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 古诗阅读 (南乡子 梅花词和杨元素)有什么地方看不清再说

如图 古诗阅读 (南乡子 梅花词和杨元素)有什么地方看不清再说,第1张

南乡子 梅花词和杨元素

苏轼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尽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

8该词运用衬托、拟人的手法,上阕“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寒雀飞到梅花旁争著看梅花傲放之姿,运用衬托的手法描绘出梅花开花之时的美,引得鸟雀如此热闹。“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描写鸟雀被梅花的美所吸引,游人来到花前才“惊飞”,表现出鸟雀对梅花的喜爱,同时衬托出梅花盛放之时的美。下阕中“痛饮又能诗”,描写文人雅士因梅花之美而更想饮酒吟诗,而“坐客无毡醉不知”更显出文人雅士沉醉其中,突显梅花的美。而”花尽酒阑春到也“写出梅花花期之长。

9“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描绘的是赏花的聚会因梅花盛放而不断举办,没有停息,直至花谢后这样的聚会才没有,“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描写的是梅花谢后结成青梅,却不言青梅而运用借代手法”一点微酸“,从而表达出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喜欢与知己相聚的赏花聚会的日子,透露出诗人与杨元素的深厚感情和知己相逢的喜悦

原创,希望能帮到LL~

苏轼《南乡子》的全诗是: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苏轼《南乡子》的解释是:

东武和余杭两地相望,但见远隔天涯云海茫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到那时我与你同笑长醉三万场。

不用像世俗的样子用酒来诉说离情别绪,痛快的饮宴从来都另有缘由。今夜拿着残灯送你归去,走过河塘,恍惚间见落泪如羊祜的却是你杨元素啊。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南乡子·送述古》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尽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

《南乡子·集句》

怅望送春怀。渐老逢春能几回。花满楚城愁远别,伤怀。何况清丝急管催。

吟断望乡台。万里归心独上来。景物登临闲始见,徘徊。一寸相思一寸灰。

爱国古诗:爱国情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位卑未敢忘忧国, 事定犹须待阖棺。(宋 陆游《病起书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 陆游《示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明·于谦《立春日感怀》)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乡愁古诗:思乡情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 薛道衡《人日思归》)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 王维《杂诗》)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 宋之问《渡汉江》)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唐 王湾《次北固山下》)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 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 杜甫《月夜忆舍弟》)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唐 高适《除夜作》)

日暮相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 崔灏《黄鹤楼》)

爱情古诗:恩爱情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 王维《相思》)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 刘禹锡《竹枝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唐 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 白居易《长恨歌》)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 李商隐《无题》)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 秦观《鹊桥仙》)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 柳永《凤栖梧》)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 柳永《雨霖铃》)

亲情古诗:母(父)子情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唐 孟郊《游子吟》)

遥怜小儿女,不解忆长安。(唐 杜甫《月夜》)

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唐 司空图《步虚》)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宋 王安石《十五》)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清 蒋士诠《岁暮到家》)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清 黄仲则《别老母》)

兄弟古诗:兄弟情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唐 杜甫《月夜忆舍弟》)

夏期秋未来,安知无他因。不怨别天长,但愿见尔身。(唐 于逖《忆舍弟》)

心悲兄弟远,愿见相似人。(唐 鲍溶《春日言怀》)

承颜胝手足,坐客强盘飧。(唐 杜甫《孟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友情古诗:朋友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唐 李白《赠汪伦》)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洛阳好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 白居易《琵琶行》)

古诗词中的抒情方式

(一)总论

情与景关系: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一般是情与景配合。“情景陪衬”或“情景交融”。在中国与西洋的诗歌中,都可找到诗人成功地处理情与景配合或交融的例子。下面两首词都是情与景配合得很成功的。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人物是将军和征夫。他们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饮浊酒,愁不能寐。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读者体会到这些在边疆卫戍的人的情怀。

