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学上有一个症状名词,叫情绪淡漠。什么都感觉无所谓,甚至感情麻木,看起来非常像这种情况,表现出来的,就是缺乏对外界的兴趣,缺少正常的情绪、情感反应。这种情况比抑郁的情绪低落、郁郁寡欢跟人带来更大的影响。但是,究竟是不是心理疾病,还需要专业的心理医生通过分析才能诊断,不要盲目从网络寻找答案。
如果看到这么一张麻木的脸,你会不会觉得他有病?不过现在生活中,很多人确实过着麻木不仁的生活,感觉什么都无所谓,感情麻木。这种就不是心理疾病,而是“城市病”。
问问现在毕业的大学生,想要做什么事情,有什么兴趣爱好,很多人都是一脸懵,没有概念。我自己感觉他们在十多年的读书生涯中,已经读书读傻了。什么时候都是听从别人的安排,当毕业之后,如果没有继续给他们指定一条路,他们都不知道自己得怎么走了。
而在城市里面工作的打工族,很多人也真的就像城市大机器上面的螺丝钉一样,没有任何的人生追求,麻木地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自己的工作。他们变得什么都无所谓,也没有了基本的情感。
能力最好的心理咨询师,最强大的心理医生,也无法改变、扭转这样的局面。
当然,如果其中某个螺丝钉松动了,想要从城市大机器里面超脱出来,也是有可能的。如果你是这样的一员,并且想要改变自己的情况,摆脱麻木不仁的情感状态,就可以肚子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帮助。
不过在这之前,你可以先判断一下,你需要寻找的,是解决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师,还是解决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的心理医生。
心理问题一般都是由现实刺激引起,存在着内心的矛盾冲突,从而引发了心理上的问题。一般是持续时间超过两周,对生活、学习、工作产生了不良影响,是情感、意志、认知、行为上面出现了问题。而不是身体出现了器质性的病变而导致的情感淡漠,麻木……
如果出现了器质性的病变,比如在某次撞击、脑部手术中,损害到了大脑的神经中枢,切除了部分情感神经,同样也会引发这样的问题。要知道生理是心理的物质基础,如果我们没有产生情感的生理器官,自然也就有情绪、情感产生。
这种情况就需要专门的心理医生才能治疗。但是如果已经是不可逆的损伤,那就……
当然,每个人的具体实际都不一样,具体是什么情况,还需要具体分析。建议去医院接受心理医生的诊断,会更为准确。
知道吗在我看来没有感情的人是最悲哀的人,也许他有时会觉得自己很自在,但也会经常觉得孤独当然,如果他本来就是一个喜欢孤独的人,那我没话说
不过,他也一样活得很累很累,直到生活失去色彩,直到被社会给淘汰
如果这样也能活得开心的话,那他一定是神精病
有人说没有感情是因为经历过的事情太多了,然而我才刚满十六岁。我没有在意的人,没有喜欢的人,对什么人都不感兴趣,别人对我做什么我都无动于衷。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察觉的。在我很好的朋友受伤的时候,在跟我很亲的外公的葬礼上的时候 我总是一点感觉都没有。但是我身边的人从来没有发现过我的这个问题,因为当我在遇到这些事情的时候我就会去分析我应该怎么做,做出什么表现。爸妈是对我很重要的人,他们不管对我做什么我都应该一直喜欢他们,对他们好;亲人死了我应该要表现得很难过;她跟我走得近,她就是我朋友,我应该对她好,她对我做了很过分的事情我也应该原谅她;我跟一个男生聊得来,做什么事情都是一起,所以我应该喜欢他,跟他分手了,我应该要很难过。然而我根本不知道喜欢 伤心 讨厌是什么感觉,那些都只是装个样子,我觉得应该要这么做。为什么要装呢,也许是因为不想伤害到他们,又可能是不希望别人看出来把我当做异类。可能好多人都觉得这样活着可真轻松啊,啊?也许吧
