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请进,固溶度的Hume-Rothery规则是什么?

专家请进,固溶度的Hume-Rothery规则是什么?,第1张

:间隙式固溶体的固溶度(即非金属溶质的极限溶解度)都是很有限的,而置换式固溶体的固溶度则随合金系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从几个ppm(mg/kg)到100%。为了预计置换式初级固溶体的固溶度,Hume-Rothery提出了以下经验规则:(1)如果形成合金的元素的原子半径之差超过了14%~15%,则固溶度极为有限。这一规则有时称为15%规则。(2)如果合金组元的负电性相差很大,例如当Gordy定义的负电性差值相差04以上时,固溶度就极小,因为此时A、B二组元易形成稳定的中间相------正常价化合物。这一规则也称负电(原子)价效应。(3)两个给定元素的相互固溶度是与它们各自的原子价有关的,且高价元素在低价元素中的固溶度大于低价元素在高价元素中的固溶度。这一规则称为相对价效应。(4)如果用价电子浓度表示合金的成分,那么IIB~VB族溶质元素在IB族溶剂元素中的固溶度都相同------约为e/a=136,而与具体的元素种类无关。这表明在这种情形下,价电子浓度e/a是决定固溶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以Cu作溶剂为例,Zn,Ga,Ge,As等2~5价元素在Cu中的初级固溶度分别为38%,20%,12%和70%(见图2-44),相应的极限电子浓度分别为138,140,136和128。(5)两组元形成无限(或连续)固溶体的必要条件是他们具有相同的晶体结构。例如前面列举的Cu-Ni,Cr-Mo,Mo-W,Ti-Zr等形成无限固溶体的合金系都符合此条件。对于上述Hume-Rothery规则还需要作以下几点说明:(1)在上述5条规则中,只有第1,2两条是普遍规则,其余3条都限于特定情况。例如,相对价效应仅当低价组元为Cu,Ag,Au等IB族金属时才成立;又如电子浓度虽然是影响固溶度的一个因素,但并非任意两个具有相同结构的初级固溶体的固溶度都对应着相同的电子浓度;至于第5条规则,虽然它是普遍成立的,但并不是用来确定初级固溶度的规则。由于这些原因,在不同的书中看到的Hume-Rothery规则,内容可能不尽相同。例如有的只包括1~4,1~3甚至1~2条规则。但无论如何,第1,2两条规则都是共同的,是Hume-Rothery规则的最基本内容。(2)Hume-Rothery的第1、第2规则都是否定的规则,即它们只指出了在什么条件下不可能有显著的固溶度,而没有指出在什么条件下就肯定有显著的固溶度。(3)上述两条规则还只是定性或半定量的规则。例如,所谓显著的固溶度并没有确切的规定。作为近似估算,人们通常认为,固溶度大于5%(摩尔分数)就算是显著的固溶度。

我首次接触单元整体教学这个概念是源于2021年12月20日河南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优秀案例评选活动的通知》,在这个通知里,我第一次看到了“ 体现单元意识”。 以单元为基本单位,整体设计单元作业目标,精心选择作业内容,统筹安排作业时间、难度、类型,综合考虑作业批改、分析、讲评与辅导,增强作业的整体性、结构性、关联性、递进性。由于对 “单元意识”“整体设计“ 这些概念不很清楚,又想参加省里的比赛,所以就上网查询了一些资料。

在网上搜到了王蔷老师发表在2021年第01期《中小学外语教学》上面的文章《基于大观念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大观念,什么是单元整体教学。

大观念可以理解为从零散概念中统整或提炼出来的上位观念,将有限的、深层次的重要观念进行有意义的联结,共同构成学科的连贯整体。大观念集中体现学科本质性的思维方式和关键观点,是“学生深入挖掘学科内核的概念锚点”(王蔷等,2020)。

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基于课程标准,围绕特定主题,深入解读、分析、整合和重组教材等教学资源后,结合学习主体的需求,搭建起的一个由单元大主题统领、各语篇子主题相互关联、逻辑清晰的完整教学单元,使教学能够围绕一个完整的单元主题设定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单一语篇小观念的学习和提炼并建立关联,生成基于该单元主题的大观念。

基于大观念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大观念有利于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把握立德树人的本质,聚焦主题意义的建构,剖析单元内各子主题间的关联及其对学生建构该主题下大观念的价值,为学生探索学科关键知识、转化能力、形成素养奠定基础,服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第二,大观念有利于指导教师整合课程内容、整体规划教学与评价活动。它使教师超越对零散知识的关注,重视以完整的主题意义为指引,以学生的持久理解为目标进行单元内容的组织和活动的设计(Hume & Berry,2011)。也就是说,教师能从更上位的角度,将凌乱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织成网,纳入知识结构,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单元知识体系(崔允漷,2019),并在教学中融入持续的评价,确保目标落实。

第三,大观念有利于教师帮助学生形成单元大观念,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合发展。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教师能够有效依托多种类型语篇,从不同的角度或深度围绕同一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解析(王磊、黄燕宁,2009),并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意义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建构起连贯的、整合性的知识结构(Wiggins & McTighe,2005),逐步形成单元大观念,促进语言能力、人文素养、思维品质等多方面的融合发展。

为什么要推动大观念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根据王蔷教授在2022年4月的培训讲座内容我们知道:

(1) 单一语篇教学难以引导学生建构单元大观念。

(2)单一语篇教学导致教学平均用力,不利于突出重点。

(3)三单一语篇教学虽然能够确保教学按序进行,但会缺乏层次性。

(4)单一语篇教学无法从单元整体的角度考虑课时安排及课时间的承上启下。

(5)单一语篇教学不利于建立单元内容间的有机关联。

(6)单一语篇教学难以推动基于单元目标的深度学习。

所以我们要推动大观念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因为大观念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具有三个优势:

首先,依托大主题下的多个语篇的协同,可以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建构起围绕特定主题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力,形成大观念。

其次,它可以为学生提供深入理解主题背后的大观念的基础,引导学生建构更加全面和相对完整的对某一主题认知。这一过程给予学生以主题地位,推动他们参与主题意义探究的活动。

