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婚姻敏感期 俄狄浦斯情结 竞争与合作
关键句:儿童可以通过几个月来发展完成的事情,成人用10年或者一生可能都没有办法解决。
以下为正文
———————————————————————————————————
昨天晚上,宝宝吐出一句:妈妈,我要和小九结婚。
“哦”,我兴致勃勃地问她:之前不是要和堂堂结婚吗?现在怎么改成小九了?
宝宝回答我:因为小九现在对我好。
我又接着问她:那就是说堂堂对你不好了?
宝宝的眼神带着她这个年龄阶段特有的沉重,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只是不再想和我谈论这个话题
而后,宝宝忧伤地问了我一句:妈妈,我长大后到底和谁结婚呢
又过了一会儿,宝贝对我们全家说:我要和爸爸结婚。爸爸 ,假装我怀孕了,然后爸爸陪我去医院生孩子。爸爸,你陪我玩这个游戏嘛
我温柔但坚决地对宝宝说:宝宝,你不可以和爸爸结婚哈。你只是爸爸妈妈的小宝贝,做好小宝贝就行啦。你长大后可以和你的小伙伴结婚啦
我家宝宝在4岁以后,开始陆陆续续地说要和谁结婚。我听了后,都是哈哈大笑 ,然后点头说:好,可以。我心理明白,这是孩子的婚姻敏感期来了。
4-6岁,是孩子爱情观和婚姻观的形成时期,这是孩子一生是否会幸福的基础和关键时期。 在儿童发展敏感期,儿童可以通过几个月(敏感期)的时间来发展完成的事情,成人用10年或者一生可能都没有办法解决。
结婚对于处在婚姻敏感期的孩子来说,只是他表达“喜爱”的一种方式。因为喜欢一个人,所以他就想和他结婚;因为想和一个人在一起玩,他就想和他结婚;因为他想吃别人的零食,所以就想和他结婚……结婚是孩子表达内心喜欢的一种非常直接的方式。
当孩子表现出婚姻敏感期的特质时,需要父母加以引导。我们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其实, 婚姻和相爱的敏感期发生在童年,孩子们能自然产生这种情感,也自然能承受其中的复杂情感 。因为此时孩子之间的感情,跟成年之后的感情不一样。 此时的他们,面对这种感情能够做到痛苦而坦然、深入而不纠葛、伤心而不自贬。
同时,婚姻的敏感期很大程度上标志着儿童的情绪、情感是否能达到一个成熟的状态。因为在此期间,他们需要学习并得到“ 一个人爱上你和一个人不爱你,都不是自己能决定的”这么一个认知。如果没有这个认知,当孩子的青春期到来时,因为生理的原因再去面对这个问题,这时孩子们的心智可能会变得混乱。
那么,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婚姻的敏感期?
孩子的婚姻敏感期(4-6岁)分为两个阶段: 婚姻敏感期(4岁-5岁) 和 延续婚姻敏感期 (5岁-6岁) 。
婚姻敏感期(4岁-5岁) 的特点是:
最早的时候,孩子会想要和爸爸、妈妈“结婚”(俄狄浦斯情结)。
之后,他们就会“爱上”自己的老师或者其他的成人。
一直到5岁左右,他们才会“爱上”一个小伙伴,比如只给自己喜欢的孩子分享好吃的东西,而且经常在一起玩,产生矛盾时也不愿意让其他人干预等等。
总之,他们想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
这个时期,无论孩子想结多少次婚,喜欢多少朋友,孩子的抚育人一定要给孩子自由的空间。
延续婚姻敏感期(5岁-6岁) 的特点:
这是婚姻敏感期(4岁-5岁)的延续。
这个阶段的孩子选择伙伴的倾向性非常明显,并且知道了一些简单的婚姻规则,如只要相爱的人才能结婚等。
在婚姻敏感期,孩子对自我、性别、异性已经有了最初的感觉。所以,他才对结婚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作为父母,对此不要惊讶,也不要认为孩子过早地成熟,一定要耐心地、平等地与孩子交流。
当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喜欢某个成人,并想跟那个人结婚的时候,父母一定不要嘲笑孩子的想法或行为是幼稚的,也不要在公开场合揭露孩子的“婚姻”,否则,就会给孩子带来心理负担,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甚至会严重影响孩子未来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面对处于婚姻敏感期的孩子,父母有一个很大的责任,那就是让孩子建立正确的婚姻观念。
正常的孩子在5岁之后就会度过婚姻敏感期,会了解爸爸妈妈和自己之间真正的关系,到了小学、中学阶段,他们对感情问题的看法就会理性、客观、包容。并且关注的对象也会逐渐从妈妈身上收回来,放到同龄的异性身上。
如果你的孩子正处于婚姻敏感期,也不必过于惊慌。此时的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发现 婚姻关系的本质和核心 。
即婚姻关系是彼此相爱的,互爱是结婚的基础。达不到彼此相爱,就可以重新选择,不会因爱而失去选择生活的能力。
儿童时期是一个纯粹的情感培养和情感发展的过程, 能够顺利度过婚姻敏感期的孩子,就已经为他成年后的婚姻关系奠定了良好基础。
如果孩子想跟爸爸或妈妈结婚,这是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第三阶段——俄狄浦斯期中的俄狄浦斯情结。在这个时期,孩子在心理上这时可能会对同性父母产生竞争和嫉妒心。
孩子想跟爸爸或妈妈结婚,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局面。孩子偏爱父母中的一个,攻击性指向另一个,这是违反人伦的极致,也是对人类社会的终极挑战。精神分析学派和一些人类学家认为,道德规范就是围绕着**禁忌而来,也就是说不能和父母发生关系,也不能杀死自己父母,这是任何一个成型的社会都设立的禁忌。
这不仅是禁忌,更是一种真理。毕竟,“我”是父母所生,如果“我”竟然仇恨同性父母,这在背叛父母的同时,也背叛自己。
那么,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呢?武志红老师的建议是:流动而不成为。意思是让孩子的本我、野性自然流动,不去压制它,但也不会让它获得成功。
再详细地说,就是孩子可以亲近异性父母,让孩子自然表达,当他对同性父母表达竞争和嫉妒时,也不必大惊小怪甚至大加斥责。但是,也不给孩子这种感觉:你赢了!
