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有几次疫情

2021年北京有几次疫情,第1张

全年不间断有疫情情况。

2021年1月1日0时,北京市此次局部疫情共确诊24例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例本地无症状感染者。2021年12月31日0时至24时,北京市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2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疫情期间,出入都要做好防护。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一、工作目标

明确工作目标。围绕“保健康、防重症”,建立“有药可买、有病能看、底账清楚、转运及时、引导到位”的工作机制,重点抓好农村地区防疫体系运转,加强日常健康卫生服务和重点人群管理,全面落实四方责任,最大程度保护农村居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健全农村疫情防控体系

充分发挥乡村基层组织作用。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对疫情防控工作的具体组织领导,发挥好乡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其他各类组织资源优势,推动村“两委”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农村党员等力量冲在一线、主动作为,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加强医疗物资准备和基础条件保障。加快完善农村地区消毒、检查检验、应急抢救等相应设备和药品配置。加强退热、止咳、解痛类药品供应储备,满足农村居民患者特别是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服务人口数的15%-20%动态准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中药、对症治疗药物和抗原检测试剂,人口稠密地区酌情增加。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的乡村要提前备足治疗药物和防疫物资。加紧解决村卫生室药品医疗器械纳入医药保障范围、医保结算系统覆盖、设施设备短缺、人员力量不足等具体问题。

畅通药物购买渠道。各涉农区加强统筹,及时调度,加强药品供应企业物流配送能力,保障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清单药品供应。畅通线上线下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处方药物渠道。在保障药品安全前提下,对紧缺药品允许拆零销售,满足农村居民基本购药需求。为快递企业寄递提供便利,确保农村居民正常购买。

提升患者接诊转诊能力。逐村建立就医救治服务群,确保规划设置内的村卫生室“应开尽开”,医疗保险定点“应定尽定”,基础运行保障“应保尽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诊区“应设尽设”,为发热患者提供接诊和开药服务。发热诊区要清晰划定就诊流程,尽量避开与其他就诊患者交叉,医务人员做到规范防护。所有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均要为发热等症状的患者提供开药服务。加强村民健康宣传和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及时回应健康咨询和问题。完善网格化三级医疗救治体系,加强辖区医疗资源统筹调度,及时分流收治。

根据农村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布,科学划定诊疗网络,组织各医联体核心医院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对区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技术支持,提高诊治水平,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把好医疗质量关,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早期识别重症患者,做好分级诊疗衔接,完善基层首诊、接诊、转诊流程。加强乡镇统筹调度,完善农村急救转运体系,在医疗卫生机构加快配备和调用救护车基础上,各涉农区立即组织储备一批随时可用于患者转运的车辆,保障农村新冠病毒感染者及时转运、收治。确定专岗专人,负责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域医共体牵头区级医院、定点医院、市区对口帮扶医院等做好转诊衔接,建立明确的接诊流程和绿色通道,提高转诊效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新冠病毒感染者就诊。

及时处置重症风险。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对重症高风险人群的识别、处置和分类分级健康服务能力,确保重症高风险感染者病情加重时可得到及时救治。开展农村地区疫情风险评估和预警,做好农村地区人员,尤其是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及孕妇、儿童等高风险群体的健康监测和分级分类管理。及时发现有住院需求的人员,按照“应收尽收”“应转尽转”的原则,及时转诊至有诊疗能力的医院进行救治。

三、做好农村居民宣传引导

倡导坚持个人防护措施。针对本市农村地区特点,开展形式多样、农村居民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活动,充分宣传个人防护、疫苗接种等措施对于应对疫情的关键作用,筑牢群防群控的基础。可通过乡村广播、小喇叭、新媒体等方式,用村民听得懂、能理解的语言进行广泛宣传,树立“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落实居家自我照护,减少与同住人接触,合理使用对症治疗药物,如病情加重可就近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倡导在走亲访友时坚持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尽量少聚集、少聚餐,在公共场所保持人际距离。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不外出走亲访友、不参加聚会,特别是避免拜访有基础疾病的高龄老人。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多喝水、保持良好心态。倡导邻里互助,共享互换富余的防疫物资和治疗药品。结合健康乡村建设,开展农村环境清洁与整治等爱国卫生运动,改善人居环境。

加强农村地区返乡人员健康提示。倡导错峰出行,疫情流行期尽量减少出行,引导返乡人员加强健康监测。各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特别是人口倒挂村、民俗旅游村等外来人员聚集的村镇,要及时掌握进返乡人员信息,提示做好健康监测,规范佩戴口罩,减少与家中老年人尤其是合并基础性疾病者的接触,并告知居住地医疗机构****。

