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和值值观体现在哪些方面

小学音乐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和值值观体现在哪些方面,第1张

对“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值观的”的认识

从事物理教学工作多年,置身于课改,虽然只有不到一年,但感受颇深下面结合我的课堂教学实践从课标方面来谈谈我所领悟的课改教学大纲与课标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课程目标由过去单纯的强调知识与技能变成了既强调知识与技能,同时强调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我对“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需要改变原有的单纯的传授式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即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为这次课改的核心任务,而最能体现这种转变的就是课程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这也是备课中最让我绞尽脑汁的。这一环节的设计统领着一节课的始终,它体现着教师教的方式、学生学的方式、以及所要达到的目的。我感受很深的一点是,它一定要针对学生而言,时刻以学生为出发点。因此每节备课,我都要问自己。这种方法的设计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有多少,是不是从中发现,从中探究、给学生的空间有多大?思维度有多高?兴趣有多少?比如备“万有引力的成就”这节内容时,知识点有三个,两个测天体质量的公式以及海王星的发现过程。如何把知识转变成学生从中发现,从中探究的过程呢?如何能让学生体会到万有引力定律的威力呢?在完成第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时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方案:

(一)万有引力常量测定的意义是什么?

(二)在赤道上质量是1kg的物体所受到的万有引力多大?由于地球自转而需要的向心力多大?向心力、万有引力、重力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阅读课本内容“科学真迷人”,思考为什么忽略自转的影响,万有引力才等于重力?

(四)在忽略地球自转的条件下,万有引力等于重力,据此,可得出哪些有用的结论?

(五)卡文迪许为什么说“自己是第一个测出地球质量的人呢”?他真的像测生活中物品的质量 一样去测地球的质量吗?

同学门在层层递进、逻辑严密的问题中,经历思考、讨论、计算、对比、分析、交流的过程,领悟了其中的思想方法提升了能力,并进而感悟到了万有引力定律的伟大,从而培养了同学们对科学的热爱又如在“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一节中,首先在猜测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时,类比重力势能的表达式Ep=mgh, 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所受的重力和物体所处的高度有关,那么弹性势能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在类比中猜测可能和弹力的大小及其弹簧的形变量有关。那么弹性势能的表达式Ep= F弹X吗?很明显弹力是变力而重力是恒力,同样在类比中同学们发现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不会这么简单。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应该是怎样的呢?再次通过类比重力势能表达式的探究是通过探究重力做功而得到的,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应该通过探究弹力做功改变弹性势能而得到。在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弹簧由原长被拉长X时如何求拉力所做的功呢?学生会想到W=FX。但是变力无法直接用功的计算式完成计算,此时引导学生回忆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的探究过程, V=at,无法直接用X=Vt 计算位移,作V——t图像则V——t图像与横轴所围面积即为位移,由此同学们是否可想到求弹力功的方法?F=KX ,用W=FX无法直接计算弹力所做的功,此时作F——X的图像则 F——X的图像与横轴所围面积即为所求的功。同学们经历了数次类比的过程之后既达到了探究目标,从而也习得了“类比方法” 这种重要的认知策略。

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理解

首先,情感是指学习的兴趣、学习的动机,更是指内心的体验与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是指学习的态度、责任、更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价值观既指个人的价值、科学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同一物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如第六章万有引力的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贯穿始终并且不是我们牵强贴上去的,如学生在了解到第谷为描述行星的运动积累了近万个观测数据的时候会像所有的人一样感到头疼,开普勒把这么繁杂的数据变成了简单的三句话,这使人眼前一亮,豁然开朗,这时学生的体验是高兴、佩服、和激动。这就是一种审美体验,同时也感受到了科学的艰辛与不易。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继续渗透,指挥行星运动的力是万有引力,是牛顿揭露了这个“天机”,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定律比开普勒定律更深刻、更普遍、更简练。学到这里,学生体验的是更高兴、更佩服、更激动,直至测出万有引力常量G,进而得到可检验的结论——对海王星的预言及天体质量的测量,学生内心被科学规律的威力深深震撼,宇宙航行这一节的教学中,观看“神七问天”、“长娥一号”视频后,学生被人类征服宇宙的勇气所感动,更激发出对科学的热爱与追求,这种愉悦的心理过程与欣赏一件艺术品的过程是一样的,这是一种审美体验,多次经历这样的体验,学生会产生对科学的亲近、热爱以至着迷。总之,能有机地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也就实现了“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愿望和需要的教育理念。

