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摘自(古曲音乐ABC)
C大调:有质朴的安定感。乐谱中的C大调的曲子在不使用调号时很容易读谱。另外很多的乐器中也容易运
指,是适合初学者常用的调。
代表名曲:Beethoven交响曲1号/Beethoven钢琴奏呜曲子1号(瓦尔托什塔因)/Schubert交响曲8号
G大调:像少年一样开朗、奔放。
代表名曲:Bach格尔托伯格变奏曲/Mozart(一个小夜曲)/拉威尔的钢琴协奏曲
D大调:全部都含有小提琴弦的音,所以对小提琴很容易,在小提琴声音是容易回响的调
代表曲pachelbel(卡农)/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
A大调:清澈的音调,但有一点孤独感。
代表名曲:Mozart单簧管五重奏曲/Beethoven交响曲7号/Schubert(鳟鱼)/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
萧邦(英雄波兰舞曲)
E大调:具有古式的光辉灿烂的特点,适合于洋琴演奏和宫廷风格的音乐。
代表名曲:维瓦尔第(四季)之(春天)/贝多芬钢琴奏鸣曲9号/萧邦的(离别之曲)
B大调:曲子的主调从B大调而来的曲子很少,常常用B小调的曲子作为同主大调,或者用E大调的曲子作为其
属调来表现
代表曲:勃拉姆斯 钢琴三重奏曲1号/
F大调:适合角笛因为调子柔和,所以最适合作为婴儿催眠曲
代表名调:贝多芬的交响曲6号(田园)/勃拉姆斯的交响曲3号
降B大调:很多管乐器把降B大调作为基本来构成,特别是单簧管和小号,作为降B大调的移调乐器非常有名
所以降B大调是管乐器的擅长调,在吹奏音乐等中与降E大调并列频繁使用
代表名曲:莫扎特 钢协27号/贝多芬 交响曲4号/老贝钢协29号(铅锤钢琴)/舒曼 交响曲1号(春天)
降E大调:有沉着感和包容力,而且很稳重不仅仅说是对于中音萨克斯管和次次中音萨克斯管,而且对于孤
降E调的乐器也很容易演奏的调
代表名曲:莫扎特 交响曲第39号/贝多芬 交响曲(英雄)和钢协(皇帝)/舒曼 交响曲3号
降A大调:有成人的高贵音色,在浪漫派里可以大量看到
代表名曲:贝多芬(悲怆)第二乐章/萧邦(英雄波兰舞)
降D大调:具有烂熟了的颓唐的音色,在浪漫门派的钢琴曲里可以大量风到因为钢琴黑键多,根据杠杆原理
认为其音较柔和
代表曲:萧邦(小狗儿华尔兹)
降G大调:因钢琴黑键多,可以得到很柔和的音但很难读乐谱
名曲:舒伯特 即兴曲集第一集
降C大调:能产生柔和的音用于音乐会的竖琴
a小调:适合初学者;代表曲:贝多芬(奉献给埃里泽)/格里格的钢协
e小调:深处隐藏着热情e小调是把小提琴的最高开放弦作为主音的小调,因为含有其它G,A弦的音,所以声
音很容易回响的小调之一
代表曲:门德尔松的小协/勃拉姆斯的交响曲4号/柴可夫斯基的交响曲第5号
b小调:很平淡,无特征
代表曲:柴可夫斯基(天鹅湖)
升f小调:有闪烁,或者拉长的紧张感
代表曲: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5号)
升c小调:平淡,无特征
代表作:贝多芬月光奏鸣曲/萧邦的幻想即兴曲
升g小调:小调里最光辉灿烂的曲调
代表曲:萧邦练习曲第二集25之6号/李斯特(钟)
d小调:d小调有朴素的乡土气息,多用于木管乐器同时d小调把小提琴的第三弦开放弦作为主音,其他的三
个开放弦包含在音阶中,大量用在小提琴曲中
代表曲:莫扎特(安魂曲)/贝多芬交响曲9号
g小调:g小调具有深远透明的悲哀感,在莫扎特的曲子中很有名
代表作:莫扎特交响曲40号
c小调:一般认为c小调是特别令人感伤的调
代表作:贝多芬(悲怆),钢琴奏鸣曲32号,(命运)/萧邦(革命练习曲)
f小调:表示了内心的高贵的痛苦和悲伤
名曲:贝多芬的(热情)/萧邦的幻想曲
降c小调:一方面表示了无限黑暗程度的作品,另一方面也有引导出高贵荣誉的作品
代表曲:柴可夫斯基钢协1号
降e小调:安定,但多少多少有暧昧的感觉
