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网络搜索唐寅和八大山人的绘画作品,谈一谈中国工笔画和写意画的区别

1.通过网络搜索唐寅和八大山人的绘画作品,谈一谈中国工笔画和写意画的区别,第1张

写意画和工笔画的区别

1、作画手法;工笔画是细腻柔和的,在形态塑造上可谓是一丝不苟,所以在作画时要屏气凝神,运用细致工整的线条对轮廓进行塑造;写意画是有笔情墨韵的,在作画时不用在意形态的勾勒,而是要用不同的晕染。

2、表现层面;工笔画在表现层面上停留于对物体的刻画和塑造,偏向于写实类画风,细腻缜密就是它的作画特点;写意画的表现层面深入到内心情感的表达,偏向于写意类画风,注重笔情墨韵的表现力是它的作画特点。

写意画和工笔画一个是情境在线,一个是物体在线,无论是在表现层面还是作画方法上都有不同的区别

一幅工笔画作品,应该怎么欣赏呢?现代工笔的类型很多,我个人认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临摹,另一类是创新。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欣赏现代创新工笔画。从元代到19世纪末,中国画进入了“以水墨画为顶”的时期。当然,在此之后,工笔仍然处于一个利基的主体地位。如何欣赏中国画带你去欣赏当代工笔画。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复苏,工笔画艺术也开始复兴,受到了另一波西方文化的冲击。大量画家开始用新的颜料对中国画进行创新,借鉴西方绘画的色彩、表情甚至技法。

如何欣赏这种类型的中国画让我来解释一下我自己的理解。人都是视觉动物。对于那些不会画画的人来说,一幅美丽的画只能通过它的装饰性来吸引人们的注意。画家通过造型、布局、色彩、明暗和物体的呈现,创作出简洁明快的画作。或沉静厚重,或富贵华丽,或热情奔放,或静悄悄,或淡然淡然等等,用色彩之美和欣赏来创作作品,让观众第一眼看到色彩之美。

色彩和情感。当画家创作工笔的时候,他们不是在模仿自然,这是相机和西方绘画所做的。画家的创作是一种超越自然,画家在绘画加强可能通过夸大,减弱,或改变大自然的颜色,或改变颜色,创造更多比天然色彩斑斓的画,画家通过这样一幅画来表达的状态即时情绪、强烈、奔放、安静,等。让观者能感受到绘画的情感和温度。

现代社会没有古代作家的环境,所以现代画家有更多的创作自由。许多现代创新的传统中国画是画家与世界对话的语言,就像文字对作家,语言对说话者。画家们在与自己交谈的同时,也试图用笔触与世界交流。因此,对于不懂绘画的人来说,欣赏现代工笔画只需两个步骤。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最初的视觉印象来感受画面的美,然后我们可以通过共同的情感来感受被解雇的画家的直接语境,新鲜、快乐、紧张、平静或平淡、平和。这就是你需要理解的。

工笔画的绘画特点是以线造型。

工笔画亦称细笔画,属中国画技法类别的一种,与写意画对称。工笔画属于工整细致一类画法,如宋代的院体画,明代仇英的人物画等。工笔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建立了一套严整的技法体系,从而形成这一画体的独特风格面貌,以线造型是中国画技法的特点,也是工笔画的基础和骨干。

工笔画对线的要求是工整、细腻、严谨,一般用中锋笔较多。以固有色为主,一般设色艳丽、沉着、明快、高雅,有统一的色调,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色彩审美意趣。

工笔画的色彩特点:

1、主观色彩

中国工笔画的色彩运用有着独特的规律与方法,有别于西方绘画的色彩规律,工笔画的色彩运用是主观的、感性的。中国工笔画的设色排除了自然光源的约束,一般强调的是物象的固有色,根据主题需要甚至还可以改变物象的固有色彩,用另外一种颜色来代替。它虽然不写实,不符合客观现象的规律,却在设色中抒发了情思、意境。

2、感情色彩

中国工笔画的用色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当然,色彩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感情因素,如红色代表热烈、喜庆;蓝色代表安静、清幽;**代表富贵等等。那么,在中国工笔画中为了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把物象的固有颜色改变,以适应感情的需要,借色抒情,以意赋色,使丽面产生韵律、均衡、舒适、和谐的美感。

