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浑诗解二百七十九

许浑诗解二百七十九,第1张

李秀才近自涂口迁居新安适枉缄书见宽悲戚因以此答

许浑

远书开罢更依依,晨坐高台竟落晖。

颜巷雪深人已去,庾楼花盛客初归。

东堂望绝迁莺起,南国哀馀候雁飞。

今日劳君犹问讯,一官唯长故山薇。

注解

1  涂口:又称涂川是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古称,因涂水在此汇入长江而得名。

2  新安:即新安县。位于 河南省 洛阳市 西部 新安历为十三朝古都洛阳畿地和西方门户,地 扼函关古道,东连郑汴,西通长安,自古为中原要塞,军事重地。

3  缄书:书信。唐 杜甫 诗:“前后缄书报,分明馔玉恩。”明 陈子龙 《赠 孙硕肤职方》诗:“水曹自弄秣陵云,缄书几度加餐字。”

4  见宽:宽慰,见是自我谦称。

5  悲戚:哀痛忧伤《后汉书·冯异传》:“自伯升之败,光武不敢显其悲戚,每独居,辄 不御酒肉,枕席有涕泣处。”宋 叶适 《夫人陈氏墓志铭》:“夫人常顺听,不悲戚。” 明徐元《八义记·报复团圆》:“娘在冷宫中悲慽,父在山中怨忆。”

6  远书 :送往远方或远方送来的书信。南朝梁 江淹 《伤友人赋》:“永远书於江澨,结深 痛於尔魂。”唐 杜牧 诗:“曾入相思梦,因凭附远书。”宋 唐庚 《鸣鹊行》:“檐前羣鹊鸣相呼,法当有客或远书。”

7  依依 :形容思慕怀念的心情。《后汉书·章帝纪》:“岂亡克慎肃雍之臣,辟公之相, 皆助朕之依依。”李贤注:“依依,思慕之意。”宋 倪涛 《次韵毛达可给事秋怀念归》: “微官卧江汉,素心久依依。”

8  落晖 :夕阳;夕照。晋 陆机 诗:“三闾结飞辔,大耋嗟落晖。”唐 司 空图   诗之十六:“莫言万绪牵愁思,缉取长绳系落晖。”明戴笠《有 感》诗:“凭阑尽日思佳句,西北遥瞻是落晖。”

9  颜巷 : 即 颜子巷 。《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本指颜回所居的陋巷,后用以指简陋的居 处。唐 王贞白 诗:“春深颜子巷 ,花映老莱衣。”

10  庾楼 : 庾太尉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音调始遒, 闻函道中有屐声甚厉,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许人步来,诸贤欲起避之。公徐云:“诸 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因便据胡床,与诸人咏谑,竟坐甚得任乐。后王逸少 下,与丞相言及此事。丞相曰:“元规尔时风范,不得不小颓。”右军答曰:“唯丘壑 独存。”后代指风流儒雅之场所。

11  东堂 : 指晋宫的正殿。晋武帝时郤诜于东堂殿试得第,后因以为试院的代称。唐 王建   《送 薛曼应举》 诗:“子去东堂上,我归南涧滨。”唐 李频 诗:“东堂虽不 捷,西去复何愁。”宋 王圭 诗:“十五年前出门下,最荣今日预东堂。”

12  迁莺 : 谓黄莺飞升移居高树。喻 布衣入仕 。 唐 王维 《白鹦鹉赋》:“深笼久闭,乔木长 违,傥见借其羽翼,与迁莺而共飞。”宋 陈造 诗之一:“红糁紫蕤今次第,迁 莺来燕费商量。”

13  南国 :古指江汉一带的诸侯国。 《诗·小雅·四月》 :“滔滔江汉,南国之纪。”《国 语·周语上》:“ 宣王既丧南国之师,乃料民於 太原 。”韦昭注:“南国,江汉之 间也。”

14  候雁 : 亦作“候雁”。雁属候鸟,每年春分后飞往北方,秋分后飞回南方,往来有定 时,故称雁鸟为候雁。《吕氏春秋·孟春》:“候鴈北。”高诱注:“候时之鴈,从彭 蠡来,北过至北极之沙漠也。”《淮南子·时则训》:“凉风至,候鴈来。”

