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几年前的电视剧,现代。剧情是有四姐妹,名字里有东南西北,嫁得都不错。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应该是几年前的电视剧,现代。剧情是有四姐妹,名字里有东南西北,嫁得都不错。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第1张

娘家的故事,是安徽卫视自制,白楠、张玲、毛尉光联合执导的,由赵琦君编剧,尚于博、马雅舒、江祖平、何赛飞、林在培、杨婷婷等主演的情感大戏,该片是根据台湾的热播剧《娘家》改编的。讲述的是两家人面对婚姻的态度和生活,细碎的生活真实地反映出了当代人的婚姻生活和家庭关系。曾担任小学校长的何守杰(石维坚 饰)宽厚和蔼,他先后将三个贴心的女儿嫁出去。原指望孩子们能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谁知现实却是无比的寒冷与残酷。长女小东(于小磊 饰)嫁给自己的得意门生李平(张晞临 饰),可是第三者的出现为他们的婚姻亮起了红灯;次女小南(刘笑妃 饰)嫁给豪门公子杨俊贤(王雨 饰),自视甚高的婆婆则对儿媳百般挑剔,意图拆散这桩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小女小西(马雅舒 饰)嫁入屠户家庭,对方的婆婆秋萍(何赛飞 饰)和妯娌嫂子玉凤(杨婷婷 饰)处处刁难,作梗使坏。不同的家庭、习惯和生活态度,让女人们发生激烈的摩擦与碰撞

  隋俊波能文能武,会唱会跳。与生俱来的靓丽外形,勤奋努力的工作态度,加上良好的艺术修养,让她的演艺事业上升发展 。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隋俊波的个人资料介绍,希望你喜欢。

  隋俊波的个人资料

隋俊波,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中国内地女演员。

2002年参演个人首个电视剧作品《城市的星空》。2006年参演年代战争剧《谍战古山塘》 。2007年主演青春刑侦剧《美丽背后》 。2008年领衔主演青春成长喜剧《我的美女老板》 ,同年出演谍战剧《夜幕下的哈尔滨》 。2009年主演央视开年大戏《下南洋》 ,同年主演爱情剧《罪爱》 。2010年主演爱情警匪剧《新永不瞑目》 ,同年主演古装历史剧《苏三》 。

2011年参演励志爱情剧《男人帮》 。2012年主演家庭情感剧《小夫妻时代》 ,同年首次出演喜剧《运动肥侠》 ,在都市爱情剧《下班抓紧谈恋爱》中饰演米恩 。2013年主演都市家庭轻喜剧《老严有女不愁嫁》 ,同年出演谍战情感剧《喋血孤岛》 。

 隋俊波演艺经历

2001年,在巴特尔执导的都市青春剧《城市的星空》中饰演桑红,该剧讲述农村青年地进入城市进程中遇到各种社难题故事 。之后与巍子、刘莉莉共同主演家庭情感剧《问情》,饰演温柔含蓄的大女儿唐如诗。

2002年,参演革命题材剧《江山》,在剧中饰演特工古飞雪的妹妹古小泉。同年首次参演**《我的失忆男友》。

2003年,在爱情题材剧《悄然走进你的世界》中饰演幼儿园老师葛美美 。随后出演反应抗击非典的电视剧《护士长日记》。同年与吴镇宇、田原主演爱情悬疑**《诅咒》,在片中饰演小美。

2004年,与保剑锋、李智楠主演青春偶像剧《起跑天堂》,在剧中饰演夏树。同年参演刘佩琦、张延主演的警匪剧《极度危机》。

2005年,在张涵予、尤勇主演反映警察抑郁症的电视剧《寂寞英雄》中饰演谢明 。之后在常戎、邬倩倩主演的家庭伦理剧《冷雨》中饰演何文慧。同年主演赵宝刚执导的爱情剧《夜雨》,在剧中饰演小玉 。

2006年,在郑柔美、萧正楠主演的爱情偶像剧《相遇》中饰演黄乐茹。之后在陈宝国、王骏毅主演的军事战争剧《谍战古山塘》中饰女特务演燕临风 。同年与萧正楠、符馨尹主演爱情青春偶像剧《球爱俏佳人》,在剧中饰演路欣伶 。

2007年,与董勇主演侦察剧《美丽背后》,饰演女记者张曼 。5月在赵宝刚执导的红色年代剧《夜幕下的哈尔滨》中饰演地下***员关静娴 。同年在贾乃亮、盖丽丽主演的情感伦理剧《一错再错》中饰演菲菲 。

2008年,与齐奎、高云翔联合主演青春成长喜剧《我的美女老板》,首次挑大梁演绎女主角,且一人分饰两角,分别演绎性格南辕北辙的姐妹花“何艺”与“何雅” 。之后与杨童舒、张铎主演都市情感剧《家有公婆》,在剧中饰演为爱痴狂的女子原野 。

2009年,与佟大为、黄圣依主演电视剧《下南洋》中女扮男装饰演朱瑾,该剧讲述了清末民初,岭南儿女漂洋过海,历经磨难来到南洋荒芜之地,依靠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打拼,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的故事 。同年与富大龙、张晨光共同主演现代爱情剧《罪爱》饰演邹桐 。

2010年,与郭家铭、赵子琪主演爱情警匪剧《新永不瞑目》,饰演“作女”郑文燕 。之后领衔主演古装历史剧《苏三》 。接着与王挺、于震、李婷主演侦查剧《诺言》饰演女记者萧娅 。同年与冯绍峰、佟丽娅主演励志亲情剧《天涯赤子心》,饰演少奶奶罗美芳 。

