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么样的人?不知道怎么感知别人的情绪,怎么办?

我是怎么样的人?不知道怎么感知别人的情绪,怎么办?,第1张

一、“我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这是一条自我探索的路。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尤其是我们年轻的时候,都会想我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这就是我们的自我探索。就像你所说的自己的这些特点,其实就表明自己是怎么样的。你说“不知怎么感知别人的情绪”, “不喜欢过于亲蜜的接触”,那么,每当你难受,不愉快时,得到过别人的关怀和理解吗?

如果我们小时候,当我们有脆弱情绪,需要帮助的时候,父母情感比较淡漠、没有温柔地回应我们,我们没有得到过理解和关爱,我们可能就慢慢把自己的感受压抑起来,渐渐地我们可能也不太会感知别人的情绪,很难与人交心。因为我们没有这样的经验。

二、认识情感隔离。

情感隔离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情感隔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情感隔离表现为觉察不到他人的情感。也被称之为缺乏共情能力。

把自己封闭起来。我们可能觉得太过亲密是不安全的,会让自己焦虑,所以为了有效缓解焦虑情绪,获得一种“置身事外”的解脱感。就不去感知别人的情绪,以一个局外人,旁观者的样子,让自己免受因为亲密而带来的伤害。

但隔离时间过长,容易变麻木。也不容易感知别人。所以,一般而言,既不能没有隔离,也不能完全隔离。

 三、如果想改变,可以大胆尝试。

隔离虽然让我们与每个人保持着恰当的距离,感觉很安全。同时,我们可能也隔离了美好的情感,抑制和剥夺了自己感受快乐和爱的能力。如果想改变,不妨试试以下的方法。梳理自己的过往经历。想想自己是否得到过别人的反馈,是否曾被理解,自己的感受如何?

就像自己在高兴时,如果有人与你一同高兴,这时,高兴会加倍。当自己难过时,如果被别人安慰,理解,这时,难过好像也不再那么难过了。可以尝试一点点打开自己的心,去感受。比如,你说自己会难受,不愉快,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多长时间之后,自己就不再那样难受了。可以设想一下别人如果遇到和你类似的事情,会不会也难受?

这样一点点练习,我们就能慢慢恢复我们感知他人情绪的能力。我们其实一直都有,就像几个月大的孩子,都能觉察到父母的情绪。我们只是把这部分感知能力压抑下来了。

四、慢慢感知自己,然后去与他人交往。

如果自己一个人还是觉得很难共情他人,不想继续这样,可以找心理咨询师陪你,咨询师能够为你提供示范的作用。

这个词跳入我的生活近一个月了,一个事情的处理我并不知道我是情感隔离的,被点破的时候我简直难以置信+难以接受!后来我反思了很久,似乎是明白了怎么回事。但是我并不知道我这么做,隔离了情感的背后我在保护什么呢?我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啥是情感隔离?情感隔离是一种防御机制,也是自我保护的方式,是指在面对无法承受的压力或遭受重大的情感创伤,再或者情感卷入很深、难以自拔和感到非常痛苦之后,采用忽视、压抑和隔离自己情感的方式减轻痛苦。人,就是因为有情有义才称之为人,可是这些情和义可能会带来焦虑,为了减轻焦虑带来的痛苦,我们才要去隔离,为了能更好的活着。

分为两种,一种是觉察不到自己的情感,另一种是觉察不到别人的情感,也就是缺乏共情能力。第二种,觉察不到别人的情感,缺乏共情能力。学了心理学有了一点点的意识后,有没有刻意去共情的时候呢?刻意的共情能不能不算情感隔离呢?这个问题很傻对吧,既然是刻意就不是真心的,我这么问的时候是在隔离情感还是隔离智商呢?