15  故山 : 旧山。喻家乡。汉应玚 之一:“朝云浮四海,日暮归故山。”唐 司空 图 诗之一:“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16  薇 : 草名,又名“大巢菜”。一种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Vicia sepium),花紫红 色,结寸许长扁荚,中有种子五六粒,可吃。又名“野豌豆”

   

简译:

看完你从远方寄来的书信,更增添了思慕怀念之心。不知不觉中,在高台上从早晨一直坐到了满是夕阳的傍晚。(此联写看完李秀才来信更增添思念之心)

你上次回来咱们在庾楼上欢宴时,正是鲜花盛开的春天。如今你已经离去,像颜回一样的深巷中的旧居积了很厚的雪。(此联用对比手法,写相聚时的欢乐之情和分离后的凄凉寂寞之景况)

你整天在朝堂上看着一个又一个人升迁,我却在南国不停地悲伤自己不能像候鸟一样飞向北方。(此联写李秀才虽官场失意毕竟身在朝廷,而自己却没法回到朝中)

今日有劳你来信问候我,我现在还在润州做那个小官没有变化,只有故乡的薇草在越长越长呀。(此联写故乡的薇草在长,自己的官职却没有长,表达了不能升迁的失意心情)

作品简介

 《早秋》由许浑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是一首咏早秋景物的咏物诗。题目是“早秋”,因而处处落在“早”字。“残萤”、“早雁”、“晓还密”、“一叶下”、“洞庭波”都扣紧“早”字。俯察、仰视、近看、远望,从高低远近来描绘早秋景物,真是神清气足,悠然不尽。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这首诗描绘初秋景色。前四句写早秋的夜景,五、六两句写早秋的昼景,在描绘秋景的过程中,诗人注重高低远近,落笔细致而层次井然。“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最后两句运用《淮南子》与《楚辞》典故,浑然一体,神气十足,又将身世感叹暗寓于其中。

原文

《早秋》

作者:许浑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注解

遥夜:长夜。

泛:指弹奏。

瑟:一种弦乐器。

西风:秋风。

翠萝:青萝。

萤:萤火虫。

金河:即银河。金:一作“银”。

晓:破晓。

还密:尚未凋零。

淮南一叶:典出《淮南子·说山训》:“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唐人诗据此引申为“一叶落知天下秋”。

洞庭波:《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此句一作“自觉老烟波。”

翻译

 长夜里流荡着凄清的瑟音,西风轻轻吹拂着地面的藤萝。栖身于白露间的残萤泛着微光,早飞的大雁掠过秋夜的银河。高高的树木在晨雾中显得密集,阳光明朗时,远处的青山也看得十分清晰。《淮南子》里说一叶落下便知岁暮,我见到落叶也觉察到洞庭湖已涌起秋波。

韵译

漫漫长夜中泛流着琴瑟的清音;青萝轻拂好象有西风飕飕而生。

白露凝珠的野草栖留几只残萤;秋之晨雁群掠过银河向南飞腾。

高大的树木拂晓看来尚未凋零;阳光下遥望远山层次格外分明。

淮南子有一叶落而知岁暮之句;我悟到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情。

评析

 原题三首,此为第一首。诗写早秋景色,创作年代不详。题为“早秋”,诗则句句扣紧早秋景色着笔。首联写早秋萧瑟凄清气氛。中二联则从上下远近各个不同角度描绘早秋之景,俯察仰观,近看远眺,昼夜早晚,目之所见,耳之所闻,全是秋声秋色。末联用典浑成,亦是点早秋,且叶下、波涌又与首联西风相照应。针线细密,疏朗有致,写景逼真,宛然一幅早秋立体图画。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整整一夜都听到轻轻的瑟瑟秋风。西风跟秋天有着自然的联系,就如同西北风是冬天的象征一样。作者的浪漫情节在第一句就展现无疑。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玉露跟秋风是孪生兄妹,因而有“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银河变成了金河,也是秋天色温所致。一个残字,在此开始给人秋愁的暗示。毕竟昆虫是变温动物,对环境温度的依赖,一到秋天,就得最先发愁越冬事宜。大雁是侯鸟,越冬也得雁南飞。所以这种虫鸟的描写,算是秋天早晨的经典。

