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香炉生紫烟全诗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日照香炉生紫烟全诗表达什么思想感情,第1张

庐山风景秀丽,香炉峰的瀑布尤为壮观,诗人以十分兴奋的心情,提笔写下了这首绝句。前两句概括地描绘了香炉峰瀑布的奇伟景象。首句从香炉峰写起,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轻轻的水气变成了紫色的薄雾,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第二句描写瀑布,一个“挂”字,生动逼真地写出了瀑布奔腾飞泻的气势。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集中笔墨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飞流”是写山高水急,“直下”是描绘瀑流直泻,“三千尺”是夸张瀑布的壮观,可以说字字珠矶,无一虚设。最后一句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银河,既生动又贴切,而其中一个“疑”字率直道破是诗人的想象,令人感到意味深长。。

1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要理解题目中的“折柳”的含义,关键就要能理解“柳”的意象。在学生学过的课文中包括一些常见的古诗词,比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凉州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还有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到,古诗中的“柳”是有特殊的含义的。柔顺婀娜、随风摆动的“柳”和“留”谐音,另外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就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别——依依不舍”的层面上来。使人联想到,离别的人一看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惜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这样,诗中“折柳”一词所寓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2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简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3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你看!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象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4春残

翁宏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诗写女子春末怀人。首句点题,写来不拘一格。一句中,“又”字开头,“也”字结尾,连用一个副词和一个语气词,这在诗中是不多见的。然而作者用得很自然,使起句突兀,加强了语气,强化了诗中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并有笼盖全篇的作用,算得上写法的出新。“又”字还与下面的“经年”相应,暗示这女子与情人离别,正是去年此时,故对物候变化特别敏感。第二句“如何出翠帏”,“如何”,有不堪的意思。联系第一句看,这位女子正是在去年此时此地,经受着别离的苦痛。时隔一年,记忆犹新,而且,现在还是在这一时间和这一地点,她怎敢再身临其境,重新经受这样的苦痛呢!所以说不敢出翠帏。再联系下联看,不敢出来实际上还是出来了,人在极端苦闷的时候,往往就是处在这样的自我矛盾中。这又活画出了这位女子梦魂牵惹、如痴似醉的神态,从而烘托出她的思念之情是如何的镂心刻骨

5《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头,半缘修道半缘君。

看过沧海 和巫山 就觉得其他地的海和云不怎样了

花丛虽美也懒得观 在这里修道一半情啊还在心上人身上

没有心去寻新的恋情

6客 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馀杯。

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简要说明了题意。

一、二两句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

以上虚写客至,下面转入实写待客。作者舍弃了其他情节,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份的生活场景,重笔浓墨,着意描画。“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延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我们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仄,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

“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写足,如果再从正面描写欢悦的场面,显然露而无味,然而诗人却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

7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菁苔上。

[简要评析] 这首《鹿柴》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重要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中空灵境界的追求和喜爱,这也是他隐居辋川中的乐趣之一。这首诗的主要特色是充满了绘画的境界。宋人刘辰翁在《唐诗品汇》卷三十九中说:“无言而有画意”。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卷十九发挥刘之说,谓:“佳处不在语言,与陶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同。”王维此诗与陶渊明的空灵、隐逸是类似的境界。这就是说,本诗优长之处在于苏轼评论王维时所说的“诗中有画”。前两句虽不见空山中有他人,“空同不见人”,写出了山林的幽静。后两句写光返深林,复照青苔,是画卷中的主人公所见之景。两者结合,便是一幅绝好的人景相依的图画。本诗的重要艺术手法便是反衬,用以突出诗人所要描写的中心内容即幽寂两字,表现在前两句中是“不见人”,后两句中是“青苔上”。前两句,诗人目的是写他在山中“不见人”,因而山只是一座“空”山。接着一声“人语响”,划破了这一分山林的幽静,这样的手法便是反衬。这同南朝梁人王籍所写的名句“鸟鸣山更幽”中以鸟的声响来反衬山之幽静是一致的。同样,后两句中诗人目的是写深林中的幽暗景色,即突出写“青苔上”的“幽”景。但他却不是直接描写整座山林一片漆黑,而是让一缕浅明的阳光投进林深之处,还照在青苔之上,这样给读者的感觉便是,明者自明,幽处自幽,而且经此明者的比照,幽处就显得更幽了。此诗反映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官场的厌倦。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简要评析] 羁旅之愁,思乡之情,在唐诗中有不少作品来反映这些内容。这首诗写诗人旅途中的乡思之愁,全诗抒情重心在二句的“客愁新”三字。诗的起句,为诗人兴起愁思作了暗示,此时最易惹动游子的思乡情绪。第二句,故诗人以一个“新”字写愁绪之陡生。“新”字在诗中可解为“新生出”、“突然生出”。后两句写景均是由“客愁新”三字生发出来,由于它的背景是如此宽广无垠,因而往往被反衬得特别矮小,好似被天地压扁了似的,这就是“天低树”三字的意境。诗人以暮天能将孤树压低的夸张笔法,形象化地写出内心的压抑心情,这就是不见亲人的凄凉之情。“江清月近人”是谓由于江水净洁,故水中的月亮倒影便显得又大又圆,人在船上看它,只觉得它似乎离人尤近。诗人在此句中同样也赋予深厚的情感,即以月之近人写它的灵性。它似乎很懂得诗人的乡愁不可释,乡思不可绝,为之解脱,这便是“月近人”三字的意蕴。如此说来,本诗后两句并非纯为写景,而是渗透着诗人强烈感情色彩的景语,为景中含情的名句。清人张谦宜“‘低’字,‘近’字,宋人所谓诗眼,却无造痕,此唐诗之妙也。”一轮明月,挂在当空,却又善解人意,似乎与诗人越来越近,于寂寥中给诗人平添一份温暖和亲切之感。此诗之愁,读来足见其雅,而一个“新”字,又可见出人生旅途之中,别样的感受随时而生,终有明月相伴,却是人生不变的情感安慰。