中国传统乐学理论对“音阶”这个现代概念,常分别从“音”、“律”、“声”等不同角度揭示其内涵。五声音阶,古代文献通常称为i“五声”、“五音”等。简单地说,五声音阶的意思就是按五度的相生顺序,从宫音开始到角音,依次为:宫--商--角--徵--羽;如按音高顺序排列,即为:1 2 3 5 6宫 商 角 徵(zhǐ) 羽
五声音阶的特色
五声音阶的特色在于,它没有半音阶(小二度)音程详称“不带半音的五声音阶”或“全音五声音阶”。广泛流行于亚洲、非洲、中太平洋的一些群岛、匈牙利、苏格兰民间音乐以及在欧洲人到达美洲之前的美洲本土部族中。常被称为“中国音阶”。其五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专用的名称,分别称为:宫、商、角、徵、羽。其音程组织是每个八度之内有3处全音,分成两个一串(宫-商-角)和一个单独的(徵-羽),两段之间以□音隔开,见下例2:音阶中的每一个音都可以当主音以建立调式,可形成 5种不同的五声调式。在五声音阶基础上,每处□音的区间可以插入不同的附加音(偏音)而形成七声音阶(以五声为正声的七声音阶),附加音的插入可有 3种不同的方式,形成 3种不同的音阶形态(见宫调)。附加音的音高常可游移,游移音高有时将□音的区间划分成两个各约为四分之三音的音程。
五声音阶的调式
在五声音阶中,分别以不同的各音作为主音时,可构成不同的调式;调式名称是以阶名命名的。比如以第一级音“宫”作为主音时,就称为宫调式,以第二级音“商”作为主音时,就称为商调式,以第三级音“角”作为主音时,就称为角调式,余类推。
五声音阶的结构特点
同七声音阶相比较,五声音阶的结构有如下特点:
(1)相邻音级间没有小二度关系
(2)相邻两音级的距离是大二度或小三度
(3)宫音和角音之间为大三度
宫音和角音的确认,对判定五声音阶的调高(宫音的位置)有着重要作用:当五个音按五度关系排列时,宫音和角音处于这个五度音列的两端,形成五声音阶中唯一的大三度。
由于宫音和角音的大三度音程关系,所以在确认某段乐曲的宫音位置时,只要找出大三度的下方音,即此段乐曲的宫音。这种方法被称为“宫音定位”。
五声音阶的魅力局限
我们都知道,音乐的基本元素是七个音符。按音乐人说是“CDEFGAB”,在简谱中记为“1 2 3 4 5 6 7”,用唱名则说成是“do re mi fa sol la si”。这七个音中mi和fa之间、si和高音do之间仅差半个音程,而其他任何两个相邻的音符之间则差1个音程。fa与mi、高音do与si的频率比为,;而其他任两相邻音符之间的频率比为。听觉正常的人,分辨半音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在do与re、re与mi、fa与sol、sol与la、la与si之间均可加半音,分别记为#1(b2)、#2(b3)、#4(b5)、#5(b6)、#6(b7)。这样一来,音阶就变为十二个。因此在钢琴上,总是每12个键(7个白键、5个黑键)组成相对独立的一组。
有趣的是,我国的很多民歌不但不用12个音符,连7个都嫌多,只用“12356”就行了,这被称为五声音阶。据说,在世界上除了我国,只有苏格兰的民歌也是五声音阶的,还是相当稀有的呢。
虽然只用了五个音符,但我国的民歌自有它的魅力。例如江苏的民歌《茉莉花》还“出口”到了歌剧王国意大利,被作曲家普契尼用在《图兰多公主》中,作为这部中国背景歌剧的象征元素。而也正因为它的中国特色,被张艺谋用作申奥、申博的主题音乐。
在各国民歌中,情歌占了很大的比重,而且广为人们传唱。例如意大利民歌《重归苏莲托》非常有名,在许多**中,往往以它的旋律来象征意大利,就我所知有一部国产**、一部美国**和一部阿尔巴尼亚**中都这样用过。再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耳熟能详的俄罗斯民歌《三套车》实际上也是一首情歌,只是由于翻译的失误,这首思念心爱姑娘的情歌被唱为马车夫对老马的怀念,虽经专家多次著文纠正,但收效甚微,演唱者都还在为这匹老马而忧伤。这两首民歌,不但用足了7个音符,还用上了升降半音,甚至还在曲中转变了调性听起来十分动人。与之相比,著名的四川民歌《康定情歌》也即《跑马溜溜的山上》虽使用五声音阶,但作为情歌,同样韵味悠远、魅力十足,比起包括上述两首情歌的其他任何情歌都毫不逊色。