2011年,与孙红雷、黄磊主演励志爱情剧《男人帮》,饰演率性洒脱的都市女孩艾米 。同年与孙耀威、陶为主演电视剧《乐缘堂风云》,饰演百年药店乐缘堂家的大**丁秋萍 。

2012年,与朱雨辰、马苏主演家庭情感剧《小夫妻时代》,饰演80后务实女叶莹 。之后在吴孟达、杜海涛主演的励志喜剧《运动肥侠》中饰演侠女杨红秀,这是她首次演喜剧角色 。5月与朱雨辰、杨淇主演都市爱情剧《下班抓紧谈恋爱》,该剧改编自同名网络小说,在剧中饰演米恩 。

2013年,与徐洪浩、李幼斌联合主演都市家庭轻喜剧《老严有女不愁嫁》,饰演严查令的女儿严小灿 。之后在郭德纲、王力可主演的宫廷轻喜剧《梦回唐朝》中饰演唐高宗李治的妃子萧淑妃 。同年客串宋丹丹、傅晶主演的家庭伦理剧《老米家的婚事》 。同年与刘恺威、端木崇慧共同主演谍战情感剧《喋血孤岛》,饰演特工女队长红叶 。

2014年,5月与林申、姚芊羽主演都市励志情感剧《李波罗的爱情》,饰演干练且个性十足的女孩赵默 。

2016年,参演都市情感剧《闺蜜嫁到》,饰演高心雅 。

 隋俊波个人生活

2013年,隋俊波结婚,2014年4月16日,产下七斤三两的女儿 。

 为了确保活动能成功举办,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活动所制定的书面计划,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制定活动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2020小学庆中秋节活动策划方案范文(精选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庆中秋节活动策划方案1

 随着中秋节的到了,我xx小学特制定了小学中秋节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走近中秋,感受中秋佳节的思乡之情和祝福团圆的美好情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二、活动主题

 月儿圆圆话中秋。

  三、活动时间

 x月x日。

  四、活动内容

 1、“中秋月圆知多少”十分钟队会

 让学生收集有关中秋节的来历、习俗、美食等知识、等,通过十分钟队会,在交流、讨论、展示中走近中秋文化。

 2、赏月品月话月饼

 中秋月圆夜,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赏月品月饼,三代人从品种、味道、价格、包装等方面话一话、比一比各自童年的月饼。

 3、小小歌谣传情意(一年级)

 利用音乐课学唱歌谣《爷爷为我打月饼》,激发学生怀念红军爷爷的情感,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知道老人曾为我们祖国,为我们大家,为自己的家里做了很多事,吃了很多的苦。

 4、佳节感恩送祝福(二年级)

 用自己喜欢的制作形式和材料,自制一张精美的爱心卡,写上一句祝福的话语,送给自己最亲近的人,传达感恩祝福之情。

 5、追根溯源话中秋故事会(三年级)

 收集中秋由来的传说,组织开展最根溯源话中秋故事会。

 6、情满中秋诗词吟诵比赛(四年级)

 通过诗词吟诵,让学生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懂得感恩的思想,营造诗意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

 要求:内容不拘,自己作品、唐诗宋词、中外诗歌、儿歌童谣等皆可,形式力求新颖,每班不少于10人参加,时间不少于2分钟。

 7、同享中秋明月,共建绿色家园(五年级)

 月饼盒的过度包装浪费了宝贵的木材、纸张和金属材料,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善用资源,倡议队员们巧用月饼盒,开展变废为宝小制作,并可用来布置教室。

小学庆中秋节活动策划方案2

 贯彻落实教育局文件精神,我校计划在中秋节围绕“我们的节日”这一主题开展系列活动,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认知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发扬爱国主义教育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具体计划:

  一、活动目的:

 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秋节为契机,以“我们的节日·中秋”为主题,让学生知道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人的传统佳节;为什么叫中秋节;中秋节民间的传说、民间庆祝方式;了解民族的风俗。传承民族的文化,弘扬民族的精神。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在校园内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使“我们的节日”深入人心,推进学校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一、活动时间

 20xx年9月上旬

  三、活动内容

 (一)加强宣传

 1、周一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以“我们的节日·南京中秋”为主题进行演讲,宣传;

 2、利用主题班队会、校园网开设专栏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和讲述与中秋有关的民间故事。

  (二)分阶段活动:

  第一阶段:佳节思月——主题阅读

 1、活动内容:

 (1)搜集与中秋节相关的知识,并在班内交流,让同学们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含义,并从中解读传统节日在生活中的韵味。

 (2)搜集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诗歌、书籍,各班开展有关的晨读。

 (3)组织同学们开展中秋节有关的诗歌背诵活动。

 (4)开展诗词赏析讲座。

 2、参加对象:1——6年级的学生。

 3、活动负责人:各班班主任。

  第二阶段:佳节赏月——实践活动

  活动一:每逢佳节倍思亲——家庭欢度中秋节

 活动二:共看明月皆如此——以“美好传统节日,多彩民俗风情”为主题写文章,可以是观察日记,节日游记,阅读体验,精彩创意等。

 活动三:利用福建文明风、福清新闻网等网站,组织学生开展网上过中秋活动,开展学生与远在异地打工的父母进行网上对话活动,引导学生向家长汇报学习生活情况,共度中秋佳节。

