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称帝以后萧何担任了汉朝的丞相,并且辅佐了刘邦的儿子汉惠帝。
萧何是沛丰人,早年任秦沛县县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史称萧相国。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
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
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
汉十一年又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刘邦死后,他辅佐汉惠帝。惠帝二年七月去世,谥号文终侯。
扩展资料:
刘邦当上皇帝后,为巩固大汉政权,开始大杀功臣。因韩信居功自傲,吕后无法容忍,趁刘邦出兵远征陈豨时,与萧何秘密商议,诱骗韩信入宫,擒杀了他,解除了刘邦心中最大隐患。刘邦归来后对萧何此举倍加zan赏,除了给萧何厚重的赏赐外,另派五百士兵作为丞相私人护卫。
当日萧何一高兴,便在相府大摆宴筵,百官纷纷前来贺喜,相府内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这时,堂外走进一个名叫召平的小官,就见他全身素白,进堂后便拱手向萧何吊丧,萧何顿时大怒!而召平却对萧何说:相国,您大祸即将临头,还不自知,真是可笑啊。
萧何一听这话就是一惊,急忙将召平带入内室询问详情。召平这时才慢慢讲道:相国你想,皇上常年在外征战,而您只是在京城供需军马钱粮,并没有什么太大功劳和战绩,可皇上却不断给您赏赐,还为您一人设置这么多卫队,这哪里是对您的宠爱。
分明是因淮阴侯韩信有谋反的苗头,从而也开始怀疑您啦,您不自知,尚召集百官庆贺,这岂不可笑吗,萧何听完这话,一时间竟吓得汗流浃背,忙拱手向召平讨问计策。召平想了想说:相国您眼下需辞掉封赏,然后将家私财产全部捐给军队,如此才能消除皇上对您的疑心。
萧何听从了他的劝告,刘邦果然非常高兴。这年的秋天,淮南王英布谋反,刘邦又率军亲自征讨。而萧何继续留守京城为前方军队输送钱粮,而每次使者到了前线后,刘邦总是要细细询问萧何在京都近况。
使者回答:萧相国爱民如子,除了办理军需外,还时常做些安抚、体恤百姓的民生事情。刘邦听罢,便是默不作声。使者回来后告诉了萧何,但萧何却不理解其中的含义,而这时萧何身边一个官吏却大惊失色的说:相国,如此看来您不久即将遭灭门惨祸啦,萧何大惊,忙问为何。
那官吏说:您身为相国,身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皇上远离长安,您在京都十几年,深受百姓拥护,皇上查问您在京都的动向,就是害怕您借关中百姓的民望而有不臣之心啊,如今相国您应该马上做些强买强卖百姓田地的事情,让百姓们都骂你怨你,取得一些坏民声。
如此才能消除皇上对您的看法。萧何听罢,不禁双目含泪,长叹一声说:天威难测,叫我做那盘剥百姓的事情,当真有违良心啊,可为了消除皇上的猜忌,又有什么别的好办法呢,没奈何萧何自此只好时常自污名节。
刘邦大败英布撤军归来后,一路上果然见到不少百姓拦路上书,控诉相国的罪行。回到长安后,萧何去见刘邦,这时刘邦取出百姓的上书,却笑着对萧何讲:你身为相国,就是这样利民的吗,你亲自去向百姓们谢罪去吧,话虽如此说,内心却是一阵暗喜。
—萧何
一个成功的男人后面会有一个女人在默默支持。一个成功的王朝的建立后面则有文人的建议、武将的英勇来支持。那么,提起赫赫有名的丞相,大家脑海里会想起秦朝李斯、三国诸葛亮、大唐魏征、宋朝王安石、明朝张居正、清朝曾国藩。
说起汉朝的名相,第一个蹦进大家脑海里的十有八九是萧何。
萧何是何许人也?萧何,汉朝著名的政治家、一代名相、开国功臣。一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世人皆可以不假思索说出。
成功也是因为这萧何,失败也是因为这萧何,成败皆因一人之手,这可是天大的能耐。“我命由我不由天”,到萧何这,就是“我命萧何管,老天一边闪”。你说这萧何究竟有多厉害呢?厉害到萧何死后荐举的曹参还遵循着萧何定下的规矩,将其奉为圭臬,也就是著名的成语——“萧规曹随”。
01:萧何为什么可以得到汉高祖刘邦的重用?
