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

《窦娥冤》,第1张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结合“单元知识和训练”,掌握研究性阅读的特点,学会研究性阅读的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2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介绍元杂剧的体制。

教学难点:

1戏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2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教学方法:讲授与研究性阅读相结合。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介绍关汉卿: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人说他:“生而凋搅,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风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介绍元杂剧: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①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 )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③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指导阅读

1阅读“自读提示”中与本折有关的情节。

2阅读课文。

3提问式阐述:文学史上公认课文所选部分是全剧的高潮。但在前两折里,已经把窦娥受害的故事情节交待得清楚明白。窦娥与张驴儿的冲突,窦娥在公堂上的斗争,都已在前两折里表现出来,那么高潮为什么出现在第三折里?

通过阅读课文,我们发现;第三折里仅有窦娥指天发誓,刑场受戮,故事情节简单,而构成窦娥矛盾冲突的对立面,如社会恶势力的代表张驴儿、元代残酷统治的典型官府都隐藏在幕后,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更没有高潮,可见,全剧高潮出在第三折里是与戏剧本身的特点分不开的。

戏剧本身的特点是什么呢?那就是剧作家在剧本中,除了精心构思戏剧的矛盾冲突外,还要匠心独运地安排曲牌、唱词、说白,以便创造条件,让演员在舞台上尽情地演出。

4提问:在课文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

明确: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

5提问: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把课文分成若干层次。(按“思考和练习”一的要求)

明确:10个曲牌有3个层次。使剧情有张有弛,有烘托、有渲染,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第1层是[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大意是窦娥指斥天地鬼神。第2层是[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告别婆婆。第3层是[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发下三大誓愿。

6分析第1层。齐读第1层两支曲子。

7提问: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明确:窦娥诉说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动地惊天”。又因为窦娥的冲突对象隐于幕后,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对象。由于内心的悲愤难以控制,便构成了对天地的怨恨与控诉。

天地,在古代人的意识里,是被看作能够主宰世间万物包括人的命运的最神圣的东西。是不容侵犯的。但由于窦娥的冤情深重,而天地面对人间的邪恶残暴竟无动于衷,所以窦娥唱出:“……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的唱词时,便自然得到了人们的共鸣。

8背诵[滚绣球]一曲,然后作“思考和练习”五。

明确:作为封建社会中的一普通女子,窦娥对神明的天地本应深信不移,可是残酷的社会现实使她对天地鬼神由信赖而怀疑,由怀疑又转为愤怒的控诉:“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样,窦娥通过自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含冤难辩的悲惨经历,认识到了善良的人的贫穷命短,罪恶的人富贵延寿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她的觉醒意识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作为封建社会一个弱女子的窦娥,认识了封建社会的罪恶又能怎么样?她除了对天地日月鬼神进行愤怒的控诉以外,只能是“落得两泪涟涟”。

9小结:这两个曲牌,十分准确而深刻地概括了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草菅人命、残酷压迫的反动本质。又由于这两个曲牌的唱腔高亢激越,音乐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和谐统一,自有一种强烈的感人力量。为此,这两个曲牌,就已把剧情推向了高潮。

布置作业

1默写[滚绣球]曲牌,整理“思考和练习”五。

2结合“思考和练习”三,研究阅读第2、3两个层次。

3熟悉剧本的三个组成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阅读分析第2层内容,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

教学内容和步骤

复习检查

1学生背诵[滚绣球]。

2复述剧本的三个组成部分。

研究阅读

1提问:从“左侧右偏”“前合后偃”两句可见窦娥在赴刑场途中所受的苦难,可她为什么还要提出坚决走后街,舍近而求远呢?