比如说,妈妈不给儿子这种感觉:我爱你胜过爱你爸爸。爸爸则不给女儿这种感觉:我爱你胜过爱你妈妈。
在具体行为上,要说明的一点是,在孩子进入三岁前,必须把他们从父母的床上赶走。
特别是男孩,如果年龄挺大了,还和妈妈在一张床上,这就是“流动并且成为”了。他们内心中,会觉得打败了自己父母,他们的俄狄浦斯情结可能就此得到了满足。但是武志红老师认为,这可能会让他们在成年后付出代价,导致他们各种各样的问题。
父母需要让孩子清楚家庭的序位和现实。就是, 我和你爸爸(妈妈)才是伴侣,我们是大人,大人才能一起去化解生活中的各种难题,我们还能保护你,而你就做你的小宝贝好了!
在弗洛伊德看来, 俄狄浦斯期的这个孩子和父母的三角关系,是最终建立超我的关键。 对男孩来讲,他想占有妈妈,而打败爸爸。但正常情形下,他知道,爸爸比他强大太多,是他打败不了的。同时,他也因为想和父亲竞争母亲,而感觉到罪恶。
接下来, 男孩会启动 “ 认同 ” 的心理机制,去解决这个复杂的难题。 即他决定成为和父亲一样的男人,那样他长大后,就可以娶像母亲一样的女人。这样一来,父亲的形象,就内化到了孩子的心中,成为孩子的超我,也就是道德。
后来的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认为,三岁前的心理基础,才是孩子顺利渡过俄狄浦斯期的关键。因为如果三岁前养育得好的话,孩子内心中的恨会比较少,这样在对异性父母表达竞争、嫉妒和恨时,也就比较轻,就比较好化解了。
参考:
1得到专栏:《武志红的心理学课》
写于2018年5月2日
修改于2018年5月7日 北京
敏感的解释 [sensitive;susceptible] 感觉敏锐;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 皮肤上比较敏感的部分 详细解释 谓感觉敏锐,对外界事物 反映 很快。 鲁迅 《书信集·致徐懋庸》 :“文学与 社会 之关系,先是它敏感的描写社会,倘有力,便又一转而 影响 社会,使有变革。” 柳青 《创业史》 第一部第八章:“再没比恋爱的 青年 人敏感了,对方一丝一毫的变化,都能感受出来。” 词语分解 敏的解释 敏 ǐ 迅速, 灵活 :敏捷。敏感。敏锐。敏达(敏捷而 通达 事理)。 灵敏 。聪敏。神 经过 敏。 奋勉:敏求(勉力以求)。 部首 :攵; 感的解释 感 ǎ 觉出: 感触 。感觉。感性。感知( 客观 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 直接 反映)。感官。 使在意识、情绪上起反应;因受 刺激 而引起的心理上的变化: 感动 。感想。反感。好感。 情感 。敏感。感染。感召。感慨。 感喟
近两年来也一直在做家庭教育方面的咨询,在孩子的成长方面,很多家庭对自己孩子心灵成长非常关注,也很像了解和有效的陪伴自己的孩子。家里有比较小的孩子的家长经常会问:我的孩子到了34岁为你什么这么不听话,78岁很难管。我想教育始于了解,只有我们了解孩子了,我们才能给到孩子适合他们的成长的方式和方法,5年前我接触了蒙特梭利教育法,对我的触动很大,原来一个生命的成长有那么多的敏感期,意大利著名的儿童教育学家,女医学博士—玛丽亚蒙特梭利女士最伟大的贡献之一就是发现了人的发展也存在着敏感期,了解到这些敏感期后才发现:孩子总爱吃手、咬人、扔东西、说脏话、什么东西都是“我的”、爱打人,发脾气、爱学人家说话、天天打破砂锅问到底、喜欢爬高上低,等等一些我们认为的偏差的行为其实是孩子内在生命力的趋使。什么是敏感期呢?
敏感期是指生物在其初期的发育阶段为了获得某种生物特性,所具有的一种特殊敏感性,它是一种灵光闪现的禀性,并且只有在获得某种特性时闪现出来,一旦获得了这种特性之后敏感性也就消失了
蝴蝶的妈妈本能地把卵产在树干和根枝交接的角落里,那里既安全又隐蔽,但是刚出生的幼虫还不能吞噬大片的树叶,只能吃嫩芽来生存,那是什么东西指引着幼虫去寻找树梢上面的嫩芽呢?
是光线,刚出生的幼虫对光非常敏感,是光线吸引着它,使它们朝着那个最亮的地方爬,那里就有它们所需要的适合的食物,等到幼虫长大可以吃大片树叶时,它的这种对光的敏感期也就消失了
人也是一样,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要活出人的禀性:成为一个能直立行走,会用语言表达、有超强思维意识的高级动物,所以伴随儿童成长的敏感期就是我们生命的助推剂。敏感期的学说延续至今,现已细分出30多个敏感期,能让我们更准确判断出孩子处在哪一个敏感期内,以便协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些特殊的时期……
儿童的敏感期有哪些?
