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怀古 司马曙,赏析及暗字在诗歌中的作用

金陵怀古 司马曙,赏析及暗字在诗歌中的作用,第1张

金陵怀古 司马曙,赏析及暗字在诗歌中的作用

金陵怀古》 金 陵 怀 古

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

金陵从三国吴起,先后为六朝国都,是历代诗人咏史的重要题材。司空曙的这首《金陵怀古》,选材典型,用事精工,别具匠心。

前两句写实。作者就眼前所见,选择两件典型的景物加以描绘,着墨不多,而能把古都金陵衰败荒凉的景象,表现得很具体,很鲜明。辇路即皇帝乘车经过的道路。想当年,皇帝出游,旌旗如林,鼓乐喧天,前呼后拥,应是无比威风。此时这景象已不复存在,只有道旁那饱览人世沧桑的江枫,长得又高又大,遮天蔽日,投下浓密的阴影,使荒芜的辇路更显得幽暗阴森。“江枫暗”的“暗”字,既是写实,又透露出此刻作者心情的沉重。是通感,又是双关,画龙点睛。

沿着这条路走去,就可看到残存的一些六朝宫苑建筑了。“台城六代竞豪华”,昔日的宫庭,珠光宝气,金碧辉煌,一派显赫繁华,更不用说到了飞红点翠、莺歌燕舞的春天。现在这里却一片凄清冷落,只有那野草到处滋生,长得蓬蓬勃勃,好像整个宫庭都成了它们的世界。“野草春”,这“春”字既点时令,又着意表示,点缀春光的唯有这萋萋野草而已。这两句对偶整齐,辇路、宫庭与江枫、野草形成强烈对照,启发读者将它的现状与历史作比较,其盛衰兴亡之感自然寄寓于其中。

接下去,笔锋一转,运实入虚,别出心裁地用典故抒 怀。典故用得自然、恰当,蕴含丰富,耐人寻味。

先说自然。庾开府即庾信,因曾官开府仪同三司,故称。庾信是梁朝著名诗人,早年在金陵做官,和父亲庾肩吾一起,深受梁武帝赏识,所谓“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诗人从辇路、宫庭着笔来怀古,当然很容易联想到庾信,它与作者的眼前情景相接相合,所以是自然的。

再说恰当。庾信出使北朝西魏期间,梁为西魏所亡,遂被强留长安。北周代魏后,他又被迫仕于周,一直留在北朝,最后死于隋文帝开皇元年。他经历了北朝几次政权的交替,又目睹南朝最后两个王朝的覆灭,其身世是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动乱变化的。再说他长期羁旅北地,常常想念故国和家乡,其诗赋多有“乡关之思”,著名的《哀江南赋》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诗人的身世和庾信有某些相似之处。他经历过“安史之乱”,亲眼看到大唐帝国从繁荣的顶峰上跌落下来。安史乱时,他曾远离家乡,避难南方,乱平后一时还未能回到长安,思乡之情甚切。所以,诗人用庾信的典故,既感伤历史上六朝的兴亡变化,又藉以寄寓对唐朝衰微的感叹,更包含有他自己的故园之思、身世之感在内,确是贴切工稳,含蕴丰富。“伤心”二字,下得沉重,值得玩味。庾信曾作《伤心赋》一篇,伤子死,悼国亡,哀婉动人,自云:“既伤即事,追悼前亡,惟觉伤心……”以“伤心”冠其名上,自然贴切,而这不仅概括了庾信的生平遭际,也寄托了作者对这位前辈诗人的深厚同情,更是他此时此地悲凉心情的自白。

这首诗寥寥二十字,包蕴丰富,感慨深沉,情与景、古与今、物与我浑然一体,不失为咏史诗的佳作。

桂枝香 金陵怀古 赏析

画图难足:无法用绘画来描述的。表示景色、景致等美丽非常。

漫嗟荣辱:空发兴亡感慨

《桂枝香金陵怀古》可能是王安石治平四年(1067)出知江宁府时所作。据《历代诗余》引《古今词话》说,当时有三十多人用此调写金陵怀古词,“惟王介甫为绝唱。”

