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决定人物行动与方式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但仔细分析起来可以概括出两大因素,一是规定情境;二是人物的性格特征。行动三要素“做什么,为什么做,怎样做”。“怎样做”正是我们能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人物行动的内容与方式,而规定情境又是如何支配并制约着人物行动的怎样做呢?是不是有什么样的规定情境就会决定着有什么样的行动方式和内容呢?
比如,“约会”这个行动,而“约会”的方式和内容是怎样的呢?那就必须看规定情境是怎样的:就说早时间和地点吧!是春天、夏天、秋天或冬天,是晨、中午或晚间;是南方、北方、西方或东方;是家里、公园、影院、车站或酒吧和饭店大堂;约会的时间是准时、迟到或提前,是第一次约会还是经常约会;约会的人是男人还是女人;是女友还是同事,是恋人还是仇人,是同学还是同学与家长的约会。他们的动机目的是什么?约会双方怕不怕见熟人,约会之前双方的心情如何,约会之前双方又做了些什么,发生了哪些事情,约会的双方是急切的、兴奋的、激动的心情还是被迫的、无奈的、反感的,不得不约的心情,约会的内容是重要的还是不重要的等等。以上规定境中的任何一个因素的不同都会直接决定着约会的方式的不同,而约会的方式方法的不同又在揭示着规定情境的不同。我们可以假设青年男女二人,在夏天的某个周末的晚间,约会在某酒吧的某个角落,酒吧怡人的氛围,俩人情意浓浓,相互倾诉内心的向往与爱慕,播下了爱情的种子,热恋过后终成伴侣。同样是这男女二人在两年后的夏天,同样是个周末的晚间,同样相约在某酒吧的某个角落,酒吧里仍是往常的怡人氛围,然而两年前的情意浓浓今日却是相对无言,握手道别,各奔前程。
是什么因素决定这二人在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不同结局呢?当然是规定情境,是他们婚后情境的变化才会造成这不同的结局,而这一结局的表现方式又揭示了他们俩各自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各自无奈的苦衷。再比如,父母给女儿过生日这个行动,过生日这个行动往往给人的印象是件极其美好的事情,是给孩子在新的一年里的祝福,让孩子在生日的那一刻感受到父母的亲情与期望。点蜡烛、唱生日歌、吹蜡烛、切蛋糕、碰杯……这一连串的动作充满了温馨与幸福。然而事过境迁,孩子的父母因某种原因无法共同生活,协议离婚了。但为了女儿的健康成长不致使她的学业和心灵受到影响,在女儿放假回家过生日之时,父母达成一致意见,为女儿过好生日,不能有丝毫异常表现,确保平安无事。然而万事没有不透风的墙,又要掩饰,又要抑制,触景生情怎能滴水不漏,怎能不让女儿产生忧虑、猜忌和预感,结果生日并不快乐……是什么原因使父母的良苦用心化为泡影,是什么原因让女儿发现了异常,认识到生活的复杂等等。这一切都是规定情境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了的规定情境必然导致了生日的方式和内容的变化,当然这次生日决不会快乐。
同样是女儿的生日,同样要吹蜡烛、吃蛋糕,同样是爸爸、妈妈、女儿,但时间不同了,人物关系改变了,情境变化了,生日过的方式必然与以往不同了。可以设想倘若扮演父亲和母亲及女儿的演员不去理解感受规定情境的发展和变化,不按规定情境的变化的逻辑顺序去行动,就绝不会揭示出这次生日的独特性。由此可见,规定情境决定着、制约着人物的行动不一般化的同时,也构成了人物行动的逻辑与顺序。规定情境、人物性格决定着、制约着人物行动的方式与方法,同时也支配制约着行动的逻辑与顺序。我们经常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执行人物行动时要符合规定情境制约下的生活逻辑、性格逻辑、心理逻辑、情感逻辑,要符合情理符合事理。
