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历史课程情感教育目标的设计|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历史课程情感教育目标的设计|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第1张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一中学历史教师  ●教育是一种感动。  ●先有快乐的老师,才有快乐的学生。  ●科学告诉我们世界是什么,技术告诉我们能做什么,人文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

●使每一个学生在毕业时,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些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带走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生不熄地燃烧下去。

历史是什么?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延绵;彼岸花,开亦千年,落亦千年,那是花叶不相见的悲寞。而她却能把枯燥的人名、数字和日期,变成让学生对过去的事产生一个个具体的认识。

学历史是为了什么?在她看来,不仅仅是记住过去,更是以史为鉴。因此,她的历史课总是有着浓浓的人文气质,注重历史与现实的链接、注重以人为本,从人的境界、情操、意志、责任感等精神纬度去界定目标。

历史教师仅仅是个教书匠么?她用突出的教科研能力反驳了这一点。多年来她不仅有多篇论文获市级及其以上奖励,还积极申请,成为天津市教科院“十一五”市级资助重点课题的负责人,并且在学校的教科研活动中能够发挥榜样和辐射作用。

她是一个在教学世界中保持独立思想,同时对学生、同伴有深刻影响力的教师。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教师进修学校 张汝华)

历史教学总有一种遗憾:只是远远看历史,体会到的更多的是物是人非的沧桑感。这样的置身事外,事不关己,我们与谁同喜?与谁同悲?历史教育是一个特殊的事业,它直指人的思想和心灵深处,直接影响学生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传统的历史教学目标(教学目的)虽然也提出了“思想教育”目标,但“思想教育”总被看成是为认知、为学习服务的,是附属于认知的。“知识情结”有时候是那样的根深蒂固,以至于当历史教师在对自己所任教的课程进行把握和定位时,念念不忘的仍然是这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和其中的重点、难点。2006年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开始,在这一轮改革中对于教育价值本位的认识,既非传统的“知识主义”,也非曾经流行的“能力主义”,而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表明,历史课程改革将历史教育功能的核心价值定位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正是历史教育本质功能的回归。因此,我认为有必要以新课程理念设计历史课程情感教育目标,真正实现历史教育功能核心价值的回归。

一、设计的原则

1全面育人。

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的“三维目标”构造了一个全面育人的框架。这种着眼“全面育人”的课程价值取向,反映了经济与社会发展对未来人才培养的要求,体现了时代精神。根据新课程目标,我们在确定教育目标时一定要消除知识本位和升学取向的影响,更多地关注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重视提高他们的基本素养。

2尊重差异。

尊重差异不是根据差异填平补齐,齐头并进,或只顾两头,不顾中间。而是根据每个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让每个学生在这种差异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

3持续发展。

基础教育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三维目标”的着眼点,正是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确定教育策略时,抛弃短视的,只盯住分数的短期行为,我们要使学生习得方法、获得能力、养成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和克服困难的顽强的意志。

4结合渗透。

2006年天津市普通高中全面推行课程改革,在这次新课程改革中“三维目标”也成为人们聚焦的一大亮点。课程的“三维目标”是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在教学实践中达到这些目标不可能“分而治之”。“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知识与技能”是三维目标的起点,这一维度类似于“双基”,强调让学生学得知识,发展能力,这是传统教学的侧重点,也是“三维目标”落实到课堂的着力点。“过程与方法”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强调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会过程,掌握方法,从而使学生形成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理念中“人本主义”思想的体现,强调人的意志、品德的培养,重视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这一维度目标的达成有赖于前两个维度的实施,也是对前两个维度的意义价值的提升。同时,在获得知识与技能,体会过程与方法中,必然也需要利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情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带得走的能力”。因此在确定教育目标时一定要在“结合渗透”上下工夫。

二、如何设定情感教育目标

首先,确立情感目标的认知内容。就目前新编中学历史教科书而言,绝大部分历史知识点都包含着人类丰富的情感。历史学科情感目标的内容应该体现在经过过滤、升华了的人类高级的社会性情感上,可划分为道德感、理智感、爱国主义情感、审美感四大类,每大类又可划分为若干细目,可视教学的具体内容而定。根据这种分类,教师在深入研究每个章节每个历史知识点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情感的内涵,制订出教学情感目标的具体内容。

