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第1张

德育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下面跟着我来看看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明确心理健康教育与品德教育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品德教育帮助其把握方向

 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道德上能够接受的方式,以有价值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影响。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健全的人格,而学生健全人格的标志与学生健康心理的标志有着高度的统一,即是“以积极进取的,符合社会进步方向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作为人格的重要核心,并且具有高度的社会义务感和责任感,希望能够通过对自己身心潜能与创造力的不断开发来不断的体现出自身的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从这里可以看出价值观、世界观、信念等道德内容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所要追求的目标。品德教育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品德教育能够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实效性

 如今,品德教育的实效性问题已经成为了大众所关注的焦点。我们必须要清楚的认识到我国的德育没有能够联系到学生的心理、生活实际。德育已经成为了一门有名无实的学科,实效性越来越差。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的实际身心特点,为学生传授各种心理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心理问题,避免简单出现简单的机械灌输和理论教化,采用丰富多彩的讨论、角色扮演、心理疏导等灵活的教学方法,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潜能。心理健康的这些特点正好弥补了直接进行品德教育的不足。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品德教育中,借助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等进行渗透,能有效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生品德教育中的优势

 (一)与品德教育有共同的教育目的

 心理健康教育与品德教育的对象都是学生,基本职能都是“育人”,都需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二)内容相互融合

 无论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是品德教育,都需要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进行关注,两者侧重点不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解决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心理层面上的东西,而德育则主要是解决道德认知、爱国主义情感、遵守道德观念的意志等各种思想道德层面的东西。

 (三)职能相互衔接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成才,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学生是否能够成才、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品德教育的基本前提。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改善,让学生能够保持一种主动接受教育、积极完善自我的良好的精神状态,为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与其他教育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而德育则是通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熏陶与塑造,可以对学生的心理状况的稳定进行积极的影响。

 (四)拥有可共同遵循的教育规律

 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他人的价值观、重视个性发展等等都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品德教育所应该共同遵循的教育规律。

 三、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品德教育中的具体措施

 在教育实践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品德教育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品德教育工作中,能够促进学生的的道德内化,提高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品德教育理念之中

 在进行品德教育时,德育工作者不仅仅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政治导向与道德导向,还应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重视,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同时,还需要分析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加强对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增强他们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让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全面发展。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品德教育方法之中

 在进行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采用一些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从而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与调试。同时要尽可能的改变过去的那种单项灌输的教育方法,让学生拥有自我选择、判断的机会,让他们学会如何进行判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品德教育内容之中

 教学中对学生最显而易见的道德影响体现在教学内容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了认知、情感、意志、性格、气质、能力、动机、学习、人际交往等多个方面,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做人产生影响。在进行品德教育时,不仅仅需要重视政治思想教育,还需要将现代人所应该具有的观念和素质、各种心理问题的防范和调节等各种内容纳入到德育中,让学生在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还学会如何为自己创造健康、幸福、美好的心理条件,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四)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品德教育过程之中

 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必须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解,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对相关内容进行领悟,并对自己的心理状况进行调适,让学生能够处于一种自觉自主的心理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将“说服”真正转变成学生自己的“心服”,从而成为学生自己的内在素质和个性品质。

 四、小结

 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品德教育中有多种措施、方法,这里所讲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或学者去对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品德教育中进行深入的研究,作出更趋完善的诠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以现代心理科学理论为指导,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按照一定的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要求,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技术和手段,通过对所有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个性,调节心理状态,开发心理潜能,增强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新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

最有价值的途径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可见,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心理教育应该以此为突破口,以课堂为主战场,以学科教学为主要载体,充分发挥教学的心理教育功能。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提高心理素质的教育方法,既能使学生的课堂知识得到巩固和深化,又能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任课教师根据学科、教材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挖掘学科中的心理教育资源,自觉主动地运用心理学,特别是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心理辅导的艺术、策略和技术,调动和激活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教材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增强课堂学习活动中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投入水平与效果,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从不同侧面维护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形成学生健全人格。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维护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办好教育的当务之急。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多种方式,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慢慢滋润他们的心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价值的途径。学习是学生的主体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满意的解决。同时,各科教材中蕴涵着不少适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素材,教学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有利于心理辅导的教育情景,教师只要细心挖掘,善于利用,一定可以收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要素

1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心理学,特别是教育心理学理论,了解并把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的发展水平,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对教材内容作加工处理。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而且必须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具有心理教育的能力,在各自的教育实践中自觉体现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证。

(1)教师要以自己健康的心理感染学生

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要发展学生健康心理,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教师自身拥有良好的态度和健康心理是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绪状态能使人的机体活动和智力活动发生重大变化,愉快、轻松的心境能使人头脑清醒,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理解能力;相反,压抑的心情会使人大脑思维混乱,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好自己的情感,善于把自己的情感通过言语、表情、动作传播给学生,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认识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师要以自己健全的人格影响学生

中小学生的人格正在形成时期,社会环境,特别是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学生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有完善的人格特征的教师,会对工作兢兢业业,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学生关怀备至,学识渊博,兴趣广泛,举止端庄大方,语言幽默风趣,对生活充满热情。这些品质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塑造有着积极的影响。

(3)教师要以自己精湛的教育技能、挖掘教材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点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品质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求教师自身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还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结合不同的学科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和全面开展大有裨益。所以,我校各学科的教师一起,带着新的思路和眼光重新认真研读教材,从中挖掘并开发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使知识传授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课前要精心备课,突出教学目标的多元化,精心备课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教师应带着新的思路和眼光重新认真研读教材,挖掘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句空洞的 口号 ,它涉及每一位教师的教育观念的转变,涉及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也涉及传统的评价制度的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高境界、最高水平。

新一轮课程改革,说到底是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而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来反思我们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反思我们的课堂人际关系和教学心理氛围,正是新课程标准实施所要求的。因此,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作为教师业务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校教师的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35岁以下的教师占到80%。这些教师都学过心理学和教育学,而且年轻人比较容易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有的老师虽未系统接触过教育学和心理学,但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对学生慈母严父般的关爱。鉴于这种现状,学校把每周两次的业务学习主要内容定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研讨和交流活动,主要形式有理论讲座、专家课堂、案例分析和经验交流等。通过上述活动,强化了教师的心理教育意识,提升了教师素质,帮助教师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1)打造研究性学习课堂

教师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好奇探究的意识和坚持不懈、周密细致等品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2)创造合作式学习课堂,让学生学会协作,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因为合作式学习是学习小组成员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间目标和资源共享,相互依靠,共同参与,直接交流。协作技巧与群体决策是过程中的要素,不仅能促进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有利于信任与责任感等方面的社会学习,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教学中互帮、互教、互学,促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学会珍惜友情,学会团结协作。让学生多一些共同协作的机会,多些共享快乐的机会,可以开拓思路,形成活泼、开朗、大方的性格,并能恰当地认识和处理自己与同学的关系,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3)构造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要积极探索“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被动的听话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要尊重学生,师生平等地共同探索新的知识,展开真诚的讨论和对话共同体会求知的方法。教师要在教学中以新异吸引学生,以赏识激励学生,以情趣吸引学生,以现代化教学媒体突破教材的难点和重点。我校的多媒体设施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率很高。在历史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历史片和纪录片,学生在爱看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了解历史知识记忆起来,而且印象深刻。同时,学生在观看影片的时候,更容易身临其境,感受老一辈革命者的艰辛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对学生的情感也是一种陶冶和教育。当然,教师要适时适当运用这样的手段,还要精心选择影片内容,并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否则,运用不当,有可能变成让学生看热闹,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

(4)改革教法,指导学法

教学过程既包括教师的教法又包括学生的学法。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好学科知识的关键,教师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是一项富有意义的心理教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成功的教育不仅是会教,更是教学生会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定计划、预习、听课、记笔记、课后练习、复习等方法;指导学生观察、记忆、阅读、思考、操作、实验;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珍惜时间,正确对待学习上的成功与挫折。要根据教育心理的规律、科学学习的方法、自身的经验教训和他人的成功经验经常指导、教育。要重视个别指导,特别是对有不良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学生,更要及时帮助、纠正。学生有了正确的学法,减轻学习的心理负担,学习起来得心应手,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