第三,有利于帮助学生更有层次更系统地围绕意义建构开展学习,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坦白地说,我本人并无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经验,因为要参加省级的作业设计案例评比,我被迫去学习。文件发到单位时,我们的课程基本结束,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再去进行整个单元的教学设计,并实施。而且,我们要参加的是作业设计比赛,当时我们手里有作业的成品,而作业是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一种评价手段而已。我们只需要把理论和自己的实践结合,将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点呈现作业就可以。所以,我根据王蔷教授的论文,并结合《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上的其他两篇论文,把三篇论文的理论和我上课的实践结合起来,采用倒推的办法,把我们要参赛的第一单元Play Sports的相关话题的内容进行了一次重组。

首先进行单元大概念架构。

Project English八年级上册Unit 1 以Playing sports 为主题,共包括Topic 1 I’m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Topic 2 I’ll kick you the ball again和Topic 3 The school sports meet is coming三个话题。Topic 1通过谈论两个班级的篮球赛、喜欢的运动和球星,激发学生用英语谈论日常运动的兴趣。Topic 2介绍篮球和足球,通过阅读了解大众球类,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Topic 3通过谈论参加学校运动会、奥林匹克运动会简介等,引导学生了解全世界最关注的运动会,并积极参与运动。

通过研读教材,我们发现与运动相关的内容贯穿文本始终。因此,我们将本单元的大概念定为: 运动 与运动 项目的 描述与参与 。从人与运动的关系这个角度在教学与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中落实核心素养。

基于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的要求,我们把本单元的核心学习目标定为:

(1)通过对奥运会历史的学习与回顾,了解奥运知识,增加文化理解和对北京冬奥会的关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认同感。

(2)通过运动类词汇、短语和句型的学习,掌握英语语音拼读规则,并能运用一般将来时与双宾语进行相关事件的表达。

(3)通过学校运动会篇章内容整体学习,让学生学会使用一般过去时记录生活,并能在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进行写作并修改完善。

(4)通过对球类运动的了解,深化学生对球类运动和团队精神的认识,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和对运动的热爱。 

生成整体教学流程图

基于大概念下的教学目标,根据社会事件和学生实际生活,我们把课本内容进行了整合,调整了原有的话题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流程如下图所示:

Period  1 谈 奥运 、 运动员和运动项目。

课时计划:6课时

整合内容:Unit 1 Topic1 + Unit 1 Topic 3 Section C

增加内容:对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回顾和对北京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宣传报道。

设计意图:让教材与生活建立联系,充分开发教材。开学初,东京奥运刚刚结束不久,谈奥运会、奥运冠军与奥运运动项目,能够拉近教材与生活和时代的距离,增加学生的代入感,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Period 2 谈论 学校运动会与运动项目 和 班级比赛结果 。

课时计划:4课时

整合内容:Unit 1 Topic 3 Section A、B、D

设计意图:这一周是学校运动会时间,将教材与生活建立联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根据真实的语境学会使用英语表达观点,陈述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Period 3 学习球类 运动,增进文化理解 。

课时计划:5课时

整合内容:Unit 1 Topic 2

增加内容:排球与乒乓球的历史和中国这两项运动取得的成绩。

设计意图:这一周是学校体育节,有篮球、足球和排球比赛。通过调整话题内容和顺序,可以让教材与生活建立联系。通过了解世界和中国最受关注的球类运动,从而帮助学生增加文化理解,体会体育精神、团队精神、女排精神和乒乓球团队的拼搏精神,进一步增强运动意识和对运动的热爱,并积极参与运动。

最后再进行作业设计。这个作业设计在河南省的作业案例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对我和我的团队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惊喜。因为我们本身对大单元概念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和作业设计是初次学习,理解是否是对的,设计是否是合理的,实施是否是有问题的,这些问题我们都不得而至。而获奖则是对我们的理解、设计与实施过程的肯定。

其实,一开始在我个人的心里对大观念单元整体教学是抵触的。”为什么总是折腾教师?”是我大脑里出现的第一个念头。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改革,课标改了又改,教学目标也由双基到三维,再到多维度的核心素养。老师变得又有多少课堂改变了多少呢?既然课本是凌乱的,为什么教育部审核课本的时候不让那些编教材的专家都给调整好了?还让一线教师这么折腾,有必要吗?

但是这些都不是我们最大的困惑,困扰我们的最大问题不是一个,而是一组:

什么是大观念?

什么是单元整体教学?

为什么要进行大观念下的单元整体教学?

如何对单元进行再设计?

怎样生成教学流程图?

这些问题后来在王蔷教授2022年4月和7月做的系列培训中得到了解答。我也深刻认识道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性。推动单元整体教学是为了落实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提高思想认识,并积极进行实践。

我觉得在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实施过程中,老师要有三个问题需要关注:

(1)要有系统的理论学习

我们单元整体设计的作业设计之所以能够获奖,是因为我认真细致地学习了王蔷老师的论文,有了她的理论指导,我的实践才有了方向性。 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理解的“道”,就是我们的教学理论,教学规律。心中有了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做指导,我们的实践才能更有方向,方法。而方法都是属于“术”类的东西。而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最缺的就是理论上的指导,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2022年版课标的学习,关注《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等专业期刊方面的文章,及时了解教育教学的前沿理论和动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

(2)要有变革的勇气

打破一个旧的习惯是需要勇气的。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按部就班的教学,很多老师都喜欢呆在自己的舒适区,所以是否愿意尝试变革是需要勇气的。因为大单元整体教学需要我们授课前对单元整体教学内容首先要有宏观的认识,也就是说我们在备课前要通晓一个单元的内容,还要发现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内在来联系和关系,才能对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组合或者重建。我们需要有删掉课本内容的勇气,也要有增加一部分内容的能力。

