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袖的特点

水袖的特点,第1张

中国古典舞水袖的韵律特点如下:

中国古典舞身法韵律贯穿于中国古典舞水袖身法韵律当中。当具有阴柔之美的“水袖”遇见“身法”二者合一走到了一起,“水袖”“身法”之间相互影响,彼此相互依偎、渗透、交织。

在古典舞中,水袖与身法的配合,演变与发展成为一种具有高难度的水袖技巧呈现,舞者通过手臂带动手腕配合身体等各部位的延伸,产生不同的水袖运动路线,使水袖飘洒自如,变化产生着无数袖的形态——有时袅袅直上,有时缓缓游动,有时冲入云端,有时卷曲回旋,变幻出无数生动鲜明的舞蹈意象形态特征,从而产生不同的心境和情感。

水袖的各种运动和水袖韵律与身体的方法反映的节奏的特点,是袖技法、袖形态、袖劲力度的综合体现,最后并在身法运用的拧、倾、圆、曲的体态中,在起、承、转、合的袖的动势中,在忽展忽叠的水袖形态中。

在或强或弱的袖劲力度中,通过动静开合、高低强弱的对比,将水袖节奏和身体韵律视为一个整体,并将对中国古典舞蹈文化的圆、游之美的提倡,通过袖化身间接显示。

中国古典舞水袖强调以身带袖,袖随身,身催袖,身体为主导的运动规律。水袖舞蹈强调身体与袖相统一,但在空间运动规律的袖的身体特征,往往需要依赖动作相反作用的相互关系,促进袖体操作。

因为要遵循“欲前先后”“承上启下”“首尾对照”“有去有还”的运动定律,使水袖在空间得以自由舒展,达到连绵不断、气势奔放、疏密有致。其袖的要点是身体和袖接触,即水袖和身体、身体和步法、步法和袖变成一个有机整体,动势一致在变化中体现节奏与和谐,在静态展现动感。

袖的韵律的产生于两个方面:水袖的动势和节奏,它表现在水袖的力度、水袖的形状、水袖技巧的基础上,通过身体身法韵律和水袖本身的节奏变化,在连接中互相作用产生的。

身体韵律是由“身体节奏以‘每件事物从反面开始连接所引发的法则,在欲左先右、欲前先后、逢开必合、逢冲必靠”的欲动原则中身体运动体现规则的改变,它在动势的起承转合当中,带动了袖势的变化;

袖的节奏体现在袖势转换间产生,在形式的忽展忽叠,或强或弱的力度,在高低当空间,以能文能武的水袖性格中含有丰富的人体节律节奏,影响了水袖的节奏和韵律,水袖韵律将在这个相互作用下形成。

身体与水袖之间的配合法则所遵循的正是“六合”,即手与脚的配合、肘与膝的配合、肩与胯的配合的外三合,以及心与意的配合、意与气的配合、气与力的配合的内三合。需要明确的是,水袖作为身体延长的部分,建立水袖和身体的连接关系,是以身体带动袖子的运动方式。具体到肩膀和胯部结合,体会身体运动趋势对水袖运动趋势的带动;

配合手肘和膝盖,身体变化对袖技变化的影响;在手与脚的配合中,体会步法与水袖的配合关系在重心变化中对完成形态的影响。

中国传统戏曲的戏装袖口上大都缀有一段白绸,这就是水袖。

水袖是很有特色的,在戏曲界很多剧种都有长袖子,这和人物的形象,地位是有关的。比如说,一般的青衣花旦她们是千金**,高贵害羞腼腆,且在剧中是女主角,则袖子就长,表演就很漂亮。而有些花旦就属于丫鬟俏皮可爱,则袖子就短。水袖是戏曲服装的辅助性附件。其长度没有严格的规定,随演员的身材高矮、行当的不同以及剧情的需要而定。

男用的约一尺许(丑角更短一些),女用的约二尺许,最长可达三尺。在个别特定的剧目中,旦行的水袖可达两米以上。

水袖的基本动作:

水袖的基本动作有:甩、掉、拨、勾、挑、抖、打、扬、撑、冲10种。水袖靠着这些众多的基本功的相互搭靠,可以组合出表现丰富情感的多种手法,来塑造各种人物形象。古时候,前辈艺人们看到长袖子舞动起来灵动而优美,“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于是就把水袖当作一种舞美的道具来看待,而不像一般人想象的是一种累赘。

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水袖功也由简到繁,并已成为一种纯粹的表演和舞蹈的工具。演员通过水袖的挥舞,可以延长和放大人物的手势,表达人物丰富的思想感情,揭示人物变化多端的心理活动。

楚剧中的水袖一般旦行是一尺三寸,后来发展到三尺,五尺,七尺,最长的是一仗,水袖功是中国戏曲的特技之一,水袖是演员在舞台上表达人物感情时放大,延长的手法。

水袖的基本动作有:甩、掸、拨、勾、挑、抖、打、扬、撑、冲10种。 水袖靠着这些众多的基本功的相互搭靠,可以组合出表现丰富情感的多种手法,来塑造各种人物形象。

水袖的基本动作有:甩、掸、拨、勾、挑、抖、打、扬、撑、冲10种。 水袖靠着这些众多的基本功的相互搭靠,可以组合出表现丰富情感的多种手法,来塑造各种人物形象。并且在舞台上有着很多功能:

  1 扇子的功能:用水袖在脸前来去。

  2 行礼:在躬身行礼的时候,一只手横着扯起另外一只水袖,表示很有礼貌并且很恭敬。

  3 哀痛、害羞:用一只手扯起另一只水袖遮着脸。

  4 拭泪:用水袖轻轻的虚拭。

  5 拂尘: 用水袖轻轻的在衣服上掸拂。

  6 握手相拥:双方把水袖轻轻的扬起来,互相的搭在一起。

  7 示意:演员在舞台上到了要演唱的时候,示意乐队时,运用水袖。

编辑本段水袖名家

  李德富(1930—2003)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先后在河北涞水剧团、北京红光京剧团、吉林延吉市戏曲剧院担任演员。文化大革命之前,著名戏剧家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马健翎为了发展秦腔事业,特聘他来陕西省任教,他从此离开了京剧舞台。早在50年代,他就开始了水袖研究。他在学习、研究、继承京剧“四大名旦”的水袖艺术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突破、创新,在他多年的苦心研究,不断探索,逐渐积累了独特丰厚的旦角表演艺术程式。 他以一丈二尺水袖的精彩表演曾风靡剧坛,被戏曲界舞蹈界誉为“水袖大师”。

  齐爱云(1968~)国家一级演员、中国秦腔四大名旦之一、中国戏剧第二十一届“梅花奖”得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1980年考入陕西省艺术学校表演班,师承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马兰鱼(火凤凰)、李瑞芳、肖玉玲、李德富。齐爱云在秦腔《打神告庙》剧中的七尺水袖以及在秦腔《嫦娥奔月》剧中的一丈水袖的应用可谓是精彩纷呈,令人眼花缭乱,与剧情完全融合。齐爱云的单抛、双抛、旋子、抖袖、翻袖、绞袖等都非常的利落,整个水袖伸缩自如,无论是力量、尺寸、舒展程度都体现出了她在舞台上控制剧情的发展的深厚功力。

齐爱云《嫦娥奔月》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词条(5张)开放分类:

游泳装备 我来完善 “水袖”相关词条:

猫步起霸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中的青衣注重的是传统技法——水袖,并没有进行完整的正旦青衣演唱。

水袖的技法源于戏曲,这是无可争议的。而且并不是青衣或者京剧才有水袖的技法,像秦腔等传统戏曲中都有水袖的身影。而京剧是十分注重这些“辅助技艺”的研究的,像面部表情,京剧可与川剧媲美,身法就更不用说了,武花脸与武丑的功夫冠绝所有剧种。如此追求极致的一个剧种,同样地,对于青衣水袖的要求也就很高。

最初的水袖动作极为简单,只有在男角整观(抖袖,露出双手)女角理鬓时才抖拂几下,由于京剧的不断发展,水袖的表演也有了很大变化,衍生出了数百种姿势。抖拂的轻重缓急,动作的大小,姿势的高低,都会随着表演而各不相同。

一般正旦——青衣的水袖讲究大方,花衫略有花哨,老旦要求沉稳,于是就有了单独的青衣水袖的表演。青衣的水袖,窄而长,因此舒展起来很是不方便,当演员饰演的角色没有太大的心绪波动时,就需要将水袖完全控制在手腕上;当需要有情绪放大的时候,水袖的舞动可谓绚烂生花。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第一期里面的水袖表演者就有很好的基本功,手随心动,蜷舒随心。尤其是向上跃起水袖平铺的动作更是显示出演员极强的控制力,没有失控。这个动作中水袖没有平抻出去,因为平抻的话末端的水袖会率先落下,这就犯了水袖中的大忌。覆水难收,要是向泼水一样把水袖甩出去,水袖末端先落下,靠近手这部分的袖子整体就没有了“骨”,就收不回了。

说起来是基本功,做起来是一点都不简单。《传承者之中国意象》的水袖表演者呈现的水袖是蝴蝶的形状,收放自如,只要手腕一抖,水袖就能全部回到手中。当然,我说的是水袖运用到极致的演员。可能是跳得过高,这位表演者下落时章法略乱,但已经相当漂亮。单抛则让人有绝响的感觉,十分漂亮。

要说到历史有名的青衣水袖,当然要数梅兰芳与程砚秋两位先生。

梅兰芳在《贵妃醉酒》里的水袖运用,重于角色情感的抒发,但一颦一动都拿捏得恰到好处;

程砚秋先生在《荒山泪》中的水袖运用可谓炉火纯青,他的水袖单是抖、挑、拂、晃等动作就有二百多种姿势,妙不可言。

现代的水袖大家应当属齐爱云,05年她被评为“中国秦腔四大名旦”,令人记忆犹深的一幕就是09年元宵晚会上齐爱云的一丈水袖,表演《嫦娥奔月》,12年元宵戏曲晚会,齐爱云再次表演了《嫦娥奔月》,其间,齐爱云水袖的运用精彩纷呈,令人眼花缭乱,与剧情完全融合。这样的表演一位顶尖艺术家一生也仅有那么几次。

言而总之,不论是青衣的水袖,还是其他戏曲种类中的水袖,均需要表演者十年如一日的苦练,这样的文化传承者值得尊重,值得我们致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114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