(5)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有积极的期望和要求

教育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低期望则会妨碍学生的进步。以皮格马利翁命名的神奇的期望效应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态度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心理学中还有一种“层递效应”,它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小要求后,如果他人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那么,这个人为了认识上的统一,或为了给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倾向于接受这个更高的要求。运用这种“层递效应”,教师在每天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基本的行为目标和规范,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此及彼,让学生步步登高。

(6)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根据我校学生现状,在教学上我们采用了“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教学原则,从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减少学习中的挫折感,为学生提供更多成功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确实有所提高,从而增强自信心。在课外,我们组织了多种多样的兴趣活动小组,让那些学习不太好的学生有机会在其它方面显示自己的专长,从而培养兴趣和自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要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及时反馈信息,激励学习热情;寓教于乐,调动情感;培养意志,养成习惯;让学生在学习时经常保持最佳心理状态,轻松愉快的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另外,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的认识活动、情感体验处于和谐状态时,其学习效率最高。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对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学生从教师的耐心教育中,从教师的关心尊重中体会到温暖与期望,激励与鼓舞,进而感到教师可亲、可信,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

(7)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鼓励性评价,增强他们的成功体验,树立自信心

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的发展。因此,评价方式必须服从于评价目的。通过教师的评价,要能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生发展的主动性与自觉性,鼓励他们不断上进。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利用积极的评价手段,提高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经常抓住每一个细节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对待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变换一种视角,努力从他们所谓的缺点和错误中读出美丽与新奇,多一些欣赏,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关心,多一些信任,多一些理解。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和个性特点,并帮助他们把闪光点发扬至大,让我们的孩子在一个充满激励的评价中快乐健康成长!

自信心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在人生通往成功的路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自信心相反的是自卑感,它是自我意识中的一种消极因素,处理不当,会影响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因而,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感的产生,培养与树立自信心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3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

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改善课堂人际环境,尤其是师生关系,把关爱带进课堂,把微笑送给学生,把希望注入学生的心田,使每一个学生得到成功的机遇和体验,感受到独立人格的尊严。课堂气氛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情绪心理学家曼德勒认为:环境刺激引起认识解释,认识解释引起唤醒的知觉,唤醒的知觉导致情绪体验。心情良好则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情绪低落则思路阻塞、动作迟缓。所以,在课堂教学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学生才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机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主要是紧张、压抑、颓废、沮丧的,那么他就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由此可见,创设一种愉快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第一步。长期以来,教师在学生的面前总是扮演着不苟言笑的严师角色,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以教师为中心,围着教师转。久而久之,学生便失去学习兴趣,形成“要我学,我偏不学”的局面。

(1)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学习

课堂心理气氛是学生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它作为学习心理活动与学习的个性特征之间的中介因素,是通过影响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情感体验以及评价效应制约学生课堂学习效益的。积极良好和谐愉快的课堂心理气氛能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有助于学生的智力活动,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深刻,想象丰富活跃,记忆力增强,精力旺盛,积极主动,能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分析、综合、联想、推理,进行创造性学习。而消极压抑的课堂心理气氛易使学生的智力活动受到抑制,思路狭窄,思维变得呆板拘谨。虽然被迫接受了一定的知识,但难以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学习。

(2)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教师首先要增强民主意识,实行民主化的课堂管理,允许学生就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教学中的各种行为规范应尽可能地争取学生的认同后再执行,课堂上偶发事件的处理要借助大家的力量来解决。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放开胆子敢表真情,敢吐真言。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有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尽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由于教师居于主导地位,所以教师的思想情绪,教师的言行、举动无不对课堂气氛产生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是以教师为主的,以爱为基础的情感联系,给愚钝的学生以爱的滋润,可使其智慧开发;给顽皮的学生以爱的感化,可使其行为改善;给自卑的学生以爱的抚慰,可使其信心恢复;给畏缩的学生以爱的鼓励,可使其活力得以激发。

(3)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优化学生性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创设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有机统一的课堂气氛。通过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动机、愉悦的学习情绪并保持高度的学习注意力,让课堂教学真正发挥其心理健康教育的应有功能。合作学习活动能优化学生的性格。教学中,要加强合作学习,使学生尊重别人,接纳他人共同参与活动,努力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在合作学习中,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愉悦感,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有了朋友,生命才显示它全部的价值,智慧、友爱,这是照亮我们黑暗的惟一光亮。”良好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能消除人的孤独感,缓解人的心理压力,振奋精神,培养其自信心和自尊心,提高社会价值感,增进社会适应能力,形成乐观豁达的人生观念,实现个性的全面健康发展。

4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从而形成群体的心理优势,达到互相激励、共同提高的佳境。由于教育决定着学生心理发展的方向,制约着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而教育工作又应以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为依据,我们的教学工作就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从横向来看,人与人之间、同龄人之间、同班同学之间,无不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决定着各年级学生之间学习成绩分化的潜在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内容的增多和加深,这种分化也就越来越严重。这种现象,严重违背了“因材施教”原则,与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学生能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分层教学”则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发挥学生个体潜能的较为理想的组织形式。

(1)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分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组织形式之一。它能使我们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做到有的放矢,帮助每一个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闪光点,发扬自己的特长,避免自己的短处;能做到使每一个同学根据自身的特长去进一步培养自己的兴趣、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以班级为主要组织形式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风格类型存在很大的差异。同一种教学方式有可能对一部分学生掌握知识有利,而对其他学生的学习则不利。这就存在着班级教学与适应个别差异教学之间的矛盾。分层教学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有利于解决“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问题。由于在教学中对差生实行“低起点”教学,自然就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改变其自卑的心理,为实现差生转化创造了条件。随着教学活动层次化的由低到高的发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相应地得到了提高,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2)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促使每个学生得到最优发展,是差异教育出发点和归宿。分层教学正是从学生丰富的个性特点出发,对学生进行全面设计,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按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我学习、自我发展、深入挖掘自己的发展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它发挥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摒弃了缺点,最大限度地考虑到了学生个性差异和内在潜能,把转化差生,培养优生落实在教学的每个环节,教师尊重学生的客观素质,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其内驱力,使各类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活动都能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之中,确保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分层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探索中自然地、轻松愉快地学习。这样的教学就自然地变教师津津乐道的讲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自觉的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得以充分发挥。

(3)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分层教学中,整个课堂中,各个层次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后进生由于起点较低,容易入手,较好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中等生有了展示自己的平台,自信心被激活;优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追求更高的目标。这样的课堂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正效应场,各类学生互相激励、启发,共同进步、提高。

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了“双赢”的局面。学生方面,优化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水平。

第一,增强自我激励意识,培养了成功感和自信心。学生从自卑、厌学,甚至自暴自弃的心理阴影中摆脱出来,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教育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建立了自信心。

第二,增强自我规范意识,培养了毅力和自控能力。学生有了明确的规范意识,懂得为了实现自己的学习和人生目标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以及怎样去做,自觉地培养意志能力、自控能力,包括承受挫折、抗拒诱惑的能力。

第三,增强自我调节意识,培养了社会适应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学生成长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要不断调节、平衡自己的心理状况,保持健康的心态,并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心理优化促进了学生主动发展,不少学生由厌学变为好学,学习自觉性提高了。

教师方面,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特别是学生观有明显转变。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使学生获益,教师也获益匪浅。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更新,心理辅导水平提高同时也带动了业务水平的提高,主动地把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术运用于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之中。广大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班级教育教学日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健康的心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心理适应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转变,许多教师的授课方式也发生了转变,由满堂灌变成了教师主导,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讨论的教学模式。由于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教师和学生在互动中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学生与老师的心理距离缩短,师生的互相了解有助于教育和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作者单位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综合高中课题组

(责任编辑 潘静波)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常识,这不但可以提高我们的社交能力,同时也能避免心理压力过大,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下面是我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一)入学适应问题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环境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对于部分心理发展迅速的学生,以及在幼儿园受到过入学准备教育儿童,他们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但部分儿童则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这种适应不良大多表现在: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尔后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一般经过几周的自我调节能够逐渐适应,少数学生可能会持续数月之久。通常个性内向、胆小、谨小慎微、急躁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容易出现入学适应不良。

 (二)学习方面的问题

 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中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据辽宁教育研究院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1995年辽宁省中小学生课外作业量高于国家教委规定标准60% ,而许多家长还给子女开“小灶”,使学生夜读时间越来越长,多数城市有近 70% 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 9 小时。加之现有的教学内容偏难,对学生学习的自立性更是雪上加霜。在如此重压下,学生身心受到了极大损害。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如果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若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使其视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不足,瞌睡,失眠,头热,脚冷等。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