正因为五声音阶已成为我国民歌的特色,所以许多著名的作曲家以五声音阶谱曲。早期的如贺绿汀为**《马路天使》谱写的《四季歌》等插曲,解放前后的许多创作歌曲如《团结就是力量》、《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社会主义好》、《草原上升起不落的红太阳》和《学习雷锋好榜样》等等,不胜枚举。就是我国的国歌,全曲只用了一个”si”,即在第一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中的“的”,可以说基本上是五声音阶歌曲。这可能与作曲家聂耳从小在五声音阶的云南民歌声中长大有关,我们知道,云南民歌中最广为流传的《小河淌水》就是五声音阶的。同时期的另一位革命音乐家冼星海就有所不同,他是在法国接受音乐教育的,他创作的如《在太行山上》等就不是五声音阶的。而当他奔赴延安革命根据地后,受到民歌的影响,创作的如《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水谣》、《黄河颂》等虽然还带有西洋音乐的所谓学院派的影响,但五声音阶的曲谱显现了强烈的民族特色。
就是现在的流行歌曲中,也还有不少是五声音阶的。比如《绿岛小夜曲》,SHE演唱的《波斯猫》,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等,都以简洁而不失单调的曲调赢得了广大歌迷的喜爱。
不过,话要说回来,既然自然界给了人们的耳朵和嗓子以辨别和唱准十二个音符的能力,却只用五个音符谱曲,用现在流行的话语来说,是一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而且,比起十二个音符来,五个音符到底还是略显简单了一些。我们听交响乐、协奏曲,能表达人们复杂的情感,描绘大自然给人们的丰富的印象,靠五个音符看来是不够的。这正是五声音阶的局限。
就拿脍炙人口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来说吧。因为它是以江浙一带的民歌民谣和越剧唱腔为素材创作的,虽然不完全是五声音阶,但还是以这五个音符为基础的,所以给人的感觉还不够丰富细腻,而且由于配器(各种乐器的组合匹配)的简单略显冗长。据该协奏曲的首演者、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俞丽拿女士回忆,当年周恩来聆听了她的演奏后曾对她说,是不是能改得短一些、更紧凑一些。但俞丽拿女士在与作曲者何占豪、陈刚认真商议后,觉得不能修改。后来周又听过俞丽拿演奏该曲,对于未曾修改一事,再也没有说什么。正如周当时所说的,“我只是以一个普通听众的身份说的,改不改是你们音乐家的事。”这使俞丽拿十分感动。
当然,这件事既体现了周的谦逊和伟大,也凸现了艺术家的独立和执着。但一般听众将《梁祝》与其他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如门德尔松、柴可夫斯基、贝多芬的相比,由于配器的不足(因为两位作曲者当时还是学生,没有学过配器),给人感觉有些拖沓是正常的反应。我想,这里除了配器的问题外,基于五声音阶的主旋律给乐曲带来的局限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吧。
情感对歌唱技巧和艺术美感的创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情感因素是声乐教学的动力,调控好教学中的情感状态,对提高教学效率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声乐教学 情感 调控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映。它既有信号的功能,又有调节人精神活动的动力功能。它能积极地影响人的认识过程,推动人的认识发展。积极而良好的情感能激发歌唱者感知的积极性,增强想象和思维的能动性。歌唱艺术是最富心灵性、表现性的艺术,情感则是它的内容和本质。情感这种心理现象在歌唱和技巧训练中往往起着非同寻常的重要作用,比如歌唱情绪低落,状态就差,歌唱无激情,声音无活力,高音就困难等。