规定情境、人物性格决定着、制约着人物行动的方式与方法,同时也支配制约着行动的逻辑与顺序。训练时要求演员执行人物行动时要符合规定情境制约下的生活逻辑、性格逻辑、心理逻辑、情感逻辑,要符合情理符合事理。生活逻辑是指演员创作人物形象、执行人物行动时对各种生活现象的综合分析,并获得与时代生活发展变化带有规律性的认识。生活逻辑包括了时代生活发展走向的逻辑、人物关系的具体构成及其发展变化的逻辑,人物性格在规定情境制约下的发展变化的逻辑、事件、事实这矛盾冲突决定展开与转化的逻辑。当演员按照人物性格执行行动的时候,也必然是遵从着生活逻辑,当演员创作人物时违背了生活逻辑时同时也就违背了人物性格的逻辑。性格逻辑是指演员创作人物形象、执行人物行动的“怎样做”时要遵从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和性格的逻辑,想人物所想,思人物所思,讲人物要讲的话,做人物该做的事,不能由演员自身的随意性和主观臆想去取代人物的思想、情感、意愿、表达方式及个性。个性的核心成分是性格。
情感逻辑是指演员创作人物形象,执行人物行动时要遵照人物心理、生理体现发展性格的逻辑所引起的憎恨与喜爱、厌恶与同情、悲伤与喜悦的体验并由此而生的舞台态度。演员不能以自己主观的情感体验替代人物的内心情感体验与体现。因此当演员创作人物时不该哭时却痛哭失声,不该流泪时却鼻涕眼泪一把抓,这一情感状态只能是演员自己体验的失控而决不是人物的情感逻辑所致,或者是一种表演情绪的结果。决定着人物行动“怎样做”另一因素是人物的性格。规定情境的不同决定着行动的方式方法的不同,在同一规定情境中由于人物性格的不同,行动的方式方法也会不同。规定情境对演员创作人物来说是客观条件,对人行动方式方法、发展变化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演员所扮演的人物性格对人物的行动方式方法起着主观因素的作用。那么什么是人物的性格呢?性格的态度特征正直、善良、自信、自尊、自爱、自立、执著、勤奋、富有同情心、真诚、虚伪、自卑、放任、矫情、懒惰、做作、缺乏同情心、骄傲、小气、自私等等。性格的感知特征反应迅速,运用敏捷,观察敏锐,易主观,易情绪化等等。性格情绪特征情绪的稳定程度,情绪的强与弱,情绪的高与低等等。
以上这些性格的特征足以说明人的性格构成是复杂的,每一个人的性格也是不同的、独有的,因此有怎样的性格就会有怎样的行动方式。同样是两个不同性格的人,一个人是正直善良,富有同情心,另一个人是卑鄙、自私、缺乏同情心,这两个人在处理同一件事,甚至这两个人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情境下,遇到同一种事情,去执行同样的行动任务时,他们各自的态度,各自的行动方式肯定是不一样的。当演员执行或组织特定的规定情境中的人物行动时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行动中的真实,合乎情理、事理的有机性。你是否生活在人物的特定的规定情境中,你是否在规定情境中真的去看了,真的去听了,真的产生了感觉,真的去思考了,真的产生了欲望,真的去做了,真的去行动了。
注意每一个行动都是有目的和动机的,必须找到非要这么做而不那样去做的理由,因为在镜头前,舞台上没有目的和动机的行动是不存在的。
注意在特定的规定情境中的行动要有严谨的逻辑和顺序。每一个行动的转化与连接必须合乎情理、事理、道理。要充分考虑到规定情境和人物性格与人物行动的依存和制约关系。
注意人物行动中是血肉鲜活的,是有情感和态度的。而这些鲜明的情绪、情感、态度是人物在行动中真实体验而激发的,绝不是去掉行动的体验去演情绪和结果。
注意行动中人物的内外部节奏的把握与控制,执行行动要积极,任何不必要的拖拉、松懈都是不可取的。
注意人物行动的互动性,相互行动的有机性和实效性。
强化人物在规定情境中的真实感、信念感和逼真性,要把握好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的关系,既不能是自然主义的照搬也不能丧失生活的真实。
情感表达的逻辑程序大致是:当人通过一种或几种感觉器官把某事物的刺激信号接收并传递到人的大脑之中,大脑就会把以前存储在“价值观系统”中该事物的“主观价值率”提取出来,与自身的“中值价值率”进行比较、判断和计算。当前者大于后者时,就会在大脑中的边缘系统(该组织决定着情感的正负)的“奖励区域”产生正向的情感反映(如满意、自豪);当前者小于后者时,就会在大脑中的边缘系统的“惩罚区域”产生负向的情感反映(如失望、惭愧)。大脑然后对价值的目标指向、变化方式、变化时态、对方的利益相关性等进行判断,从而确定和选择情感表达的基本模式。