 (三)厌学与逃学问题

 据调查,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 5%—10%。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教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动画书或玩玩具;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或者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有些农村的孩子厌学情绪还得到家长的支持,干脆辍学在家,帮父母干活,做生意等。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四)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

 人作为社会人,都有与人交往的需要,通过正常的人际交往、沟通,人就能获得正确合理的社会知识经验,同时获得生活学习的知心朋友,获得困难时的支持帮助者。而如果缺乏正常交往,就会使人无法满足依恋感,内心苦闷而无法宣泄和排除,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由于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后,在集体中的位置已改变,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因而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而且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忽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小学时期,教师是学生理想的目标,公正的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教师如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会有一种压抑感,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在小学生与他人交往中迁移、泛化,加重人际交往的焦虑感。

 (五)意志障碍

 这类小学生主要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行动的目的性和一致性。做事容易半途而废,容易上当受骗,爱说谎话,不能经受学校和生活带来的正常竞争,不能正确地面对挫折,行动放任自流。中国的家长历来很重视孩子的安全问题,对他们百般呵护甚至溺爱,因此造成孩子如同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自然当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会无所适从,甚至采取消极的逃避方式,这种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问题了。

 (六)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是指扰乱他人或给个人身心造成妨碍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攻击、逃避、自暴自弃等。按性质划分,问题行为可以分为过失型和品德不良型。前者是指个体行为对组织纪律和社会一般生活准则的触犯或违背,这种问题行为常常是由不恰当的需要、好奇、好动、试探、畏惧、缺乏经验和认识力不足等因素所引起的,品德不良型问题行为,是指个体行为对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对集体利益与他人利益的违背或侵害。这种问题行为一般是由错误的意识倾向或个性特点所造成的,因此表现出经常型、倾向性和有意性等特点。

 (七)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指小学生人格的发展不协调。主要表现为心胸狭窄,嫉妒心强,异常固执,我行我素,人际关系紧张。

 (八)依赖心理

 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还没有自立生活的能力,只能长期生活在父母和他人的关心和爱护下,因此形成了小学生较强的依赖心理,首先表现为对环境的依赖,如天气的变化不能适应,不知道添减衣服,需要老师或家长的提醒才行,否则很容易感冒。其次表现为自责倾向。这一现象在小学生中较多,危及着他们的心理健康。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爱不安。当学生感受到被父母、教师、朋友抛弃时,往往形成自责倾向,如,父母、教师对儿童过分严厉、专制,则挫伤了儿童自尊心,儿童感觉不到来自权威人物的爱,从而出现自责心理:当对别人的爱渴求过强时,一点小过失就会使小学生感受到自己不再被爱了,这样的儿童往往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九)考试怯场的恐惧心理

 由于考试和升学的压力,部分小学生临考时处于紧张而又恐惧的情绪状态。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面对排名次和决定人生前途的升学考试,大部分学生感到精神紧张,压力很大,他们渴望成功,也担心遭到失败。有的学生平时成绩不错,稍有一次失败了,就怀疑自己的能力,过分自责,产生焦虑心理,导致对下次考试的担忧,总怕自己考不好,甚至一到考场就心烦意乱,身体颤抖,本来应该答上的问题在脑中毫无印象,发挥失常。严重者还会出现生理异常反应,不能正常参加考试。长期这样,会造成其心理变态,性格乖僻和行为异常。

  二、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来自小学生自身的因素

 1遗传因素

 在农村,由于近亲婚姻造成儿童生理发育先天不足,相貌不佳或残疾,智力偏低等,这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学习和生活,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其他人也用异样的眼光去看他们,必然造成他们的一些心理问题。

 2气质类型

 小学生同成年人一样,气质类型可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其中,胆汁质和抑郁质类型的学生对不良刺激反应敏感,他们极易产生不健康心理。就教师批评而言在我们看来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对他们来说却是莫大的打击。如辽源市一小学生因受老师批评而服毒自杀的事件,恐怕与那位学生的气质类型有直接的关系。

 3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需要

 童年期儿童的身体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缓的阶段,其大脑的发育趋于成熟,这对其心理发展极为有利,因此,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但因为其心理还不够稳定,很容易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变化,因此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二)来自家庭的因素

 家庭是小学生接受教育的最初环境,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情感意志,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1父母的溺爱

 众所周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经20多年,使我国的家庭发生了重大变化: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在独生子女家庭中,有的父母视子女为掌上明珠,生活上百般呵护,不愿让他们受一点委屈,经历一点风雨,甚至在子女犯了错误时,父母也不说一个“不”字,天长日久,子女自然形成了“唯我独尊”的心理,当他们走进学校,走向社会同他人交往,遇到挫折时,便不能接受,无所适从。

 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有的家庭,父母从来不把子女看作是与自己平等的一员,认为子女只能逆来顺受,惟命是从。他们对子女过于严厉、粗暴和专制。还有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家庭教育往往陷入“爱的误区”,对子女过高要求,过度期望,过分保护,过度溺爱。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琴棋书画样样学,英语电脑门门通,考试名列前茅……只要学习好就言听计从,有求必应。而一旦失误,就挖苦讽刺,棍棒相加。家长这种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子女的自尊心受到损害,独立性受到压抑,加上彼此间生活观,价值观等存在差异,很容易造成父母和孩子间关系紧张,隔阂加剧,使子女形成反抗、疑惧、胆怯等消极心理品质,诱发心理问题。

 3家庭气氛不和谐

 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给越来越多的孩子带来了不幸,严重破坏了儿童正常的生活环境,给他们造成的心理创伤难以愈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离婚的父母,有的没人要子女,有的随法院判决,不管哪种情形,都容易使子女放任自流,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心理,更有甚者,在学龄期就仇视社会,嫉妒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还有在经常发生冲突的家庭中,有心理问题的儿童比例比较大,研究证明,家庭冲突不仅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创伤,还会导致孩子在神经和心理上的某些病态。

 (三)来自学校的因素

 1学习负担过重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小学生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背负着父母的希望和老师的期望。由于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能力,重书本轻课堂的现象依然存在。老师评价学生,社会衡量学校,理论上是全面发展,实质上是分数和升学率。为了追求升学率,加班加点,题海战术,价值了学生的负担。这种局面使小学生疲于应付,心理极度紧张,导致他们用脑过度,皮层机能降低,从而影响学习效率,造成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或者产生焦虑、苦闷、压抑、恐惧等不良心境,久而久之,部分人就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障碍。

 2教师教育方法失当

 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它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一些教师把学生考高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忽视心理素质的教育和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小学时期,小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和爱护。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和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迁移、泛化到小学生与他人的交往中,造成人际交往焦虑。

 3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几乎是空白

 过去由于受政治因素的影响,我国曾不公正地对待心理学。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在部分高校恢复了心理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尽管普及心理学科学知识的工作已经做了20多年,但心理健康教育尚未进入小学课堂,小学普遍没有心理健康指导机构,国内较少的心理专家和心理医生对小学生来说更是鞭长莫及。

 (四)来自社会的因素

 1社会竞争的加剧

 虽然小学生还没有直接接触社会,但他们的父母、老师和周围的人无不在给他们灌输一个事实: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信息传播的瞬息万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机制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使得小学生不得不体会到竞争的`压力和生活的压力,导致他们对现实充满迷茫和困惑,产生无所适从的心态,从而引起各种心理问题。

 2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

 在社会环境还没有达到净化的情况下,新旧体制的共存,法规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了腐败现象的滋生和不健康东西的泛滥;一部分人的社会道德水平滑落,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儿童,这些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

  三、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

 日益突出的小学生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但它并非洪水猛兽,它既然有形成发展的过程,我们就必然能找到预防和矫治的方法和措施。我们认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必须重视,虽然真正患心理病的学生仅仅极少数,但是我们发现学生中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偏差问题随年龄增长,因此需要对全体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及有关部门都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采取积极的对策,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对策。

 (一)学校应采取的对策

 1小学心理健教育的原则。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宽容、保密、持续”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分析的最大不同,心理分析研究的前提是把人作为有心理问题需要矫治,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人的发展需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非是假设小学生群体中大量存在心理问题,而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心理健康发展,个别学生确有心理问题可以通过面向全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矫正。

