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 培养对幼儿音乐活动的兴趣,首先是要发现孩子的兴趣,其次在活动中激发其兴趣,使其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 不同的感受力和创造力。
一、要善于发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孩子们是喜欢音乐的,对音乐是好奇的。而好奇心恰恰是兴趣的一个起点。
二、引起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和方法精心选择一些具有鲜明特点,易被幼儿接受的乐曲来诱发和引导幼儿对音乐活动产生好奇心,用客观事物的新异性吸引幼儿的好奇心,从而对音乐产生兴趣。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欲望。让幼儿多接触音乐,为幼儿创设音乐环境,并将音乐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在进餐时,播放节奏明快的音乐,让幼儿边听边跟着节奏吃。边吃边听音乐创造了愉快的情绪,增加了食欲。午睡时,播放柔和、恬静的摇篮曲,让幼儿自然而然地入睡,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
在给幼儿上音乐活动课“走路”时,用儿歌朗读和打击出象征小兔、小鸭、小乌龟走路的声音,让幼儿很快掌握了切分音的基本节奏。
与各学科配合,以音乐教育为手段,利用艺术的形式进行教育。各学科有机结合的互相渗透的游戏活动。在学习儿歌或故事时,选择配有音响效果为背景的儿歌或故事,既增强了幼儿语言的表现力,同时音乐促进幼儿大脑半球的活动,提高了记忆效果。如语言节奏“叽叽喳喳”“跟谁走”等。
三、以故事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语言在音乐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音乐艺术的创造基础与创造核心。一首活泼、动听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首好的儿歌、诗歌;一首首优美、诙谐的乐曲都好象讲述着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如果在音乐教学中失去了优美、生动的语言,就会使其变得枯燥、无味,失去了艺术的魅力。俗话说:“言为心声,音为心语。”教师艺术化的课堂导语设计将引发幼儿想学的欲望,把音乐教材编成故事导入新课,使教学过程故事情节化,常能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情境。
四、用律动舞蹈引导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音乐是时间艺术,节奏是音乐的骨骼。幼儿园的孩子特别好动,如果整个活动让孩子们坐着不动,会坐不住的,所以当孩子对一首歌曲能唱之后,就要选择适当的动作进行配合。教师根据课程节奏的重难点精心设计律动训练,不但可强化幼儿的音乐节奏感,而且可减缓教学坡度,为新课的传授增加情趣。如在《汪汪叫、喵喵叫》中歌词是“汪汪汪、喵喵喵,汪汪汪、喵喵喵……”通过边唱边模仿小狗叫、小猫叫的动作,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果然幼儿一边唱一边表演,特别投入,还特别开心。同时在做动作的时候,孩子们自然会表现出歌曲的强弱与诙谐幽默的韵味,这样就可以一举两得,既巩固了歌曲的演唱,又找到了歌曲的强弱规律。
五、开展游戏表演使幼儿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
教学中边唱歌边游戏是激发幼儿音乐欲望的有效途径之一。幼儿园的孩子,天生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对音乐的感受喜欢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所以,教师要提高音乐活动的质量,就应根据孩子好动的特点,把孩子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游戏,让孩子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看、想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等结合起来,使在音乐的世界里轻轻松松地获得知识、技能,受到美的熏陶。
同时,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以此来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如在活动中经常看着幼儿的眼睛讲话和示范,用表情、动作等去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以各种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音乐活动中,不仅仅是教师,还可能是其他角色,如小狗、老虎、小蘑菇、蝴蝶等。通过扮演角色,逼真地表演,就把幼儿带入到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音乐家洗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努力地创造愉悦的学习情境,着力激发幼儿的兴趣,尽可能使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善于运用一切美的教学手段来唤起幼儿的美感,使他们在轻松、活泼、快乐的音乐气氛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让他们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获取音乐知识。这对陶冶幼儿性情,培养兴趣,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都有促进作用。
一、幼儿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
1、幼儿音乐教育必须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科学规律 幼儿音乐教育必须以幼儿发展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基本理论为指导进行教育工作,违反这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教育工作或事倍功半,或收效甚微,甚至给幼儿带来心理、生理上的损伤。譬如:同样一首歌曲,一位音乐技能技巧纯熟,熟悉幼儿年龄特点,按照正确的教育原则、方法对幼儿实施教育的老师,会教得又快又好;反之,一位不具备上述条件的老师,就教不到点子上,自己干着急,幼儿学不会。譬如:一位老师教幼儿舞蹈,要求幼儿做出优美挺拔的舞姿,她提醒幼儿把重心放在右脚上,右脚在前,由于她熟悉幼儿思维具体形象和善于模仿的特点,所以她边说边做,语言生动形象,示范具体直观,幼儿很快就学会了这个动作,而且姿势优美挺拔。