根据情感强度第一定律,情感反映的强度主要取决于“主观价值率”与“中值价值率”的差值的对数。因此,当情感表达的基本模式确定以后,人的大脑中的网状结构(该组织决定着情感的强度)将会以该情感强度的大小作为表情行为的驱动信号,以推动人的面部肌肉、身体姿态或语言声调产生相应幅度、相应速度的变化。
利益相关关系的变化对于情感表达的修正:当对方与自己的利益关系完全一致时,人就会完全真实地、自然地实施自己的情感表达;当对方与自己的利益关系只有部分一致时,人就会通过一定的神经组织来有意识地、有目的地调控相应的表情器官,适度地掩饰或夸张自己的情感表达;当对方与自己的利益关系完全相反时,就会完全相反地实施自己的情感表达。一般情况下,人对于表情器官的有意识地、有目的地进行调控,往往是不连续的、高能耗的、局部范围的、矛盾性的,因而很容易产生破绽而被识破。
人与人之间的相爱,底层逻辑是多方面的。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底层逻辑:
互相吸引:两个人可能会被彼此的外表、气质、兴趣爱好、人格特征等方面吸引,并因此进一步了解和接触。
共同价值观和兴趣爱好:一些人可能因为彼此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兴趣爱好而建立联系,在这样的基础上,逐渐产生感情。
感情投射:有些人可能会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另一个人身上。比如,一个人可能因为失去了亲人,觉得寂寞和无助,而把这些情感寄托到另一个人身上,从而产生感情。
需求满足:有些人可能因为一些自身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比如安全感、尊重、认同等,从而产生感情。
匹配度:两个人在性格、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匹配度较高,从而更容易产生相互吸引的感觉。
总之,人与人之间的相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牵涉到个人的情感、认知、文化、社会背景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
情感是人们内心情感、思想和行为的综合心理和生理状态。它是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和附带的生理反应。例如,快乐、愤怒、悲伤和快乐。情感是个人的主观体验和感受,它往往与情绪、气质、性格、气质有关。
情感和感情是完全不同的两样东西,尽管它们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但是又有着一定的联系。情感一般都是指两个人之间的感情,而感情则不一样,感情包括了情感,更包括了情感以外的一些东西,这也就是说感情的范围更广。
在现如今男多女少的社会环境下,一些人有没有情感生活还真的是挺难说的,但是一个人肯定是有感情的这种感情,包括对父母的、对朋友的感情。
数理情感学认为,根据价值的主导变量的不同,情感可分为欲望、情绪与感情。当主导变量是人的品质特性时,人对事物所产生的情感就是欲望;当主导变量是环境的品质特性时,人对事物所产生的情感就是情绪;当主导变量是事物的品质特性时,人对事物所产生的情感就是感情。
最近看到一本书,叫《逻辑的力量》,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比如,有些学究气很浓的人,看上去不懂人情世故,跟社会格格不入,就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其他人不会完全按逻辑来思考和做事,所以他跟别人对接不上。
反过来,那些沉浸在情感世界中,过于感性,缺乏逻辑训练的人,也会在真实世界里遇到麻烦,因为他们没有能力理解复杂世界的运行规律。
这两种极端我们都应该避免。
用逻辑去理解情感,也就是要找出情感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要知道,情感不会说谎,如果你产生某种情绪或感受,它总是有原因的。我们应该理解和回应这些情感,而不是否认或压抑它们。
比如,两口子吵架,妻子对丈夫说,“你从来都不打扫房间”,这是什么意思呢?