比如,在讲授《祖国的统一大业》时,用余光中的《乡愁》导入,用小提琴曲《思乡曲》营造氛围,朗诵《乡愁》,同时,介绍余先生的经历:余老先生生于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1949年随父母离开大陆前往香港,转年赴台湾,此后飘泊于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半个世纪以后再次踏上大陆的土地,余光中在南京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

由此来培养学生深刻理解作者深深的怀亲之爱、乡关之思、爱国之情,由背景引申开去,将感情上升到激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完成教学任务后播放徐小凤的《明月千里寄相思》。在音乐声中将爱国主义娓娓道来:爱国主义源于人民对哺育自己成长的家乡、民族和祖国的深厚感情,逐渐升华形成的一种维护祖国利益的行为准则和坚强信念。

本节内容在设计时要着眼于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主要是激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统一的期盼。教育广大学生在社会主义建设蒸蒸日上的新时期,爱国主义更要求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为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而付出辛勤劳动。

其次,确定学生情感目标内化的水平层次。情感目标指的是对认知内容的体验所达到的内化等级,即经过内心体验到形成行为规范的连续变化过程。对此,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经过研究表明,情感内化目标应是一个按不同心理等级层次排列的连续体,它由低到高被划为五个层次,即: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这五个层次紧密衔接、层层递进。布鲁姆等人指出:“在这个过程中,情感成分从单纯觉察开始,经过具有一定动力的阶段 ,最后达到对一个人的行为的控制。”参照布鲁姆的研究,进行情感教学,就可以检测和评估学生在对某个历史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时,情感内化目标达到的层次。

比如在学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高中《历史》选修四)时,我确定了如下的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康熙一生的丰功伟绩,感知康熙身上的优秀品质,并通过介绍康熙在少年时期和执政的不同阶段所遭遇的困难和挑战,认识到人在年少时经历一些挫折,对于以后的发展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最后师生共同吟诵《孟子·告子下》中学生熟知的一段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在这一过程中达到共识。层层递进,于潜移默化中形成师生、生生情感共鸣,促进学生情感的体验和正确的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高中历史情感教育目标要想顺利实现,就必须在遵循学生的道德认知、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通过对重大现实问题的关注,在真实的学习环境和科学情境中,教育学生把个人的生命、人格、价值同祖国的前途和未来统一起来,培养学生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使学生的人格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我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感到历史学习有用,同时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获得协调发展。

我推荐的书

《和教师的谈话》,赞可夫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情感教育论纲》,朱小蔓著,南京出版社

《情感教学心理学》,卢家楣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基础教育新概念:情感教育》,鱼霞著,教育科学 出版社

  摘 要: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双向过程,在初中政治课中实施情感教育显得非常重要、必然。本文从三个方面出发,结合相关实例,探讨如何在初中政治课中开展情感教育等问题。

关键词: 初中政治 情感教育 师生互动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双向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既是新知识的传授、解惑过程,又是对学生心灵启蒙的情感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情感教育的培养过程。政治课缺乏情感教育必然导致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缺失,而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缺失又会阻碍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1]。因此,在初中政治课中实施情感教育显得非常重要、必然。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的体会和教学事例,从几方面讨论初中政治课中的情感教育。

一、坚持政治理论的规律性,以“理”动人

初中政治课具有科学性,规律性。概念,形式,内容大多数较为抽象,初中学生不容易理解,也更难掌握。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注重科学性、规律性,克服上课过程中的随意性,坚持以理服人,以理动人。加强政治与历史、地理等学科之间的知识关联度、可信度和科学性,逐渐满足学生由易到难的认知情感的需求。教师应该把政治知识点讲清楚、讲明白,切忌很权威地泛泛而谈,停留在教条主义上。否则,更大拉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培养。

