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师控制会谈和转换话题的方法

咨询师控制会谈和转换话题的方法,第1张

咨询师控制会谈和转移话题的方法有:释义、中断、情感反射、引导。

1、释义。

释义也称“内容反应”,即把求助者说的内容中重要的部分反馈给求助者。在控制会谈和转换话题时,释义的操作方法是,重复求助者话语的主要内容,并顺便提出另一个问题。这样做能使求助者感到很自然,会感到心理咨询师的问题提得合理。

比如,求助者说:“一想起睡觉,就紧张,怕自己失眠。越怕睡不着就越不能入睡。”如果心理咨询师要了解求助者最初失眠的原因,便可以接住求助者的话茬说:“越怕睡不着就越不能入睡,您愿意谈一谈最初不能入睡时的内心感受吗?”

2、中断。 

中断指在会谈中暂时休止一下。在控制会谈和转换话题时,中断的操作方法是,当求助者因情绪激动或思维混乱而喋喋不休时,不能够强行迫使他停止会谈。可以替他倒一杯水,请他取一样东西过来,或者建议他换一个地方再继续谈等等。如果时间有限,也可以建议暂时停止会谈,下次再来。 

3、情感反射。

情感反射指心理咨询师有意识地刺激一下求助者,使他把会谈转向某类问题。这里必须注意的是,在初次会谈时尽量不使用这种方法,因为这往往容易引起求助者的情绪紊乱,一时难以控制。因此这种方法在治疗中也是慎用的。

4、引导。

引导指由目前的话题引向另一话题。引导不是直接建议转换话题,而是由原来的话题引申出新话题。   比如,当心理咨询师想了解求助者的一般社交关系,而求助者本人却喋喋不休地埋怨自己的丈夫时,可以把夫妻关系引申为人际关系的一种,一方面表示对她的同情,另一方面把她的思想引向更远的地方。

随后再提出同事关系和朋友关系的问题,进而使她谈谈她的朋友们对她的态度,这样引导比直接发问要自然一些。

让人际关系的亲近和人物情感关系的距离二律背反,是戏剧创作者设置人物关系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这句话是正确的。

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一段过程中,彼此借由思想、感情、行为所表现的吸引、排拒、合作、竞争、领导、服从等互动之关系,广义地说亦包含文化制度模式与社会关系。主要表现为人们心理上的距离远近、个人对他人的心理倾向及相应行为等。

人际关系归根结底受客观社会关系的制约,反过来又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关系各方相互作用的形式。人际关系的好坏反映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的心理满足状态,以及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距离。人们所结成的大部分社会关系,可以分成使人的物质、精神需要得到满足的酬赏性关系和破坏这种满足的处罚性关系。

因满足与不满足程度的差异、人们愉快或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可以形成一个连续分布的区间,制约着人际关系的亲疏情感。

良好的人际关系表现为热情、诚恳、理解、同情、大度、互助、信用和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促进人际关系密切友好的因素是缩短空间的距离,提高交往的频率,增加相似的东西,实现需要的互补。阻碍人际关系的个性特征是不尊重不关心他人,对人不诚恳不同情,缺乏自尊心自信心,妒忌、猜疑、偏激、固执、报复、苛求、依赖他人等等。

人际关系的变化、发展较快于双方之间需要的满足程度,如果互相间得到满足就容易发生密切关系;如果需要得不到满足,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矛盾又得不到妥善的解决,人际关系就会恶化。

关系教育学关于情感和关系的特征如下:

情感教育是与认知教育相对的概念,是完整教育过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情感教育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妥善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情感与认知的关系,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

通过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和发展学生丰富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促使他们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的教学方法。情感教育既是一种教学模式,又是一种教学策略。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素质教育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然而从另一方面看来,无论是学生的厌学、教学中一味地追求高智商,亦或是德育工作的不灵验都表露出眼下的教育正走上了一条“唯理性主义教育”的歧路。而随着21世纪的到来,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世界的信息化都向我们显示了教育的世界趋势: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的相对概念是“唯理智教育”,也就是“唯理智教育倾向”。这种教育倾向的具体表现就是:没有把情感发展列入教育目标系列之中,知识获得或智力训练的目标占据教育目标系列的中心位置。

在教育过程中漠视、扭曲和阻碍学生的情感发展,师生之间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为了达到纯粹的理智训练的目的,或者为了维护教育者本人的权威,随意侮辱学生的人格尊严,根本不把学生当成是一个有感情的人;缺乏评价学生情感发展的一整套措施或标准。

恐惧是复合情绪

李克富 || 无知者无畏? - https://wwwjianshucom/p/25e4ce419c1b

作业:(1)掌握“以问代答”这种极其实用的心理咨询技术,以确保在交流中变被动为主动;复习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技术之“释义、中断、情感反射和引导”。(2)为什么说害怕是基本情绪,而恐惧是复合情绪?(3)“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一、掌握“以问代答”这种极其实用的心理咨询技术,以确保在交流中变被动为主动;复习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技术之“释义、中断、情感反射和引导”。

(一)以问代答技术对于引导谈话方向非常实用。在咨询中克服自己好人为师、包办的心态,引导来访者积极思考。

(二) 1.释义

释义也称“内容反应”,即把求助者说的内容中重要的部分反馈给求助者。在控制会谈和转换话题时,释义的操作方法是,重复求助者话语的主要内容,并顺便提出另一个问题。这样做,能使求助者感到很自然,会感到心理咨询师的问题提得合理。

比如,求助者说:“一想起睡觉,就紧张,怕自己失眠。越怕睡不着就越不能入睡。”如果心理咨询师要了解求助者最初失眠的原因,便可以接住求助者的话茬说:“越怕睡不着就越不能入睡,您愿意谈一谈最初不能入睡时的内心感受吗?”