1、光的敏感期(0—3个月)
2、味觉发育敏感期(4—7个月)
3、口腔敏感期(4—12个月)
4、手臂发育敏感期(6—12个月)
5、大肌肉发育敏感期(1—2岁)
小肌肉发育敏感期(15—3岁)
6、关注微小事物敏感期(15—4岁)
7、语言敏感期(15—25岁)
8、自我意识敏感期(15—3岁)
9、社会规范敏感期(25—4岁)
10、空间敏感期(3—4岁)
11、色彩敏感期(3—4岁)
12、逻辑思维敏感期(3—4岁)
13、剪贴涂等动手敏感期(3—4岁)
14、占有、藏的敏感期(3—4岁)
15、执拗敏感期(3—4岁)
16、追求完美敏感期(35—45岁)
17、诅咒(脏话不文明语言)敏感期(3—5岁)
18、打听敏感期(4—5岁)
19、人际关系敏感期(45—6岁)
20、婚姻敏感期(4—5岁)
21、审美敏感期(5—7岁)
22、身份确认敏感期(4—5岁)
23、性别敏感期(4—5岁)
24、数学概念(45—7岁)
25、认字敏感期(5—7岁)
26、绘画和音乐敏感期(4—7岁)
27、延续婚姻敏感期(5—6岁)
28、社会兴趣发展敏感期(6—7岁)
29、数学逻辑敏感期(6—7岁)
30、动植物、科学实验敏感期(6—7岁)
31、文化敏感期(6—9岁)
备注:音乐和文化敏感期可延续至13岁
其中“自我意识”是所有敏感期中最重要的一个敏感期,因为我们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未来是不是很强大,是否具备一个强大的能力,首先就来自自我意识的形成的敏感期。所以保护这个自我意识形成的敏感期,就等于保证了这个孩子未来人格的强大、人格的和谐和未来在社会上立足的这样一个能力。
当孩子开始打人、咬人、再到模仿他人,渐渐地孩子们有了自我意识,这时的孩子出现的最多的现象是划分我的,以便清除你的,同时通过说“不”使用自我的意志的感觉,我说了算是最重要的,如果发生不符合他心思的事情就会大哭大闹,孩子们的表现是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出现的年龄2-3岁。
建议:当孩子打人咬人的时候,我们只需制止孩子的行为,引导孩子用正确的语言去表达就好了,让孩子在不违反规则的情况极大化下使用他的自我,多给孩子自我做主的权利(注意事项:不要和孩子较劲,这是一个孩子形成自我地过程。)
婴幼儿时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在这一段时间中我们如果能更好的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会给以后的教育带来极大的帮助。抓住儿童敏感期协助孩子成长,无疑获得了自然取胜的机会。
在敏感期里学习:多快好省
在敏感期外学习:少、慢、差、费
学习者如此
教育者亦如此
敏感期消失了自然取胜的机会也就消失了。
关于敏感期,孙瑞雪也写过一本《捕捉孩子的敏感期。
摘自孙瑞雪《捕捉儿童敏感期》里的一段话:
在0—6岁的这个阶段,孩子如果能顺利的度过每一个敏感期,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如果敏感期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6—12岁还有弥补的机会,只是孩子必须要有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来完成!但现实是,在学习上压力下,这个年段很多的孩子,既得不到6岁以前来自父母的宽容和疼爱,又得不到长大后成人给予的尊重,在纷乱的心绪中,他们孤独的成长着。
1、光感的敏感期 0-3个月
特点:刚出生的宝宝对光感非常敏感,这时宝宝需要适应白天和晚上的光线差异,所以白天要拉开窗帘,晚上要关灯睡觉,让宝宝适应自然的光线变化。
建议:可以给宝宝多看黑白图。
2、味觉发育的敏感期 4-7个月
特点:宝宝自己的口腔可以感觉到甜、咸、酸等味觉。
建议:添加辅食的开始,一定要注意饮食的清单,保护好宝宝味觉的敏感程度。
3、口腔的敏感期 4-12个月
特点:这时宝宝喜欢吃手,他在用口进行尝试、感觉,甚至一些抽象的概念。
建议:请妈妈们给宝宝口腔发育的机会,让宝宝吃个够,不要无情的把宝宝的手从他嘴里拿开。
4、手臂发育的敏感期 6-12个月
特点:这个时候孩子喜欢扔东西,这时最早的手眼协调发育的标准。
建议:请看护者不要管制宝宝这个行为,让他扔个够。
5、大肌肉发育的敏感期1-2岁,小肌肉15-3岁
特点:喜欢扶、站、努力行走。
建议: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是活泼好动的时期,此时给予他充分的空间,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他熟悉更多的肢体动作,和他一起作许多游戏运动,使各种肌肉得到训练,增进亲子关系,并且还能使左右脑均衡发展。在动作敏感期,精细动作的训练不仅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还可以增长智力。
6、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特点: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围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他常常会做出一些我们不理解的细小动作,比如捏起一片掉落的叶子不停地往花盆里插,或是摆弄着花手绢怎么看也不烦,我们不明白的他们却能从中看到更多的奥秘。
建议:此时期正是我们培养孩子对事物学会观察入微的好时机,带着疑问和想法去认知世界,再好不过。
7、语言敏感期 15岁-25岁
特点:语言的启蒙始终伴随着婴幼儿,甚至是胎儿期。对着胎儿说话,婴儿的咿咿呀呀学语就开始了语言敏感期。
建议:大自然赋予了孩子这种能力,从观看爸爸妈妈说话的口型直到突然开口说话,这个过程就是语言敏感期积攒的力量。有些孩子说话晚,如果不是病症,那么就有可能是环境的影响所至,不管他会不会说话,我们都要不断给他注入“养分”,多和他说话、讲故事,当他需要表达自我感受时,自然就开口说话了。同样,良好的语言教育会使幼儿的表达能力增强,学会与人交往。
8、自我意识的敏感期 1岁6个月-3岁
特点:区分我的和你的、我和你的界限。主要表现:从开始说“我的”到开始说“不”
到开始打人、咬人、再到模仿他人,渐渐地孩子们有了自我意识,这时的孩子出现的最多的现象是划分我的,以便清除你的,同时通过说“不”使用自我的意志的感觉,我说了算是最重要的,如果发生不符合他心思的事情就会大哭大闹,孩子们的表现是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出现的年龄2-3岁。
建议:当孩子打人咬人的时候,我们只需制止孩子的行为,对孩子来说,“打S你”只是排除的意思,不要去谴责,也不要去说教,因为那和粗野的行为是不同的,我们就让孩子不违反规则的情况下使用他的自我吧。(注意事项:不要和孩子较劲,这是一个孩子形成自我地过程。)
自我意识是所有敏感期中最重要的一个敏感期,因为我们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未来是不是很强大,是否具备一个强大的能力,首先就来自自我意识的形成的敏感期。所以保护这个自我意识形成的敏感期,就等于保证了这个孩子未来人格的强大、人格的和谐和未来在社会上立足的这样一个能力。
9、社会规范敏感期 2岁半-4岁
特点:开始喜欢结交朋友,喜欢参与群体活动,这就说明孩子进入了社会规范的敏感期。社会规范敏感期的教养有助于孩子学会遵守社会规则、生活规范,以及日常礼节,抓住时机教养,有利于将来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和他人轻松交往。
建议:和更多的孩子接触。一般2岁半的孩子家长就可以准备入园了,幼儿园可以提供良好的交友环境。
10、空间的敏感期 3-4岁
特点:喜欢垒高高、三维、钻箱子等。
建议:可以多提供类似的玩具,同时可以在这个机会学习各种几何图形,对日后学习几何学奠定兴趣基础。
11、色彩敏感期 3-4岁
特点:开始对色彩产生感觉和认识,开始在生活中不断寻找不同的色彩。人类认知的发展正是从感觉训练开始的。
建议:给孩子提供多彩的颜料,及相关书籍,如绘本《中华德育故事》,为日后绘画兴趣奠定基础。
12、逻辑思维敏感期 3-4岁
特点:不断追问“为什么”“天为什么黑了”“为什么会下雨”“小朋友为什么要上幼儿园”等等。这些问题总是让家长感到应接不暇,可是孩子却不管不顾地打破沙锅问到底。当我们一次一次地给孩子解答时,孩子开始出现了逻辑思维。孩子正是通过这样一问
一答,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发展了思维能力。
建议:保护好孩子这份珍贵的好奇心,如果家长不能回答的问题,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这时家里有一套百科全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时认知的速度是事半功倍的。
13、剪、贴、涂等等动手敏感期3-4岁
特点:孩子从这时开始真正有意识地使用工具,这又是大多数孩子建构专注品格的
最好机会。无论在教室里还是家里,只要有充分的材料,孩子们都非常乐意选择剪、贴、涂等等这些工作。从身体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也是孩子训练小手肌肉和手眼协调的一项重要工作。
建议: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提供所需的材料,并劲量不要打扰专心工作的孩子
14、藏、占有敏感期 3-4岁
特点:开始强烈地感觉占有、支配自己所属物的快乐。孩子只有在完全的拥有物质并可以自由支配时,才可能去探索物质背后的精神,才可能超越于对物质的占有。而当这些物品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孩子自己时,交换就开始了。与此同时,也就拉开了人际关系的序幕。
建议:给孩子提供一个独立的空间,比如一个属于孩子自己的房间或者区域。在你进入他的房间或者区域时,一定要征得孩子的同意,尊重孩子的空间。
有很多敏感期是重叠而出的,2岁多到5岁之间的孩子是家长最头疼的阶段,这些阶段就是孩子的敏感期重叠的时期,需要我们更多的接纳和理解……
15、执拗的敏感期 3岁-4岁
特点:同自我意识的敏感期一样,这个敏感期对家长比较挑战!