以上是对课改感受点滴,写出来与大家交流探讨,以便更好的把握课改精神,为课改实验打基础。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现代教育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性格的培养,初中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承担着祖国未来的发展和希望。而初中美术教学是学生接触高层次艺术、形成优良思想的通道,为使学生在美术教学课堂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应在课堂内加入情感教育,并高效且全面的实施情感教育。在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能更贴近学生的内心,走入学生的情感世界,并真正了解到学生的想法及需求。[1]所以,对初中生进行情感教育这一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以美术教育作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巨大进步。下文将对如何在美术课堂中渗透情感教育提出三点建议,仅供参考。

1 加强师生互动

在常规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较少,并且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美术课堂不被重视,多数学生对美术作品不感兴趣也不愿意参与鉴赏与绘画。[2]导致这样的情况出现是因为没有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一个完整的课堂由教师和学生组成,若全程只由教师在讲述,学生没能得到发挥,久而久之便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并且师生若缺乏交流那教师便不知道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学生也不会接受教师给予的知识,情感教育的最基本以及最主要的方式就是交流,只有教师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才能够使得学生通过互动提升情感,让学生的性格更为开朗。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互动,也可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进行互动,在提问时问题的难度不要大,也不要太脱离学生的认知范围,若太难的问题学生回答不上来也会失去学习的热情或者养成不动脑只想听答案的不良习惯。

在美术鉴赏课上,学生需要对一些著名的画作进行鉴赏,教师可在上一节课提前告知学生将要鉴赏的画作是哪幅,让学生课后先自行进行鉴赏。用《蒙娜丽莎》这幅画作为例子,这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一位名叫达·芬奇的画家创作的,这幅画在现在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在鉴赏此幅画作时需打破传统的师讲生听模式,教师可与学生进行互动,使课堂氛围活跃,以便使情感教育渗透到每一位学生当中。因上一节课教师已告知学生鉴赏的画作是什么,本节课就可以先用“《蒙娜丽莎》的作者是谁?这幅画是在哪个时期诞生的?画上的蒙娜丽莎漂亮吗?”等轻松愉悦的问题先把课堂活跃起来,再顺势进入正式的课堂,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认可并鼓励,学生回答完毕再进行适当的点拨,增加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与勇气。这样简单的互动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精力更为集中了,学习的效率更高。课后教师也可向学生推荐较好的画册书籍,将这种互动延续至课后,情感的教育也能更深一步的渗透到美术教学中。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大部分初中学校在课堂上均已引进了高端的新媒体技术,为了符合时代的发展,满足学生对新兴事物的好奇心,并能在更加科学高效的方式中加强情感教学,教师应该学会利用多媒体设备。[3]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眼界,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不仅仅拘束于课本内的知识,对于平常生活中所见不到或者没有留意到的美都能进行直观的欣赏,这对于情感教育的渗透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设备教学时,也可询问调查学生感兴趣的美术内容,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学生接受的能力更强,特别是在鉴赏课上时,教师可通过播放诗歌、音乐等与画作相结合,一同进行鉴赏,使学生更能体会画家在创作时的心境,在鉴赏风景画时也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对学生情操的陶冶审美水平的提高都有着巨大的作用。

用《江山如此多娇》这幅画作为例子,此画是由傅抱石和关山目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画的一幅画,教师在用多媒体设备对此画进行鉴赏时可播放人民大会堂的,因学生无法去到人民大会堂感受此画的宏伟,所以在鉴赏时,教师还可配以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来进行辅助鉴赏。在以及诗词的辅助下,学生能更好地对画作进行鉴赏,一种骄傲的爱国热情油然而生,学生的情感能得到较大的波动。所以使用故事、游戏、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进行美术教学,情感教育能得到更多的发挥空间。在此种氛围活跃的课堂之中学生的想象力也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对于美术学习的乐趣,更能使学生打消厌学的思想,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在学生理解文章情感时结合实际进行归类总结,使学生丰富思想。

3 进行户外写生

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渗透情感教育,学生在脱离课本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教师引导学生开展野外活动,学生在大自然之中能够释放心中的压力,获得新的体验,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很好的释放,情感教育的目的本就是进一步的为学生减压,户外写生就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绘画活动的进行,也需要进行写生,才能实现下一步的绘画。所以教师要注意开展一定的户外写生活动,来促进情感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良好渗透。在开展写生之前教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安全与纪律等问题,到了写生地点,可对学生进行命题作画,也可让学生自由作画,并告知学生有和任何情况都需要立即告知教师。