适当控制聚集性活动规模。到访农村集市、庙会、民宿的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减少人员聚集。经营者有症状要居家休息,不带病上岗。疫情流行期间,根据区域疫情形势和居民意愿,适当控制农村集市、庙会、文艺演出等聚集性活动规模和频次。加强公共密闭场所管理,落实通风消毒等防控措施,必要时可临时关闭。移风易俗,健康生活,倡导婚宴、生日宴、团体宴等聚集性活动简办少办,反对铺张浪费,降低聚餐聚会规模,减少聚集性疫情发生的风险。

四、加强农村重点人群防护

建立重点人群信息库。充分发挥区、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及其公共卫生委员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作用,摸清村内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孕产妇、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等人员健康情况。落实《新冠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工作方案》要求,根据健康风险等级实施分级健康管理。

加快提升农村老年人群疫苗接种率。进一步加强组织动员力度,坚持“应接尽接”原则,坚持政府牵头、部门联动、村级动员,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快提升农村地区8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率,继续提高60-79岁人群和其他年龄段人口接种率。在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基础上,在感染高风险人群、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较严重基础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推动开展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承担接种任务的医疗卫生机构要通过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或安排流动接种车下乡进村等措施,最大程度为农村居民特别是老年人接种提供便利。

加强重点人群医疗健康服务。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底”和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作用,加快扩大农村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通过电话、视频、微信或线下随访等方式加强对居家自我照护人员的健康指导、用药、抗原检测等服务。鼓励为重点人群发放免费健康包。落实村民委员会对居家自我照护人员的服务责任,尤其是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独居老人、残疾人等,要协助其进行健康监测并及时向乡村医疗机构反馈。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帮助做好代买代办、配送到户、垃圾清运等工作。建立重点人群绿色通道,确保及时发现、及时救治重症风险较高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提高转诊时效。疫情流行期间,农村地区养老机构和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机构结合设施条件分区管理,设立闭环管理区、流动管理区、健康观察区,防止交叉感染。夯实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手拉手关系,做好老年人的健康监测与日常医疗服务。加强老年人、儿童等患者重症预警监测指标宣传,告知患者或家属出现预警情形后要第一时间前往医院就诊。

五、统筹推进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农业稳产保供

抓实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政策、技术、农资、信息、人员等要素保障,将粮食、蔬菜生产任务分解到区、落实到乡镇和地块,做好田间管理;稳定生猪基础产能,确保处于绿色调控区域;督导做好家禽、奶牛、水产等养殖管理。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和安全生产管理,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的底线。

丰富乡村旅游市场。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要求,指导各区和乡村旅游生产经营主体落实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各项优化措施,积极开发乡村特色新产品,着力打造新场景,不断丰富乡村旅游市场。

六、强化组织保障

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各级农村防控组组织架构,按部门工作职责,细化农村防控组工作方案,统筹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健康服务、农村养老、农村市场与卫生、农村地区宗教场所、组织动员、舆情监测等相关小组工作安排。加强各成员单位配合,切实发挥政策协同、物资调配、基层动员等方面作用,在药品、设备、人力、资金等方面,加大对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的支持保障力度,守住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底线。

压实各级工作责任。落实“五级书记抓疫情防控”的要求,建立区、乡镇党委书记统筹抓、包村干部一线抓、村党组织书记直接抓的工作机制,切实把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各区要指导乡镇、村落实疫情防控组织、动员、协调、宣传、引导等责任要求,确保各项工作进村入户。区农村防控组要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及时掌握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动态。

及时回应农村居民群众诉求。各区要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公布紧急联系电话等方式,收集基层及农村居民反映的问题,及时解决与整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处置舆情信息,确保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秩序平稳有序。

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办公室

北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3年1月6日

》》

1月14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介绍,全国发热门诊的诊疗量在2022年的12月23日达到高峰,是2867万人次,之后是持续下降,到1月12日回落到477万人次,较峰值时数量减少833%。全国急诊诊疗人次在2023年1月2日达峰1526万人次,之后持续下降。

焦雅辉还称,根据监测数据显示,现在住院的新冠感染者的数量呈现出连续下降的趋势。在1月5日达到了住院新冠感染者峰值1625万人,之后连续下降,1月12日回落到127万人,在院新冠感染者占比呈现出连续下降趋势。