1 萧何的才能出众、慧眼识人。
萧何性格平易近人,随和,与朋友交,不卑不亢,待人接物,皆有礼数,善于识人,良师益友结识了众多。他勤学好问,才思机敏,又勤俭节约,从不铺张浪费。
识人的技巧是一个颇有用处的技能,这让萧何早年遇见刘邦的时候,便看出了此人的气宇轩昂、天资风骨、贵人之相,所以他与刘邦结交,十分袒护他,这给他后来成为刘邦坚实的左右臂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说道萧何的慧眼识人,我们就必须提到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因为自己在营中迟迟不得重用,灰心丧气,骑马离开。萧何知道后,立即快马加鞭,一路追韩信。
其实当时逃出的人特别的多,将军也有很多个,萧何却独独去追留韩信。这是因为他看出了韩信将来大有所为,对汉营而言是不可多得的有用之才,所以做了一系列的思想工作,极力挽回要走的韩信。萧何又劝了刘邦要好好重用韩信。
等韩信当上了大将军之后,他的军事才能就显示了出来,屡战屡胜,楚汉之争的胜利,韩信功不可没。当然如果没有萧何的月下追韩信,韩信又何来将军之位,尽自己之才。
2 萧何理智过人、目光长远。
西汉进灭秦国,许多人刚刚踏入咸阳的时候,被富丽堂皇、美女如云的咸阳迷得失去了神志,渐渐迷失了进取的心,包括刘邦,他对眼前所拥有的一切都十分满意。
而萧何就不同了,他对纸醉金迷视如无睹,刚入咸阳,第一件事情便是劳碌地接收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让而后刘邦明确掌握全国户口、民情,更好地把握秦朝当时的政策,从而稳定安抚好民心,了解地势,更好地去管理好这个国家。
并且对于日后去制定有效的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充足的条件。萧何的理智,让刘邦没有完全沉醉在当下的繁华梦里,而是投入到了更长久的发展上,没有这样一位贤臣,汉朝的建朝之路将会有更加多的艰难险阻。
3 萧何的政务能力强
早年萧何在任秦沛县狱吏,又任功曹,对历代律令也是颇有研究,这些丰富的经验让他熟悉秦国的法律,又掌握了一定的管理政务的手段,对于掌管起汉朝的政务,他更是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加之刘邦和萧何都是从沛县出来的,同为老乡,一路上也是有真情实感。所以在张良和萧何之间,刘邦认为出身小吏的萧何之功劳、能力都大于出身贵族的张良。
4 萧何体恤百姓、深得民心和军心
萧何早年和将士们共谋略、同进退,为推翻秦朝的残暴统治共同出力,在军营里,也是有许多人支持这位拥有战略眼光的文士的。而在沿袭秦律、安抚百姓上,萧何让老百姓安稳生活、安居乐业,在民心这上面,他无疑是胜利了。
02:汉初三杰之首萧何的丰功伟绩,“功人”不是说说而已。
说起萧何的功绩,史记上有提到刘邦的评价。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可见刘邦非常肯定、重视萧何了。
1 镇抚关中,安抚民心
萧何为刘邦巩固后方出谋划策。等他带兵在东方击楚,萧何则是留守关中,当然,萧何也没有闲着。萧何设宗庙、社稷、宫室、立汉的基地,勤于治民理政,把一切治理的井井有条,细致有理,使汉室在百姓里有了威信。他对于前方需要的支援也十分及时,让刘邦能够安心的打战。
2 先见之明,保举韩信
月下追韩信已经成为佳话,如果萧何目光短浅,对于韩信这样的英杰始终是未发觉,任由他被埋没,那么后来的战争可能打得很辛苦,赢的几率也聊聊无几。所以,伯乐的萧何认出了千里马的韩信,让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在楚汉之争的战场上大放光彩。
3 目光长远,护书有功
进入咸阳的萧何极其看重这个藏书丰富、浩海如烟的场所。他奔波各处衙门府第去收取律令、图书、文献以及各种档案,好好地保存起来。而后这些书籍有了用武之地,刘邦借此掌握天下大势,占领要塞和安抚百姓,使其军事上民心上实现了双赢。
03:一代名相萧何毁名声求自保,为官之人必须能屈。