是妻子真的认为丈夫从来不打扫房间吗?不是。这是一种情绪表达,她认为丈夫平时干活太少,而自己干活很辛苦,所以很不满。
如果丈夫能理解这种情绪,和情绪背后的逻辑,就不会像前面描述的那样,用一个逻辑精确的事实去反驳她,造成矛盾升级。
而应该从安抚她的情绪出发,承认自己干活太少,并且说今后自己要努力改进等等。这样就能化解抱怨,解决问题。
这就是用逻辑理解情感,而不是用逻辑挑战情感的效果。
作者认为,情感的注入是让人信服真理的强有力方式。如果缺乏情感,科学、数学以及逻辑都很难被人内化。甚至可以说,情感能让人信服任何事,不管它合不合逻辑,真实不真实。这是需要我们重视的。
最后,这个世界上的很多问题,都有灰色地带,不要轻易做二元对立的划分和非黑即白的判断。就像逻辑与情感的关系,我们不能把它们割裂开,走任何一个极端。
所以,我们既要运用情感也要运用逻辑。
因为只有通过它们的共同作用,我们才能获得更好的感悟力,对世界以及人与人的关系达到最深的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逻辑的力量。
只要牵扯到感情,通常就没有逻辑可循。
感情是一件永远无法计算投资报酬率的东西,付出跟回报之间有时完全没有关系,甚至成反比。如果不小心介入了别人的故事,在那个并不是为你量身定做的剧情中扮演一个没有身份名称、没有对白、没有声音的角色,这对谁而言,都是难堪的挫折,都是难以言喻的寂寞。
你的戏份是依附在另一个人之下,随着他的悲而悲,随着他喜而喜。此时你的情绪根本没有所谓的自主权。在那个不属于你自己的脚本里,本来就无法奢求有对等待遇,委屈并不能求全,那就不要强求吧!将一切放下,潇洒地离开,让剧情从此转了一个弯,或许在某一条叉路上,有着另一处风和日丽的风景在等着你。
感情有时不需要白纸黑字的契约,也没有什么聘雇关系,却会让人对另一个人死心塌地。思念、倾慕、爱恋等,都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是没有办法被具象地雕塑出来,但你可以感觉,感觉一个人喜欢你,或者感觉出你自己靠近对方时心跳的声音。
感情就是如此的微妙,也因此,纵然明知是错的,但就还是会有人深陷下去。
其实感情并无所谓绝对性的对与错,只要是你自己的选择,并且在多少年后不后悔当初的决定,也就没有谁是谁非的问题。
你将永远记得曾经在人生的第几集里,对方陪你演了一出悲剧,然后就将那专属于你的悲伤锁在自己的记忆里。
因为退而求其次地想,虽然没有人愿意在自己的人生戏剧中上演悲剧,但就算你想曾经拥有过一场惊天动地的感情戏,也还是得要对手,才能成戏,有些人是连想体验那股无能为力的感伤都还找不到人对戏。
所以,不管是好是坏的爱情,都是人生无从分割的际遇,它有可能美丽也有可能不美丽,已经知道结局的连续剧,剧情再吸引也不会让你魂牵梦系;因为人生就是无法随心所欲,所以才有意义。
因为一开始就已经知道胜负的棋局,任谁也没兴趣。
人生这出戏,重要的是,你所扮演的角色,是你自己的选择,没有人逼你,只要你自己对得起当初无悔的自己,还有善待那些曾经给过你的真心。
感觉≠感情
男女之间的友情是一种很脆弱的东西,象玻璃一样易碎,象流水一样无法把握。听一些人说异性之间没有真正的友情,即使是几十年的红颜知己,几十年的忘年之交,除了是有血缘关系,不然男人和女人之间只要发生感情,就会多多少少掺杂了爱情的成分,就像9999的纯金一样,再纯的友情也总会有一点点的爱恋。