情感与声乐技巧训练及声乐艺术表现密切相关,因为一切歌唱活动都是依靠人的大脑和各发声器官协同配合来进行的艺术创造。这种创造体现在教学的双方,教与学双方都处在矛盾与解决矛盾的过程之中。声乐训练靠大量心理活动来实现,生理因素也受心理活动影响和制约。教学中影响学生的因素很多,毫不例外地应该将积极的情感作为动力,教师能否调控好学生积极的情感状态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一、积极的情感状态是解决声乐技巧的动力
在声乐教学中,情感的调控对解决声乐技巧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声乐艺术的学科特点处处充满矛盾,学生就是在矛盾的不断出现和不断被解决的过程中,使歌唱技巧和艺术表现力得到提高和完善的。歌唱者对自己的歌唱器官看不见又摸不着,只能凭听觉、视觉、感觉对教师的示范、讲解进行感受、比较,都是以感知为基础,以大脑的意识操作为手段,通过思维对所获得的感性认识进行分析、判断,逐渐形成对声音状态的理解,不断调整自己的歌唱状态和获得歌唱经验,达到真正掌握歌唱的技巧。教师若能准确地把握住学生发声的各种细微变化,并能通过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注重自己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就能调动起学生旺盛的歌唱欲望和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核心因素,教师应该用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来实现课堂的生动性,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声乐教学中积极的情感状态是获得好的歌唱状态的基础,比如声乐教学中常出现有的学生为追求某种声音效果,找“高位置”而脱离自然状态,发声音位不高、咬字无力、课堂不够积极等状况。笔者曾用富有情感和语气的朗诵状态启发、引导学生,收到很好的效果。朗诵本身就是艺术性的语言,《乐记》中讲:“歌之为言之,长言之也。”歌曲的创作与表现都是人们生活中情感语言的演变、夸张和提炼,而完美的朗诵更是发声技巧、语言技巧及情感表现的最好体现。作为声乐技能的训练也可借助朗诵的感觉,要求学生在练习中强调带上感情,并带上良好的呼吸支持,将语音位置提高,加强语气、语调以及咬字、吐字的积极状态,将朗诵时的生理感觉再现于歌唱状态之中,学生通过练习找到了好的声音感觉。中外艺术歌曲中,高潮处往往出现“啊”“哎”等感叹词,这些高音恰巧是歌唱技巧的难点,又是学生最畏惧的,若要求学生用叹气的状态,带上语气,深情地朗诵歌词的状态去找高音感觉,充分地打开喉咙,既能使学生容易找到高位置的声音状态,又能减少学生对高音的畏惧感,克服发声障碍。
声乐教学成功者往往是教师善于教与学生善于学的积极互动,学生课堂的感知状态、情感状态以及个性特征等都能动地支配着他的生理感觉,也控制着他的歌唱行为和技术的发挥。比如歌唱最重要而又最常见的呼吸问题,若教师只强调怎么吸,吸多少,吸到什么部位等等,学生往往不易做到。若能给学生讲明歌唱呼吸与生活呼吸的异同和特殊性,呼吸是歌唱的生命,歌唱呼吸需要一定量的支持和有意识地控制呼气,运用和练习中要吸得深而吐得均匀,随时要保持松而畅的呼吸状态。具体练习中可启发学生用吸气如“闻香花”“打呵欠”,呼气如“抽丝”“吹蜡”等生活体验来找感觉,可能会获得好效果。教师形象、生动的启发比单纯生理性或技术性阐述,更易让学生理解、接受,也会调动和激发起学生积极的情感状态和思维想象,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去捕捉各种发声感觉。
二、情感因素是歌唱表现艺术美的核心