8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简要评析] 王昌龄被称为唐朝的“七绝圣手”他的七绝写得深情幽怨,含蕴无穷,为世人所推崇。这首诗是送别之作,艺术性高,个性鲜明。王昌龄此诗的写作是在江宁丞任内,时间是在天宝元年(742)后。在此以前,王昌龄于开元二十七年(739)从汜水尉任上被贬到岭南。手又贬到江宁为县丞。至天宝七年(748)又被贬到荒远的龙标(今湖南黔阳)一带,可谓屡遭贬斥,仁途乖蹇。与王昌龄同时代的殷 在《河岳黄灵集》中说:“昌龄为人,仁有余也。奈何晚节不细行,谤议沸腾,再历遐荒,使知音者叹惜”,其意为王昌龄晚年不注重小节,故惹得众人议论纷纷,并两次被贬到荒僻之地。而实际上并非是王昌龄的过错,这只是从王的“铖畏谗口疾”(《为张 赠阎使臣》)、“世情多是非”(《送东林廉上人归庐山》)诗句中使可知晓,实在是他的傲岸性格不合世俗的缘故。本诗前两句中凄风苦雨式的景色描写,可谓诗人险恶处境的形象化表现,面对包含着丰富内蕴的寒雨孤山的描写,只有将寒雨孤山看作险恶处境的艺术化体现:寒雨即社会上的流言蜚语,孤山即自己的势单力薄,才能同下文联系得更为紧密,才能更好表现此刻诗人要求他人理解的心态。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现已成为名句,但也有所本。陆机《汉高祖功臣颂》中即有“心若怀冰”,此处冰比作心之纯清。鲍照《白头吟》云:“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此以冰喻作人之清白。姚崇《冰壶诫》序言说:“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此以冰比作当官的清廉。而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在形象的设计上,能集古今之大成,在内容的拓展上,能用以表示自己的高洁清正而有所突破,故尤为后世所重。全诗写送别之意不在别字,而在于表现诗人情操志向之高洁,虽流露出作者命运失意的幽怨,但最后两句却深华了主题,将诗人的人格和诗品带入了一个别样的至高境界,因而别开生面,独树一帜,成为一首七绝绝唱。

9凉州曲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简要评析] 这首诗属于盛唐边赛诗的七言名篇。关于诗歌的主题,历来争议很大,耐人用心思量。诗人为文时,以饮酒开始,将三样精美之物,即葡萄、美酒、夜光杯同置于诗的首句,如此便使全诗在起首时就呈现出一种光茫四射的辉煌氛围,给读者造成一种无声夺人的感觉,为下面的抒情打下了基调。同时,首句中的葡萄、美酒和夜光杯,均来自西域,“所以都是本地风光,与边塞情调切合”(沈祖 《唐人七绝诗浅释》),此其一。另外,还应注意的是,这三样物件均是自先秦以来国外所进,现正逢出征前夕,让出征将士捧夜光杯而痛饮葡萄美酒,其中隐含之意是十分明显的,那就是祝愿他们早日击退外敌,获得更大的胜利。这样,在对于本诗主要抒情倾向的讨论中,此诗应视为表现了盛唐边将豪迈不羁的气概。除了上面两段文字可作为论据外,尚有以下依据。首先是《唐才子传》在评价王翰诗作时说他的作品“多壮丽之词”,首句正切此“丽”字,而后两句则切“壮”字。其次是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评此诗时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其意为,本诗自当可作悲伤语读,但若如此便不得要领了,所以就“浅”。而若作“谐谑语”读,亦即并不把“几人回”放在心上,只顾上马冲杀,胜利自是属于已方。这样诗人的豪情壮志就通过“谐谑语”表达出来了,所以就“妙”。自古以来,沙场征战有几人能生还?然而,军人的命运,荣誉却都是与战场紧密相连的,这就是军人无可回避的命运,是豪迈,是悲凉,还是留与读者自己去思量,去体会吧,这首诗也因主题的耐人寻味而更加增添了艺术魅力与感染力。

10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简要评析] 这是一首快炙人口的怀古诗,诗人以高度的艺术方法,表现了抚今追昔的沧桑之感,流露出世事无常的变迁之感。本诗是《金陵五题》组诗中的第二首,它通过朱雀桥畔乌衣巷今昔巨变的描绘,写出了金陵城的荒废,从中揭示了封建豪门集团虽能权倾一时,但终究逃脱不了衰亡的结局。诗作极力表现了人世的沦桑变幻、升沉替代,寄概遥深。这是一首杯古诗,但它在写法上同一般怀古诗迥然不同。诗中以燕子为着眼点,从它的归宿之主由豪富而演为平民,表达了诗人在追怀金陵历史遗迹后的今昔之感,故极具特色。现在诗人却道燕子还来,但所居人家已与先前大不相同,竟化成普通平民了,由此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感。这样便使意境有人对施补华此说不理解,他认为“三四两句诗意甚明,盖从燕子身上表现今昔之不同。……说诗者(此暗指施补华)每曲解诗人之意,举此一例,以概其余。”由一刘禹锡在本诗中能借燕子的行止来表达人事的变迁,所以深得后人的激赏。如宋人辛弃疾《沁园春》词中说:“朱雀桥边,何人会道,野草斜阳春燕飞”,表示他对刘禹锡此诗由衷的敬佩。诗中以乌衣巷、朱雀桥两个地名,王家、谢家两个过去的贵族这两景两处的人事繁华变迁,写出了人生命运的无常。诗篇以侧面落笔,借眼前景物抒写今昔之感,含蓄深沉,为后人所称颂。