 “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把读者视线又从前一句的淡淡秋愁中拉回到秋高气爽的意境中。面对清晨高大树木浓密的树冠,茂盛的枝叶,还有目及远山的晴好天气,人们一般都会感觉爽,产生流连其中愿望。树叶作为高树大家庭中的一员,自然也应该尽情享受秋高气爽中的融融亲情,然而后面却看到有一片叶子要离开。这一句从前一句的略微转折,实际上是为了推出最后一句的高潮作铺垫。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可谓是画龙点睛之句。没有感情色彩的早秋的画面,因为这一句,就赋予了浓厚的浪漫情感。作者抛开花草,选择最没有感情的木叶来渲染这样的浪漫色彩,实在是集生命之精华,情感之大成的经典之作。

 全诗的结构,从秋风开始到一叶下,一连串的秋景描写,循序渐进,引人入胜。第一句与最后一句,充满想象与浪漫。而中间两句,机构严谨,对仗工整。达到了严密与豪放天衣无缝的结合。

讲解

 这是一首写早秋景色的咏物诗。诗人以清丽的笔调描绘了遥夜、清瑟、西风、翠萝、残萤、玉露、早雁、远山、落叶等初秋景色。在描绘过程中,诗人从听觉及视觉的高低远近着笔,落笔细致,层次清楚。无论写景还是用典,都贴切自然,紧扣“早秋”这一主题。

诗的前四句写初秋的夜景: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漫漫长夜,荡漾着清冷的瑟音;凛凛西风,吹拂着青萝轻轻飘荡。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几只残存的萤火虫,栖息在沾满白露的野草上;清秋的拂晓,一行大雁掠过星光淡淡的银河。

诗的后四句写初秋的早晨: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曙光初照,高大的树木依然枝叶繁茂;晴空万里,峰峦迭翠,层次格外分明。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古人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如今见到淮南一叶飘零,我自然感觉到:洞庭湖的秋天就要来了。

练习问答

 (1)诗中哪些意象巧妙点明了早秋这一季候特征?请列举。

 (2)颔联和颈联是怎样描写景物的?请加以赏析。

 (3)评论家认为首联和尾联颇具浪漫色彩,请选一联分析其妙处。

参考答案

 (1)“ 残萤”、“ 早 雁 ”、“ 高树晓还密”、 “远山晴更多”。

 (2)颔联:由俯察到仰视,颈联:由近看到远望;从高低远近来描绘早秋景物,层次井然,境界开阔。

 (3)首联运用想象的手法,把整整一夜都听到的轻轻秋风,想象为在一条条悬挂着的青翠藤蔓间,秋风拂过,奏出了悦耳的清瑟声音。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或:尾联引用典故并加以想象,一片树叶,被荡人心扉的秋波所感招,情不自禁,奋不顾身,展现了一叶追随洞庭波的诗情画意。

作者介绍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州安陆,寓居润州丹阳(今属江苏),遂为丹阳人。武后朝宰相许圉师六世孙。文宗大和六年(832)进士及第,先后任当涂、太平令,因病免。大中年间入为监察御史,因病乞归,后复出仕,任润州司马。历虞部员外郎,转睦、郢二州刺史。晚年归丹阳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曰《丁卯集》。其诗皆近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诗多写“水”,故有“许浑千首湿”之讽。

 从总体 上说,许浑缺乏对现实的自觉关注与刚健高朗的性格,追寻旷逸闲适、逃避社会的思想在他诗中显得更特出。所以,尽管他也写过不少咏史诗,如“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凫鹜占浅莎”(《姑苏怀古》),“行殿有基荒荠合,陵园无主野棠开”(《凌歊台》)之类,但他在叹息的同时并没有批判意味,而是情绪更偏于消沉,一味哀叹岁华变迁,给人以灰暗的感觉。也正因为如此,他更大量地写的是消极恬退的闲适诗。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从艺术角度来看,正因为他反复咏叹个人境遇和描写闲适的生活,诗的内容很单调,虽然技巧娴熟,意境却容易重复。像“扣舷滩鸟没,移棹草虫鸣”(《送同年崔先辈》),“鱼沉秋水静,鸟宿暮山空”(《忆长洲》),这种以鸟禽虫鱼来点缀的句子单独地看还不错,写多了就成了俗套,后人所谓“许浑千首湿”(《苕溪渔隐丛话》引《桐江诗话》)的说法,就是对他总是重复地用“水”、“雨”之类景物构成诗境的讽刺。