明确:因为窦娥的婆婆住在前街,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这充分显示了她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展示了她性格中温顺善良的一面。

2然而,她的婆婆还是迎面赶来了,请看她与婆婆的一段对白,并试作分析。

(原文略)

3提问:通过人物对白,试分析关汉卿的语言艺术和戏剧效果。

明确:关汉卿驾驭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他可以根据生活本身所提供的语言来反映现实,充分为剧情和人物性格服务。窦娥对婆婆的一段说白,出自这个封建社会小媳妇的口里是那样的贴切,表现得是那么自然、生动。

在戏剧冲突的程度上,由急转缓,由怯转伤,抒情气氛加浓,窦娥的性格更加完美。可见窦娥对婆婆的孝顺,但像这样一个完美的善良的妇女,竟然惨遭如此的冤屈,被诬陷为杀人凶手,足见当时的统治是何等的腐败,社会是何等的黑暗。这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还为悲剧的产生蓄足了势,起到了深刻批判封建社会的作用。

4阅读[快活三][鲍老儿]。

5提问:这两支曲子是窦娥临刑前对蔡婆婆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在表现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呢?

明确:使人们对窦娥的悲惨遭遇更加同情。她劝婆婆不要过分悲伤,再一次表明了她善良、美好的心灵。这样的好人蒙冤而死,自然使人们对不公正的社会产生愤恨之情,戏剧的审美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已阅读第3层。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

明确:第一个誓愿是血溅白练: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第二个誓愿是六月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6她的三桩誓愿与第1层对天地的指责是什么关系呢?是否矛盾呢?

明确: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斥和要感动天地,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

7提问:窦娥的三桩誓愿明明是幻想,却偏偏写成现实,明明是不合理的偏偏写成合理的,这说明了什么?

8提问:“煞”就是结尾的曲牌,为什么关汉卿要把“煞”分成[二煞][一煞][煞尾]三个曲牌呢?

明确:说明蓄积在窦娥胸中的怒火再也无法控制,犹如地下岩浆,冲向决口。也说明剧作家意犹未尽,他要把窦娥的无辜受害,要把人们对窦娥的同情,要把人们对统治者的愤恨表现得痛痛快快,淋漓尽致。于是在结尾处一波三折,把高潮推向顶峰。

9归纳主题。(参看[自读提示])

补充材料

“苌弘化碧”“六月飞雪”“东海孝妇”典故的出处:

1“苌弘化碧”出自《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沉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

2“六月飞雪”出自《太平御览》: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王系之狱。仰天哭,夏五月为之下霜。

3“东海孝妇”出自《汉书·于定国传》: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

《窦娥冤》在剧作上已经成为悲剧的典型代表,也是冤案的典型代表!站在剧作者的角度看,如果要把一部悲剧的悲剧色彩烘托到一定的程度,首先,这就取决于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对人物身份的设置,这里的时代背景是在元朝最黑暗的时期,是世风日下,民不聊生,暗无天日的社会!在人物身份的设置上,作者把窦娥设置成了“孤寡”,即孤儿寡妇,在中国古代,“孤寡”是被看作最可怜,最凄惨的人,而窦娥正好具备了这两个条件,她三岁死了妈以后,本来还有个父亲,但是父亲把她卖给了蔡婆,从此便成了孤儿,其实这种孤儿是最凄惨的,因为如果说父亲死了也就罢了,那是没有办法的事,但是明明有父亲,却被父亲抛弃,这对于一个正需要人关心疼爱的七岁孩子来说是何等滋味啊?好不容易等了10年,成了亲,才过了两年的太平日子,就又死了丈夫,立即成了寡妇,年纪轻轻的就要守寡,还要赡养同样是寡妇的婆婆,两个孤寡相依为命!可以说窦娥是最黑暗世界里最悲惨的人!如此凄惨可怜,弱不禁风的孤儿寡妇到最后还要落得个冤死的下场,可见当时社会的黑暗程度!作者在人物身份设置上用意深刻,发人深思!