11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简要评析]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七月,杜甫报国心切,毅然辞别家人,投奔灵武。不料在途中为安史叛军俘获,带到长安。诗人在长安的日子里,目击了这次叛乱国家带来的深重灾难,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忧虑和哀伤。到了第二年春,这虽是花香鸟语的美好季节,但诗人眼前所见,昔日繁华的国都,于今竟然杂草丛生,满目荒凉。触景伤情,思绪万千,于是写了这首著名的爱国诗篇。应该说,这里的伤怀思家,是和忧国紧紧地连在一起的;而情和景的描写,也是互相渗透着。诗的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伤;后四句写惦念亲人境况,充溢别恨。情景交融,颇为感人。诗的首联,用凝重的笔墨,对偶的句式,写出了国都因战乱而造成的令人怵目惊心的荒凉景象。但在这一片萧索中,却又显得气慨挺拔。“国破山河在”的“在”字,它含有国虽破而山河尚在,表明中兴有望,这就透露出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然而这毕竟是山河破碎,城垣荒鞠,所以第二联紧扣“春望”诗意,以花鸟含悲泣愁的移情手法,抒发了诗人对国事的忧伤。景中寓情,含蓄不尽,思而得之,韵致深婉。接着以“烽火”句承“感时”句,以“家书”句承“恨别”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忧时伤别的感慨,这两句表现消息久绝渴盼亲人音信的迫切心情,语言朴素,感情真挚,颇为后人传诵。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系了起来,真挚自然。最后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作结,决不只是对自己的衰老表示悲哀,而是担心自己衰老了,不能为国出力,这才是真正的悲哀。这就不仅从结构上照应了首联“国皮”的悲愤,也是极其生动而深切地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全诗语言简练,对仗精工,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是五言律诗的典范作品。"

12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简要评析] 李白这首送别友人的诗,语言流畅明快,情意真挚蕴藉,它表达了对于友人的深情厚谊。情致婉转,意境高远。诗的起联,用色彩明丽的偶句,点明了送别的地点,也暗含惜别情意。这青山白水,不正可以欢聚盘桓吗,于今却要分手,自是令人伤感。接着的一联,以行云流水般的散行句子,叙说了此去一别万里的情事,表现了对友人的眷恋和关切。第三联以无限深情,一写游子今后飘忽不定的行踪,一写自己此时依依惜别的情意。浮云、落日的比喻,把对友人的美好感情不令形象化了,也更深刻化了。末联虽是直抒胸臆,仍含有无限的情思。这里用典使事,浑然天成。“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青山白水相衬,红日白云互映,境界全出,长鸣的班马更增添画面的生气。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自然流动,不屑于为格律所拘,透出一股飘逸之气,而这惜别的情意,随着友人的离去而悠然不尽。

13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简要评析] 《从军行》属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旧题,多写从军征战的苦怨。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天宝年间,在祖国西北边地所进行的战争,性质比较复杂,有些是属于自卫的,有些则是寻衅开边。从这首诗所表现的内容来看,是反对非正义战争的。仅仅为了皇帝的一已私利,轻启战端,这除了牺牲广大战士以外,是什么好处也没有的。“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借汉指唐,这谴责是法锐而严厉的。所以沈德潜说;以人命换塞外之物,失策共矣。为开边者垂戒,故作此诗。《唐诗别裁集》同时,作者在诗中,对于西北边地少数民族人民,因这种不义战争而遭到的不幸苦难,还表示了深切的同情。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真挚感人,这在封建时代,是难能可贵的。全诗能融现实与史事于一体,不仅生动地展现了万里边疆的寂寥荒漠的典型景象,而且通过汉、胡两军悲苦幽怨的相互映衬与白骨、葡萄的鲜明对比,表达出诗人强烈的批判精神,在艺术上,四唏一韵,平仄相间,声调自然激越;而且多用叠字和对偶句式,声情摇曳流转,是唐代一首有深刻思想内容的边塞诗。

14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简要评析] 李白怀才见弃,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在这首诗中,诗人还进一步把明月引为知已,对月抒怀。《月下独酌》共四首,此为第一首,诗中表达了知音难遇的苦闷。诗篇突然而起,直抒胸臆,表达一种孤独寂寥的思想感情。这种孤寂之情无法驱遣。于是诗人以奇物的想象,生动的描写,把明月作为知音,相邀对饮。同时还异想天开地把自己的身影,也看作有情有知的同类,邀其共酌。但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这就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感,正如孙洙所说:“题本独酌,诗偏幻出三人。月影伴说,反复推勘,愈形其独。”(《唐诗三百首》卷一)因为世少相知,诗人不得不以明月、身影为伴,向月而高歌,对影而起舞,以排遣自己深沉的郁闷。结联进而要和明月、身影永远结成忘情好友,将来在邈远的碧空中相见遨游。这表现了诗人对污浊现实的强烈不满,在孤独中向往自由和光明。这首五言诗,构思新颖,想象奇妙,情致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诗中别具神韵的佳作。诗人把自己置于良辰美景之中,又极力渲染幽静的氛围,从而在色调的鲜明反差中,表达出美景虽在、知音难求的深沉悲叹。从艺术上看,这首诗的构思十分高妙。在一直一曲、回环往复中,把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看似欢快之语,表达深重的孤苦情感,从而在全诗中构成曲笔。全诗在一直一曲,一纵一收中,创造新奇深厚的意境,其谪仙之才与超人笔力由此可见。

