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沿革与各流派特点(三)汉代诗歌

诗的沿革与各流派特点(三)汉代诗歌,第1张

汉代的文学体裁以辞赋为主,诗歌相对小众,但却在文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汉代诗歌分为乐府诗和文人诗两类。

乐府:乐府在秦时即有,为汉代相沿,为掌管音乐的官方机构。

乐府诗在南朝梁代被沈约称为“古词”,内容上分为郊庙、宴享、表现百姓生活与情性等方面。

汉代乐府地位最高的是郊庙歌,《汉书•郊祀志》记载:秦时祭祀青黄赤白四帝,楚汉相争第二年,刘邦击败项羽入关后,说天有五帝,待我而全,于是增立黑帝祀,并下诏,重祠而敬祭,郊庙歌随之而生。

郊庙歌今存世两篇,为《安世房中歌》和《郊祀歌》。

《安世房中歌》的核心思想是突出孝治,刘邦称帝后,五日一朝刘太公,并在高祖六年尊其为太上皇,体现出对孝治的以身作则。当然,其尊老祭祖之中,也不乏求得祖先庇佑的成分,这也是古代人祭祖的普遍心理。

《郊祀歌》内容晦涩,《史记•乐书》中说它“通一经之士不能独知其辞”。全诗19章,首章为迎神曲,尾章为送神曲,中间各章内容和格式也不相同,内容上既有祭春、夏、秋、冬、天地、太阳各神的,也有歌宝鼎、芝房、天马等娱神内容。形式上有三言、四言乃至杂言。

汉代的民间乐府作品是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民间乐府诗又叫汉乐府民歌,其内容大体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1、征战之苦。

汉代从始至终,分别经历了楚汉战争、匈奴战争、东汉与新莽及赤眉军的战争、东汉末年的董卓之乱和诸侯战争,汉乐府诗讲述征战的不多,却极具影响力,如《战城南》和《十五从军征》。

《战城南》伤悼战场上的阵亡者,表现死者的哀痛与凄凉,他们“朝行出攻,暮不夜归”,“禾黍不获”暗示食不果腹,他们奋不顾身地英勇杀敌,死后却不得安葬,沦为乌鸦之食,相比于屈原《国殇》里的“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更添凄惨。

《战城南》借死者言战争,《十五从军征》则以生还者言战争,一位幸得生还的老人,千里迢迢回到家乡,却发现家人都已冻饿而死,孤苦伶仃,形影相吊的哀伤,控诉了战争对国家财政及社会经济的消耗,和对百姓造成的无尽痛苦。

2、贫民之苦。

汉乐府以贫民的悲苦为题材,常以家庭为表现对象,如《孤儿行》《妇病行》《东门行》。

《孤儿行》讲主角父母去世后,被兄嫂欺辱压榨,四处奔忙不得安,生不如死的悲惨,讥刺了落井下石的世态炎凉。

《妇病行》讲病妇临终托孤的不舍,丈夫失去爱人的痛苦和稚子寻母而啼的悲惨景象,催人泪下。

《东门行》讲贫苦百姓无衣无食,愤而拔剑东去,暗喻官逼民反的社会现象,抒发了作者的悲愤之情。

3、爱情与婚姻。

汉乐府中,爱情方面最具影响力的,莫过于《孔雀东南飞》,诗以通篇五言的格式,叙述了焦仲卿和刘兰芝在双方家长的阻挠下分手,最后双双殉情的故事,是一首爱情的悲歌。

除此之外的《上邪》《有所思》《白头吟》《饮马长城窟行》《艳歌何尝行》等,都独具特色。

4、感人生之无常与长生之愿。

乐府之中,表达人生无常的最初是丧歌《薤露》和《蒿里》。

据说刘邦召田横入京,田横却羞于在朝廷为官,距长安30里时自杀,门人感其死,而作此二篇,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嗟叹。

乐府游仙诗:因忧生而慕长生,期望超脱世外,永享逍遥,这是许多人自发调节和疏导情绪的办法,由此产生了乐府游仙诗。

上到君王下到百姓,无不期盼长生不老,福寿绵长,所以民间乐府对此也有反映,如《长歌行》《艳歌》《董逃行》等。

除以上四大类,汉乐府诸如《陌上桑》《相逢行》《折杨柳行》等,同样广泛地表现了社会生活和人生情感。

乐府诗表达技巧:

除了《诗经》的赋比兴之外,乐府诗同样以叙事表现社会生活,而叙事情节的铺陈与人物形象的描写,比《诗经》更细致,也更具生动感。

1、取材巧妙,以小见大,由点知面。如《东门行》中男主角一进门所见到的家徒四壁,导致的激烈内心冲突。《有所思》选取女主角焚烧定情信物的场景等。

2、除了在选材上非常巧妙外,乐府诗对于环境气氛的营造也独具匠心,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再嫁前夜,“其日牛马嘶”,却“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喜庆中充斥着悲凉。还有《鸡鸣》中,“黄金为君门,璧玉为轩阑”的庭院描写,渲染了诗中人物的奢侈生活。

甚至将景物描写附加上暗喻和比拟的功能,如《董娇娆》中,“洛阳城东路,桃李生路旁。花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春风东北起,花叶正低昂。”借桃李花暗喻采桑女,桃李“秋时自零落,春月复芬芳”,而采桑女一旦年华不再,就会遭遇“永相忘”的命运。

3、以叙事表现人物形象:如《陌上桑》中用行人的各种忘我行为来表现罗敷的美貌。还有《孔雀东南飞》中,用人物所说的话来表现其内心世界。

4、语言通俗,平易质朴,日常生活语言的诗化,有利于唤起共鸣及传播。如《上山采蘼芜》

汉乐府诗在内涵上关注现实,通过截取生活片段的方法叙事,更具有故事性,让读者想象片段之外的社会生活与人物命运,引人思考和回味。

格式上受《诗经》四言的影响,但发展出了五言和杂言等新的诗歌形式。

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传于后世,乐府旧题也一直有后世诗人拟作,用乐府旧题来抒怀成为创作的常态,曹操父子乃至李白等人,都有相应作品,如《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将进酒》等。

汉代文人多重辞赋,诗常常作为辞赋的附庸而在辞赋中出现,西汉时期出名的五言诗如班婕妤的《怨诗》和李延年的《北方有佳人》。

据说班婕妤遭赵飞燕嫉恨受谗失宠,自请居于冷宫,作了一赋一诗,就是《自悼赋》和《怨诗》,诗中借合欢扇的遭遇比拟自身命运,哀怨婉转,韵味深长。

李延年本为歌者,借《北方有佳人》向汉武帝引荐自己的妹妹,果然打动了汉武帝,将其纳为宠妃,即李夫人。

东汉时期,五言诗的主要创作者为班固、张衡、秦嘉等人。

这首《咏史》是班固晚年所作,其奴冲撞了洛阳令种兢,被其下罪入狱,班固诸子多纨绔,无力救援,这首诗是其感缇萦救父的自伤之作。

张衡的《同声歌》写新婚女子的心情,但应该是其以夫妇喻君臣之作。

秦嘉因事赴京,要与妻子徐淑道别时,却知妻子因病回乡,他因而伤怀,作《赠妇诗》三首,以第一首最见情真意切:

后其妻徐淑以骚体《答秦嘉诗》回应(看的时候,把中间的“兮”字过滤掉就好了):

另有赵壹的五言诗《秦客诗》和《鲁生歌》等,附于《刺世疾邪赋》中,郦炎的《见志诗》二首,及蔡邕的《翠鸟诗》等。

还有一些其他形式体裁的文人诗,如三言、四言、六言、七言等(六言七言均为残篇传世),其中梁鸿的《五噫歌》最值得一提。

梁鸿贫而尚节操,与妻子孟光隐居霸陵山,一日东游,路过洛阳,远眺帝京而作此歌,诗歌内容主要叙事,却以五噫抒情,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时期的作品,作者并非一人,应为社会中下层失意文人,且皆为五言抒情诗,将专门抒情的文体从骚体赋转向诗,使诗这一文体,能够同时承载叙事和抒情的内涵,对后世影响深远。

《古诗十九首》抒写文人穷困生活的感受,涉及游子思妇等内容,语言平易而意味深长,其整体沉郁忧伤的基调,没有对功名的追求和对道德的信仰,应该是反映了东汉末年,衰世文人的普遍心态。

刘勰称《古诗十九首》为“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同样用赋比兴的手法,直抒真情实感,平和却不粗野;又情景交融,独具意韵,引人共鸣。

汉乐府民歌中典型的女性形象

汉乐府民歌出于社会下层群众之口,“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表达了人民自己的心声,道出了人民自己的爱和憎,是现实主义手法的代表。纵观现存汉乐府民歌,描写女性形象的有很多,大致可以总结成以下几类:

11 弃妇形象

在汉代,自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封建礼教对妇女的压迫加重了。在“三从”、“四德”、“七出”等一系列封建条文的束缚下,妇女的命运日益悲惨。妇女处在被损害被污辱的地位。汉乐府中就有描写“弃妇”形象的作品。

“弃妇”形象多为善良质朴的女性,多数在封建礼教思想束缚下,唯唯诺诺的接受了被抛弃的事实,不反抗也不争取,顺从得很,可以说,这类女性将“夫纲”彻底贯彻到生命里。 在《上山采蘼芜》中,女主人公就是我们所说的弃妇,即使在被休后看见前夫时仍然下跪,恭敬又悲戚的问声新人怎么样。这样的女性全然没有了自我意识,“夫纲”就像一座山一样,深深地压在当时女性的心里,女性的全部生活中心都体现在为丈夫及夫家所做的贡献中。

12 贫困交加的女性形象

在汉代,由于统治剥削非常严酷,造成贫富差距悬殊。“富者田连阡陌,穷者无立锥之地”是汉代社会的生动写照。

《东门行》中就写到了这样一个生活在贫苦中的女性。外出归来的丈夫看见自己妻儿无衣无食,忍饥受冻,悲愤之下要铤而走险。女主人公苦苦规劝。但她的内心却也进行着激烈的挣扎,其哀伤、无奈、眷念之情,令人闻之落泪。这样的女性,是安分守己的持家妇女,不求富贵,安与贫困,为全家人安危,贫贱不移,蕴涵着古代女性多有的美德。

可以说,汉乐府中描绘的生活在社会低层的女性,是时代的小小缩影。这类女性的一生都在为丈夫孩子辛苦劳作,从来没有认真体悟过自己的苦乐,生活回报给他们最好的礼物是和家安康,仅此而已,但这份安康于她们,是那样的奢侈。很多人,穷尽一生心力,却还是拗不过残酷的现实,社会现实的背景下,她们是那样渺小和无助。

13 天真烂漫的年轻女性形象

年轻的女性形象历来被历届诗歌所推崇。因为少女形象大多天真烂漫,纯真无邪。汉乐府中也有很多这类作品。

人们所熟知的《采莲曲》中的采莲女,这类女性在诗歌中往往与显示生活中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女性生产劳动中的状况和风采。她们大多安闲自如的从事着生产劳动,在她们的周围有朋友,有爱人,因此她们内心对所属的环境有一定的安全感和满足感,并且能够在现实的生活中体会到人、人生或世俗的快乐,过着简单朴实的生活。虽然她们中的多数都是平民女子,但相比与那些弃妇或贫苦人间,生活于她们,可以说是平安喜乐了。这类女性是时代的主流,按照当时主流的价值观生活,认同传统的封建观念和社会制度,并且较好的遵守和维护着那些观念制度。

14 勇敢坚守爱情的女性

如果问世界上最动人的情诗是哪一首,汉乐府中《上邪》一定要算做一篇。“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是怎样的一往情深,是怎样的义无反顾。《上邪》的女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位女性,期待爱情,忠贞的守护着自己的爱情,无论怎样的艰难险阻也不能将自己与所爱之人分开。将爱情看作是人生中重要的课题,并且勇敢的守护它。 性别特点决定了女性比男性更加注重情感,尤其是爱情,古代女性尤其如此。即使很多女性在婚姻中唯唯诺诺,但也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女性,将幸福婚姻或者爱情视为自己的权益和归宿,不顾一切第去追求和守护。这一点,与当今女性一样。可以说,在社会制度相对封建的时代,具有勇敢追求婚姻归宿,按照自己意愿选择所爱之人的女性,已经走在了所处时代的前端。

15 骁勇坚毅巾帼形象

这类女性在汉乐府中体现不多,较为典型的是《木兰诗》中的花木兰。花木兰究竟是否确有其人,我们不得而知,但她作为流传千古的女英雄形象,却早已经深入人心里。人们习惯将她化身为女英雄,的确,替父从军,于家有担当,战场骁勇,于国有功劳。与那些期期艾艾的女性相比,花木兰式的女性要大气的多。

也许是受尚武精神的影响,这类女性迥异于传统柔弱的女性形象。她们的出现,受到汉代浓厚的尚武精神影响,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泱泱大汉刚健、进取、自信、自尊的民族心理和时代风貌,让我们看到真正的巾帼不输须眉。