3、单纯简洁

在中国工笔画着色的方法中,将颜色大面积平铺在画面上的平涂法用得较多这种方法可使画面效果直接而强烈,一目了然。画中颜色用得不是太多,但整个感觉高雅而庄重。

4、雄浑厚重

传统工笔重彩画中,用色较纯净,多是用各色相的纯色,较少用复色,使画面显出艳丽富贵的效果。

以上内容参考 -工笔画

国画从总体发展来看,是写意的艺术。虽然工笔画注重形似,但是并非西方自然主义的写实。中国画的造型观念是意象造型,工笔画虽然重形似,但也逃脱不了意象造型的观念。这种"意象"的造型观强调主观的表现,但对于中国工笔画来说"形"则具有更为独立的意义。由于它固有的形式特征,轻视了"形"的价值就失去了它的艺术语言的特色。但是,如果只重"形似"也必然走向自然主义的摹仿。中国艺术旨在表现人的主体精神,中国绘画把这种主体精神称之为"意"或"心",故有"写意"、"写心"、"写情"诸说。从表面来看,中国工笔画无论是人物画,还是花鸟画,乃至一些山水画的形象造型都是力求形似的。但这并不是对自然的描摹,而是综合了主观与客观的意象。石涛就有"搜尽奇峰打草稿"的主张。不要说宇宙山川之变,即是同一花草仅从自然属性来看,他们的精神也是各不相同的。 从自然的"形"到主观的"意",这一过程体现了中国画在表现上的主观原则。那么在中国工笔画中怎样处理"形"和"意"的关系呢?首先在工笔画中,"形"有着重要的地位,工笔画是以形写意,没有"形"的工细,就不能达到"意"的高远。也就是说工笔画是用"尽其精微"的手段来达到"意境高远"的主旨。工笔画的"形"与"意"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然而,手段要行之有效,才能达到目的。如何要求、理解工笔画中的"形似",以达到"尚意"的目的呢?在表现手法上来看,要求工致细腻,并不是自然主义追求的摹仿再现,而是从客观物象中提炼加工、重新组合,而得到的意象。允许在把握对象内在精神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夸张变形,只不过是用精细的手法来表现罢了。今天,西方写实主义的造型原则已经被人们普遍了解和掌握。所以在工笔画的学习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误区--把工笔画的工致细腻理解为自然主义的描摹,往往追求形象的惟妙惟肖。这样做的结果削弱了中国画独特的形式语言,越画越不象中国画。无论调动任何绘画处理手段,如何在虚实造境上做文章,都只是把人引入乏味的自然 "实景"当中。这时不要忘记,中国画立形的手段是线。没有线的独立存在,哪里会象中国画呢?中国画的用线历经上千年的锤炼,加之毛笔和墨这种特殊的工具,使线本身的表现力变化万千,无比丰富。只有把具有抽象美意趣的线条与造型的形态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线的表现力更加自由的表现出来,把主观的"情"、意象的"形"、表现的"线"三者完美的结合起来,才是中国工笔画追求的境界。无论是人物还是花鸟,把线这种富于独特表现力与形式美的表现手段退化为单纯的技术性操作,使线只具备描摹轮廓的意义,线本身的表现性与审美价值便丧失殆尽,这无疑是舍本逐末的做法。线、形、意达到完美的统一,取神得形, 以线立形,以形达意,正确处理好三者的关系,是把握中国工笔画精神的关键所在。 意境的表达 工笔画是长于抒情的。往往借助联想与想象构筑充满感情色彩的诗境。追求画外情、画外意。所以诗意性的内涵成为工笔画的内在意蕴。细腻幽雅的抒情特质,充满着诗意情趣,洋溢着对于自然生命和生活的深情。工笔画由于对细节的关注,在追求"似"与"真"的前提下,要求以可视可感的艺术语言表现对象的生命特质,创造出情景交融、意兴充实的诗意。 传统文人画注重诗、书、画、印在形式上的完美统一。往往通过画中的题诗与跋语来深化作者的精神表现,引发观者的想象,熔诗、画于一炉。而工笔画更注重画中的可视形态来引发人们对于诗意的联想。戴熙说:"画在有笔墨处,画之妙在无笔墨处。"既说明了诗与画的不同特质,同时又阐释出诗、画的同一性。 