 活动三:开展文明礼仪我示范宣传活动,学习文明常识,践行文明礼仪规范。

 活动四:创意抒情。在校内设一面“寄情”墙,学生可以把对同学、亲人、老师、长辈想说想表达的情义写纸上并贴在墙上。

 活动五: “快乐体验”活动。少先队员向社区的孤寡老人和贫困者送月饼,送温暖。

 第三阶段:佳节忆月——交流展示、反思评价

 活动内容:各班将活动中搜集到的诗歌,故事等资料,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照片等经过精心设计,做成活动展板;各班通过班队会的形式,以及经典朗诵会,灯谜的形式开展活动成果交流会。

小学庆中秋节活动策划方案3

  一、活动理念

 中秋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中秋节的最大意义与主旨是“聚会”。聚会与谐和严密相连,聚会不只是内在的方式,而且是心坎的谐和与相通。 为充散挖掘传统节日外延,弘扬祖国的优良文明,激发广大师生的民族情感。

  二、活动时间

 20xx年9 月24日——9月28日

  三、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佳节思月——主题阅读

 活动内容:

 1、搜集与中秋节无关的故事、诗歌、书籍,各班开展无关的诵读。

 2、举行一次中秋主题班队会。搜集、诵读无关中秋的经典诗词,在品月饼、诵新诗的过程中感悟聚会、谐和的幸福,增进同窗之间的友情。

 担任人:各班班主任及语文老师

  第二阶段:佳节忆月——交流展示

 1、组织先生搜集无关中秋节的节日起源、传统民俗、逸事趣事、诗词佳句的材料,制造一份关于“中秋节”的手抄报,年级内进行评比。

 担任人:各班班主任

  第三阶段:佳节赏月——实践活动

 1、开展一次“小小月饼寄深情”关爱活动。组织部分同窗参观南通麦蒂酥公司,了解月饼的生产过程,并与麦蒂酥公司的领导一起慰劳福利院的孤寡老人。参观的同窗写一篇活动随感。

小学庆中秋节活动策划方案4

  一、 活动目的

 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走近中秋,感受中秋佳节的思乡之情和祝福团圆的美好情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二、 活动主题

 同享中秋明月,共建绿色家园

  三、 活动时间

 9月18日——9月21日

  四、 活动内容

 1、 变废为宝活动:月饼盒的过度包装浪费了宝贵的木材、纸张和金属材料,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善用资源,倡议队员们巧用月饼盒,开展变废为宝小制作,并用来布置教室。

 2、 抒发情感征文:三至五年级的学生可以借中秋团圆时节,与亲友、同伴交流分享感悟,感受今天生活的幸福,更期望伟大的祖国在未来更加繁荣、富强。

  五、 活动评价

 1、 变废为宝小制作进行班级内展示,每班推荐十个左右参与学校评奖。(德育处)

 2、 征文活动每班推荐五篇参与学校优秀征文评选。(教务处)

小学庆中秋节活动策划方案5

 随着中秋节的到了,我xx小学特制定了小学中秋节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围绕“独具匠心的中秋节”为主题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引导学生走进书店、走进计算机室、走进老师的办公室、走进社区。广泛地开展阅读交流、调查分析、实践体验等综合实践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把各自的思维引向深处,从而进入研究者的境界。

  二、活动日期

 中秋节,也就是农历八五月十五前夕。

  三、活动地点

 教室、自己家里。

  四、活动内容

 活动一:中秋节的风俗和来历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了解中秋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

 活动二:月饼

 1、感受月饼的香甜。

 2、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

 活动三:网上阅读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以组织学生上网浏览,查阅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和诗歌,并将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

 活动四:协作交流

 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相互协作,根据自己的爱好,组成相应的小组,来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收获,一同来体验共同的快乐。

  五、应用与深化

 通过调查研究,学生了解了有关中秋节的一些知识,让学生设计自己怎样度过今年的中秋节,并通过语言或其他方式表现出来。通过对有关中秋节诗歌的搜集,鼓励学生培养善于搜集整理的能力与习惯。

 各班开展中秋诗文朗诵会,对班上的特困学生、留守儿童进行中秋慰问活动,对社区的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家庭进行慰问。

小学庆中秋节活动策划方案6

  活动目的

 1、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习俗,学习有关中秋节的诗。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3、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本次活动更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感恩关心自己的亲人、长辈。

  二、活动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伙伴自由组成4个小组,每个学习小组从中秋节的来历、习俗、诗词以及月饼中选择其中一个方面通过上网等途径搜集相关的资料,并制作资料卡片。

 2、教师准备:搜集素材,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3、准备月饼30盒。

  三、活动程序:

  (一)情境导入

 1、音乐《花好月圆》,营造一种中秋的氛围。展示圆月的画面,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根据我国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节”,也称八月节、八月半;因这天的主要活动是围绕“月”进行的,有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又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我们中国的习俗在“团圆节”这天,和家团聚,共度佳节。孩子们,你们的父母为给你们更好的生活,终年忙于在外,佳节之际,他们一定也很想念你们,却无法和你们一起过团圆节。今天我们希望小学的领导、老师就像孩子们,你们的父母一样,关心你们成长的点点滴滴,组织了这个“中秋话明月千里共婵娟”茶话会,孩子们,请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学校领导、老师。

 2、领导讲话:今天的活动得到我们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百忙中,我们学校领导也抽出时间来到我们活动的现场,我们请张校长给我们讲话。

  (二)、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1、对于中秋节的传说也是各种各样,你们想了解吗有谁能来讲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的起源及一些民间故事

 中秋传说之三——嫦娥奔月

  (三)了解中秋节的习俗:来中秋节是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那寻常老百姓又是怎样过中秋呢

