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感的概念、特征与功能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在语言教学中,情感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感觉情绪态度。情感具有理智性、社会性和易变性等特征,具有激智、动力、调节、感染和移情等功能。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智力因素构成学习操作系统,动机、兴趣、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构成学习活动的动力系统。情感的动力功能表现为:如果动力系统作用大,操作系统的效率就高,学习效果就好;反之,学习效果就差。情感能调节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焦虑感,它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减缓学习疲劳也会产生调节作用。教师在课堂上流露出的情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的人格品质和言行举止通过情感的介入和作用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学生会把对教师的情感迁移到教师所讲授的课程上来。这种心理效应就是情感的移情功能。二、情感与语言学习相关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所以把情感态度列为英语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因为情感态度与语言学习和学生本身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一)语言具有情感功能语言是人类交流感情与传输信息的媒介,语言具有认识性、实效性和情感功能。语言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沟通思想情感,促进人际交往。人际交往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的情感态度,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语言来表达和传递。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有助于加深情感,增进友谊和相互尊重。因此,学生学习外语的过程就是学会与人沟通、正确运用情感态度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过程。(二)情感态度对语言学习的重要影响情感态度与语言学习密不可分,语言学习的效果直接或间接地受情感态度的影响。布卢姆认为,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感情、乐趣或兴奋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克拉申也对情感和语言学习的关系进行了形象的阐述。他认为,有了大量合适的语言输入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外语,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还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也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能变成语言的吸收。当学生拥有了积极的情感,如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很强的自信、坚强的意志和大胆实践的精神等,输入的语言大部分就会被内化和吸收。反之,当学生出现焦虑、烦躁、紧张、胆怯或厌倦等消极情绪时,大脑的语言习得机制就会对语言学习材料进行情感过滤。学生的消极情绪越重,情感过滤的量就越大,语言的输入效率就越低。如果学生受消极情感的影响太大,就会影响其语言的学习行为。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常见的消极情感有:因性格内向而害怕与同学和老师交流,一听说考试就怕或由于过分紧张而导致语言表达不流利等。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情感,使语言学习中的成功体验与情感态度的发展相互促进。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就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教师和学生之间如果没有一种情感上的沟通,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就很难收到应有的效果。教师的情感起着信号、感染和动力的作用,师爱是这种情感的具体体现,犹如阳光、雨露、春风。因而,对学生既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要以情达理,顺理入情。有理无情不足以感人,有情无理也难以启人服人。教师作为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应处处以学生为本,使他们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三)情感态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基础教育阶段是青少年情感态度发展的重要时期,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就是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情感态度是健全人格必备的品质,是新时期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以往的英语教学过于强调发展学生大脑的理性和认知功能,而忽视了非理性方面的发展,造成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情感空白”(emotional illiteracy)。