15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简要评析] 这一首送别诗旧说是送孟浩然归南山所作。这首诗通过写送友人归隐,表达了作者也想归隐的心情和对友人离去的依依惜别之情。全诗通过问答来送别,可以说是别开生面,不落常套。首句“下马饮君酒”叙事朴实、点题巧妙。从中不难看出两人之交不仅学友最而且绝非凡夫俗子可比。同时,在章法上,这两句还构成了曲直之势,使后两句的承接与过渡,显得十分自然。可贵之处在于诗人巧妙地以前四句的一问一答,引出最后劝慰友人归隐山林,悠悠自适,这样含蓄有味的诗句,使全篇为之生色。这两句诗是全诗的主旨所在,沈德潜说得好:“白云无尽,足以自娱,勿言不得意也。”(《唐诗别裁集》)这也表现了诗人对远离尘世,啸遨林泉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纵观全诗,选材平淡却构思巧妙,语言浅显则饱含深情。在表达上意上,前四句的诗味看来似乎很淡,但从那一叙,一问、一答的曲直变化中,我们不难体悟到作者高超的构思技巧。

16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

[简要评析] 这一首夏夜纳凉怀念友人的五言古体诗,也是淡而有味,清新而浑然一体的名篇。这首诗在夏日纳凉的描绘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沉思念。诗人通过自己对客观景物的真切感受,隐居生活的悠闲自适,塑造了一种清幽宁静的艺术意境。诗以夏夕着笔,但又起得很别致。诗人不直接写夕阳西下,明月东升,而是写看到山上的阳光西落,才感到已是傍晚。这里用一个“忽”字,表明落日西沉得很快,也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夜幕降临,明月从池东冉冉升起,远景近写。用了一个“渐”字,是诗人的实感,和首句“忽”相对照,表现了两种动景的不同状态。这较为生动的描绘出诗人闲适自在,不受拘束的隐士风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两句,历来被推为写景细致入微的佳句。清风吹拂,送来荷花浓郁的芳香,夜阑人静,翠竹上滴露之声可闻,多么寂寞的夏夜!诗人经过细心的体察,选择了最能体现静境的动态景物和音响来描写,收到了以动来突出特定环境中寂静的艺术效果,同时也反映了诗人隐居生活中心境的平静。最后四句怀友。这样令人适意的夏夜,没有知友畅叙,欲弹琴而自遣,又无知音欣赏,寂寞之感倍增,更加怀念故人,以致终宵梦想,情意趋势。全诗因景启情,对景怀友,情景融合,意境幽寂

古朗月行(节选)

唐-----李白

小 时 不 识 月, 注解白玉盘:白玉做的盘子,这里用来比喻月亮

呼 作 白 玉 盘。 的又圆又亮。瑶台:神仙居住的地方。

又 疑 瑶 台 镜, 解读小时侯不认识天上的月亮,称它是白玉盘。

飞 在 青 云 端。 又怀疑那是神仙用的镜子,飞到了青云上面。

表达作者儿时对月亮充满稚气的认识。

村 居

清-----高鼎

草 长 莺 飞 二 月 天, 注解拂堤杨柳:指垂柳的枝条轻拂堤岸。

拂 堤 杨 柳 醉 春 烟。 散学:放学。纸鸢:风筝。鸢:鹰的一种。

儿 童 散 学 归 来 早, 解读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乡间的风景。早

忙 趁 东 风 放 纸 鸢。 春二月,绿油油的小草钻出地面,群莺乱飞,刚吐嫩芽的垂柳,在风中轻拂堤岸,远远望去,迷蒙的春烟令人心碎小孩子们早早就放学了,憋(biē)闷了整整一个冬天,他们感受到了这浩荡的春风,快快活活地放起了风筝。

唐-------骆宾王

鹅, 鹅 ,鹅, 注解曲项:弯曲脖子。拨:划动。

曲 项 向 天 歌。 解读鹅呀鹅呀,弯曲脖子仰起头向天唱着歌。它

白 毛 浮 绿 水, 全身的羽毛,浮在绿水上,红色的脚掌轻轻地划动

红 掌 拨 清 波。 着水波。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选自《三字经》

锄 禾 悯 农

唐--------李绅 唐--------李绅

锄 禾 日 当 午, 春 种 一 粒 粟,

汗 滴 禾 下 土。 秋 收 万 颗 子。

谁 知 盘 中 餐, 四 海 无 闲 田,

粒 粒 皆 辛 苦。 农 夫 犹 饿 死。

注解当午:中午。皆:都,全。悯:怜悯,同情。粟:谷子。犹:仍然。闲田:不能种庄稼的田。

解读锄 禾天上烈日当头,农夫们在地里为禾苗锄草,全身的汗珠滴进泥土中。有谁知道人们吃着碗里的米饭时,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呢?诗人体会他们的艰辛,教育人们从而养成珍惜粮食、反对浪费的好习惯。

悯 农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会收获许多粮食。尽管天下无荒废的土地,然而,还有不少种田人竟然饿死。主要刻画农民的辛苦,表现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江 上 渔 者

宋-------范仲淹

江 上 往 来 人, 注解但爱:只爱。

但 爱 鲈 鱼 美。 解读在江面上来回过往的人们都对这里味道鲜美

君 看 一 叶 舟, 的鲈鱼赞不绝口。这是渔民们驾驶着一叶小舟,在险出 没 风 波 里。 恶的风波中上下颠(diān)簸(bō),冒着生命危险捕获的。体现了诗人对于渔民等劳动人民的同情。

静 夜 思

唐-----李白

床 前 明 月 光, 注解床:井床。犹如:以为。举头:抬头。

疑 是 地 上 霜。 解读一个夜晚,诗人看到地面上如霜的月光,自举 头 望 明 月, 然而然地抬头去看月亮。每个人看见月亮的感受

低 头 思 故 乡。 都是不一样。诗人身在异地他乡,自然想到了自己的故乡。故乡的亲人此时此刻大概也在月光下思念着自己吧?被乡愁折磨的诗人再也难以入睡。表达诗人思念故乡哀愁的情感。