3岁至4岁的幼儿进入执拗的敏感期,有些孩子在快3岁就提前进入这一敏感期。表现为事事得依他的想法和意图去办,否则情绪就会产生剧烈变化,发脾气,哭,闹。这时家长和老师要给孩子足够的耐心和关照,也要学会一些安抚的技巧。儿童执拗的敏感期,可能来源于秩序感。在建构秩序感这一特殊品质时,儿童的过分需求常常被认为是“任性”和“胡闹”,但我们觉得,用“执拗”这一概念来得更准确一些。儿童在这一时期常常难以变通,有时会到难以理喻的地步。我们并不知道它的真正原因,但我们确切知道,儿童的心理活动一定是有秩序的,当他没有超越这种秩序时,就会严格地执行它。
建议:解决儿童的执拗问题,一是要理解,二是要变通,三是要成功。
理解不是特别难,但变通需要智慧和技巧。只有变通得好,才能成功解决问题,才有随之而来的快乐。怎样掌握变通的技巧是我们一直研究的课题。要注意的是,幼儿对秩序的要求起初并未达到执拗的程度,一开始他会不安、哭闹,随着自我的逐渐形成,他将这一秩序上升到意识层面,才开始变得执拗、不妥协。
16、追求完美的敏感期 35岁-45岁
特点:孩子做事情要求完美,端水时洒出一滴就很痛苦;吃的苹果上不能有斑点;厕所
白色的便盆不能有任何黄渍;衣服不能少扣子等等。接着又上升到对规则的要求:我遵守规则你也必须遵守,人人都要遵守;香蕉皮必须扔到垃圾桶里,没有垃圾桶就必须拿着;红灯亮了,即使马路上一辆车、一个人没有也不能过马路,已经过了必须退回来,退回来也不行,谁叫你这样做了!
建议:依然是尊重孩子!这时不要在意孩子一定要吃一个整个的饼子是否能吃掉,是否会成为他浪费的喜欢,等等,孩子的问题不要扩大化,在什么时间只针对什么事。
17、诅咒的敏感期 3岁-5岁
特点:“臭屁股蛋”、“屎巴巴”、“打死你”、“把你踢死去”,这些听上去既不文明又有些可怕的言辞,总是出自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嘴里。因为孩子在这时发现语言是有力量的,而最能表现力量的话语就是诅咒,而且成人反应越强烈,孩子就越喜欢说。
建议:忽略、淡化!不要在意孩子的语言,这并不是他真的想表达的,慢慢等待这个阶段过去。
18、打听出生敏感期 4-5岁
特点:孩子往往在这个时期开始询问自己从何处来,并且一遍又一遍地问。成人的回答不能有一丝的马虎,因为这是孩子安全感最早的来源,也是人类最古老的一个哲学问题:我从哪里来
建议:家长们认真地拿出百科全书,将生命形成的全部过程科学地讲给孩子听。
19、人际关系敏感期 45岁-6岁
特点:从一对一交换玩具和食物开始,到寻找相同情趣的伙伴并开始相互依恋,从和许多小朋友玩到只和一两个小朋友交往,孩子自己经历了人际交往的全过程,而这种交往智能是与生俱来的。
建议:家长可以给一些人际关系相处方法的引导,不过身教大于言传。
20、婚姻敏感期 4岁-5岁
特点:在人际关系敏感期后,孩子便真正展开了婚姻的敏感期。最早的时候孩子会想要和爸爸、妈妈“结婚”。之后,他们就会“爱上”自己的老师或者其他的成人。一直到5岁左右,他们才会“爱上”一个小伙伴,比如只给自己喜欢的孩子分享好吃的东西,而且经常在一起玩,产生矛盾时也不愿意让其他人干预等等。总之,他们想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
建议:无论孩子想结多少次婚,喜欢多少朋友,家长都一定要给孩子自由的空间。
21、审美敏感期 5岁-7岁
特点:审美是对自己的形象有了自己的愿望和审美标准,尤其女孩子对自己的衣着和服
饰产生起浓厚兴趣。
建议:孩子到了审美敏感期时总是喜欢化妆。当然,在成人眼里这些“妆”化得很离谱,但是这些女孩子们总是热情不减,并且总在所有人面前走来走去展示,直到得到你的夸奖之后,她们才会带着满足的神情离开,转身又会到别的老师面前展示。除了化妆,女孩子还喜欢漂亮的裙子和鞋子,并且要按照自己的想法穿着和打扮。在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的是成人的肯定。此时,我们无需对美做任何评判。
22、身份确认敏感期 4岁-5岁
特点:孩子们会给自己一个又一个身份。这种现象是因为孩子开始崇拜某一偶像,希望自己就是那个偶像。在幼儿园里,经常有穿着白雪公主服装的小朋友,你必须叫她白雪公主她才答应你。孩子在这个身份确认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他们开始透过自己的偶像来表达自己。
建议:可以在家里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孩子会很感兴趣,说不定你就培养出一个著名演艺家呢!