其实,这个问题视乎从哪个角度去看,因为感觉和感情是两个明显没有界限的群组,我想这个世界上谁也说不清楚什么是感觉,什么是感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一定是先有感觉,后有感情的,因为感觉是事物在人的思维里的一个映象,而感情是一种更复杂的感觉组合。从自己的心理分析,我是很容易对一个人有感觉的,只要我欣赏那个人,或者那个人有很容易吸引人的特点,我都会对她有感觉,以前我曾经以为这种感觉就是感情,所以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很容易就会爱上别人的人,但后来发现,原来这种感觉只是一种很单纯的感觉,离感情还十分遥远,我找到了那条界限,男女之间友情的界限。
有时,会因为某个人,我会很惦记,会很思念,那种感觉与爱恋一个人的感觉没有什么区别,我试过迷惑,友情里会有这种惦记和思念吗?这种感觉令人觉得是男女之间友情的最大威胁,所以我不自主地要控制自己的这种感觉。虽然后来我一直没有找到答案,但我想只要那条界限的存在,感觉和感情同样也会有一条界限的,感情肯定不等于感觉的堆积,因为很多人感觉堆积了一辈子,可是他们依然守住了友情的界限,这就说明感觉要变成感情,一定是需要某种特殊的东西,而不是简单的堆积,所以在这个不等式里,我需要墨守一条界限,但墨守并非等于保留自己的感觉,完美的友情和完美的爱情一样,是一种毫不保留的付出,如果控制自己或压抑自己,必然有一天会在一些诱因下失守那一条界限,就如电视剧剧情一样,人性会在几杯红酒、几首情歌下脆弱起来,这是对男女之间友情的最大威胁,这是一种很美又很危险的感觉。
慢慢地,我学会了在释放中墨守,在心里有一个抽屉,是专门存放一种特殊感觉,虽然它是那么危险,但却让人不舍丢弃,只要它不会变成感情,那这个世界上就没有比它更美丽的了。
男女之间爱情的产生与发展,虽然和两性之间互补价值关系的产生与发展是“同向对应的”,但不是“同步对应的”,通常存在一个时间差,即爱情的建立需要时间,爱情的消失同样需要时间。也就是说,有时候,男女双方虽然已经建立了广泛的、深刻的、持久的两性互补价值关系(例如已经结了婚),但男女双方还没有真正建立广泛的、深刻的、持久的爱情;有时候,男女双方虽然已经消除了广泛的、深刻的、持久的两性互补价值关系(例如已经离了婚),但男女双方还没有真正失去广泛的、深刻的、持久的爱情。
感情是什么意思?
感情是什么?
是无知的等待?是愚昧的放弃?是舍不得伤害?是学会去珍惜?是默默地离开?还是……?
感情是
希望能和你在一起,我不知道能一起走多远,但我知道,最后的结局是我一直爱你,直到永远……
希望睡觉前可以问你,希望说时可以抱你,希望醒来可以看到你,一直都这样希望,直到永远……
感情是爱
爱是一个过程,只有爱过、伤过、痛过,她才成为一种经历,我们也才更懂得去珍惜……
爱不是占有,
你喜欢月亮,不可能把月亮拿下来放在脸盆里, 但月亮的光芒仍可照进你的房间。
换句话说,你爱一个人,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拥有,
让爱人成为生命里的永恒回忆,
如果你真爱一个人,就要爱他原来的样子─爱他的好,也爱他的坏:
爱他的优点,也爱他的缺点,
绝不能因为爱他,就希望他变成自己所希望的样子,
万一变不成就不爱他了。
真正爱一个人是无法说出原因的,
你只知道无论何时何地、心情好坏,你都希望这个人陪着你;
真正的感情是两人能在最艰苦中相守,也就是没有丝毫要求。
毕竟,感情必须付出,而不是只想获得;
分开是一种必然的考验,
如果你们感情不够稳固,只好认输,
真爱是不会变成怨恨的。
两人在谈情说爱的时候,
最喜欢叫对方发誓,许下承诺我们为什么要对方发誓,
就是因为我们不相信对方,我们根本不相信情人,
而这些山盟海誓又很不切实际:
海枯石烂、地老天荒,都不能改变我对你的爱!
