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诗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1张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在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

《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kZdDRuLZOrwmEo-r-K5rtw

 提取码: cjys

诗经·雅·大雅·生民之什·生民(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

题解:追述周朝始祖后稷的事迹。

原文:

厥初生民1,时维姜嫄2。生民如何?克禋克祀3,以弗无子4。履帝武敏歆5,攸介攸止6,载震载夙7。载生载育,时维后稷。诞弥厥月8,先生如达9。不坼不副10,无菑无害11,以赫厥灵。上帝不宁12,不康禋祀13,居然生子。诞寘之隘巷14,牛羊腓字之15。诞寘之平林16,会伐平林17。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18。鸟乃去矣,后稷呱矣19。实覃实訏20,厥声载路21。诞实匍匐22,克岐克嶷23,以就口食24。蓺之荏菽25,荏菽旆旆26。禾役穟穟27,麻麦幪幪28,瓜瓞唪唪29。诞后稷之穑30,有相之道31。茀厥丰草32,种之黄茂33。实方实苞34,实种实褎35。实发实秀36,实坚实好37。实颖实栗38,即有邰家室39。诞降嘉种40,维秬维秠41,维麇维芑42。恒之秬秠43,是获是亩44。恒之穈芑,是任是负45,以归肇祀46。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47,或簸或蹂48。释之叟叟49,烝之浮浮50。载谋载惟51,取萧祭脂52。取羝以軷53,载燔载烈54,以兴嗣岁55。卬盛于豆56,于豆于登57,其香始升。上帝居歆58,胡臭亶时59。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译文:

当初先民生下来,是因姜嫄能产子。如何生下先民来?祷告神灵祭天帝,祈求生子免无嗣。踩着上帝拇趾印,神灵佑护总吉利。胎儿时动时静止,一朝生下勤养育,孩子就是周后稷。怀胎十月产期满,头胎分娩很顺当。产门不破也不裂,安全无患体健康,已然显出大灵光。上帝心中告安慰,全心全意来祭享,庆幸果然生儿郎。新生婴儿弃小巷,爱护喂养牛羊至。再将婴儿扔林中,遇上樵夫被救起。又置婴儿寒冰上,大鸟暖他覆翅翼。大鸟终于飞去了,后稷这才哇哇啼。哭声又长又洪亮,声满道路强有力。后稷很会四处爬,又懂事来又聪明,觅食吃饱有本领。不久就能种大豆,大豆一片茁壮生。种了禾粟嫩苗青,麻麦长得多旺盛,瓜儿累累果实成。后稷耕田又种地,辨明土质有法道。茂密杂草全除去,挑选嘉禾播种好。不久吐芽出新苗,禾苗细细往上冒,拔节抽穗又结实;谷粒饱满质量高,禾穗沉沉收成好,颐养家室是个宝。上天关怀赐良种:秬子秠子既都见,红米白米也都全。秬子秠子遍地生,收割堆垛忙得欢。红米白米遍地生,扛着背着运仓满,忙完农活祭祖先。祭祀先祖怎个样?有舂谷也有舀米,有簸粮也有筛糠。沙沙淘米声音闹,蒸饭喷香热气扬。筹备祭祀来谋划,香蒿牛脂燃芬芳。大肥公羊剥了皮,又烧又烤供神享,祈求来年更丰穰。祭品装在碗盘中,木碗瓦盆派用场,香气升腾满厅堂。上帝因此来受享,饭菜滋味实在香。后稷始创祭享礼,祈神佑护祸莫降,至今仍是这个样。

注释:

1厥初:其初。

 2时:是。姜嫄(yuán):传说中有邰氏之女,周始祖后稷之母。

 3克:能。禋(yīn):祭天的一种礼仪,先烧柴升烟,再加牲体及玉帛于柴上焚烧。

 4弗:"祓"的假借,除灾求福的祭祀。

 5履:践踏。帝:上帝。武:足迹。敏:通"拇",大拇趾。歆:心有所感的样子。

 6攸:语助词。介:通"祄",神保佑。止:通"祉",神降福。

 7载震载夙(sù):或震或肃,指十月怀胎。

 8诞:迨,到了。弥:满。

 9先生:头生,第一胎。如:而。达:滑利。

 10坼(chè):裂开。副(pì):破裂。

 11菑(zāi):同"灾"。

 12不:丕。不宁,丕宁,大宁。

 13不康:丕康。丕,大。

 14寘(zhì):弃置。

 15腓(féi):庇护。字:哺育。

 16平林:大林,森林。

 17会:恰好。

 18鸟覆翼之:大鸟张翼覆盖他。

 19呱(ɡū):小儿哭声。

 20实:是。覃(tán):长。訏(xū):大。

 21载:充满。

 22匍匐:伏地爬行。

 23岐:知意。嶷:识。

 24就:趋往。口食:生恬资料。

 25蓺(yì):同"艺",种植。荏菽:大豆。

 26旆(pèi)旆:草术茂盛。

 27役:通"颖"。颖,禾苗之末。穟(suí)穟:禾穗丰硬下垂的样子。

 28幪(měnɡ)幪:茂密的样子。

 29瓞(dié):小瓜。唪(běnɡ)唪:果实累累的样子。

 30穑:耕种。

 31有相之道:有相地之宜的能力。

 32茀:拂,拔除。

 33黄茂:指黍、稷。孔颖达疏:"谷之**者,惟黍、稷耳。黍、稷,谷之善者,故云嘉谷也。"