(3)要有思维的转变

在实施的过程中最难的部分我觉得不是对内容的整合,而是如何生成一个单元的教学流程图。这个问题困扰了两天,每天走路、吃饭、睡觉是都在思考。直到还有一天就要交稿子了,突然间灵感来了,画出了思维导图。为什么这个步骤这么难?是因为我平时就没有用思维导图的习惯。单元整体教学需要老师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单元形成框架式的知识体系。而我平时看问题则只看一个点,不能去关注全局和整体。

间隙式固溶体的固溶度(即非金属溶质的极限溶解度)都是很有限的,而置换式固溶体的固溶度则随合金系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从几个ppm(mg/kg)到100%。为了预计置换式初级固溶体的固溶度,Hume-Rothery提出了以下经验规则:

(1)如果形成合金的元素的原子半径之差超过了14%~15%,则固溶度极为有限。这一规则有时称为15%规则。

(2)如果合金组元素的负电性相差很大,例如当Gordy定义的负电性差值相差04以上时,固溶度就极小,因为此时A、B二组元易形成稳定的中间相------正常价化合物。这一规则也称负电(原子)价效应。

(3)两个给定元素的相互固溶度是与它们各自的原子价有关的,且高价元素在低价元素中的固溶度大于低价元素在高价元素中的固溶度。这一规则称为相对价效应。

(4)如果用价电子浓度表示合金的成分,那么IIB~VB族溶质元素在IB族溶剂元素中的固溶度都相同------约为e/a=136,而与具体的元素种类无关。这表明在这种情形下,价电子浓度e/a是决定固溶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以Cu作溶剂为例,Zn,Ga,Ge,As等2~5价元素在Cu中的初级固溶度分别为38%,20%,12%和70%(见图2-44),相应的极限电子浓度分别为138,140,136和128。

(5)两组元素形成无限(或连续)固溶体的必要条件是他们具有相同的晶体结构。例如前面列举的Cu-Ni,Cr-Mo,Mo-W,Ti-Zr等形成无限固溶体的合金系都符合此条件。

对于上述Hume-Rothery规则还需要作以下几点说明:

(1)在上述5条规则中,只有第1,2两条是普遍规则,其余3条都限于特定情况。例如,相对价效应仅当低价组元素为Cu,Ag,Au等IB族金属时才成立;又如电子浓度虽然是影响固溶度的一个因素,但并非任意两个具有相同结构的初级固溶体的固溶度都对应着相同的电子浓度;至于第5条规则,虽然它是普遍成立的,但并不是用来确定初级固溶度的规则。由于这些原因,在不同的书中看到的Hume-Rothery规则,内容可能不尽相同。例如有的只包括1~4,1~3甚至1~2条规则。但无论如何,第1,2两条规则都是共同的,是Hume-Rothery规则的最基本内容。

(2)Hume-Rothery的第1、第2规则都是否定的规则,即它们只指出了在什么条件下不可能有显著的固溶度,而没有指出在什么条件下就肯定有显著的固溶度。

(3)上述两条规则还只是定性或半定量的规则。例如,所谓显著的固溶度并没有确切的规定。作为近似估算,人们通常认为,固溶度大于5%(摩尔分数)就算是显著的固溶度。

1 有关写作的名言

写作不是用白发而是用识见;写作如春蚕吐丝,呕心沥血。

总的来说,一个作家的风格是他的内心生活的准确标志。

作家的风格应该是他内心生活的准确标志。一个人若想写出明白的风格,他首先就要心里明白;若想写出雄伟的风格,他首先就要有雄伟的人格。

——歌德

如果你要写作(只有圣人才晓得你为什么要写作),你必须有知识、艺术和魔术——字句的音乐的知识,不矫揉造作的艺术,和热爱你读者的魔术。

——纪伯抡

为面包而写作,不久就会窒息我的天才,毁灭我的才华。

任何刚劲的东西,任何伟大的东西,都不会从一支唯利是图的笔下产生出来。

需求和贪欲也许会使我写得快点,却不能使我写得好些。

——卢梭

要写作就需要清静的头脑。

——茨威格

吟安一个字,折断数茎须。——卢延让

百锻为字,千炼成句。——皮日休

即使在游泳的时候,我也不由自主得斟酌着字句。——福楼拜

那你看看这里吧:

2 求一些比较有文采的名言

1、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2、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 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3、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4、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5、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6、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7、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8、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9、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10、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11、人生伟业的建立 ,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12、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13、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14、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15、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3 要十则关于写作格言

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写文章应以确立意旨为宗旨,而不以擅长文采为根本。 ▓词句究竟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8回末事:非根本的、不重要的事情。 ▓属意立谋,心与笔谋,才为盟主,学为辅佐。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命意构思,得心应手,以才力为主脑,以学识为辅助。 ▓体者,文之干也;意者,文之帅也;气者,文之翼也;辞者,文之华也。

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文章纲领总论》体裁是文章的主干,意旨是文章的统帅,气势是文章的双翅,辞采是文章的华表。即用比喻说明好的文章必须是体、意、气、辞俱备,并各司其责。

▓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 清·李渔《闲情偶寄》卷一主脑:喻主题,中心。

▓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 清·李渔《闲情偶寄》卷一立言:著书立说。

本意:根本的中心的意思或意旨。 ▓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清·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一意:意向,意旨。乌合:无组织的暂时聚会。

强调文章的意旨是统帅,是主脑,缺了它,那就会杂乱无章。 ▓大凡作诗,必须立意。

意者,一身之主也。 明·黄子肃《诗法》大抵作诗,必须确立意旨。

意旨即如人的一身的主心骨。 ▓未落笔时,先须立意。

清·蒋和《学画杂论》意:意旨,意境。 ▓题目繁杂者,必辨其主脑,如散钱之有串。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十一主脑:即主题。题目复杂的作品必须辨析其主题,因为主题就如把散钱贯串起来的绳子。

▓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 唐·牡牧《答庄充书》凡是写文章应以阐明意旨为主帅,以气势为辅助,以辞采章句为卫士。

