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中览古与苏台览古表达的思想有何不同?

越中览古与苏台览古表达的思想有何不同?,第1张

表现手法相同点:都用了昔盛今衰的对比手法。

表现手法不同点:《越中览古》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意。《苏台览古》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反衬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

相同主题: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抒发古今异变,昔非今比的感慨,以及诗人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对功名富贵的否定。

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越中览古》全诗原文如下: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白话文释义:越王勾践把吴国灭了之后,战士们都衣锦还乡。如花的宫女站满了宫殿,可惜如今却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了。

《苏台览古》全诗原文如下: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白话文释义:曾经的歌台,曾经的舞榭,曾经的园林,曾经的宫殿,如今都已经荒废,只有杨柳叶儿青青,还有那湖中的采菱女在清唱着青春永恒的歌谣。谁还记得吴王夫差的事儿呢?只有那城西河中的明月,曾经照耀过吴王宫殿,照耀过在宫中灯红酒绿的人。

@王紫昕

开篇两句“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选取了越王得胜归来、众军士衣锦还乡的片段,更显出凯旋将士喜悦、骄傲的心情。同时以繁华之景反衬了越国多年忍辱负重的艰难历程,给予了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更显历史的宏大浩渺,可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颈联“宫女如花满春殿”一句,虽未有繁琐的雕饰,但春花般灿烂的景象,就已写出越国繁盛、欢乐的景象,同时映衬首联、颔联将士身着锦衣荣归故里的场景,俨然一副繁荣盛世的安逸生活,而完全掩盖了越王多年卧薪尝胆、越国上下韬光养晦的艰难曲折,似乎将往日的苦难尽皆抛却。然而尾联“只今惟有鹧鸪飞”,却将一切繁华美好化为残垣断壁,只留下几只鹧鸪在王畿宫苑的废墟上盘桓。繁华退却,留下的只剩下凄凉衰败,仅此一句就将前文的繁华统统抹去,沧桑寂寥之感不言而喻。

吴越伐战多年,良臣勇将封侯拜帅,最终也不过是“荒冢一堆草没了”。而今人不见其昔日风光,也是看罢新坟看旧坟。可叹越国忍辱负重多年,鼎盛繁荣时,却也不知乐极生悲,终有马死黄金尽。“无常”的道理人尽皆知,但却人皆讳之、避之不及。如今鹤归华表再读此诗,才更觉触目惊心。

@高胜寒

《越中览古》是唐代诗人李白在游览越中期间所写的诗。全诗写的就是越王在卧薪尝胆击败吴国后荒*逸乐,最终被楚国所击败。

首句点明题意,写出了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第二句“尽锦衣”与一般将士归家时所穿的铁甲铁盔形成了对比,写出了越王及其将士得意归来,充满胜利者的喜悦、骄傲;第三句不同于一般的古诗——前两句写景、或是写一个事物的正面;而后两句抒情、或写一件事物的反面,即将转折句写在第三局。这里的第三句却仍在书写越王的耀武扬威,如花般的美女占满了宫廷,“春”在这里不仅指春天,还指着美好的事物。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过去曾经存在过的富贵荣华,现在所剩下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这一句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诗人将昔日的繁盛和眼前的凄凉,通过鹧鸪这一具体的意向,进行了鲜明的对比。正是这种通过热闹的场面来描写凄凉,更使读者觉得凄凉、可叹。如此诗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后来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前面写得越繁华,后面转得也就愈凄凉。

@田佳蕊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浪漫的诗人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游览越中时所写,此时正处于开元盛世,唐玄宗励精图治,并任用贤能,发展经济,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

这首诗首句点明题意,写出所怀之事。春秋战国越王勾践的故事为人们所熟知,“十年生聚”卧薪尝胆的事件脍炙人口。而诗中却没有去讲述这个为人热衷的题材,而是换了另外一个角度,以“归”开篇,来写灭吴后班师回朝的越王及其将士。颔联中对回师欢乐的气氛进行描写,同样没有选择铺陈开整幅画面,而是捕捉了战士衣锦还乡。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脱下铠甲的战士,穿上锦衣,在城里接受赏赐。越王呢,满意地大宴群臣,二十年的耻辱终于洗净,胜利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二、三两句是诗人在越国历史画卷中有意摄取的两个镜头,浓缩了越国称霸一方后的繁盛、威风。越王回国以后,踌躇满志,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逸乐起来,于是美人站满了宫殿,侍候着他。只写这一点,就把越王将卧薪尝胆的往事丢得干干净净的情形表现得非常充分了。都城中到处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这种场景十分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然而结句突然一转,将上面所写的一切一笔勾销。过去曾经存在过的胜利、威武、富贵、荣华,现在所剩下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写出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以慨叹来表达出之。通过过去繁盛的景象同凄凉的今日相对比,给读者以深切的感受。

诗歌不是历史小说,绝句又不同于长篇古诗,所以诗人只能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中他感受得最深的某一部分来写。他选取的不是这场斗争的漫长过程中的某一片断,而是在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个镜头。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消灭了敌人,雪了耻,战士都凯旋了;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越王回国以后,踌躇满志,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般的美人,就站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春殿”的“春”字,应上“如花”,并描摹美好的时光和景象,不一定是指春天。只写这一点,就把越王将卧薪尝胆的往事丢得干干净净的情形表现得非常充分了。都城中到处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这种场景十分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然而结句突然一转,将上面所写的一切一笔勾销。过去曾经存在过的胜利、威武、富贵、荣华,现在所剩下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这一句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以慨叹来表达。过去的统治者莫不希望他们的富贵荣华是子孙万世之业,而诗篇却如实地指出了这种希望的破灭,这就是它的积极意义。

诗人将昔时的繁盛和眼前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一般地说,直接描写某种环境,是比较难于突出的,而通过对比,则效果往往能够大大地加强。所以,通过热闹的场面来描写凄凉,就使读者更觉得凄凉的可叹。如此诗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后来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前面写得愈着力,后面转得也就愈有力。为了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诗人对这篇诗的艺术结构也作出了不同于一般七绝的安排。一般的七绝,转折点都安排在第三句里,而它的前三句却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就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这种写法,不是笔力雄健的诗人,是难以挥洒自如的。

这首诗的重点在于明写昔日的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后来的荒凉,由此加

以抹杀,转而引出主旨,充分体现了诗人变化多端的艺术技巧。[1]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784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