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第二段琵琶女情感生活变化的轨迹

琵琶行第二段琵琶女情感生活变化的轨迹,第1张

赏析 第二部分写琵琶女及其演奏的琵琶曲,具体而生动地揭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 琵琶女因“平生不得志”而“千呼万唤始出来”,又通过琵琶声调的描写,表现琵琶女的高超弹技。用手指叩弦(拢),用手指揉弦(捻),顺手下拨(抹)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开篇便奠定感情基调。

秋凉袭身,表达出诗人凄凉的心情境,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谢谢。

乐曲的旋律起伏变化是以下四个:

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白话译文:粗弦嘈嘈,好象是急风骤雨,细弦切切,好象是儿女私语。

2、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话译文:嘈嘈切切,错杂成一片,大珠小珠,落满了玉盘。

3、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白话译文:花底的黄莺间间关关——叫得多么流利,冰下的泉水幽幽咽咽。

4、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白话译文:流水知冻结了,也冻结了琵琶的弦于,弦子冻结了,声音也暂时停止。

琵琶行的赏析:

1、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深秋。白居易时年四十五岁,在江州任司马。州司马是州刺史 

2、的佐官,掌管军事,但白居易此时是有虚职而无实权。白居易无辜遭贬江州司马后,开始还恬然自安,与三五知己登山游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浔阳江头,他遇到一位来自京都、漂泊江湖的琵琶女,往还之际,顿生强烈的天涯沦落之感。这首长篇叙事诗,正是有感而发。

3、正如《唐宋诗醇》所说: “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焉。比兴相纬,寄托遥深,其意微以显,其情哀以思,其辞丽以则。”读这首叙事诗,不能忽略序言。

4、序言不仅交代了时间、背景和写作原因,而且巧妙地点明了全诗的主旨,为我们准确把握全诗的思想内容起到了提示作用。序云:“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全诗可分为5个部分,分别为“江头送客闻琵琶”,“江上聆听琵琶曲”,“歌女倾诉身世苦”,“同病相怜伤迁谪”,“重闻琵琶青衫湿”。

本诗的诗眼(主旨)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共二十二句为第二段,写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其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是写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而后“弦弦掩抑”,写到曲调的悲伧;“低眉信手续续弹”,写到舒缓的行板。拢、捻、抹、挑,都是弹奏琵琶的手法。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朝宫廷中制作的一个舞曲名。六幺:当时流行的一个舞曲名。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声如裂帛”共十四句,描写琵琶乐曲的音乐形象,写它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到无声,到突然而起的疾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划,戛然而止,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这里有落玉盘的大珠小珠,有流啭花间的间关莺语,有水流冰下的丝丝细细,有细到没有了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有突然而起的银瓶乍裂、铁骑金戈,它使听者时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时而又惊魂动魄。“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是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

下面的一大段,通过描写琵琶女弹奏的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

先用“转轴拨弦三两声”一句写校弦试音,接着就赞叹“未成曲调先有情”,突出了一个“情”字。“弦弦掩抑声声思”以下六句,总写“初为《霓裳》后《六幺》”的弹奏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更用“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思想情感。此后十四句,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大弦嘈嘈如急雨”,既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亦然。这还不够,“嘈嘈切切错杂弹”,已经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旋律继续变化,出现了先“滑”后“涩”的两种意境。“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象“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象“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弹奏至此,满以为已经结束了。谁知那“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迸,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才到高潮,即收拨一画,戛然而止。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由低到高再到低。琵琶并序的声调由低到高再到低的抑扬疾徐变化的过程。《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长篇叙事诗。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可以用音叉来调琴。

敲一下音叉,然后把它抵在耳郭后面,这时你听到的是A音。也就是一弦的音高。之后调节二弦,使二弦第五相的音高与一弦空弦的音高相同,这时,二弦的音也定好了。之后按住三弦的第二相,使其音高与二弦空弦的音高相同,三弦也就定好了。最后定四弦。调节四弦,使其第五相音高与三弦的空弦音高相同,这样琵琶调音就完成了

标准音是一弦A,二弦D,三弦E,四弦A。

如果一时间找不到音叉,可以拿起你手边的电话,听听电话的忙音,这个音高实际上就是A音,这是我老师告诉我的哈。

《琵琶行》中写了三次琵琶女的弹奏,每次诗人表现的重点不同。

第一次弹奏在第一部分:“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第一部分是全诗的引子,交代了时间,秋风萧瑟的夜晚,交代了地点,浔阳江头,交代了背景,送别朋友,自古多情伤离别,再加上无管弦,更加寂寞萧瑟。头两句写江头送客,正当秋夜,枫叶如丹,荻花飘白,风声瑟瑟,这就烘托了一种惆怅惜别的悲凉气氛。一个“惨”字点出了离别的无限凄凉,而景色的寂寞惆怅和主人的感伤融为一体。最后两句用“忽闻”造成语气的强烈转折,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用水上传来的琵琶声打破了寂寞、郁闷和凄清。用“主人忘归客不发”侧面烘托、暗写琵琶声的艺术魅力。

第二次弹奏在第二部分:“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女出场:“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着重描写了琵琶女的动作和神态,表现了琵琶女内心的悲凉和情感的细腻。

第三次弹奏在第三部分,描写了琵琶女的高超弹奏技巧和乐曲中所表达的丰富情感。诗人用“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等生动的比喻,形容琵琶声的丰富多彩和深沉优美。诗人又用“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等语句,表现了音乐的高潮和情感的深沉。最后用“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了弹奏,乐曲高亢激烈,犹如裂帛般撕裂人心。这一部分着重表现了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巧和乐曲中所表达的丰富情感,与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产生了共鸣。

总的来说,《琵琶行》中三次描写琵琶女的弹奏,每次重点不同,第一次突出琵琶女的琴音感人,第二次突出琵琶女的神态和情感,第三次突出琵琶女的弹奏技巧和乐曲中所表达的丰富情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580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