2、通过对音乐艺术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向幼儿进行教育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
音乐教育与其他科目一样,有向幼儿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的能力。各个科目只有在充分挥其科目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各有所长地发挥其教育作用。而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是通过音乐作品给人以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这样一条音乐艺术途径,来完成它的教育任务。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从而识别作品中所反映事物的美与丑、悲与喜、崇高与卑下而领悟到事物中的是非、正误、美丑。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包括旋律美、节奏美、和声美和演唱演奏中的音色美。作者在音乐作品中反映客观的同时,总是表达着作者对该事物所持有的鲜明态度。儿童音乐作品以反映儿童生活中富有情趣的、积极向上的、健康活泼的思想情绪为主,同时表现出这些思想情绪背后所隐藏的称颂、赞扬、关心、同情、鼓舞、帮助等鲜明的态度。
3、寓教于乐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的又一特点音乐艺术有娱乐性特点,这是吸引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利用音乐的娱乐性特点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把音乐教育寓于愉快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之中,学得愉快,学有所得。引导幼儿在愉快活泼的、富有艺术特点的教育活动中受教育,把教育寓于欢乐的音乐活动之中,以“乐”作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以促进幼儿性格活泼开朗,身心健康,精神满足,德、智、体、美等方面同时受到教育。
二、在实践中使用音乐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激励幼儿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
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幼儿老当演员,一部分幼儿老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如果我们任其自然,这部分幼儿不仅失却了学习音乐识技能的机会,还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缺损。我们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基于这一思考,我设计了小步递进的“阶梯”,提出合适的要求,尽可能使教育个别化,使每个幼儿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发展。
另外,在音乐活动中,我尽可能给每个幼儿当领头人的机会,如让幼儿担任指挥、领唱、领奏等,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树立自信心。
2、注重幼儿的探索发展
布鲁纳认为发现法能激发智慧潜力,培养内在动机,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巧以及记忆的保持。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与忍耐性较差,他们不能长时间在看不到进步的情境中探索,因此我们应有目的创设有利于幼儿探索发现和积极操作的环境,以激发其探究力。如在幼儿认识切分节奏的过程中,我引导幼儿按以下骤积极探索:组织幼儿做“拉绳”及“划龙船”游戏,寻找|XXX|的感觉,表现“加油呀”处的语言节奏。引导幼儿寻找周围是否有这样的节奏。如妈妈牙疼时边捂着脸,边说“|喔唷哇|喔唷哇|”老爷爷拔萝卜时“|哎唷嗬|哎唷嗬|”地用力等。告诉幼儿什么是切分节奏,引导幼儿尝试在木琴上敲奏切分节奏。
3、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去表现美、创造美。因为音乐活动包括感受、想像、理解、创造等思维阶段,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及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当然,培养创造力并不是要摒弃模仿,在音乐活动中模仿是需要的,它是最初的学习方式,但必须较快地跨越这一分阶段进入探索期,引导幼儿大胆创新、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4、强调活动中的交往合作
许多音乐活动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如合唱、集体舞,小乐队、游戏等,因此我们应把个体质创造和群体的合作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既要尊重个体发展,又要注重群体的交往合作。如为了在合唱时获得和谐和的声音,幼儿需要听着琴声和同伴的歌声不断调节自己的音高。又如,我让幼儿在各自的木琴或铝板琴上逐句轮流敲击歌曲或用卡侬曲式轮奏。有一次,我鼓励六个幼儿每人拿do、re、mi、fa、sol、la音块中的一块,合奏歌曲《小星星》,唱到哪个音自我中心,就由持此音块者敲击,这类活动有利地培养幼儿的自制能力及专注的学习态度。
总之,在我国,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广大婴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场所是托儿所各幼儿园,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发挥幼教老师的主动性,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潜能,体现音乐教育让幼儿全面发展的科学价值。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多年的歌
唱教学的探索实践中,我发现枯燥、机械地教学方式,只能让更多的孩子厌烦音乐,体会不
到音乐艺术所给予他们的愉悦感,加之教师枯燥乏味的说教,幼儿在音乐课上丝毫调动不起
兴趣。因此,培养幼儿对唱歌活动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幼儿对音乐有了兴趣,这才是
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的心理因素。那么,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兴趣呢?