首先,这首词写景奇伟壮丽,气象开阔绵邈,充分显示出作者立足之高、胸襟之广。开头三句是泛写,寥寥数语即交代清楚时令、地点、天气,并把全词置于一个凭栏远眺的角度,一片秋色肃杀的气氛之中,气势已是不凡。以下“千里澄江似练”写水,“翠峰如簇”写山,从总体上写金陵的山川形势,更给全词描绘出一个广阔的背景。“征帆”二句是在此背景之下对景物的具体描写。在滔滔千里的江面之上,无数征帆于落日余晖中匆匆驶去。这景色,与“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相比,虽辽阔者同,然而,前者壮丽,后者凄清,风格迥异。而长江两岸众多参差的酒旗背著西风飘荡,与杜牧的“水村山郭酒旗风”相比,浓烈与俊爽之差别则显而易见。至于“彩舟云淡,星河鹭起”,如同**镜头的进一步推开,随着征帆渐渐远去,词人的视野也随之扩大,竟至把水天上下融为一体,在一个更加广漠的空间写出长江的万千仪态。远去的征帆象是漂漾在淡淡的白云里,飞舞的白鹭如同从银河上惊起。读到这里,不禁使人想起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为千古传诵的骈文警句,一为前所未有的词中创境,实在是异曲而同工。

此词景物有实有虚,色彩有浓有淡,远近交错,虚实结合,浓淡相宜,构成一幅巧夺天工的金陵风景图。其旷远、清新的境界,雄健、壮阔的风格,是那些“小园香径”、“残月落花”之作所无可比拟的。

其次,立意新颖,高瞻远瞩,表现出一个清醒的政治家的真知灼见。《桂枝香》下片所发的议论,绝不是慨叹个人的悲欢离合、闲愁哀怨,而是反映了他对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关注和焦急心情。前三句“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所念者,是揭露以金陵建都的六朝统治者,利用江南秀丽山川,豪华竞逐,荒*误国;所叹者,是鄙夷他们到头来演出了一幕又一幕“门外楼头”式的悲剧,实在是既可悲又可恨。“千古凭高”二句则是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站不到应有的高度,也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引出历史的教训。而现在,六朝旧事随着流水逝去了,眼前只剩下几缕寒烟笼罩着的毫无生机的衰草。这“寒烟衰草凝绿”显然流露出作者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全词重点在结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 遗曲。”所谓“ 遗曲”,是陈后主所制艳曲《玉树 花》。此意唐人杜牧也写过:“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花。”然而,作者不似杜牧那样去责怪商女无知,而是指桑骂槐,意在言外:歌妓们至今还唱着亡国之音,正是因为当权者沉缅酒色,醉生梦死。然而,“玉树 花,花开不复久”,如再不改弦易辙,采取富国强兵的措施,必然如六朝一样悲恨相续。此结句无异于对北宋当局的警告。有人说,张升的《离亭燕》是王安石《桂枝香》所本。如果从语言、句法来看,王词确受张词影响不小。然而,张升对六朝的兴亡只是一种消极的伤感:“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两词的思想境界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第三,章法上讲究起承转合,层次井然,极类散文的写法。上片首句“登临送目”四字笼罩全篇,一篇从此生发。次句“故国”二字点明金陵,为下片怀古议论埋下伏笔。以下写景先从总体写起,接着是近景,远景,最后以“画图难足”收住。既总结了以上写景,又很自然地转入下片议论。安排十分妥贴、自然。下片拓开一层大发议论:金陵如此壮丽,然而它正是六朝相继灭亡的历史见证。“念往昔”三句表明了对六朝兴亡的态度,“千古凭高”二句写出了对历来凭吊金陵之作的看法。以下即转入现实,结句又回到今天。首尾圆合,结构谨严,逐层展开,丝丝入扣。词有以景结,如晏殊的《踏莎行》:“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写的是莫名其妙的春愁;有以情结,如柳永的《凤栖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表现的是专一诚挚的爱情。而《桂枝香》却以议论作结,其中寄托著作者对重大的现实政治问题的看法。《桂枝香》在章法结构方面的这些特色,反映了词的发展在进入慢词之后,以散文入词出现的特点。