工笔画是以实写虚。以具象的实景写虚景虚境。而诗则由虚景虚象写实情实境。写意画可以表达诗意性的境界,那么工笔画是不是就是无诗意和境界呢?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张萱的《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是现实生活的画卷,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这样史诗般宏大场面,这些作品同样不仅具有描写性,更重抒情性。张萱和周昉的作品弥漫着一丝淡淡的忧愁和朦胧的哀伤情绪,从中可以体会到一种独特的美,一种"甜美的忧郁"。透过这种"甜美的忧郁"其中包含着一层猜不透的诗意。 从工笔画的诗意性境界,可以窥探到影响这种境界的原因则是东方哲学观念和审美取向。这种沉默的品格使东方艺术具有一种幽幽的诗情。这诗情中的底蕴是无限的。从宋人的工笔花鸟小品可以看到东方人对于自然的关注,其中蕴积的情感完全溶入了自然的一草一木之中。这是一种静默的诗情,体现出静默的雄辩的内在力量。所以只有中国才有"无丝之弦"、"无声之乐",这样的虚空与静默,用语言用理性都无以表达,任何语言都显的软弱无力,而只有用整个身心去体悟。由此可知,中国绘画是会意的,只用眼睛去看是远远不够的,视觉的形态终归是有限的。诗能够最深刻的表达全部丰满的精神内在意蕴(黑格尔),对于长于抒情的工笔画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由此看来诗意性的境界是中国画的灵魂,这也正是对于中国绘画的本质上的认同与把握。 以上是对工笔画在传统精神上的认识与把握。80年代以后,中国历史进入新时期。中国画坛也出现了新的面貌,在社会改革开放的大潮下,西方文化艺术涌入国门,文艺界一度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然后,又重新加以认识和再发现。经过相当长时期的拘泥和封闭,又经过一度困惑和徘徊,终于敞开了艺术视野,张开了思想的羽翼。工笔画的振兴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展开的。 80年代工笔画的振兴不仅表现为工笔画家人才辈出,工笔画家队伍已成浩荡之势,而且更重要的是当代工笔画正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画坛上。它已不在为传统的成法样式所束缚,并且以开放的包容性向油画、水彩、水粉、版画、以及工艺设计汲取营养,它还向日本的浮世绘,欧美的印象派,以及现代派借鉴,向民间木版年画,民间民族装饰图案借鉴,用以充实自身。 在工具和材料方面,也不仅仅限于熟宣、绢帛,皮纸、亚麻布等也渐渐被人采用。 在色彩的运用方面,不仅仅限于原来仅有的几种石色和植物色,还开发出多达数十种乃至更多的高温结晶颜料。重彩画乃至岩彩画正逐渐被更多的人认识和掌握。 在题材方面,人物也不仅限于神话人物和历史故事,而是转向现代的人物,展现现代人的生活。花鸟、山水题材也有所扩展,民居、城市景观、静物等等都纳入画中。 当代工笔画的新异和突出成就,重要在于风格、样式、手法、表现形式的拓展于创新。无论是古老的勾勒加渲染的传统风格,平面表现的装饰性趣味,还是来自西方的写实主义手法,或是扑朔迷离的梦幻般的意境,或者稚拙朴实的民间画风,以及强烈的现代样式……都溶入当代工笔画中。 从当今繁荣的工笔画坛可以看出,工笔画的重新崛起,不是传统工笔画简单的延续与复古。而是在相应文化背景下对工笔画的重大开拓与革新。因而具有较强的时代性。 中国工笔画要走向现代,不能够把传统精神与现代语言对立起来。中国画的"意象造型"的原则,对造境诗意般的追求都是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的。应该对其进行有效的把握和继承,使之与现代题材相结合,创造出有东方意蕴的现代作品,使工笔画获得新的发展,适应历史发展的需求