2 社会根源

21 残酷的社会现实

首先,汉代频繁发动战争,大量征用士卒,造成人民大批死亡,似的许多女性独守空闺,受尽煎熬。

其次,汉代统治者剥削压迫异常严酷,造成社会贫富差距悬殊,加剧妇女不幸。《病妇行》中的病妇,在自己生命的弥留之际,还在为自己的孩子担忧。

另外,统治阶级还利用其权势,危害百姓,民间女子常受到权贵的骚扰,即使是机智果敢的罗敷,也只能是寄身于屋檐的麻雀,只有依靠男人的庇护,用夸夫手段才能摆脱太守调戏。

22 严酷的封建礼教

西汉武帝之后,儒学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官方的正统思想。儒家所提倡的道德、礼法标准也就愈益发挥出自己的影响力,逐渐地成为社会主流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两汉时的儒者和官僚发挥了先秦典籍中关于男尊女卑思想的表述,对妇女再嫁问题给出了道德上进一步否定的评价。

23 顺从的自我意识

女性自身对儒家“思无邪”教化思想的顺从和接受使得其不幸命运进一步加深。汉代重诗教,诗教的重心在理性,它强调情感的节制和净化。长期的制约和理性的压抑,使得妇女把自身深深的悲愤和哀怨之情隐匿起来,使她们自身渐渐习惯并接受这种压制,进一步加深了妇女的不幸。

3 汉乐府女性意识的嬗变

汉代社会处于封建社会初期,加上整个地主阶级处于上升进取时期,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在这种环境下,经济迅猛发展,妇女的劳动不仅限于家庭,而且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其他领域,在社会经济生活及劳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社会地位相对开放,女性地位有所提高。女性可以自己挑选丈夫,可以参选封侯,可以让子从母姓。

女性开始意识到自身也可以同男子一样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和劳动,认识到自己也同样可以为家庭和社会创造价值,甚至可以在一些方面超越男性。她们饱受束缚和压迫,经历了巨大的爱情苦痛,艰难走过了逆来顺受,从犹豫到决绝,大胆叛逆的精神历程,完成了性格嬗变,标志着主体意识的觉醒。

4 结语

汉乐府民歌是“感于哀乐”之作,这一篇篇情采飘扬、文辞飞动的诗,生动地活画出当时社会女子们的典型群像汉乐府女性题材诗歌中蕴涵着的这些丰富的审美意蕴,既表达了女性在与男性现实相处关系下的丰富情感体验和特定心理,又散发着汉代女性在隐忍中勃发出的一种强健生命力。正因为塑造了这样一批可亲可敬、可喜可爱的女子形象,让后人了解了当时社会女性的生存状况,更为她们的故事所感染和启发,以相同的情感勾连古今,对当代文化中女性生命意义的探询与塑造起到了砥砺和激发的积极作用。

E秦:

秦刻石文的用韵特点是: 三句为韵。

李斯散文最鲜明的特色是:铺陈排比。

《吕氏春秋》:

一 由秦相吕伟组织门客集体编撰;

一 该书向来被视为杂家著作;

一该书最大的文学成就是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

《吕氏春秋》:

成书于秦统一中国之前;由吕不韦组织其门客集体编撰;以道儒、法、阴阳家的思想成分居多;最大的文学成就是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寓言。

《吕氏春秋》文章特点: 平实畅达,不求华丽。

《吕氏春秋》向来被视为:杂家著作。

《吕氏春秋》的《察今》一文,接连用几个寓言故事说理,它们有: 循表夜涉;刻舟求剑; 引婴儿投江。

从《吕氏春秋·察今》的本义来看,"刻舟求剑"的故事要表达的是:因地制宜的思想。

从《吕氏春秋·察今》的本义来看,"循表夜涉"的故事表达的是:因时制宜的思想。

《吕氏春秋·古乐》中关于原始初民模仿动物动作而歌舞的记载是: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F 《史记》 :

《史记》(司马迁) 开创的史书体例是:纪传体。

在《史记》的五种编写体例中,"本纪"这种体例是: 记述历代帝王的兴衰更替。

《史记》的五种编写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是:记录王侯各国的兴衰状况。

《史记》的五种编写体列中,"列传"主要是: 记述古今特殊人物或集团。

《史记》的核心部分, 文学成就最高的是: 本纪、世家、列传。

《史记》所采用的几种体例中,作为全书纲领的是: 本纪

《史记》描写人物时所使用的"互见法"是指:把同一人物的事迹根据需要写在本传和其他传记中。

《史记》中人物心理表现的方式有: a通过人物独白 b,以他人语言显示 c由作者直接点拨。

《史记》刻藏人物性格常用的艺术手法有:

a 用独自写心理揭示人物性格; b通过人物言行表现其性格;

C以传神的细节凸现人物性格; d以对比衬托出人物特点;

e 在特定的环境中展示人物性情。

《史记· 信陵君列传》中的魏公子信陵君是:礼贤下士的典型。

《汉书》对《史记》体例的改造有: a把《史记》中的"书"改称为"志"。 b取消《史记〉)中的"世家",并入"传"。

《史记》和《汉书》: 都反映汉代的历史。

指出秦刻石文在内容中多为"颂秦德"的是: 司马迁《史记》。

G 《汉书》 (班固):

《汉书》记载的是:西汉的历史。

《汉书》不同于《史记》的体例特点是:不设"世家"。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 纪传体断代史。

最早录载"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的箸作是: 《汉书》

《汉书》的特点: 叙事平实稳健; 文章组织谨严; 语言富丽典雅; 但不行文挥洒自如

《汉书》(班固)的叙事特点是: 翔实平妥,笔法谨严。

《汉书》在写作上的特色是: 照录史实。

《汉书》人物传记的写作特点:摹声绘形。

《汉书·食货志》关于采诗说的记述: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

《汉书·苏武传》中刻画苏武的品格特点是: 忠贞不渝。

《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先秦诸子九流十家中,最具影响力的四家是:儒、墨、道、 法。

《汉书·李广苏建传》中对李陵、苏武描写最具特点的是: 精细刻画。

H汉代:

"梁孝王忘忧馆时豪七赋"共同的创作倾向是:阿谀颂德,游戏文字。

从文学角度,汉初创作主要成我在:辞赋。

西汉初期的散文主要是:与治国安邦有关的政论文。

西汉初期散文创作的共同特征是: a针对现实问题而发; b行之质实畅达; c受战国策士的影响。

汉代"四家诗"中属于今文经学的是:齐鲁韩。

汉代散文家:董仲书(西汉), 刘向(西汉),贾谊(西汉初年) ,桓宽(西汉)。

(西汉初期)贾山《至言》除分析秦之的原因外,另一着重讨论的问题是:君臣关系问题。

晁错(西汉)政论散文的代表作: 《论贵粟疏》。

晁错政论散文特点:切实中肯;质实朴厚;擅长分析。

西汉中后期的著名散文家:董仲书、刘向、 司马迁。

汉代被称作"为群儒首"的: 董仲舒。

董仲书《天人三策》的第三策阐述的主要思想是:天人相应、"大一统"的思想。

董仲书、刘向政论散文的写作特点: 引经据典、以灾异论政

刘向政论散文的主要特点: a 继承了董仲舒散文引经据典的特点; b 结构严整,逻辑清晰; c 往往采用"正论一反证一总结一时事"的结构模式。

刘向受命校理群书,为一些典籍写溆录,最著名的: 《战国策叙录》。

《战国策》由刘向编定。

《新序》《说苑》的诸种特点中,最具文学价值的是:描写人物言行,传达人物的形貌和精神。

《过秦论》:

一文章的核心指出:秦王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仁义不施";

一文章集中体现了贾谊散文气盛情浓,铺排渲染的特色。

汉初思想家中忧患意识最为深浓的是:贾谊。

贾谊文章带有纵横风气。

贾谊《鹏鸟赋》所表现的主要情感倾向是:齐同生死的豁达。

贾谊《吊屈原赋》的体裁是: 骚体赋;骚体赋创作特色:抒情述志。

贾谊《吊屈原赋》最显著艺术特点:直抒胸臆。

贾谊《过秦论》创作特色: 铺排渲染;

贾谊《过秦论》归结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散文名篇《论积贮疏》,文章: 紧凑严密,说理透辟。

贾谊代表作: 《治安策》《论积贮疏》《过秦论》

桓宽《盐铁论》的散文风格:质直平实。

《盐铁论》与同时代散文的不同主要是:文风平实,不滥说灾异,不频引经籍。

司马迁抒写"发愤"著书强烈愿望的是:《报任安书》。

具有"究无人之际,近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理想的史学家:司马迁。

《史记》(司马迁)"五体"中,作为全书纲领的是: 本纪。

西汉初期的词赋创作的发展趋向是从情思浓郁、质实纯朴向缺少真情、辞藻华丽方向发展。

"赋"作为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荀子·赋篇》(战国)。

"赋":"叙物以言情"。

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正式形成的典范作品:枚乘《七发》。

主客问答是汉大赋的基本结构方式,《七发》中主、客是:楚太子和吴客。

枚乘《七发》创作特点:铺叙夸饰。

与汉初各家散文比较,枚乘《上书谏吴王》最主要的特点是:譬喻叠出,设辞委婉。

扬雄赋作:《长杨赋》《河东赋》《甘泉赋》《逐贫赋》《羽猎赋》。

扬雄大赋《长杨赋》的创作题材主要是:天子田猎。

扬雄《河东赋》内容是专写天子祭祀,《甘泉赋》内容也为祭祀。

扬雄对大赋发展所做的贡献主要有:

a、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 b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 c描摹对象集中,篇幅相对缩短; d往往采取"以美为讽"的表达方式。

提出著名观点"辞人之赋丽以*"的是:扬雄。

汉大赋: 扬雄《羽猎赋》 《甘泉赋》,司马相如《上林赋》,班固《两都赋》

汉大赋之绝响:张衡《二京赋》。

把汉大赋创作推向高峰的作者是: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写得富有抒情色彩的赋是:《长门赋》。

《长门赋》的创作手法:抒情述志。

《天子游猎赋》所体现的司马相如的创作心态是:逞才炫耀。

《天子游猎赋》的主要表现手法:铺叙摹绘。

以《天子游猎赋》为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色是:

a 没有作者的真情实感; b空间的极度排比; c以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

d采用问难的体式; e遣词用语繁难僻涩。

《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与骚体赋不同在于:

a骚体赋主要抒发愤懑哀怨之情; b《天子游猎赋》逞竞材和游戏文字; c《天子》"写物图貌,蔚似雕画; d《天子》采用主客问答形式。

汉代"纪行赋"的开山之作:《遂初赋》←刘歆创作的骚体赋。

西汉中后期赋体作品有:《杨柳赋》、《洞箫赋》(王褒,咏物赋)、《自悼赋》、《遂初赋》。

(汉武帝刘彻)《李夫人赋》是表达怀人主题的辞赋。

西汉淮南王刘安《淮南子》:"今天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淮南小山的《招隐士》表述"招隐"主题的基本表现方法是:以铺叙隐居环境的恶劣来表现主题。

西汉中期东方朔著名的抒情短赋是:《答客难》。

西汉杨恽《报孙会宋书》所表达的情感内涵是:对不平遭际的怨愤。

-东汉:

东汉赋体文学创作的整体发展趋势是:由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

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是:《归田赋》(张衡),其艺术表现特点是:形制短小。

铺陈胪列,细致描绘,成为汉代京都赋极致的是:《二京赋》(张衡)。

东汉赋作家: 班固、张衡、蔡邕。

东汉蔡邕《述行赋》的创作意图:吊古伤今。

从现存资料来看,较早对汉乐府进行分类的是:蔡邕。

汉章帝时受命写成《白虎通德论》的是:班固

五言诗起源: a 东汉前朝的文人五言诗,是五言诗形成的标志; b 五言诗的形成,经过了长期的孕育。

体制完整的文人五言诗,最早出现的时代是:东汉前期,班固《咏史》。

标志汉代文人五言诗渐趋成熟的作品:张衡《同声歌》&秦嘉诗。

曹植在文学史上贡献最大的诗体是: 五言诗。(曹丕:七言诗)

刘长卿诗歌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五言诗。

东汉散文创作的基本状况: 前期反对虚妄,批驳图谶,后期清议时政、发愤指弊。

东汉前期主要创作倾向:针对图谶虚妄的政治文化予以批驳,代表:王充&桓潭。

从思想倾向看,桓谭是:反对图谶虚妄迷信的代表。

《抑谶重赏疏》 属于桓谭的 《新论》。

王充在文章写作上的重要主张是: 反对虚浮不实,提倡真诚适用。

"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表现了王充的论文主张是:崇实尚用。

王充散文创作特色也是:崇实尚用。

王充《论衡》的著述宗旨是:"疾虚妄,崇实诚"。

(东汉后期)王符《潜夫论》中的是:《实贡篇》。

王符"志意蕴愤"的著作是: 《潜夫论》。

东汉后期散文的创作特色:切中时弊,情感浓郁。

两汉后期政论散文创作的新特点:引经据典,以阴阳灾异论政议事。

东汉散文家仲长统的代表作: 《昌言》。

《昌言》创作特点:讦直深刻。

东汉后期:《刺世疾邪赋》(赵壹)。

东汉《北征赋》: 班彪。

(东汉末)祢衡《鹦鹉赋》的艺术表现特点是:比喻象征。

汉代散文的行文造语向着骈丽的方向发展出现在:东汉后期。

骈赋成熟定型的时期:南朝。

《吴越春秋》:

- 东汉时期的一部杂史;

- 记录春秋末年吴越争霸的历史。

《吴越春秋》产生的年代:东汉时期。

《吴越春秋》记载的是:春秋末年是越两国的历史,前五卷吴国历史,后五卷越国历史, 在写作上体现前后连贯成篇特色。

《吴越春秋》和《越绝书》在内容上主要的不同是: 《吴》集中记述吴越争霸的历史,《越》还有地理、占气等专篇。

《越绝书》 (袁康) 产生年代:东汉时期。

东汉后期, 《古诗十九首》产生。 最早载录《古诗十九首》的古代典籍是:《文选》。

《古诗十九首》被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

《古诗十九首》遣词用语特点: 浅近明白。

《古诗十九首》的情感内涵包括:

a人生失意和无常之感 ; b思乡、怀人的情感; c表达闺思和愁怨;

d 摆脱尘世之累的心境; e自然的空灵寂静。

《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主要艺术特征: a 浅近自然,; b情景交融; c 意味隽永; d善用比兴; e意蕴多义。

《古诗十九首》中感慨人生失意、功业迟滞的是:《迥车驾言迈》。

《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写的是:相思令人憔悴。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表现的是:闺思愁怨。

属于《古诗十九首》 的: 《驱车上东门》。

出自《古诗十九首》的: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帷";"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迥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评《古诗十九首》说:"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请结合下列作品论析《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

1、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抒发人生普遍情感:含蓄模棱的表现方式);

2、质朴自然,没有雕饰痕迹的表现风格;

3、景物、情境与情思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

4、浅近自然又精练准确的语言。

简述《古诗十九首》的情思内涵。

1、 游子、思妇的离情别绪。具体表现为思乡怀人和闽思愁怨;

2、 游子对生存状态的感受,对人生的某些思考。

(东汉末)仲长统《昌言》的文风特点:质朴而富于论辩。

苏李诗:

- 苏李诗是指《文选》收录的所谓的苏武、李陵的诗歌;

- 这些诗歌多写朋友、夫妻离别,情感沉郁,叙事写景浅近自然,与《古诗十九首》相似。

东汉末年,产生: 《文选》《玉台新咏》中收录的所谓"苏李诗"。

最早收录文学史上七首所谓"苏李诗"的总集是:《文选》。

《孔雀东南飞》:

- 《孔雀东南飞》是一篇长篇叙事乐府诗;

- 最早收录在徐陵编选的《玉台新咏》;

- 抒写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

最早收录《孔雀东南飞》的诗歌总集是:《玉台新咏》。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反映妇女婚姻生活不幸的诗篇。

-乐府:

乐府:

一本义是指掌管音乐的行政机关;

一魏晋之后,人们把乐府机关整理、演唱的诗歌也称为乐府。于是乐府又成为诗体的名称;

一汉代乐府诗歌包括贵府、文人的创作和民歌。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一语评价的是:汉乐府民歌。

汉乐府民歌在句式上特点: 杂言和五言为主。

简述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1、 生活艰难;

2、 厌倦战争;

3、 讽刺达官显贵;

4、 抒写爱情婚姻。

《乐府诗集》中保存两汉乐府民歌最多的类别是:《相和歌辞》。

汉乐府民歌抒情真挚浓郁,有直抒胸臆的作品,如:《有所思》。

汉乐府民歌《鸡鸣》的内容是:讥刺达官显贵。

汉乐府民歌《江南》一诗是:爱情诗。

汉乐府民歌: 《上山采蘼芜》: 婚恋诗。

汉乐府《陌上桑》一诗是:婚恋诗。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

出自汉乐府民歌: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处: 汉乐府《长歌行》。汉乐府民歌《东门行》的题材内容是:倾诉生活艰难困顿,句式上为杂言诗。

汉乐府民歌着意于人物描写的是: 《孤儿行》。

汉乐府《战城南》的艺术特色是:在叙述和描写中抒情。

《西曲》:

- 西曲是主要产生于长江中游及汉水两岸的民歌;

- 西曲今存一百余首,新郭茂倩《乐府诗集》内容绝大多数是表现男女之情,风格清新明面。

"西曲" 主要产生于: 今湖北江陵、襄樊、河南邓县一带。

-建安:

建安诗歌主要的特点: 慷慨任气,高亢悲凉。

汉魏之际, 中国诗歌史上掀起的第一次文人诗歌创作高潮:建安时期,其鲜明的时代风格是: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

一汉末魏初诗歌创作的时代风格;

一 慷慨任气、以悲凉为美;

一 抒一己之情怀,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一 形式上词采华美但又不假雕饰。

建安七子:

一指建安时期七位文学创造成就卓著的文人,即孔融、王粲、 徐斡(干)、陈琳、阮瑀、应㻛、刘桢;

一建安七子的作品往往反映动乱的社会现实,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建国之业的抱负;

一慷慨任气,以悲凉为美。

孔融文学成就主要在于: 散文。

建安七子之一王粲(东汉末年) 的辞赋代表作:《登楼赋》 。

王粲为"建安七子"中诗 、赋最佳者。

王粲的诗被誉为: 文多兼善,辞少瑕累。

出自《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著名女诗人蔡琰的创作时代是: 建安,作品:《悲愤诗》。

蔡琰著名五言诗《悲愤诗》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

蔡琰适逢汉末社会动乱,曾身陷于:匈奴。

-建安"三 曹":

建安诗人"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被鲁迅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的是: 曹操。

曹操:

a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b 出身于官高望低的宦官家庭;

c 迎汉献帝都许,挟天子以令诸侯;

d 首开以乐府古题自作诗的风气;

e 字孟德, 沛国谯(今安徽毫州市)人。

魏晋时期,开创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全盛局面的是: 曹操。

曹操诗的风格是:古直悲凉, 慷慨沉雄。

曹操《短歌行》的主要艺术风格是:悲凉沉雄。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纯描写自然景物的山水诗:《步出夏门行》。诗句出自曹操《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第一章《观沧海》)

曹操《观沧海》是第一首比较完整的山水诗。

诗歌史上第一位有成就的山水诗人: 谢灵运。

曹操诗作中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的是: a《燕露行》 b《蒿里行》。

曹操《蒿里行》的创作特点:借古题以写新事。

曹操的父亲:夏侯嵩

曹操次子:曹丕

曹丕《典论·论文》提出的文论观点之一是:文气说。

在文学批评史上提出"文以气为主"的是:曹丕《典论·论文》。

在文学理论上,陆机高于曹丕之处在于:论灵感,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诗歌史上纯粹的七言诗始自:曹丕《燕歌行》。