第四,用典贴切自然。“千里澄江似练”乃化用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星河鹭起”用的是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诗意。“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用的是隋灭陈的典故:当隋朝大将韩擒虎兵临城下时,全无心肝的陈后主还正在和宠妃张丽华歌舞作乐。杜牧《台城曲》曾咏此事:“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而王安石巧妙地只借用“门外楼头”四个字,“门外”言大军压境,“楼头”说荒* ,就极其精炼而又形象地表现了六朝的覆灭。“悲恨相续”四个字则给南朝的历史作了总结。结句化用杜牧《泊秦淮》诗句,但赋予了它更为深刻、精辟的思想内容。短短的一首词而四用典,在王安石之前实不多见。

王安石的这首《桂枝香》的内容是金陵怀古。上阕写景。“澄江”、“翠峰”、“征帆”、“酒旗”、“彩舟”、“鹭起”,构成一幅雄伟壮丽的金陵晚秋图。下阕通过怀古,揭露了六朝统治阶级“繁华竞逐”的奢侈生活。结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 》遗曲”则是对当道者的警醒。这首词语言苍劲,意境开阔,摆脱了当时绮靡词风的影响。在艺术风格上摆脱纤细、绮靡的词风,“一扫五代旧习”,有着极大的独创性;在意趣和识度上,一反千古谩嗟荣辱的悲叹,站得高,看得远,隐喻现实,寄兴遥深,所以被推为金陵怀古词的绝唱。难怪苏轼见了,赞叹“此老乃野狐精也。”

王矽的金陵怀古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首联破题,兼点时、地。为排解乡思而“访古”,但往事如烟,相隔久远,难以追寻。独自踯躅江边古城,扑入眼帘的只有一派萧索的秋光。“悠悠”、“独上”、“满目秋”,开端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离索的气氛。

《金陵怀古》中“独上江城满目秋”在诗中的作用?

金陵怀古 王矽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本篇《华阳集》题作《金陵怀古》。

首联破题,兼点时、地。为排解乡思而“访古”,但往事如烟,相隔久远,难以追寻。独自踯躅江边古城,扑入眼帘的只有一派萧索的秋光。“悠悠”、“独上”、“满目秋”,开端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离索的气氛。

西河 金陵怀古 周邦彦 赏析

佳丽地指江南,

故国大概没有确指,就是历史兴亡吧,

旧迹指经作为都城的南京储存下来的遗迹。

金陵怀古中“独上……”这句在全是中的作用

金陵怀古的诗词有很多首的,你所指的应该是王珪的“独上江城满月秋”在全诗中的作用吧?

首句破题,兼点时、地。为排解乡思而怀古,但往事如烟,相隔久远,难以追寻。开篇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的气氛。

金陵怀古 王珪 鉴赏

金陵怀古(二)