23、性别敏感期 4岁-5岁
特点:大概4岁时的孩子最重视的就是谁是男孩谁是女孩。如果有人去洗手间,他们一定要跟着去,原因是想观察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
建议:孩子对身体的探索和认识来自于观察,成人在给孩子解释时,态度必须客观和科学,就如同认识自己的眼睛、鼻子、嘴一样。当然百科全书这时是最好的工具了。
24、数学概念敏感期 45岁-7岁
特点:孩子到了4岁多时,总是喜欢问:这是几个,现在是几点,有几个人这是因为孩子对数名、数量、数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这时的孩子还不能完全理解逻辑,他们只是能够将数名、数字、数量配上对。
建议:这是孩子数学智能的最初发展,而只有三位一体地掌握,才算掌握了数的概念。这时可以让孩子帮助家里买一些日用品,通过花钱锻炼数字能力及经济能力。
25、认字敏感期 5岁-7岁
特点:这是孩子第一次接触符号,我们的方法是给孩子一些文字卡片,让孩子把动作和看到的文字配合起来去学习文字。
建议:在这个阶段,孩子只能宏观地认识文字,也就是一个整体的形象,还不能够分解字的笔画,也达不到书写。孩子也会对自己熟悉的某些文字感兴趣,比如他们会发现自己名字里的字在别的地方出现。
26、绘画和音乐敏感期 4岁-7岁
特点:这是人生来俱有的智能。绘画是孩子最会使用的一种语言,他们从涂鸦开始一直到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整个的过程都是一种自然的展现。而孩子在妈妈的肚子里就开始了听觉的发展,一岁多的孩子就能够跟着音乐的节奏扭动自己的身体,音乐是人类的语言,孩子天生就具有最高级的艺术欣赏能力。
建议:在这个敏感期的发展上,我们只要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高品质的环境就可以帮助孩子的发展了。
27、延续婚姻敏感期 5岁-6岁
特点:5岁以后的这个敏感期是前一个婚姻敏感期的延续。
建议:这个时候的孩子选择伙伴的倾向性非常明显,并且知道了一些简单的婚姻规则,比如只要相爱的人才能结婚等。
28、社会性兴趣发展的敏感期 6岁-7岁
特点:孩子0~6岁的发展是一个人宏观发展的微观缩影,到了6岁他们就开始积极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权利,喜欢遵守和共同建立规则,形成合作意识。比如选举班长,实现自我管理,监督上课的时候谁没有进教室,吃饭前谁没有洗手,哪个孩子没有遵守幼儿园的规则……这些都是他们十分关心的事情。
建议:可以让孩子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包括公益性的活动,比如:捡垃圾活动、自己做手工义卖捐助活动等,培养社会责任感的良好时机。
29、数学逻辑的敏感期 6岁-7岁
特点:数学逻辑的敏感期和数学概念的敏感期是有区别的。孩子们在完成了对数字、数名、数量的认识之后,开始对数的序列、概念以及概念间的关系产生兴趣,建议:比如通过蒙特梭利的数学教具让孩子学习加减乘除法,这种方法学习的是数学的逻辑而不是简单的记忆。
30、动植物、科学实验、收集敏感期 6岁-7岁
特点:孩子开始热烈地吸收一切来自自然界的知识。孩子们对自然的探索兴趣比我们想象得要强烈的多,孩子在六岁前,总是能保持好学、好奇的品质。
建议: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观察大自然。
31、文化敏感期(6~9岁)
特点: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起于3岁;而到了6~9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奥秘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
建议:家长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展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
以上31个敏感期基本可以涵盖孩子成长中的主要阶段。经历敏感期的小孩,其无助身体正受到一种神圣命令的指挥,其小小心灵也受到鼓舞。敏感期不仅是幼儿学习的关键期,也影响其心灵、人格的发展。因此,成人应尊重自然赋予儿童的行为与动作,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免错失一生仅有一次的特别机会。
孩子一点点在成长,希望我们不错过孩子任何成长的关键期。
分享自爱善群 孟亚琳老师。
谢谢分享!谢谢!谢谢!
依恋是逐渐发展的,生后6—7个月时开始明显,3岁后能逐渐耐受与依恋对象的分离,并习惯与同伴或陌生人交往运用标准的“陌生情境”实验,可以测查并区分出三种不同的亲子依恋类型运用标准的"陌生情境"实验,可以测查并区分出三种不同的亲子依恋类型:安全型依恋,反抗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实际上这类婴儿与母亲并没有建立起特殊的情感联结,在这三种依恋类型中,安全型依恋是良好、积极的依恋,而反抗型和回避型依恋则是消极的、不良的依恋婴儿所依恋的人出现会使他有安全感,有了这种安全感,婴儿就能在陌生的环境中克服焦虑或恐惧,从而去探索周围的新鲜事物,并尝试与陌生人接近,这样就可以使婴儿扩大视野,其认知能力、智力都可得到快速发展。
在说敏感期之前,我想先说一下,什么是生命?因为,我觉得没有生命,就不存在敏感期?
什么是生命?
一个生命起源于一个原始细胞,随着细胞的不断分裂慢慢发展成了一个生命胚胎。当这个胚胎诞生下来的时候,便是我们看到的小婴儿,我们在生命之初,只看到一个生命胚胎的诞生,于是我们就手忙脚乱地开始了对这个生命胚胎进行养育和关爱。但是非常重要的是与这个生命胚胎一起还诞生了一个心理胚胎,但往往被我们所忽视,而正是因为这个心理胚胎才让我们区别于其它动物成为了人类。另一方面,因为心理胚胎的存在,它能够吸收周围的东西而使孩子形成自己的特点,那么生命本身在成长的时候,按照我们塑造的完成的还是他有自身的自然规律呢?
我理解的敏感期它会影响着孩子走过生命的过往,当下,并走向他的未来。这个敏感期他隐藏在生命的诞生之初,当生命以胚胎形式来到人间的时候,他的DNA里面已经刻好了人类过往的所有记忆,包括敏感期,这是我们无法抹去的记忆。敏感期发生在生命的此刻,当下,当我们的孩子表现出某个敏感期特质的时候,父母就充满了困惑与焦虑,而这样的困惑和焦虑之下做出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生命的未来。随着我们的孩子逐渐长大会出现焦躁、焦虑、不专注,这些都是敏感期的时候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和和孩子互动的方法是有直接关系的。所以我们探讨敏感期其实就是探讨生命、环境、秩序和自由这样的话题。如果说亲子教育就是用一个生命去影响另一个生命,那么是否可以说,对我们的孩子来讲,不仅物质世界是他生长的一个环境,我们父母的生命状态也是他生长的一个外部环境呢?而生命其实是我们人类自己与外部环境不断的互动当中发生,发展而来的。所以当我们想去探讨如何引导一个生命成长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环境?生命和环境是如何互动的?
