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表达了诗人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代·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译文: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金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
五千仞(rèn):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黄河和华山都在金人占领区内。一说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摩,摩擦、接触或触摸。
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胡尘:指金人入侵中原,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扩展资料:
这组爱国主义诗篇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的秋天,当时陆游已经六十八岁,罢归山阴(今浙江绍兴)故里已经四年。但平静的村居生活并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静下来。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热闷与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以舒烦热,心头怅触,写下这两首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诗。诗中描述了诗人在秋夜静夜思考的情景,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荷天叶夜秋瑟瑟,远人村店近水洲。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冷似秋。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稠。”
在这首诗中,诗人在夜晚出门,感受秋的凉意,梳理思绪,对人生作出反思。他所看到的景象,如叶子的瑟瑟声,远处村庄和店铺,近处水流以及夜莺和花朵的声音,无不展现出动人心魄的景色。同时,诗人在这种静谧的环境中,看到了植物间相互存在的情感,在他的眼里,荷叶、葵花、柳絮,都是美丽的存在。
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对自然、生命和情感的敏感,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杜甫把生命看作是一种在大自然中苦苦寻找生存和存在的过程,在对自然的感悟中,他赋予了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情感的复杂性和深刻性。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前两句诗"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整首诗: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沦陷区的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沦陷区百姓的痛苦极大的同情,对南宋统治者不图收复失地而偏安一隅无比的愤慨的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表达了诗人对祖国中原地区大好河山的热爱,对沦陷区人民痛苦的同情,对宋王朝不图收复失地而偏安一隅无比的愤慨和希望宋王朝能尽快收复中原的盼望。表达了作者表达了作者渴望和平,希望能够和平相处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爱憎分明,感情真挚、沉痛,尤其是前两句用夸张手法极力赞美祖国半壁河山的壮丽,正所谓“以乐景写哀,则哀感倍生” 诗中运用夸张和想象,真切地反映了在金国统治下,北方人民遭受的苦难和他热爱祖国、盼望南宋王朝的军队早日收复国土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对沦陷的壮丽河山、苦难百姓的深切怀念和念念不忘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对南宋统治者长期未能收复失地的失望和悲愤的心情前两句是写景,描写祖国北方的壮丽河山,“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三万里”和“五千仞”是夸张的语言,赞叹黄河的长远和华山的高耸“东入海”写出黄河浩浩荡荡奔流入海的磅礴气势;“上摩天”表现了华山巍峨高峻直刺云天的壮美雄姿后两句是在写景的基础上抒情,写沦陷区人民的痛苦、失望“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多年来,在金兵的铁蹄下,沦陷区百姓不知遭受了多少苦难,眼泪都流干了“泪尽”二字,包含着无限的辛酸,他们眼巴巴地望着南方,盼望朝廷军队前来收复失地,可是一年又一年,他们所等来的只有失望和痛苦一个“尽”字,表现了沦陷区人民苦难的深重一个“又”字,表现了沦陷区人民对南宋朝廷的彻底失望
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但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诗的前两句用壮阔的景色来衬托后两句悲凉的心情,使诗中的感情更加沉重,使人读后产生强烈的共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