▓文章之道,必先立本,本丰则末茂。 清·魏禧《答蔡生书》道:道理,法则,规律。

本:根本,指文章的根基、中心。文章写作的法则,就是必须先确立中心,好象树木一样,它的主干丰实了,那么其枝叶也就茂盛了。

▓以意为主,以文传意。 南朝·宋·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文章以意旨为主,而用文采来传播意旨。

▓意似主人,辞如奴婢,奴强主弱,呼之不至。 清·袁枚《续诗品注·崇意》把写作中意旨与文辞的关系喻为主与奴的关系,说明文 辞受意旨的驱使,倘颠倒了,就无法运作了。

▓文以意为主,以言论为役。 《金史·文艺传》役:驱使。

文章以意旨为主宰者,而言论则受其驱使。 ▓以意为主,以辞辅之。

清·王之祯《师友诗传续录》以意旨为主干,以文辞为辅助。 ▓意则求其多,字唯求少。

清·李渔《闲情偶寄》意:意趣构思。字:文字表达。

▓文章犹舟也,舟之贵贱,不在大小华质,而视其所载者。 明·庄元臣《叔苴子·内篇》卷五华质:华丽的外表。

比喻文章的优劣,不在于长短和文辞华丽,而取决于内容的蕴含丰实。 ▓作文之事,贵于专一。

清·李渔《闲情偶寄》贵于专一:重要的是专心而全神贯注,或单一而不杂陈纷乱。 ▓附辞会义,务总纲领,驱万途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协调文辞融会意义,务必总提其纲领,使全文同归于一致的主旨。 ▓作文如治兵,择械不如择卒,择卒不如择将。

宋·杨万里《答徐赓书》治兵:治理军事。用治兵先要选择将领,比喻作文要抓住统帅全文的中心。

▓以意为主,则其旨必见;以文传意,则其词不流。 南朝·宋·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意:意趣,意向。

旨:主旨。流:流散。

▓老坡作文,工于命意,必超然独立于众人之上。 宋·范温《潜溪诗眼》老坡:指苏东坡。

工于命意:擅长构思命意,确定主题。 ▓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

浓而近者易识,淡而远者难知。 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文意重在深远淡雅,不宜浅近浓艳。

前者使人品赏回味,后者则易识。 ▓诗文美者,命意必善。

清·姚鼐《答翁学士书》美:优美,美妙。善:美好,完善。

诗文写得美妙的,它的构思一定完善。 ▓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抒已,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文学的事业,在其内里能够充分抒发自己的心思和情感,而表现出来能够充分感染读者。这就是由于作者把思想与生活图景融合一致而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而已。

▓意境者,文之母也。 清·林纾《春觉斋论文》母:母亲,泛指能有所滋生的事物。

喻生活图景与思想感情融合一致的艺术境界,正是文章赖以滋生的母体事物。 ▓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声音之外,乃得真味。

明·朱承爵《存余堂诗话》融彻:融通透彻。真味:本原的味道。

作诗的奥妙之处,全都在于意境的融通透彻而又表现在声音言辞之外,这才是获得了诗的真味。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词:文体名,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

词以其达到的艺术境界为最高的标准,有了艺术境界,就会自然形成标高的格调,因而也就会有名句出现。 ▓诗以意为主,韵为辅。

清·何绍基《与汪菊士论诗》意:意旨,意境。韵:音律。

▓翰墨及文章至妙者,皆有深意。 唐·张怀瓘 《书议》翰墨:笔墨,文辞。

深意:深邃的意旨。 ▓气从意畅,。

4 要有点文采

领悟成功需要积累 作家就是要写作,写作,再写作 只有在不断写作中,才能知道什么写得好什么写得不好面对辽阔的世界,怎样用一笔概括,面对一粒沙子,怎样展开一个世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的诗句,也可以用写作来套用,写作上万卷,下笔顺如神 我们在台下听钢琴家演奏优美的曲子,如醉如痴,如歌如泣,如风如雨,如爱如恨,交错有序,音律活跃,真是枚不胜举 然而,钢琴家在演奏前,日夜锻炼着,有辛酸,有泪水,有烦躁,有气,有恨,一切所谓的挫折,他(她)都得面临,每一天必抽一定的时间来炼琴,也许为了生存或生活,但是多的是出于兴趣和梦想,那就是让自己可人们享受到音乐的力量和激励为了辉煌的时刻,付出岁月的艰辛 我们站在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面前,我们惊讶,我们遐想,我们震撼,我们追忆,我们喜悦,我们思索,我们发问等等对蒙娜丽莎的微笑产生五彩缤纷的想法,为什么呢?因为画家画得达到了极致就犹如民间流转的故事,画龙不敢点睛,一旦点了眼睛龙就飞走了,画了九龙点了八条龙就飞走八龙,只剩下不点睛的龙当然只是对画家的赞美,画得太神奇且美丽,就像真的有龙那样 然而,达芬奇在画这幅名作之前,作的画不知有多少呀,有一个成为佳话的故事,就是他画蛋一个鸡蛋粗看是圆的,或是偏园型的,但是入画的时候,却可以用不同的角度作画,使鸡蛋有千种万种的姿态用几何学的观念,一个园可以分出许多的面,因为一个园也可以当作地球或星球那样达芬奇从辛苦的锻炼画蛋中领悟作画的本领和意境从此不断的开发一条光明之路 古代有一个著名的书法家用一个湖泊来炼笔,这可想而知,他日夜锻炼笔墨的辛酸 现在的运会将儿们,为了实现自我和为国争光的那时刻,他们曾洒下多少汗水和泪水 曹雪芹花了10年写成《红楼梦》,如今却有上千万人砖进红学里 司马迁花18年的岁月写成他的《史记》,并且在艰苦的环境里,让你震撼 李时珍用27年的时间写了他的《本草纲目》,给医学留下光辉的一页 哥白尼撰《天体运行论》用了30年,这样的精神就可以鼓舞你的人生 马克思奋斗了40年写成《资本论》,今天中国把它捧为真理对待 雨果写的《悲惨世界》用了30年,是人们精神的粮食 歌德用60年的光阴来写他的《浮士德》,光光为他的耐心和写作精神就敬佩 作家就是在写作中更生新的生命写作就是生活,写作就是思想,写作就是精神 没有不写作的作家,就犹如没有不弹琴的钢琴家,没有不画画的画家,没有不写字的书法家,没有不运动的运动将儿。