比如笔者在《成长不烦恼》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幼儿园和小学成长过程中自己觉得不应该做的事情。一位学生犹豫半天小声说起小学六年级的一件事情:因女同桌与班上另外一男同学之间有点小摩擦,他为了打抱不平,显示气概居然把男同学的一只手打折了。当时,他讲完后全班鸦雀无声,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好像空气都凝固了。该学生说:老师,以现在的年龄我再也不会做那样的事情了,太冲动。我顺势利导:这就是你成熟的表现,你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同样是令人尊敬的,人的成长应该遵循规律性、科学性,任何“拔苗助长”式的成长都是违背规律的,这样必然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成长就像打地基建造房子一样,步步为营。恭喜你已经长大了。这样总结本堂课,才能使教与学统一起来。

二、坚持以生为本的导向性,以“情”动人

生本教育是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是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方式。生本教育基本核心是:发展人的情感和悟感比“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为基础,认为学生的精神生命拓展的重要标志是学生的感悟,学生学习的核心部分应该是发展感悟,积累的意义也在于感悟的形成。既然教育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政治老师就应该顺应当前教育理念发展的潮流,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坚持以生为本的导向性,以“情”动人,教师通过准备特设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学生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其中得到身心的陶冶和锻炼。

比如笔者在《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过程中,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2008年5月12日下午发生在我国四川汶川的大地震的视频,接着播放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发生大地震、海啸、核辐射的视频,然后用幻灯片投影出汶川灾后的场面和四面八方的救援。有的学生欢呼雀跃,但大部分学生保持沉默,甚至看到救援场面眼中带有泪水。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讨论如何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总结本组的心得,一致认为人类不应过度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笔者顺势总结:人类不要太多干涉大自然,应该经济、政治、文化与环境协调发展,落实好科学的发展观,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大家共同保护好我们共有的家园。而且特别表扬班上两位同学在观看视频时的一些细节:眼中带有泪水、默默地、静静地观看,那是多么富有爱心的同学啊,那些受灾的人们就像自己的亲人受灾一样,多么难过。本堂课下来,学生的身心得以陶冶和锻炼。

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性,以“效”动人

政治理论联系实际,应用于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要求的基本之一,是思想政治教学的根本途径、根本原则,更是政治教学富有鲜活的生命力。要想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开阔视野。教师在备课时要掌握教材、啃教材、吃透教材,备学生时应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安排理论与实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性,以“效”动人,以实际行为感召学生。回归到学生的内心和生活世界,让学生的知、情、意、行得到主动、积极、协调发展。

比如笔者在《我们不能选择父母》这堂课中,课外活动要求每个学生在家帮自己的父母洗一次脚,并暗地电话联系家长确认已经实施此项活动的学生,集中表扬学生,也顺势巩固已学的内容。

总而言之,学生的心灵熏陶需要教师全心全意用情感来浇灌,教师要善于扮演新角色,融洽师生关系。教师应由灌输者变为引导者、主宰者变为交流者,由提问者成为问题意识培养者。用心、用爱、用情感召每位学生[2]。以仁、信、爱为基础的情感教育,对于学生德智体美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十分重要、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荣荣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情感教育的点滴体会[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1,(18):56

[2]何瑞丰论情感教育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1,(13):141

当今英语教学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培养其交际和运用英语的能力首先,教师应尽快从旧教材旧教法的框框中解放出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若继续沿用传统的重语言知识讲授、重译写和语法教学、轻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则不仅调动不起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不能充分完成教学任务其次,应重视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在新形势下,转变教学思想是搞好新教材教学的前提,更新观念是用好新教材的保证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自觉转变过去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特点,以突出教材的交际功能为主线来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尽快解决教材新与方法旧的矛盾,变“不适应”为“适应”,掌握教学的主动权影响英语教学的因素很多,除了教师的个人素质、能力、教学方法外,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对学生学习英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教师的个人素养

