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和自尊心有什么区别?

尊严和自尊心有什么区别?,第1张

首先,自尊是一种评价和体验。一般来说,从两三岁开始,儿童便有了自我概念,能够描述自己的身体特征、年龄、性别和喜欢的活动,如"我是个男孩""我两岁半了"等等;到了三四岁时,儿童能够评价自己,并从中体验到自豪或羞愧,于是出现了自尊的萌芽,如"我长得漂亮""我是个懂事的孩子"等等。我们若把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与之相应,自我意识可分为自我概念、自尊和自我控制三个方面。其中,自我概念是对自己的客观描述,如"我是个中学生",而自尊则在这种描述的基础上还带有评价和情绪情感色彩,如"我是个优秀的中学生"。

其次,自尊是一个人具有积极意义的品质,这一点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自尊有所区别。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听到这样的责备:"你这个人自尊心太强了。"他就是说,自尊太低了不好,太高也不行,最好是适中。可我们却认为,自尊只包括我们人格中具有积极意义的部分,是应该努力培养的。也就是说,自尊越高越好;相反,所谓"死要面子"、"追求虚荣"、"盲目骄傲"等等,不仅不是自尊,而且是一种自卑的表现。 第三,自尊与个人的自我价值有关。当我们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看到周围人赞扬的目光时,我们会觉得自己品德高尚;当我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时,我们感到自己有能力;当我们的建议被老师或同学采纳后,我们会认为自己很重要,这些都是自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可以获得很多情感体验,但并非所有的情感体验都属于自尊,如恐惧、焦虑、喜好、厌恶等就不属于自尊。只有那些与自我价值有关的情感体验如自信心、成就感、荣誉感等才属于自尊。

只有正确理解了自尊的含义,我们才能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真正地把握自尊、追求自尊,并最终超越自尊

(1)自我认识属于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回答的问题是:“我是谁?”,“我是个什么样的人”等问题。它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概念、自我评价等。其中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中最主要的方面,集中反映着个体自我认识乃至整个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

(2)自我体验属于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是伴随着自我认识产生的内在感受,反映为对自己的满意状况。主要涉及“我是否喜欢自己”,“我是否满意自己”等,主要是一种自我的感受。包括自尊感、自卑感、自豪感、自信、内疚等,其中自尊感是自我体验中最主要的方面。

自我意识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但它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有个发生、发展过程。自我意识具有社会性、能动性、同一性和形象性四个主要特征。

1自我意识的社会性

自我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它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就是个性社会化的过程。

人只有处于人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发育成长,在成长过程中逐渐产生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萌发的,产生了对自己的认识,意识到自我的社会存在,在社会关系中所处地位,即形成了自我意识。所以,一个人通过社会化形成了“自我”,认识到自己是什么人,有什么特点,自己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等。

2自我意识的能动性

自我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个人不仅能根据客观评价和自我实践形成对自己的意识,而且能根据自我意识来控制和调整自身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也就是指人能自觉、主动地认识、调节和控制自己。

个体的能动性使个体不仅自觉积极地认识自我,而且能够自觉地进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鼓励、自我教育。例如,在同一社会环境中的不同的人,有的能够客观评价自我,表现出谦虚好学,不断进取;而有的人则不能正确的评价自我,表现出自高自大或不思进取。

3自我意识的同一性

自我意识的同一性指自我意识的协调统一性。个体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受社会、文化等环境因素影响,直至青年中、末期,才能发展成为对自己本身的一种自觉、稳定的意识。

从青年期以后,个体对自我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态度会保持一贯,表现为前后同一的心理面貌[4]。即认为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是完全相同的个体,而不是今天认为自己才华横溢,明天又觉得自己一无事处。若自我意识随时间、环境或情绪状态的变化而有很大差异,则自我意识的同一性就容易出现偏差。

4自我意识的形象性

自我意识,是从周围人们对自己的期待与评价过程中产生的主观体验而发展起来的,自己觉察到对方的态度与言语中所包含的内容,于是就丰富了自我意识的内容并产生分化,从人们对自己情感与评价的意识发展为自我态度。

库利(Cooley)曾经指出:人与人之间相互可以作镜子,都能照出他面前的人的形象。就像我们可以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面孔、体态、和服装一样,人们之所以引起我们的兴趣,是因为他们与我们自己有关……我们在自己的影像中,你设想自己的外貌、风度、目的、行为、性格、友谊等在他们的思想中怎样反映的,从而会以一定的程度影响着我们[5]。