俗话说的好:伴君如伴虎。哪怕是曾经同甘共苦,有恩于君主,他的位置若是君王,除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是他所疼惜爱惜的,其他都是“眼中刺”。萧何渐渐也从刘邦的“眼中宝”变成了一根“刺”。让汉武帝刘邦将毒手伸向了萧何。
1 败也萧何——觉醒:狡兔死,走狗烹。
夺得天下之后的刘邦并没有真真切切感受到他坐在这个位置的安稳,帝王的多疑让他对周围的人开始不信任。曾经跟他一起打天下的人,更是成为了他的梦魇,他必须要除掉他们。
第一个便是正值盛年、军营内威望颇重的韩信。他将忧虑告知吕后。吕后知道后便用此事探探同样位高权重得民心的萧何,一边是曾经提拔的韩信,一边是至高的皇帝。萧何选择了站在国家这边。他设计骗韩信来到长乐殿,韩信出于“成也萧何”的恩情赴约,谁知等待他的竟是“败也萧何”的死亡。
刘邦对于萧何的做法十分满意,并且给了一大笔钱、房子。受到了门客的点拨,只想为汉室尽心尽力的萧何才意识到君王已经对自己有所不信任,产生了杀意。下一个“兔死狗烹”的人很有可能是自己了。
2 自污名节——悲叹:明哲保身,善始善终。
刘邦畏惧文士萧何什么?畏惧他过于干净,过于光明磊落,在百姓和军营中的威望过重,从而对自己的皇权威胁太重。萧何知道刘邦所畏惧的,便抓住这个点,最终想出了一个办法来保全自己——降低自己的威望。
他做事会贪、会沉迷女色、会被老百姓辱骂唾弃,便是刘邦喜闻乐见之事。于是他做出了强占民田据为己有、侵夺民间财物、鱼肉百姓等一系列贪官才会做的事情,让他的名声渐渐狼藉。这样一来,刘邦便开怀大笑了,相国不再受人爱戴,他的权力才会更集中,位置才会更稳定。
结语:
一个王朝集结了众多精英,文人武将为这个王朝的壮大与巩固抛头颅、洒热血。直到今天,我们还是为这些能人将士目光之长远、战略之英明而惊叹不已。
萧何是何许人也?在汉朝,刘邦纵使畏惧他夺权过,也不得不对他钦佩。在历史的长河里,他是所有后来人称赞的对象。我们不去说他的结局如何普通,他的一生已经活得伟大。“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何尝不是对萧何的极高之评价。所以世人皆说:“文终侯”萧何,大智大慧之人。
1 关于萧何的诗句
关于萧何的诗句 1 关于萧何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萧何的诗句有 1《壮别》 年代: 清 作者: 梁启超 孕育今世纪,论功谁萧何?华拿总馀子,卢孟实先河。
赤手铸新脑,雷音殄古魔。吾侪不努力,负此国民多。
2《沁园春·申伯嵩神》 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 申伯嵩神,李白长庚,萧何昴精。恰先公三日,金仙氏降,后公三日,吕洞宾生。
五百仙班,一千佛号,喜听胪声传集英。君恩重,早升华监寺,扬厉朝廷。
金瓯已覆香名。正天下苍生须太平。
看黄麻一命,难留五马,蟠桃三熟,会庆千龄。一尉凄凉,有官守者,莫到公堂称寿觥。
三熏沐,但焚香清夜,遥拜台星。 3《杂兴》 年代: 宋 作者: 张镃 吴起弃骨肉,用释鲁君疑。
萧何买田宅,更要汉祖知。结绳可息争,书契计已痴。
反覆者人心,周防良足悲。曾参杀人谤,三至母信移。
君臣不易逢,终始贵难离。 4《谒曾鲁公》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翊戴三朝冕有蝉,归荣今作地行仙。
且开京阙萧何第,未放江湖范蠡船。老景已邻周吕尚,庆门方似汉韦贤。
一觞岂足为公寿,愿赋长虹吸百川。 5《初葺遗老斋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苏辙 为留十步南墙竹,莫怪门前鸟雀多。
陋巷何妨似颜子,势家应未夺萧何。诗书懒惰何曾读,气息调匀不用呵。
多病从来少宾客,杜门今复几人过。
2 有关韩信和萧何的诗词
韩信
“始知真国士,元不论群情”出自清周永年的《吊淮阴侯》
《吊淮阴侯》
——清·周永年
一市人皆笑,三军众尽惊。
始知真国士,元不论群情。
楚汉关轻重,英雄出战争。
何能避菹醢,垂钓足平生?