 1、引出——吃月饼、送月饼

 月饼的外形——圆,象征团圆,表达合家团圆。饼中有馅,表面有花纹,花纹主要有月亮、桂树、玉兔等在圆中表达美好的愿望。现代的花纹设计更是各异,别致。(欣赏月饼若干张)

 师:展示月饼事物,并简单介绍圆形设计的骨式。(对称、均衡)

 生:动动手,画一个别致、精美的月饼图案。(背景播放轻快的音乐)

 学生作品欣赏。由学生自己讲解自己的设计意图。

 (背后可写上祝福父母的话语,孩子们可以把这个月饼通过邮寄的方式寄给父母。)

 2、中秋灯谜

 师:在许多地方八月十五这天会有灯会,其中一项就是猜灯谜。

 十五的月亮。打一成语(正大光明)

 得月楼前先得月。猜一字(棚)

 重逢。猜一字(观)

 (给猜对的学生发一样小奖品,如中秋贺卡。)

 3、佳作欣赏:八月十五是团圆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诗人就会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这天把这份思念用诗词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期,会让我们想起很多思乡、思念家人的诗句。

 (1)、出示1

 师问:我们来看这幅画,同学们脑中有没有最佳的诗句来配这幅画中的`情景。

 ——(李白的《静夜思》)

 请两位学生对李白的诗进行再现,体会一下李白中秋之夜时的心情。(两位学生表演、展示,然后请学生自己背背有关的诗句。)

 (2)、介绍作词者苏轼:

 在中秋佳节,伟大词人苏轼也特别思念与他相别已有六年的弟弟而写的词《水调歌头》,这首词上片写的是对人生的执着(即使他在为官中有坎坷),下片写的是他是怎样看待对弟弟的思念,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无需太过伤感,但可以从共同赏月中相互慰籍。这守词教育我们要热爱生活,对生活情怀豁达。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四)忆中秋品月饼

 1、让我们欣赏周敏给大家带来的《但愿人长久》。

 2、让我们代着对家人的思念,一起来品月饼吧。

 我们在吃之前,要先来明白一个道理,我们这个班级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面,有好东西吃,你是先自己吃呢还是先给别人吃呢你想给谁吃(生:我想送给我的好朋友。/我想送给老师……)

 师:我们不光要送出月饼,还要送出我们的祝福,送出我们的亲情,在赠月饼时,要对对方说一句祝福的话并做一个令人感到亲热的动作。(请同学个别送月饼,在送月饼的同时送出自己祝福的语言。)现在我们可以下位子去向这个教室里的任何人送去自己中秋的祝福,拥抱他,并对他说一句祝福的话。

 3、孩子们:离开父母的庇护,我们羽翼会更加丰满。远离父母的关爱,我们会更会更加坚强。孩子们,让我们祝愿亲人能平安健康,希望我们的家人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最后也祝愿希望小学的老师教师节快乐、也祝愿大家中秋节快乐。希望小学“中秋话明月千里共婵娟”活动到此结束。

 4、布置活动作业:请参加活动的孩子将活动的过程、活动的感受等用文字记录下来,画画好的同学还可以画几幅以过中秋为主题的画。

小学庆中秋节活动策划方案7

 为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我校计划在中秋节围绕 “我们的节日”这一主题开展系列活动,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认知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发扬爱国主义教育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一、活动目的:

 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秋节为契机,以“我们的节日——中秋”为主题,让学生知道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人的传统佳节;为什么叫中秋节;中秋节民间的传说、民间庆祝方式;了解民族的风俗。传承民族的文化,弘扬民族的精神。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在校园内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使“我们的节日”深入人心,推进学校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二、活动时间

 20xx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三、活动内容

  第一阶段:佳节思月——主题阅读

 1、活动内容:

 (1)搜集与中秋节相关的知识,并在班内交流,让同学们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含义,并从中解读传统节日在生活中的韵味。

 (2)搜集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诗歌、书籍,各班开展有关的晨读。

 (3)组织同学们开展中秋节有关的诗歌背诵活动。

 (4)开展诗词赏析讲座。

 2、参加对象:全体同学。

 3、活动负责人:各班班主任。

  第二阶段:佳节赏月——实践活动

 活动一:每逢佳节倍思亲——家庭欢度中秋节

 活动二:共看明月皆如此——以“美好传统节日,多彩民俗风情”为主题写文章,可以是观察日记,节日游记,阅读体验,精彩创意等。

 活动三:利用福建文明风、福清新闻网等网站,组织学生开展网上过中秋活动,开展学生与远在异地打工的父母进行网上对话活动,引导学生向家长汇报学习生活情况,共度中秋佳节。

 活动四:创意抒情。在校内设一面“寄情”墙,学生可以把对同学、亲人、老师、长辈想说想表达的情义写纸上并贴在墙上。

 活动五: “快乐体验”活动。开展文明礼仪我示范宣传活动,学习文明常识,践行文明礼仪规范。

  第三阶段:佳节忆月——交流展示、反思评价

 活动内容:各班将活动中搜集到的诗歌,故事等资料,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照片等经过精心设计,做成活动展板;各班通过班队会的形式,以及经典朗诵会,灯谜的形式开展活动成果交流会。

小学庆中秋节活动策划方案8

 为进一步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导未成年人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切实做好“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青桥学校将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节日小报评比活动。

 现将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丰富中小学生节日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和树立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思想观念,进一步丰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发挥未成年人主体作用和家校互动的纽带作用,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活动对象