5 求有文采的句子,有名言,或有古诗词句,之类的议论散文句

1、当文学变成半是商品半是艺术的时候,就会繁荣鼎盛。

——拉尔夫·英 2、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 —— 郭小川 3、闭门造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

——宋·杨万里 4、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高尔基 5、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笛卡尔 6、文学就像炉中的 火一样,我们从人家借得火来,把自己点燃,而后传给别人,以致为大家所共同。——法 福楼拜 7、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是序。

——南北朝·刘勰 8、事之博者其辞盛,志之大者其感。

——唐·梁肃 9、事物的美存在于细心观察它的人们的头脑中。——Hume 10、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清·曹雪芹 11、诗言志,歌咏言。——尚书 12、诗文字画,大抵从胸臆中流出。

——宋·张戒 13、诗歌比历史更接近于事实真相。——Plato 14、生活是美好的,但它缺少形式,艺术的目标正是给生活某种形式。

——Jean Anouilh 15、文学是人的生活的教科书。——车尔尼雪夫斯基 16、文学使思想充满血和肉,它比科学和哲学更能给予思想以巨大的明确性和说明性——苏 高尔基 17、社会向文学提供素材,文学向社会提供规范。

——郭沫若 18、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宋·陆游 19、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

——高尔基 20、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21、弄文学的人,只要一坚韧,二认真,三韧长,就可以了。——鲁迅 22、妙想就像在外流浪的孩子,会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时候出现。

——Bern Williams 23、没有人能通过模仿别人而成名。——Samuel Johnson 24、过于长时间钻研一个狭窄的领域,则易使人愚蠢。

——贝弗里奇 25、风格就是人品。——巴尔扎克 26、文学是社会的家庭教师。

——别林斯基 27、文章均得江山肋。——宋·王十朋 28、一篇向人写肝肺,四海知我霜鬓须。

——宋·苏轼 29、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巴尔扎克 30、眼底江山皆净域,毫端兰竹见灵魂。

——近代·许乃钊 31、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唐·白居易 32、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

——唐·杜荀鹤 33、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爱因斯坦 34、戏剧出于虚构:歪曲事实以表明真理。—— Edwevrd Albee 35、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 鲁迅 36、无论掌握哪一种知识,对智力都是有用的,它会把无用的东西抛开而把好的东西保留住。——达·芬奇 37、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

——达尔文 38、一首伟大的诗篇象一座喷泉一样,总是喷出智慧和欢愉的水花。——雪 莱 39、知识不多就是愚昧;不习惯于思维,就是粗鲁或蠢笨;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

——车尔尼雪夫斯基 40、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们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培根 41、真理和美德是艺术的两个密友,你要当作家,当批评家吗?请首先做一个有德行的人。

——狄德罗 42、在一生中连一次诗人也未做过的人是悲哀的。——拉马丁 43、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宋·朱熹 44、语言赋予人类是为了表达思想。——Moliere 45、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

——歌德 46、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歌 德 47、异端是生活的诗歌,因此有异端思想是无伤于一个诗人的。

——歌 德 48、艺术是让我们意识到真理的诺言。——Picasso 49、艺术不是一种观察方式是什么?——Thomas Berger 50、一首伟大的诗篇像喷泉一样,总是喷出智慧与欢愉的水花。

——雪莱句子51、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宝贵。人缺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高士其 52、只要人越来越堕落,文学也就一落千丈。——歌德 53、只有伟大的人格,才有伟大的风格。

——歌德 54、志者诗之本也。——宋·朱熹 55、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

——南北朝·刘勰 56、作家当然必须挣钱才能生活,写作,但是他决不应该为了挣钱而生活,写作。——马克思 57、爱心得匠意,则杰作在望。

—— JohoRukjh 时光溶解了外露的岩石أ斑驳粗糙的表面化成泡沫渐次消失。日复一日的夕阳侵蚀了年轻乖戾的岩石轮廓أ露出成年前光滑而润泽的内里。

回归线引导了所有人的回归。曾经犯过的错误أ曾经失败的爱情أ曾经幼稚的告白أ曾经起伏的感伤。

都在瞬间被上帝柔软地原谅。 剩下青春轰烈的声响أ像深夜的火车般开往下一个旅程。

九月·玖是久远的久 如果幸福太过久远أ就会变成模糊的回忆。 于是记忆中你的脸你的手你的毛衣就被分开放置在转盘不同的格子里。

谁都只能拿到零碎的幸福أ却再也无法拼成一个完整的大写的爱。 回忆里你的笑容可以染绿整个夏天أ但时节却无法沿路回溯从前。

八月·捌是疤痕的疤 受过伤的身体أ总会留下伤痕。 我不是如同岁月般神奇的治愈师أ可以平复曾经所有的伤痛。

也不是如同上帝般伟大的造物主أ可以撑开无限辽远的苍穹。 你依然很想他。

依然牵挂他。依然困在他随手撒下的无风的森林。

但我。

6 关于写作方面的名人名言

精打细算 油盐不断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白居易

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萨迪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方志敏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易卜生

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 罗丹

如果天下平静无事,到处都是溢美和逢迎,那麽, 、欺诈和愚昧更将有滋长的余地了;没有人再揭发,没有人再说苛酷的真话! 别林斯基

金钱这种东西,只要能解决个人的生活就行,若是过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类才能的祸害。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隔岸观火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____李商隐

没有人再揭发,没有人再说苛酷的真话!---- 别林斯基

人寿几何?逝如朝霞。时无重至,华不在阳 ----陆机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

人生太短,要干的事情太多,我要争分夺秒 ---爱迪生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请发消息给我,并附上问题的连接,谢谢