作者: 王珪

控带洪流古帝城,欲寻旧事半榛荆。

六朝山色青终在,千古江声恨未平。

设险丘陵荒蔓草,压村桑柘接新耕。

十年重到无人问,独立风一怆情。

麻烦给我<桂枝香 金陵怀古>(王安石)的赏析

首先,这首词写景奇伟壮丽,气象开阔绵邈,充分显示出作者立足之高、胸襟之广。开头三句是泛写,寥寥数语即交代清楚时令、地点、天气,并把全词置于一个凭栏远眺的角度,一片秋色肃杀的气氛之中,气势已是不凡。以下“千里澄江似练”写水,“翠峰如簇”写山,从总体上写金陵的山川形势,更给全词描绘出一个广阔的背景。“征帆”二句是在此背景之下对景物的具体描写。在滔滔千里的江面之上,无数征帆于落日余晖中匆匆驶去。这景色,与“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相比,虽辽阔者同,然而,前者壮丽,后者凄清,风格迥异。而长江两岸众多参差的酒旗背著西风飘荡,与杜牧的“水村山郭酒旗风”相比,浓烈与俊爽之差别则显而易见。至于“彩舟云淡,星河鹭起”,如同**镜头的进一步推开,随着征帆渐渐远去,词人的视野也随之扩大,竟至把水天上下融为一体,在一个更加广漠的空间写出长江的万千仪态。远去的征帆象是漂漾在淡淡的白云里,飞舞的白鹭如同从银河上惊起。读到这里,不禁使人想起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为千古传诵的骈文警句,一为前所未有的词中创境,实在是异曲而同工。此词景物有实有虚,色彩有浓有淡,远近交错,虚实结合,浓淡相宜,构成一幅巧夺天工的金陵风景图。其旷远、清新的境界,雄健、壮阔的风格,是那些“小园香径”、“残月落花”之作所无可比拟的。 其次,立意新颖,高瞻远瞩,表现出一个清醒的政治家的真知灼见。《桂枝香》下片所发的议论,绝不是慨叹个人的悲欢离合、闲愁哀怨,而是反映了他对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关注和焦急心情。前三句“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所念者,是揭露以金陵建都的六朝统治者,利用江南秀丽山川,豪华竞逐,荒*误国;所叹者,是鄙夷他们到头来演出了一幕又一幕“门外楼头”式的悲剧,实在是既可悲又可恨。“千古凭高”二句则是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站不到应有的高度,也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引出历史的教训。而现在,六朝旧事随着流水逝去了,眼前只剩下几缕寒烟笼罩着的毫无生机的衰草。这“寒烟衰草凝绿”显然流露出作者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全词重点在结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 遗曲。”所谓“ 遗曲”,是陈后主所制艳曲《玉树 花》。此意唐人杜牧也写过:“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花。”然而,作者不似杜牧那样去责怪商女无知,而是指桑骂槐,意在言外:歌妓们至今还唱着亡国之音,正是因为当权者沉湎酒色,醉生梦死。然而,“玉树 花,花开不复久”,如再不改弦易辙,采取富国强兵的措施,必然如六朝一样悲恨相续。此结句无异于对北宋当局的警告。有人说,张升的《离亭燕》是王安石《桂枝香》所本。如果从语言、句法来看,王词确受张词影响不小。然而,张升对六朝的兴亡只是一种消极的伤感:“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两词的思想境界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第三,章法上讲究起承转合,层次井然,极类散文的写法。上片首句“登临送目”四字笼罩全篇,一篇从此生发。次句“故国”二字点明金陵,为下片怀古议论埋下伏笔。以下写景先从总体写起,接着是近景,远景,最后以“画图难足”收住。既总结了以上写景,又很自然地转入下片议论。安排十分妥贴、自然。下片拓开一层大发议论:金陵如此壮丽,然而它正是六朝相继灭亡的历史见证。“念往昔”三句表明了对六朝兴亡的态度,“千古凭高”二句写出了对历来凭吊金陵之作的看法。以下即转入现实,结句又回到今天。首尾圆合,结构谨严,逐层展开,丝丝入扣。词有以景结,如晏殊的《踏莎行》:“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写的是莫名其妙的春愁;有以情结,如柳永的《凤栖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表现的是专一诚挚的爱情。而《桂枝香》却以议论作结,其中寄托著作者对重大的现实政治问题的看法。《桂枝香》在章法结构方面的这些特色,反映了词的发展在进入慢词之后,以散文入词出现的特点。 第四,用典贴切自然。“千里澄江似练”乃化用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星河鹭起”用的是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诗意。“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用的是隋灭陈的典故:当隋朝大将韩擒虎兵临城下时,全无心肝的陈后主还正在和宠妃张丽华歌舞作乐。杜牧《台城曲》曾咏此事:“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而王安石巧妙地只借用“门外楼头”四个字,“门外”言大军压境,“楼头”说荒* ,就极其精炼而又形象地表现了六朝的覆灭。“悲恨相续”四个字则给南朝的历史作了总结。结句化用杜牧《泊秦淮》诗句,但赋予了它更为深刻、精辟的思想内容。短短的一首词而四用典,在王安石之前实不多见。

金陵怀古这首诗在抒情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赏析

许浑的吗?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这首怀古七律,在选取形象、锤炼字句方面很见功力。例如中间两联,都以自然景象反映社会的变化,手法和景物却大不相同:颔联采取赋的写法进行直观的描述,颈联借助比兴取得暗示的效果;松楸、禾黍都是现实中司空见惯的植物,石燕和江豚则是传说里面神奇怪诞的动物。这样,既写出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形象,又烘托了一种神秘莫测的浪漫主义气氛。至于炼字,以首联为例:“残”和“空”,从文化生活和军事设施两方面反映陈朝的腐败,一文一武,点染出陈亡之前金陵城一片没落不堪的景象:“合”字又以泰山压顶之势,表现隋朝大军兵临城下的威力:“王气终”则与尾联的“豪华尽”前后相应,抒写金陵繁华一去不返、人间权势终归于尽的慨叹,读来令人不禁怅然。