窦娥冤案原文

第一折

〔净扮赛卢医上,诗云〕行医有斟酌,下药依本草;死的医不活,活的医死了。自家姓卢,人道我一手好医,都叫做赛卢医。在这山阳县南门开着生药局。在城有个蔡婆婆,我问他借了十两银子,本利该还他二十两,数次来讨这银子,我又无的还他。若不来便罢,若来啊,我自有个主意。我且在这药铺中坐下,看有什么人来?〔卜儿上,云〕老身蔡婆婆。我一向搬在山阳县居住,尽也静办。自十三年前窦天章秀才留下端云孩儿与我做儿媳妇,改了他小名,唤做窦娥。自成亲之后,不上二年,不想我这孩儿害弱症死了。媳妇儿守寡,又早三个年头,服孝将除了也。我和媳妇儿说知,我往城外赛卢医家索钱去也。〔做行科,云〕蓦过隅头,转过屋角,早来到他家门首。赛卢医在家么?〔卢医云〕婆婆,家里来。〔卜儿云〕我这两个银子长远了,你还了我罢。〔卢医云〕婆婆,我家里无银子,你跟我庄上去取银子还你。〔卜儿云〕我跟你去。〔做行科〕〔卢医云〕来到此处,东也无人,西也无人,这里不下手,等什么?我随身带的有绳子。兀那婆婆,谁唤你哩?〔卜儿云〕在那里?〔做勒卜儿科。孛老同副净张驴儿冲上,赛卢医慌走下。孛老救卜儿科。张驴儿云〕爹,是个婆婆,争些勒杀了。〔孛老云〕兀那婆婆,你是那里人氏?姓甚名谁?因甚着这个人将你勒死?〔卜儿云〕老身姓蔡,在城人氏,止有个寡媳妇儿,相守过日。因为赛卢医少我二十两银子,今日与他取讨;谁想他赚我到无人去处,要勒死我,赖这银子。若不是遇着老的和哥哥呵,那得老身性命来。〔张驴儿云〕爹,你听的他说么?他家还有个媳妇哩。救了他性命,他少不得要谢我,不若你要这婆子,我要他媳妇儿,何等两便?你和他说去。〔孛老云〕兀那婆婆,你无丈夫,我无浑家,你肯与我做个老婆,意下如何?〔卜儿云〕是何言语!待我回家多备些钱钞相谢。〔张驴儿云〕你敢是不肯,故意将钱钞哄我?赛卢医的绳子还在,我仍旧勒死了你罢。〔做拿绳科〕〔卜儿云〕哥哥,待我慢慢地寻思咱。〔张驴儿云〕你寻思些什么?你随我老子,我便要你媳妇儿。〔卜儿背云〕我不依他,他又勒杀我。罢罢罢,你爷儿两个随我到家中去来。〔同下〕〔正旦上,云〕妾身姓窦,小字端云,祖居楚州人氏。我三岁上亡了母亲,七岁上离了父亲,俺父亲将我嫁与蔡婆婆为儿媳妇,改名窦娥。至十七岁与夫成亲,不幸丈夫亡化,可早三年光景,我今二十岁也。这南门外有个赛卢医,他少俺婆婆银子,本利该二十两,数次索取不还,今日俺婆婆亲自索取去了。窦娥也,你这命好苦也啊!

仙吕·点绛唇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

混江龙则问那黄昏白昼,两般儿忘餐废寝几时休?大都来昨宵梦里,和着这今日心头。地久天长难过遣,旧愁新怅几时休?则这业眼苦,双眉皱,越觉的情怀冗冗,心绪悠悠。

〔云〕似这等忧愁,不知几时是了也呵!

油葫芦莫不是八字儿该载着一世忧,谁似我无尽头。须知道人心不似水长流。我从三岁母亲身亡后,到七岁与父分离久,嫁的个同住人,他可又拔着短筹;撇的俺婆妇每都把空房守,端的个有谁问,有谁偢?

天下乐莫不是前世里烧香不到头,今也波生招祸尤,劝今人早将来世修。我将这婆侍养,我将这服孝守,我言词须应口。

〔云〕婆婆索钱去了,怎生这早晚不见回来你爷儿两个且在门首,等我先进去。奶奶,你先进去,就说女婿在门首哩奶奶回来了,你吃饭么孩儿也,你教我怎生说波!