我必须学习中国画,在画画之前我最好有一个素描基础。中国画的造型理论无论是工笔还是道写意,都与西方素描理论有许多相似之处。西方素描强调对结构的理解,而中国传统绘画强调对结构的理解。没有理解结构的所谓“感觉”的绘画只能充满错误和遗漏。例如,在国画人物中,要画图像,首先要了解服装图案的结构;如果你不了解花鸟的结构,你就不能在国画中画花鸟。例如,严谨精神的西方素描不仅培养技能,也培养人的严谨风格。

中国画也是如此,尤其是中国画的工笔画。另外,不要认为写意不需要严谨的风格。事实上,写意中所谓的“轻松”,是指作者的心境的轻松。然而,每次他提到和按下,他都有熟练和严格的考虑。西方素描不仅培养技术,也培养人的修养和精神。可以说,一个好的国画大师必须有优秀的素描素养。能画出具有素描素养的中国画的人最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大师!我们还应该知道,艺术修养不可能在一两个星期内培养出来,从五年零四年到十年零八年不等。我相信,只要一个人愿意虚心学习,用心理解,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有绘画的“感觉”。

中国山水画真正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中国画一直传承着中国人最真挚的情感,它能舒缓人们的情绪。它给我们的心灵带来巨大的快乐和愉悦,同时增加我们的成就感和创造乐趣。中国传统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也承载着我们著名的中国人的文化基础和艺术灵魂。

山水画应该增添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无论画什么样的风景和树,自然界的一切都应该转化为人性化的东西,通过笔墨来表达一个人的思想和情感。

色彩装饰着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生活因为有了色彩的存在变得多姿多彩,色彩的不同,带给人的视觉体验也就不同。色彩本身是没有情感的,但是由于它能引起给人们不同的情绪,人们通过把色彩带给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这时候色彩就有了情感。油画当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对色彩的运用,色彩寄托着画家的情感。画家在对油画进行创作的过程中,通过对不同色彩的运用来展现自己的情感,通过色彩来与观赏者进行情感上的交流。本文笔记通过对色彩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就此阐述了色彩在油画中的情感表现。

2017 薛金拥油画 50cm×60cm

艺术家丰富的色彩情感可以激发艺术家的色彩想象力,色彩想象力越丰富就越能够将感情色彩表现得更为充分,从而创造出来的作品也就越具有感染力。随着绘画技术以及绘画观念的不断发展,绘画作品中的个人情感表现越来越被艺术家所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油画中色彩的情感表现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对于油画中色彩的情感表现手段也越来越丰富,开始出现很多注重色彩情感表现油画作品。但是如何更好的将色彩更好的运用到油画之中并展现出色彩的情感,还需要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油画作品中色彩情感表现的本质。究竟色彩的情感表现是怎样的呢?笔者对此进行了如下的论述。

一、情感表现对油画产生的影响

画家的情感要通过的色彩的创作表现出来,画家对客观事物的情感表达也就是油画作品中的情感表现。随着油画创作的不断发展,情感在油画中的体现越来越被艺术家们所重视。例如新古典主义中运用色彩、笔触因素和运动式的线条来表现出紧张的气氛,拉斐尔前派以青、绿、紫为主调来营造画中感伤、寂静的环境,并用色彩来表达画中人物的心理情绪。

2017 薛金拥油画 50cm×70cm

二、色彩的重要性

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色彩随处可见,人们随时随地都在和不同的色彩打交道,如果生活中没有了色彩,那么我们的生活将变得苍白而又无趣,正因为有了色彩,我们的生活才显得灿烂多姿。色彩不仅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为丰富有趣,还能让人的视觉充满情趣。因此,色彩对我们的生活尤为重要。再次,绘画中用得最多的就是对色彩的运用,色彩是最具有视觉表达能力的要素,色彩就是绘画作品的灵魂和生命,色彩可以表现出绘画作品的寓意,能更增强绘画作品的感染力

一、中国画的分类

1、从工具、材料和技法来分:中国画分成工笔画、写意画两大类。

2、从绘画题材内容来分:中国画则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二、工笔画与写意画的特点:

工笔画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工笔画须画在经过胶矾加工过的绢或宣纸上。工笔画一般先要画好稿本,一幅完整的稿本需要反复地修改才能定稿,然后复上有胶矾的宣纸或绢,先用狼毫小笔勾勒,然后随类敷色,层层渲染,从而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写意画即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写意画多画在生宣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也更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

三、“画分三科”及其特点:

中国画的“画分三科”,人物、花鸟、山水,表面上是以题材分类,其实是用艺术表现一种观念和思想。所谓“画分三科”,即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个方面:人物画所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山水画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花鸟画则是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与人和谐相处。三者之合构成了宇宙的整体,相得益彰。这是由艺术升华的哲学思考,是艺术之为艺术的真谛所在。

以人物活动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因题材类别的不同分为许多支科:描写历史故事与现实人物者称人物,描写仙佛僧道者称道释,描写社会风俗者称风俗,描写妇女者称仕女,肖像画称写真。又因画法样式上的区别分为若干类别:刻画工细勾勒着色者名工笔人物,画法洗练纵逸者名简笔人物或写意人物,画风奔放水墨淋漓者名泼墨人物,纯用线描或稍加墨染者名白描人物,以线描为主但略施淡彩于头面手足者名吴装人物。人物画是中国画里直接反映现实的画科。在中国画各科中最富于认识价值与教育意义。

历史发展 人物画的产生早于其他中国画科。在周代即有劝善戒恶的历史人物壁画。至战国秦汉,以历史现实或神话中人物故事和人物活动为题材的作品大量涌现。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与《人物驭龙》帛画是已知最早的独幅人物画作品。魏晋时期,思想的解放,佛教的传入,玄学的风行,专业画家队伍的确立,促成人物画由略而精,宗教画尤为兴盛,出现了以顾恺之为代表的第一批人物画大师,也出现了以《魏晋胜流画赞》、《论画》为代表的第一批人物画论,奠立了中国人物画的重要传统。盛唐时期吴道子则把人物宗教画推进到更富于表现力、也更生动感人的新境地。五代两宋是中国人物画深入发展的时期。随着宫廷画院的兴办,工笔重着色人物画更趋精美,又随着文人画的兴起,民间稿本被李公麟提高为一种被称为白描的绘画样式。宋代城乡经济的发展,宋与金的斗争,社会风俗画和具有现实意义的历史故事画亦蓬勃发展。张择端的杰作《清明上河图》便产生于这一时期。自南宋受禅宗思想影响,梁楷的泼墨、简笔写意人物画,标志着写意人物画肇兴,中国人物画开始朝另一方向发展。仕女画、高士画大量出现。之后,明末的陈洪绶、清末的任颐都创作了不少人物画的优秀作品。现代的中国人物画,深入研究传统,广泛吸收外来技巧,表现新的时代生活,作出了前无古人的贡献。

传统与特点 中国人物画家主张以神“君形”,紧紧抓住有利于传神的眼神、手势、身姿与重要细节,强调分别主次,有详有略,详于传情的面部手势而略于衣冠,详于人物活动及其顾盼呼应而略于环境描写。在人物活动与环境景物的关系上,抒情性的作品往往借创造意境氛围烘托人物情态,叙事性的作品在采取横幅或长卷构图中,尤善于以环境景物或室内陈设划分空间,采用主体人物重复出现的方法,把发生在时间过程中的事件一一铺叙,突破了统一时空的局限。人物画中使用的笔墨技巧与技法,在工笔设色、白描和小写意作品中,更重视笔法的基干作用,为此创造了十八描。笔法或描法一方面服从于形象的结构质感、量感与神情,另方面也要传达作者的感情,同时还用以体现作者的个人风格。在写意人物画中,笔墨相互为用,笔中有墨,墨中有笔,一笔落纸,既要状物传神,又要抒情达意,还要显现个人风格,其难易程度远胜于山水花鸟画。被称为行乐图的人物肖像画,一律把人物置于最易展现其气质品格的特定景物中,具有不同于一般肖像画的特点。在色彩使用与诗书画印的结合上,人物画具有一般中国画的特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98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