贼平后送人北归 司马曙 赏析

贼平后送人北归

诗人:司空曙 朝代:唐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注释

①同:一起。

②旧国:故里。

③残垒:残余的工事。

译文

时局动乱时我们一起去了南方,安定后,你却一个人独自回到北方。在他乡生出了白发,回到家乡,只能看到青山依旧。晓月的映照下,经过残破的壁垒,繁星的夜晚只能宿在原来的关塞。只有寒禽和衰草,处处陪伴着愁苦的容颜。

赏析

诗人送友人回乡,惋惜不能同回,他想像著友人回归途中的情景,反映出战乱带给人们的痛苦,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全诗流露出哀伤的情绪,写景抒情,委婉动人。

据我所知,当时用《桂枝香》这个词牌作金陵怀古的,不下三十余家。我认为唯独此词为千古绝唱!连苏轼见后也赞叹不已。

上片描绘金陵山河的清丽景色,大笔挥洒,气象宏阔。长江秋景,天朗气清,秋光寥廓,表现了龙蟠虎踞之地的江天胜概,词中常见的悲秋情调以及衰飒迟暮之感被一扫而空。在深秋西风残照之中,写得这样视野阔大,景象壮伟,显出作者立足之高和胸次之广。

下片怀古寄慨,追叙六朝竞逐繁华而导致亡国的历史往事而发出浩叹,并寓谴责之意,又暗含伤时之慨。词中多融入前人诗句而浑化无迹,最后化用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作为结束。从历史回到现实,感慨时人还未从前朝覆亡中吸取教训。

这首词上片雄健,下片冷峭,在意趣和识度上表现出高人之处,自然为同时诸家所不及了。

《桂枝香·金陵怀古》与《念奴娇·过洞庭》在内容和风格上有明显的区别。总的来说,《桂枝香·金陵怀古》借景抒情,格调壮丽;而《念奴娇·过洞庭》则以文为词,意蕴深邃。

首先,《桂枝香·金陵怀古》全词以写景开头,又借玉树后庭花的典故点题,隐喻现实,寄兴遥深。上阕写登临金陵故都之所见,临境怀古,展现出昔日繁华与荒凉同存的景象,气势宏大。下阕则写金陵之历史兴亡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而《念奴娇·过洞庭》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自己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同时隐隐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上片描写广阔清静、上下澄明的湖光水色,表现作者光明磊落、胸无点尘的高尚人格。下片则通过对比手法,以贬谪南荒、深情几许的苍凉笔调,抒发了郁积深沉的跌宕之悲,悲凉之感。

综上所述,《桂枝香·金陵怀古》与《念奴娇·过洞庭》在内容和风格上有明显的区别。《桂枝香·金陵怀古》以写景抒情为主,格调壮丽;而《念奴娇·过洞庭》则以文为词,意蕴深邃。

《登岳阳楼》和《桂枝香·金陵怀古》作为两篇不同朝代的诗歌作品,在情感表达上有一些异同之处。

首先,《登岳阳楼》表达的主要情感是怀念和豪情。在诗中,作者通过赞美岳阳楼的壮丽景色,表现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自己的豪迈和志向。诗中的豪情气象、雄浑笔力和高昂情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桂枝香·金陵怀古》则更多地表现了一种哀伤和沉郁的情感。在这首诗中,作者借用了一些历史典故,描绘了古代金陵城的繁华和荣耀,但同时也表现出了现代社会的衰落和沦亡。整首诗表现出的哀思之情和对逝去时光的追思之意,让人倍感凄凉和惋惜。

总之,《登岳阳楼》和《桂枝香·金陵怀古》虽然都是文学作品,但它们所表现的情感基调和情绪氛围却有所不同。前者以豪情和壮志为主,后者则更多地表现出了哀思和凄怆的情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481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