焦雅辉

通过监测数据显示,发热门诊达峰2周后,在院的新冠阳性重症患者数量也达到峰值,之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目前在院的重症患者的数量仍然处于高位。2023年1月5日,在院新冠阳性重症患者数量达峰128万人,之后连续波动下降,到1月12日在院的阳性重症患者人数回落到105万人,重症床位使用率是753%,重症床位能够满足救治的需要。

1月12日上午,浙江省卫健委主任王仁元在省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后表示,目前,浙江发热门诊就诊人次明显回落,120急救和急诊目前也正处在逐步下降阶段,全省整体疫情已渡过感染高峰期,预计在1月底将降至较低的流行水平。但住院和重症、危重症目前仍处于高峰平台期,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90%左右。他说:“全省医疗资源总体处于平衡状态,能基本满足当前疫情防控的医疗救治需求,但仍处于最关键的阶段,重症危重症的救治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1月8日晚,《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专访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蔡洪流。他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专家,曾参与2021年河北石家庄、2022年吉林长春、上海、海南三亚等地的抗疫。近三周以来,作为综合ICU主任,蔡洪流的工作强度一直在持续加大。就在采访的周日,他的一天被排的满满当当,白天讨论病例,晚上进行第十版诊疗方案培训。直到晚上十点半,他才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和记者谈起了浙江在重症高峰到来前的准备、ICU改造为何需要时间、如何在短期内培训出一支可以上战场的重症队伍、新冠救治有何重大误区。他坦率地说:“‘二十条’措施推出后,我推测中国感染人数的上升可能会花三个月走完别的国家三年的路,实际上我们花了不到20天。”以下是蔡洪流的讲述:

浙江从2022年12月中旬开始逐渐进入重症高峰,目前还处于平台期,未见明显拐点。我所在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最大的压力是在感染人数开始激增的早期,大批医护倒下和感染高峰部分重叠到一起。当时人员非常紧张,我们一个院区的医生甚至在单位旁边租了一套房子,当作集体宿舍。阳了的医护住在那里,工作七八小时之后实在撑不住了就去躺三四个小时,然后再回院继续战斗。

近三周以来,我们重症医护的工作强度一直在持续加大,收治的重症患者中,高龄、感染新冠后原有基础加重的病人占比在不断增加,住院周期也在拉长。同时,我们负责的ICU床位成倍增长,比如我所在的重症医学科原本有184张床位,后来又开了四个新的病区,增加了100多张床位。而整个医院之前的ICU床位一共是250多张,现在准备好的ICU床位增加到了近600张。

国家卫健委从去年12月初就不断强调,三级医院综合ICU要达到医院床位总数的4%,各专科ICU也按照床位总数4%的比例改造可转换床位,也就是保证综合ICU和可转换ICU总共能达到医院床位总数的8%,改造必须在去年12月底之前完成。而按以前要求,二级以上医院ICU床位数占比为2%~8%,也就是说,8%已经是天花板了。

平时,ICU床位的改造一般至少需要几个月,现在只有不到一个月时间。

2023年1月11日晚,浙江湖州,湖州市中心医院呼吸科病房,医护人员正为患者护理。图/视觉中国

为什么改造ICU需要时间?因为这不是加一张床这么简单,比如说呼吸机,不是把它搬过来就行,它的后面紧连着气体设备带,改造ICU对病房内氧气、空气、负压吸引接口、电源插座等也都有很严格的要求,我们要求是一张床一个空气开关。ICU里都是生命监测、支持设备,一旦出现问题,可能在一瞬间危及生命,所以改造ICU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追求速度。

浙江省卫健委近期组织重症医疗、护理专家对全省11个地级市22家医疗单位进行重症病例救治巡诊。我在刚结束的巡诊中发现,因为各医院都在争分夺秒改造ICU,当前重症医疗设备的供应较紧张,部分县级医院呼吸机、高流量氧疗设备、CRRT机器等处于紧平衡状态。

硬件上的改造、设备的购置还不是最大的挑战,最难的是ICU医护没办法短期内增加。培养一个合格的ICU医生至少要专门培训三年以上,因为ICU收治的都是病情重、变化快的患者,因此要依赖很多监测和治疗设备,比如监护仪、呼吸机、CRRT机器、ECMO等,因此我们业内将重症医护形容为“特种兵”,每天既要面对数量很多的病情危重复杂的重症患者,还要会使用各种“武器”,对能力的要求很高。