在孩子们的教育和成长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稍不注意就会伤害孩子,犯一些错误,伤害孩子们的心美国著名学者布鲁斯阿克曼在“自由教育”的理论中提出:“整个教育体系就好比一个庞大的球孩子们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而站在球面上的不同点:教育的任务就是帮助他们探求这个大球,让他们了解发生在周围的戏剧性事件的深层含义”无论在英语课堂上还是课后,我都认真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用激情去点燃课堂,用爱心去关注学生,用耐心去倾听学生,所以学生愿意和我交流,与我谈论当天的学习情况,反映个别学生违纪行为和课堂行为:哪个学生犯错误了,哪个同学做好事了,哪个老师批评了哪个学生,哪个教师布置作业多了,等等,还给我提些班级管理建议能够对症下药,及时处理班级问题,解决学生学习和思想上的问题

二.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使学生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严肃课堂纪律而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中,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涉及学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们应适当地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内驱力自然逐步增强

三.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

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首先要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其次要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境,由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由该情境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中,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挂图、简笔画、现场录音、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境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比如在进行课文教授时,教师可用从网上下载的听说读写的英语材料、采用自制课件来进行教学,通过声、光、电的完美结合,用生动的形象、真实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迎着21世纪的曙光,我们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由开始时的在优质课、示范课上的“表演”,正式向课堂教学迈进,尤其是向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英语课堂上营造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主体性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在积极参与、口脑并用中提高了学习兴趣学生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现代英语课堂上得以体现,文化背景知识得到更深层次的渗透

四.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过去的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做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把学生看做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其成长、成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母语习得研究及外语学习研究均证实:外语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应该是“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恰如布鲁纳所说的:“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我们应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着老师走在课堂教学时,我们不妨进行一番“换位思考”把学生置于主人地位,使学生很自然地用英语思考、很积极地进行英语语言输出,相对传统的灌输式、封闭式教学方法而言,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

五.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

师生关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观为前提的如果教育者认为人的天性是懒惰的,不思进取的,需要严格教诲才能启迪良知,那么权威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最为有效的传统的师道尊严,便是权威型的师生关系的体现现代教育观则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而权威型的师生关系无疑会扼杀儿童的创造力与禀赋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最近跟一帅哥聊天,问他怎么跟女朋友分手了。帅哥叹口气,无奈地说:“很累!谈不动了!无论如何也变不成女孩想要的那种人。”

      “怎么个累法?”我对帅哥的话颇感兴趣,大有穷追不舍之势,"女孩希望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帅哥并未抗拒我的追问,略微沉思了一番,说:“其实女孩真的很好!温柔、单纯,家世清白。但是,太黏人了。每天早上起床要向她问候,晚上睡觉前要给她发信息。考试关机多长时间要报备,一旦没有按时开机,她只要打不通电话就要生闷气,要花很多时间才能哄高兴。总之,每天都要使出浑身解数去哄,一旦没有哄到位就要给予冷暴力的惩罚。”

      我知道帅哥在大学里读的是双专业,本身学业任务就很重,除了学习时间,所有的时间都给了女朋友,自己的爱好偏废了,自己的朋友圈变小了,女朋友还嫌弃男友怠慢。

      帅哥说:“这种随时都希望你把她宠上天,情感过度依赖的女孩,实在是让人吃不消!再怎么爱她,我也得有自己啊!”

      我说:"两人都是初历感情之事,为何不给自己和对方成长的时间?"

      帅哥苦笑一声,说:"用了很长时间来沟通磨合,但始终达不到彼此的期望,双方都觉得很累了,还是放手吧。"

      帅哥还告诉我,其实女孩并未完全把他当男朋友,他只是当了一个父亲的替代品而已!女孩想要的,只是这个男孩能像父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呵护她,从未站在男友的立场上为男友考虑过一件事。帅哥说:“我找的是女朋友,是要跟我一起成长,一起变得更美好的女朋友,不是找一个女儿!”

      最后帅哥还告诉我,他想找一个“硬”一点的,心智成熟的女孩与他一起经风雨。

      听了帅哥的话后,我真的好为这个女孩惋惜。其实这个女孩我也认识,绝对是那种“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女孩。可惜,就因为她情感不够独立,错失了一支潜力股。当然,“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许她今后会遇到更适合她的人,不管怎样,都祝福两个年轻人能找到生命里最对的那个人。

      既然聊到这个话题,我就很想说说过度依赖有哪些坏处,供女孩们借鉴,从而把自己变成一个内心强大,情感独立的女王!