曹丕(建安诗人)代表作《燕歌行》是:逐句押韵。

游仙诗:

一游仙诗的渊源可上溯到先秦,而以"游仙"为诗名,始于曹植《游仙诗》;

一游仙诗内容:求仙长生之意,愤世嫉俗之言;

一郭璞的游仙诗成就最高。

中国诗歌史上首次以"游仙"为诗题的诗人:曹植。

建安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曹植。

曹植著名赋作:《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曹植前期抒发其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的代表作:《白马篇》。

曹植诗歌创作前后分界是:曹操之死。

I 三国(魏、蜀、 吴):

竹林七贤 (三国魏正始年间(240年-2 49年))

正始诗歌时间断限为: 魏明帝青龙元年(233)至魏元帝咸熙元年(264)。在诗歌创作上常常表现出老庄人生理想倾向的是正始士人。

正始诗歌成就的代表作家是:阮籍(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 和嵇康。

作于正始时期的文章:《大人先生传》。

中国诗歌史上抒情组诗源头是:阮籍五言《咏怀》(82首) ,也是阮籍诗歌的主要成就。

《咏怀》 被钟嵘(南朝) 誉为"言在耳目之内,情寄慌之表,洋洋乎会于风雅"的组诗。

《咏怀》的评述有:

a创造了抒情组诗的新形式; b忧时悯乱,兴寄无端; c既有一种意蕴深沉之美,还有一种清逸玄远之美;

d开后代左思《咏史》组诗、陶渊明《饮酒》组诗先河。

出自阮籍《咏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嵇康的文学成就主要在: 散文。

第一个将庄子诗化,诗中具有清远境界的是:嵇康。

被钟嵘《诗品》批评为"过为峻切,讦直露才"的作家:嵇康。

继曹操之后,其创作达到四言诗顶峰的诗人是:嵇康。

四言诗被后人评为"实开晋人之光,四言中饶隽语,以全不似《三百篇》,故佳"的作家是: 嵇康

正始时期,四言诗创作最有成就的诗人:嵇康。

正始诗人嵇康最著名的诗作是: 《幽愤诗》。

嵇康所作:"淡淡流水,沦胥而逝。泛泛柏舟,载浮载滞"。

《洛》 风格特点:典丽清拔。

一、乐府的设立

谈乐府诗,总要先谈乐府。究其本义,它原是汉代主管音乐机关的官署名称。其职责是搜集、整理民间歌谣俗曲及歌辞,以创造新声乐调。据《艺文志》记载,当时所采之诗歌,既有民间歌谣,也有帝王贵族和一般文士之作,从魏晋以来,人们统统称这些诗为乐府。乐府机构的设立,是从汉武帝刘彻时开始的。乐府的设置,一方面是为了制作宗庙的乐章,以歌功颂德,点缀升平;一方面是为了收集民间歌谣,了解民间对统治阶级的意见,以便采取统治的对策。不管当时统治阶级采诗的目的如何,是供娱乐也好,供政治借鉴也罢,在客观上它起了收集和保存民歌的作用,使当时四散于民间仅靠口头流传的许多作品得以集中和记录下来,这在文学史上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乐府虽然采集民歌,但乐府诗并不完全是民歌,其中也有一些是贵族文人的创作,但贵族文人的歌颂之辞,抵不过民间歌谣的流行,因此,后来留存下来的多是俗乐民歌。乐府设立了百年左右,到哀帝刘欣时,史书记载,说他不喜欢音乐,尤其不好那些民歌俗乐,称之为“郑卫之声”,下诏把乐府里的俗乐罢去,只留下那些有关廊庙的雅乐,可见当时统治阶级对民间音乐诗歌的鄙视。虽然哀帝罢去掌管俗乐的“乐府官”,但并未能阻止这种民歌势力的向前发展,现存的乐府诗,不论是贵族的或民间的,仍多是哀帝以后的作品。汉代以后,魏晋时代仍有乐府机关的设置,但采诗的制度却没有了,只是两汉时代的乐府民间歌辞,有些还在继续演唱、使用,因而,两汉的一些民歌能够流传下来。从武帝创立乐府机关采集歌诗,至哀帝废置乐府官署,以后乐府诗的承传一直是经久不衰。一直到东晋后的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纵情声乐,又开始收集民歌俗曲,因此,流传在当时南、北方的民歌,被保存的不少,不仅数量多,而且与汉乐府诗也有不同的特色。乐府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两汉乐府、魏晋南北朝乐府、隋唐乐府,宋金元乐府和明清近代乐府。

二、两汉乐府诗

继《诗经》、《楚辞》之后,两汉乐府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又一壮丽的景观,作为一种新的诗体,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两汉乐府诗以其匠心独运的立题命意,高超熟练的叙事技巧,以及灵活多样的体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新的范本。两汉乐府诗是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它是乐府诗之始,所体现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是上承《诗经》传统,下启魏晋文人拟作乐府诗之源,在乐府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汉书艺文志》在叙述西汉乐府诗歌时写道:“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两汉乐府诗都是创作主体有感而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激发乐府诗作者创作热情和灵感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件,乐府诗所表现的也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敏感问题,道出了那个时代的苦与乐、爱与恨,以及对于生与死的人生态度。

从形式上看,两汉乐府多用三言、四言、五言或杂言,除少数作品外,一般篇幅都较短小,风格质朴。汉乐府诗中七言体的诗并不多,但整齐的五言体的诗却不少,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著名的长篇,全都是五言体的。两汉乐府诗题材广泛,抒情、叙事以及富有哲理性的作品都有,但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叙述性题材居多,这是它的一个主要特色。从内容上看,两汉乐府诗的作者来自不同阶层,诗人的笔触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因此,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在诗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但这一时期的乐府诗多写于爱情婚姻、战争徭役、孤儿病妇和感时伤世。