常去的写生地点为郊外,空气清新且风景宜人,学生在户外自由度更高,也更能表达真实的自己,因此更不会吝啬于情感的释放,在写生活动中,师生间的距离也会更加贴切,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介入学生的情感,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教师可命题作画,如《荷叶》等有关风景的题目,让学生自由发挥,可画出你眼里所看到的荷叶荷花,也可画出你内心的荷叶荷花,具象的也行抽象的也行,总之可在此基础上自由发挥,教师可通过学生的画作了解到学生的内心和情感,以便对每位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写生也是释放内心压力的一个方式,它能使你拥有更平静的内心,使你的思维更清晰,这就是写生的力量。在此类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对于美术教学的情感得到升华,情感教学也得到了更全面的渗透。

4 结语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从加强互动、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户外写生三个方面将情感教学育全面渗透于课堂之中。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良好渗透,是现代教育对初中美术教学提出的新要求,这需要通过教师的不断努力来实现,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感情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情观,形成良好的品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断提升学生个人素质,实现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涯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同时促进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在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情感教学的意义与现状,应用与策略之后,相信在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情感教学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高中“音乐鉴赏”模块典型案例教学评析)作业 发布者: 高中音乐专家 (发布时间: 2013-7-30 11:15:04) 内容: 作业内容:在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您对音乐实践是如何的认识的? 作业要求: (1)字数要求:不 答题内容: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师要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实际,通过组织多种情感实践活动,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不断丰富、不断升华。 在情感教育中苏霍姆林斯基很少空洞地说教,他是借助上百种实实在在的活动,创造出一种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环境,使之形成一种具有巨大感化力的氛围,让学生活动中经过亲身实践来领悟道德情感,形成道德品质。首先要求教师组织的情感实践活动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师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经历、体验是进行情感教育的丰富的课程资源,是情感教育的基础。教师一定要从理论或首先从意识上认识到日常现实生活的教育价值,寻找好现实生活与学生生活的契合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情感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情感升华。如:教师在上完《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这一课时后,布置学生新年的第一天收看央视实况转播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让他们领略世界上最高雅、最文明、最热烈的音乐盛会,用音乐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还可利用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就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感兴趣的问题开展社会调查、访问、论坛等的情感观念活动。又如上完〈音乐与戏剧〉后,让学生收集一些家乡的地方戏曲、歌谣等,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又增进了学生对家乡、对地方文化的热爱之情,有助于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形成。情感的渗透无处不在,离开了集体活动,教师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也是教学活动中情感的延伸、升华,深厚、融洽的师生之情能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形成默契、达成共识,为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育成功的奥秘就在于全身心地爱每个学生,只要你无私地爱他们,学生就会对你“日久生情”,喜欢你的人,爱上你的课,真可谓“亲其师而信其道

  情感教育对学生的成人成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课是实现情感教育的基地。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能促使素质教育的发展。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情感是作者写作的本源,也是我们在学习文章时所必须进入的境界。语文教师饱含情感的教学,学生意兴盎然地学习,就能更确切地把握作者撰文时的情感,那么对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品味就会是深刻的而非肤浅的,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从而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如在教《〈指南录〉后序》一文时,若能引导学生准确地体会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感,那必然会对作者连用十八个“死”以酣畅淋漓对抒发九死一生情况下的爱国情感产生更深刻、更具体的体验,并顺理成章地激发调动学生对作品内容及思想意义的求知欲望。其次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领悟课本知识。

要搞好语文教学,就要引导学生对作品有深刻的理解,要深刻地理解作品,就不得不探寻作者在创作时的情感。

《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精诚由中,故其文语感动人深”才能“夺于胆心”(王充《论衡》)。由此可见,情感是作者创作的生命之源。

只有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去探寻作者的心路历程和情感体验,才能理解作品,领悟知识。只有触及到情感深处,才能和文章一起产生共鸣,才能理解品味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主旨,再造作品的情境,体会作品中蕴含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从而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特级教师高润华在讲《背影》时,进入意境,情不自禁地攀住黑板的上缘,做出一付吃力攀越的样子,完成了一个极具震撼力的特写镜头,感动得学生泪如雨下,既让学生体会到父爱的博大、深邃,又诱发了学生情感,有力地引导学生理解了作品的内涵。