题金陵图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金陵就是南京。六朝是吴、晋、宋、齐、梁、陈(公元317—589年)。这六个朝代都建都南京,都时间短暂。六朝以奢侈豪华著名。到唐朝时,六朝已经过去,其豪华已衰败,因此唐朝诗人到南京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慨。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荣华—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衬(哀景写哀情)与情景反衬(乐景衬哀情)这两种手法来写。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

(二)抒情手法分类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叫直抒胸臆。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再如陆游《示儿》一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间接抒情——诗人借助多种艺术技巧,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分为情景交融、借景衬情、托物言志。

如李白的《赠汪伦》和刘禹锡的《竹枝词》,都是在叙事的基础上采用间接的抒情方式。所不同的是:前者用“桃花潭水深千尺”来比喻“汪伦送我情”,后者巧用谐音双关“道是无晴却有晴”,将恋人之间若明若暗的爱情表现得真切动人。

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情景交融: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藉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形象,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对顽强的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最典型的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2、托物言志:是诗歌散文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即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种品格志向。

如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荷花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保持高尚节操的人生追求。

如清代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借梅议政,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

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就是通过刻画餐风饮露的秋蝉的形象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区别:

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托物言志,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看看下面几句诗,看看他们属于哪种抒情方式?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借景抒情)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托物言志)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借景抒情)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托物言志)

比较以上四首诗说说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有何区别?

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情绪。

古诗词中的经典妙语摘抄

1 最快的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 最开心的事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 最难找的人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 最害羞的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5 最多的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 最瘦的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7 最憔悴的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8 最忧愁的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9 最深的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0 最寂寞的时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1 最大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2 最深的雪夜来城外三尺雪,晓驾碳车辗冰辙。

13 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14 最穷的女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15 最长的脸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刚流到腮边。

16 最大的额头未出庭院三五步,额头已到画堂前。

17 最大的门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8 最恐惧的地方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9 最无才的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20 最多的爱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21 最浓的情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22 最长的情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3 最苦的酒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24 最孤独的人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5 最喜欢喝酒的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6 最悠闲的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7 最勇敢的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8 最不安分的女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只红杏出墙来。

29 最忙碌的人城头铁鼓声又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30 最有计谋的士兵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31 最有志气的人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2 最孤独的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33 最美的女人回媚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34 最高的危楼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5 最远的朋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6 醉得最死的人昨夜风急雨骤,浓睡难消残酒。

37 酒量最大的人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38 爬得最高的人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39 脸皮最厚的人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0 离家最久的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41 架子最大的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42 被风吹得最远的房子茅飞渡江撒江郊,高者挂之长林梢。

43 眼力最差的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44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自解: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45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自解: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46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自解: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7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自解: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48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之。 《论语》

自解: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49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自解: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5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自解: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51 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自解: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52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自解: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53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自解: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54 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注解:有钱人说真话(有人相信),贫穷人说话别人怀疑(不相信)。

55 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注解:不要太相信什么正直无私,对任何人都要提高警惕。

56 守口如瓶,防意如城。注解:如果嘴严了,一切都会保险的。

57 虎生犹可近,人熟不堪亲。注解:与没见过的老虎还可以亲近,但与很熟悉的人不能够太亲。

58 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注解:力气太小的人无法承担太大的重量,说话不被人重视,就不要再去劝解别人。

59 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注解:没有钱不要到人前去,境遇不好的时候,不要去寻亲探友。

60 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注解:人最渴是送一滴水就像送甘露一样,人酒醉后再添酒就不应该了。

61 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注解:有田不耕仓库就会空虚,有书不读子孙就会愚笨。