一、有效导入----引发兴趣。
引趣是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和方法,诱导和引导幼儿对当前所要
进行的认知活动产生兴趣。要使儿童对音乐活动感兴趣,一开始就进入状态,这需要教师在
导入环节上下功夫,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和方法,用最短的时间,引导孩子对当前所要进
行的音乐活动产生兴趣。
1.动画导入
动画片是孩子们最喜爱的,而动画片中的卡通形象就是最富有吸引力的材料,颇受孩子们的
青睐。因此,在音乐活动开始,我尝试用动画导入活动,让孩子们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都
参与进来,将他们引入到歌曲的意境当中,从而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如在音乐欣赏《狮王进行曲》活动的导入部分,我精心设计了精美的动画课件“动物狂欢图
”,孩子们一下子就被动物吸引了,仿佛自己来到了形象生动的动物王国,很快就进入了音
乐活动情景之中。
在音乐活动《春天的小草》中,为让孩子们了解小草在泥土中发芽,破土而出,在阳光雨露
的滋润下快乐生长的过程,我设计了“小草生长”的动画课件,在活动的导入部分呈现在孩
子们面前,引起了孩子极大的兴趣,很快就进入了欢快活泼的音乐活动中。
2.故事导入
幼儿都非常爱听故事,一个令人感兴趣的故事,一个充满神秘感的故事足以把歌曲的题材、
内容表达出来,教师就利用这个特点把歌曲的内容编成故事,边讲故事,边让学生学习歌曲
,那么会使小朋友在不知不觉中愉快地较好地掌握所学的音乐知识。这样既可以有效地集中
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注意力,引起幼儿的好奇,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又可以引起他们学习音
乐的兴趣。
在中班韵律活动《打喷嚏的小老鼠》中,我采用了幼儿非常喜欢的形式——动画演示。活动
一开始孩子们就被电视画面上那只可爱的小老鼠深深地吸引了,在观看动画的同时我讲述了
创编的“小老鼠感冒”的故事,引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回顾整个活动,在我
的引导下,孩子们将一个去看病的老鼠表演得活灵活现。
3.游戏导入
中班幼儿具有好动、好玩的特点,编排有趣的游戏导入新课,这对他们也有很强的吸引力。
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满足了幼儿的心理需求,又引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如在歌曲《老母鸡》的教学中,我先带领孩子们玩母鸡捉虫的游戏,接着母鸡吃饱了,我又
和孩子们玩起了母鸡下蛋的游戏,一边玩一边问孩子们:“你们知道母鸡下了蛋很高兴,它
是怎样叫的吗?然后请他们模仿老师“咯咯咯咯哒”,这样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过程中掌握
了含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因此,游戏导入的方式能很快地带动每个孩子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
,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歌曲,充分体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理念。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以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 音乐活动是一种有声音、
有情趣的艺术活动,幼儿通过在自己假想的情境中扮演周围生活中熟悉的人或动物,体验用
表情、动作、姿态与他人沟通的乐趣,满足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
的积极性。因此,一个生动的情境创设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好奇,把他们带入一个色彩缤纷、
声像同步的优美意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兴趣盎然地学
习音乐。
1.创设环境
在歌曲《新年好》活动之前,我在教室四周挂上红灯笼、小鞭炮等装饰品,使教室呈现出一
片喜气洋洋的气氛,让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充满温馨的意境里,享受美妙的原唱音乐声,孩子
们较快地就能唱好歌曲了。
2.添画激趣