一半儿为什么泪漫漫不住点儿流?莫不是为索债与人家惹争斗?我这里连忙迎接慌问候,他那里要说缘由。羞人答答的,教我怎生则见他一半儿徘徊一半儿丑。

婆婆,你为什么烦恼啼哭那我问赛卢医讨银子去,他赚我到无人去处,行起凶来,要勒死我。亏了一个张老并他儿子张驴儿,救得我性命。那张老就要我招他做丈夫,因这等烦恼。〔正旦云〕婆婆,这个怕不中么?你再寻思咱:俺家里又不是没有饭吃,没有衣穿,又不是少欠钱债,被人催逼不过,况你年纪高大,六十以外的人,怎生又招丈夫那?〔卜儿云〕孩儿也,你说的岂不是?但是我的性命全亏他这爷儿两个救的,我也曾说道:待我到家,多将些钱物酬谢你救命之恩。不知他怎生知道我家里有个媳妇儿,道我婆媳妇又没老公,他爷儿两个又没老婆,正是天缘天对。若不随顺他,依旧要勒死我。那时节我就慌张了,莫说自己许了他,连你也许了他。儿也,这也是出于无奈。〔正旦云〕婆婆,你听我说波。

后庭花遇时辰我替你忧,拜家堂我替你愁;梳着个霜雪般白{髟狄}髻,怎将这云霞般锦帕兜?怪不的女大不中留。你如今六旬左右,可不道到中年万事休!旧恩爱一笔勾,新夫妻两意投,枉教人笑破口。

我的性命都是他爷儿两个救的,事到如今,也顾不得别人笑话了。

青哥儿你虽然是得他得他营救,须不是笋条笋条年幼,刬的便巧画蛾眉成配偶。想当初你夫主遗留,替你图谋,置下田畴,早晚羹粥,寒暑衣裘,满望你鳏寡孤独,无挨无靠,母子每到白头。公公也,则落得干生受。

孩儿也,他如今只待过门,喜事匆匆的,教我怎生回得他去?

寄生草你道他匆匆喜,我替你倒细细愁:愁则愁兴阑删咽不下交欢酒,愁则愁眼昏腾扭不上同心扣,愁则愁意朦胧睡不稳芙蓉褥。你待要笙歌引至画堂前,我道这姻缘敢落在他人后。

孩儿也,再不要说我了,他爷儿两个都在门首等候,事已至此,不若连你也招了女婿罢婆婆,你要招你自招,我并然不要女婿那个是要女婿的?争奈他爷儿两个自家挨过门来,教我如何是好?我们今日招过门去也。帽儿光光,今日做个新郎;袖儿窄窄,今日做个娇客。好女婿,好女婿,不枉了,不枉了兀那厮,靠后

赚煞我想这妇人每休信那男儿口,婆婆也,怕没有贞心儿自守,到今日招着个村老子,领着个半死囚。〔张驴儿做嘴脸科,云〕你看我爷儿两个这等身段,尽也选得女婿过。你不要错过了好时辰,我和你早些儿拜堂罢。〔正旦不理科,唱〕则被你坑杀人燕侣莺俦。婆婆也,你岂不知羞!俺公公撞府冲州,挣揣的铜斗儿家缘百事有。想着俺公公置就,怎忍教张驴儿情受?〔张驴儿做扯正旦拜科,正旦推跌科,唱〕兀的不是俺没丈夫的妇女下场头。〔下〕

〔卜儿云〕你老人家不要恼懆,难道你有活命之恩,我岂不思量报你?只是我那媳妇儿气性最不好惹的,既是他不肯招你儿子,教我怎好招你老人家?我如今拚的好酒好饭养你爷儿两个在家,待我慢慢的劝化俺媳妇儿;等他有个回心转意,再作区处。〔张驴儿云〕这歪剌骨便是黄花女儿,刚刚扯的一把,也不消这等使性,平空的推了我一交,我肯干罢!就当面赌个誓与你;我今生今世不要他做老婆,我也不算好男子。〔词云〕美妇人我见过万千向外,不似这小妮子生得十分惫赖;我救了你老性命死里重生,怎割舍得不肯把肉身陪待?〔同下〕