 34实:是。方:同"放"。萌芽始出地面。苞:苗丛生。

 35种:禾芽始出。褎(yòu):禾苗渐渐长高。

 36发:发茎。秀:秀穗。

 37坚:谷粒灌浆饱满。

 38颖:禾穗末稍下垂。栗:栗栗,形容收获众多貌。

 39邰:当读作"颐",养。谷物丰茂,足以养家室之意。

 40降:赐与。

 41秬(jù):黑黍。秠(pǐ):黍的一种,一个黍壳中含有两粒黍米。

 42麇(mén):赤苗,红米。芑(qǐ):白苗,白米。

 43恒:遍。

 44亩:堆在田里。

 45任:挑起。负:背起。

 46肇:开始。祀:祭祀。

 47揄(yóu):舀,从臼中取出舂好之米。

 48簸:扬米去糠。蹂:以手搓余剩的谷皮。

 49释:淘米。叟叟:淘米的声音。

 50烝:同"蒸"。浮浮:热气上升貌。

 51惟:考虑。

 52萧:香蒿。脂:牛油。

 53羝(dī):公羊。軷:读为"拔",即剥去羊皮。

 54燔(fán):将肉放在火里烧炙。烈:将肉贯穿起来架在火上烤。

 55嗣岁:来年。

 56卬:仰,举。豆:古代一种高脚容器。

 57登:瓦制容器。

 58居歆:为歆,应该前来享受。

 59胡臭亶(xìu dǎn)时:为什么香气诚然如此好。臭,香气;亶,诚然,确实;时,善,好。

赏析

  中国传统诗歌源远流长,但以叙事为主的史诗却一向不发达,因此《诗经》中为数不多的几篇具有史诗性质的作品,便受到今人的充分关注。《大雅》中的《生民》一篇,就是这样的作品。 《毛诗序》说:“《生民》,尊祖也。后稷生于姜嫄,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它是一首周人叙述其民族始祖后稷事迹以祭祀之的长诗,带有浓重的传说成分,而对农业生产的详细描写,也反映出当时农业已同畜牧业分离而完成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事实。 诗共八章,每章或十句或八句,按十字句章与八字句章前后交替的方式构成全篇,除首尾两章外,各章皆以“诞”字领起,格式严谨。从表现手法上看,它纯用赋法,不假比兴,叙述生动详明,纪实性很强。然而从它的内容看,尽管后面几章写后稷从事农业生产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却仍不能脱去前面几章写后稷的身世所显出的神奇荒幻气氛,这无形中也使其艺术魅力大大增强。 诗的第一章写姜嫄神奇的受孕。这章最关键的一句话是“履帝武敏歆”,对这句话的解释众说纷纭,历来是笺注《诗经》的学者最感兴趣的问题之一。毛传把这句话纳入古代的高禖(古代帝王为求子所祀的禖神)祭祀仪式中去解释,云:“后稷之母(姜嫄)配高辛氏帝(帝喾)焉。……古者必立郊禖焉,玄鸟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郊禖,天子亲往,后妃率九嫔御,乃礼天子所御,带以弓韣(du2),授以弓矢于郊禖之前。”也就是说高辛氏之帝率领其妃姜嫄向生殖之神高禖祈子,姜嫄踏着高辛氏的足印,亦步亦趋,施行了一道传统仪式,便感觉怀了孕,求子而得子。唐代孔颖达的疏也执此说。但汉代郑玄的笺与毛传之说不同,他主张姜嫄是踩了天帝的足迹而怀孕生子的。云:“姜嫄之生后稷如何乎?乃禋祀上帝于郊禖,以祓除其无子之疾,而得其福也。帝,上帝也;敏,拇也。……祀郊禖之时,时则有大神之迹,姜嫄履之,足不能满履其拇指之处,心体歆歆然,其左右所止住,如有人道感己者也。于是遂有身。”这样的解释表明君王的神圣裔传来自天帝,显然是一个神话。然在后世,郑玄的解释遭到了王充、洪迈、王夫之等人的否定。现代学者闻一多对这一问题写有《姜嫄履大人迹考》专文,认为这则神话反映的事实真相,“只是耕时与人野合而有身,后人讳言野合,则曰履人之迹,更欲神异其事,乃曰履帝迹耳”。他采纳了毛传关于高禖仪式的说法,并对之作了文化人类学的解释:“上云禋祀,下云履迹,是履迹乃祭祀仪式之一部分,疑即一种象征的舞蹈。所谓‘帝’,实即代表上帝之神尸。神尸舞于前,姜嫄尾随其后,践神尸之迹而舞,其事可乐,故曰‘履帝武敏歆’,犹言与尸伴舞而心甚悦喜也。‘攸介攸止’,‘介’,林义光读为‘愒(qí)’,息也,至确。盖舞毕而相携止息于幽闭之处,因而有孕也。”笔者以为闻一多的见解是可取的,并想补充这么两点意见:一、足迹无非是种象征,因此像王夫之等人那样力图在虚幻和事实之间架桥似乎是徒劳的。二、象征的意义是通过仪式的摹仿来完成的,舞蹈之类都是摹仿仪式,而语言本身也可以完成象征的意义,如最初起源于祭仪的颂诗;正是由于语言的这种表现能力的扩张,神话才超越了现实,诗歌乃具有神奇的魅力。 诗的第二章、第三章写后稷的诞生与屡弃不死的灵异。后稷名弃,据《史记·周本纪》的解释,正是因为他在婴幼时曾屡遭遗弃,才得此名。本篇对他三次遭弃又三次获救的经过情形叙述十分细致。第一次,后稷被扔在小巷里,结果是牛羊跑来用乳汁喂养了他。第二次,后稷被扔进了大树林,结果正巧有樵夫来砍柴,将他救出。第三次后稷被扔在了寒冰之上,结果天上飞来只大鸟,用温暖的羽翼覆盖他温暖他。初生的婴儿经历了如此大的磨难,终于哇哇哭出了声,声音宏亮有力,回荡在整条大路上,预示着他将来会创造辉煌的业绩。那么,后稷为什么遭弃呢?对于这一弃子之谜,历代经史学家有许多解释。贱弃说在鲁诗中就已产生,刘向《列女传》和郑玄笺都执此说。另一较早的说法是遗腹说,首先由马融提出。此后,苏洵持难产说,朱熹持易生说,王夫之持避乱说,臧琳持早产说,胡承珙持速孕说。另外又有晚生说、怪胎说、不哭说、假死说、阴谋说等等。近世学者则多从民俗学角度出发,各倡轻男说、杀长说、宜弟说、触忌说、犯禁说等。我们认为,英雄幼时蒙难是世界性的传说故事母题,一连串的被弃与获救实际上是仪式性的行为。古代各民族中常有通过弃置而对初生婴儿体质作考验或磨练的习俗,这种做法名为“暴露法”(Infant exposure),弃子传说则是这种习俗遗迹的反映,弃子神话正是为了说明一个民族的建国始祖的神圣性而创造的,诞生是担负神圣使命的英雄(具有神性)最初所必经的通过仪式,他必须在生命开始时便接受这一考验。而所有的弃子神话传说都有这么一个原型模式:一、婴幼期被遗弃;二、被援救并成长为杰出人物;三、被弃和获救都有神奇灵异性。本诗第三章中的弃子故事,自然也不例外。这一章除了叙事神奇外,笔法也可圈可点,对此前人也有所会心,孙鑛说:“不说人收,却只说鸟去,固蕴藉有致。”俞樾说:“初不言其弃之由,而卒曰‘后稷呱矣’,盖设其文于前,而著其义于后,此正古人文字之奇。”(均见陈子展《诗经直解》引) 诗的第四至第六章写后稷有开发农业生产技术的特殊禀赋,他自幼就表现出这种超卓不凡的才能,他因有功于农业而受封于邰,他种的农作物品种多、产量高、质量好,丰收之后便创立祀典。这几章包含了丰富的上古农业生产史料,其中讲到的农作物有荏菽、麻、麦子、瓜、秬、秠、麇、芑等。对植物生长周期的观察也很细致,发芽、出苗、抽穗、结实,一一都有描述。而对除杂草和播良种的重视,尤其引人注意。这说明周民族已经开始成为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民族。甲骨文中,“周”字写作“田(四格中各有一点)”,田是田地,四点像田中密植的农作物,可见周民族的命名是与农业密切相关的。据史载,弃因善于经营农业,被帝尧举为农师,帝舜时他又被封到邰地。弃号后稷,后是君王的意思,稷则是一种著名的农作物名。周人以稷为始祖,以稷为谷神,以社稷并称作为国家的象征,这一切都表明周民族与稷这种农作物的紧密联系。那么稷具体究竟是哪一种谷物呢?唐宋人多以为即穄,是黍的一种,清代经学家、小学家则普遍认为就是高粱,这几乎已成定论。今人又有新说,认为它是禾的别名,也就是粟,去种皮则称小米。这几章修辞手法的多样化,使本来容易显得枯燥乏味的内容也变得跌宕有致,不流于率易。修辞格有叠字、排比等,以高密度的使用率见其特色,尤以“实…实…”格式的五句连用,最富表现力。 诗的最后两章,承第五章末句“以归肇祀”而来,写后稷祭祀天神,祈求上天永远赐福,而上帝感念其德行业绩,不断保佑他并将福泽延及到他的子子孙孙。诗中所述的祭祀场面很值得注意,它着重描写粮食祭品而没有提到酒(虽然也是用粮食制成),这大约也表明后稷所处的尧舜时代酒还没有发明吧?据《战国策·魏策》记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则中国酒的发明在夏代,本诗的叙述当可作为一个重要的旁证。而烧香蒿和动物油脂这一细节,恐怕也是后稷所创祀典的特殊之处。“上帝居歆”云云,则反映出当时可能有人扮的神尸来享用祭品,可供研究上古礼制参考。全诗末尾的感叹之词,是称道后稷开创祭祀之仪得使天帝永远佑护周民族,正因后稷创业成功才使他有丰硕 的成果可以作为祭享的供品,一结赞颂的对象象仍落实在后稷身上,而他确也是当之无愧的。