 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这一个学生的一切。宽待每一个学生,就不能把学生分类,不能假设班级学生存在好、中、差三等,不能因为学生家庭经济文化行为习惯不同而看不起学生。缺乏对学生的宽容,心与心难沟通,教师与学生难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进行。教师用宽容的态度接纳每一个学生,包括他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不能原谅的错误,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教育好,如果有问题只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和适时的问题。

 保密事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成效。学生对教师敞开心扉,教师一定要保密。谈话纪录、心理测试资料都要妥善保管。保密的对象包括学生本人、家长和其他的老师,不能随意使用学生个案资料,保密还要有时间的规定。

 心理健康教育要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持续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系列化,一是要有长期的规划和打算,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应急任务,而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看作小学教育的一部分,伴随整个小学阶段。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团体辅导。团体辅导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团体辅导通常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因为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以集体心理为中介而内化发展的,所以,班主任要根据本班的实际和团体辅导计划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着力培养良好的班级气氛,使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也是时代发展对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也接受学生的主动咨询。心理辅导室的工作应该专业化,教师应培训上岗。心理辅导室要有专任教师负责和专门的工作计划,固定的开放时间,固定的场所。小学生心理辅导室的环境布置除了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还要增加儿童的特点,让小学生一进门便喜欢它,仿佛进俱乐部活动一样开心。心理辅导室的名称可以童趣化,例如可叫作“金苹果”俱乐部等。

 个案教育。小学生个案教育是对上述两种心理辅导的补充和深入。个案的对象应有典型的意义,可以是智优学生、智力临界学生、模范学生、问题较多的学生,学生作为个案对象,可以让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根据研究的需要而定。个案教育一般要做较长期的跟踪研究,一个学生在校接触许多的教师,因此学生个案教育最好采用合作的方式进行,以负责人为主,几位教师共同观察和研究同一对象。个案教育一定要作好记录,尽量详尽,如观察笔记、谈话记录等。记录一定要真实,还可以写记录者的感受。要妥善保管学生的个案资料,原则上学生在校期间个案研究不公开。

 测试与矫治。采用问卷调查、测试纸等手段充分了解学生群体现状,而后找出存在普遍意义的问题。测试量表宜采用心理专家提供的专门设计的量表,一般不提倡使用自己设计的心理调查表。测试的数据资料仅供参考而已,所有的数据都不可全信, 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不可能用数据表现的。通过测试调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团体辅导、心理辅导俱乐部活动、个案教育等,进行必要的预防和矫治,促进小学生整体发展。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小学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以帮助小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该课程可分为心理卫生与健康科普和实际训练操作两部分。前者是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课,后者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等,借此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等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二)家庭应采取的对策

 1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的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教正计划的制定与实施,都需要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与配合。

 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建议如下:

 家庭教育要重视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幼稚的心灵更需要关心。首先家长要知晓孩子的心灵更加需要关心,从小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个家长应尽的义务。例如小学生在学校里被老师批评时,希望其他人能安慰他、劝解他,可是小学生被老师批评后,回家还会被家长变本加厉地再批评一顿,孩子肯定会感觉很委屈。因此,老师和家长应默契配合,由一方担任批评的角色时,另一方担任劝解,万不可两面夹击,要给孩子“温暖的家”的感觉家庭教育要重视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

 要倾听孩子说话。家长往往习惯于自己说话,让孩子听话。在学校里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主要也就是教师说,小学生说话的机会相对少,说心里话的机会更少了。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里话的地方,家长要注意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孩子,特别是内向的孩子,家长更要予以重视,鼓励孩子多说话。家长不能因工作忙忽略与孩子的思想交流。特别是父亲要跟孩子作有益的思想交流,有研究说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中地位重要,建议工作忙的父亲们每周至少要与孩子共同用餐3—4次,在餐桌上的话题往往比较轻松,当孩子说话家长倾听时是最美好温馨的时光。

 宽容与约束都重要。对孩子宽容好还是严格好,并没有一致的意见,现实中家庭教育失败的教训往往过分宽或过分严。家长应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过分宽容则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则寡爱。家长要明白这样的道理,孩子的快乐性格不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家长的适时表扬比其他物质奖励更能帮助孩子养成好品性,表扬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构成矛盾,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人生基础从鼓励与表扬开始。

 2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子女的成长

 由于传统教育观的长期影响,我们的父母不具备系统的教育子女的理论知识,指导思想有试偏颇,教育方法不适应孩子的发展规律。要改变这种形状,小学生的父母亟带需接受比较系统的再教育。社会也有责任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条件,如举办家长学校,使家长正确认识和处理家庭同子女教育之间的关系,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最大限度地减少溺爱型和专制型家庭,使小学生的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并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子女的学习和发展。

 3父母要慎重对待离婚

 父母离婚,打破了原有家庭的宁静,使子女得不到完整的父爱或母爱,不少子女因此心理开始扭曲。为人父母者,当夫妻关系不和时,为了未成年的子女,千万不要轻易去赶时髦、闹离婚。即便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在离婚前,也应当多为子女考虑考虑,毕竟孩子是无辜的,而且他们正处在发展时期,给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是我们的责任。

 (三)小学生自身应采取的对策

 1小学生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

 小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如夏令营、手拉手活动、体育比赛、文艺活动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多种多样的兴趣和爱好,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的良好心理品质,满足自己接触社会,进行社会交往的较高级的需要,也有利于形成并长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那些已经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小学生应当在教师和家长的直接指导下,努力抑制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

 2小学生要学习一些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如:

 (1)学会放松。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的。

 (2)与人谈心。要使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咨询电话等等。无论何事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受益。

 (3)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要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公开日记要得到本人的允许。小学生也不用过分担心自己的内心秘密被他人知道,要学会坦然地对人与对己。

 3小学生要善于求助,寻找支持

 寻求帮助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积极态度,面对压力、困惑,要寻找心理支持,以获得良好的帮助和指导,有问题,可以和师长、亲人、朋友谈。求得帮助的过程,也就是一个自助的过程,我们所获得的不仅是这一次的办法,而是自己的更多体会。心理咨询也是可以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心理咨询,可以使咨询对象的认识、情感和行为有所变化。在这个丰富的社会,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的生命,它的质量是完全可以改变的提高。

;

 马上活动就要到来了,我们需要特地去准备一份活动方案。活动方案可以帮助顺利圆满达成活动目标,所以在写活动方案上花的时间是很有意义的事情。你觉得活动方案应该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我们为你精心整理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方案”,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方案篇1

 一、 活动目的:

 人生道路上人人都会遇到令人心烦的事,从而使得人的情烦躁。他们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心理转型期。如果他们懂得有勇气的扬起笑脸去寻找解决烦心事的最佳方式,就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交友等各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二、 活动内容:

 本次班会分为以下几部分:

 第一部分:由主持人引出主题。辩论“发泄作用的好与坏”

 第二部分:短剧――“贺卡风波”。让同学们面对现实生活;

 第三部分:短剧《勇气》,敢于向父母表白。

 第四部分:短剧《美丽的心事》,不自卑,全班是共同的朋友。

 第五部分:环保时装秀表演,扬起笑脸,做个低碳达人。

 为了活跃气氛,每一部分插播舞蹈。

  三、 活动准备:

 1、提前一周召开全班会议,确定主持人(男:张天浩 女生:秦璐莹);

 2、提前一周排练短剧《贺卡风波》、《勇气》、《美丽的心事》

 3、提前一周各组排练舞蹈《you》、《芭蕾舞》、《春天的故事》

 4、提前一周学生准备环保服装,班长组织走秀表演辩论准备:正反方各四人,辩词事先准备好;

 5、会场布置:教室前排空出足够大的地方供主持人、 舞蹈、短剧和辩论赛使用。黑板美化,书写主题,稍加装饰。

 6、录制铃声、音乐;准备外放机一台。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方案篇2

  一、活动主题

 阳光成长快乐生活

  二、活动时间

 20xx年12月8日(星期一)至12月12日(星期五)

  三、组织机构

 为了把活动落实到位,特成立本次宣传周组织机构,具体如下: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四、具体活动安排

 活动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

 1、时间:12月8日上午

 2、地点:操场

 3、活动内容:学校领导讲话“正确看待心理教育,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学生代表讲话“爱自己因为我独一无二”,奏响我校20xx“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的序曲。

 活动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

 心理健康知识专栏、“心灵直通车”广播心灵小故事、大课间操心理格言每日诵读、

 活动三:心理格言朗诵比赛

 1、参加年级:三年级

 2、活动程序:

 12月5日各班利用班队课时间组织班内的朗诵比赛。

 12月9日(星期二)各班选派两名学生代表班级到南教学楼六楼参赛。

 3、评委:

 活动四:讲故事比赛

 1、参加年级:四年级

 2、活动程序:

 12月5日各班利用班队课时间组织班内的讲故事比赛。

 12月10日(星期三)各班选派两名学生代表班级到南教学楼六楼参赛。

 3、评委:

 活动五:心理健康格言卡制作展示

 1、参加年级:五年级

 2、活动程序:

 作品上交时间:各班于12月8日(星期一)上交15份作品于四楼心理咨询室xx老师。

 作品展示时间:12月10日(星期三)至12月12日(星期五)

 3、地点:操场

 活动六:心理咨询活动

 1、时间:活动周期间每天中午一点至两点

 2、地点:北教学楼四楼心理咨询室

 3、值班教师安排:

 周一:xx周二:

 周三:xx周四:周五:

 温馨提示:请评委老师提前调好课参加活动。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方案篇3

 一、活动背景

 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渴望受到尊重。但现实中,却常有一些不尊重别人的现象发生。比如,人群中,普遍存在着因他人的成绩、才能、名誉、境遇超过自己而产生一种嫉妒心理。这种因差异而产生的嫉妒心理,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更使自己疲惫不堪,学生中,这种现象十分常见。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嫉妒是一种心理病态,认识到由于嫉妒而产生的不良后果。

 2正确认识自己的这种状态,学习如何避免和克服嫉妒。

 3使学生懂得应该以友爱、尊重和宽容的态度与他人相处。

  三、活动准备

 1以不署名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的体会,把感受最深的因别人在其它方面超过自己而产生嫉妒的经过写出来。

 2确定扮演角色,并进行小品《无名之火》的排练。

 3黑板上写“克服嫉妒心理,学会尊重他人”几个大字。

 4邀请几名家长前来参加,讲清活动目的。

  四、活动步骤

 1摆现象

 (以小品的形式,创设情境。)

 小品《无名之火》

 剧情:

 双休日,六年级女学生刘玲正在家里做功课。同院的杨阿姨喊刘玲去她家接妈妈的电话。刘玲执意要爸爸去接;杨阿姨邀请刘玲去她家玩电脑游戏,刘玲婉言谢绝;刘玲和爸爸一起外出,在大门口看到杨阿姨家新买的汽车,刘玲不屑一顾并忿忿地埋怨爸爸:“怎么咱家电话、电脑、汽车一样都没有”

 学校里,刘玲和张丽这对好朋友,正在研究一道物理难题。当得知张丽在今天的测验中又得了全班最高分,成绩不如张丽的刘玲一反常态,下课后拒绝和张丽一起跳绳;放学不和张丽一起走;班里选班长,张丽是两名候选人之一,刘玲却故意选了另外那名同学(本来她是要选张丽的)

 2查根源

 (以问题来引发思考。)

 (1)刘玲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行为呢

 (因为她家没有杨阿姨家富裕,她的成绩没有张丽好,所以产生了“嫉妒”)

 (2) 定义“嫉妒”

 “嫉妒”是一种消极的、不健康的心理。人和人之间进行比较,看到别人某一方面比自己好,自己又达不到他人的水平现而发展到不甘心,并达到了恼怒于他人的程度。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方案篇4

 。

 5、开展家校心理健康知识座谈会或亲子辅导活动。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让家长了解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和形式,为学生的成长、学习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并且让家长通过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特点,懂得用科学的方法建立亲子互动关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6、举办教师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或心理素质拓展活动,维护教师心理健康。

 7、组织班级心理委员心理健康专题培训,帮助学生掌握朋辈心理辅导知识。

 8、组织学生参观学校心理辅导室的活动,让学生了解体验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功能,发现心理问题及时寻求心理帮助。

  四、活动要求

 1、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活动月的组织开展,学校业务主管校长和政教主任负责指导活动月全程的各项工作,要充分发挥班主任、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团队辅导员和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的实施效果。

 2、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有计划、有过程、有效果、有评价。并注意保存活动资料,做好活动总结。

 3、心理健康教育要和学校的德育工作、班级管理工作及家长学校的工作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增强宣传教育效果。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方案篇5

 20xx年月师校德育部继续在全县中小学组织开展“xx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系列活动,以活动月为依托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在全县中小学中普及推广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各校对这项工作的认识,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作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解读,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参与、全学科渗透做有益的科普宣传。

  二、活动时间

 20xx年全月开展各类活动。

 (一)开展xx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辅导案例征集工作。

 1、征集对象:全县心理教师和班主任

 2、内容包括:认知、情绪情感、意志、个性、学习、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的教育论、心理辅导个案等。请上报单位严格审阅,杜绝抄袭。

 3、上报方式:参评材料需以学校为单位交打印稿一式一份,附检测报告,封皮加盖校,送到师校德育部,并将电子稿发到德育部电子邮箱。

 4、上报时间:即日起至20xx年月1日截止。

 (二)各学校自主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在全县统一部署的基础上,各学校可以面向学生充分利用班队会、团训、讲座、手抄报、黑板报、征、竞赛等形式,广泛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工作;面对教师,通过讲座、团训等形式对广大教师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参与、全学科渗透做科普宣传;面对家长,充分挖掘有成功经验的教师、家长资,邀请优秀的心理教师,宣传科学的家教理念和方法,为家长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各校心理健康活动月材料请规范整理放入德育档案。

  三、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单位对此项工作要高度重视,统筹安排,因地制宜,精心组织,注重活动的实效性。

 2、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单位要根据工作实际,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地区学生特点和需求,开展有特色的活动,让学生都参与进、行动起,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xx师校德育部

 20xx年月1日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方案篇6

 为贯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文件精神,降实石家庄市教育局《20xx年5·10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日(月)活动方案》,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进展和全面普及,别断提升教师心理健康维护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质,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活动主题

 三位一体共助健康心

  二、活动意义

 坚持"立德树人"全然任务,以教育部和河北省教育厅对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关精神为指导,树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进展"的理念,别断提升广阔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素质,着力打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培养中小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推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规范化、特色化进展。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一)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

 (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树立敬学、勤学精神,养成自觉自愿学习的态度,促进学生学业的'成功。

 (三)培养学生学会制造,鼓舞学生创新,发挥学生的个性,开辟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特征的进展。

 (四)培养成学生学会日子,增强学生人格协调能力,日子习惯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学生生存能力的进展。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依照学生生理、心理进展的特点,运用有关怀理教育的科学办法和手段,培养成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养,促进学生身心进展和各种素养全面提高,其教育内容方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主动学习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是学生的天职,所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正确学习办法和策略,学会微笑面对学习和学习中遇到各种困难,树立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使他们把学习当着一种欢乐和享受。

 2情感和意志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阶段是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依照中小学生的心理进展特点进行人格、情感和意志的辅导,让学生学会操纵自己的情绪,做情感的主人,学会正确处理理智与冲动,个人和社会,挫折与磨砺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心理素养和性格特点。

 3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心理教育。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处在多维的、错宗复杂的人际关系之中,能够说协调、处理人际关系是中小学生经常遇到,别可回避的情况,所以,要培养学生可以正确认识、评价和表现自己的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规范和技巧,养成宽宏大度,自我节制;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4个性心理教育,把塑造个性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良好行为适应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一辈子观、价值观。

  五、心理健康教育的要紧途径和措施。

 1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和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像抓教学成绩一样,在安排工作时并且安排心理教育,检查工作时并且检查心理健康教育,总结工作时并且总结,反思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事情,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新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方案篇7

 为贯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文件精神,落实石家庄市教育局《xx年5·10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日(月)活动方案》,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发展和全面普及,不断提升教师心理健康维护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和品质,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活动主题

 三位一体共助健康心

  二、活动意义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教育部和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关精神为指导,树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理念,不断提升广大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素养,着力打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培养中小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推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规范化、特色化发展。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一)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

 (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树立敬学、勤学精神,养成自觉自愿学习的态度,促进学生学业的成功。

 (三)培养学生学会创造,鼓励学生创新,发挥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

 (四)培养成学生学会生活,增强学生人格协调能力,生活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学生生存能力的发展。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培养成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各种素质全面提高,其教育内容方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主动学习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会微笑面对学习和学习中遇到各种困难,树立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使他们把学习当着一种快乐和享受。