明知道海不会枯、石不会烂、地不会老、天不会荒;
就算会,也活不到那时候。
许下诺言的时候千万注意,不要许下可以实现的诺言,
最好是承诺做不到的事,
反正做不到的,随便说说也不要紧,
请记住:”不可能实现的诺言最动人”
在爱情里,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
讲的人不相信,听的人也不相信。
我晓得我们的心里存放著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永远在一起,也希望永远不分离……
永远永远……
感情是
在一起时很舒服、很快乐,不在一起时,很牵挂,很想念……
感情是舍不得伤害,因为对你有感情,所以就不想让你伤心,所以舍不得伤害你……
感情是该离开的时候就默默地离开,
没有人是故意要变心的,他爱你的时候是真的爱你,
可是他不爱你的时候也是真的不爱你了,
他爱你的时候没有办法假装不爱你;
同样的,他不爱你的时候也没有办法假装爱你 。
当一个人不爱你要离开你, 你要问自己还爱不爱他,
如果你也不爱他了,千万别为了可怜的自尊而不肯离开;
如果你还爱他,你应该会希望他过得幸福快乐,
希望他跟真正爱的人在一起,绝不会阻止,
你要是阻止他得到真正的幸福,就表示你已经不爱他了,
而如果你不爱他,你又有什么资格指责他变心呢?
感情是等待,当对你有了感情,我宁愿一直这样傻傻地等待,可以不顾一切地等待……
感情是放弃,对你有了感情,就希望你能幸福,于是就学会了放弃……
感情是爱也是恨
爱有多深,因为恨就有多深……
感情,她是世上最最复杂,也是最最简单的东西;
她是世上最最容易拥有,也是最最容易失去的东西;
他是世上最最让人喜欢,也是最最让人讨厌的东西……
感情````人类最大的弱点!!!
感情是让人矛盾的祸根!!!>>
情感的定义
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 《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同时一般的普通心理学课程中还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
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同时一般的普通心理学课程中还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但实际上,这一结论一方面将大家公认的幸福、美感、喜爱等等,较具有个人化而缺少社会性的感受排斥在情感之外;而另一方面又显然忽视了情绪感受上的喜、怒、忧、思、悲、恐、惊,和社会性情感感受上的爱情、友谊、爱国主义情感在行为过程中具有的交叉现象,例如一个人在追求爱情这一社会性的情感过程中随着行为过程的变化同样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感受,而爱情感受的稳定性和情绪感受的不稳定性又显然表明了爱情和相关情绪是有区别的。基于这两点,将情感和情绪以基本需要、社会需求相区别,或者是将情感和情绪这两者混为一谈都显然不合适的。
情绪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行为在身体动作上表现的越强就说明其情绪越强,如喜会是手舞足蹈、怒会是咬牙切齿、忧会是茶饭不思、悲会是痛心疾首等等就是情绪在身体动作上的反应。生理反应是情绪存在的必要条件,为了证明这一点,心理学家给那些不会产生恐惧和回避行为的心理病态者注射了肾上腺素,结果这些心理病态者在注射了肾上腺素之后和正常人一样产生了恐惧,学会了回避任务。情感也是一样,比如没有 当然不会有爱情的,而当人吃了 以后,伴随着 的旺盛一见钟情的可能性也就会随之加大了。所以,由不同的药物 引发的行为过程也表明了,情绪和情感显然是有区别的两种不尽一致的心理生理过程。
实质上,在行为过程中态度中的情感和情绪的区别就在于:情感是指对行为目标目的的生理评价反应,而情绪是指对行为过程的生理评价反应。再以爱情举例来说,当我们产生爱情时是有目标的,我们的爱情是对相应目标的一种生理上的评价和体验,同时当我们随着爱情的追求这一行为过程的起伏波折我们又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
情感的逻辑.情感是什么?“情感”定义
