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理想是对未来事物有根据的合理的想象,与空想和幻想有所不同(幻想的意思为以社会或个人的理想及愿望的想象,有根据性,与空想区别开来。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道德是指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道德情感渗透在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中。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直觉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伦理的道德情感。
1直觉的道德情感
由于对某种具体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由于其产生非常迅速,因而当事人往往不能明显意识到这个过程,未经过现场的充分准备与酝酿。比如由于它产生得非常迅速,而往往对这个过程的道德准则的意识则不太明显。例如,某人突然看到有人落水,万分危急的情况促使他没有思考余地,当机立断,果断跳入水中,救起落水者。当时直接驱使这位英雄模范采取行动的并不是被清晰意识到了的某种道德观念,而是由迅速感到的危急情境引起的直觉道德情感。这种直觉的情绪对人的行为具有迅速定向的作用。
2想象的道德情感
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象而发生的情感体验。道德形象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情感,是因为它是以社会道德标准的化身而存在的,又具有极大的鲜明性,因而能使人更容易理解道德规范的要求及其社会意义,也更容易使人受到感染和激励。如在联想起某些有道德意义的人或事物的形象时,激起的较自觉的情感体验。如想起岳飞、文天祥、刘胡兰等英雄人物,多半会唤起钦慕之情。
3伦理的道德情感
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它具有清晰的意识性和明确的自觉性,具有较大的概括性和较强的理论性,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例如,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就属于伦理的道德情感。
道德意识是人们在长期的道德实践中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理论体系的总称。可区分为个体道德意识和群体道德意识。两者的统一,即表现为人们共同承认和遵守的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道德意识受一定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利益的制约。
品德是道德性发展到高级阶段的表现。
品德是与道德有关的概念。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行为规范的总和。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反映,是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特征。
品德不是先天生就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与教育环境中习得的,经历着外在准则规范不断内化和内在观念外显的复杂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四个阶段,即道德认识的形成、道德情感的产生、道德意志的发展、道德行为的发展及其习惯的形成。
个体形成道德认识是指个体对道德知识的掌握以及在此基础上确立道德信念并形成道德评价。掌握道德知识。掌握道德知识的过程是对道德知识材料的领会、保持和应用的过程。它是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道德实践的过程。确立道德信念。确立道德信念是在已有的道德概念的基础上实现的,是对道德概念的内化。
道德情感是指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内在体验。它的内容包括爱 国主义情感、个人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等。对青少年来说, 义务感、责任感与羞耻感具有特殊的意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