有大卫·休谟、约翰·洛克、乔治·贝克莱。

1、大卫·休谟

大卫·休谟(David Hume,公元1711年4月26日—公元1776年8月25日),苏格兰不可知论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被视为是苏格兰启蒙运动以及西方哲学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虽然现代学者对于休谟的著作研究仅聚焦于其哲学思想上,但是他最先是以历史学家的身份成名,他所著的《英格兰史》一书在当时成为英格兰历史学界的基础著作长达60至70年。

历史学家们一般将休谟的哲学归类为彻底的怀疑主义,但一些人主张自然主义也是休谟的中心思想之一。

研究休谟的学者经常将其分为那些强调怀疑成分的(例如逻辑实证主义),以及那些强调自然主义成分的人。

休谟的哲学受到经验主义者约翰·洛克和乔治·贝克莱的深刻影响,也受到一些法国作家的影响,他也吸收了各种英格兰知识分子如艾萨克·牛顿、法兰西斯·哈奇森、亚当·斯密等人的理论。

2、约翰·洛克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年8月29日-1704年10月28日),英国的哲学家。在知识论上,洛克与乔治·贝克莱、大卫·休谟三人被列为英国经验主义(British Empiricism)的代表人物,但他也在社会契约理论上做出重要贡献。

他发展出了一套与托马斯·霍布斯的自然状态不同的理论,主张政府只有在取得被统治者的同意,并且保障人民拥有生命、自由和财产的自然权利时,其统治才有正当性。

洛克相信只有在取得被统治者的同意时,社会契约才会成立,如果缺乏了这种同意,那么人民便有推翻政府的权利。

洛克的思想对于后代政治哲学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并且被广泛视为是启蒙时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和自由主义者。

他的著作也大为影响了伏尔泰和卢梭,以及许多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和美国开国元勋。他的理论被反映在美国的独立宣言上。

3、乔治·贝克莱

乔治·贝克莱(George Berkeley,1685年3月12日—1753年1月14日),出生于爱尔兰基尔肯尼的一个乡村绅士家庭,十八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近代经验主义的重要代表之一,开创了主观唯心主义。

并对后世的经验主义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为纪念他加州大学的创始校区定名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

贝克莱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十五岁时考入都柏林三一学院,十九岁获得学士学位,在二十二岁就获得了硕士学位,此后留校担任讲师和初级研究员。

贝克莱的代表作有三部:分别是在他24岁时刊行的《视觉新论》,25岁发表的《人类知识原理》,28岁时出版的《海拉斯和斐洛诺斯的对话三篇》。

贝克莱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生前担任教会主教十八年,一直致力于经验主义哲学的详细分化和主观唯心主义的理论创建。在1752年移居牛津附近的商学院,次年1月14日逝世,死时未满68岁。

扩展资料:

经验主义的代表著作介绍:

1、《人性论》

《人性论》是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创作的哲学著作,以三卷本出版,前两卷(《论知性》与《论情感》)于1739年出版,第三卷(《论道德》)于1740年出版。

《人性论》从社会角度而非自然科学角度探讨了基于公共意见与信念而形成的人的社会本性。全书分三卷,分别为“论知性”、 “论情感”、“论道德”。

第一卷阐述认识论,主要说明了知识的起源、分类和范围,人的认识能力和界限,以及推理的性质和作用等内容。

第二卷以感觉性观点说明伦理学和美学问题,认为快乐的感觉是善和美的共同基础。第三卷是在前两卷基础上对道德问题的全面阐述。

2、《人类知识原理》

《人类知识原理》是由(英国)乔治·贝克莱编写、关文运翻译的图书,主要讲述了书中集中阐述了贝克莱(旧译柏克莱)的非物质主义哲学。

《人类知识原理》原书1710年出版。认为只要否定了物质的客观存在,就可以驳倒唯物主义,“移掉”无神论的基石。

认为人们通常所说的事物只是观念的集合,观念存在于感知者心中,提出“存在即被感知”的唯心主义基本原则,宣称物质实体并不存在,而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为了避免唯我论,他肯定观念来自上帝,并认为观念的存在就证明上帝存在。

——经验主义

乔治·贝克莱(George Berkeley)(1685年—1753年)爱尔兰哲学家,他与约翰·洛克(John Locke)和大卫·休谟(David Hume)是英国近代经验主义哲学的三位代表人物。贝克莱有三部著作:《视觉新论》、《人类知识原理》、《海拉斯和斐洛诺斯的对话三篇》。1734年贝克莱被任命为圣公会爱尔兰基尔肯尼地区的主教。

一、乔治·贝克莱著作中使用的主要哲学概念

1、观念(Proc):

观念是心灵(人类、精神、灵魂、自我)的认识、感知、思想、想象活动形成和产生的结果和物件,是同心灵和心灵的认识、感知、思想、想象活动具有密切关联的具体事物。

贝克莱说:人们只要稍一观察人类知识(认识)的物件,他们也会看到,这些物件就是观念。而且这些观念又不外三种:(1)一种是由实在印入感官的;(2)一种是心灵的各种情感和作用所产生的;(3)一种是在回忆和想象的帮助下形成的。藉著视觉,我就有了各种光和色以及它们的各种程度、各种变化的观念。藉著触觉我就感知到硬、软、热、冷、运动、阻力,以及这些情况的各种程度或数量。嗅觉给我以气味;味觉给我以滋味;听觉把调子不同、组织参差的各种声音,传到我的心灵中。

贝克莱说:人人都承认,我们的思想、情感和想象所构成的观念,并不可以离开心灵而存在。而在我看来,感官所印入的各种感觉和概念,不论怎样组合,怎样混杂(就是说不论它们组合成如何一个物件),除了在感知它们的心灵以内就不可以存在,这一点是同样显著的。

贝克莱说:观念一词比事物一词较为可取。人们假如要问,我为什么应用观念一词,而不屈从习惯叫它们为事物,则我可以答复说,我所以如此,有两种原因。第一,因为事物一词假如和观念对立起来,则人们往往认为它是指心外存在的一种东西而言的。第二,因为事物一词比观念一词的含义较广,它不止包含观念而且亦包含精神和能思想的东西。感官的物件既然只存在于心中,而且又是被动的,无思想的,因此,我就宁愿以观念一词来表示它们,因为这个名词正包含着那些性质。