一、祭祖颂歌:

上古祭祀活动盛行,许多民族都产生了赞颂神灵、祖先,以及祈福禳(ráng)灾的祭歌。我国古代也特别重视祭祀,认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保存在大雅和“三颂”中的祭祀诗,大多是以祭祀、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发生、发展的历史,或赞颂先公先王的德业,总之是歌功颂德之作。但这些作品也有其历史和文学价值。周族史诗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作品,赞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的业绩,反映了西周开国的历史。从《生民》到《大明》,周人由产生到逐步强大,最后灭商,建立统一王朝的历史过程,得到了完整的表现。五篇史诗,反映了周人征服大自然的伟大业绩,社会制度由原始公社向奴隶制国家的转化,以及推翻商人统治的斗争,是他们壮大发展的历史写照。因此,它们与后世的庙堂文学有明显的区别。

讲解《大雅·生民》(ZP42)

克禋克祀:郑玄笺:“禋之言烟,周人尚臭,烟气之臭闻者,积柴实牲体焉,或有玉帛燔燎而升烟,所以报阴也”。夏以水菜(后来三晋节俭)、殷人(东夷、郑卫宋齐、楚)尚声,周人重气。

履帝武敏歆:闻一多先生说 :履帝武敏是一种象征性的舞蹈,“所谓帝是代表上帝的神尸,神尸舞于前,姜嫄尾随其后,践神尸之迹而舞,其事可乐,故曰:‘履帝武敏’,犹言与尸伴舞而甚悦喜也。‘攸介攸止’介林光义读为‘愒(qì)’:息也,至确。盖舞毕而相携止息于幽闭之处,因而有孕也”。(《神话与诗》)

这里实际描写的是古时求子求爱的仪式。

宋周去非《岭表代答》:�人每岁十月旦,举峒祭都贝大王,于其庙前会男女无夫家者,男女各群,连袂而舞蹈,谓之踏摇。男女意相得,则男咿嘤奋跃,入女群中负其所爱而归,于是夫妇定矣。这是原始狂欢节求爱求子仪式的遗存。而“履帝武敏”当是许许多多形式中的一种。

清陆次云《峒蹊纤志》:苗人每遇节令,男子吹笙撞鼓,妇随其后,婆娑进退,举手顿足,疾徐可观,名曰踹堂之舞。不过苗人此舞,已经失去原始时代舞蹈的意义。他们只是在象征性地表演祖先的狂欢舞而已。苗人是伏羲氏之后,传说伏羲也是因为他的母亲华胥履迹而生。