在教学中如何渗透厚重的情感呢一是要重视朗读教学。文质兼美的课文用普通话来读,往往音韵和谐,琅琅上口。在朗读教学中,除要读出节奏,注重声调和音量外,还要满怀感情地去读,读出文句中蕴含的情感、哲理、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如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通过舒缓、浑厚、沉静的朗读让学生仔细揣摩发音、语感、情思,进而把朱自清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想超脱而又不能超脱的彷徨和渗透在荷塘月色中的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很好地表现出来。二是教学用语要词汇丰富,内容充实,语言生动。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教学语言尤该有文,否则不能传授进学生的耳中心中脑中。教学言语不应当成为学生的耳边风,让风过耳而不能入耳。入耳是前提,入心入脑才是教学语言的最终目的。入心是指听起来心里舒服,产生亲切感认同感,能与老师产生共鸣,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诲。入脑指的是记住老师的话,老师讲的知识全如刀刻一般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不注意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水平,词汇贫乏,内容干瘪,使学生埋怨语文课是“老牛拉破车”,一切重复了又重复。所以,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依据课文体裁、内容等特点注意对教学语言的选择,尽量用生动、新颖、优美、恰当的词汇组合自己的语言,减少拖泥带水和重复现象,力求新鲜、丰富、生动、洗炼,努力实现从教师的“不厌其烦”到学生的“百听不厌”的转变。语言内容的充实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过程中,切忌就事论事,照本宣科,因为这些内容学生通过阅读都已知道,教师适当旁征博引,举一些新鲜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又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三是要有幽默风趣的口语。课堂气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种非理性因素,也是构成课堂教学艺术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用一些幽默风趣的口语能一行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精神愉快、思维活跃,积极地参与教学中的思维创造活动,与教师一起把课堂教学搞得有声有色,共同创造出良好的教学艺术效果。特级教师于漪就主张“努力把课上得情趣横溢”,魏书生老师则明确向自己提出“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他在课堂上一向力求使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不仅使优秀的学生因成功而发出笑声,也能使后进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受到触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以其较高的审美趣味和显著的教学实效,赢得越来越多的关注。特级教师钱梦龙教《故乡》一课,在学生争论灰堆里的碗碟到底是谁埋的时,十分风趣的说:“这个问题是个历史悬案!”当一个学生说鲁迅所以写杨二嫂这个人物是要反映旧社会的妇女问题时,他幽默地说:“好啊,他考虑问题可真广,还考虑到了妇女问题,这个问题提得很高级!”钱梦龙老师上课时课堂气氛始终是活跃的、积极的。因为他善于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四是要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语言形式。除了口头表达的语言外,教师还要通过适当得体的身体语言(动作、表情、眼神等)来配合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动作、姿态、表情等非语言行为,是替代词语表达的一种有效而又经济的辅助手段。苏联心理学家安德列耶娃说:“如果我们脱离开沟通过程的非口头手段,沟通过程将是不完全的。”教师的非语言行为可以补充表达有声语言的未尽之意,帮助学生准确、完整地理解教师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使语言表达更加光彩和富有成效。

教学要注意对情感的挖掘。语文是语言、文字、文学的综合。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文字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这些都是具有感情的东西。我们所谓的“文学”,其实就是“人学”。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章,大多灌注着作者的感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挖掘出课本中极富感情的内容,经分析、理解、品味、鉴赏的思维过程,感染学生心灵,陶冶学生的性情。尽量让文章中的人活起来,直接和学生对话,和学生的心灵对话。好的作品是作者用心血和人生经历浇灌出来的。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信念就不仅仅是掌握了一门工具,而是已超过了语文学科本身而成为一门极富感染力的综合教育。所以我们在讲《涉江》时,别忘了对屈原崇高爱国情操的礼赞;讲《梦游天老吟留别》时,不能忘记对“斗酒诗百篇”的李白“安能折腰事权贵”的精神进行说明;讲《茅屋被秋风所破歌》时,也别忘了对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的人道主义思想进行肯定,让学生了解,当杜甫把大众的苦难品尝为自己个人苦难时,他从自己渺小的自身超脱出来,在自己的诗歌中主动承担了大众遭受的苦难,代表了民众的良心而成为圣者。

老师还要注重在课堂上要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做到精神饱满,神态自若,富有青春活力,给学生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特别要通过教师的范读传导感情。当教师的心融于文章之中,真情注入于课文之中时,感情就会自然流露出来,并传导给学生。例如教学《兵车行》一课时,我怀着无限同情,满含深情的在课堂上范读了这篇文章,读完以后,很多同学都发出无比同情的感叹。可见教师的情也会直接感染和打动学生,使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当然,情感对于语文教学的作用和教师在课堂中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它还需要更进一步地探讨,需要更多的一线教师共同努力,共同发现。

