起下片,实为全词词眼。

3、下阕中,词人想象唐朝的杜牧来到扬州,他会是什么感受为什么

明确:“惊”。因“空”而“惊 ”,返照现实扬州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心痛!此时次地,此情此景,晚唐诗人杜牧是“重到须惊”,“难赋深情”。而姜夔则是实实在在的触目惊心、心惊心痛了。这也就是诗家所提倡的“诗贵含蓄,忌直露”,不说自己,偏说别人,杜牧尚且如此,我何以堪

4、今日的扬州令姜夔悲从中来,那么昔日的扬州又是怎样的呢请从上阕中找出一个与“空城”相对应的词,概括昔日扬州的特点。

明确:昔日繁华的扬州城我们可以称之为:名都。

一“名都”,一“空城”,形成鲜明对比。

5、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词句写到昔日的扬州这些词句写出了昔日扬州怎样的特点

明确:“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等。

明确:繁华热闹。

词中化用杜牧诗句让人想起昔日扬州的繁盛情景。而今日的扬州却是如此萧条,寂寞冷清,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抚今思昔,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引用诗句,可以加深词的意境,促人联想而意于言外。

6、词人写昔日的扬州与眼前的扬州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昔日的扬州:虚写。眼前的扬州:实写。

一虚一实,虚实相生,这是本词的写作特点。

四、理解想象。

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虚,一边是实,两副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综观全词,有情有景,有虚有实,回环反复,跌宕生姿,读来确有身临其境之感。诗歌鉴赏很重要的一步是理解想象,这就需要紧扣关键词语,把握主要意象,注重修辞效果,善于联想想象。只有做好了这一步才算真正理解了诗歌。请自由选择你体会较深的诗句,进行理解鉴赏。

1、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春风十里”是从杜牧《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句化出,杜牧诗句极言扬州之美,所以词人化用来作了一个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荞麦,一片荒凉景象。

2、“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作者使用了拟人手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连“废池乔木”都“犹厌言兵”,在痛恨金人发动的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有知有情的人民对这战争的痛恨与诅咒,当然要超过“废池乔木”千百倍。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

杜牧的《赠别》诗“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同样运用拟人手法,以无情之物言有情,这是诗歌常用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

从表现手法上看,作者这里采用的是拟人的手法。在本词中有几处都采用了这种手法。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里的“废池乔木”,也是采用拟人的手法,把池、木人格化,赋予池、木以人的感情,以充分表达战乱的凄惨景象。

3、“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句,因相传古代有二十四个美人吹萧于桥上,所以有此句。作者这里满怀凄凉的情感,如泣如诉地写道:二十四桥仍旧,但桥头没有了吹萧的美人,只有清冷的圆月倒映在河心,整幅画面无声无息,冷绝凄绝。

“冷月无声”,月本来无声,可这么一说,反而觉得它是本该有声的了。为什么呢因为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盈耳,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见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可是现在呢“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如此冷落凄凉的景象,怎能不令人伤怀呢

4、“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红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不管人世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然物的本性不会改变。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城空了,人少了,何况国难未息,谁也无心去观赏它。真有点儿“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味道。词人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

这里的虚拟非常耐人寻味。冬至之日,本来不是红芍药花开的季节,但纵使冬去春回,来年红药花开,又有谁来欣赏它呢花开依旧,人事已非,花开也不过徒增空城的感伤而已。词情跌荡浓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五、迁移创造。

诗词是无声的画,无声的音乐,词本身就是诗和音乐的结合。请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扬州慢》改写成MTV(音乐电视)。

分组讨论,学生发言。提示:

1、选什么样的乐器——表现的情感——抒发黍离之悲 。

2、选什么样的场景。

3、选演唱者——举止、神情、服饰等都要恰到好处。

六、结束语。

许多年过去了,扬州城依旧固执的荒凉在那里,二十四桥也依旧绵延着久远的寂寞,桥下的河水清冷的流着,摇荡着旷古的哀愁,像一个久远的梦。只有桥边的红药,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像是在讲述着在河水中流淌的那遥远而感伤的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23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