履帝迹生子的神话,实际上是只知有母而不知有父的母系社会的折射,而且反映了由母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的历史背景。反映了殷周时期的历史图景,以及人们敬天祭祖的宗教观念。

艺术上:本诗采用铺叙手法,歌颂后稷功德,似乎是一篇《后稷本纪》。后稷出生、转弃、稼穑、祭祀过程,生动细致。用方、苞、种、裦、发、秀、坚、好、颖、粟,描写谷物生长过程中的十种状态。用旆旆、穟穟、幪幪、唪唪描画豆、谷、麻、瓜四类作物的长势。以舂、揄、簸、蹂、释、烝,叙谷物处理的六个步骤。精细而形象。孙鑛《评诗经》:“次第铺叙,不惟记其事,兼貌其状,描摹如纤,绝有境之态。”

传奇色彩:履帝迹而怀孕,生而如肉团,剖之不开,弃之见异,生而会立,天生知农,天降嘉种。

二、农事诗:

我国农业有悠久的历史,很早就开始了农业种植活动,新石器晚期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标志着农业的初步发展。周人将自己的始祖与发明农业联系在一起,可见农业在周人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诗经》时代,农业生产已占有重要地位。《诗经》中的作品,不仅在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上打上了农业文明的烙印,而且产生了一些直接描写农业生产生活和与之相关的政治、宗教活动的农事诗。

周初的统治者极为重视农业生产,一年的农事活动开始时,要举行隆重的祈谷、藉田典礼,祈求上帝赐予丰收,天子亲率诸侯、公卿大夫、农官到周天子的藉田中象征性犁地。秋天丰收后,还要举行隆重的报祭礼,答谢神灵的恩赐。《诗经》中的《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等作品,就是耕种藉田,春夏祈谷、秋冬报祭时的祭祀乐歌。这类作品,真实地记录了与周人农业生产相关的宗教活动和风俗礼制,反映了周初的生产方式、生产规模,周初农业经济繁荣,以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讲解《七月》

《七月》是一首农事诗,是风诗中最长的一篇,共8章88句,380字。其最伟大的价值是史料价值,研究古代农业发展状况、古代气候的学者都必须参考。

艺术上,这首诗受到的称誉过多,说它“无体不备,有美必臻。”“洵天下之至文”、“真是无上神品”,这些赞词,都缺少发展的眼光。清代崔述:“读《七月》,如入桃源之中,衣冠朴古,天真烂漫,熙熙乎太古也”。评价比较中肯。的确,这首诗不着意构筑,信口而出,用赋的手法从七月写起,按农事活动的顺序,以平铺直叙的手法,把风俗景物和农夫生活结合起来,朴实、生动地描摹了西周农人的生活状况。这便是《七月》的艺术特点。

三、燕飨诗:

《诗经》中还有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的燕飨诗,更多地反映了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周代是农业宗法制社会,宗族间相亲相爱的关系是维系社会的重要纽带。周之国君、诸侯、群臣大都是同姓子弟或姻亲,周统治者十分重视血缘亲族关系,利用这种宗法关系来加强统治。燕飨不是单纯为了享乐,而有政治目的。在这些宴饮中,发挥的是亲亲之道,宗法之义。《诗经》中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也都表现出浓厚的宗法观念和亲族间的脉脉温情。

讲解《小雅·鹿鸣》。

本诗是天子宴群臣嘉宾之诗,后来也被用于贵族宴会宾客。宴饮中的仪式,体现了礼的规则和人的内在道德风范。燕飨诗赞美守礼有序,宾主融洽的关系;而对不能循礼自制,纵酒失德的宴饮,则是否定的。礼乐文化是周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在很大程度上是周代礼乐文化的载体。燕飨诗以文学的形式,表现了周代礼乐文化的一些侧面。

全诗以鹿鸣起兴,首章言奏乐,二章言饮酒,末章则并奏乐、饮酒而言之。从情绪上说,是一章比一章亲近;从气氛上说,是一章比一章热烈。至末章则达到“和乐且湛”的高潮,层次十分清晰。

四、怨刺诗:

西周中叶以后,特别是西周末期,周室衰微,朝纲废弛,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大量反映丧乱、针砭时政的怨刺诗出现了。这些诗被后人称为“变风”、“变雅”。(所谓“变风”、“变雅”:《礼记经解》说:“温柔敦厚,诗教也”。温柔敦厚是后世经学家纳入伦理轨道后对《诗经》作品的主观解说,即指“乐而不*,哀而不伤”。《诗经》确有不少含蓄蕴藉的作品,但也有一些直吐怒骂之作。这些作品被后人称为“变风”、“变雅”。其特点是“多具忧世之怀”,“有忧生之意”。刘熙载《艺概》)如小雅中的《节南山》、《雨无正》反映了厉王、幽王时赋税苛重,政治黑暗腐朽,社会弊端丛生,民不聊生的现实。国风中的《魏风·伐檀》、《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鄘风·墙有茨》、《鄘风·相鼠》、《齐风·南山》、《陈风·株林》,或讽刺不劳而获,贪得无厌者,或揭露统治者的无耻与丑恶,辛辣的讽刺中寓有强烈的怨愤和不平。在周室衰微,礼崩乐坏,政教缺失,人伦废绝,刑政苛酷的时代背景下,公卿列士、贵族大夫及社会各阶层人士,悯时丧乱,忧世忧生,以诗来针砭时政和社会弊端,感叹身世遭遇。

五、战争徭役诗:

战争与徭役为主要题材的叙事和抒情诗称为战争徭役诗,这类诗大概有30首。战争与徭役在作品中一般被称为“王事”: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小雅·采薇》)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唐风·鸨羽》)王事靡盬,忧我父母。(《小雅·北山》)

参加战争和徭役,是周人必须履行的义务。战争徭役诗的主旋律:由于周人重农尊亲,所以从总体上看,战争和徭役诗,大多表现为对战争、徭役的厌倦,含有较为浓郁的感伤思乡恋亲的意识。从而凸现了较强的周民族农业文化的心理特点。《诗经》反映战争徭役有两种情况:

其一、对周边民族的抵御与进攻(积极防御)。自西周建国,不断受到外来侵扰,北方的玁狁(戎狄),东南的徐戎、淮夷,南方的荆楚。这些部族尚处于游牧阶段,未进入文明的门口,文化水准的差异及对子女财帛的垂涎(xian),使他们对农业为主体的较为富庶的周民族发动进攻。于是就有了战争诗。《小雅·采薇》《秦风·无衣》(与玁狁)《大雅·常武》《大雅·江汉》(与荆楚)周族创造的是农业文明,周人热爱和平稳定的农业生活环境。因此,更多的战争诗表现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充满忧伤的情绪。如《小雅·采薇》是出征玁狁的士兵在归途中所赋。北方玁狁侵犯周朝,士兵为保家卫国而出征。作者疾呼“靡室靡家,玁狁之故”,说明其所怨恨者是玁狁而非周天子。诗人对侵犯者充满了愤怒,诗篇中洋溢着战胜侵犯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时又对久戌不归,久战不休充满厌倦,对自身遭际无限哀伤。

其二、对内镇压叛乱的。武王灭殷之后,封商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国,并让管叔、蔡叔、霍叔监督武庚。武王死后,周公当政,武庚、管叔和蔡叔及徐国、奄国相继背叛,周公率兵东征。经历了三年的激战,最后平定了叛乱。如《豳风·东山》。《豳风·东山》反映的完全就是士卒的厌战情绪了。出征三年后的士兵,在归家的途中悲喜交加,想象着家乡的景况和回家后的心情。“我”久征不归,现在终于脱下戎装,穿上平民的衣服,再不要行军打仗了。归家途中,触目所见,是战后萧索破败的景象,田园荒芜,土鳖、蜘蛛满屋盘旋,麋鹿游荡,萤火虫闪烁飞动,但这样的景象并不可怕,更令人感到痛苦的,是家中的妻子独守空房,盼望着“我”的归来。遥想当年新婚时,喜气洋洋,热闹美好的情景,久别后的重逢,也许比新婚更加美好?这里既有对归家后与亲人团聚的幸福憧憬,也有对前途未卜的担忧,整首诗把现实和诗人的想象、回忆结合在一起,极为细腻地抒写了“我”的兴奋、伤感、欢欣、忧虑等心理活动。诗人对战争的厌倦,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如果说在战争诗中,除了厌战思乡之情外,还有少数激奋昂扬之作的话,《诗经》中的徭役诗,则完全是对繁重徭役的愤慨厌倦了。无论是大夫为天子、诸侯服役,还是下层人民为国君服役,都表现出服役者的强烈不满。如《卫风·伯兮》,即写一位妇女由于思念远戌的丈夫而痛苦不堪。女为悦己者容,所爱的人不在面前,梳妆打扮还有什么意义呢?率真质朴地写出了思妇内心的相思哀痛。《王风·君子于役》也以思妇的口吻抒发了对役政的不满。黄昏时候,牛羊等禽畜都按时回家,而自己的丈夫却不能回来,即景生情,因情寓意,在田园牧歌式的农村小景中,渗透了思妇的无尽相思和悲哀。

六、婚恋诗。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婚姻家庭诗,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痛苦的弃妇诗。这些作品主要集中在“国风”之中,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精彩动人的篇章。

《诗经》中的情诗,广泛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欢乐和挫折痛苦,充满坦诚、真挚的情感。有单相思的诗:《周南·关睢》;男女相互爱慕的诗:《邶风·静女》;女子对男子的思念:《郑风·子衿》、《郑风·出其东门》;争取婚姻自由的诗:《鄘风·柏舟》;弃妇诗:《卫风·氓》和《邶风·谷风》。

讲解《氓》和《谷风》。

《氓》以一个普通妇女的口吻叙述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弃的过程。全篇叙事和抒情相结合,巧妙地将事件过程和弃妇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在女主人公悔恨地叙述自己恋爱、结婚和婚后被虐、被弃的遭遇中,表现出刚强自爱、果断坚决的性格。

《谷风》以具体的事实诉说自己的劳苦贤淑和丈夫的薄情寡义,指责了丈夫的喜新厌旧,得新捐故的恶劣行为。客观地反映了妇女的悲惨命运。

第一编 先秦文学

《诗经》

书名解读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最早称作《诗》,因为它收录了三百零五篇作品,所以也被称为“诗三百”。《诗经》中收录的这些作品当时都是可以合乐演唱的,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歌词。这些诗歌的创作时代,上起西周初期,下至春秋中叶,即公元前11世纪到前6世纪,其产生的地域,东之齐鲁,西之渭陕,北之燕冀,南之江汉,包括今天的河北、河南、山西、山东、陕西五省及湖北北部、安徽北部。 这么长时间、这么大范围里的众多首诗歌是如何被搜集起来的呢?这要归功于周代对诗歌的重视,以及建立了采诗、献诗制度。《汉书·食货志》中说:“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大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日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王室的公卿大夫也有献诗的义务。《国语》“召公谏弭谤”:“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按周代制度,“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论语·季氏》),各国诸侯不能擅自制礼作乐,诸侯国宫室所用的诗乐自然也要上报朝廷。这也是乐官编《诗》的一个渠道。诗歌搜集来了,还得由专门的乐师进行加工整理和配乐。 周代朝廷为什么不怕麻烦地收集、整理这些诗歌呢?收集、整理这些诗歌是有用处的:首先,它是周王朝观风知俗、考证得失的政治参考书,周王听着这些来自各个渠道的诗歌民谣,就知道各地有些什么样的风俗民情,知道百姓们在想什么,知道政治的不足,以此努力改进自己的工作;其次,它是周王朝规定的国学教科书,那时受教育是贵族阶级的专利,贵族子弟们上学念书有四门课程,即《诗》《书》《礼》《乐》,教《诗》的是大司乐手下的太师。太师要教这些贵族子弟们唱《诗》、用合适的节奏朗诵《诗》,还得教他们用《诗》中的句子打比方,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样,诗歌成了交际的基础,甚至成了使者出使四方时委婉致意的外交辞令。春秋中叶以后,礼崩乐坏,乐官作鸟兽散。《诗》《书》《礼》《乐》等宫廷典籍也随着乐官流入社会,流进私门。先秦私学教《诗》以孔门最盛。孔子教《诗》,看重《诗》的社会功能、教化作用和中正和平的情调,强调发扬《诗》的修身养性的魅力。

