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应如何对待组织中的非正式群体

管理者应如何对待组织中的非正式群体,第1张

1、无害支持。

非正式团体只要不是非法组织、流氓集团,不要采取取缔或限制的办法。疏导胜于防堵,防堵可能引起反抗或不满。只要不妨碍组织目标,不仅允许存在,而且一般不要伤害非正式团体的利益。总的原则是无害支持。

2、目标结合。

领导的主要精力应放在正式团体上,但要使正式团体的利益尽量和非正式团体的利益结合起来。正式团体越能满足个人的需要,非正式团体就越少。

但正式组织难以满足职工多种多样的需要,在这方面非正式团体可以互补。领导者可以根据群众的需要,有意识的组织各种非正式团体,如球队、集邮协会、美术小组等。

3、为我所用。

对非正式团体要加以疏导利用,使其行为符合组织规范。要团结非正式团体的领袖发挥其作用、采纳非正式团体的合理意见,允许参与,以便促使非正式团体改变态度。对个别不利于组织目标的非正式团体,在说服引导无效后应采取措施拆散。

扩展资料:

GE梅奥是在霍桑实验(见工业社会学)中最早发现非正式群体并研究非正式群体对正式群体的工作发生影响的社会心理学家之一。他认为,在现代大规模生产条件下,正式群体中产生非正式群体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正常的。

非正式群体中形成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群体成员对劳动和管理部门的态度,因而对劳动生产率有重大影响。苏联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证明,在自由的和创造性的劳动条件下,正式群体内部产生的非正式群体不仅不会涣散劳动集体,而且会使劳动集体更加团结,并有助于整个群体实现目标和完成任务。

当然,也存在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发生矛盾,并干扰整个正式群体达到既定目标的情况。这时,管理者就要设法改善与非正式群体的关系,改变非正式群体的倾向和已经形成的规范,使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活动协调一致起来。

-非正式群体

管理者如何对待非正式组织

在一个组织的内部,除了有由组织根据目标设计、 组建的正式组织外,必然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所谓非正式组织,是指组织内的一些成员在共同的工作中, 由于性格、价值观、兴趣爱好趋同而自发形成的松散的群体组织。一个组织的成员在长期的共同工作、生活交往中,由于彼此了解的加深,总会有一些人组成一个个群体、集团。这些群体、集团以个人感情相维系,其成员经常聚会、交流,并且形成了被大家所接受并遵守的行为规则。不管组织的领导愿意与否,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是任何组织都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如加入书法协会,摄影小组等。这些自发性团体称为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是指没有明文规定,没有正式结构,不是由组织确定,而是在成员的某种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为满足心理需要而自然形成的群体。它的产生是基于人们彼此“合得来”,在一定时期内有着共同的利益或观点, 相同的社会背景或地域联系,类似的生活经历,甚至只是有相同的爱好和兴趣而聚集在一起。非正式组织是指由于人们之间的社会作用而自发形成的群体。在正式组织之外, 通过人们的相互交往而产生彼此间的共同利益和认同关系, 这些关系便会自然而然地使人们结合成非正式的不同群体, 这些群体就是“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非经法定程序建立, 是自发的人际结合。

非正式组织不是由于组织的决定而成立的, 它虽然没有上级任命的领导, 但实际上每个非正式组织都有自己的 “领导”, 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 非正式组织内“领导”的形成, 是在发展过程中自然涌现出来的,成员的拥戴程度比正式组织高, 具有很强的号召力。 同时, 在非正式组织里,共同的情感是维系群体的纽带, 人们彼此的情感较密切,互相依赖, 互相信任, 有时甚至出现不讲原则的现象。 非正式组织的凝聚力往往超过正式组织的凝聚力。 也正因为这样高度情感协调性 使非正式组织成员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基本是一致的, 因而情绪共振, 感情融洽, 行为协调, 行动一致, 归属感强。 这也是其最显著的特点。

对于非正式组织,管理者既不能视而不见 顺其自然,更不能采取简单的禁止或取缔。 只能以务实的态度、 科学的手段、 有效的方法加以管理引导, 淡化其消极一面, 发挥积极一面。 正视非正式组织存在, 接受并且理解。 作为一个正式组织管理者, 必须正视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客观性和必要性, 因为正式组织永远也不可能满足所有组织成员要求, 所以只要有正式组织存在, 就必然伴随着非正式组织产生。 虽然管理者不能创建非正式组织, 也不能废除它们, 但是管理者可以学会与之共处, 如果为其提供向良性发展必要条件, 就像松下幸之助所说: “可以使双方协调共处, 相得益彰”。 管理者通过各种途径与员工交流不仅可以了解到员工需求, 更可以改善上下级关系, 从而使员工更加努力工作。