《韩信庙》
——唐·刘禹锡
将略兵机命世雄,苍黄钟室叹良弓。
遂令后代登坛者,每一寻思怕立功。
《题韩信庙》
——宋·钱若水
筑坛拜处恩虽厚,蹑足封时虑己深。
隆准若知同鸟喙,将军应有五湖心。
《韩信》
——宋·张耒
登坛一日冠群雄,钟室仓皇念蒯通。
能用能诛谁计策,嗟君终自愧萧公。
《韩淮阴侯庙》
——明·袁祟焕
一饭君知报,高风振俗耳。如何解报恩,祸为受恩始。丈夫亦何为,功成身可死。陵谷有变易,遑问赤松子。所贵清白心,背面早熟揣。若听蒯通言,身名己为累。一死成君名,不必怨吕雉。
《过韩侯岭题壁》
——清·袁保恒
高帝眼中只两雄,淮阴同士与重瞳。
项王已死将军在,能否无嫌到考终。
《淮阴侯庙》
——清·包彬
鸟尽良弓势必藏,千秋青史费评章。
区区一饭犹图报,争肯为臣负汉王。
《却过淮阴吊韩信庙》
——唐·李绅
功高自弃汉元臣,遗庙阴森楚水滨。
英主任贤增虎翼,假王徼福犯龙鳞。
贱能忍耻卑狂少,贵乏怀忠近佞人。
徒用千金酬一饭,不知明哲重防身。
《韩信庙》
——唐·殷尧藩
长空鸟尽将军死,无复中原入马蹄。
身向九泉还属汉,功超诸将合封齐。
荒凉古庙惟松柏,咫尺长陵又鹿麋。
此日深怜萧相国,竟无一语到金闺。
《韩信庙》
——唐·许浑
朝言云梦暮南巡,已为功名少退身。
尽握兵权犹不得,更将心计托何人。
《韩信庙》
——唐·罗隐
剪项移秦势自雄,布衣还是负深功。
寡妻稚女俱堪恨,却把余杯奠蒯通。
《韩信》
——宋·黄庭坚
韩生高才跨一世,刘项存亡翻手耳。终然不忍负沛公,颇似从容得天意。成皋日夜望救兵,取齐自重身已轻。蹑足封王能早寤,岂恨淮阴食千户。虽知天下有所归,独怜身与哙等齐。蒯通狂说不足撼,陈豨孺子胡能为。予尝贳酒淮阴市,韩信庙前木十围。千年事与浮云去,想见留侯决是非。丈夫出身佐明主,用舍行藏可自知。功名邂逅轩天地,万事当观失意时。
《韩信》
——宋·王安石
韩信寄食常歉然,邂逅漂母能哀怜。当时哙等何由伍,但有淮阴恶少年。谁道萧曹刀笔吏,从容一语知人意。坛上平明大将旗,举军尽惊王不疑。捄兵半楚潍半沙,从初龙且闻信怯。鸿沟天下已横分,谈笑重来卷楚氛。但以怯名终得羽,谁为孔费两将军。
《咏淮阴侯》
——唐·王珪
秦王日凶慝,豪杰争共亡。信亦胡为者,剑歌从项梁。项羽不能用,脱身归汉王。道契君臣合,时来名位彰。北讨燕承命,东驱楚绝粮。斩龙堰濉水,擒豹僭夏阳。功成享天禄,建旗还南昌。千金答漂母,百钱酬下乡。吉凶成纠缠,倚伏难预详。弓藏狡兔尽,慷慨念心伤。
《书淮阴侯传》
——唐·罗隐
寒灯挑尽见遗尘,试沥椒浆合有神。
莫恨高皇不终始,灭秦谋项是何人?