第二折

〔赛卢医上,诗云〕小子太医出身,也不知道医死多人,何尝怕人告发,关了一日店门?在城有个蔡家婆子,刚少他二十两花银,屡屡亲来索取,争些捻断脊筋。也是我一时智短,将他赚到荒村,撞见两个不识姓名男子,一声嚷道:“浪荡乾坤,怎敢行凶撒泼,擅自勒死平民!”吓得我丢了绳索,放开脚步飞奔。虽然一夜无事,终觉失精落魂;方知人命关天关地,如何看做壁上灰尘。从今改过行业,要得灭罪修因,将以前医死的性命,一个个都与他一卷超度的经文。小子赛卢医的便是。只为要赖蔡婆婆二十两银子,赚他到荒僻去处,正待勒死他,谁想遇见两个汉子,救了他去。若是再来讨债时节,教我怎生见他?常言道的好:“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喜得我是孤身,又无家小连累,不若收拾了细软行李,打个包儿,悄悄的躲到别处,另做营生,岂不干净?〔张驴儿上,云〕自家张驴儿,可奈那窦娥百般的不肯随顺我;如今那老婆子害病,我讨服毒药与他吃了,药死那老婆子,这小妮子好歹做我的老婆。〔做行科,云〕且住,城里人耳目广,口舌多,倘见我讨毒药,可不嚷出事来?我前日看见南门外有个药铺,此处冷静,正好讨药〔做到科,叫云〕太医哥哥,我来讨药的。〔赛卢医云〕你讨什么药?〔张驴儿云〕我讨服毒药。〔赛卢医云〕谁敢合毒药与你?这厮好大胆也。〔张驴儿云〕你真个不肯与我药么?〔赛卢医云〕我不与你,你就怎地我?〔张驴儿做拖卢云〕好呀,前日谋死蔡婆婆的,不是你来?你说我不认的你哩?我拖你见官去。〔赛卢医做慌科,云〕大哥,你放我,有药有药。〔做与药科,张驴儿云〕既然有了药,且饶你罢。正是: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下〕〔赛卢医云〕可不悔气!刚刚讨药的这人,就是救那婆子的。我今日与了他这服毒药去了,以后事发,越越要连累我;趁早儿关上药铺,到涿州卖老鼠药去也。〔下〕〔卜儿上,做病伏几科〕〔孛老同张驴儿上,云〕老汉自到蔡婆婆家来,本望做个接脚,却被他媳妇坚执不从。那婆婆一向收留俺爷儿两个在家同住,只说好事不在忙,等慢慢里劝转他媳妇,谁想他婆婆又害起病来。孩儿,你可曾算我两个的八字,红鸾天喜几时到命哩?〔张驴儿云〕要看什么天喜到命!只赌本事,做得去自去做。〔孛老云〕孩儿也,蔡婆婆害病好几日了,我与你去问病波。〔做见卜儿问科,云〕婆婆,你今日病体如何?〔卜儿云〕我身子十分不快哩。〔孛老云〕你可想些什么吃?〔卜儿云〕我思量些羊肚儿汤吃。〔孛老云〕孩儿,你对窦娥说,做些羊肚儿汤与婆婆吃。〔张驴儿向古门云〕窦娥,婆婆想羊肚儿汤吃,快安排将来。〔正旦持汤上,云〕妾身窦娥是也。有俺婆婆不快,想羊肚汤吃,我亲自安排了与婆婆吃去。婆婆也,我这寡妇人家,凡事也要避些嫌疑,怎好收留那张驴儿父子两个?非亲非眷的,一家儿同住,岂不惹外人谈议?婆婆也,你莫要背地里许了他亲事,连累我也做不清不洁的。我想这妇人心好难保也啊。〔唱〕

南吕·一枝花他则待一生鸳帐眠,那里肯半夜空房睡;他本是张郎妇,又做了李郎妻。有一等妇女每相随,并不说家克计,则打听些闲是非;说一会不明白打凤的机关,使了些调虚嚣捞龙的见识。

梁州第七这一个似卓氏般当垆涤器,这一个似孟光般举案齐眉;说的来藏头盖脚多伶俐,道着难晓,做出才知。旧恩忘却,新爱偏宜;坟头上土脉犹湿,架儿上又换新衣。那里有奔丧处哭倒长城?那里有浣纱时甘投大水?那里有上山来便化顽石?可悲可耻,妇人家直恁的无仁义,多*奔,少志气;亏杀前人在那里,更休说本性难移。