 全校中小学生

  三、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王洪杜秋萍

 副组长:颜玫

 成员:戴梅珍胡世薇万文华方实杨扬各班班主任。

  四、作品要求

 1、作品内容。

 以中秋节为主题,突出传统节日由来、节日传说、节日习俗、节日食品和节日所蕴含的教育意义。

 要求内容精炼、图文并茂,色彩搭配合理、作品有创意、报头新颖、贴切。

 2、作品形式。

 手抄报和电子报均可(打印成纸质)。

 小学低年级学生以绘画展现为主,小学高年级学生以文字采集为主,中学生则更多地表现自身感悟和创作技巧。

 同时,鼓励学生利用电子杂志、博客、网页等新兴媒介创作各具特色的“电子节日小报”。

  五、报送数量、规格要求与收件截止时间

 1、报送数量:各班在本单位比赛的基础上,评选出优秀作品上报学校。

 每个班送优秀作品2幅;学校再评比出小学、初中各一副报送教体局。

 2、报送要求:每件作品尺寸为4开,单面创作,作品背面左下角请用正楷字体注明:学校、作者姓名(不得超过1人)、组别、作品种类、作品名称、指导教师(不得超过1人)。

 3、收件截止时间:20xx年x月x日。

  六、评选表彰。

 1、分小学组、初中组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对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

 2、指导学生获一等奖的老师颁发“优秀指导老师奖”。

音乐界,“打开经典”“挖掘”女作曲家的潮流不是孤立的文化现象,而是20世纪后期各种政治运动的一个分支,是长期处于边缘化的女性争取性别平等权的组成部分。女性的“被发现”是20世纪重要的文化现象,它将处于边缘状态的女性纳入历史框架,现已渗透到人文、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并且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得益于北美各高校女性学的创造性研究和教学,新一代的历史学家非常熟悉人文社科领域的性别理论,他(她)们不仅将女性视为重要的研究对象,更是发展出了全新的研究模式。就音乐研究而言,性别研究最初关注的重点是对音乐史各个时期中女音乐家的研究,包括追寻音乐家的创作历程、收集作品、制作创作年表、探讨音乐风格等。虽然学者在许多具体问题上很难达成统一,但其共同目标就是挑战男性垄断的传统经典,包容更多被忽略的女作曲家。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它不仅要发现、编辑和出版女性的作品,还需要对传统价值观念进行重新评估。

一、“打开经典”

经典(canon)原是宗教用语,指“经文之典”。在文学领域,经典指那些知名度高,被学者、教师和读者公认的重要作品,它经过漫长的积累达成共识,并通过学校教育得以普及和延续。经典具有“典范性”和“权威性”,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当时社会普遍认可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有些甚至成为国家或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女性主义看来,西方文学经典的标准大都建立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基础之上,并受到种族、阶级和性别因素的影响,整体上体现了欧洲中上层阶级白人男性的价值观,女性与弱势族裔的作品无法被纳入经典行列。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下,美国学界围绕文学经典的选取和界定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并对文学经典中的男权思维进行揭露,“打开经典”(open the canon)便是其中之一。

文学界有关“打开经典”的讨论多半围绕权力、性别等因素展开,他(她)们对建立、选取和阐释经典过程中所渗透的权力压迫加以批判,希望建构一个更加平等的经典体系。20世纪70年代之后,许多高校或研究机构对现有的课程内容及研究领域进行拓展或修订,大批女性和少数族裔的作品得以被发现或重新评估。音乐经典体系的建立一样离不开社会的制约,在音乐领域,白人男性音乐家占据绝对优势,女性从事专业音乐学习的机会比男性少得多,能够从事作曲事业的更是只有很小一部分。在20世纪后半叶职业女作曲家出现之前,女性大多创作一些如艺术歌曲和钢琴小品等满足女性自娱自乐的大众化体裁,很少问津歌剧、交响曲等需要更多教育和实践才能涉足的领域,其创作活动亦不被广泛认可。对女性主义研究者来说,音乐经典的评判不能由纯美学因素来决定,社会及文化因素亦应考虑进去。他(她)们利用史学、社会学、哲学、文化研究等领域积累的知识和方法,探讨生活在男性规范和禁忌中的女性音乐家,以往被视为无足轻重的女性音乐历史得到梳理和正名。

二、女性音乐历史研究

在女性主义影响音乐研究之前,西方音乐传统很少关注女性,1903年,亚瑟·艾尔森(Arthur Elson)的《女性音乐作品》①出版,成为当时极少数关注女性音乐家尤其是女性作曲家的著作,研究对象涉及欧美社会从古希腊至现代的众多女性音乐家。从现代学术眼光来看,这部著作尚有一些遗憾,如资料引用信息不甚明确,对女音乐家社会地位和生存方式的挖掘不够深入,一些观点也略显陈旧等。但是,在本书出版的20世纪初,刚成气候的西方女权运动的诸多理念并未得到普遍认可、女性在学术领域尚未获得话语权,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该书显得尤为珍贵。

1948年索菲·德林克(Sophie Drinker,1888-1967)出版了《女性与音乐》②一书。索菲·德林克出生在美国费城一个富有而体面的家庭,从小即接受了良好的音乐教育。她在书中指出,女性不是不能创作伟大的音乐,而是我们的社会结构对女性的否定,让她们一直不能拥有和男人同样的地位。该书在当时并未受到太大的重视,知名度也不高。直至90年代,露丝·索莉(Ruth Solie)的《索菲·德林克的历史》③一文在回顾女性历史、质疑传统历史编撰的同时对其重新评价,人们才开始重新认识此书。索莉在文章中提出的问题涉及传统历史研究过于关注“伟大人物”和“伟大作品”的问题,认为历史学家注重的是音乐的新奇性和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将它们纳入经典曲目的能力。这也就造成了历史研究对女性作品的忽视。而今,索菲·德林克本人被视为女性音乐学和性别研究的先驱,而《女性与音乐》也被视为早期女性音乐研究的重要作品。