在教唱《粗心的小画家》这首歌曲时,我创设了添画游戏,先画出没有耳朵的小白兔,没有
尾巴的小马以及四条腿的螃蟹。让幼儿先观察出示的图画中缺少了什么,然后再用彩笔一边
添画完整一边教歌词,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在游戏中记住歌词,在兴趣中学习唱歌
。
三、借助道具----增强兴趣。
中班幼儿好奇心强,但持久性差,不可能长时间静听音乐,要想使幼儿在乐中学、学得乐,
我们教师就应充分利用新奇而生动的教具或有趣的图谱等形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使他们的
求知欲得到满足,这是增强兴趣的重要手段。
1新奇的教具
如在音乐活动《小鸟找家》中,我将一次性方便面碗切成两半,粘在硬纸板上,并将它做成
“鸟窝”的形状,再将“鸟窝”镶嵌在自制的大树上。整个活动中,孩子们被大树上的“鸟
窝”深深地吸引住了,满怀好奇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
在音乐活动《小小蛋儿把门开》中,我为孩子们准备了许多蛋壳玩具,还让孩子们在蛋壳上
画上眼睛、嘴巴等活泼可爱的蛋宝宝形象,在活动中孩子们对活泼可爱的蛋宝宝产生了浓厚
的兴趣,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浓烈且生动,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歌曲。
2.有趣的图谱
在教唱歌曲《小老鼠打电话》活动中,我设计制作了有趣的图谱,丰富孩子们的视觉效果,
增加音乐活动的趣味性,让幼儿看着图谱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帮助幼儿增强学习歌
曲的兴趣。
在进行《咚咚锵》这一打击乐活动中,我让孩子们看着图谱和小鼓“说话”,孩子们的兴趣
极高争着和小鼓“说话”,接着我请孩子们按照我的节奏语言“我敲 小鼓| x x| ”再次
看着图谱敲出咚咚,只见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在各种自制的鼓(易拉罐、奶粉桶、月饼盒、饼
干桶)上按我的要求敲出了各种音质不同而节奏相同的“鼓”声,他们如此的投入,在活动
中的兴趣也相应增加了。
四、体验表演——保持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无论是学唱歌、舞蹈、或欣赏音乐,幼儿的兴趣往往是短暂的,他们不满足
于安安静静地听听音乐和学唱歌曲,而是更喜欢用动作来补充。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采用多种
形式和方法来激发孩子的积极情绪,点燃孩子的学习热情,帮助幼儿保持兴趣。
如在教幼儿学习《幸福拍手歌》时,我让孩子们进行拍手打节奏学唱的同时,还让他们尝试
用跺脚、拍桌子等手段激发幼儿对音乐的爱好,保持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教唱《学做解放军》这首歌时,我根据歌词的内容边唱边做敲锣、打鼓、吹喇叭等一系列
动作。因为动作较形象地展示了歌词的内容,孩子们的兴趣很高,边唱边表演,唱了一遍又
一遍,都不觉得累,很快地就掌握了歌词。
在韵律活动《摘果子》中,我准备了许多箩筐,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拿着箩筐,表演摘果
子,孩子们在音乐中无拘无束、尽情地自由表演,真正做到乐在其中,其乐无穷。
在歌曲《蚂蚁搬豆》活动中,幼儿戴上头饰在教师创设的情境“蚂蚁洞口”,随着优美的旋
律一边演唱一边表演,当小蚂蚁叫来好朋友,大家抬着“豆子”一起往前走时,孩子们更是
兴趣高涨。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既增强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又将知识性、思想性
、趣味性融于一体,音乐持久兴趣的保持效果十分显著。
五、情感投入----延长兴趣。
投入感情,进入氛围是音乐教唱活动的重要保障。而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在上
面教唱,孩子在下面被动的学唱,老师教完了,孩子的表情呆滞结束活动。其实教唱活动对
于幼儿来说,无论老师怎样的口头讲解,孩子很难进入歌唱氛围,投入感情演唱就显得更难
了。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宽松、和
谐的气氛,使幼儿对音乐活动产生兴趣;在歌唱活动中,我就以自己的“情”去拨动孩子情
感的琴弦,去牵动着无数颗幼小的童心,使之产生共鸣,使孩子们融入教师的情境之中,延
长学习音乐的兴趣。
如在教唱歌曲《不在麻烦好妈妈》的时候,我用快乐的眼神、抑扬顿挫的语调加上高兴的情
绪演唱,让孩子们感受歌词里传达的那份浓浓的母子情,把孩子们带入歌唱活动中,带着对