〔云〕婆婆,羊肚儿汤做成了,你吃些儿波。〔张驴儿云〕等我拿去。〔做接尝科,云〕这里面少些盐醋,你去取来。〔正旦下〕〔张驴儿放药科〕〔正旦上,云〕这不是盐醋?〔张驴儿云〕你倾下些。〔正旦唱〕

隔尾你说道少盐欠醋无滋味,加料添椒才脆美。但愿娘亲早痊济,饮羹汤一杯,胜甘露灌体,得一个身子平安倒大来喜。

孩儿,羊肚汤有了不曾?〔张驴儿云〕汤有了,你拿过去。〔孛老将汤云〕婆婆,你吃些汤儿。〔卜儿云〕有累你。〔做呕科,云〕我如今打呕,不要这汤吃了,你老人家吃罢。〔孛老云〕这汤特做来与你吃的,便不要吃,也吃一口儿。〔卜儿云〕我不吃了,你老人家请吃。〔孛老吃科〕〔正旦唱〕贺新郎一个道你请吃,一个道婆先吃,这言语听也难听,我可是气也不气!想他家与咱家有甚的亲和戚?怎不记旧日夫妻情意,也曾有百纵千随?婆婆也,你莫不为黄金浮世宝,白发故人稀,因此上把旧恩情全不比新知契。则待要百年同墓穴,那里肯千里送寒衣。孛老云〕我吃下这汤去,怎觉昏昏沉沉的起来?〔做倒科〕〔卜儿慌科,云〕你老人家放精神着,你紥挣着些儿。〔做哭科,云〕兀的不是死了也!〔正旦唱〕

《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关汉卿笔下的扛鼎之作,作为一部悲剧作品,它能十分深刻地反映窦娥个人的悲剧与她所处时代的悲剧。王国维称之:“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作为元杂剧奠基人的关汉卿,更是以其“本色当行”使得《窦娥冤》无论是在内容还是艺术特色上都能独具风格,成为一部广为流传的旷世佳作。

需要层次说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洛斯所提出的,在他的观点里,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构成的,而人类的需求是分层次的,即人的需求是有高低境界之分的。它们由高到低分别是:自我实现、尊重需求、社交需求、安全需求、生理需求。那么当一个人在现实之中无法得到满足与需求的时候,一个人就不能得到健全的人格发展,更别说在社会之中正常生存。那这样看来,这无疑是一种悲剧。因此,不同的需求层次也就对应了不同的悲剧层次。

(一)生理需求悲剧

生理需求指最基本、最原始的需求,例如衣、食、住、行等。

在《窦娥冤》第一折,窦娥出生于贫寒之家,关汉卿虽然没有对其进行详尽的描述,不过寥寥几笔带过,但这更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跟着一直未中功名的父亲,想必窦娥一定是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辛苦日子。

随着后来被父亲因还债而送给蔡家当童养媳,窦娥成为了蔡婆的媳妇。但更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婚后不到两年窦娥的丈夫突然去世,窦娥成为了一名17岁的寡妇。这么年轻的姑娘,仅仅是因为封建礼教就失去了寻求爱情的自由,连对身体最自然的欲望都要有所压制。

窦娥7岁前随父亲过着衣食皆忧,而17岁后又过这“古佛青灯”的日子,足以见其生理需求悲剧。

(二)安全需求悲剧

安全需要指的是生命安全、财产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例如安全感的获取。

在《窦娥冤》第二折,蔡婆向赛卢医讨债,可赛卢医却不肯还钱,反而想把蔡婆给杀死,这种行为无疑已经威胁到了蔡婆的财产与生命安全。

而女主人公窦娥更是有所冤屈,因为她不肯嫁给张驴儿而遭到张驴儿的陷害,导致入狱,最后被冤杀。如果一个社会,连一个百姓的安全都无法保证,那这样的社会是可悲的。窦娥原本以为官府会给她一个清白的机会,让她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安全感”,却没想到是这样的结果。