生命和环境的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找来6只老鼠分为两组,也找来一群大学生分为两组。A组被告知他们的老鼠是上万只老鼠里最笨的三只老鼠。B组的大学生被告知他们的3只老鼠是经过早教的,是最聪明的3只老鼠。这6只老鼠要完成一项任务,这项任务就是要过一个非常长的电迷宫。任何一组能够让老鼠不受任何伤害的走过电迷宫的话,那么他们就会获得奖金。于是比赛就开始了,A组的学生就很沮丧,所以比赛开始的时候,他们就买来一些花生,面包,尽可能的用这些东西引诱老鼠从哪走,从那拐弯。而且他们还会发出叹息的声音:哦,你们有没有够笨,真是够笨,千万不敢电着,不敢被电死啊!他们就不断地发出这样的呼喊。但分到B组的学生,他们就表现的非常地从容。他们说:我们实在太幸运了!我们这3只老鼠老师都说了,他们是受过早教的老鼠,那我们着什么急呢?所以,他们就不断的发出欢呼声:哦,你太聪明了,都知道从这跳过去。哦,你太聪明了,都知道从这拐过去,真是受过早教的老鼠。这6只老鼠就在欢呼声和叹息声中不断往前走,最后终于走到了对面。最后结束的时候,这些学生被告知其实这些老鼠没有任何的挑选,它们就是在一万只老鼠里随机拿出的6只老鼠。
为什么同样的老鼠表现的却如此不同呢?
认为笨的老鼠,它们就会表现的笨手笨脚,你越说它,它越笨。认为比较聪明的老鼠,他就表现的如此灵活,为什么呢?
后来心里学家解释说:他们这些学生心里所想的这些内容会变成波频会发送到对面老鼠的身上。老鼠接收到的这个波频它的行为就会跟它对面学生心里面想的波频产生共振,它们就会变成那样的人。那么我们去想一下,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孩子其实跟我们是心灵相通的,那么,我们经常认为孩子很笨,或者说认为孩子很聪明,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跟我们心里的波频产生共振。这个已经被量子物理学家已经论证过的一个结论。
通过实验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同样的生命去完成同样的任务,由于他外在环境的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当然,我们这个实验的环境是人的心理环境。所以当你想要开口伤害孩子的时候,就想一想我讲的这个实验。
一,敏感期一词是谁提出的
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斯列在研究动物成长时首先使用的名称,后来,蒙特梭利在长期与儿童的相处中,发现儿童的成长也会产生同样现象,因而提出了敏感期的原理,并将它运用在幼儿教育上。
有的研究也将敏感期称为关键期。一般认为有四个领域的研究可以证实敏感期的存在。鸟类的印刻,恒河猴的社会性发展,人类语言的习得和哺乳动物的双眼视觉。
1、荷兰的植物学家、遗传学家德佛里斯列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他发现雌蝴蝶本能的将卵产在树枝和树干交接的地方,这个地方安全又隐蔽,当幼虫出壳时,他对光线非常的敏感。光吸引了它,它朝着树梢最明亮的地方爬去,恰巧在哪里有他赖以生存的食物:树梢的嫩叶。当他长大后,失去了对光的敏感,这种本能也就失灵了。植物学家把这称为:动物的敏感期。
他总结所谓敏感期,是指有机体在生命中的一定时间内,某些外部条件对有机体的影响可以超过在其他时间所能达到的程度。有机体在敏感期比在生命的其他时期对环境的作用更为敏感。
再观察一下蜜蜂:我们可能认为,任何一只雌性幼虫都有可能成为蜂王,然而蜂王只有一个。这时候,工蜂自然会选中其中的一只,来精心喂养。这只被选中的雌性幼虫将给予一种上等的蜂族特殊食品,这要求雌性幼虫必须要有一种贪吃的敏感性,否则就无法长成硕大的身躯,来胜任蜂王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雌性蜜蜂一定要在幼虫的时候被选中,如果等到它稍微长大,这只雌蜂便失去了贪吃的敏感性,它的身体自然也不会长成我们见到的蜂王那样的身躯了。它也将因此无法胜任蜂王的职位。
与昆虫相比,孩子体内同样含有一种生机勃勃的敏感性,因此使他不时做出让大人无法理解的令人惊讶的举动。如果孩子失去了这种敏感性,必将造成性格上的软弱和对周围事物丧失热情。这个时候,作为父母如果不能顺应孩子的敏感期进行指令行事,那就很有可能损害孩子的这种上天赐予的敏感本能,孩子将因此而错过一次战胜他人和自己的先天机会。
2、刚出生的婴儿,会到处找淡淡的阴影和阴影的边界,随着时间的发展,婴儿很快就能寻找到生活中那些明暗相交的地方:一幅画、窗帘、或者书柜里的书产生的那些明暗相交的地方,婴儿会高度投入的一直注视着那些地方明直到疲倦为止。
小托蒂的悲剧:
一个名叫托蒂的意大利小男孩有一只十分奇怪的眼睛。说“十分奇怪”是因为眼科大夫多次会诊得出的结论都相同:从生理上来看,这是一只完全正常的眼睛,但它确实是失明的。原来,小托蒂刚刚出生就发现一只眼睛有轻度的感染,被绷带缠了两个星期,真是这种对成人来说没有任何副作用的治疗,对刚刚出生,大脑正处于发展关键期的孩子托蒂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由于长时间无法通过这只眼睛接受任何外界信息,原先改为这只眼睛工作的大脑神经组织也随之衰退了。
小托蒂的悲剧并非偶然,后来研究人员在动物身上做了很多类似的试验结果都一样:生命的器官严格执行“用进废退”的原则。
3、在哈佛大学的戴维、H、休伯尔和托斯特、威塞尔对视觉的敏感期非常的感兴趣。他们发现了一个一只眼有先天性白内障的孩子,在做了白内障手术后仍然不能复明,然后他们做了一个模拟实验,同时把一只新生的小猫和成年的猫的眼皮缝上,试验的结果是这样的:小猫的眼睛永久的失明,而成年猫的眼睛依旧。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小猫脑内负责处理那只眼睛的信息的神经元因为没有了刺激,不能和其他神经元链接。或者说负责处理失明的这只眼睛,视觉信息的神经元即使和其他神经元建立了链接,也只是帮助另一只眼睛传递视觉信息。
这一实验表明:人在早年的某个特定阶段,脑内的神经元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以便其和其他神经元发生联系。否则,大脑的发育就会受到永久性的影响。
4、印刻现象:
奥地利生物学家劳伦兹曾发现,小鸭子在出生后不久所遇到的某一种剌激或对象(母鸡、人或电动玩具),会印入到它的感觉之中,使它对这种最先印入的剌激产生偏好和追随反应。当它们以后再遇到这个剌激或和这个剌激类似的对象或剌激时,就会引起它的偏好或追随。但是,如果小鸭子在孵出蛋壳后时间较久才接触到外界的活动对象,它们就不会出现上述的偏好或追随行为。这一现象被劳伦兹等称为“印刻”。