作者小传 《诗经》是集体创作的成果,它的作者,上有王公贵族,下有平民、奴隶,绝大多数诗篇已经不能确知作者的名字了,能够知道作者姓名的,也只有三类七位:一类是写进诗篇的,有《小雅·节南山》的作者家父,《小雅·巷伯》的作者孟子,《大雅‘崧高》《大雅·系民》的作者尹吉甫;另一类是秦汉注家说的,有《鲁颂》四篇的作者史克;还有一类是先秦史传说的,有《大雅·桑柔》的作者芮良夫,《商颂》五篇的作者正考父,还有一个大智大勇、敢想敢做,奋力挽救故国的爱国女诗人——《廓风·载驰》的作者许穆夫人。

内容梗概 一、《诗经》的分类 《诗经》按乐曲的不同而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指具有地方色彩的民间小曲。风分为十五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庸、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共收诗一百六十篇;关于周南、召南的具体所指,争议很大,大多数学者认为它们是产生于南方的民歌,大体包括今天河南临汝、南阳,湖北襄阳、宜昌、江陵一带。雅分为大雅、小雅。周人以其首都镐京一带语音歌调为正声雅乐,用这种声调吟咏之诗为“雅。”大小雅之分,多数学者认为以曲调相区别,旧日之歌为大雅,时间一长,音调变成新曲了,就称为小雅。二雅共一百十一篇,六首有名无辞的笙诗也在雅中,实际为一百零五篇。颂,为宗庙祭祀歌曲,以国别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四十篇。 二、《诗经》的内容 《诗经》中的诗歌有些来自民间,是普通百姓的创作,也有一些是出自贵族文人之手,它们风格不同,表现的内容也有一些差异。 1民间诗 《诗经》的精华是《国风》和《小雅》中的民间诗。这些诗是老百姓的口头歌唱,内容紧扣民众生活,基调健康,风格淳朴。 这里有苦难的农奴之歌,如《豳风·七月》《魏风·硕鼠》《魏风·伐檀》《唐风·鸨羽》等。《七月》是《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共8章88句,380字。叙述了农夫一年间的辛苦劳动过程和他们的生活情况。“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是说要去种田,“女执懿筐,遵彼做行,爰求柔桑”是说采桑养蚕,“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这是说织布染丝为公子做衣服,除了这些事,农夫们还得酿酒、打猎、凿冰、修筑宫室,辛辛苦苦一年,大部分活都是为贵族干的,到头来自己却无衣无褐,吃苦菜,烧恶木,住陋室。诗歌似农夫叙家常,是农村生活经验的自然流露,逼真感人地描述了西周农夫受苦受难的生活。 这些民间诗里也有或哀伤或慷慨的士兵之歌。西周初年,内叛严重;西周后期,外患频仍;春秋,诸侯争霸,战端时开,大量的农奴被迫当兵打仗,反映战争题材的诗歌也就产生了。这些诗歌大多是抒发厌战思乡之情的。《豳风·东山》中说:“我徂东山,帽幅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漾。我东日归,我心西悲。”离家远征,旷日持久;沐雨赶路,不知家中境况,心中悲伤。《小雅·采薇》写的也是戍边士兵的生活,这首诗的最后几句非常有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诗歌通过今昔景物的对比,反衬自己凄楚绵邈的心绪,情景交融,蕴藉深厚。方玉润《诗经原始》盛赞此诗是“绝世文情,千古常新”。当然,在这些士兵吟唱的歌里,也有抒写保家卫国、同仇敌忾的战斗豪情的,如《秦风·无衣》:“岂日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诗以问句发端,一气呵成,“与子同袍”是激励伙伴同舟共济赴国难;“修我戈矛”是拿起刀枪上战场;“与子同仇”,是同心同德同生同死斗敌寇,掷地铿锵,豪气干云,是燃烧着爱国激情的战斗进行曲。 民间诗中更有许多反映恋爱婚姻的诗歌。周代,礼教初设,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尚少禁忌,三百篇中的恋歌许多都热烈奔放,充分展现了恋人们的喜怒哀乐,音容笑貌。《邶风·静女》描写情侣幽会的情趣和亲昵:“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召南·野有死唐》描写两情野合的欢娱:“野有死唐,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檄,野有死肩。白茅纯束,有女如玉。舒而脱脱兮,无感我悦兮,无使龙也吠。”小伙子在森林里打猎,打到一头小鹿,又遇到了一位姑娘。他一见钟情,用小鹿讨姑娘的欢心,姑娘半推半就,嘱咐他不要鲁莽。恋情饱含着灼热的思念。《王风·采葛》:“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恋情少不了烦恼,《郑风·狡童》写情侣闹别扭:“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恋情有时是绝望的空想,《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恋情有时是苦涩的失恋,《召南·江有沱》:“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男子的恋人成了别人的新娘,他心里难受,一个人自吟自唱:自从你嫁了人,不与我来往,不与我来往啊,我唱支歌儿解忧伤吧! 周代,妇女地位低下,婚姻关系能否维持主要取决于丈夫。所以,常常有很多妇女难逃被休弃的厄运,《诗经》中的一些诗,如以叙事为主的《邶风·谷风》《卫风·氓》,以抒情为主的《邶风·日月》《王风·中谷有蕹》就是当时弃妇的悲戚之声。 2贵族文人诗 《诗经》中还有大量的贵族及官宦人士创作的诗歌。主要有: 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大雅”和“三颂”中的祭祀诗,大多是以祭祀、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产生、发展的历史,或赞颂先公先王的德业。《大雅·生民》是献给周氏族“第一个男人”后稷的颂歌:“厥初生民,时维姜螈。生民如何?克裎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诗中说得神秘奇异,后稷的母亲姜螈踩了上帝的大脚指印,就怀孕生了后稷。后稷描写的是一个天生的“庄稼汉”,是周氏族由母系氏族进入父系氏族时,率领族人定居有邰(今陕西武功地区)、经营农业的几代男人的化身。这类歌颂周族祖先的诗歌还有《公刘》《绵》《皇矣》《大明》等。 贵族生活诗。其中有反映贵族生活状况的,如小雅的《斯干》《无羊》炫耀贵族宽敞的家居和盈实的产业:“筑室百堵,西南其户。爰居爰处,爰笑爰语。”“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谁谓尔无牛?九十其椁。”也有表现宴饮欢乐的诗,如《小雅·鹿鸣》其第一章云:“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这是一首优美的迎宾曲。很好地表现了宾主之间的融洽与欢快;也有表达家业凋零后尚能安贫乐道的,《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娶妻,必齐之姜?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娶妻,必宋之子?”政治讽喻诗。西周中叶以后,特别是西周末期,周室衰微,怨刺诗大量出现。这些诗主要保存在“二雅”中,如大雅中的《民劳》《板》《荡》《桑柔》《瞻印》,小雅中的《节南山》《正月》《十月之交》《雨无正》《小曼》《巧言》《巷伯》。这些诗或讽刺不劳而获、贪得无厌者,或揭露统治者的无耻与丑恶,辛辣的讽刺中寓有强烈的怨愤和不平。被后人称为“变风”、“变雅”的作品,是反映政治腐朽和社会黑暗的怨愤之诗,表现了诗人对时事的忧患或对个人遭遇的感叹。《诗经》奠定了中国诗歌创作的抒情基调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确立了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的比兴原则;奠定了中国诗歌形式的语言基础。 P1-4