窦娥冤的第四折,讲的是窦娥的冤屈被他的父亲所平反,这在悲剧之中显得有些多余,其实并非如此,这反而加深了其悲剧性。窦娥沉冤得雪,最终靠的还是父亲手中的权力,而不是真正的正义。如果不是窦娥冤魂的再三提醒,窦天章不会找到这一桩冤案;如果窦天章不是窦娥的父亲,窦娥的冤屈可能如同剩余的那些冤案永远封存在历史阴暗的角落。

那一张张记录薄纸所记录的冤案,是一场场人生的悲剧啊。

(三 )社交需求悲剧

社交的需要也叫做归属与爱的需要,是对友情与亲情的需求。

窦娥冤第一折,窦娥3岁丧母,小小年纪的时候就丧失了母爱,更是在7岁的时候,被父亲抛弃。一句“爹爹,你直下的撇了我孩儿去也!”,更是不忍卒读——天下竟有如此无情的父亲!窦娥自小就没有在正常的环境之中生活,却有如此好的品性,倘若窦娥生于一个正常的家庭之中,她的生活或许将会无比的美好。

(四)尊重需求悲剧

尊重的需要可以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包括了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

在《窦娥冤》中,张驴儿父子仅仅因为救了蔡婆一命,就想强娶窦娥,这无疑威胁到了窦娥的人身自由权,是对窦娥的不尊重。面对一个陌生男子的胁迫,已经成年的窦娥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不会轻易服从。其实窦娥的父亲窦天章与张驴儿从这一方面来讲别无两样,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窦娥的身上,而没有尊重窦娥自身的感受,只是当时的窦娥年纪尚小,还不明白而已。

与他们两人相反,窦娥真正做到了对自己的尊重,面对张驴儿的威胁,没有轻易就范,她心中有自己的执念,不畏强暴,拼死守护自己的贞洁。

(五)自我实现悲剧

自我实现是指个人理想抱负的实现,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

中国古代对于女子来说是不幸的,对于她们来说,根本就没有真正实现自我的途径,甚至连念头都不敢有。窦娥是可怜的,同时也是可悲的,她所谓的“自我实现,不过是都把封建礼教的“烙印”一步不差地接受下去——为夫守节、为婆送命,连到最后也只能向上天诉苦而,一切都只是“愚蠢而懦弱的顽强”。窦娥

在一个没有能力去实现自我的时代,尝试去实现真正自我的人或许是愚蠢的,但他们无疑都是伟大的。

 《窦娥冤》全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著名杂剧,全剧共四折,开头有一个“楔子”(元杂剧在四折以外所增加的短的独立段落,一般用在最前面,作为剧情的开端,有时用在折与折之间,衔接剧情)。课文是全剧的第三折,是矛盾冲突的结局。我整理了《窦娥冤》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窦娥冤

 [滚绣球]①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②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③为善的受贫穷命更短,作恶的享富贵又寿延。④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⑤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⑥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⑦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窦娥冤》阅读题目:

 16解释文中加点词 a、合 b、糊突 C、错勘 d、怎生

 17对这节文字,分析最恰当的是

 A运用了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呼天唤地,希望天地为她伸冤报仇的心理。

 B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和对神权的否定。

 C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对死亡的悲痛感情及对不公平世道的控诉。

 D运用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及对黑暗统治的愤怒控诉。

 18这节文字中人物的情感的变化,请各用二个字来概括 ①②③④⑤⑥⑦

 19下列各项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寒喧 罪愆 倾刻 披枷戴锁 B、分辩 诀别 造蘖 望帝啼鹃

 C、时辰 昭障 冤枉 湛湛清天 D、怜悯 枷纽 白练 负屈衔冤

 20下列词语中加线的词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A、磨(摇)旗 只合(应该) 错勘(判断)定 罪愆(罪过)

 B、糊突(混淆) 则(只)被 亢(极)旱 餐(吃,挨)刀

 C、枷纽(拘束) 天道(规律) 生埋怨(深深地)

 D、笑科(动作) 哥哥行(行走) 着做公的(语助词)

 21下列戏剧术语分类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外(外末) ②端下好 ③云 ④正宫 ⑤滚绣球 ⑥一煞 ⑦唱