《题淮阴侯庙》
——唐·韦庄
满把椒浆奠楚祠,碧幢黄钺旧英威。
能扶汉代成王业,忍见唐民陷战机。
云梦去时高鸟尽,淮阴归日故人稀。
如何不借平齐策,空看长星落贼围。
《淮阴侯》
——宋·黄庭坚
韩生沈鸷非悍勇,笑出胯下良自重。滕公不斩世未知,萧相自追王始用。成安书生自圣贤,左仁右圣兵在咽。万人背水亦书意,独驱市井收万全。功成广武坐东向,人言将军真汉将。兔死狗烹姑置之,此事已足千年垂。君不见丞相商君用秦国,平生赵良头雪白
萧何(约公元前257~公元前193)
萧何的资料中文名:萧何
国籍:中国(汉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沛丰邑(今江苏丰县)
出生日期:约公元前257年(乙亥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193年7月8日
职业:丞相、政治家
主要成就:辅佐刘邦建立汉朝
制定汉律
代表作品:《九章律》
谥号:文终侯
地位:汉初三杰之一
萧何——汉初三杰之一人物生平 ——萧何(前257年-前193年),汉族,沛丰邑人,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又协助高祖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高祖死后,他辅佐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卒,谥号“文终侯”。
主要成就 ——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楚汉战争时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制定《九章律》制度/协助高祖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辅佐汉惠帝。
大事 年表 ——早期经历 沛县起义 拥护刘邦 西进灭秦 保举韩信 留守后方 开国首功 行赏分封 诛灭韩信 自污名节 晚年生活
历史评价 ——汉初三杰里的萧何却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若硬要用一句话来概括他,只能勉强说他智有余而仁不足。萧何的治理国家的行政才能我就不用说了,刘邦说的“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这句话就是对他的最确切的评价。尤其令人拍案称奇的是,他的卓有成效的施政方针不但没有随着他的辞世而重蹈人亡政息的惯例,甚至他的继任者曹参对萧何生前制定的各项法规、方针政策一字不改而自己只管吃喝玩乐,竟然也能政绩斐然、国泰民安。以至于这段脍炙人口的典故成了流传至今的成语“萧规曹随”。由此可见萧何的治理国家的行政才能是多麽卓越!说起来萧何对汉朝的建立所作的最大贡献莫过于现在家喻户晓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了。韩信这位旷世帅才由于被刘邦大材小用地当作仓库管理员使用,被气得不辞而别,后被年老体弱的萧何星夜追回拜为元帅的千古美谈。但令人极为遗憾的是,在韩信问题上名扬后世的萧何在后来却因为韩信问题而为后人所诟病,那就是萧何明明知道韩信不会谋反,却在个人进退利害(可能包括避嫌)的考虑下与吕后一起设下圈套谋害了韩信。这就是令人感慨万千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语的来历。虽然纵观萧何的一生,这个不仁不义的污点也许可以算作瑕不掩瑜,并不能动摇萧何作为一代名相的历史地位,但污点毕竟是污点,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的完人标准相比较,还是有相当距离的。
相关成语 ——1、国士无双: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何(萧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2、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比喻事情的成败都出于同一个人。这原是一条民间俚语,见于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绐韩信》:“韩信为人告反,吕后欲召,恐其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称陈已破,绐信曰:‘虽病强入贺。’信入,即被诛。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3、萧规曹随: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人的成规办事。出自《史记·曹相国世家》:“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汉·扬雄《解嘲》:“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