2、存在(being):

存在是观念得以形成和产生的原因或本体。

贝克莱说:一个观念的存在,正在于其被感知。注4这句话的含义是:观念形成和产生的原因是心灵的感知。

3、心灵(mind):

心灵(精神、灵魂、自我)是认识、感知、思想所包含的内容或组成部分,是存在于认识、感知和思想之中的,统帅和主宰认识、感知和思想活动的,能够被个人经验到的客观实体或主体。

贝克莱说:除了那些无数的观念(或知识的物件)以外,还有别的一种东西在认识或感知它们,并且在它们方面施展各种能力,如意志、想象、回忆等。这个能感知的能动的实体,我们叫它作心灵,精神、灵魂或自我。这些名词并不表示我的任何观念,只表示完全和观念不同的另一种东西。这些观念是在那种东西中存在的,或者说,是为它所感知的;因为一个观念的存在,正在于其被感知。

4、感知(perception):

感知是心灵、精神、灵魂或自我通过观察、收集、整理、回忆和想象,在心中形成和产生有关物件事物的观念或知识的活动或行为。

5、事物(things) :

事物是感官的直接物件,是几个观念组成的 体,是具有心灵赋予的名称、能够在心中存在和不可以不被感知而存在的东西,是具有观念和心灵(精神、灵魂、自我)两种存在形式的认识物件。

贝克莱说:所谓事物或实在乃是一种最一般的名称,它含着全然不同的两种异质的东西,而且那两种东西,除了名称之外,没有别的共同之点,这两种东西就是精神和观念。精神是能动的、不可分的(不可毁灭的)实体;观念是不活动、迅速变幻的(易于消逝的情感)、有依赖性的东西,而且它们不可以独立自存,必须为人心或精神的实体所支撑而存在于其中。

贝克莱说:心灵有时看到这些观念有几个是互相联合著的,因此,它就以一个名称来标记它们,认它们为一个东西。例如,它假如看见某种颜色、滋味、气味、形象和硬度常在一块,则它便会把这些性质当做一个独立的事物,而以苹果一名来表示它。别的一些观念的 又可以构成一块石、一棵树、一本书和其他相似的可感觉的东西。

二、贝克莱的主要哲学思想观点

1、物质(Material)(being as being)(存在、本体)是虚无

贝克莱说:最后,您或者还会说,我们假如抛弃物质实体的主张,而只说物质是一种不可知的东西,既不是实体,也不是偶性,既不是精神,也不是观念,只是无活力、无思想、不可分、不可以动、无广延而不存在于任何地方的一种东西——我们假如这样说,还不得行么?因为你既然说,我们对于实体、缘由和任何积极的(或相对的)物质概念,所有的说法,都靠不住,那么我们就只好坚持物质的这种消极的定义了。不过我也可以答复说,假如您觉得合适,您就可以照别人用虚无(nothing)一词的意义来应用物质一词,并把物质和虚无两个名词互相掉换。因为在我看来,这就是那个定义的结果。我在专心考察这个定义的各部分以后(或通体考察,或分别考察),我并不曾发现今自个心上所产生的结果或印象有异于虚无一词在我心上所 起的印象。

贝克莱说:关于「物质」的学说是「怀疑主义」的主要支柱,一切「无神论」和「不信宗教的渎神的企图,也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物质从来就是「无神论者」的挚友,他们的一切古怪理论系统,都显著地,必然地依靠它;所以一旦把这块基础去掉,整个建筑就不可以不垮台。「物质是一个虚构的词,不表示任何实在的东西,在人的心中也没有与之相应的观念,物质就是虚无。」注10

我们不承认一般哲学家所说的那种物质(being as being),的存在:我并不否认我们凭感官或思考所能了解的任何事物的存在。我眼所见的事物,和我手所触的事物,都是存在的,都是实在存在的;这一点,我丝毫也不怀疑。我所不承以为存在的唯一东西,只是哲学家所说的物质或有形的实体。

物质(存在、本体)(being as being)概念是西方哲学提出的最重要的哲学概念。在贝克莱生活的时期,「事物后面隐藏着具有决定或主宰地位的物质(存在本体)」的思想观点,是哲学思想领域中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想观点。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是物质学说或本体学说的提倡者和拥护者。

贝克莱为什么要否定物质、反对哲学思想领域中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想观点呢?

贝克莱否定关于物质或本体的学说有两个主要原因:一个原因是「物质或本体的学说」在当时是模糊不清、没有得到严格论证、非常不完善的学说。另一个原因是贝克莱以为关于物质或本体的学说是哲学理论创新道路上的重大障碍,要构建新的哲学认识论,必须对一直受到人们广泛推崇的、说不清道不明的物质、存在和本体进行清理和否定。

根据我对哲学的研究和掌握的知识,我以为贝克莱不遗余力地从多个方面对物质学说或本体学说进行否定是轻率和愚蠢的行为。贝克莱这个当时只有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完全不晓得他极力否定的隐藏在事物后面的「物质」同他肯定的心灵的「感知」这两个概念实质上是指同一个事物。贝克莱没有真正理解巴门尼德关于「思想和存在(本体、物质)相同一,思想和存在是同一个事物」、赫拉克利特关于「逻各斯是存在」、亚里士多德关于「思想活动同物质、存在是同一个事物,是理论学术的同一物件」的思想观点。贝克莱没有发现和思考作为观念形成和产生原因的感知为什么同「物质、存在、本体」具有许多共同之处这个问题。

2、世界上存在的只有心灵和观念两种事物

贝克莱说:事物一词比观念一词的含义较广,它不止包含观念而且亦包含精神和能思想的东西。

贝克莱说:世界上存在的只有两种事物,一种是能进行思考的心灵(Mind),另一种是不可以进行思考、只存在于心灵之中的观念(Proc);哲学家们所说的物质(Material)是不存在的,因为物质已被我证明是一种没有性质的物理客体,我们能够感知到主观存在的观念,能够经验到作为客观实体的心灵。