有两种解答,可以互参一下

祭祀诗与史诗

在《大雅》和《颂》中保存了许多祭祀祖先、追溯部族起源和兴盛、赞颂祖先的丰功伟业的诗歌。这些诗虽以歌功颂德为主,但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大雅》中五篇周人的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系统记述了周人从始祖后稷诞生到武王伐纣的历史过程。

《婚恋诗

婚恋诗在《诗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不仅数量众多,内容丰富,而且也是《诗经》中最为精彩的篇章。它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自由恋爱的歌唱。这类作品有的大胆而直率,如《郑风·溱洧》写春光明媚之日,青年男女徜徉水边,相约游玩的快乐场景;《召南·摽有梅》是一位待嫁女子的歌唱,把女子焦急待嫁的心情毫无保留地展露出来。《召南·野有死麕》写男女幽会嬉戏,更是十分大胆放荡。另一类作品则比较含温文典雅,如《周南·关雎》写辗转反侧求之不得的爱慕之情;《邶风·静女》以馈赠信物抒写纯真的爱情,娴静美好;《陈风·月出》描写月下美人的绰约风姿,明丽而纯洁。

2、表现相思和爱情受阻的诗。如《郑风·狡童》里头姑娘因为相思而寝食难安;《秦风·蒹葭》通过描绘一个美丽清冷、朦胧迷茫的境界,刻画了诗人徘徊追思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伊人可望不可及的惆怅与失落。

《诗经》中的一些诗在歌唱恋爱的同时也反映了某些相关的社会问题。如《郑风·将仲子》写女子与心上人倾心相爱,但是又惧怕父兄的反对和旁人的风言风语,婉曲之中不乏怨尤。《鄘风·柏舟》表现了同样的遭遇,她的恋爱遭到了母亲的反对,只有呼天唤地以示抗争。这类诗歌反映的社会问题,是爱情同礼教、社会舆论的矛盾。她们爱情的障碍不是恋人之间的感情纠葛,而是外来的社会压力。

3、描写美满婚姻生活的诗。如《周南·桃夭》以艳丽的桃花起兴,祝福新娘家庭和睦,生活幸福。《郑风·女曰鸡鸣》以夫妇对话的形式,写清晨起床的一个片段,饶有风趣,表现了夫妇缠绵恩爱的情意。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4、弃妇诗。《诗经》还有几篇作品是被丈夫遗弃的妇女的咏唱。其中以《邶风·谷风》和《卫风·氓》最有名。这两首诗都叙述了女主人公对丈夫忠贞不二、辛劳持家却被无情遗弃的悲惨遭遇,但是又风格各异。《谷风》伤怨丈夫喜新厌旧,悲悲切切,哀怨缠绵;《氓》则通过自己与丈夫在行止、情义等方面的对照,控诉丈夫始乱终弃的行径,表现出清醒果决的态度。

《燕飨诗

《诗经》中有一类作品专门描写贵族宴饮的场面,是为燕飨诗。这类诗歌是稳固的宗法社会的产物。贵族的宴会往往是出于维系礼法、敦亲睦义的需要,而宴饮仪式则是礼的一种体现,因此这类诗歌总是赞美和乐融洽的氛围,井井有条的秩序;而对放纵失仪之举则加以讽刺。著名的作品有《小雅·鹿鸣》和《小雅·宾之初筵》。

征役诗

征役诗是指那些以战争、徭役为题材的作品。这些诗歌抒写征役之困顿,劳逸之不公,如《小雅·北山》《召南·小星》;倾诉骨肉离散、夫妻暌违的痛苦,以及征夫、思妇的两地相思和对安乐生活的向往,如《小雅·采薇》、《豳风·东山》、《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当然也有慷慨赴敌的作品,如《秦风·无衣》表现的就是秦人同仇敌忾,抗御外侮的精神。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4929397htmlsi=3

祭祖颂歌:

上古祭祀活动盛行,许多民族都产生了赞颂神灵、祖先,以及祈福禳(ráng)灾的祭歌。我国古代也特别重视祭祀,认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保存在大雅和“三颂”中的祭祀诗,大多是以祭祀、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发生、发展的历史,或赞颂先公先王的德业,总之是歌功颂德之作。但这些作品也有其历史和文学价值。周族史诗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作品,赞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的业绩,反映了西周开国的历史。从《生民》到《大明》,周人由产生到逐步强大,最后灭商,建立统一王朝的历史过程,得到了完整的表现。五篇史诗,反映了周人征服大自然的伟大业绩,社会制度由原始公社向奴隶制国家的转化,以及推翻商人统治的斗争,是他们壮大发展的历史写照。因此,它们与后世的庙堂文学有明显的区别。

《诗经》中还有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的燕飨诗,更多地反映了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周代是农业宗法制社会,宗族间相亲相爱的关系是维系社会的重要纽带。周之国君、诸侯、群臣大都是同姓子弟或姻亲,周统治者十分重视血缘亲族关系,利用这种宗法关系来加强统治。燕飨不是单纯为了享乐,而有政治目的。在这些宴饮中,发挥的是亲亲之道,宗法之义。《诗经》中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也都表现出浓厚的宗法观念和亲族间的脉脉温情。《小雅·鹿鸣》。

战争徭役诗:

战争与徭役为主要题材的叙事和抒情诗称为战争徭役诗,这类诗大概有30首。战争与徭役在作品中一般被称为“王事”: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小雅·采薇》)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唐风·鸨羽》)王事靡盬,忧我父母。(《小雅·北山》)

参加战争和徭役,是周人必须履行的义务。战争徭役诗的主旋律:由于周人重农尊亲,所以从总体上看,战争和徭役诗,大多表现为对战争、徭役的厌倦,含有较为浓郁的感伤思乡恋亲的意识。从而凸现了较强的周民族农业文化的心理特点。《诗经》反映战争徭役有两种情况:

其一、对周边民族的抵御与进攻(积极防御)。自西周建国,不断受到外来侵扰,北方的玁狁(戎狄),东南的徐戎、淮夷,南方的荆楚。这些部族尚处于游牧阶段,未进入文明的门口,文化水准的差异及对子女财帛的垂涎(xian),使他们对农业为主体的较为富庶的周民族发动进攻。于是就有了战争诗。《小雅·采薇》《秦风·无衣》(与玁狁)《大雅·常武》《大雅·江汉》(与荆楚)周族创造的是农业文明,周人热爱和平稳定的农业生活环境。因此,更多的战争诗表现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充满忧伤的情绪。如《小雅·采薇》是出征玁狁的士兵在归途中所赋。北方玁狁侵犯周朝,士兵为保家卫国而出征。作者疾呼“靡室靡家,玁狁之故”,说明其所怨恨者是玁狁而非周天子。诗人对侵犯者充满了愤怒,诗篇中洋溢着战胜侵犯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时又对久戌不归,久战不休充满厌倦,对自身遭际无限哀伤。

其二、对内镇压叛乱的。武王灭殷之后,封商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国,并让管叔、蔡叔、霍叔监督武庚。武王死后,周公当政,武庚、管叔和蔡叔及徐国、奄国相继背叛,周公率兵东征。经历了三年的激战,最后平定了叛乱。如《豳风·东山》。《豳风·东山》反映的完全就是士卒的厌战情绪了。出征三年后的士兵,在归家的途中悲喜交加,想象着家乡的景况和回家后的心情。“我”久征不归,现在终于脱下戎装,穿上平民的衣服,再不要行军打仗了。归家途中,触目所见,是战后萧索破败的景象,田园荒芜,土鳖、蜘蛛满屋盘旋,麋鹿游荡,萤火虫闪烁飞动,但这样的景象并不可怕,更令人感到痛苦的,是家中的妻子独守空房,盼望着“我”的归来。遥想当年新婚时,喜气洋洋,热闹美好的情景,久别后的重逢,也许比新婚更加美好?这里既有对归家后与亲人团聚的幸福憧憬,也有对前途未卜的担忧,整首诗把现实和诗人的想象、回忆结合在一起,极为细腻地抒写了“我”的兴奋、伤感、欢欣、忧虑等心理活动。诗人对战争的厌倦,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婚恋诗。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婚姻家庭诗,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痛苦的弃妇诗。这些作品主要集中在“国风”之中,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精彩动人的篇章。

《诗经》中的情诗,广泛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欢乐和挫折痛苦,充满坦诚、真挚的情感。有单相思的诗:《周南·关睢》;男女相互爱慕的诗:《邶风·静女》;女子对男子的思念:《郑风·子衿》、《郑风·出其东门》;争取婚姻自由的诗:《鄘风·柏舟》;弃妇诗:《卫风·氓》和《邶风·谷风》。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3452759htmlsi=2

你好 你张的 很拴

回复:

高考诗歌鉴赏题的提问方法及答题基本模式 1、 问:“这是一首什么诗?” 体裁上:律诗、绝句 内容上:托物言志诗、边塞诗、怀古咏史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 [示例] 村 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

回复:

《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

回复:

内容上都是写女人,爱情的,

回复:

《诗经》中有许多反映婚恋风俗的诗,它们是《诗经》中晶莹的明珠瑰宝。这些婚恋诗,其美学价值尤为异彩纷呈:其喜剧之美,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值得肯定的进步、可贵的一面;其悲剧之美,以否定的形式肯定了进步力量的实践和斗争;其崇高之美,是

回复:

诗经》内容大致分为六类: 1、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 这类的作品大多保存在大雅和颂当中,大多以祭祀和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发生、发展的历史,或赞颂先人的德业,为歌功颂德之作如《生民》写了始祖后稷的诞生神话和他对农业的贡献;《公刘》写了

回复:

你好 你张的 很拴

回复:

精心选择了“搔首踟蹰”“爱而不见”两个细节。 ,描绘出男青年抓耳挠腮、焦灼不安的情态,刻画了他憨厚朴实的性格,表现出他对姑娘的深挚情义和迷恋程度。“爱而不见”描绘出姑娘调皮逗乐的行为,突出她活泼聪慧的性格,表现出她的多情率真。这两个细

回复: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它在关注现实、抒发从现实生活出发的真情实感的同时,还具有深厚的艺术魄力。无论是在题材形式、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910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