闫国亮,湖北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教师。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所以,很多中外名家都十分重视情感教育。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学,必须高度重视情感教育。  一、情感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阶段的学生情感丰富,当他们的情感与教师的情感一致是,他们会全心全意地投入学习中去,反之,他们对教师的教学便会产生抵触情绪,教学效果就会差得多。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明确情感教育的地位,探索对高中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发挥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情感教育的迫切性也是由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文章大多是古今中外名篇,这些作品大多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是情的喷涌结晶。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引导出文章中渲泄奔腾着的感情的激流,和学生一起体会字里行间跳到着的感情脉搏,想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1,发挥情感的感染作用,以情动情。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往往可以感染别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以作者之情来打动学生之情,要发掘教材中蕴藏的思想感情。那怎样发掘课文的思想感情在语文教学中,相对来说,教师是客体,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主体,处于主动地位。教师在备课、讲课时,心灵必然受到震颤,动情于心,激起情感的波澜,同作者或爱,或憎,或喜,或忧,或褒,或贬。总而言之,教师要首先进入角色。  2,创造引发情感的情景,营造气氛。引导学生入情于境是关键。如何引导学生入情于境通过形象的感染,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比如,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时,我先提问看到马克思的肖像后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这个问题。一位同学回答是马克思睿智的眼神。我分析了睿智一词的含义,概括介绍了马克思一生的丰功伟绩。面对革命导师的肖像,联想其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作的贡献,同学们便会产生一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崇高敬意,然后披情入文,整堂课的教学就处在一种特殊氛围之中,同学们既受到思想教膏,又提高了语文能力。其二,通过吟诵朗读激情。对于诗歌和抒情性散文的教学,采取这种方法能收到较好效果。其三,通过讲述品析激情。对于小说之类的叙事作品,通过精湛的语言,着重再现形象,勾勒画面,渲染气氛,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受教。再者,创造情景,营造氛围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易于进入教材的情感世界,以体味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定情感。  3,把握情感的倾向性,调节情绪。情感具有倾向性,面对不同的对象或同一对象,不同的人则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情感倾向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消沉可以转化为振作,讨厌可以转化为喜欢,消极可以转化为积极,憎恨可以转化为热爱。  在教学实践中,愉快、积极的情绪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活动;而低沉、消极、否定等消极情绪则会阻碍学生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活动。学生的情感倾向,如同一把双刃剑,对其学习行为可以起积极作用,也可以起消极作用。  二、语文教学的情感体验方法  1,大胆创设情感体验的氛围。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认为,在文学作品教学中,认识形象,理解形象,受形象感染,学生不步入特定的情景之中,难以有深切的感受。  除了导入的精心设计外,还可以借助一些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来渲染某种气氛。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可先让学生听一曲《十面埋伏》;鉴赏姜夔的《扬州慢》,可放一段编钟古乐的录音,让学生和着旋律浅唱低吟;品读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可配以小提琴曲《思乡曲》这些都是能辅助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情景,引导他们沉浸在作品所表现的情感氛围之中。  2,紧扣作品语言来体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作品情感内容的载体。紧扣作品语言来进行情感体验首要的是扣住作者作品中的关键语句,因为关键语句一经点拨,文章精神全出,就会使得学生情思萌发,乘兴翱翔,进入作品描述的境地。除了扣住关键语句外,指导学生有盛情地朗读也是情感体验的一种有效方法。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称为美读。他认为。要根据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内容的不同运用不同的朗读方法。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大量实践证明,通过那细若春蚕吐丝,壮如骏马奔腾,轻似山泉淙淙,重则雷霆隆隆等不同方式的美读,文学作品所蕴含的不同的情感内容,就能教学生真切地体验出来,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3,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参与体验。人认识艺术形象是以他的直接和间接的生活经验为依据的,要让学生更深切地体验作品的情感内容。教师就要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来参与体验。如有的教师在教学朱自清《背影》一文时,就引导学生联系他们自己和父母亲生活的有关往事,带着对自己父母亲的亲昵感和崇敬感去体验文章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学生贮藏的生活经验一被激活,他们就能很快与作品行成最佳的体验态势,迅速和作品的情感内容取得认同,这样,学生既受到了美的熏陶,又加深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形成了美感和道德感。  总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方法恰当,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出现这样一种体验状态,正如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描述艺术美的审美心理活动: 当美激动我们的那一瞬间,我们可以感到胸际的一种灼热,一种剧痛,呼吸的一种颤动,一种饱满,心脏的一种翼动,全身的一种摇撼,眼睛的 一种湿润以及除此而外的千百种不可名状的征兆。 这种境界,正是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所企盼、追求的。  泸县一中 李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715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