62 茫茫四海人无数,哪个男儿是丈夫。注解:许许多多的人当中,有几个是有作为的人呢。

63 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注解:要想得到富贵,必须要用气力下工夫。

64 水太清则无鱼,人太急则无智。注解:水如果太清沏了就不会有鱼,人如果脾气太急了就不会有智谋。

65 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注解:是非每天都会有,有去听自然也就消失了。

66 道院迎仙客,书堂隐相儒。注解:寺院里经常有仙客出入,宰相之才的人都出自书斋之中。

67 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注解:动口不如动手去干,求人不如自己亲自去办。

68 贫穷自在,富贵多忧。注解:人穷可以活得自在,钱财多了忧虑也多,发愁的事并不少。

69 宁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注解:宁可正直做人,不可委曲迁就,以求保全。

古诗词中描写花的诗句

1、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2、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项鸿祚《清平乐池上纳凉》

3、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秦观《点绛唇桃源》

4、争抱寒柯看玉蕤。苏轼《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5、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张道洽《岭梅》

6、月光飞入林前屋。孙道绚《滴滴金梅》

7、叹花与人凋谢,依依岁华晚。周密《献仙音吊雪香亭梅》

8、着破荷衣,笑西风吹我,又落西湖。赵汝茪《汉宫春着破荷衣》

9、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10、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11、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12、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鲍照《梅花落中庭多杂树》

13、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14、千点寒梅晓角中,一番春信画楼东。杨慎《鹧鸪天元宵后独酌》

15、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16、醉折残梅一两枝,不妨桃李自逢时。陆游《落梅》

17、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二首》

18、冷冷水向桥东去。刘镇《玉楼春东山探梅》

19、一涓春水点黄昏,便没顿、相思处。史达祖《留春令咏梅花》

20、缃裙罗袜桃花岸,薄衫轻扇杏花楼。程垓《最高楼旧时心事》

21、忆醉三山芳树下,几曾风韵忘怀。辛弃疾《临江仙和叶仲洽赋羊桃》

22、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赵嘏《喜张沨及第》

23、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24、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聂胜琼《鹧鸪天别情》

25、浴凫飞鹭澄波绿。周邦彦《菩萨蛮梅雪》

26、霜月定相知,先识春风面。辛弃疾《生查子重叶梅》

27、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28、角声吹彻小梅花。赵长卿《阮郎归客中见梅》

29、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

30、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咏梅》

31、客衣尘土终须换,好与湖边长芰荷。王守仁《春晴》

32、侵夜可能争桂魄,忍寒应欲试梅妆。李商隐《对雪二首》

33、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34、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35、桃李务青春,谁能贯白日。李白《长歌行》

36、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37、龙争虎战分中土,人无主,桃叶江南渡。孙光宪《河传柳拖金缕》

38、湿云不渡溪桥冷。朱淑真《菩萨蛮咏梅》

39、不寻俗,娇鸾彩凤风流处。周文质《小桃红咏桃》

40、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苏轼《西江月梅花》

41、浓香吹尽有谁知。李清照《临江仙梅》

42、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杜甫《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43、芙蓉金菊斗馨香。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44、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辛弃疾《念奴娇梅》

45、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46、流水泠泠,断桥横路梅枝亚。朱翌《点绛唇梅》

47、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蒋捷《梅花引荆溪阻雪》

48、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李白《上之回》

49、千古武陵溪上路,桃源流水潺潺。张宏范《临江仙忆旧》

50、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骆宾王《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

51、玉台弄粉花应妒。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52、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53、故人溪上,挂愁无奈,烟梢月树。史达祖《留春令咏梅花》

54、骤雨过,似琼珠乱撒,打遍新荷。元好问《骤雨打新荷》

55、古今几度,生存华屋,零落山丘。元好问《人月圆玄都观里桃千树》

56、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陆游《梅花绝句》

57、秋已无多,早是败荷衰柳。潘希白《大有九日》

58、绿水接柴门,有如桃花源。李白《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59、邻歌散,罗襟印粉,袖湿茜桃红露。吴文英《永遇乐探梅次时斋韵》