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情感是非智力因素, 每一个教学阶段和每一门学科都应该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这是因为情感具有跨学科特点,直接影响各学科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情感的内涵以及情感与英语学习的关系表明,情感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实施情感教学是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消除消极的情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主渠道。三、情感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实施当前,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和情感教学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首先,新课程强调情感教学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其次,情感不是课程的附属物,而是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有机地渗透到课程教学的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再者,情感教学不仅体现于课程教学的内容,而且体现于课程教学的手段和方 法。教学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教师的情绪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融洽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反之,如果教师老是板着面孔,会引起学生心情烦躁、紧张,影响他们以正常的心态去接受知识。因此,我在教学中,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到教学中,使知识传授的过程渗透着情感的交流,以情感人,丝丝入扣,不断激起学生渴求知识的愿望。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营造师生平等和谐的情感氛围,在创新教育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据此,我在英语教学中,十分注意建立平等、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走下讲台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助学者和监督者。在传授知识时,我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自己的言谈举止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创建平等和谐的英语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索、自主发展、愉快合作的良好教学空间。这种“无拘无束”的教学氛围不仅能够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和创造潜能,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对教师良好的情感态度,使学生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授的课程上来。泗阳县卢集中学 王松
第一,要关爱全体学生
学生成绩有优劣,家境有贫富,性格也各异,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自然是人间一大乐事,但教师除了关爱班上的“小天鹅”,也要把关爱倾注给“丑小鸭”。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泛泛流动,爱不能平均也不止一种,不同学生要给予不同形式的爱:优生需尊其自尊心,给以严峻的爱;有情感障碍和心理伤害的差生需要细腻的爱;对情感强烈的学生要以温柔的爱;对热情冲动的学生却要以明智的爱……这样,让各种性格、各种心态、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得到他需要的爱。同时学生也能在不断的大大小小的进步中认识到自己的成长,进而发现自己对社会的价值,体验到人格发展过程中的快乐。诚然,面对一个拖全班成绩后腿的学生,面对一个每天都在班里制造问题的学生,要爱他又谈何容易?但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爱他们 ,而且要偏爱他们 。我们要找出引起“差生”差的因素,一般而言“差生”的差,多是环境不良(单亲家庭、父母的教育方式、社会影响)造成的,同时还要分析“差生”差在哪方面(是品行、是成绩、是习惯……)掌握了这些情况,给予他们需要的爱及帮助,情况是可变化的。再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差生”身上也有某些闪光的东西。就看你用什么尺子去衡量。苏霍姆林斯基早就说过:只用分数来评判一个人,会深深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做人尊严。他认为学生可以表现自己的领域是很多的,如道德的,劳动的,体育的和创作活动方面的,应在这些领域的某一方面使他们达到某种完美的高度,从而树立起自己的力量和信心,维护自己的做人尊严,他因此提出一个著名的口号: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事实上我们也应理解差生,他们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却不得不听,做不好作业却不得不做,这已经够难为他们的了。如果我们此时稍有不慎,忽略了对他们的特别关爱,就可能熄灭他们“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