汤圆今天下午去找姐姐(我弟弟家孩子)玩,一直晚饭我去接她还不愿意回来,约定好再玩10分钟就跟我回家,我就坐在来等着她。到了十分钟,两个小孩还玩的起劲呢,被我一声一声的催着赶紧走。

“妈妈我还要再玩十分钟”

"不行,我们已经约定好了”

“就不嘛,那再玩5分钟”

“不行 ,约定好的事情不能改变”,我站在门口很不耐烦的看着她。

看到我坚决的态度,姐姐也不开心了,汤圆嘟着嘴巴磨磨唧唧的向我走来,走到一半转身回去要跟姐姐说点什么,姐姐一下把门关上了,汤圆显然被着突然的举动惊着了,停了一下下马上向我跑过来,我蹲下来接着她“没事宝贝,姐姐不想让你走有点难过,安静一会就好了”,本来没什么动静的她“哇”的一声哭出来了“我讨厌你,讨厌你,不要说话”,然后往我怀里猛地一趴,我差点向后倒在地上,我忍着心里的火气(本来等的就不耐烦了,现在想来可能是自己所谓的共情失败了比较恼火吧)“自己站好去穿鞋子”,她非要我抱着,“不抱,自己走”。

我觉察到她的情感了嘛?她没想到一向疼爱嫌让她的姐姐关了门,孩子的自恋思维会觉得是不是我让我姐姐不高兴了,心里很委屈的找妈妈要一个抱抱,我张嘴就是以共情的名义讲道理,把孩子那个自尊给捅破了,所以她说讨厌我,让我不要说话了。换位思考,你被好朋友关在门外了,正在伤心,听见旁边的人告诉你“她心情不好让她安静一会吧”,原来旁边有个人看到我被关在门外了,会不会觉得下不来台。当然,这是以我的视角来杜撰了孩子的心理,是我认为的事实。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我所谓的共情并不成功。刻意的共情,是做作,是典型的自恋行为。

其实,我只要把她抱在怀里,让她靠一会,比说千言万语都管用。

有些道理,好像听明白了,也只是好像,离得真正的明白,再到做到,还差得远呢。

一、情感隔离的含义

1、指个体将自己与某种不愉快的情景隔离开来,以避免由此引起的焦虑与不安。通过这种隔离,当事人使自己相信什么也没有发生,也无需因此做什么。此时,那些不愉快的情景并不是被遗忘了,而只是与该情景有关的联系被阻断了。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对病人的反移情有时候是以情感隔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二、治疗情感隔离的方法

1、理智化

指在体验和谈论冲突的话题时,就事论事儿,不带有相应的感情色彩。理智化用一些从感情上看来较不强烈的说法来思考本能性的愿望,而且不付之于实际行动。观念留在意识之中,而感情却已告消失。理智化包括以下机制:分隔、合理化、仪式性、抵消、补偿、魔术性思维。这些机制之间虽然互相有些区别,但它们往往成群出现。理智化包括为了避免与人发生亲热的感情而对非生物给予太多的注意,或者为了免得表达出内心感情而去注意外界现实,或者为了避免感知整体而去注意无关的细节。强迫思维和行为也包括在内,虽然它们也可被认为是某种形式的内心置换。

2、退行

是指个体在遇到挫折和应激时,心理活动退回到较早年龄阶段的水平,以原始,幼稚的方法应付当前情景,是一种反成熟的倒退现象。广义的退行:指回到一种较早的功能状态。狭义的退行:指一种防御过程,指个体部分/全部地退回到力比多/自我发展的早期阶段,从而避免焦虑。治疗时可以借助固着点来推测退行到哪个阶段。退行虽然避免了所处阶段的焦虑,但会使个体再次体验到所退行到的那个阶段的焦虑——才出虎口又入狼窝。

退行不仅是一种防御机制,也与症状的形成有关,如成年人在面临难以克服的障碍时,常会退行到被保护的情景中而表现出较幼稚的行为。在精神分析治疗过程中病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疗性。退行,尤其在长期分析或自由联想时更容易出现退行,其典型的表现是对治疗师的依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918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