60、望征路愁迷,离绪难整。陆叡《瑞鹤仙梅》

61、一枝先破玉溪春。辛弃疾《临江仙探梅》

62、洗妆真态,不作铅花御。曹组《蓦山溪梅》

63、试问梅花何处好,与君藉草携壶。张孝祥《临江仙试问梅花何处好》

64、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65、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66、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袁去华《瑞鹤仙郊原初过雨》

67、芳晨丽日桃花浦,珠帘翠帐凤凰楼。上官仪《咏画障》

68、过眼年华,动人幽意,相逢几番春换。王沂孙《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

69、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

70、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李商隐《赠荷花》

71、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

72、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杜甫《九日寄岑参》

73、寿阳空理愁鸾。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74、夜深后、寒消绛蜡,误碎月、和露落空庭。朱晞颜《一萼红盆梅》

75、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三首》

76、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曹雪芹《咏红梅花得梅字》

77、轻寒细雨情何限。秦观《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78、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79、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己《早梅》

80、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陆游《梅花绝句》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尽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宋代·苏轼《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尽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 咏物 , 梅花饮酒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疏疏的篱笆上,满是冬天的麻雀。它们争着飞到梅花树,欣赏白玉一样的梅花。忽见一群吃酒客人,来到梅花树下,麻雀惊飞踏散梅花,梅花落到酒杯里。

使君痛饮又能诗,醉后的客人坐雪地,雪水融化也不知。酒已饮尽,花已赏够,春天悄悄来到人间。请看,离离一丝暖气,已经附着梅花枝。

/杨元素: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殇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杳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一直很钟爱这首词,为“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殇”的痛快淋漓和肝胆相照,因为,这样的一种情只可能发生在知己之间。王维在诗中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苏子对离情的表达来得洒脱豪迈,而王维则显得温婉绵长。人生难得一知己,无论是王维还是苏轼,他们表达的都是人间最难得的真情。

苏子一生朋友甚多,那么这个让他“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殇”的人是谁?这个人就是苏轼的老乡杨元素。

当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杨元素任知州,两人既是好友又是同乡。在交通和信息缓慢的古代,离别在外的人,“他乡遇故知”后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更何况这俩人还是在同一衙门任职的同事!可以说,苏轼和杨元素之间的情感,是等同于兄弟的情感,又超越了兄弟之情,他们除了互诉乡情,还彼此疗伤,彼此安慰。因而,在苏轼调离杭州前往密州时,他们才会有这样的难舍难分、惺惺相惜之情。

苏轼由杭州通判调离到密州任知州,因而在这首词中,既有朋友之间离别的难舍,又有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

密州在山东,词中的东武指的就是密州,余杭就是杭州。“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杳茫”,说的是密州和杭州距离甚远,相隔茫茫的大海,自己调任到密州后,遥望杭州,情思渺茫。如此相亲相爱的朋友、故人,就要别离到遥远的北方,不知道何年何日才能再相见,心中的这份难舍之情,难以言喻。

忍别离,不忍却又别离,因为自己的心中还有那份功名的欲望,需要去实现。“乌台诗案”前的苏子,虽在朝堂之上屡遭排挤,但是那点政治打击还没有泯灭了他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大丈夫经国济世,驰骋四海,这点理想和抱负是每个读书人都趋之若鹜的,更何况是一代文坛领袖苏东坡呢?他的科举作文深得欧阳修推崇,如果不是欧阳修误以为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写,为了避嫌他违心将此文屈居第二,那么当年的苏轼应当是稳稳当当的状元郎。谁又能料想,这篇考场奇文是出自于年方二十的苏轼之手呢?

