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李刚的病牛中,试分析诗中"牛"的行象和诗人借牛抒发的情怀怎么做

古诗李刚的病牛中,试分析诗中"牛"的行象和诗人借牛抒发的情怀怎么做,第1张

此牛在未病之前耕耘过许多田地,让人收获过千万担的谷物。在它老病时,却遭到冷遇,没有谁来同情它。到了最后病牛只能空怀有“但使众生皆得饱”的良好愿望。这是一个流尽血汗仍愿奉献到底的崇高形象。

病牛正是自己形象的写照,诗中倾诉的是为国为民不惜自身的情怀,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

咏煤炭借煤炭的燃烧来表达忧国忧民的思想、甘愿为国为民出力献身的高风亮节,是诗人托物言志之作,病牛这首诗也是托物言志,借咏牛来为作者言情述志,其笔下力尽筋疲、无人怜惜而不辞羸病、志在众生的老牛即诗人形象的化身,这是二者在表达方面上的共同特点。

《病牛》古诗翻译:病牛耕耘千亩,换来了劳动成果装满千座粮仓的结果,但它自身却精神极为疲惫,力气全部耗尽,然而,又有谁来怜惜它力耕负重的劳苦呢?但为了众生都能够饱,即使拖垮了病倒卧在残阳之下,也在所不辞。《病牛》是宋代诗人李纲的作品。

原文: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赏析:

首句言牛终生辛劳,硕果累累,不言牛“病”,又字字含“病”意,年复一年,力耕千亩,获实千箱,必然气力衰竭,病由此生。次句言牛虽功绩至伟,却没有人对它同情哀怜,责问语气,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三四句以牛的口气作答,将牛人格化,揭示牛为百姓甘于自我牺牲的可贵品格。

在中国文化中,描写牛的诗文很多。这些诗文主要赞扬牛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价值和勤奋、踏实的精神。宋代著名诗人陆游在《饮牛歌》中写道“牛能生犊我有孙,世世相从老故园”,意思是老牛一代又一代的为人类服务,世世代代都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北宋名臣李纲在《病牛》中说“但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意思是说牛但求为了众生都能够吃饱,即使拖垮了病倒卧在残阳之下,也在所不辞。鲁迅先生更直言“俯首甘为孺子牛”,成为我们今天的口头禅。牛也是很温顺、敦厚的动物。牛的脾性和气,不轻易动怒,所以在中国文人们的笔下,描写牛的诗句,大都充满了宁静、祥和的气息。早在《诗经》中就有描写牛的诗句“尔牛来思,其耳湿湿。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或寝或讹。”意思是你的牛群到来了,牛耳急急地摆动,有的跑下山坡,有的到河边喝水,有的在睡觉有的在卧着,场景描写非常地形象、生动。南北朝的民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更是将辽阔草原上的放牧场景描写得如诗如画。

1首句中的两个“千字”,分别修饰“亩”与“箱”(通“厢”,指粮仓),并非实指,而是极言病牛“耕犁”数量之大、劳动收获之多,同时,也暗示这头牛由年少至年老、由体壮及体衰的历程。次句反诘语气强烈,增添了诗情的凝重感。

2这首诗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个病牛的形象,既绘出其身体病弱之形,更传出了其不辞羸病、志在众生之神。如此咏牛,颇为切合牛任劳任怨、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不过,此诗并非为咏牛而咏牛,而是“托物言志”,借咏牛来为作者言情述志。我们只要能像前人所说的那样“知人论世”,便不难看出这一点。 赞颂了牛不辞羸病、任劳任怨、志在众生、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 “托物言志”,借咏牛来为作者言情述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378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