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在古诗词中的意象是什么?

燕子在古诗词中的意象是什么?,第1张

燕子在古诗词中的意象有:

1、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

意思是燕子飞来时正赶上社祭的日子,美丽的梨花在清明节后飘落。

这两句即点明了季节,又指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给人以明确的景象

2、爱情的象征 

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1)《诗经·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参差,不整齐的样子)其羽。之子(被送的女子)于归,远送于野。”

意思是:燕子飞来飞去,有前有后。我的妹子远嫁,送到郊外分手。

(2)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

3、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

(1)“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

(2)雁啼悲秋,猿鸣沾裳,鱼传尺素,蝉寄高远,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3)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

(4)或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

4、太平的象征 

燕子,翅膀尖而长,尾巴分开像剪刀,飞起来很好看,人称“燕舞”。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意思是细雨蒙蒙,鱼儿欢快地跃出水面;微风习习,燕子倾斜着掠过天空。

在古代诗歌里, “燕舞”常和“莺歌”并列, 作为风调雨顺、春光大好的典型意象。

扩展资料:

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

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燕子,已不仅仅再是燕子,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

1、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和张仆射塞下曲》 唐·卢纶

2、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 唐·杜甫

3、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江村》 唐·杜甫

4、双燕初命子,五桃新作花。《杂诗》 唐·王维

5、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圆圆曲》 清·吴伟业

6、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 唐·李白

7、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无题四首》 唐·李商隐

8、多羞钗上燕,真愧镜中鸾。《无题四首》 唐·李商隐

9、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长安古意》 唐·卢照邻

10、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长安古意》 唐·卢照邻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11、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长安古意》 唐·卢照邻

12、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长安古意》 唐·卢照邻

13、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渡易水》 明·陈子龙

14、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清平乐·金风细细》 宋·晏殊

关于大雁的诗,我记得春江花月夜里写着: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小燕的话,比较多,因为燕子是古诗词里的一种意象,可以表达惜春伤秋之意,寄托诗人的相思之情,同时也能暗喻离别之愁、变异之悲以及羁旅之苦等等。比如杜牧借燕子比喻宫怨,“何处营巢夏将半,茅檐烟里语双双”;李白以飞燕写离别,“玉楼珠阁不独栖,金窗绣户长相见”;还有韦应物表达季节更替而感到的惆怅,“秋去何所归,春来复相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058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