第二,要全面关爱学生
如果说关爱学生要面向全体,不要忽视“差生”,那么全面关爱学生,就尤其不应忘记对优生们的关注,因为优生虽然一般具有思想较纯正、求知欲较旺盛、组织能力较强等优点,但往往也有心胸不够宽广,脆弱,受挫能力不及一般普通学生的缺陷。因此,从爱心出发,引导优生树立志向,正确认识自己,能经受挫折,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第三,走出爱的误区教
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应该是有明确目的、理智的、纯洁的和稳固的,师爱应像春雨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不是夏天的风和雨,来得猛,去得快,反复无常。从伦理道德的意义上说,师爱是基于对学生的高尚的人道性关怀;就教育学意义而言,它可以满足受教育者渴望得到别人尊重、信任、同情、关心、帮助等的需要,激发他们对教育者的尊敬、爱戴之情;就师爱的本质而言,则是教师对祖国对事业的爱。因此,师爱比父母兄长之爱具有更高的社会道德性和社会影响的系统性、全面性。教师可以像父母爱儿女那样爱学生,但又不能仅仅满足于此,如果我们在平的工作中,对学生抱有对儿女那样“恨铁不成钢”或“宁给好心,不给好脸”,“黄金条子出好人”的情绪和苛刻做法;或者说把对学生变成了溺爱,或者只把爱留于形式,甚至为了爱而抛弃正常的教育管理学生,那么,可以肯定地说我们还没有真正懂得师爱的真谛。
花垣县民乐中心小学教师 龙翠莲 情感是学生普遍共有的。丰富而健康的情感可以使学生生活得充实,可以提高学生的活力。巨大的热情和激情能驱动和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取得丰富的学习效果。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虽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但形成的力量和结果却是巨大的和有形的。后进者急起上进,失望者燃起信心,冷漠者出现热情,敌视者转为友善,悲观者勇气倍增,常常都是因多情感的转变。因此,情感教育,对学生动之以情,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情从诚挚中来 诚挚就是要诚心诚意地对待学生,一丝不苟地对待学生,尽职尽责地对待学生。诚心实意就是对学生成长的投入,在他们面前毫无私心和假意,苦心孤诣地设计和创造教育条件,使学生顺利成长。对学生极端的负责,一丝不苟,严格要求,绝不马虎放纵,这样,学生会从中产生很深的感情,使师生关系和谐,使学生接受教育更加主动和自然。与这样的老师长期相处,学生会受到良好的感染,也会对他人诚挚和友爱。
二、情从公正中来 由于学生的智力因系和非智力因系不相同,老师有时会有意无意表现出不公正,不一视同仁,不能公正地爱护每一个学生,使部分学生与老师的感情疏远。有的学生最后到了很难教育的地步,往往就是这种原因造成的。他们感到老师不公正、有偏心,因此,他们就不会拿出真的情感对待老师。教师的任何不公正行为,都会造成他们的心理负担,甚至造成他们的不满情绪。他们会认为老师瞧不起他们,不关心他们,于是,可能产生三种后果:一是丧失信心,对老师和集体失去感情。二是产生逆反心理,三是兼而有之。所以教师一定要公正。当学生感到老师心地公正,不偏不倚,他们就会有一种平等感和尊严感,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他们还会从老师的公正处事中学会做人,并对老师产生尊敬之情,亲切之情。情从公正中来。教师对待学生,处理事情,任何情况下都要公平公正。
三、情从实事求是中来 在教育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问题,碰上各种复杂的矛盾,发现各具特长的学生。对待他们和他们提出的问题,我觉得应把握住一条,那就是实事求是。一个人在评价别人时常常凭主观意断。教师也不例外,在处理自己比较熟悉的学生存在的问题时,更容易主观。比如:对经常出差错的学生就会认为他们素质太差;对经常迟到的学生,会认为他们每次迟到都没有正当理由;对后进生的进步或好的表现,总持怀疑态度;对学生中的争议,总认为平时表现好的学生有理……教师若不能做到实事求是,最容易伤害学生的感情,会使学生蔬远教师,有的甚至对老师耿耿于怀。
四、情从和谐中来 师生关系的和谐,是增强学生自觉性、主动性的重要条件。教师付出多少爱,就会得到学生多少“情”。师生关系的建立,还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既尊重教师又在教师面前无拘无束。
教师要从心底真正明白一个道理,靠“威严”和教训不会得到真正的信任,唠唠叨叨、没完没了的说教不会让学生信服。教师不是因为“说”通了道理就通达到教育的效果,学生是否“听”得进才是主要的;教师不能靠板面孔让学生尊敬和信服,就能达到学生只有“心服”才能接受教师的教育。与学生形成和谐友爱的关系,要防止另外一种偏向,那就是不恰当地与学生亲昵,在学生面前随随便便,凡事不拿主意,或是不讲原则,这会影响师生之间的正常关系,不能产生真正的师生之情。
五、情从解决困难与化解矛盾中来 学生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各种困难,教师要帮助学生,为学生排忧解难,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对学生中比较复杂的矛盾,教师要有耐心,要更为体贴、关心,帮助学生很好地解决。在这过程中师生之情会油然而生,并能得到长久的保持。
“动情教育”是教学工作中常用的方法。
关爱每位学生,幸福每一个家庭。所谓“关爱”,就是说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并对他们充满关心和爱护。当了这十几年的教师,我深刻体会到一个班有多少个学生,就牵涉到多少个家庭的幸福。培养一个孩子,需要很多人很多年的努力,而有的时候,老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却会影响甚至改变学生的一切,会幸福无数个家庭。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用真心真爱去关注每位学生。