汉代乐府诗对男女两性之间的爱与恨作了直接的坦露和表白。爱情婚姻题材作品在两汉乐府诗中占有较大比重,这些诗篇多是来自民间,或是出自下层文人之手,因此,在表达婚恋方面的爱与恨时,都显得大胆泼辣,毫不掩饰,其中不少作品语言清新,感情真挚,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和社会性。一些以男女爱情婚姻生活为题材的作品,或写爱情受阻,抒发相思之愁,如《迢迢牵牛星》;或写真挚相爱,感情永不衰减,如果要断绝关系,除非要“山无陵,江水为竭,东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上邪》),这首诗用语奇警,别开生面,先是指天为誓,表示要与自己的意中人结为终身伴侣,接着便连举五种千载不遇、极其反常的自然现象,用以表白自己对爱情的矢志不移,其中每一种自然现象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不会出现的,至于五种同时出现,则更不可能了。作品由此极大地增强了抒情的力度,内心的情感如火山爆发、如江河奔腾,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遏止。两汉乐府诗中的女子对于自己的意中人爱得真挚、热烈,可是当女方发现男方“有他心”,发现对方移情别恋,中途变心,对爱情不忠贞时,又表现得十分决绝,就会变爱为恨,果断地与他分手,而绝不犹豫徘徊,如《有所思》反映的就是未婚女子这种由爱到恨的变化及其表现,她爱得热烈,恨得痛切,她的选择是痛苦的,同时又斩钉截铁,义无反顾,她竟把原来准备送与男子的“双珠玳瑁簪”要烧毁,扬灰灭迹,与对方断绝关系。还有一些作品,写女子拒绝官员和豪奴的调戏与勾引,表现了对爱情的忠贞不移,如《陌上桑》既揭露了统治阶级荒*无耻的面目,又刻画了一个敢于反抗的坚贞、美丽、机智的女性形象。还有写离弃后夫妻相逢叙旧,情意缠绵,如《上山采蘼芜》这首生动的叙事诗,通过夫妇的对话,真实地把新人、故人的容貌、才能,以及丈夫对妻子的态度、心理都活生生地描绘出来了。在这里,不仅使我们看到当时妇女悲惨的命运,而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对这弃妇的勤劳的描绘,有力地讥讽了男子遗弃行为的愚蠢和不正当。还有写女子不堪婆母的精神虐待,走上自我反抗道路,夫妻双双自杀,以换取死后的精神慰藉,所写出的是另一种类型的爱与恨,如《孔雀东南飞》诗的男女主角焦仲卿和刘兰芝是一对恩爱夫妻,他们之间只有爱,没有恨,他们的婚姻是被外力活活拆散的,焦母不喜欢兰芝,她不得不回到娘家。刘兄逼她改嫁,太守家又强迫成婚。刘兰芝和焦仲卿分手之后进一步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他们之间的爱愈加炽热,最后双双自杀,用以反抗包办婚姻,同时也表白他们生死不渝的爱恋之情。这篇诗是以封建社会里男女青年所普遍遭受的痛苦情况作为描写的题材,用单纯朴素、生动活泼的艺术语言把它活生生地表现出来,向旧礼教提出控诉的,是一篇暴露封建家庭问题和妇女问题的最有力的作品。作者在叙述这一婚姻悲剧时,爱男女主人公之所爱,恨他们之所恨,倾向是非常鲜明的。以上作品,从不同角度表现了男女爱情婚姻生活的主题。但是到了汉魏之间,战乱频仍,战争和徭役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于是写战争徭役的作品也多了起来,如《十五从军征》写了一个老态龙钟、衣裳褴褛的老兵,他整整度过了65年兵役的漫长岁月,才得以还家,就生动地说明出服役时间之久,战乱时间之长,人民痛苦之深。

汉乐府诗真实地反映了现实,它使我们看到当时统治阶级的丑恶面目和劳动人民在统治阶级压榨下呻吟的惨状;也能使我们听见当时人民大众脉搏的跳动和统治阶级荒*的笑声,汉代的社会面貌和实质,我们可以通过对乐府民歌的了解得到比较真切的认识。汉代乐府的民歌,不仅有深厚的思想意义,而且也具有丰富多才的艺术特色,乐府民歌有叙事的,抒情的,说理的,而以叙事诗最为突出。在许多叙事诗中,都写得故事生动,结构紧凑,形象鲜明。诗中还富有戏剧性的独白和对话,不论是抒情诗和叙事诗,往往是借人物对话或近似戏剧中独白的第一人称的说话来表达,两汉乐府叙事诗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

三、魏晋南北朝乐府

到了魏晋时期,流传下来的乐府诗多为文人拟作。曹操父子雅好音乐,大量自制歌辞。在建安时代,以三曹为代表,曹氏父子不仅凭其政治地位而团结了一批有文才的诗人,而且还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为乐府诗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曹操首开风气之先,开始袭用乐府旧题,模仿两汉乐府民间歌辞的风格来写作乐府体的诗,曹操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主要在于能自由地运用乐府民歌的旧题旧曲来歌咏新事,把汉乐府民歌主要是叙事推到趋于抒情化,能够更全面深刻地反映出一些社会现象,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曹丕用乐府古题写的乐府诗几乎占了他的诗歌的一半,他的诗篇多以男女相恋和离别为题材,语言也比较显浅自然,他的《燕歌行》写思妇怀远,感情极其细腻,被称之为最早的一首完整七言诗。

从形式上看,魏晋乐府诗有四言、五言、七言体,篇幅也较长,内容则多能反映现实生活,这是文人拟作乐府诗的第一个兴盛时期。有写军旅生活的艰苦《苦寒行》;也有写战争带来人民的灾难《蒿里行》,这首诗是用有神论的观念看待人的死亡,写出了面对死亡时的痛苦心情,是以无可奈何的态度看待魂归蒿里这个不可抗拒的事实;还有战乱时念友思才并表现出老当益壮的昂扬精神《短歌行》。这些作品既反映了战乱年代的社会风貌,同时也从诗歌的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的个人感情色彩。曹操之子曹植很有才华,曾写过许多优秀的乐府诗,特别是他为五言诗开拓了广阔的境界,指出了光明的前途,推进了五言诗的发展,他的诗歌能够通过高度的艺术技巧真实地反映社会面貌,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情感和愿望,所以他成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诗人,成为建安时代的代表作家。但他却一生怀才不遇,倍受压抑,故其所作多表现为苦闷抑郁不平之情的倾吐,如《美女篇》以美女“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表现其才识被埋没;《七哀》以思妇之“悲叹”表现其无所依傍的自伤;《薤露行》这首诗则认为人的生命短暂,不如草上的露水,露水干了大自然可以再造,人的生命却只有一次,死亡使生命有去无归,永远消失。

魏晋乐府诗以文人拟作为主,叙事抒情紧密结合,在不少“借古题写时事”的篇目中,常常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宣泄。从风格上看,南朝民歌较艳丽,北朝民歌较质朴。

四、乐府诗之总括

从汉代正式设立官署开始采集“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乐府诗,到后来的旧题或新题乐府,尽管他们有产生的时代条件,民歌与文人创作、短制与长篇、入乐与不入乐、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的不同,但由于他们与社会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故而一些思想与艺术都值得肯定之作,多具有鲜明的现实性、社会性、叙事性、抒情性等特点。