一个没有任何情感的人,已经不会被任何人、任何事牵绊,只会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前进。
人总是有七情六欲的生物,也许有人能够不被自己的情感所支配,能够有效控制情感的发泄,可是每个人的情感都深藏在心中。当一个人真的没有任何情感后,他已经不被任何世俗礼法所限制,也不会被任何东西所牵绊,人生路已经成为随心所欲的一条路。
没有感情的人,不会因任何人、任何事而烦心。在中国的神话传说当中,也许只有鸿钧老祖以身合道之后,才会没有任何情感吧。其余的人,哪怕是三清这个级别,也依旧会有羞耻感,也依旧会为了自己的面子而动怒。
在各种小说的描述当中,没有情感的人,任何人都不会成为他们的牵绊,所有的事都已经不被放在心上。他们人生存在的意义,也许就是在自身还没有丢失情感前所订立的目标。
我想象不到一个没有情感的人会有多可怕,因为我的认知中不存在这样的人。以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去揣测一个没有情感的人,我所揣测的东西,也许对他们来说真的只是一个笑话。
我们现实生活当中也不存在这样的人,也许当真的没有情感之后,也没办法称之为人了。也许神话系列当中确实有这样的存在,可是这也是极少数的存在。
情感是人根植在骨髓里的东西,哪怕我们想要抛弃,也根本做不到。因此,我真的无法揣测没有情感的人会是什么样子。
人从降生到这个世界上开始,喜怒哀乐就一直伴随着人的一生。用心经营自己这一生,当来到生命尽头时,不要留下太多遗憾,也许这就是我们所幻想的完美人生。
不要试图去揣测超出我们认知范围的东西,这会让人受伤。
我听你说改变想法,你想说的是改变“感受”吧?
当你发现“潜意识里已经不接纳任何人”时,你实际上是发现了一种想法,这种想法形容并解释了感受上的不协调,回忆并概括了生活的主线。
那么你不用担心,你实际上已经改变了。
一个情感冷漠的人不会想“改变”自己,因为他不排斥“自己是情感冷漠的”这种感受,甚至他在想法上还会认为自己很有道理,恨着某人或者过着潜行的封闭生活。当另一个人格渐渐出现的时候,这个人格会发现原本人格那些令人反感的习性、想法和感受。在这种人格交替的过程中,新的人格渴望情感,在回溯经验时便看到了原本人格所无法看到的方面。每种人格都会创造一种独特的回忆视角和生活焦点。而人格的出生和死亡,都是依赖着人格内部感受的强度,当某种感受的强度渐渐减弱消亡,自我的注意力就会被另一簇感受的集合所锚定,于是另一种现实、回忆和自我经验就被制造了出来。
So~这就好比蛇蜕皮,或者机器人更新换代,人格也是不断消亡和产生的经验盒子。激烈而不适的感受的出现是正常的,只能说明在人格交替前后对比较为囧异。至于想法嘛,你可以说人的想法和感受的冲突是对应的,人不会随便去想一件事。
人们所说的潜意识,就是人格的羊水,一个人格生活了几年,溶解于潜意识里并把经验也带回到潜意识里。然而,人格中的记忆和元素,它真正的所有者是潜意识妈妈的。但是,潜意识里的烦恼没有痛感,快乐也不会让人快乐,因为潜意识里所有的东西都是静态的。所以~说潜意识让人怎么怎么样,那是不可能的。真正制造烦恼的是内部有运动的人格,人格内部的一切都是运动和关联起来的,这样,一种感受要素会和身体的感觉关联起来,烦恼的形式会令人体验到“我很难受”,因为生理层面人确实感到紧张难受。
一个人很内向,内向了几年,在他内向的人格的反方向,他积累了一种想要外向的情绪,但是此时这团感受还无法自成家业。直到人不再渴望和固着于内向的感受,另一种渴望外向的人格产生了。然而,一个人并么有立马变成一个外向的人,而是首先变成了一个渴求外向但却缺乏外向特征的新内向人格。这就叫“过渡”,因为这人想要变得外向,只是为了摆脱内向。那么这个新内向人格的任务,只是为了摆脱“想要变得外向”这种倾向,因为一个真正外向的人不会“想要”变得外向。所以,在一个真正外向和真正内向的人之间,有一种缓冲阶段叫“想要”。
明白了吗,甜心?纠结也是青春啊!(⊙o⊙)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