 2情感和意志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时期是人格塑造的重要时期,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人格、情感和意志的辅导,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感的主人,学会正确处理理智与冲动,个人和社会,挫折与磨砺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点。

 3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心理教育。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处在多维的、错宗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之中,可以说协调、处理人际关系是中小学生经常遇到,不可回避的事情,因此,要培养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评价和表现自己的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规范和技巧,养成宽宏大度,自我克制;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4个性心理教育,把塑造个性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

  五、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1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和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像抓教学成绩一样,在安排工作时同时安排心理教育,检查工作时同时检查心理健康教育,总结工作时同时总结,反思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新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2通过案例进行教育,用各种发生在学生身上或身边的事,设置教育情境,让学生自教或互教,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案例,并相互讨论当事人的过错或过失,教师及时加以正确引导。

 3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开设心理保健课,加强心理健康指导。

 4疏通学校、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发挥家教的作用,邀请学生家长到校听课、座谈,增加家庭教育意识,提高家长心理素质,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建立校内外一体化网络,形成辅导学生,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

 5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寓教育于这些活动中,引导学生在这些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中,提高认知水平,同时学会团结协作,从而健康成长。

 6利用校园墙报,手抄报等多样化工具,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7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磨砺学生的意识,让学生经历、体验。

  六、活动安排

 1、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会、板报、绘手抄报等途径,宣传和培育健康理念,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与氛围。

 2、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用书》,上好心理活动课。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家庭活动。在活动月期间,要组织一次心理讲座、家庭教育知识讲座或公益咨询等活动,协助家长解决孩子在成长中的问题,优化教养方式,增进亲子沟通,融洽家庭关系,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以下是我整理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与训练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整体素质提高的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国现阶段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理论基础,培养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所需要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但是长期以来,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却偏离了这一思想,损害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党和国家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决定,将片面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素质教育,这与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人的素质是完全一致的。至于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有哪些,尽管提法很多,但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已成为共识。道理很简单,因为人是一个身心统一体,全面发展理应包括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另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仅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从某些方面对全面发展教育的融通和优化,具有很大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识社会和现实及自身,缓解人际冲突,密切人际关系,增进社会稳定。再次,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塑造青少年学生良好的个性,健全品格发展,提高道德水准,净化社会风气。还有,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调动青少年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科学的`态度处理各项实际工作,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传统教育中忽视得最多的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片面的应试教育使青少年产生角色的片面性,误认为自己就只是一个学生;加之家庭教育出现偏差,导致青少年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影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其实,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生理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的全面提高都是看是否能够全面发挥人的心理潜能。因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心理支配之下完成的,而心理素质是人的各种素质的核心和动力。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学生整个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我们国家在21世纪中的兴旺发达。因此,现代教育呼唤良好的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消除心理障碍,促进他们能够正常生活。通过对学生有计划地施加影响,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智力因素和认知风格,培养学生的毅力、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以及对自己的全部行为和思想起调节作用的自我意识。从而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和主要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学习心理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人格教育、人际关系的教育、心理卫生教育和升学与择业的心理教育。其重点是:

 1、 情感心理教育:

 要营造良好的情感环境,给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情感经验。教会学生不断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远大的志向。

 2、 学习心理教育:

 要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消除学习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懂得科学用脑,注意保护脑细胞和大脑的活动高潮期,注意左、右半脑的协调发展。要让学生正确地认识焦虑的作用,恰当地调节自己的焦虑程度或焦虑水平,在生活和学习中,不能压抑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而应当适当地宣泄,学会消除过度焦虑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记忆规律,通过重复将短时记忆转化为网络化的系统储存型的长时记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掌握良好学习的策略,注意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参与,将内在的思维活动与外在操作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主动性、独立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会学习。

 3、 性心理教育,亦称青春期教育:

 性不仅是一个个人现象,自然现象,而且是一个社会现象。要正确看待儿童、青少年的性意识,不要过分地渲染学生的性心理和性意识。而应把性教育纳入心理教育的轨道,从心理教育的高度来认识性教育,从提高心理素质的高度来看待性教育。性教育的原则是:遇物则诲。即是抓住一切合适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性教育,但又要淡化性教育的痕迹。以疏导为主,注意堵塞,疏与堵相结合。鼓励学生多参加男女同学之间的集体活动,淡化男女同学之间的界限。

 4、 自我意识的心理教育:

 自我意识的心理教育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知、情、意方面的内容。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自我教育,其价值取向是个人本位,尊重个性,自我发展,自我奋斗。东方文化背景下的自我教育,其价值取向是群体本位,尊重权威,自我约束,自我控制。

 总之,我们应该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与其他各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好青春期卫生课、心理健康辅导课,开展心理咨询,搞好心理训练,以预防和发展为主,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环境,我校以“阳光心灵,快乐成长”为主题,开展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本次活动,以加强师生心理素质教育,促使师生科学地认识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心理调适的基本技巧,努力营造“人人关注心理健康,人人参与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广泛深入地开展。

 二、活动主题:

 阳光心灵,快乐成长

 三、活动口号:

 “我健康,我快乐”

 四、活动目的:

 1、面对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面对全体老师,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普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并通过维护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提高教师个人职业心理素质。

 五、领导活动小组:

 组长:吴升华

 副组长:陈凤罗婷玉

 六、活动时间:

 20xx年11月

 七、活动准备:

 心理咨询沙发;照相机;话筒;报纸等。

 八、活动内容:

 一、宣传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内容包括;

 1、小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小学生自我情绪调节的途径。

 3、如何建构良好的同伴关系。

 4、我校学生感恩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照片

 宣传方式:

 1、国旗下讲话

 2、红领巾广播站

 二、“感恩母校,放飞理想”团队心理辅导活动(负责人:罗婷玉)

 (时间:20xx年11月20日下午(心理咨询室)

 参与人员:全校学生

;

阳光成长心理教育活动方案(精选5篇)

 为了确保活动取得实效,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是为某一次活动所制定的书面计划。活动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阳光成长心理教育活动方案(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阳光成长心理教育活动方案1

 一、活动主题:

 觉察心灵悦纳自我

 二、活动时间:

 20xx年4月-5月

 三、活动项目:

 1.阳光现场心理咨询

 分别在南北校区开展现场咨询活动,通过面谈咨询、职业兴趣测试、心理量表测验、房树人测试等多种形式为大学生现场解答日常学习、生活、职业规划中遇到的心理困惑。

 2阳光心理团体辅导

 针对大学生开展“旖旎时光里的心理之旅―过去现在未来时间线上的旅行”主题成长团体辅导,以室内团体辅导的形式,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情景模拟、分享个人感悟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逐步开放自我,通过时间线上的旅行让每个人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觉察自己的过去和现在,更好地规划未来。

 3“阳光心理学校”培训

 以“着眼未来,做人生的领导者”为主题,围绕大学生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沟通与表达技巧、领导者的人格魅力等内容,通过讲座、互动和体验等方式开展系列培训,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大学生完善自我认识,营造和谐健康的心理氛围。

 4心理咨询中心体验日

 在4月27日下午向学生开放心理咨询中心,通过参观心理咨询室,体验沙盘游戏、团体辅导、身心反馈训练、情绪宣泄、认知调节、天赋脑图仪、房树人测验和OH卡牌等活动,让大学生体验心理咨询流程,了解心理咨询室的主要功能,消除对心理咨询的神秘感和恐惧感。

 5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进行主题讲座,解读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特别是大学生危机干预与识别工作,提升学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工作能力。

 6心理委员素质拓展训练

 7面向各学院(部)分中心心理委员开展户外素质拓展活动,加强各学院心理委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在提升心理委员沟通交流、挫折应对、人际关系处理等技能的同时,更好推动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

 8“我和你眼中的我”照片征集大赛

 通过征集两组照片,在自我和他人两个视角的影像照片中去发现更真实的自己,去寻找我们不曾发现的特质与自我形象。以自我视角和他人视角尽情去探索“我眼中的我”和“你眼中的我”,以此达到察觉心灵,悦纳自我的目的。

 9.“观影明心”心理微**/动画推荐大赛

 推荐自己喜爱的心理微**/动画(支持原创),并附上推荐理由,中心将从中选出优秀作品进行网络投票并评奖,以心理微**/动画为载体,增进大学生自我的觉察,记录成长历程,探查青春体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10.情绪配音大赛

