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心思想: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表达了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原文: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译文: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4、写作背景:
公元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孟浩然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二句交代了事件(送别)、人物(诗人和孟浩然)、时间(烟花三月)、地点(黄鹤楼),同时在写实中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分别的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人十分敬重孟浩然,他们是好朋友。烟花三月,本是友人互相唱游的大好季节,但他们却要离别,怎不令他惆怅和留恋。后两句,诗人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而是借景抒情。我们可以想象,朋友走了,诗人却久久伫立在黄鹤楼上,深情地目送友人乘坐的一叶孤舟顺流而下,渐渐远去,直到消失在天尽头。诗人把自己那深沉而强烈的情感,融化在碧空里,在天际,越发的宏大而深远。这种深厚的情谊,跟大自然壮丽的景色融为一体,绝没有一丝的低沉伤感,却更显得飘逸而豪放。全诗感情深沉,意境深远。诗歌可直译为:我在黄鹤楼上送别了亲爱的老朋友,阳春三月他顺流东下去往扬州;那远去的孤帆渐渐在碧空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江水在天边奔流。
绝句
作者:僧志南 年代:宋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赏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 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 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 使这位老和尚 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桥东和桥西, 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 “东”,有些时候便是”春”的同义词,譬如春神称作东君, 东风专指春风诗人过桥东行,正好有东风迎面吹来,无论西行、北行、南行, 都没有这样的诗意 诗的后两句尤为精彩:”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 早春的风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富於画意 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称早春时的雨为”杏花雨”, 与称夏初的雨为”黄梅雨”,道理正好相同”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南宋初年,大诗人陆游已将杏花和春雨联系起来 “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 更见得体察之精微,描模之细腻试想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 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 这是怎样不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啊! 有人不免要想,老和尚这样兴致勃勃地走下去,游赏下去, 到他想起应该归去的时候,怕要体力不支,连藜杖也扶他不动了吧不必多虑 诗的首句说:”古木阴中系短篷”短篷不就是小船吗 老和尚原是乘小船沿溪水而来,那小船偏激在溪水边老树下,正待他解缆回寺呢
[今译] 细濛濛沾在身上、似有若无的,是杏花盛开时的雨;轻飘飘拂面而过、略无寒意的,是杨柳枝下的风。
[赏析] “杏花雨”,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春雨频仍,故名;韦庄有句曰:“霏微红雨杏花天”(《广群芳谱·杏花》)。“杨柳风”,杨柳新绿,其嫩丝青芽多作随风摇曳之态,故用以指春日和风;如汤显祖《天台县书所见》句云:“池暖风丝着柳芽”。作者漫步在这杏雨柳风交织的迷濛春色中,心中洋溢着乘兴寻游的怡然之乐和醉春之情,整个世界仿佛都融化在斜风细雨的烟霭中了;此际,他所清醒意识到其存在的,只是朦胧在衣服上的“杏花雨”和从脸上轻柔地拂过的“杨柳风”……以主观体验:“沾衣欲湿”、“吹面不寒”,说客观事物;用对象的一般特征,来表现其作景风貌,平平道来,似不着力,而情意自远,使人感觉到亲切、熟悉的春之气息,是这两句诗的特点。元人郭麟孙《三月三日重游虎丘》的“细雨霏霏不湿衣,山前山后乱莺飞”,同这二句有相似处,其意味则终觉略逊一筹。
1关于“雨”的诗句及表达的情感有哪些
1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表达的情感: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
2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表达的情感: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3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表达的情感: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4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表达的情感: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5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表达的情感: 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
6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表达的情感:由作者的少年风流、壮年飘零、晚年孤冷,分明可以透见一个历史时代由兴到衰、由衰到亡的嬗变轨迹,而这正是此词的深刻、独到之处。
7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表达的情感:上片于壮丽的秋景之中含有凄凉伤感之柔情,下片于缠绵的离情中带有伤感之景,前后情景交相辉映。
8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表达的情感:作者写雨过山村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9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表达的情感:作者对自己的苦痛毫不掩饰,把自己的人生感慨明白写出,不假饰,不矫情,简洁质朴,有现实感,虽然思想情调不高,但艺术价值不低。
10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表达的情感:这首词的佳处不只在于词句之清圆流转,其于自然明畅的吟哦中所表现的空间阻隔灼痛着痴恋女子的幽婉心态更是动人。唐寅轻捷地抒述了一种被时空折磨的痛苦,上下片交叉互补、回环往复,将一个泪痕难拭的痴心女形象灵动地显现于笔端。
2关于雨的诗句及表达的情感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雨的诗词名句,标明作者出处,体会表达情感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作者: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象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过片三句自为呼应。说“独自莫凭栏”,是因为“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别时容易见时难”,是当时常用的语言。《颜氏家训·风操》有“别易会难”之句,曹丕《燕歌行》中也说“别日何易会日难”。然而作者所说的“别”,并不仅仅指亲友之间,而主要是与故国“无限江山”分别;至于“见时难”,即指亡国以后,不可能见到故土的悲哀之感,这也就是他不敢凭栏的原因。在另一首《虞美人》词中,他说:“凭栏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眼前绿竹眉月,还一似当年,但故人、故土,不可复见,“凭栏”只能引起内心无限痛楚,这和“独自莫凭栏”意思相仿。
“流水”两句,叹息春归何处。张泌《浣溪沙》有“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之句,“天上人间”,是说相隔遥远,不知其处。这是指春,也兼指人。词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故国一去难返,无由相见。
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正如李煜后期词反映了他亡国以后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确实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且能以白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具有撼动读者心灵的惊人艺术魅力。此词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
4关于“雨”的诗句及表达的情感有哪些
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赏析: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2、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赏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