综上,应该是自我意识的统一性。

答案: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由于身体的迅速发育,使初中生很快出现成人的体貌。由于生理发育成熟过于迅速,使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思想从客观世界中抽回,重新指向主观世界,从而导致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其突出特征是:(1)青少年的自我体验日益丰富和深刻。随着发现自我和对自我内心活动的关注,青少年逐渐产生了自满、自豪、自负、自怜、自怨、自惭等丰富的情感体验,交往时亦会产生腼腆之情,这些都是儿童期没有或少有的自我体验。但是由于初中生尚不能确切地评价和认识自己的智力潜能和性格特征,很难对自己做出一个全面而恰当的估价,而是凭借一时的感觉对自己轻下结论,所以其情绪变化非常快。另外,其体验深度也有所发展在青少年初期,其自我体验多与容貌有关,而到丁青少年中期,能力、品德、学业、工作等一系列问题则引起了他们内心更为强烈的自我体验。有时还会关注社会问题,并与同伴进行热烈的讨论。(2)自尊感突出。自尊感是个体对自己有价值感、重要感的体验。青少年自尊感特别强烈,主要表现为青少年将自尊感放在其他情感之上,当自尊感与其他情感发生抵触、冲突时,青少年会毫不犹豫地把维护自尊放在首位。当自尊受损时,常表现出极大的愤怒、恼羞。他们对自尊十分敏感,以致一些在成人眼中的小事也会被青少年联系到维护自尊的重大问题上去。另外,青少年的自尊感容易波动:获得一次小小的成功,他们便会得意甚至自傲;而犯了一次小小的过失或遭遇挫折,他们又会自责、失望,甚至自暴自弃。教育者应维护青少年的自尊心,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尖锐地批评他们。 得到很好地发展,而且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也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游戏还帮助儿童学会表达和控制情绪,学会处理焦虑和内心冲突,对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游戏不仅是幼儿的主导活动,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

自我体验包括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个体对社会规范、价值标准的认识有关。自我体验的内容十分丰富,比如自尊心与自信心、成功感与失败感、自豪感与羞耻感等。

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即主我对客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它反映了主我的需要与客我的现实之间的关系。客我满足了主我的要求,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自我体验,即自我满足;反之,客我没有满足主我的要求,则会产生消极否定的自我体验,即自我责备。

1、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认识与评价,自我认识是自己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自我评价是在这个基础上对自己作出的某种判断。

正确的自我评价,对个人的心理生活及其行为表现有较大影响。如果个体对自身的估计与社会上其它人对自己客观评价距离过于悬殊,就会使个体与周围人们之间的关系失去平衡,产生矛盾,长期以来,将会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自满或自卑,将不利于个人心理上的健康成长。 

2、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是主体对自身的认识而引发的内心情感体验,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如自信、自卑、自尊、自满、内疚、羞耻等都是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往往与自我认知、自我评价有关,也和自己对社会的规范、价值标准的认识有关,良好的自我体验有助于自我监控的发展。对我们进行自我体验训练,就是让你有自尊感、自信感和自豪感,不自卑,不自傲,不自满,随着年龄增长让我们懂得做错事感到内疚,做坏事感到羞耻。

3、自我监控

自我监控是自己对自身行为与思想言语的控制,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发动作用,二是制止作用,也就是支配某一行为,抑制与该行为无关或有碍于该行为进行的行为。

进行自我认知、自我体验的训练目的是进行自我监控,调节自己的行为,使行为符合群体规范,符合社会道德要求,通过自我监控调节自己的认识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为提高我们自我监控能力,重点应放在促使一个转变上,即由外控制向内控制转变。

扩展资料:

自我认知的作用

自我认知的心理认知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认知能力。对于教育程度低,或者智力程度比较低的人,也许终身也不具备这种自我的认知。而对于有些人,则能够超越这种心理认知。

心理认知一般来说是一个无限的过程,因为心理活动本身是无限的,它会跟着个人经历和记忆以及思想和想象力不断地发展。因此凡是出现和前一阶段或者时期不同的心理活动后,个体对自我的心理将会有一个总结和重新的调整。

答案:C

[名师点睛]自尊心、自信心、羞愧感等心理现象,属于自我体验。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的核心成分。自我评价就是一个人在对自己认识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评价。自我体验是一个人伴随着自我评价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如自信感、自尊感等。自我控制反映了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调节、控制能力,包括坚持性与自制力等。幼儿期自我意识各方面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三四岁期间,幼儿自我评价发展迅速;四五岁时,幼儿的自我控制发展迅速,而自我体验的发展相对较平稳。

自尊是由个体对自身的行为、能力、身份、价值等影响因素的感知和评价而产生的情感。自尊感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当个体有成就和被肯定的经验时,他们的自尊感通常会提高。相反,如果他们经历了失败、被拒绝或遭到不公正待遇等负面经历,他们的自尊感可能会降低。自尊感的高低对于一个人的生活具有重要影响,高的自尊感有助于人类的积极心理健康和社交行为,而低的自尊感可能会导致压抑、消极、情感障碍和社交障碍等负面结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88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