      从人的本性出发,不论男女,在情感上都有依赖性,也正是因为人在情感上有着彼此的先天依赖,人类才得以繁衍,人才有活着的动力。适度的依赖会加深彼此的感情,但如果依赖到没有自己,也让对方丧失了自己,那么这种依赖就是病态的,是有害的。具体来说,情感过度依赖的女孩会遭受哪些损失呢?

    1特别容易受伤。 有些女孩总想过小鸟依人的日子,可是很多男人都不愿意天天哄着小鸟过日子。有些女孩总想靠着某个男人的庇护生活,可很多男人觉得自己生存也不易,希望有个懂他,惜他的女人给他打鸡血。有些女孩总希望得到对方无条件地宠溺,可对方总是很忙,很累,无暇顾及。有些女孩总是希望对方能秒懂,信息能秒回,最后却发现两人始终是牛头不对马嘴。诸多的不如愿和不如意,必定令女孩怄气伤肝,郁郁寡欢。

      2特别容易遇到渣男。 我也不能把话说得太满,因为不是所有情感依赖者都会遇到渣男。但依赖者比独立者遇到渣男的几率大很多。情感依赖者特别渴望他人的呵护,一旦遇到那种花言巧语不怀好意的渣男,就很容易成为他的情感俘虏。相处之后发现对方是渣男时,想要抽身又晚了,优柔寡断分不了手,于是就只好继续遭渣男欺瞒哄骗,直至遭遇家暴才会醒悟,有些女孩甚至遭遇家暴了还更爱施暴者,这跟心理学的"斯德哥尔摩效应"很相似。

      3很容易错失潜力股男孩。 真正优秀的男孩不可能全天候陪着女朋友。他一定有很多事情要做,不然怎么可能优秀呢?还有,优秀的男孩也不需要花言巧语去骗女孩,他们往往不耻于这种行为。女孩言情剧看多了,就很容易把自己当做生活中的女一号,可就是忽略了自己有没有那个能力承受男一号的爱!现在网络上也有很多混淆女孩价值判断的娱乐新闻,比如谁谁被男友宠成了女王,谁谁被丈夫宠了半个世纪。有没有被男人宠上天的女人?当然有!前提是那个女人要么美貌如花,要么才华超绝,要么情商超高,并且碰到了生命里最搭调的男人。

    4很容易迷恋中老年男人。 我们说爱情不分年龄,但一定要讲道德!现在有为数不少的女孩渴望扑进中老年男人的怀抱,得到中老年男人全方位的呵护。这种想法当然不能称之为“错”,但如果付诸行动,伤害了一大波人,那就太不道德了。

      绝大多数中老年男人都是有妻室的,年轻女孩若蓄意要上演夺夫大战,多数中老年妇女确实不是对手。除非这个中老年妇女已经飞升为上神,不怕那些道行浅的小仙童。为什么很多女孩明知这样做不对,还要打着爱情的幌子去抢别人的丈夫呢?这里面当然不能否认有些女孩就是有爱慕虚荣,渴望金钱,想捡现成的资源的想法。但是我认为更多女孩还是因为情感过度依赖而迷恋中老年男人。这些女孩找男人根本就不是为了真正的“爱”,也不是为了所谓的“钱”,她们只是在苦苦寻觅一种感觉。那就是从来没有得到,却始终占据在她内心深处的父爱的感觉。她们不是找爱人,而是找父亲!恰好中老年男人历经岁月的打磨,事业有成,资源丰富,成熟稳重,温和周到,很容易击中年轻女孩的心。比如《蜗居》中的海藻,起初面对宋思明是抗拒的,但最后却主动投怀送抱。

      既然情感过度依赖有这么多坏处,那么我们就要问了,什么样的家庭才会养出这种女孩呢?