妈妈的爱和感情蕴含于演唱之中。
如在欣赏歌曲《大树妈妈》时,我用温柔的眼神,轻柔的的姿态,运用亲切、自然的眼神和
表情来教唱,可以很快地感染幼儿,使他们充分感受摇篮曲的恬静优美,把幼儿的情感带入
如诗如画般温柔的意境中去。
在欣赏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时,我扮演乌鸦妈妈,当孩子们扮演的小乌鸦给妈妈叼来虫子
后,我就像妈妈一样抚摸小乌鸦的头,亲亲小乌鸦的脸,孩子们高兴极了,争着喊我“妈妈
”。我以真实情感的投入换来了孩子们真情实感的回报,也让教唱活动在延伸了幼儿兴趣的
同时达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教师针对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灵活地采
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景交融的教学环境,引导他们接受音乐、进入音乐;运用各种手段
和教育形式培养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从多方面、多角度来不断引趣、激趣、增趣、持趣和
延趣;今天的幼儿音乐教育,已经不仅仅是简单地唱唱、跳跳、玩玩。我们应该以孩子为本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挖掘孩子歌唱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在有趣的活动中插上音乐的翅膀,
在艺术的天空里自由翱翔,使歌声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中,并成为心灵里美好的东西,伴着
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这是我们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音乐教育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启蒙教育,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发展价值。本文以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两种价值取向为出发点,探究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涵义。
探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对幼儿的身体、语言、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发展的教育价值,从而在正确的音乐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音乐教育使儿童各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
音乐是用组织音构成的听觉意象,是人们用来表达思想情感与社会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象。一些音乐家都会通过音乐来抒发自己的感情,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使人们获得对情感的认知。
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幼儿期是人生中的最重要时期,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作为幼儿教育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对一个人的性格、修养及其思想方面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是让儿童通过自己的听觉器官来感知、接受和理解音乐进而对作品进行初步的鉴赏的一种审美活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可以开阔幼儿的想象力,记忆里,思维力,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促进幼儿向着整体,和谐,自主的方向发展。
首先音乐是感情思想的一种表达形式,能够很好很形象生动逼真的表达某些情感;音乐的教育对于儿童的各方面发展尤其是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孩子的高尚情操方面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少儿的音乐教育作为一种区别于其他教育的形式,对于提高少儿整体的心理发展水平,使少儿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信心,良好的性格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来说有着独特的意义。许多研究表明,音乐具有改变情绪和情感的效果。