歌唱是一门技巧性极强的学科,但具有艺术性的教学最能激发学生的歌唱激情,教师的教学要富有情感性,应具体落实在教学和艺术实践的每个环节中。比如声乐教学中教师选择的练声曲,它是教师训练声音的手段,也是声乐表演的准备和发声的基础。通常教师根据学生学习不同状况选择各种练声曲,主要注重于技术上的考虑,往往比较枯燥而单调。教师在巧妙地组合和设计练声曲时应充分考虑到课堂效果,既要做到循序渐进,也应考虑到该练习能否调动起学生积极的情感状态。例如音阶上下转换和跑动要富有流动感,应该连贯性练习与跳动性练习相结合,把学生从枯燥、单调的技术训练中解脱出来。特别注意课堂练习的状态,要求学生感觉每个乐句、每个母音的流动都有潜台词,将连惯性乐句要唱得舒展而自如,跳跃性乐句唱得华丽而富有活力。教师把练声曲看作是技术训练、音乐感觉、音乐表现力训练的综合体。要求学生在练声中养成细心感受、分析作品的良好习惯,把每条练声曲或作品都唱得准确而完美,从技能训练上升到有意识的歌唱需要,从而形成对音乐作品感受的完整概念,为今后驾驭难度较大的作品创造条件。由此能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增强教学艺术性,学生的心灵会得到陶冶,使其认识到美好的歌唱是技巧与情感的完美结合,是人内在情感激发的结果,使学生逐渐养成发声必有情的习惯。由此也能极大地减少由于技术训练带来的心理压力。
声乐教学中的情感调控无疑还应体现在对歌曲的艺术表现与情感内涵的挖掘上。声乐教学本身就是生动、鲜活、充满想象力的教学,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要营造生动而和谐的教学氛围,只有当学生对所感知的美有深刻的体验时,才会对作品的艺术美产生热爱。在处理具体的作品中,教师若能运用富有感情的想象分析歌曲旋律与歌词,并用艺术性的朗诵语言准确而生动地朗诵歌词,就能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学生通过联想歌词中的意境,会身临其境,将歌曲音乐形象与歌词文学形象构成一幅生动的“音乐画面”,会激发起创造好这部作品的欲望。强烈的创造欲望会激起对声乐技巧的完美追求,在不断追求艺术完美的同时,良好的发声技巧和声音状态会得以巩固和稳定。 有孔可以去我的网站看看,里面还有很多~!我的个人网站: http://www0771sycn/
要了解越剧唱腔中什么叫做[尺调]、[弦下调]和[四工调],首先必须懂得什么叫调式
音乐中的最基本的表现手段就是旋律,也叫曲调。旋律是按照一定关系联接在一起,其中以一个音为主音,其它音则围绕它而组成的体系,称为调式。
近代西洋音乐中的调式只使用大调式和小调式两种调式。大调式主要由“1”“3”“5”音组成,主音是“1”音,如贝多芬的《F大调弦乐四重奏》;小调式主要由“6”“1”“3”组成,主音是“6”音,如德沃夏克的《e小调第五交响曲》等。
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音阶是由[工尺谱]“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一”十个音组成的,即现今我们常用的“5 6 7 1 2 3 4 5 6 7”。对照新旧音阶我们可以看出,“尺”即为“2”音,“合”即为5(低)音。这样就不难知道什么是[尺调]了。
[尺调]就是用我国五声音阶中的“尺”音(即2音),与它的关系调5音为主音组成的一种调式,叫[尺调]。
如《红楼梦》中的“葬花”,就是一段[尺调慢板]唱腔。前三句的落音分别是“2”、“1”“6”音,最后的落音是“5”。纵观全曲,“1”音和“6”音并不是这段唱腔的主音,而“5”音尤其是“2”音却贯穿全曲。
但传统的东西有时也是不科学的。如《祥林嫂》中“听他一番心酸话”唱段,它的起音“听”字是低音5,最后的落音“排”字也是低音5;且旋律中多处用了此音,如:“开、配、来、怪、赔、排”等,几乎每隔一句就是一个5音。非常明显,它是一段地道的5调式唱腔,可也称它为[尺调]……
在我国古典音乐及民间音乐中,常见的调式有:“1”-宫调式、“2”-商调式、“3”-角调式、“5”-徵调式、“6”-羽调式。
这些调式常常只有五个音出现,“4”和“7”一般是不出现的。我们称它们为五声1(宫)调式,五声2(商)调式。
[弦下调]主音为“1”。这样的话,[弦下调]是什么调式该清楚了吧!