英汉对照

早秋

许浑

遥夜泛清瑟, 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 早雁拂银河。

高树晓还密, 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 自觉老烟波。

EARLY AUTUMN

Xu Hun

There's a harp in the midnight playing clear,

While the west wind rustles a green vine;

There's a low cloud touching the jade-white dew

And an early wildgoose in the River of Stars

Night in the tall trees clings to dawn;

Light makes folds in the distant hills;

And here on the Huai, by one falling leaf,

I can feel a storm on Lake Dongting

秋夜与友人宿

许浑

楚国同游过十霜,万重心事几堪伤。

蒹葭露白莲塘浅,砧杵夜清河汉凉。

云外山川归梦远,天涯歧路客愁长。

寒城欲晓闻吹笛,犹卧东轩月满床。

注解

1  楚国 : 又称荆、荆楚,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芈姓(金文中为嬭姓)、熊氏(金文中为酓氏)。周成王时期(一说即前1042年~1021年),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 楚国 ,都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周人称为荆蛮。后建都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纪王城)。春秋战国时国势强盛,疆域由湖北、湖南扩展到今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和四川。战国末,屡败于秦,公元前223年为秦所灭。

2  同游:互相交往。《国语·齐语》:“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战声相闻,足以不乖。”《荀子·法行》:“ 曾子曰:‘同游而不见爱者,吾必不仁也。’”

3  十霜 : 谓十年。贾岛《渡桑干》诗: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4  心事 :心情,情怀。唐 高适 诗:“柳色惊心事,春风厌索居。”宋 苏轼 诗:“老人心事日摧颓,宿火通红手自焙。”

5  堪伤 : 承受伤痛 , 足以让人感到悲伤 。

6  蒹葭 :蒹和葭都是价值低贱的水草,因喻微贱。亦常用作谦词。也以“蒹葭”泛指思念异地友人。

7  砧杵 :亦作“碪杵”。捣衣石和棒槌。亦指捣衣。南朝宋鲍令晖 《题书后寄行人》 诗:“砧杵夜不发,高门昼常关。” 宋 苏轼 诗之二:“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无事屋庐深。”元商道《新水令》套曲:“愁闻砧杵敲,倦听宾鸿叫。”

8  河汉 :指银河。  南朝梁沈约 《夜夜曲》 之一:“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秦并六国平话》卷上:“只见星沉河汉,日出扶桑。”

9  归梦 :归乡之梦。南朝齐 谢朓 :“望望荆台下,归梦相思夕。” 唐段成式逸句:“虱暴妨归梦,虫喧彻曙更。” 

10  天涯 :犹天边。指极远的地方。语出《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万馀里,各在天一涯”。南朝陈 徐陵 《与王僧辩书》:“维桑与梓,翻若天涯。” 

11  歧路 :指离别分手处。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别易会难,古人所重;江南饯道,下泣言离……北间风俗,不屑此事,岐路言离,欢笑分首。”唐 王勃 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2  寒城 :寒天的城池。 谢朓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吕延济注:“秋气寒而登城上,故云寒城。”唐范荣《测景台赋》:“高阜荒凉,寒城芜翳。”明 何景明 诗:“天涯一杯酒,今夕对寒城。”

13  吹笛 :晋向秀《思旧赋》序:“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疎,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后因以“吹笛”为伤逝怀旧之典。

14  东轩 :指住房向阳的廊檐。《文选·陶潜〈杂诗〉》:“啸慠东轩下,聊复得此生。”吕向注:“轩,檐也。” 南朝梁 任昉 《苦热》 诗:“旭旦烟云卷,烈景入东轩。”

 

简译:

今夜和相交十年之久的楚国友人同宿,可是想到令人悲伤的万千心事,真是难以入眠呀。

苍凉的河汉下,凄清的砧杵声从远处传来,苍苍的蒹葭上白露已凝结为霜。

云外的山川重重叠叠,归乡之梦难圆,遥远的客路上别愁绵长呀。

寒冷的小城中响起哀怨的笛声,天快要亮了,而我还躺在月光满床的东轩中双目未合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37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