长 歌 行

-------《汉乐府民歌》

百 川 东 到 海, 注解百川:无数条江河。徒:空,徒然,白白地。

何 时 复 西 归? 解读千条河啊万条河,滔滔东流奔大海,流进大

少 壮 不 努 力, 海不回头。年纪轻轻不努力,大了老了,后悔已经来

老 大 徒 伤 悲! 不及了,剩下的只有悲伤和叹息!告戒和激励年轻人

一定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登 鹳 雀 楼

唐-----王之涣

白 日 依 山 尽, 注解欲:想要。穷:穷尽。更:再。

黄 河 入 海 流。 解读诗人登上高高的黄鹤楼,极目四望,看到太欲 穷 千 里 目, 阳慢慢向西山落下去,黄河正奔流不息。只有站在

更 上 一 层 楼。 这高高的楼上,才能看到如此壮观的景色。诗人由此悟出了一道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如果想要看到更为广阔的风景,就必须努力再上一层楼。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山河的无比热爱,抒发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远大抱负。

青 松 二 十 四 节 气 歌

--------陈毅

大 雪 压 青 松, 春 雨 惊 春 清 谷 天,

青 松 挺 且 直。 夏 满 芒 夏 暑 相 连,

要 知 松 高 洁, 秋 处 露 秋 寒 霜 降,

待 到 雪 化 时。 冬 雪 雪 冬 小 大 寒。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 雨 知 时 节, 注解时节:时令、季节。当:正当,正值。乃:

当 春 乃 发 生。 就,于是。发生:产生,出现。潜:悄悄,不被

随 风 潜 入 夜, 察觉。润物:滋润万物。

润 物 细 无 声。 解读“好雨”下得及时,好像知道什么季节最需要雨水春天一到就下起来了,往往在夜间趁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轻轻洒落,无声地滋润着万物。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赞美之情。

春 晓

唐------孟浩然

春 眠 不 觉 晓, 注解晓:早晨。眠:睡觉。晓:天亮。闻:听。

处 处 闻 啼 鸟。 啼鸟:小鸟,鸣叫。夜来:夜里。知:知道。

夜 来 风 雨 声, 解读春天来了,因为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花 落 知 多 少? 处处响起鸟儿的叫声。想起夜里曾有风声、雨声,不知道又有多少花儿被打落了。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的珍惜与怜(lián)惜。

游 子 吟

唐-------孟郊

慈 母 手 中 线, 注解游子吟:古时歌曲的名称。游子:远游作客

游 子 身 上 衣。 的人。寸草心:小草的嫩心,双关语这里指子女的

临 行 密 密 缝, 心。三春晖:春季的三个月(正月为孟春二月为

意 恐 迟 迟 归。 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双关语这里指母爱。

谁 言 寸 草 心, 解读慈爱的母亲飞针走线,为远行的儿子缝制衣

报 得 三 春 晖。 衫。临行前缝得细细密密,担心孩子迟迟不能回到家中。谁说小小的草儿赤子心,能报答那春天的阳光母亲的一片恩?这是一首脍

(kuài)炙(zhì)人口的著名诗篇,一首对伟大母亲的颂歌。

忆 江 南

唐------白居易

江 南 好, 注解谙:熟悉。江花:江边的花。蓝:蓼蓝。

风 景 旧 曾 谙。 解读江南好!那里的风景我很熟悉,朝阳映

日 出 江 花 红 胜 火,照着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艳,春天的江水清净

春 来 江 水 绿 如 蓝,明澈碧如蓝草,怎能不令人引起美好的回忆?

能 不 忆 江 南? 表达出诗人老年回忆江南春日风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 在 异 乡 为 异 客, 注解每逢:每到。佳节:美好的节日。

每 逢 佳 节 倍 思 亲。 倍:更加。遥知:遥想。一人:指诗人自己。

遥 知 兄 弟 登 高 处, 解读,一个人独自离家在外,生活他乡,

遍 插 茱 萸 少 一 人。 一遇过节的日子,就会更加思念亲人。今天是重阳节,远在他乡的兄弟们插戴茱萸登山饮酒,也一定会为少了我一个人而遗憾这首诗的前两句写自己思念家人,后两句推想家人也在思念自己,这就更加深切地表达了诗人的思亲之情。重阳节风俗: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

梅 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注解数枝:几枝。凌寒:冒着严寒。遥:远。为:因凌寒独自开。 为。暗香:幽香。

遥知不是雪, 解读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远看知道为有暗香来。 是花不是雪,因为有幽香随风飘来。这首诗赞赏了梅花不畏严寒。傲雪凌霜独自开放的顽强精神。这种不畏严寒的铮铮傲骨,不怕寂寞的清高,恰似诗人自我写照不同凡俗的品格。

山 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注解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石径:石头小路。

白云生处有人家。 斜:弯曲。坐:因为。枫林晚:夕阳照耀下的枫林

停车坐爱枫林晚, 晚景象。红于:比……还红。

霜叶红于二月花。 解读深秋时节,山涧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我停下车不走,是因为我喜欢深秋时节枫林的晚景。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这首诗写了诗人在山里行走时所见所感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白云、石径、枫林构成的秋色图,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注解泊:停泊。夜泊:夜晚把船停在岸边。江枫:

江枫渔火对愁眠。 江边的枫树。渔火:渔船上的灯光。到:送到,传到。

姑苏城外寒山寺, 解读月亮渐渐落下去了,停在树上的乌鸦又在

夜半钟声到客船。 啼叫,到处弥漫着寒霜,使夜空充满了凉意。我面对着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点点渔火,缕缕愁思涌上心头,难以入眠。在这充满寒意的夜半,只有城外寒山寺的钟声悠扬回荡,传到船上来。这首诗描绘了凄清、幽美的秋夜美景,抒发了诗人旅途中孤独、寂寞的心情。

竹 石

清----郑燮(xiè)

咬定青山不放松, 注解立根:扎根,生根。破岩:山岩的裂缝处。

立根原在破岩中。 劲:坚忍不拔。任尔:随你。任:任凭。尔:你。

千磨万击还坚劲, 解读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山岩的裂任尔东西南北风。 缝中。历尽无数磨难仍然坚挺,不管你从何方刮来的风。作者通过咏诵扎根在山岩缝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高风亮节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思想情操。

夜 书 所 见

南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注解晚秋的风打着梧桐的叶子沙沙作响,使人感江上秋风动客情。 到天气就要凉了。江上的阵阵秋风,触动了游子的

知有儿童挑促织, 思乡之情。深夜难眠,只见篱笆边有一盏灯亮着便

夜深篱落一灯明。 知道孩子们正在捕捉蟋蟀玩呢。通过晚秋之夜所见所思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注解望:远看。日:太阳。照:照耀。香炉:香遥看瀑布挂前川。 炉峰。烟:云雾。遥看:远远的看。川:水道,河流。

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流:形容瀑布流得很快,像飞一样。疑是:可能是。

疑是银河落九天。 九天:指天的最高处。

解读香炉峰上团团雾气,在阳光的照耀下,成了紫色的云雾。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高高挂在山前。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让人怀疑那高空银河从天空中最高处落下来。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

绝 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注解翠柳:初春柳树的嫩芽。含:包含。泊:停一行白鹭上青天。 泊。东吴:指长江下游,现江苏一带。万里:指遥远。

窗含西岭千秋雪, 解读新绿的柳树上有一对黄鹂在欢唱,一行白鹭

门泊东吴万里船。 向着万里晴空自由自在地飞翔。西岭上覆(fù)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这样的景色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画。门外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通过对诗人居住的草堂附近明媚秀丽的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愉快的心情。

夏日田园杂兴

(其七)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注解耕:锄草。绩麻:搓捻麻绳或麻线。当家:

村庄儿女各当家。 主持家务,这指生产劳动。童孙:指小孩子。未解:

童孙未解供耕织, 不懂得。供:参加。傍:靠近。桑阴:桑树的荫凉处。

也傍桑阴学种瓜。 解读白天出去锄草夜间搓细麻,农家的儿女各人都会持家。小孩子不懂得耕田和织布,也靠近桑树下学着种瓜。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敬重和同情,赞扬了爱劳动的儿童。是田园诗的代表。

清 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注解清明:节气名,民俗扫墓。雨纷纷:细雨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飞。欲:要。断魂:形容十分哀伤。借问:请问,借问酒家何处有, 向别人打听。遥指:指着远处。杏花村:杏花盛开

牧童遥指杏花村。 的村庄,以产酒闻名。

解读清明节细雨纷纷下个不停,路上的行人心情伤感愁闷。打听买酒的店家在哪里?放牛娃娃指着远处的杏花村。这首诗通过清明节这一天雨中走路这一情节,描写了雨中行人的忧伤,意境消沉的景象。正是诗人含蓄不尽的妙处。

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 注解草惊风:风吹草动。将军:指汉代名将李广。引:将军夜引弓。 拉。平明:天亮,清早。白羽:白色羽毛的箭。没:陷入。平明寻白羽, 石棱:石头突起的部分。

没在石棱中。 解读林间昏暗风吹草动,将军夜中搭箭拉弓。天明寻找昨晚射的白羽箭,发现箭已深深插入石块中。诗人这种富有传奇性的夸张手法,突出了将军李广力大无比的神勇风采。

滁洲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注解独怜:唯独喜爱,最爱。幽草僻暗之处的野

上有黄鹂深树鸣。 草。深树:树林深处。野渡:郊外的渡口。舟子横:

春潮带雨晚来急, 浮船自由地漂、打横。

野渡无人舟自横。 解读最爱那涧边遍地生长的野草,岸上有黄鹂鸟在树林深处啼鸣。春潮带着雨水傍晚来势急涨,渡口无人小船儿空自打横。这首诗诗情画意浓郁,表达了诗人悠闲的心境和萧散淡泊的情调。

明日歌

----钱鹤滩

明日复明日, 春去秋来老将至。

明日何其多! 朝看东流水,

我生待明日, 暮看日西坠。

万事成蹉跎。 百年明日能几何?

世人若被明日累, 请君听我《明日歌》。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 光 秋 月 两 相 和, 注解洞庭:洞庭湖。相:相互。和:和潭 面 无 风 镜 未 磨。 谐,协调。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

遥 望 洞 庭 山 水 翠, 未:没有。遥:远望。青螺:古代妇女发型。

白 银 盘 里 一 青 螺。 解读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湖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在浩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 眉 山 月 半 轮 秋, 注解半轮秋:半圆的秋月。流:流动。

影 入 平 羌 江 水 流。 思君:思念友人。下:去。

夜 发 清 溪 向 三 峡, 解读秋高气爽,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

思 君 不 见 下 渝 州。 月影映入江水,又伴随着“我”顺流而下。诗人乘船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诗人想念友人却又见不到,只能怀着依依惜别的情思,顺江前往渝洲。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思想感情。全诗有五处地名:峨 眉 山、平 羌、清 溪、三 峡、渝 州。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 注解解落:吹落。三秋:秋天。二月:农历三月,指