 ⑧正旦 ⑨科(介) ⑩倘秀才 ⑾花脸 ⑿耍孩儿 ⒀鲍老儿 ⒁卜儿

 ⒂快活三 ⒃净 ⒄白

 A、角色名①⑧⑾⒁⒃ B、角色表演指示 ③⑦⑨⒄

 C、宫调名②④ D、曲牌名⑤⑥⑩⑿⒀⒂

 22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人,著名的戏曲作家,元杂剧的奠基人。他一生创作杂剧六十多种,今存14种,代表作除《窦娥冤》之外,还有《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1956年,作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B、《窦娥冤》全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著名杂剧,全剧共四折,开头有一个“楔子”(元杂剧在四折以外所增加的短的独立段落,一般用在最前面,作为剧情的开端,有时用在折与折之间,衔接剧情)。课文是全剧的第三折,是矛盾冲突的结局。

 C、“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元代四个著名的杂剧作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其中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郑光祖的代表作是《倩女离魂》,白朴的代表作是《墙头马上》。

 D、《窦娥冤》中用到“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霜”“亢旱三年”四个典故分别涉及的人物是周朝的苌弘、神话中的杜宇、战国的邹衍。汉朝的孝妇。

 23 我国的古典戏曲与古典诗歌一样,往往借典故表达思想感情,鉴赏戏曲剧本,就必须注意分析其中的典故。对《窦娥冤》中的四个典故,分析不当的是( )

 A、“苌弘化碧”、“望帝啼鹃”两个典故都与“血”有关,紧承第一桩誓愿而用。苌弘、望帝都是无罪被冤被杀的人,作者借此表现窦娥至死不屈的坚强性格。

 B、“六月飞霜”“东海孝妇”两个典故都是说人间奇冤感天动地,配合窦娥的第二、三两桩誓愿而用,说明窦娥蒙受了冲天冤情,同时驳斥了监斩官的话。

 C、前两个典故写人间怨恨,后两个典故写天地震怒:一个当时应验,一个后来应验。四个典故,内容层层递进,意义由轻而重。

 D、四个典故不仅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而且表现了窦娥的性格。同时紧紧扣住了“‘感天’‘动地’窦娥冤”这个题目的意思。

 24 窦娥的三桩誓愿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借助于想象和浪漫主义手法,表达当时人民群众强烈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愿望。

 B、借助于想象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反映人民群众惩治邪恶,保护善良的心理需求。

 C、历史和时代的局限,决定了作家只能靠鬼神来解决他们认为无法解决的矛盾。

 D、历史和时代的局限,决定了作家面对无法解决的社会矛盾只能从内凡世界去寻求出路。

 25对[端正好]一曲内容,分析不当的是( )

 A、诉说无端受罪,蒙冤含屈。 B、对命运不公天地不公发出呐喊

 C、表达内心极端愤怒 D、不能怨王法,只能怨天地。

 26 婆媳诀别的场面中,有一段发自窦娥心灵的呼喊:“……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窦娥为什么抱怨自己的命运,她这样说用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

 27阅读课文,根据下列要求找出相关句子

 (1)由寄托到质问______ (2)放声诅咒_________ (3)对天地的否定____ __

 《窦娥冤》参考答案:

 16、a应该b混淆c错误判断d怎么

 17 (答案:D。本段文字从修辞格来看对偶、对比、借喻、借代均有。“清浊”为借喻,“盗跖”“颜渊”为借代;从思想内容来看有悲愤、有控诉、有反抗、有否定。A错在“希望天地为她伸冤报仇的心理”,B错在“对神权的否定”,C错在“对死亡的悲痛感情”。)

 18 (答案:①希望–②困惑–③④⑤⑥控诉–⑦怨叹)

 19C 20、D 21、C 22、B 23、C 24、C 25、D

 26、窦娥这些表白是为了劝慰悲痛欲绝的婆婆,也宁愿自己心头流血来减少婆婆内心的痛苦,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正是窦娥善良性格的体现。

 27、(1)“有日月朝暮悬……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2)“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626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