在女权运动的影响下,女性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些大学设立了女性研究中心,表演机构、唱片公司等对女音乐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评论、专著层出不穷。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试图重写或改写音乐历史的过程中,有这么几类女性首先进入研究者的视野:职业女作曲家、演奏(演唱)家、音乐赞助人以及与著名男性音乐家有关联的女性。1987年詹姆斯·布里斯科(James R Briscoe)编辑的《女性音乐作品集》④以时间为序追溯了欧洲女性创作的渊源与嬗变,并配以谱例对欧洲女作曲家的作品进行介绍,在空间与时间上都反映了女性创作的多样性。西尔维亚·格利克曼(Sylvia Glickman)和玛莎·施莱费尔(Martha Furman Schleifer)主编的《女性作曲家:跨越历史的音乐》⑤无论是在篇幅上,还是在资料内容的选取上都丰富了许多。卡琳·彭德尔(Karin Pendle)编辑的《女性与音乐史》⑥对欧洲古希腊至今的女音乐家、女赞助人等的情况进行分析,此外还有几个章节探讨19、20世纪的美国女音乐家。作为一本适合本科生的教材,编者有意拓宽了研究范围,另辟章节专论美国流行音乐、艺术赞助人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非欧洲国家的专业作曲家。

音乐学家朱蒂斯·梯克(Judith Tick)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美国音乐,她自70年代便意识到,在学术和教学领域那么几个重要的(男)作曲家不能代表全部的美国音乐文化。梯克于1979年出版的、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订的专著《1870年前的美国女作曲家》⑦奠定其在性别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在这本著作中,作者以女性主义角度从社会、文化方面对美国女作曲家的创作背景、经历、主要作品等做了详细说明。和梯克相似,美国音乐学家简·鲍尔斯(Jane Bowers)的学术研究也是以女性音乐史研究为中心的,尤为关注女性音乐家如何在男性统治的领域进行音乐创作并获得成就。1987年,梯克与鲍尔斯合编的《女性创作音乐:西方艺术传统,1150—1950》⑧对12至20世纪欧美艺术音乐领域中的女音乐家做以专题性研究,所论内容包括中世纪的女音乐家、15世纪意大利女歌手和女性歌曲、16世纪的职业女音乐家、美国女子交响乐团以及一些有代表性的女作曲家。虽然该著采用了传统女性学的研究方法,将被忽略的女音乐家“添加”到音乐史中,但这部以“女性为中心”、关注女性独特经历的著作无论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超越了以资料为主的“加料音乐史”,呈现出新的面貌。

对女音乐家的个案研究是女性研究的重头戏。在20世纪以前的女性音乐家中,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克拉拉·舒曼(Clara Schumann,1819—1896)。这位在音乐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钢琴家、作曲家,长期被人熟知的身份却是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的妻子。克拉拉·舒曼是女性研究的热点人物,南茜·里奇(Nancy B Reich)的传记《克拉拉·舒曼:艺术家与女人》⑨是众多研究中较为重要的一部。这部传记通过对其书信、日记、音乐会节目单、家事簿及乐谱手稿等大量原始资料的分析,将焦点放在克拉拉·舒曼生平中的关键议题:她与父亲的密切联系,同母亲的关系,其教育以及事业发展,她为兼顾家庭和事业被迫做出的选择,她如何担负母职以及面对丈夫生病、自杀未遂和住院治疗的态度。本书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按年代学的顺序加以描述,但在第二部分,作者以克拉拉与朋友的关系、音乐创作、舞台表演及教学生涯为主线,提取克拉拉生平中的某些经历重点评述,探讨其辉煌而传奇的一生。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它在不打乱克拉拉生平轨迹的同时,充分论述了不常被传记作家重视但却非常重要的内容,如克拉拉8个孩子的情况,她的同事和同时代的音乐家,其音乐创作、教学方法、出版历史、演出情况,当然还有她与丈夫及勃拉姆斯的关系。此外,作者从书信、日记中看出克拉拉对待自己父亲和母亲的矛盾态度,用丰富的资料、完整的演出目录表明克拉拉平衡家庭与事业之间矛盾的努力,多侧面的深入描述使我们更加了解克拉拉性格的多面性,以及一个虽然矛盾但更加真实的克拉拉。从这方面看来,里奇的叙述很生动也很具有个人色彩。

进入20世纪,随着女性解放运动的蓬勃开展以及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不断打破传统社会赋予的性别角色在公共领域施展才华,但即使很有才能的女性,在面对职业与家庭的两难时也往往选择舍弃自己的事业。美国早期先锋派作曲家露丝·克劳福德·西格(Ruth Crawford Seeger,1901—1953)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创作的现代音乐作品显示其卓越的创作天赋。克劳福德的作品不多,且均出自早年,20年代末跟随美国音乐学家、作曲家、批评家、指挥家查尔斯·西格(Charles Seeger)学习时与其相爱,并于1932年结婚。婚后,克劳福德全面投入家庭生活以及丈夫的音乐事业,尤其是其收集、编辑美国民间音乐的工作。克劳福德一共养育了4个孩子,在妻子、母亲及作曲家的两难中,她基本放弃了自己的音乐创作,直至因癌症去世前不久。克劳福德的经历曾让许多人为之叹息。1997年,朱蒂斯·梯克的传记《露丝·克劳福德·西格:一位作曲家对美国音乐的搜集》⑩较为全面地探讨了这位音乐家的生活及其在美国传统音乐搜集与研究方面的贡献。