能开二月花。 春季。

过江千尺浪, 解读风吹落秋天的树叶,吹开春天的鲜花,吹到江面

入竹万竿斜。 卷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万竿翠竹倾斜。这是一首构思巧妙的咏风诗每一句写风,字里行间没有一个“风”字。三、二、千、万几个数字表达了秋风、春风和狂风简直是精妙无比,呼之欲出。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注解元日:农历正月初一。一岁除:一岁,一年。

春风送暖入屠苏。 除:去,过去了。屠苏:酒名。瞳瞳日:太阳初升时千门万户瞳瞳日, 光亮耀眼的样子。

总把新桃换旧符。 解读在一阵阵的爆竹声中告别了旧的一年。春风吹来,天气变得暖和起来了。人们都喝起了屠(tú)苏酒希望迎来快乐的新年。明亮的阳光普照着千家万户。家家都把门上贴的旧门神换成了新门神。这首诗写宋朝的人过新年的情景,表达了人们在新年到来之际的喜悦之情,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江 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注解绝:尽,径:小路。人踪灭:踪,脚印,踪迹。指

万径人踪灭。 路上看不到行人。蓑笠:带斗笠披蓑衣。独钓:指一个人

孤舟蓑笠翁, 垂钓。寒江:寒冷的江水。

独钓寒江雪。 解读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足迹。孤舟上披蓑戴笠的老渔翁默默地在寒江上漫天风雪中垂钓。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心和乐观的精神。全诗四景物:山、雪、小船、渔翁。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蹄绿映红, 注解蹄:鸣叫。映:衬托。水村:水边的村庄。

水村山郭酒旗风。 酒旗:酒店门前悬挂的布招牌,或称酒帘。

南朝四百八十寺, 解读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

多少楼台烟雨中。 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南朝时的佛寺号称四百八十座,有多少宏伟的佛教建筑隐没在茫茫的烟雨之中啊!绿树、红花、水郭、酒旗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春景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感情。

春日偶成

唐----程 颢(hào)

云淡风轻近午天, 注解傍:靠近。余:我。

傍花随柳过前川。 解读将近中午,春光明媚,云淡风轻,我在花丛时人不识余心乐, 柳林间穿行,走过了前面的小河。人们不知道我的将谓偷闲学少年。 心里是多么快乐。还以为我是在学年轻人的样子,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去玩呢。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表明了其豁达的生活态度。

小池

南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注解泉眼:泉水的出口。晴柔:明丽柔和。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初生的荷叶。尖尖角:荷叶刚出水面时卷曲着。

小荷才露尖尖角, 解读泉眼无声像珍惜细细的水流,树影映在水面

早有蜻蜓立上头。 爱恋日光温柔。嫩绿的荷叶刚露出一点尖角早有可爱的蜻蜓停立在上头。表现诗人观察生活细致入微。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注解艇:轻便的小船。解:知道,懂得。

偷采白莲回。 解读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蓬回来。他还不

不解藏踪迹, 懂得该怎样躲藏,那小船荡开了浮萍,留下了一条清清楚

浮萍一道开。 楚的水路。诗人把小娃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注解蓬头:一种发型。稚子:孩子。垂纶: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钓鱼用的丝线。垂纶,同垂钓即钓鱼。侧坐:斜着

路人借问遥招手, 身子坐着。莓苔:这里泛之野草。草映身:绿草掩映

怕得鱼惊不应人。 着小孩的身体。借问:向人打听。遥:远远的。应:答应。

解读一个梳着蓬头的小孩子,在池塘边学钓鱼,他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掩映着他小小的身体。路过的行人要向他打听道路,小孩远远地就招招手,意思是让过路人靠近一些,因为怕吓跑鱼儿,他不敢马上回答。诗人把小孩子学钓鱼那种认真、专注的神态写得微妙惟肖。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 下 问 童 子, 注解寻:寻访。隐者:古代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言 师 采 药 去。 童子:这是指隐者的弟子。言:说。云深:山高林

只 在 此 山 中, 密,山顶云雾缭绕。只:就。处:地方。

云 深 不 知 处。 解读在松树下问隐者的弟子他师傅的去向,弟子告诉我他师傅上山采药去了。就在这座山中,但云雾弥漫,不知他在何处。本诗以问答的形式,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诗人钦羡隐士的高尚节操和清高绝俗的襟怀。

所 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注解樾:指道旁成荫的树。欲,想要。捕,捉。鸣,叫。

歌声振林樾。 解读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

意欲捕鸣蝉, 想要捕捉树上的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歌唱,一声不响

忽然闭口立。 地站在了树下。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写了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

题秋江独钓图

清----王士桢(zhen)

一蓑一笠一扁舟,注解蓑:蓑衣。扁舟:小船。丝纶:钓鱼用的丝线。

一丈丝纶一寸钩。解读这是一首题画诗。秋江独钓者披着蓑衣,戴着斗

一曲高歌一樽酒, 笠,驾着小船,来到江边。坐定后,取出鱼竿,理好

一人独钓一江秋。 鱼线,下好鱼钩。在这样一个秋天的江上,独自一个人垂钓,天高水长,有说不出的自在。高兴时对着远方,高歌一曲,饮酒一杯,那是何等的畅快呀。表达了诗人钓鱼悠闲和自在的样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注解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