 选择一部经典影视作品,为其中的某段台词进行情绪配音。经典影视是心理的时光机,声音是心灵的播放器,感受经典影音,分享情感体验,促进心灵成长。

 四、活动要求:

 各学院(部)要高度重视,围绕“觉察自我悦纳心灵”这一主题,积极参加学校层面的活动,并配套开展具有学院(部)自身特色的相关活动,积极推动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于6月1日前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中心报送活动总结备案。

阳光成长心理教育活动方案2

 为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深化感恩之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学校决定开展"第xx届大学生阳光心理健康节"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心感恩爱传递共成长

 二、活动时间

 20xx年5月-6月

 三、活动项目

 1阳光现场心理咨询

 分别在南北校区开展免费现场心理咨询,通过面谈咨询、心理量表测验、房树人测试等多种形式为大学生们现场解答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惑。

 2心理咨询室体验日

 在规定时段向学生开放心理咨询室,通过参观心理咨询室,体验沙盘游戏、音乐放松椅、天赋脑图仪,开展趣味心理测试等,让大学生感受体验心理咨询流程,了解心理咨询室的主要功能。

 3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进行主题讲座,帮助大学生学会以合适的方式表达自我,增强感恩意识,了解如何与身边的人交流、沟通、互助,善于以乐观、幽默和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他人,提升人际沟通能力,树立积极和谐的阳光心态。

 4"阳光心理学校"培训

 结合主题开展"阳光心理学校"培训,围绕与大学生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自我认识、人际关系、爱情心理等内容,通过讲座、互动、体验等方式开展系列培训,在大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大学生重新认识自我,营造和谐健康的心理氛围。

 5阳光心理团体辅导

 围绕主题开展人际信任成长团体辅导,以室内团体辅导的形式,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情景模拟、自由讨论等形式吸引成员积极参与,在轻松、安全的环境中逐步开放自我,引导大学生在真诚的交往中寻找自信,增强团体成员的人际信任水平,构建和谐的大学生人际关系。

 6心理委员素质拓展训练

 针对各学院分中心心理委员,通过开展户外素质拓展活动,加强学院心理委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在提升心理委员情绪控制、沟通交流、挫折应对、人际关系处理等技能的同时,积极推进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

 7微视频大赛

 围绕主题开展微视频大赛,以学院、班级、宿舍或个人为单位,围绕与主题有关的人和事进行拍摄,制作一个5分钟以内的视频,用一种创新的方式阐释感恩的心情故事或情感体验,汇聚校园感恩的正能量。对征集到的优秀作品,中心还将通过在一定范围集中展示,让更多的学生体会感恩的重要意义,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水平。

 8感恩西大故事汇

 围绕主题,通过演讲的形式,开展感恩西大故事汇活动。参赛选手可发挥自身风采和演讲才能,以各自不同的'角度和方式来表达对学校、对老师、对同学以及周围的人和事的知恩感恩之情或是报恩施恩之意,演讲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四、活动要求

 各学院(部)要高度重视,组织学生参加以"心感恩爱传递共成长"为主题的心理健康节活动,并根据学院(部)自身特色开展相关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推动学院(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6月8日前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中心报送活动总结备案。

阳光成长心理教育活动方案3

 当今社会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激烈竞争,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尤其是未成年人,沉重的学习压力,过度的考试焦虑,人际交往迷茫,抗挫折能力低等心理困惑使稚嫩的心灵必须要承受超负荷的重担。这不仅影响中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也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民族的整体心理素质是否能够提高。在全社会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培养出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因此,市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处与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中联合实施“阳光心灵计划”。具体安排如下:

 一、活动主题:

 关注心理健康,培养阳光心灵。

 二、活动目标:

 在全市未成年人中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未成年人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促使我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形成良好的自助、互助与求助的心理氛围,增强未成年人的心理调适能力,优化未成年人的心理品质,提高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协调发展,真正做到“阳光心灵”。

 三、活动内容:

 根据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成未成年人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其教育内容方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

 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施加一定的教育和辅导,促使未成年人心理素质的妥善解决,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和个性品质的和谐发展,从而预防各类身心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1、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会微笑面对学习,树立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

 2、情感和意志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据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人格、情感和意志的辅导,让未成年人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感的主人,学会正确处理理智与冲动,个人和社会,挫折与磨砺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点。

 3、人际关系心理教育。要培养未成年人能够正确认识、评价和表现自己的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规范和技巧,养成宽宏大度,自我克制;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4、个性心理教育,把塑造个性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

 5、青春期教育。加强青春期教育,包括青春期性知识,性心理教育以及性道德,性法律教育,让学生形成自我调节的控制能力,正确处理好男、女同学的间的交往,做到自尊与互尊。

 (二)补救性心理健康教育

 补救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预防无效的情况下,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运用心理学的原理与方法,对存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的学生给予直接指导,诊断和矫治,帮助他们克服困挠,恢复心理健康。主要内容以心理卫生为中心的教育内容。包括处理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行为的早期发现及矫正。做到早期发现,及时补救,逐步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和行为。

 四、活动时间:

 4月25日 — 7月31日

 五、活动途径:

 1、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突破口,市教育局要积极发动学校建立“心情屋”、“温馨港湾”、“心灵氧吧”、“聊聊吧”、“聊天俱乐部”、“心灵驿站”、“谈心室”等命名的心理咨询室。

 2、全市各中小学校要建立机构,建立心理咨询档案,专人负责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3、通过聊天沟通、开展心理游戏活动、举办心理讲座、指导学生写心理周记等形式多样的心理教育活动,帮助孩子们排除在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障碍。

 4、与南京“陶老师心理咨询工作站”建立起业务联系。以目前各校心理咨询队伍为基础,建设完善的陶老师心理咨询工作站,组织学习南京“陶老师心理咨询工作站”和长春校园心理剧的成功经验,运用网络媒体等多种方式普及心理健康尝试,做好心理健康咨询。

 5、注重发挥专家学者作用,培养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人才,招募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形成专兼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阳光成长心理教育活动方案4

 为进一步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强化学生个人关注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的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大石中心小学计划开展为期一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一、活动宗旨

 通过组织设计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性强、针对性强的活动为载体,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营造一种关注心理健康、重视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普及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和谐心灵的理念,为学生搭建起锻炼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平台,全方位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活动主题

 沐浴心育阳光健康快乐成长

 三、活动时间

 贯穿20xx学年第二学期

 四、活动内容

 活动一:心理健康活动启动仪式(3月份)

 1、宣布心理健康活动启动

 2、学校领导讲话——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3、学生代表发言

 活动二:“懂得感恩勇敢表达”(4月份)

 结合“三八节”“母亲节”为教育契机,围绕“感恩”主题,为了让学生懂得感恩,并勇于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面向全体学生收集绘画、制作贺卡、手抄报等优秀作品。

 一到三年级可以是以“给妈妈画一张画(做一张贺卡)”的方式进行;四到六年级则可以做感恩主题的手抄报。

 要求先在本班内展示评比,每班再上送5份学校参评。(评比时间:第十周前)

 活动三:心理主题黑板报比赛(5月份)

 各班还有楼梯的黑板报以“沐浴心育阳光健康快乐成长”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

 一二年段以学生的学习为内容,比如: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怎样让孩子们快乐学习;

 三四年段以如何调节情绪,快乐每一天,或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为内容;

 五六年段以沟通、互动、和谐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内容。

 学校统一组织评比。

 活动四:播放心理教育主题**(六一节当天)

 **艺术的独特魅力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并对学生心理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利用欢度六一节的时间,播放心理**,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积极健康的引导。

 推荐**目录如下:

 1)缺乏学习动力:《决战冰河》、《洛奇》、《阿拉伯的劳伦斯》

 2)缺乏信心:《穆里尔的婚礼》、《心雨花露》

 3)自卑失落:《阿甘正传》、《少林足球》、《肖申克的救赎》

 4)交流障碍:《对她说》、《堕落的天使》、《雨人》

 5)失败或绝望:《远大前程》、《功夫熊猫》、《小鞋子》

 6)厌倦生活:《天生爱情狂》、《凡夫俗女》、《心理游戏》

 7)自私、人际关系淡漠:《爱在黎明破晓前》、《爱在日落余辉时》、《爱,回家》、《走路上学》

 8)紧张:《虎口脱险》、《小孩不笨》

 活动五:主题征文比赛。(6月份)