      1父教缺位,父爱缺失的家庭。 不少父亲因为忙碌,或者价值观念错误,再或者是面对女儿无所适从,不愿意陪伴女儿成长。女孩在成长过程中,没有父亲的参与,那么女孩的精神体系就很容易缺钙。如果父爱给得又不够,女孩的内在小女孩没有得到情感的满足,那么这个女孩不论学业️多么优秀,事业多么有成,她都缺乏安全感,渴望有个精神父亲来保护她。既然在原生家庭找不到,那就去别处找吧。

      2父亲对女儿娇宠无度的家庭。 有些父亲很爱自己的女儿,娇宠无度,活生生把女儿养成了巨婴。最近有档综艺节目叫做《我家那闺女》,洪荒少女傅园慧带着爸爸参加了这档节目。可是在曝光的节目中,被爸爸宠成小公主的傅园慧已经23岁了。就连吃饭也需要父亲亲自去喂,衣服也是父亲帮忙穿。傅园慧因此受到了网友们的痛批:这样大的年纪还要自己的父母喂饭,真是“巨婴”一般的存在啊!父亲宠爱自己的女儿当然是好事,但如果女儿是在爸爸的娇宠无度之下长大,那么她今后就很容易依赖、控制,甚至情感绑架自己的男朋友,会把男朋友吓跑。

      3对女儿的成长不管不顾的家庭。 还有些家庭对女孩进行无度的放养。在关爱、规则支持下的放养,往往会养出独立、自主的女孩。但如果在冷漠、疏离的家庭氛围下放养出来的女孩,要么特别冷漠,形成无情型人格;要么特别渴望亲情,形成黏糊型人格。如果是后者,特别在意男朋友的态度,一旦感情失败,这些女孩就容易钻牛角尖。

      既然原生家庭对女孩的影响如此之大,那么从家庭这个角度来讲,需要做哪些改善?

      1首先父亲要回归家庭,陪伴女儿的成长,给予女儿足够的父爱,那么女儿就不会因为缺爱而搞不清爱人和父亲的界限。

    2父亲对女儿要宠而不娇。 作为父亲,既要陪伴自己的女儿,又要有自己的事业。这两者其实是能平衡好的,我见过好多这种平衡高手。父亲还要在女儿面前表现出独立、上进、刚强、果敢的精神品质。告诉女儿,今后找男朋友就要找这样的潜力股,并且还要告诫女儿,自己也要努力成长!只有把自己长成高大的木棉树,才能与另外一棵高大的木棉树并肩站立,直达云霄,开出美丽的英雄花。

    3让女儿学会自己做主,学会理性选择。 一个连大事小事都不敢做主的女孩能有什么出息?一个连自己的人生路都不敢做选择的女孩,她能选得什么好夫婿?当然也有傻白甜女孩误打误撞钓到了金龟婿。但那只是电视剧里的桥段吧。

      4培养内心强悍的女儿。 内心不独立的女孩情感也很难独立。所以父母要从小锻炼女孩的内心,引导她坦然面对挫折。要让她们赢得起,也要输得起。当女孩儿的内心足够强悍时,就能够应付学业与生活带给她的各种困扰。也就不会整日缠着男友没完没了,更不会没了男友就寻死觅活。

      5学会跟自己相处。 这一点很重要!很多女孩不敢独处,也不愿跟自己相处。这样的女孩不甘寂寞,很容易被他人教唆。成年人世界里,有太多的女子因为不能忍受独处,不会跟自己对话而被渣男诱骗。

      用张文质老师的观点来说,一个孩子如果在成长的过程中获得了充足的奶蜜盐,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都是独立的!

      最后我还想说一句:如果男孩的情感不独立,就很容易变成一个妈宝男,特别遭女孩嫌弃。所以,不论是女孩还是男孩,都应该成长为一个情感独立的人!

老师是教育者,是孩子们学习的老师,也是生活中的老师,将SEL社会情感学实施到课堂中有利于老师更好的教授课程,课堂氛围也更加的好。

建议参加专业的SEL社会情感学习讲师认证班,拟将会收获SEL的理论。学习如何设计SEL课堂,并懂得运用教材教具进行最有效且符合孩子成长需求的教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648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