烟花三月下扬州。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孟浩

孤帆远影碧空尽,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广陵:即扬州。故人:老朋

唯见长江天际流。友,这里指孟浩然。烟花:指艳丽的春景。尽:消失。

唯见:只见。天际:天边。

解读这首诗是李白送老朋友孟浩然,正是春光明媚的时候。孟浩然乘船出发

了,诗人站在黄鹤楼上,望着那只船越走越远,最后消失在蓝天尽头。老朋友看

不见了,看见的只是不尽的长江水滚滚向前,流向天边。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

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清平乐•村居

南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 注解茅檐:茅屋。醉里:有些醉意。吴音:吴地的地

溪上青青草。 方话。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热。翁媪:老年夫妻。

醉里吴音相媚好,无赖:指顽皮。是爱称,并无贬义。

白发谁家翁媪。 解读一所低小的茅草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淙淙、清

大儿锄豆溪东, 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一对满头

中儿正织鸡笼。 白发的夫妻,刚刚饮罢了酒,亲热地坐在一起悠闲

喜小儿无赖, 自得地聊天。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

溪头卧剥莲蓬。 里编织鸡笼;最有趣的是三儿子调皮玩耍,躺卧在

溪边剥莲蓬吃。抒发了作者喜爱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朝代歌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游 园 不 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注解不值:没有遇到人。应:应该。怜:爱惜。

小扣柴扉久不开。 屐齿:木屐底下两头的突出部分。印:痕迹。小扣:

春色满园关不住, 轻轻地敲。柴扉:用树枝编成的简陋的门。

一枝红杏出墙来。 解读真是舍不得让屐齿印留在青苔上,我轻轻地敲打着柴门,却久久没人来开门。春色满园是关不住的,一枝红杏悄悄地探出了墙外。这是一首诗描写春天的诗。春日游园观花的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表达诗人对春天的喜爱。

宿新市徐公店

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注解宿:住宿。新市徐公店:地名。篱落:篱笆。

树头花落未成阴。 径:小路。阴:树叶茂盛浓密。急走:奔跑着。寻:

儿童急走追黄蝶, 寻找。

飞入菜花无处寻。 解读这是一首诗描写春天的诗。稀稀疏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树上的花儿刚刚凋落,树叶稀疏还不茂密。一个儿童在奔跑着追逐一只**的蝴蝶,蝴蝶翩翩飞进了采花中,儿童怎么找都找不到。描写了暮春农村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之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北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注解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翻墨:像墨汁一样

白雨跳珠乱入船。 的黑云在天上翻卷。遮:遮盖,掩盖。跳珠:形容

卷地风来忽吹散, 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卷地风:风从地面卷

望湖楼下水如天。 起。

解读这是一首诗描写夏天的诗。黑云像打翻的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白色的雨点就像珍珠一样乱跳,蹦进船里。忽然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把云和雨吹散了。此时望湖楼上向下看,湖水就像天空那样广阔,一片汪洋大海。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赞赏的情感。全诗是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来写的。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南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注解晓:早晨。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

风光不与四时同。 寺”,与灵隐寺为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方林

接天莲叶无穷碧, 子: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四时:春夏秋冬

映日荷花别样红。 四季 。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别样: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解读这是一首诗描写春天的诗。到底西湖六月中的景色不与四季相同。你看,莲叶与天相连,一望无际,碧绿碧绿;荷花与日相映,谁曾见过这样的鲜红?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金沙水拍云崖暖,

万水千山只等闲。大渡桥横铁索寒。

五岭逶迤腾细浪,更喜岷山千里雪,

乌蒙磅礴走泥丸。三军过后尽开颜。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山水田园诗常见思想感情

一、明确概念

1所谓山水诗,是以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樵夫等的劳动为题材。

2.代表诗人:

A.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入诗的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第一个山水诗人是南朝的谢灵运。

B.唐朝时,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人物。

二、情感表达常用词

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

渴望归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诗人通过描写清幽恬静的山林景色或绚丽雄奇的自然风光来表现诗人置身此地时的喜悦与赞叹,以及对壮丽山河的热爱。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山翁即山简,晋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

赏析“浮”、“动”两个动词用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活起来了,动与静的错觉,表现了诗人的一种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的心态,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赏析这首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壮阔景象的赞叹之情。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抒发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或怀才不遇的苦闷。)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赏析“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久”与“三十年”相映,“樊笼”与“尘网”相映,“自然”与“性”相映,而以一“返”字点明了“魂兮归来”的乐趣。是的,官场消蚀了自己的半生,玷污了自己的“清节”,而今天,苦尽甘来,诗人终于得到了欣慰的补偿。是诗人出自肺腑的欢呼,终于脱出樊笼之束缚,像小鸟一样,重返山林,获得自由,与官府生活告别。这结句是点睛之笔,与开头呼应,集中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志向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诗篇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赏析本诗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诗之四联分别写感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

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王孙指诗人自己,其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向往自由、宁静的田园生活,抒发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情。)

参看资料。

如果是下签的话,那你们的情感那都是不美好的。第2签说你还没长大呢(能力,思想),就离开父母的怀抱,遇到困难自己就不好解决。最后一句,说,如果你们2个以后在一起了。可能情感会紧张。或许说你们2个不怎么合适。

希望你在未来的日子,能判断出你未来的生活。

《望庐山瀑布》是通过对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该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全诗原文如下: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白话文意思是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扩展资料

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的“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中“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第三句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

尾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

《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被庐山瀑布落差之大,其壮丽气势所震撼,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壮丽景色和鬼斧神工的赞颂,抒发了对大自然秀丽山河的欣赏和敬意。具体诗文如下: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意思是香炉峰上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远远望去瀑布就像长河一样悬挂在山前。瀑布仿佛三千尺的水流飞奔而下,都让人以为是是银河从九天之上坠落这山崖之中了。

李白的诗词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描写能力,香炉峰到了李白笔下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七言诗看第五个字,“挂”前川的“挂”字化动为静,“挂”字就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敬意。

扩展资料

《望庐山瀑布》一共有两首,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本诗是李白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出游金陵图中游玩庐山有感而发所作。该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刻画瀑布,将瀑布描写的雄伟万千。

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

-望庐山瀑布二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987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