劳伦兹在进行这项实验时,让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鸭子不先看到母鸭子,而首先看到劳伦兹自己,于是,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劳伦兹在小鸭子前面走着,身后跟随着几只小鸭子。小鸭子将劳伦兹当成了自己的母亲。
小鸭子孵化出来后,第一眼看见的活动对象就是洛伦兹,以后就总是跟在洛伦兹的身后,洛伦兹走到哪,小鸭子就跟到哪里,甚至在见到它们真正的母亲鹅妈妈时也不理不睬,在受到惊吓时,他们也总是向洛伦兹跑去。印刻发生的时期称作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形成的印刻行为可以作为动物的习性保存下来,并且是不可逆的,即一旦形成就不能修正和还原。如上述小鸭子本应追随妈妈的印刻过程遭到阻碍和中断,母亲与幼小动物就不会相互认识。关键期不但存在于动物身上,人类也有类似的印刻现象。发展心理学家将动物的关键期概念引入儿童学习行为的研究领域,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同样存在关键期。如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这期间,个体对语言的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小鸡、小鸟等辨认自己母亲和同类,都是通过这一过程实现的,而且,这一现象在其他哺乳动物身上也有所发现。一般说来,小鸡、小鸭的“母亲印刻”的关键期发现在出生后的10~16个小时,而小狗的“母亲印刻”关键期发现在出生后的3~7周。研究还发现,动物在关键期内,不仅可以对自己的妈妈发生“母亲印刻”,而且如果自己的妈妈在小动物出生后不久就离开的话,它们也可以对其他动物发生“母亲印刻”。这就是为什么小鸭子追随劳伦兹的原因。
5,美国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恒河猴与他的群体分离(心理学上称为情感剥夺)单独放在一处喂养,猴子成长的物质条件都能得到满足,如食物与水都能自动供应,但不同人和其他猴子接触。研究发现隔离时间长的恒河猴,会造成心理上的失调。这些猴子与其他处于正常环境的小猴相比,显示了许多异常的行为模式。如自己咬自己,表示害怕的怪相,走路身子摇晃,喜欢独自蜷缩在角落里。幼猴行为失常的严重性与隔离时间长短,隔离开始的时间有关。1959年,美国心理学家哈洛及其同事报告了一项研究成果:让新生的婴猴从出生第一天起同母亲分离,以后的165天中同两个母亲在一起——铁丝妈妈和布料妈妈。铁丝妈妈的胸前挂着奶瓶,布料妈妈没有。虽然当婴猴同铁丝妈妈在一起时能喝到奶, 但它们宁愿不喝奶,也愿同布料妈妈呆在一起。哈洛由此得出结论,身体接触对婴猴的发展甚至超过哺乳的作用——只有有饮食需要时,它们才去找铁丝妈妈,其余大部分时间则依偎在布料妈妈的身上。虽然这个实验的对象是猴子,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 它对人类婴儿同样适用。哈洛从这个“代母养育实验”中观察到了一些问题:那些由“绒布母猴”抚养大的猴子不能和其他猴子一起玩耍,性格极其孤僻,甚至性成熟后不能进行交配。于是,哈洛对实验进行了改进,为婴猴制作了一个可以摇摆的“绒布母猴”,并保证它每天都会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和真正的猴子在一起玩耍。改进后的实验表明,这样哺育大的猴子基本上正常了。
哈洛等人的实验研究结果,用他的话说就是“证明了爱存在三个变量:触摸、运动、玩耍。如果你能提供这三个变量,那就能满足一个灵长类动物的全部需要。”
育儿启示
哈洛等人的研究发现给了我们很多有意义的启示,它对改变传统的育儿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养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喂饱层次,要使孩子健康成长,一定要为他提供触觉、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通道的积极刺激,让孩子能够感到父母的存在,并能从他们那里得到安全感。“粘人”的宝宝有时让人心烦,但是这恰恰说明他具有一种积极的情绪——对亲人的依恋。为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是保障他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儿童与依恋对象之间温暖、亲密的联系使儿童既得到生理上的满足,更体验到愉快的情感。
与喂食相比,身体的舒适接触对依恋的形成起更重要的作用。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保持经常的肌肤接触,如抱抱孩子,摸摸孩子的脸、胸、背等让孩子体味着“接触所带来的安慰感”,对大一些的孩子也应如此。
尽量避免父母与孩子的长期分离。长期分离造成的“分离焦虑”对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有明显的消极影响。父母应尽量克服困难,亲自担当起抚养、教育孩子的责任。如果必须分离,应与孩子做好沟通并坚决离开。
父母对孩子发出的信号要敏感地作出反应,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做亲子游戏时,父母应保持愉快的情绪与孩子玩耍,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孩子有了安全感,才能逐渐形成坚强、自信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一个对人友善、乐意探索、具有处事能力的人。
6,人类语言的习得。在正常的社会中生活的孩子,可以毫不费力的在短短几年内学会母语,只要有语言环境,也可以毫不费力的学会任何一种和几种外语,而成人学外语就非常困难。一些从小离开人类的野生儿,回到人间后学习语言也非常困难。实验人员花再多的精力,也不可能使他们恢复到正常儿童所具有的语言能力。比如说印度的狼孩卡马拉。直到她17岁死去时,智商只有3岁半孩子的水平,只能讲45个单词。
二、 敏感期概念
所谓儿童敏感期,是指儿童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周围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性,并不断进行重复实践的过程。
换句话讲,就是儿童对其生活周围的一切事物进行认知、学习、掌握的过程。
大家注意到了在这个概念中有一些关键词例如:0-6岁,内在生命力,某一时间段内,专心吸收周围环境,不断进行重复实践。
什么是内在生命力?