除女作曲家外,女演奏家、歌唱家、女赞助人等也在性别研究的范围内,如1980年由克里斯汀·阿默尔(Christine Ammer)主编的《未颂扬过的:美国女性音乐史》?辊?辑?讹从键盘乐器演奏家、弦乐演奏家、作曲家、女子交响乐团、歌剧作曲家、指挥家、现代音乐作曲家以及音乐教师等方面,较为全面地对17世纪以来美国艺术音乐领域中女音乐家的创作和表演做以介绍与评价,2001年再版时加入两章有关拉格泰姆和爵士乐的内容。1997年莫娜·门德尔(Mona Mender)所著的《支持音乐的卓越女性》?辊?輰?讹一书从“伟大沙龙中的女士”“旧世界优雅的女赞助人”“妻子与情人”“激发灵感的教师”“美国的女赞助人”“有创造性的管理者”“著名的母亲和姐妹”“舞蹈家和她们的贡献”等八个部分介绍对音乐、舞蹈事业作出贡献的杰出女性。2001年,贝丝·麦克劳德(Beth Abelson Macleod)的《女性表演音乐:美国古典器乐演奏家和女指挥家的出现》?辊?輱?讹介绍了美国古典音乐界的女演奏家和指挥家,这些女音乐家打破了19世纪美国社会中女性在公共领域表演的禁忌,成为音乐会演奏家、交响乐团乐手、指挥家等,扮演了更为重要的公共角色。

随着现代社会愈加开放,女性参与音乐活动的现象更加普及,女演奏家、女教师、女作曲家等已成常态,女性在某些领域(如教师、演唱、演奏)的参与度及成就已超过了男性。上世纪70年代至今,与女性相关的课题得到广泛的探讨,对女性音乐史、女作曲家、女演奏家、女赞助人等的研究非常普及,相关学位论文、专著、期刊论文不胜枚举。但是,对于不少学者来说,类似史类研究尚属于将女性纳入既定音乐史框架内的“查缺补漏”,尽管已产生了一些高质量的史学论著,但在男性主导的学术领域,张扬一部女性音乐史、寻找一些“不入流的”女作曲家,证明女性有历史的做法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对女性音乐家的认识,也并未改变音乐史的发展规律和既定的学科框架,在整个西方音乐史学领域,女性仍旧处于较为边缘的地位(这在各类教材、课程大纲中的情况大致相同)。

三、对女性音乐的批评

对女性音乐史的考察不仅拓展了音乐学的研究范围,也给学界带来了极大的活力。可问题在于,音乐经典的建构的确受到了意识形态的影响,但对作品的价值判断还是要有一定的尺度,不论现有经典在形成过程中曾何种程度地受到种族、阶级和性别因素的影响,但它的确代表了西方文化艺术成就的精华。也因此,不少对女性研究价值持怀疑态度的学者认为,虽然女性的贡献在现代学术领域得到认可,一些女性作曲家的作品得以演出或出版,在各种学术会议、论文和著作中出现了不少与女性相关的议题,但她们中的大多数仅仅因为性别原因而走到历史前列,其音乐作品或音乐活动的实际价值并不大。因此,在女性音乐作品得到比较充分的挖掘整理之后,对女性音乐作品的美学评价问题成为一个焦点。

在女性主义看来,权力和性别气质相互依存,不同性别、阶级和种族的人被赋予了不同的性别气质。二元对立的本质主义性别思维模式认为男、女之间存在着诸多截然不同的对立,生理上是女人,必然拥有女性的性别特征,并与肉体的、情感的、温柔的、依赖的等负面价值联系在一起,而男性和那些勇猛的、理性的、独立的等正面价值相联系。为摆脱性别带来的麻烦,许多女作曲家坚持不让性别身份成为议题,努力创作与男性“相同”的音乐,以证明自己可以写音乐,而非“女人的音乐”。但是,在不让自己的创作、表演“听起来太过柔弱”的同时,一些女音乐家也会尽量避免太过“强悍”而失去了女人味。玛西亚·希特伦(Marcia J Citron)在《社会性别与音乐经典》(1993)?辊?輲?讹一书中研究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女性作曲家,通过对传记、笔记、日记或通信记录的研读探讨其生活经历、情感体验、思想方式和职业道路的相似性,提出西方艺术音乐的“经典”标准如何影响女性作曲家及其创作。为此,作者探讨表演机构、学术批评以及音乐出版业、录音工业等对音乐“经典”的要求,同样也评价了社会性别对女性角色的塑造。但是,作者也认为,“女性作曲家”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作为独立的个人,既要考虑到权力和知识对女性整体建构问题,也不能忽视女作曲家独特的个人体验。