情感是人们行为表现中最为复杂的精神现象,也是人类生活中基本的精神表达。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伴随着喜、怒、哀、惊、愁、悲、妒嫉等等情感产生。人在认识事物时,对现实中不同的客观的对象环境状态都会产生不同的精神情感现象;有些客观环境状态使人愉快;有些客观环境状态使人惊慌;有些客观环境状态使人愤怒;还有些客观环境状态使人悲哀;另还有许多如冷漠、疑惑等等。这些愉快、愤怒、悲哀、冷漠、疑惑等等都是人的精神的情感情绪的不同表现形式。作为人,情感还表现在语言文字、艺术创造和劳动行为之中,甚至漠然和呆滞也是情感的表现形式。因此,作为人的情感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动物的人;另一是作为精神社会的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最根本的特征就是“语言文字性质的精神表达”。人以外其他动物的情感表达只有体征形式,例如:狗在高兴时的欢快行为就是摇头摆尾;在受到主人责骂后就夹着尾巴而低着头。人表达情感不仅仅只有体征表达,还可以用文字的书信以及现代的信息产品、艺术礼品等作为传递情感的表达形式。..……………………...情感是作为生命精神主体对客观环境条件,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感觉体验和“逻辑判断”反应;与人有相互作用关系的客观事物就是客观环境条件状态,包括外部客观事物和人主体内部客观事物;内部客观事物是独特的包括自我“主观”客观化的形式。这些客观实在的事物就是情感产生的基础。不同的客观事物以及其事物中的不同特性,对人实际需要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可产生出人的各种不同的精神反应状态,这些状态就是情感。因此,认识“情感”的性质特征,其要点就是人与其自然环境事物动态的相互作用关系。.....人对自身的需要而产生的逻辑判断反应就是情感,需要就是情感产生的动力,客观条件符合人的某种需要时,就可产生相应的正相关的情感反应,如满意、愉快、高兴、平静等等;否则就会可能产生负相关的情感反应,如忧郁、愁苦、恐惧、烦闷等等;当人面对的是陌生事物时,或客观事物条件突然变化过大时,人就会产生惊讶、或恐慌、或疑虑等等情感反应;人处于内省状态时,自相互作用就会产生呆滞、沉思、冷静等等情感反应。.....从“情感”语义上,“情”字的字义是:一是精神对自然事物的信息结构的指称;另一是被指称对象的结构中存在着特定的结构性倾向。而“感”是指人受到自然结构性信息作用力传递后的确认和反应;对于自然事物,“感”是指某种事物的结构性相互作用对另一事物的结构性传递,例如:电磁感应、动量碰撞等等。因此,情感的基本定义就是:自然结构性信息作用于生物后所产生的自然的生物目的性的自然逻辑形式反应;作用于人就是人的情感形态的逻辑反应。其中,即时的逻辑判断反应,且有很强的针对对象倾向的情感反应,就是指情绪。情感的情绪与人的最基本的生物性需要和即时需要目的密切相连,而作为整体结构性的逻辑判断反应的情感,可包含一系列的情绪反应组合过程。在这里,对情感的定义中,使用了“情感判断”的概念,涉及将生理生物性的条件反应过程作为“逻辑判断”。因此,生物生化过程的“逻辑判断”秩序选择,与人意识思维逻辑判断,二者之间所具有的同质问题和意义差别,就是情感问题的重要基础理论问题。事实上,人和其他生命物的精神反应也就是有序化的生理生物的条件反应过程,也就是“元逻辑”系统。于是,情感就从现象语言描述转化为逻辑语言描述了,感觉顺序描述也就转化为结构分层描述了。[]……[]由于需要的元逻辑意义是自然物理的选择目的性质,使情感也具有倾向选择性。这种“选择性”因为是自然“逻辑”判断的结果,必然的就存在着基本的逻辑尺度和标准。正是这些尺度和标准的结构,决定了最原始的元逻辑的生物活性的本>>
感情空间是什么意思
给彼此留有一定的,各自的自由时间,不用分分钟都必需连在一起,
或者她说的也许是精神上的自由空间,让她自己一个人呆几天,你不要去打扰就可以
感情史是什么意思
早上好,感情史就像一个人的履历一样,就是一个人的情感历史或者说是恋爱史。初恋情人、相好的情人、谈过没成的、离过婚的等等,这些都包括在内。从头到现在这一段就是感情史。明白了不?
情感交流的定义是啥? 20分
现在多特指社会交际或工作中的一种人际交流,较为认可的概念: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且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它有三大要素即:①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②达成共同的协议;③沟通信息、思想和情感
感情账的含义是什么
不是有听人说 前世欠下的情债 今世甚至到来世也要偿还 不知是不指这个
两人的感情是相互的,是什么意思?
就是双方都要付出感情,真心,如果只有一方无怨的不停地付出,却没有得到回应,很容易让人心寒,放弃,这段感情就坚持不下去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