确实,苏轼是有滔滔经国济世之才的,而且他也有建功立业的雄心。所以调任密州,他既有难舍杭州的留恋之情,也有调任密州主事一方的激动之情。正是源于这样的一种复杂情感,他对杨元素说:“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等我功成名就、衣锦还乡,那时我再陪你一醉方休。

可是一醉方休并不能表达苏轼对杨元素的深情,他说要“醉笑陪公三万场”。苏轼此句化用的是李白《襄阳歌》中的一句诗:“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人生百年,不过就是三万多天,只有天天相陪才不会有恼人的离殇可诉。可是,人生如此,为了那一点点的功名欲望,我们不得不离别。背井离乡后,亲朋故交数载难见,一切的一切,等我功成还乡后,我们再好好坐下,酒到杯干,细数这些年来的如意不如意,将缺失的岁月再补回、再重拾、再追忆。

所以苏轼劝慰友人,不同的人对离别的愁绪表达也不一样,有的人豪迈,有的人百转千回。但不管是笑着分手,还是痛哭离别,都没有必要为离殇一诉再诉。当年醉翁以为“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但他最终还是策马扬鞭,没能逃离“离别”二字。

苏轼的此番话,直通肺腑,感人心肠。为他送别的挚友杨元素,不禁泪湿衣衫。“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这两句描绘了一幅送归图,夜已深沉,灯火已残,繁华的“河塘”闹市在静夜中也显得寂静万分。这深沉的夜、残缺的灯火、闹市的寂静,似乎都在沉默中为苏轼饯行。尽管苏轼已将离情诉说得如此洒脱,可是宦海的沉浮,人在江湖的身不由己,到底难以掩饰一把辛酸泪。痛饮到了最后,也没能硬生生逼住眼底的热泪。

“堕泪羊公却姓杨”的典故出自于《晋书·羊祜传》,羊祜为荆州都督,其后襄阳百姓于祜在岘山游息之处建庙立碑,岁时享祭,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之为“堕泪碑”。这里以杨元素比羊祜,“羊”“杨”音近。表达了苏轼对友人的赞赏,也反映了苏轼与友人的情谊。

苏轼九月调离杭州,在九月的杭州西湖,在九月桂香飘满灵隐寺的时候,苏子和友人杨元素离别。因这首词,令杭州至今桂花飘落时都带有金属的响声;也因这首词,西湖的水才更加温婉绵长。那一句“痛饮从来别有肠”,让离别时喝高的男人,有着无需言语的默契和意味深长。

在苏轼和杨元素的词中,还有另外一首《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词云: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苏轼的这首词写于任杭州通判的第四年初春,是他与时任杭州知州的杨元素相唱和的作品。词中通过咏梅、赏梅来记录他与杨元素共事期间的一段美好生活,以及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正是源于这样的一份深厚情谊,苏轼在离别时才情不自禁地吟诵出“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殇”。朋友的珍贵情谊,多少千言万语都在一句“不用诉离殇”中。

人生苦旅,正是有了那个叫知己的人,旅途才不会孤独。因为,是那个叫知己的人,在你的心灵深处为你点亮一盏灯。黑暗中,他为你带来光明;寒冷中,他为你送来温暖;艰难中,他与你牵手同行。或许,他不能经常出现在你的生活里,但他一定在你的生命里!就像一首歌中所唱:

有没有一扇窗/能让你不绝望/看一看花花世界原来像梦/一场有人哭有人笑有人输有人老到结局还不是一样

有没有一种爱/能让你不受伤/这些年堆积多少对你的知心话/什么酒醒不了/什么痛忘不掉/向前走,就不可能回头望/

朋友别哭/我依然是你心灵的归宿/朋友别哭/要相信自己的路/红尘中/有太多茫然痴心的追逐/你的苦/我也有感触/

……

人海中,难得有几个真正的朋友,这份情,请你不要不在乎。

1、梅

2、侧面烘托 咏梅花而兼及梅子,又不直说梅子而说“一点微酸”,诉之味觉形象,更为清新可人。

3、前后呼应 “花谢酒阑春到也”,非指一次宴集时间如许之长,而是指自梅花开后,此等聚会,殆无虚日。“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重新归结到梅,但寒柯玉蕤,已为满枝青梅所取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37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