不像调性音乐相对统一的音乐语言,后调性(Post-tonal)时期的音乐更具个性化色彩。或许像某些批评家所言,现代音乐太过“男性化”,女性主义对现代音乐的论述并不太多,艾利·黑萨玛(Ellie Hisama)在《性别化的音乐现代主义:露丝·克劳福德、马里恩·鲍尔、米利亚姆·吉德的音乐》?辊?辏?讹一书首次从女性主义视角提出音乐的现代主义问题。在该著第一章《文化分析与后调性音乐》对研究方法和研究策略做以介绍,分析了美国现代派女作曲家露丝·克劳福德《弦乐四重奏》(1931)的第三、第四乐章,艺术歌曲《中国人、洗衣工》(Chinaman,Laundryman,1932)的旋律特征,其他四篇文章是探讨马里恩·鲍尔(Marion Bauer)、米利亚姆·吉德(Miriam Gideon)的4部作品。本书分析的7部作品中有5首都是纯器乐作品,在具体叙述中,黑萨玛均结合这些作曲家的作品和生活经历,用作曲家的公开记录和私人信件、日记以及在创作这一作品时朋友的回忆来证明性别方面细微的差别。黑萨玛围绕“女性主义-现代主义”对三位作曲家创作中共有的叙事主题加以分析,希望建立起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之间的桥梁,复杂但也很有趣。

《女性主义音乐美学》?辊?輴?讹是集中探讨女性音乐作品美学问题的专著,作者莎莉·麦克阿瑟(Sally Macarthur)希望用“女性主义音乐美学”重塑女性音乐的评价标准。作为为数不多从女性主义角度对女作曲家及其音乐作品进行审美解读的专著,作者质疑以男性模式的“理想标准”评价女性音乐的做法,通过对比男女作曲家创作同一内容作品之间的差异,具体论证“女性主义美学”的内涵与合法性。例如,作者在第四章分析英国作曲家瑞贝卡·克拉克(Rebecca Clarke,1886—1970)与伊丽莎白·勒琴斯(Elisabeth Lutyens,1906—1983)的作品,分析了克拉克《钢琴三重奏》(Piano Trio,1921)的前两个乐章,认为克拉克尽管使用被视为男性风格的体裁,但却颠覆了奏鸣曲式的传统观念。除此之外,作者还分析了澳大利亚作曲家安妮·博伊德(Anne Boyd)的《爱的轮回》(“Cycle of Love”, 1981)中(女性)身体与音乐作品之间的符号意义;从后现代与女性主义的相似之处探讨艾琳娜·卡茨-切尔宁(Elena Kats-Chernin)被视为后现代的钢琴作品“Tast-en”;从莫亚·亨德森(Moya Henderson)两部差异较大的作品:学生时期的戏剧作品《发茬》(Stubble,1975)与为大管风琴与磁带而作的《神圣之地》(Sacred Site,1983),分析国家身份、环境因素、种族、宗教对作曲家的影响。

结 语

性别是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差异,借助生理性别差异而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是每个社会形态中最早出现也最普遍的分类标准,影响了家庭、社会、文化、宗教以及音乐生活的方方面面。西方音乐史一直关注那些著名的、有创造性的男性音乐天才人物,相比之下,不那么著名的音乐家则默默无闻、无人问津。女性音乐研究尤为关注“名不见经传”的女性音乐活动,并对她们的音乐作品进行挖掘、收集和分析。几十年来,受到符号学、精神分析、文化研究、后结构主义、后殖民主义、同性恋理论以及“酷儿”研究等的影响,性别研究不断地深化、拓展,研究重点早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对女性音乐历史的研究。不仅如此,随着社会环境、历史语境的变化,女性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地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女性音乐家可以接受更完整的音乐训练,可以更自由的创作,那些最优秀的女作曲家成功地挑战了数个世纪的刻板印象,证明女性也可以创作出一流的音乐,即使和这个领域最伟大的男性竞争也毫不逊色。作为性别研究的起点,“女性研究”的价值依然存在,不少学者对女性的社会地位、作用和身份问题的兴趣远远大于纯粹的女性主义音乐批评理论。他(她)们利用新的性别理论研究新时期的女性音乐家,探讨在新的社会语境下不断适应的女性身份认同和独特个性,这也是女性研究中不会枯竭的话题。

① [美]阿瑟·埃尔森《音乐世界中的女性》,许蕾译,山东大学出版社

2014年版。

② Sophie Drinker Music and Women: The Story of Women in Their Relation to Music New York: Coward-McCann, 1948

③ Ruth Solie, “Sophie Drinkers History” In Disciplining Music: Musicology and Its Canons, edited by Katherine Bergeron and Philip V Bohlman Chicago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2, pp23-43

④ James R Briscoe ed Historical Anthology of Music by Women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87

⑤ Sylvia Glickman and Martha Furman Schleifer eds Women Composers:

Music Through the Ages New York: G K Hall ﹠CO, 1996

⑥ Karin Pendle Women and Music: A History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91

⑦ Judith Tick American Women Composers Before 1870 New York: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Press, 1979

⑧ Jane Bowers and Judith Tick eds Women Making Music: The Western

Art Tradition, 1150-1950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7

⑨ [美]南西·瑞区《克拉拉·舒曼:十九世纪最伟大的女钢琴家》(第2

版),陈秋萍、游淑峰译,台北宜高文化2003年版。

⑩ Judith Tick Ruth Crawford Seeger: A Composers Search for American Music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1、秋萍是电视剧《娘家的故事》中的人物,由何赛飞饰演。安徽卫视自制,白楠、张玲、毛尉光联合执导的,由赵琦君编剧,何赛飞、林在培、谭歆柔、马雅舒、尚于博、江祖平、杨婷婷等主演的情感大戏。

2、该片是根据台湾的热播剧《娘家》改编的。讲述的是两家人面对婚姻的态度和生活,细碎的生活真实地反映出了当代人的婚姻生活和家庭关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069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