关爱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情感品质,可关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一个真正关心、爱护学生的老师不仅要有一颗慈母般的心,而且在对学生信任、期望中提出严格要求,热情帮助学生,采取适当方式,对待学生。由于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还处于不稳定状态,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这一特点,分阶段提出不同要求,严格要求学生完成预定目标。由于学生之间的年龄、生理、智力等诸方面的差别,提出的要求可因人而异,从多方面关心帮助他们,满腔热忱地爱护他们,耐心细致地开导他们。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特别是差生的转变不是做一次两次工作就能见效的,而是要经过长期、反复、耐心的教育和开导,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细微的进步,反复抓,抓反复。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偏不袒,做到教育公正。所以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关爱学生:
一、关爱学生就要宽容学生的孩子气。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相当优越,他们从小生活在倍受宠爱的环境里,有些家长对孩子的优点,溢美有加,对缺点却视而不见,更有甚者,由于爱屋及乌,孩子的缺点在他们的眼里竟成了优点,以致于多数孩子从小到大只能听表扬,听不得批评。于是当这些学生犯了错误受到老师批评时,不会从自身去找原因,反而一味地怨恨老师,认为老师对自己存有偏见,觉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甚至因此对老师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会出现一些十分幼稚的孩子气举动。这时,老师若是为了树立权威,因为学生的一点过错,就与学生“硬碰硬”,则会激起学生进一步的叛逆行为,即使筋疲力尽,也不会有好的效果。反之,我们若是真正地关爱学生,从他们成长的角度出发,从内心里去理解他们,大度地宽容学生的各种孩子气举动的话,学生过后冷静下来,经过反思,反而更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逼迫自己认真地去改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关爱学生就是要善于尊重信任学生。
有人说,对学生,可以没有爱,但要尊重。我却以为,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会是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
反之,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甚至毁掉他们的前途。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德国著名诗人海涅说过:“每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黄沙如海,找不到两颗完全相似的沙粒;绿叶如云,找不到两片完全一样的叶片;人海茫茫,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独特的形象出现在老师面前,没有个性的学生是不存在的。我们有责任了解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
去年开学了,但不见小王来报到。一问才知道,小王又偷钱去打游戏机了。小王的家人告诉我,他怕老师和同学知道这件事,死活不肯来上课。我想小王肯定是为这件事感到羞耻,所以才怕别人知道。我找到他,说:“前一阵子,你表现不错,说明你有决心也有行动。老师知道玩电子游戏的习惯一时半会儿很难改过来,但你已经有了个好开头,希望你能珍惜自己努力换来的成绩。这个成绩要比学习成绩的提高更有意义,它需要克服、忍耐,没有坚强的意志和向善的追求精神,那是办不到的。”小王回校后,我把新课本给了他,说是给他留着的,希望他在新的一年里,有一个全新的开始。我还告诉他,老师一直都认为只要他肯努力,一定能赶上其他同学。今年,小王小学毕业了。被实验学校录取。教师节他在给我的一封信里说:“老师,你的信任和期待让我知道自己是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而不是一个坏孩子。现在,我一定加倍努力学习,力争考出好成绩,来报答您对我的教诲。就像您说的那样,我一定行的。”这是我的从教生涯 收到的最好的一份礼物,一贯孩子学会了承诺,坚信自己能行,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三、关爱学生的深层次含义就是“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骂出来的”。
我非常赞赏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骂出来的”这种观点。每个人都爱听表扬的话,小学生更是如此。当他们听到老师表扬他们某件事做的非常好或某个问题回答正确的时候,他们会继续做下去,从而做的更出色。因此,当一个好老师,要有善于表扬孩子的心态,舍得夸孩子,特别是感觉缺点很多的时候,很多时候,就需要带放大镜寻找孩子的优点加以表扬,加以鼓励,让学生得到一种信心,得到一种被关爱、被肯定的感觉。我们班的小画家、小小歌唱家就有很多,只要我们善于夸赞,孩子身上的特长、聪明才智才会发挥的淋漓尽致。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才能全面发展。我相信,真心夸赞能焕发一切生机。
四、关爱学生就是多给孩子一些鼓励,为迷途中的孩子点亮一盏明灯。