实际上,此前三年全国真正参与了新冠治疗、尤其是重症救治的医护人员并不是太多,这次防疫政策调整后,是第一次几乎所有医护都真正进入新冠救治的实战模式,这场仗必须要打,而且必须打赢。这种形势下,一个最现实的选择就是采取混合编组的工作模式。

比如,有麻醉科医生和我们一起工作,他的特点是操作能力强,因为麻醉机和呼吸机很接近,对气管插管、穿深静脉,甚至循环呼吸的抢救等都相对专业,但在如何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方面经验就相对欠缺,于是再找感染科医生加入进来。也就是说,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混编时一定要把这些来支援的其他科医生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形成一个最高效的组合。在我们医院,一个混编小组基本由一名重症医生、一名麻醉科医生,再加上一名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构成。

而且,这个组合定下来之后尽量别变动,现在新扩建的ICU病房里,很多呼吸机的品牌连我这种“老重症”都没见过,我们都需要和设备磨合,医护彼此之间也要磨合,我们花了两周时间才真正磨合好,如果等上战场之后再磨合就迟了。

因此,混编不能纸上谈兵。在重症高峰到来前,要让这些来支援的医生提前到ICU上班,先工作1~2周,中间还可以再优化调整,这也是给非重症医生进行紧急培训的最重要环节:一定是要以团队的形式、以实战的形式。

浙江在重症队伍的培训上比较充分,省卫健委去年12月初就发文要求,各地市上报参与培训的医护具体名单,各医院要按一张ICU床位配1名医生、25~3名护士,并在此基础上再额外增加20%~30%的人员作为后备力量。去年12月8日,全省所有地市派出新冠重症救治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组成的骨干团队来杭州集中培训了五天,由我们医院新冠重症救治最有经验的医护及呼吸治疗师来教学、介绍经验。

不过,浙江虽然已做了包括ICU改造、人员培训等各种预案,但“新十条”后,感染人数上升速度之快还是超过了我们的估计。“二十条”措施推出后,我推测中国感染人数的上升可能会花三个月走完别的国家三年的路,实际上我们花了不到20天。

2023年1月11日晚,浙江湖州,湖州市中心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内,医护人员正为患者护理。

ICU的任务是守住最后一道防线。早在2020年我们总结抗疫经验,最重要的就是关口前移,在今天仍然适用。关口前移的关键是尽早把高风险人群识别出来,第十版诊疗方案中提到重型/危重型高危人群,一共有六点,每位社区医生都要背下来,不能漏掉任何一名高风险患者。第十版相对第九版的一个变化是把高危人群的年龄门槛从60岁提到了65岁,并特意强调了未全程接种疫苗者。2022年我们参加上海保卫战时,少数死亡患者的特征就是高龄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且没打疫苗,所以这类“关键少数”脆弱人群一定要重点关注。

社区医生要告诉高风险人群你需要注意什么,如果出现哪几种情况,要第一时间联系谁,要引导他们到社区去,而不是等到扛不住了才往三级医院跑,让他们对社区医院建立信任。新冠初步治疗的培训实际上花几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社区医生完全有能力应对,如果觉得自己解决不了,就要立刻向上一级转诊,因此必须有一套高效的转诊流程,让大医院有限的医疗资源用于救治重型、危重型患者,这是成本最低、治疗效果最好的方式。

新冠的救治要抓住两条主线,一条是要尽早抗病毒治疗,第二条是治疗各种基础病以及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并发症,而基础病的治疗,社区医生比大医院更有优势,因为他们日常的职责就有慢病管理。另外还有两点要格外注意:一是要重视俯卧位救治,要应趴尽趴,把它和抗病毒治疗提到同样重要的地位;二是一定不要盲目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少数医生都把抗菌药用过度了,这是一个重大的误区。如果考虑有合并细菌感染的可能,医生要积极去找证据,盲目使用抗菌药是有害的,要严格把握抗菌药物使用指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很重要。

发于2023116总第1077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新冠重症救治一线医生口述:过去三周经历了什么?