“斜风”指微风。全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乡村生活。
3、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赏析:写山中溪流:荆溪蜿蜒穿流,溪水清浅,因溪水冲刷而泛白的石头星星点点地露出水面。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赏析: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
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赏析: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深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6、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赏析: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7、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赏析:粘天芳草,千里萋萋,极目所望,古道晴翠,而思念的人更在天涯芳草外,闺中人的心也轻飏到天尽头了。8、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赏析: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仿佛是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风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心旷神怡。
5关于雨的诗句以及诗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有关“雨”的诗句有哪些
1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李商隐表达的情感: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2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宋 柳永《雨霖铃》表达的情感: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
3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 李商隐《夜雨寄北》表达的情感: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
“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4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苏轼表达的情感: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
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5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宋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表达的情感: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6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南唐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表达的情感: 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7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宋末 蒋捷《虞美人·听雨》表达的情感:由作者的少年风流、壮年飘零、晚年孤冷,分明可以透见一个历史时代由兴到衰、由衰到亡的嬗变轨迹,而这正是此词的深刻、独到之处。
8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宋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表达的情感:上片于壮丽的秋景之中含有凄凉伤感之柔情,下片于缠绵的离情中带有伤感之景,前后情景交相辉映。
9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北宋 刘攽《雨后池上》表达情感: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此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10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唐 王建《雨过山村》表达的情感:作者写雨过山村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11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南唐 李煜《南唐二主词》表达的情感:作者对自己的苦痛毫不掩饰,把自己的人生感慨明白写出,不假饰,不矫情,简洁质朴,有现实感,虽然思想情调不高,但艺术价值不低。12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明 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表达的情感:这首词的佳处不只在于词句之清圆流转,其于自然明畅的吟哦中所表现的空间阻隔灼痛着痴恋女子的幽婉心态更是动人。唐寅轻捷地抒述了一种被时空折磨的痛苦,上下片交叉互补、回环往复,将一个泪痕难拭的痴心女形象灵动地显现于笔端。
13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夜雨》白居易表达的情感:唐寅轻捷地抒述了一种被时空折磨的痛苦,上下片交叉互补、回环往复,将一个泪痕难拭的痴心女形象灵动地显现于笔端。
14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表达的情感:赞美西湖美景的诗,也是一首写景状物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杭州美丽的湖光山色冲淡了苏轼内心的烦恼和抑郁,也唤醒了他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热爱。15 伏雨朝寒愁不胜,那能还傍杏花行。
去年高摘斗轻盈。——《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纳兰性德表达的情感:这是一首相思之作,却不同于那种甜蜜憧憬的怀想,亦不是刻骨铭心的感念。
参考资料:。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这首诗的精彩之笔,为历代经久传诵而不衰。“杏花雨”,杏花时节的蒙蒙细雨;“杨柳风”,杨柳抽芽吐绿时的和风。这样说比直接说“细雨”、“和风”更显得有美感,更富于画意。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感觉。“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吹面不寒”,用春风吹到脸上不绝的寒冷形容春风的和煦、轻柔、温馨,更见得体察之精微,描模之细腻。试想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闹春,杨柳拂风,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多么令人惬意的春游啊!写出了诗人对春天的由衷赞美和独特的感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二句交代了事件(送别)、人物(诗人和孟浩然)、时间(烟花三月)、地点(黄鹤楼),同时在写实中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分别的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人十分敬重孟浩然,他们是好朋友。烟花三月,本是友人互相唱游的大好季节,但他们却要离别,怎不令他惆怅和留恋。后两句,诗人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而是借景抒情。我们可以想象,朋友走了,诗人却久久伫立在黄鹤楼上,深情地目送友人乘坐的一叶孤舟顺流而下,渐渐远去,直到消失在天尽头。诗人把自己那深沉而强烈的情感,融化在碧空里,在天际,越发的宏大而深远。这种深厚的情谊,跟大自然壮丽的景色融为一体,绝没有一丝的低沉伤感,却更显得飘逸而豪放。全诗感情深沉,意境深远。诗歌可直译为:我在黄鹤楼上送别了亲爱的老朋友,阳春三月他顺流东下去往扬州;那远去的孤帆渐渐在碧空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江水在天边奔流。
第一、二句交代了事件(送别)、人物(诗人和孟浩然)、时间(烟花三月)、地点(黄鹤楼),同时在写实中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分别的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人十分敬重孟浩然,他们是好朋友。烟花三月,本是友人互相唱游的大好季节,但他们却要离别,怎不令他惆怅和留恋。后两句,诗人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而是借景抒情。我们可以想象,朋友走了,诗人却久久伫立在黄鹤楼上,深情地目送友人乘坐的一叶孤舟顺流而下,渐渐远去,直到消失在天尽头。诗人把自己那深沉而强烈的情感,融化在碧空里,在天际,越发的宏大而深远。这种深厚的情谊,跟大自然壮丽的景色融为一体,绝没有一丝的低沉伤感,却更显得飘逸而豪放。全诗感情深沉,意境深远。诗歌可直译为:我在黄鹤楼上送别了亲爱的老朋友,阳春三月他顺流东下去往扬州;那远去的孤帆渐渐在碧空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江水在天边奔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