当一个孩子降临到世界的时候同时降临的还有他的精神胚胎。而这个精神胚胎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往往被我们所忽视。对于孩子来说,当他外在生命的胚胎在生长的同时,内在的精神胚胎也需要生长。所以我们会看到早期孩子做很多事情,他并不是成人可以阻挡的,或者说你即使在阻挠他,他也会倔强的继续,完全不顾你的大吼大叫,这就是一种内在生命力的驱使。所以如果我们知道了这个道理,就不会去阻碍他,孩子自然而然地就会过渡到下一个敏感期。因此并不是有些爸爸妈妈说的,孩子是被你打好的,骂好的,更可能的是这个敏感期过去了,或者被你压下去了。如果是被你压下去,孩子以后还会有所表现,因为这是他生命内在力的驱使。
儿童一生下来,内在都蕴含着强大的精神能量,他将按照大自然赋予它独特的密码 内在的成长规律成长。在某一个时期孩子就喜爬来爬去,动动这个,摸摸那个,如果大人阻止他,他就会 顽强抗争。
敏感期很短暂,并且在这特定的敏感期中,只对一种特定的知识或技能感兴趣,然后经过这个时期就会消失,不会再出现在同一个时期对相同的兴趣点有同样强烈的兴趣感。
敏感期来临时,要有相应的活动来搭配或培养他们,使得这种能力真正的发展起来。例如:绘画。如果绘画敏感期到来时,孩子喜欢用铅笔涂涂抹抹,但大多数大人会从洁净的角度出发,不让他们乱涂抹,阻止他们。但如果过了这个时期,让他画也没什么兴趣了
0-12岁孩子的敏感期是呈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一个敏感期结束也预示着另一个敏感期的到来,这给孩子带来了愉悦和持续性的满足,也释放出了婴儿生命中的能量。
三、 敏感期的特点:
一出生,敏感期就开始了!
0—6岁,儿童就是依靠一个接一个的敏感期来发展自己的。
每个孩子特质不同,敏感期出现的时间会有一些差别,这是正常的。
敏感期的发展呈螺旋上升的趋势,在 0—-6岁期间会反复出现。敏感期一旦错过,弥补将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敏感期的发展在0-12岁,但最主要的时期是0-6岁。敏感期的表现是孩子在一段时期内重复做某一件事,对别的事情不感兴趣。儿童在0-6岁的心智发展的外在形式的主要是以敏感期体现的,每一个敏感期的出现都将引发下一个敏感期的出现,是一个接一个组成的。敏感期是保证儿童未来良好发展的关键时期。儿童敏感期是螺旋发展的,会重复出现,每经过一个敏感期,孩子的心灵就会成长一些,对自我和外部世界的认知也会随着提高。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日后若想再学习此项事物,不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亦不彰。而如何运用这股动力,帮助孩子更完美的成长。正是成人的职责。
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学习者。他们会循着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使己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这是父母首要改变的观念。 每个孩子的敏感期出现时间并不相同,因此成人必须以客观的态度,细心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质。当成人观察到孩子的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孩子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当孩子获得了尊重与信赖后,就会在环境中自由探索、尝试。当孩子热中于有兴趣的事物时,大人「应放手让孩子自已做」,避免干预。不过,并非要丢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适时予以协助、指导。
当婴儿畅通无阻的通过了一个敏感期时,他就走过了一个发展的台阶。这对婴儿带来了愉悦和持续性的满足,也释放出了婴儿生命中的能量。
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楚,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地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
四、敏感期严重受阻会怎样?
儿童敏感期也是有弹性的。0一6岁的儿童,如果敏感期没有得到良好发展,到了6一12岁还会有弥补的机会。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在6一12岁期间,儿童必须有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但现实是,在学习压力下,这个年龄段的很多孩子,既得不到6岁以前来自父母的宽容和疼爱,又得不到长大后成人给予的尊重在纷乱的心绪中,他们孤独地成长着。
因此,我觉得6岁以后,这种补偿成长的机遇就越来越小,因为成人无法克服自身的恐惧而限制了儿童的自由。在种种限制中,儿童的吸收性心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
狼孩的故事:
在本世纪六十年代,一队前往印度考察的科学家在印度发现了两个“狼孩",那是在幼年时被狼偷去的两个人类婴儿。其中一个两岁左右,另外一个大约是六岁。两个孩子由于和狼生活在一起,学到的完全是狼的习性,比如四肢爬行,吃生肉,白天睡觉晚上出行,发出象狼那样的吼叫等。科学家把这两个“狼孩“带回了英国,小狼孩不久就因为生病去世了,大狼孩一直在英国一个孤儿院里生活了十年,之后也因为生病去世了。那么,我们来看看在狼群里生活了六年而在人类社会里生活了十年的这个狼孩的发展情况,她究竟是受狼的影响多一些还是受人类的影响多一些呢?
在英国生活,我们首先是教“狼孩“直立行走,但是对这个狼孩的记录描述说,她直到十六岁的时候仍然走起来左右摇晃,不象我们一般的人走起来那么稳健自如;然后我们还教狼孩穿衣服吃熟肉用刀叉,以及晚上睡觉白天活动等人类的生活习惯,记录说狼孩在英国生活了很久之后仍然会半夜起来,到冰箱或垃圾桶找生肉吃;我们当然还教狼孩说话认字算术,可是直到十六岁,狼孩也只能说一些非常简单的句子,而且还经常不连贯,认字算术都很差,心理学家估计她的智商大概相当于正常儿童三岁的水平。狼孩的例子使科学家们相信,六岁前显然是动作、生活习惯、言语、智能等学习的关键期,六岁前成长的环境对人的一生有着深刻的无法改变的影响。
家长把握了敏感期就等于把握了孩子未来的成长。给孩子爱和自由让孩子在每一个敏感期都能顺利度过。
儿童的敏感期有很多,蒙台梭利提出了九大儿童敏感期分别是:
1、语言敏感期:0---6岁
2、秩序敏感期:2---4岁
3、感官敏感期:2---6岁
4、细小事物敏感期:1、5---4岁
5、动作敏感期:0---6岁
6、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7、书写敏感期:3、5---4、5岁
8、阅读敏感期:4、5---5、5岁
9、文化敏感期:6---9岁
除此之外还有
1、口和手的敏感期
2、走和空间敏感期
3、语言敏感期
4、模仿敏感期
5、细小事物敏感期
6、玩水玩沙敏感期
7、音乐绘画敏感期
8、数字符号和大自然敏感期
9、自我意识敏感期
10、秩序敏感期
11、执拗敏感期
12、审美敏感期
13、身份确认敏感期
14、情感敏感期
15、人际关系敏感期
16、出生、性别敏感期
17、婚姻敏感期
等等
如果儿童的敏感期过渡不好,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伤害,了解儿童发展敏感期让我们更懂孩子的成长规律,施以正确的引导,孩子才能发展更好,如果父母掌握了儿童敏感期的发展,也就掌握了孩子未来的发展。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掌握儿童发展敏感期,才能真正的爱孩子和尊重孩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