[弦下调]是[尺调]的下四度或上五度的转调,是[尺调]的“反调”。在胡琴定D-A弦的情况下,唱[尺调腔]拉奏的是5-2弦;[弦下调]则拉奏1-5弦。就象京剧中的[反二簧]是[二簧]的“反调”一样,[二簧]定的是5-2弦,[反二簧]定的是1-5弦。
[弦下调]适于表现人物悲哀凄楚、缠绵剧恻的情绪,如《梁祝》中的“山伯临终”,《祥林嫂》中的“雪满地风满天”、《双玉蝉》中的“菱花镜”等。
[四工调]定的是6-3弦。在[工尺谱]中,“6”相当于“四”,“3”相当于“工”故称[四工调]。[四工调]擅表现流畅明快、平缓柔和的情绪。如《盘夫》、《血手印》第一场,用的都是[四工调];《穆桂英挂帅》的“辕门外”也是一段非常独特的[四工调]。
[C调腔]属[四工调]的“反调”,定2-6弦。[C调腔]的曲调飘逸舒展,既能表现深沉的情绪,也能表现豪情的情感。象《情探》中“行路”一段,就是典型的[C调腔]唱腔。
戏曲的腔调在表达感情方面虽各有特色、名有所长,但又不是单一刻板的。通过旋律、板式、节奏、力度的变化及演员的不同处理,也完全可以表现不尽相同乃至完全不同的情绪。
男生无论唱生腔还是唱旦腔,都不能唱原调--这是因为男女嗓音生理上的不同(相距4度左右)而决定的。一般来说,[尺调]女的唱G调,男的就要唱D调了;[弦下调]女的唱D调,男的唱A调。当然这是就一般而言,演唱时可以根据自己嗓音的高低好坏作适度的调整。
[南调]也称[男调],指的是越剧男班时期由袁雪芬创造的一种板式,即[正调腔]。[男调腔]以一板一眼的2/4拍子为主,它的节奏音型为: ox xx | xo xxxx | xo xxxx | xx xx | xx xx | ……
[男调腔]的曲调刚柔相济,对比鲜明,节奏灵活,能表现各种不同的情绪。
[嚣板]是紧拉慢唱的一种特殊板式。类似京剧中[摇板]的紧拉散唱,伴奏用一拍,唱腔速度和节奏自由,适合表演奔放激昂的感情、强烈的内心活动和呼号,适合表现人物内心激烈的矛盾冲突。如《楼台会》中梁山伯和祝英台的一段对唱,就是交替使用[连板]和[嚣板];尹派“哭灵”一段中,开始六句用的也是[嚣板],表现了贾宝玉强烈的悲愤和呼号。
[流水板]吸收了绍兴大班的板式,突破了越剧曲调板起板落、块块方整的格局。伴奏也是一拍子,有流动感,常用于表达踌躇不安的情绪。 如,《红楼梦》中林黛玉的“焚稿”后部分,唱的就是[弦下调流水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