因此,应该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利用音乐来塑造少儿良好的心理素质,用音乐来建构健康的人格,为的身心和谐和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利用音乐教育培养少儿良好的情绪情感情绪是人类心理健康的窗口,少儿的情绪情感比较不稳定。
情绪体验强烈,两极性比较突出。由于神经系统的过程与抑制过程不平衡,因而他们的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易感性。从心理卫生角度看,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具有生理、心理的价值,都是个体对刺激的一种反映,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机能和自我保护机制。
但是,当某种情绪持续时间过长、过分强烈时,便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并导致行为失常。所以保持良好的情绪以及控制与调节情绪,对确保少儿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具有调节人的情绪,升华人的情感的功能。
它通过有组织的音响,以抑扬顿挫的音高,张驰变化的节奏,扣人心弦的速度,线条明确的力度,以及色彩多样的音色来表达人类的情感信息。作为一种听觉艺术,它能直接刺激人的听觉神经,产生有效的生物电,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
正如荀子《乐论》所写道:乐者,乐也!说明音乐对人具有愉悦作用。在少儿教育中,我们通过发挥这种功能,使少儿通过音乐欣赏,保持愉快而平稳的情绪,从而使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处于良好的活动状态,并保持体内各器官的功能。
达到心理活动协调一致的功效。
你好朋友,
激发幼儿的情感动力的话,首先你在音乐活动中应该选对音乐歌曲。我们应该选一些让人听了就会想到一些事情的歌曲,当然针对幼儿的话,都是要一些比较欢快动听的歌曲才能够吸引他们。
望采纳
谢谢
未来社会的人才应该是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不仅具有高智商以及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应具有高情商:心理健康、社会化程度高、具有强健的体魄。在教学实践中,音乐活动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其他活动所无法替代的功效。原因有三:其一,正如叶圣陶所说:“音乐是世界的语言。”音乐为人类所共同理解,能产生共鸣。其二,音乐艺术能陶冶情操,为古今中外有识之士所认可。其三,喜爱音乐是孩子们的天性音乐对于幼儿的健康心理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利用音乐自身的感染力,培养幼儿大胆、活泼开朗的性格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对于任何人都有巨大的感染力。英国诗人马普顿尔说过:“音乐的力量能驯服凶猛的野兽,能使恶狠的野猪收敛怒容,能使雄狮火气顿消,对着歌声洗耳恭听。”因此,有人说“音乐是天使的演说”。我们常常听到孩子们游戏、散步时,本能地哼着歌;也常能看到刚会站立的婴儿听着音乐扭动身体,手舞足蹈这些也都表明孩子天生是喜爱音乐的
我班有个叫方方的幼儿,他爱动脑筋、但很沉默。而邻居给他的评价是这孩子很会讲,大楼里没有一个大人能说得过他。由此看出他与别人交往没有障碍,他在园的沉默只能说明他怕生、内向。让我惊喜的是有一次我无意中听到他唱了一首很难唱的成人歌曲,声音虽小,但是音准、节奏都无可挑剔。从此,我常要求他唱歌给我听,这也成了他和我之间特殊的交流方式。逐渐地他与我交流不困难了,可是遇到别的老师,他又同以前一样不说话了。于是我常常带着他去给其他老师唱歌,让他逐步大胆起来。就这样,在音乐课上他开始主动要求唱歌给小朋友听。两年以后,他已完全不同于以前了,虽然不是班内最活跃的孩子,但是与刚入园时已是判若两人,不仅能同小朋友正常相处,还能在班上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是什么使他改变了?我想这是音乐特有的感染力,使他成为一个大胆、开朗的孩子。
二、提供单独表演的机会,确立幼儿的自信心