为此, 管理者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第一, 平易近人的交流方式。 管理者一方面要心理上尊重员工, 给员工以主人翁的感觉。 另一方面, 通过主动与员工接触, 消除员工对领导的防备心理, 使管理者更容易深入到非正式组织中, 对员工的种种情绪反应有真切了解和把握。 第二, 善于聆听。 聆听是一种有效沟通方式。 具有成熟智慧的管理者会认为聆听别人意见比表现自己渊博知识更重要。 领导者积极鼓励启发员工表达出思想和看法, 可以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更容易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企业计划。 同时, 可以提高员工对管理者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第三, 适时赞誉。 这也是管理中极为有效手段。 在公开的场合对有贡献的员工给予恰当称赞, 会使员工增强社会成就感和认同感, 从而努力创造更佳工作成绩。 第四, 理解潜规则。 在非正式组织中, 以不成文的潜规则为行为规范。 潜规则体现心理道德惯例, 不仅赋予无形, 而且极不稳定, 变化多端。 只有理解这些潜规则, 才能兼容、 设计、 顺应、 限制、 更好的利用潜规则, 为组织管理提供服务。

由于非正式组织的领袖属于魅力型领袖, 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权威, 所以做好非正式组织领袖的工作是做好非正式组织工作的关键。 给组织中的核心人物获得高层次需要满足的机会, 让某个非正式组织中的领袖担任适当的职务, 强化其在正式群体中的角色作用。 这样就可以增强正式群体目标对他们的吸引力, 而使非正式群体目标的吸引力减弱。 组织管理者要尊重他们, 要多征求和听取他们的意见, 并通过他们了解非正式群体成员的反应, 让他们成为正式组织管理的有效中介而不是对抗者。 总之, 非正式组织是人际间相互沟通的一条途径, 是对正式组织的补充。 管理者很好利用非正式组织, 对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希望上述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1非正式组织指:

依法应向政府有关部门登记备案未经此手续的;或非单位自身在单位内部组织的,由一些人自发组成的组织。如,沙龙,帮派,同乡会等。

特点:无合法手续,关系松散,等级不太分明,目的性不强,内部行为规范不明确,无太深的利益关系,进出较自由。

2管理者态度:

两种:对正式组织本身目标、活动无消极作用,可引导向有利正式组织活动方向发展,或不支持也不限制。

对正式组织活动及目标有消极作用,反对、限制,促其瓦解。

学陈春花《数字化时代管理者进阶课》

重新认识组织1

什么是组织?

      组织是为了完成具体目标而从事于系统化的努力的人的组合。它有共同的目标、协同的行为、共同的语言。

理解组织的四个方向

  1、组织是一个“实”体;

  2、重点“人员”

  3、系统化的努力:分工合作

  4、明确的目标

如何理解:组织是一个“实”体?

    组织的“实 ”,不是指组织有的办公楼、厂房、设备这些资产,而 是指组织中自上而下的压力 ,这个 压力源自于组织的权力、责任和目标 。

    花老师认为一个好的组织一定要有压力。在你的组织里,你如果感到有压力,这是一个好组织;如果你发现,有压力对员工又好,员工很开心,这是一个优秀的组织;如果员工很开心,没有压力,那这个就不是一个好的组织。 好组织是痛并快乐着的 。

中国人为什么活得比较累?

      花老师认为原因在于我们在家庭中要错了“东西”,家庭是一个讲“情感、兴趣和爱好”的地方,但是我们常常强调“权力、责任、目标”,钱应该谁来赚,家务谁来做,孩子谁来管等都要有个分工,分工就以为着责任,这都是对于正式组织的一套,用到家庭里,你自然会感觉压力山大,感觉比较累。

      正式组织要强调:权力、责任、目标 。

      非正式组织要强调:情感、兴趣和爱好 。在组织里,情感、兴趣和爱好这部分只能在企业文化里做。

家庭不是正式组织吗?

      家庭当然是正式组织,但这是法律规定的,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家庭”这个组织是完成“人类族群延续”这个目标的最佳方式。这个责任、目标是整个人类的,不是个人的。所以说家庭是一种特殊的正式组织。在家庭这个正式组织里要像非正式组织,强调和培养情感、兴趣和爱好,家庭生活才能轻松和睦。

总结:

1、好的组织都是有压力的,是会让你感觉痛并快乐着的。

2、正式组织强调:权力、责任、目标;

    非正式组织强调:情感、兴趣和爱好。

3、家庭是法定的正式组织,要用非正式组织的方式,培养共同的情感、兴趣和爱好。

    分享我的学习和感悟,我们共同成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473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