2.中断

中断指在会谈中暂时休止一下。在控制会谈和转换话题时,中断的操作方法是,当求助者因情绪激动或思维混乱而喋喋不休时,不能够强行迫使他停止会谈。可以替他倒一杯水,请他取一样东西过来,或者建议他换一个地方再继续谈,等等。如果时间有限,也可以建议暂时停止会谈,下次再来。

3.情感反射

情感反射指心理咨询师有意识地刺激一下求助者,使他把会谈转向某类问题。这里必须注意的是,在初次会谈时尽量不使用这种方法,因为这往往容易引起求助者的情绪紊乱,一时难以控制。因此,这种方法在治疗中也是慎用的。

4.引导

引导指由目前的话题引向另一话题。引导不是直接建议转换话题,而是由原来的话题引申出新话题。

比如,当心理咨询师想了解求助者的一般社交关系,而求助者本人却喋喋不休地埋怨自己的丈夫时,可以把夫妻关系引申为人际关系的一种,一方面表示对她的同情,另一方面把她的思想引向更远的地方;随后再提出同事关系和朋友关系的问题,进而使她谈谈她的朋友们对她的态度,这样引导比直接发问要自然一些。

二、为什么说害怕是基本情绪,而恐惧是复合情绪?

害怕:面临险境而心中恐惧、惊慌。

恐惧,恐惧是指人们在面临某种危险情境,企图摆脱而又无能为力时所产生的担惊受怕的一种强烈压抑情绪体验。

恐惧是人类基本的原始的情绪,是由于感到危险的迫近或意识到邪恶的存在而产生的一种痛苦和不安的情绪反应,是个体感到自身有被损害或者被剥夺的可能性而又无能为力的结果,是因为关心某人或者某事是否安全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其可能性包括现实的和想象的危险。

我所理解的害怕是面临险境当下的反映。

恐惧是复合情绪。通常我每周都会回父母家陪父母吃饭。因一件小事引发我对父母的怨念,上周没回父母家吃饭,计划这个周六晚上回父母家吃饭,老公说天气炎热,厨房做饭太热。在家吃过晚饭去父母家玩即可。没反对老公的提议,但之后感觉到了惶恐,我恐惧父亲会发怒,会不高兴。而现实情况是70岁的父亲不可能发怒,而我也已经48岁。我的恐惧来自想象的危险,我的恐惧不是现在我的恐惧,而是童年的我的恐惧。

三、“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一)“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

美国女心理学家阿诺德(MArnold)于本世纪50年代提出了情绪的评定—兴奋学说,该学说强调情绪的来源是对情境的评估,而这种评估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阿诺德举例说:在森林里看到熊会产生恐惧,而在动物园里看到关在笼子里的熊却不产生恐惧。情绪产生取决于人对情境的认知和估价,通过评价来确定刺激情景对人的意义。因此,阿诺德给情绪下定义为:情绪是对趋向知觉为有益的,离开知觉为有害的东西的一种体验的倾向,这种体验倾向被一种相应的接近或退避的生理变化模式所伴随。

依照阿诺德的学说,情绪是这样产生的:情绪刺激作用于感官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上传至丘脑,在丘脑更换神经元后再传到大脑皮层。在皮层上产生对情境的评估。这时只要情境被评估为对有机体有足够重要的意义,皮层兴奋即下行激活丘脑系统,并影响自主神经系统而发生器官的变化。这时外周变化的反馈信息又通过丘脑传到大脑皮层,并与皮层最初的估价相结合,纯粹的认识经验即转化为情绪体验。

由此可见,阿诺德的学说接受了詹姆士—兰格学说的外周反馈观点,而不同意坎农关于丘脑抑制的观点。她认为整个情绪过程均为大脑皮层兴奋的结果。她与詹姆士的不同可从如下模式中表明:

(二)“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

沙赫特与辛格认为,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的。

1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如手心出汗、心率加快等;2个体必须对生理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将上述理论转化为一个工作系统,统称为情绪唤醒模型,即情绪是由认知过程(期望)、生理状态与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这个系统包括三个亚系统:一、对外界信息进行知觉分析。二、在长期生活中积累对外部产生影响的内部模式,包括对过去、现在、未来的期望。三、现实情境的知觉分析与基于过去经验的认知加工间的比较系统,即认知比较器。是该模型的核心部分能够激活神经系统并与效应器官相联系。

(三)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认为情绪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接受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情绪活动必须有认知活动的指导,只有这样,人们才可以了解环境中刺激事件的意义,才可能选择适当的、有价值的动作组合,即动作反应。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具体来讲,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初评价、次评价和再评价。

初评价是指人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程度。次评价是指人对自己反应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它主要涉及人们能否控制刺激事件,以及控制的程度,也就是一种控制判断。再评价是指人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评价,实际上是一种反馈性行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754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