贝克莱说:我们所感知的只是观念,我感知不到的观念,对于我的心灵来讲就是不存在的,但对于别的感知到它的心灵来讲,这个观念就是存在的,因为所谓的「心灵」并不是仅仅指我的心灵,而是指所有的心灵,包括永恒不朽的心灵——上帝(God),上帝(God)给予所有观念以感知,它们纵然不为人所感知,也为上帝所知,因此也是存在的。」

贝克莱关于「世界上存在的只有心灵和观念两种事物」的思想观点所表述的世界观是不符合世界实际的世界观。贝克莱的观念和心灵组成的世界是不完整的世界。「世界上存在的只有心灵和观念两种事物」这种世界观,同东西方哲学关于「世界是存在和存在者、本体事物和非本体事物、创造之物和被造之物组成的统一体」这类世界观相比是一种显著的退步。

世界是以心灵(灵魂、精神、自我)作为内容、以判断和推理作为形式的本体事物和非本体事物组成的统一体。心灵仅仅是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或本体事物的内容或组成部分之一,而不是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或本体事物的全体或全部。贝克莱只晓得作为本体事物内容的心灵在世界中存在,但是却不晓得作为本体事物形式的判断和推理在世界中的存在。贝克莱不晓得心灵在世界中是如何存在的,不晓得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或本体事物事物是心灵(精神、灵魂、自我、主体)的载体,不晓得世界不仅包含观念和心灵这些非本体事物,而且还包含着以心灵作为内容、以判断和推理作为形式的人类思想认识活动,包含着哲学家所说的物质、存在和本体。

3、心灵和心灵的感知都是观念得以形成和产生的原因

贝克莱说:我们经常感知到继续不断的一串观念;其中有的是新 起来的,有的变化了,或者完全消灭了。因此,这些观念一定有一种原因为它们所依靠,并且产生它们,改变它们。不过这种原因一定不是任何性质、观念或观念的复合。因此,它必然是一种实体了,不过我们已指出,它不可以是有形的或物质的实体,因此,我们只得说,观念的原因乃是一个无形体的、能动的实体或精神。

贝克莱说:我们所感知的只是观念,我感知不到的观念,对于我的心灵来讲就是不存在的,但对于别的感知到它的心灵来讲,这个观念就是存在的,因为所谓的「心灵」并不是仅仅指我的心灵,而是指所有的心灵,包括永恒不朽的心灵——上帝(God),上帝(God)给予所有观念以感知,它们纵然不为人所感知,也为上帝所知,因此也是存在的。

贝克莱说:除了那些无数的观念(或知识的物件)以外,还有别的一种东西在感知它们,并且在它们方面施展各种能力,如意志、想象、回忆等。这个能感知的能动的主体,我们叫它作心灵、精神、灵魂或自我。这些名词并不表示我的任何观念,只表示和观念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东西。这些观念是在那种东西中存在的,或者说是为它所感知的。因为一个观念的存在,正在于其被感知。

我对贝克莱的「一个观念的存在,正在于被感知」这句话的解读是:观念形成和产生的原因是心灵的感知。

贝克莱说:人人都承认,我们的思想、情感和想象所构成的观念,并不可以离开心灵而存在。

从以上的贝克莱谈论观念原因的两段话语中可以发现,贝克莱关于观念的原因的观点有两个,一个是心灵或精神是观念的原因,另一个是心灵的感知是观念的原因。贝克莱没有发现自个关于观念原因的看法和观点存在着思想混乱这个严重的错误。

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是天地万物的本体或本源是人类哲学获得的,关于事物形成和产生原因的基本知识和思想理论。贝克莱关于「观念的存在,正在于被感知」的话语,包含着人类的思想认识是天地万物的原因、本体或本源的思想观点,是哲学思想认识本体论的特殊存在和表现形式之一。

虽然「观念的存在,正在于被感知」这种观点是基本符合事物实际的思想观点,但是由于贝克莱用来表述观念形成产生原因的「感知」这个词的外延过于狭小,不可以完全包含观念形成和产生的全部原因。观念事物在人脑中的形成和产生,不仅需要借助个人感觉器官的感知活动,而且还要借助大脑思维组织的思维、判断和推理活动才能够真正实现。所以贝克莱的心灵感知原因论是不完善的、是有缺陷的。贝克莱的心灵感知原因论或本体论同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本体论、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活动、公式本体论相比也没有显著的进步之处。

需要明确指出的是,贝克莱从多个方面认真、严肃论证的心灵的感知是观念形成和产生的原因这个思想观点,同他从多个方面极力评判否定的物质、存在、本体是各种事物形成和产生的原因的思想观点实质上是完全相同的思想观点。贝克莱的「作为观念原因的心灵感知」、巴门尼德的「和存在相同一的思想」、赫拉克利特的「主宰万物生灭的逻各斯」、亚里士多德的「存在者后面的存在、思想活动、公式」、中国古人老子的「万物之母——有名」,这些具有不同语音、不同字形的词语表述和界定的物件是同一个事物。

三、乔治·贝克莱的哲学理论

关于「心灵和心灵的感知是观念得以形成和产生的原因,观念是心灵和心灵的感知形成和产生的结果。」的理论是乔治·贝克莱哲学获得的主要思想理论。

站在今天哲学所达到的理论知识高度上来看,哲学史上产生的非常多哲学概念是不清晰的,哲学史上产生的各种哲学理论都是不十分完备的。贝克莱关于观念原因的理论同古今中外哲学关于事物的本体思想理论不仅包含一定的学术理论价值,而且具有共同的理论缺陷。

贝克莱的哲学理论没有把心灵和心灵的感知这两个不同的事物清楚的区分开来,混淆了心灵和(心灵的)感知这两个概念的界限和差别,混淆了主体和本体的差别。贝克莱关于「心灵和心灵的感知是观念得以形成和产生的原因,观念是心灵和心灵的感知形成和产生的结果。」的理论,存在着内部对立和混乱,违背了形式逻辑发现的同一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71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