后进生对别人缺乏信任,对自己也缺乏信心。许多时候,他们会觉得,我就那样,改不了了。所以,给予后进生鼓励和期待,鼓励他所取得的每一个细小的成功,期待他会做得更好,就为孩子点亮了心灵的灯盏。在教育过程中,对后进生所做出的努力,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都要给予诚恳的鼓励,并对他寄予期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自恶意,就不应该惩罚他。”其实,当一个人知道自己有错,内心都会有赎罪的渴望,这是一种心理需要,假如别人不加追究,负罪感往往令其不安和愧疚。为了摆脱这一折磨以取得心理上的平衡,往往会主动认错或者求助于人,情愿承担责任。此时,倘若能充分理解其感受,相信他认错并改错的决心,满足其愿望,他是会乐于接受惩罚的,即使不予惩戒也同样能够达到改过匡正的目的。所以小孩犯了错误恰恰是进行教育的良机,而且此时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铭心,收益终身。
去年我上毕业班就遇上这样的事。“报告。”“老师,张某同学经常向我家打电话,还经常写这种信给我。”一位女生羞答答的向我告状。 心理学研究表明:离异家庭的孩子,或者心理素质极其脆弱,或者叛逆心理强烈。我知道张某同学为叛逆型。因此,我不能当“法海”横加干涉。放学后,我留张某同学谈心,没说什么,就把自己大学、工作时的那段感情经历坦诚言之。张某同学听后,他也非常聪明,说:“老师,你的意思我明白了,我知道了自己的无知,请你一定要相信我,我保证在学习期间不会再有此类事件发生了。”后经我证实,的确张某同学再也无早恋现象。近来还经常打电话给我谈学习情况。
一个认识和改正了错误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希望得到成人明确的认同和诚挚的赞许。不管施以处罚还是待其自省,在他们改正了错误或取得了进步时,我们都需要给予激励,因为成人积极的态度常常是少儿成长和进步不可缺少的助推器。看到犯错的学生取得了一点进步,哪怕是一丁点的进步也要像对待好孩子一样,给予多一点的鼓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教师的爱在学生成长中所起的作用。教师热爱学生,这是最起码的为师之道,但这种爱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决不是厚此薄彼的。教师对学生要做到爱而不宠,真真切切地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地发展。
凭着多年班主任工作的经验,我深知刚接手一个新班的难处,千头万绪,丝丝缕缕,不知从何下手?我更明白想要带好一个班,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有一点我十分清楚,那就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达到“良好的开端”这样一个目的,我着重从培养学生热爱集体下手,那么什么样的班集体学生才能热爱呢?经过调查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认可班集体荣誉多的。班集体荣誉多的学生,学习劲头很足,而且学生大都以这些荣誉为骄傲。获知这一信息以后,我就在开学初的班级文化打造前,让学生做好准备,不拿第一决不罢休。果然三(3)班全体学生不负众望获得了年级第一名,并获得了流动红旗,开学不久就获得了两次胜利。我想事实胜于雄辩,这个第一名省去了我不少说教的口舌,而且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能很明显的感受到学生们的惊喜和兴奋,以及对这个班集体的喜爱。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但我没有因势利导,把他们带到欲望的顶端,而给他们泼了一些冷水:我希望你们不要站在昨天的成绩上沾沾自喜,高唱凯歌,而要用明天的眼光来衡量自己,这样才能不断前进。
总之,对于学生的关爱,教师要以爱心打前阵,热情,真诚地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增进感情交流,,适时运用教育机智,鼓励学生不断转化和发展,用爱心这把钥匙开启通向学生心灵和智慧的大门。有了爱就有幸福,就有希望,让我们这些为人师者,用爱心去浇灌祖国的花朵,用爱去教会学生关爱这个世界。
一、老师和学生如何情感交流
1、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交流
教师与学生的直接接触主要在课堂,因此,师生之间情感的建立和发展也主要在课堂。教学中要摆正教师和学生的“位置”,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只有这样,师生之间的情感才能真正“交流”起来。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急于求成,动辄包办代替,使学生没有自己的思维空间,回答问题时顾虑重重,怕答错,怕老师讥讽。因此,双向活动未落到实处,师生也就没有深层的情感交流。这样,教学效果是事倍功半。如果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那么,学生就会轻松地与教师交流情感,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2、在作业批改中进行情感交流
如果说适量的作业是教学活动的正常延伸,那么,作业的批改就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又一种途径。在平时的作业批改中,对进步较大的学生批注几句表扬激励的语言,对退步的学生批注几句提醒语,这也是一种特殊的情感交流。通过这种特殊的情感交流,师生之间的感情就会越来越浓,情意也会越来越深,同学们学习的劲头也会越来越大。
3、在课余交往中进行情感交流
不要小看课间十分钟。这可是教师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大好时光。一个优秀的教师,他绝不会“下课铃声响,马上离课堂,躲进办公室,不闻窗外事”。他会充分利用这短短的十分钟,与学生一起游戏、闲谈,摸摸他的头,握握他的手、笑一笑,甚至是点点头,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爱我!这样,就可以充分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