 面向三到六年级学生开展心理征文比赛。

 征文要求:文章符合本次心理教育活动主题“阳光成长快乐生活”,涉及的故事、体验、感悟、思考必须是真实的,内容积极、健康、向上。

 文体形式:文体不限,要求新颖活泼,恰当地表现文章内容。

 文字组织:主题明确、表达流畅、叙述生动、文笔清新。

 评比:每班上交两份进行全校评比,第十八周前完成。

 活动六:心理知识广播站(整个学期内每月一次)

 校园广播站推出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栏目(如“心灵之声”),于午间等固定时间播放关于心理方面的小知识、小测试、歌曲等。

 奖励方案:

 学生:奖状和奖品班级:奖状并全校表彰。

 五、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认真落实

 全校务必高度重视该活动的开展,对各班级的活动参与度及参与质量要及时给予总结评价。

 (二)紧扣主题,调整拓展

 为提高活动的实效性,力避搞形式,走过场。学校可在紧扣主题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客观实际,对方案设计的“活动内容”适当予以调整和拓展。

 (三)常抓不懈,注重内涵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学校要在常规推进的基础上,特别注重活动的总结与反思,努力提升活动的内涵。

阳光成长心理教育活动方案5

 为迎接第xx个“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培养我校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和谐、素质全面发展,现就组织开展“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一、活动主题

 助人自助快乐成长

 二、活动时间

 5月9 - 31日

 三、组织领导

 顾问:左泽文

 组长:汪石果

 副组长:

 成员:

 四、活动内容

 (一)启动仪式

 1、时间地点:5月9日中午校本部一教楼前坪

 2、承办单位: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3、活动内容:宣读活动方案、学生倡议书、领导讲话。

 (二)主题宣传

 1、活动时间:5月10日下午

 2、活动地点:校本部樟树林河西校区教学楼前

 3、承办单位: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4、活动内容: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现场宣传和咨询服务。

 (三)专题培训

 1、时间地点:5月16 - 19日晚团体辅导室、机房

 2、承办单位: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3、活动内容:全校心理干部危机干预知识和技能培训。

 (四)专题讲座

 1、时间地点:时间待定校本部、河西校区

 2、主讲人:湘潭市社科联常务刘晓霞、校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张扬传

 3、活动主题:心理素质与成长、快乐学习与生活。

 (五)心灵**

 1、时间地点:5月13、20、27日晚校本部、河西校区

 2、承办单位:校心理委员联合会、校心理健康协会

 3、活动内容:组织心灵**赏析和有奖知识问答。

 (六)心理自助

 1、时间地点:活动期间每周二校本部樟树林

 2、承办单位:校心理委员联合会

 3、活动主题:5月10日我知我心;5月17日排除烦恼我有方、破镜重圆;5月24日心理糖果party、缘来于此;5月31日美丽心情。

 (七)微笑心灵

 1、活动时间:5月9-31日

 2、承办单位:校心理健康协会

 3、活动内容:以班为单位申报作品,要求拍摄微笑照片配简短美文,设置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8名等。

 (八)触动心弦

 1、活动时间:5月9 - 31日

 2、承办单位:校心理委员联合会、校心理健康协会

 3、活动内容:以班为单位申报作品,要求5分钟左右心灵美文的音频,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8名等。

 (九)团体辅导

 1、时间地点:5月20 -27日各班级自定

 2、承办单位: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3、活动内容:组织心理委员集训,分班开展团体辅导。

 五、有关要求

 各二级学院要高度重视、营造氛围,积极配合学校525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开展;同时,要根据本单位学生特点,精心组织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于5月31日前报送总结材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成功之母,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形成渴求掌握知识的内在需要和强大动力,从而顺利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当然,思想品德课也不例外,思想品德课本身较为枯燥。在教学上教师需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想方设法地做好情趣教学,让课堂乐起来、动起来。使学生在活跃的学习氛围中兴趣盎然,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健康问题历来都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只有身心都健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整个社会发展呈多变和多元状态,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人们不仅要学会生存、学会适应,更要学会发展、学会思考、学会创造,要达到这些目标,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课堂,是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和道德品质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内容,及时抓住课堂上的契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疏导,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成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

一 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场所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每门学科的教学活动都是学校的中心环节,教学活动在学校的全部活动中所花费的时间最多。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品质、心理状态、人际关系、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能使教师在第一时间更广泛、更真实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对症下药采取最有效的措施,从而收到最佳的效果。例如,在讲“人生难免有挫折”一节时,注重学生的感受。笔者列举邓亚萍的例子,后引导学生讲身边的例子,激发他们想说的积极性。有的说,某人为了自己的孩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从遥远山区搬到城里来,起早贪黑地打工;有的说,邻居为了孝敬老人,不仅给老人吃的、用的,还抽空找时间陪老人。当时就有两个学生感动得热泪盈眶。这节课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知识,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品德,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同时学生心理也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二 思想政治教学本身蕴涵了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一个人的健康心理主要是通过言行体现出来的,思想政治课本身就是由一个个生动形象、富含哲理、充满情感的故事组成的。例如,在讲“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的例子、晏子使楚的故事、大哲学家柏拉图的故事等,都是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上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说,心理健康教育蕴藏在思想政治课的字里行间。

三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政治教学的目标不仅是知识,还包括认知、情感、意志等行为。首先,认知目标。它包括认识的客观性、批判性、条理性、创造性。课堂上学生在阅读材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点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身、口、目、脑齐用,而且其心理也在不断地发展,在认识的基础上领略了大量知识的同时促进了心理的完善。其次,情感目标,它包括情感的稳定性、紧张性、丰富性。例如,讲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他前后用了27年的时间。如果李时珍不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远大抱负是很难实现这一目标的。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自觉培养意志行为习惯,使学生的心理更加完善,为日后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 思想政治课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介绍

1.创设情境,净化心灵

在思想政治课上创设情境,给学生以宽松、恬静、优雅的学习气氛,这样可以大大缩短教学中人与人、人与教材的距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放心灵空间,产生美好的心理体验,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同时,课堂上以情感为纽带,实现道德教育方式和观念的根本改变,让学生从内心世界的变化来感悟人生。例如,在讲“苏霍姆林斯基曾处理过这样一件事”这节时,事情是这样的,他的学生无故打死了一只麻雀,为了教育学生,他把学生带到鸟巢旁,里面几只雏鸟嗷嗷待哺,苏霍姆林斯基不无忧伤地说:“它们失去了妈妈,现在谁也无法救治它们。”这个情境使学生非常懊悔。很多年后,学生们仍记忆犹新。可见,人性化的教育可以震撼人的心灵,使人终生受益。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课前利用3分钟的时间开展让学生讲故事、说新闻、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去发现和体验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和情感,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本学科教学的实践能力,把课本与社会的大教科书结合起来,集课内、课外于一体;熔社会、学校为一炉;走出个人小圈子,发展健全的人格,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和成功的快乐。

3.给学生以常识,增强自信心

不要小看教师的一个小小的常识,看似简单,作用不小,美好的记忆总能让人回味无穷。例如,笔者平时关注思想政治学科成绩不高的学生,发现他们的动手能力和交际能力很强,于是就抓住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肯定,这些学生从教师的表扬中找到了自信,找到了自我,从而增强了自信心,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微妙效应。

总之,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应有效地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心理调节的艺术,在学校、社会、家庭、学生统一合力的作用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让每位学生都拥有一个美丽的人生。

〔责任编辑:庞远燕〕

1、组织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各种游戏活动来实施,让孩子在游戏活动中掌握各种知识、技能,积累生活经验。孩子在游戏活动中,会学习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如何遵守各种规则,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群体意识、注意力、意志力等,使孩子的情感、社会化和个性化协调发展,身心需要获得满足和愉悦。

2、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在每个主题教育活动中,可根据教育主题的内容,结合幼儿认知特点以及发展水平,选择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教学方式或方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3、在一日生活环节中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的一日生活是幼儿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活动、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利用生活中的每个环节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意志力、观察力以及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质。

扩展资料: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为:

1、能关心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有较好的观察、注意、想象、概括、分析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并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关系。

2、能与父母、老师、小朋友表达、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乐意寻求新的生活体验,有良好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4、做事有信心和有一定的耐心,力求做成功,不惧怕失败和挫折。

5、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6、能主动参与集体活动,敢于自我表现。

7、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平等合作、乐意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400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