记者:霍思伊李金津

编辑:杜玮

9月8日,宿豫区在集中隔离人员中发现1名核酸检测阳性人员,该人员9月7日作为市外核酸检测阳性人员的密切接触者转运至隔离点,同步进行核酸检测为阴性;9月8日在隔离点按规定进行核酸检测,下午反馈结果为阳性,即送至定点医院管理诊治。经初步流调,现将该人员主要活动轨迹涉及场所公布如下:

9月4日:15时39分到宿城区时代广场,17时37分到时代广场西侧千里香馄饨店,18时至19时在宿城区大润发,19时离开大润发后返回锦绣江南小区;

9月5日-6日:均是从宿豫区锦绣江南小区到宿豫区江山大道38号1A栋厂房;

9月7日:上午被集中隔离。

请与以上活动轨迹有交集或重合的人员,做好个人防护,立即向所在社区、单位报备,并配合做好流调、管控、核酸检测等疫情防控措施,对瞒报、谎报、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法追究责任。如有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立即前往就近的设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就诊,并如实告知个人流行病学史,在就诊过程中做好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措施,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工具。

宿豫区新冠肺炎疫情

联防联控指挥部

2022年9月8日

信息来源:11月25日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424场新闻发布会

要加强城市运力保障,优化保供配送人员“白名单”制度,最大限度将涉及城市保供并且符合防疫健康条件的配送人员纳入“白名单”,“白名单”人员凭微信小程序上的电子版“北京市保供人员通行证”可在全市通行配送。

当前,北京市疫情新增病例数持续高位增长,社会面病例数波动上升,防控形势更加严峻复杂。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分秒必争的行动,采取更加坚决果断措施,把快、准、严、实、细的要求落实到防控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压实“四方责任”,加固防疫防线,尽最大可能、在最短时间切断传染源、控制疫情波及范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进一步提速检阳追阳工作。建立混管追阳调度指挥机制,统筹协调混管追阳检测工作。按照就近、就便、就快原则,对混管涉及人员单采样本实施快速检测。加快阳性感染者转运速度,优化调整密接人员转运优先顺序,集中优势资源优先保证重点密接落位管控,减少疫情在风险区内传播。

》》

》》

》》

  据北京市卫健委消息,11月22日0时至24时,北京新增388例本土确诊病例和1098例无症状感染者(含10例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其中634例已通报),1186例隔离观察人员、290例社会面筛查人员,无新增疑似病例﹔新增8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和40例无症状感染者,无新增疑似病例。治愈出院80例,解除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68例。

  当前北京市疫情持续处于高位,呈快速上升态势,同样也面临着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最复杂最严峻的防控形势,处于最关键最吃紧的时刻。下面带来2022北京疫情最新消息,那朝阳区今天封闭小区名单有哪些呢附最新封控区域如下:

  

  一、2022北京疫情最新消息

  北京疫情最新消息是现有确诊病例1833例。11月21日0—24时,北京市新增274例本土确诊病例和1164例无症状感染者,其中社会面207例,这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北京首次单日新增过千。

  1北京此轮疫情源头在哪

  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基因测序分析,北京此轮疫情奥密克戎BF7变异株是主要毒株,具有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等特点,病毒传代时间平均约为2天。

  2北京进返京最新规定是怎样的

  11月22日起,对所有进返京人员实行落地“三天三检”,抵京后前三天每天需完成1次核酸检测,阴性结果未出前居家不外出。

  3北京疫情高风险地区有几个

  北京疫情高风险地区有969个。北京顺义区现有高风险区117个、低风险区21个。自2022年11月21日5时起,将双丰街道泰和宜园10号楼2单元列为高风险区。自2022年11月21日6时起,将双丰街道鲁能溪园4号楼1单元列为高风险区。

  

  二、朝阳区今天封闭小区名单有哪些

  1朝阳区和平街街道今天封闭小区名单:樱花园小区4号楼,和平街11区9号楼5单元、26号楼4单元,小黄庄前街7号楼1单元,和平西苑5号楼,小黄庄路9号院11号楼1单元;

  2朝阳区小关街道今天封闭小区名单:惠新里233号楼6单元,小关北里204号楼7单元,惠新里215号楼地下室;

  3朝阳区机场街道今天封闭小区名单:南平里小区25号楼3单元;望京街道南湖中园2区239号楼;亚运村街道安慧里一区12号楼1门,华严北里27号楼3单元,华严里4号楼1单元;

  4朝阳区呼家楼街道今天封闭小区名单:呼家楼南里27号楼1单元,财富中心公寓;

  5朝阳区麦子店街道今天封闭小区名单:枣营西里二条13号楼,霞光里35号院4号楼3单元,农展南里1号楼3单元,霞光里社区30号院1号楼3单元;