音乐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孩子们的喜好也各不相同,在活动中就可以看出孩子们的个性。当教师要求小朋友来单独表演时,总有那些自我感觉特好的小朋友强烈要求表演,其实他并不比别人更出色;但也有一些幼儿总是怕老师叫到自己,其实他并不比别人差。针对这种情况,每次音乐活动我总是留出几分钟给小朋友大胆表演。斌斌小朋友年龄偏小,学什么都很慢。请他回答问题总要小朋友帮忙;大家合唱时,他总是嘴巴张得大大的,其实歌词与嘴形完全不符;让他单独表演最多只会唱一句。无形中小朋友有些看不起他,他自己也觉得不行。可当他看过**《妈妈再爱我一次》之后,却把其中的主题歌一遍又一遍地唱给他妈妈听。每当我弹起《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曲子时,他总是伴着琴声,动情地唱着这首歌。这使我认识到,每个孩子的心灵就象一把锁,只要有适当的钥匙,总能叩开孩子的心扉。当我了解到斌斌喜欢跟着录音机唱歌,而且学会了好多歌曲时,就把所教过的歌曲、歌表演等录制成磁带,给他开“小灶”让他边听边学。我还在班里经常为他提供单独表演的机会,并与小朋友们一起鼓励他。听到斌斌能唱完整的歌,小朋友们也很奇怪。渐渐地他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在音乐活动中成了班上最活跃的一分子,就这样,音乐使一个并不出色的孩子自信起来。
三、采取集体活动的形式,形成孩子的合作意识
我们平时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常采用的是集体教学的形式,唱歌时齐唱的时间多,演奏乐器时各种乐器合奏的时间多,舞蹈时集体舞居多。这就要求小朋友要有协作的意识和能力。在合唱时,我常会在小朋友的歌声中,听到那些特别响亮的但并不优美的歌声。细细的问来,各有其原因,有的想以自己唱得响来表示学得认真;有的想以此来引起老师的注意;有的认为唱得越响就越好听……针对这种情况,我先把他们杂乱的歌声录下来,放给他们听,然后向小朋友说明:一个人唱要声音响些,而合唱音量就得控制,大家都放开声音唱,就会显得很吵。
在对幼儿进行指导之后,我又把他们合唱的声音录下,把两次录音放给他们听,让他们自己去比较。渐渐地,孩子们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合唱并不比独唱容易,自己唱时要听着琴声,听着别人的声音。大家协同一致才会唱出美妙的歌声。
四、开展音乐游戏,形成幼儿的规则意识
音乐游戏可以说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音乐活动,它不仅有优美的旋律,还有一定的情节,它不仅给人以美感,而且具有趣味性,但要玩好音乐游戏却不容易。如音乐游戏《小兔采蘑菇》,讲的是小兔采了蘑菇后帮助小猪和小松鼠的事情。大家都喜欢扮小兔,而游戏要玩就必须有人扮小兔、小猪、小松鼠,如果大家都去表演小兔,那么游戏就玩不成。游戏中各种动物的表演还应随着音乐来进行,小兔的音乐出现了而小松鼠抢着去表演,这样也违反了游戏规则。因此我在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时,经常强调规则,只有遵守了规则才能交换各种角色,小朋友才能扮演到自己喜欢的角色。在音乐游戏中,让幼儿知道应该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遵守一定的规则才会得到快乐,
五、创设良好的音乐活动氛围,促进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音乐是情感艺术,幼儿只有在良好的情感氛围中开展活动,才能充分地感受到美。因此我在教学中力求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活动氛围。从硬环境来说,为他们提供相应的道具场景;从软环境来说,为他们创设宽松的心理氛围,尊重他们,从不因为孩子达不到预想的效果而责难他们,不断尝试新的方式,让每一首歌、每一个舞蹈、每一个游戏都充满吸引力,让孩子们轻松地接近艺术,感受到音乐艺术的美。
德国音乐家奥尔夫指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许多心理学家表示,儿童能从音乐的学习中受益,音乐不仅可以陶冶儿童的情操,更可增强其学习能力,协助其建立情绪技巧,“处理无法以其他方式处理的心理部分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音乐的独特的教育效果,它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方面,有着其他教育手段所无法达到的效果。我们所培养的二十一世纪的高素质人才,既要具备一定的音乐艺术素质,又要具有健康的心理,以从容应付生活中的各种难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