  6朝阳区潘家园街道今天封闭小区名单:武圣东里4号楼2单元,磨坊南里25号楼4单元,松榆东里8号楼2单元,松榆西里46号楼,华威里8号楼,松榆东里12号楼3单元、27号楼2单元;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为贯彻落实通知要求,结合北京疫情形势和防控工作实际,北京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办公室决定,自即日起,北京市实行以下十条优化疫情防控工作措施。

一、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按楼栋、单元、楼层、住户划定高风险区的要求,不得随意扩大到小区、社区和街道等区域。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封控。

二、落实高风险区快封快解。高风险区划定后,社区要第一时间告知居民隔离管控时间。高风险区人员,隔离第5天进行采样,检测结果为阴性后及时解封。出现续发病例的,只管控续发阳性住户,不得延长其他人员的管控时间。

三、优化核酸检测查验措施。对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和高风险区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核酸检测,其他人员愿检尽检。按照规定,进入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幼儿园和中小学、医疗机构住院部、餐饮、室内健身等场所和网吧、酒吧、棋牌室、KTV、剧本杀、桑拿洗浴等密闭场所,须扫码并查验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上述有关场所工作人员须从其规定一并执行。对重点人群核酸检测要求进行调整,重要单位、大型企业和重大活动可根据需要,确定核酸检测查验等防控措施。对进返京人员不再执行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等防控措施,抵京后不再执行落地“三天三检”,按照我市有关防控规定执行。

四、优化调整隔离方式。阳性感染者要科学分类收治,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隔离期间加强健康监测,隔离第6、7天连续2次核酸检测Ct值≥35解除隔离,病情加重的及时转定点医院治疗。治愈出院、出舱的感染者,不再进行居家健康监测。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密切接触者采取5天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第5天核酸检测阴性后解除隔离。

五、保障群众基本购药需求。药店要正常运营,不得随意关停。不限制群众线上线下购买退热、止咳、抗感染、治感冒等非处方药,对购药人员不做实名登记,不弹窗、不追访。药监部门指导药店加大药品储备投放,及时充分满足市场需求。基层医疗机构可为发热等11类症状患者提供开药服务。

六、保障正常医疗秩序。确保居民外出看病就医渠道畅通,居民可根据自身需要和就医意愿自行就诊。向社会公布发热门诊地址、电话及接诊发热儿童的医疗机构信息,方便群众查询就医。医疗机构门诊、急诊要设置应急诊疗区,抢救急危重症患者,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医疗机构中出现阳性人员后,对所涉及诊室即消即开,确保日常诊疗服务。

七、加快推进老年人疫苗接种。坚持应接尽接原则,聚焦提高60-79岁人群接种率、加快提升8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率,作出专项安排。逐级开展接种禁忌判定的培训,指导医务人员科学判定接种禁忌。细化科普宣传,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动员老年人接种,调动老年人接种疫苗的积极性。各区要准确掌握本辖区老年人口底数,通过多种方式,提供就近就便接种服务,提升接种体验,为老年人创造良好接种环境。

八、加强重点人群摸底建档。卫生健康部门和社区要对重点人员底数进行“双摸排”。卫生健康部门通过医疗机构摸排孕产妇、血液透析患者、肿瘤患者底数。社区主动摸排辖区内长期卧床的失能、失智人员,有心脑血管疾病、慢阻肺、糖尿病、慢性肾病、免疫功能缺陷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底数及其疫苗接种情况,对重点人群建档,分级分类提供服务,加强生活服务保障、反向隔离保护、健康用药指导等。

九、保障社会正常运转。严禁以各种方式封堵消防通道、单位门、小区门。非高风险区不得限制人员流动,单位、企业、场所发生疫情时,因地制宜快速隔离或转运感染者,开展终末消毒,不得停工、停产、停业。将医务人员、公安、交通物流、商超、保供、水电气暖等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和社会正常运转人员纳入“白名单”管理,相关人员加强个人防护、疫苗接种和健康监测。加强对封控人员、感染者和一线工作人员的关心关爱和心理疏导。及时解决群众提出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满足疫情处置期间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十、优化学校疫情防控。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没有疫情的学校要正常开展线下教学活动,校园内超市、食堂、体育场馆、图书馆等要正常开放,强化师生缺课缺勤报告制度和日常症状监测。有疫情的学校要精准划定风险区域,风险区域外仍要保证正常的教学、生活等秩序。

各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抓严抓实抓细各项防控措施,也希望广大市民朋友继续理解、支持和配合首都防疫政策,坚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我们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动态优化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维护好首都安全稳定大局。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327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