(一)、从题材上看,乐府诗的内容多涉及爱情婚姻、战争徭役、孤儿游子、农工商贾、离别相思、伤时感怀、咏史怀古、耕织劳作、天灾人祸、世风习俗,以及反帝爱国等。这些不同时代的作品,反映了各自时代人们的生活遭遇和社会风貌,表达了他们的喜怒哀乐与追求。

(二)、从创作方法上看,乐府诗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从“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到“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至曹操父子而又提出“借古题写时事”,至唐代新乐府运动提出“歌诗合为事而作”、“即事名篇”、“无复依傍”,一直发展到近代“诗界革命”的中坚人物黄遵宪提出的“诗之外有事”而延续不衰,显示了这一创作方法的强大艺术生命力。当然,在现实主义这一主潮中,并非排斥浪漫主义之作出现,《孔雀东南飞》、《华山畿》一部分南朝民歌,曹植等人的部分乐府诗,都充满了较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三)、从表现技巧上看,乐府诗记事写人结合,叙事抒情统一,是艺术上的一大特点。如民歌中的《十五从军征》、《陌上桑》、《焦仲卿妻》,这些作品,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是成功的叙事诗。善用比喻和将描写非人对象拟人化,是乐府诗艺术上的又一特点。

此外,还有一些乐府诗或极度夸张,如民歌《上邪》;或讽刺幽默,如民歌《陌上桑》。文人创作的旧题或新题乐府诗,还常常引经据典,如曹操的《短歌行》,这些典故以简练的文字表达了深邃的思想。

(四)、从体裁上看,乐府诗的地位和影响也值得重视,《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是我国最早的长期叙事诗,为后来的长篇叙事诗开拓了先路;曹操父子的《短歌行》、《美女篇》、《燕歌行》等拟作乐府诗,对我国四言诗的继承振兴,对五七言诗的形成的影响,其功绩都不可磨灭。

总之,乐府民歌出于社会下层群众之口,表达了人民自己的心声,道出了人民自己的爱和憎,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内容的矛盾和冲突。乐府诗也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值得我们去好好揣摩和品味的,每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至今读起来还是回味无穷,尽管它在配乐的时候不免经过文人或乐工的改动,但仍闪烁着思想和艺术的光辉,它使我们可以真切地看到了当时社会的面貌和实质。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性

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这一特色是由它的“缘事而发”的内容所决定的。在《诗经》中我们虽然已可看到某些具有叙事成分的作品,如《国风》中的《氓》、《谷风》等。但还是通过作品主人公的倾诉来表达的,仍是抒情形式,还缺乏完整的人物和情节,缺乏对一个中心事件的集中描绘,而在汉乐府民歌中则已出现了由第三者叙述故事的作品,出现了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和比较完整的情节,如《陌上桑》、《东门行》,特别是我们将在下一节叙述的《孔雀东南飞》。诗的故事性、戏剧性,比之《诗经》中那些作品都大大地加强了。因此,在我国文学史上,汉乐府民歌标志着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它的高度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

(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有的采用对话的形式,如《陌上桑》中罗敷和使君的对话,《东门行》中那个妻子和丈夫的对话,都能表现出人物机智、勇敢、善良等各自不同的性格。《上山采蘼芜》和《艳歌行》的对话也很成功。如果和《诗经》的《国风》比较,就更容易看出汉乐府民歌这一新的特色。对话外,也有采用独白的,往往用第一人称让人物直接向读者倾诉,如《孤儿行》、《白头吟》、《上邪》等。汉乐府民歌并能注意人物行动和细节的刻划。如《艳歌行》用“斜柯西北眄”写那个“夫婿”的猜疑;《妇病行》用“不知泪下一何翩翩”写那个将死的病妇的母爱;《陌上桑》用“捋髭须”、“著绡头”来写老年和少年见罗敷时的不同神态;《孤儿行》则更是用一连串的生活细节如“头多虮虱”、“拔断蒺藜”、“瓜车翻覆”等来突出孤儿所受的痛苦。由于有声有色,人物形象生动,因而能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二)语言的朴素自然而带感情。汉乐府民歌的语言一般都是口语化的,同时还饱含着感情,饱含着人民的爱憎,即使是叙事诗,也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故应麟说:“汉乐府歌谣,采摭闾净,非由润色;然而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近而能远,天下至文,靡以过之!”(《诗薮》卷一)正说明了这一语言的特色。汉乐府民歌一方面由于所叙之事大都是人民自己之事,诗的作者往往就是诗中的主人公;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和他所描写的人物有着共同的命运、共同的生活体验,所以叙事和抒情便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做到“浅而能深”。《孤儿行》是很好的范例:

孤儿生,孤儿遇生,命独当苦!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贾。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腊月来归,不敢自言苦。头多虮虱,面目多尘,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上高堂,行取殿下堂,孤儿泪下如雨,使我朝行汲,暮得水来归。手如错,足下无菲。怆怆履霜,中多蒺藜。拔断蒺藜,肠肉中,怆欲悲。泪下渫渫,清涕累累。冬无复襦,夏无单衣。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春气动,草萌芽。三月蚕桑,六月收瓜。将是瓜车,来到还家。瓜车翻覆,助我者少,啖瓜者多。“愿还我蒂,兄与嫂严,独且急归,当兴校计。”乱曰:里中一何譊譊,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久居!

宋长白《柳亭诗话》说:“病妇、孤儿行二首,虽参错不齐,而情与境会,口语心计之状,活现笔端,每读一过,觉有悲风刺人毛骨。后贤遇此种题,虽竭力描摹,读之正如嚼蜡,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也。”这话很实在,并没有冤枉“后贤”,但他还未能指出这是一个生活体验的问题。《孤儿行》对孤儿的痛苦没有作空洞的叫喊,而着重于具体描绘,也是值得注意的一个特点。

(三)形式的自由和多样。汉乐府民歌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长短随意,整散不拘,由于两汉时代紧接先秦,其中虽有少数作品还沿用着《诗经》古老的四言体,如《公无渡河》、《善哉行》等,但绝大多数都是以新的体裁出现的。从那时来说,它们都可以称为新体诗。这新体主要有两种:一是杂言体。杂言,《诗经》中虽已经有了,如《式微》等篇,但为数既少,变化也不大,到汉乐府民歌才有了很大的发展,一篇之中,由一二字到八九字乃至十字的句式都有,如《孤儿行》“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便是十字成句的。而《铙歌十八曲》全部都是杂言,竟自成一格了。另一是五言体。这是汉乐府民歌的新创。在此以前,还没有完整的五言诗,而汉乐府却创造了像《陌上桑》这样完美的长篇五言。从现存《薤露》、《蒿里》两篇来看,汉乐府民歌中当有完整的七言体,可惜现在我们已看不到了。丰富多样的形式,毫无疑问,是有助于复杂的思想内容的表达的。

(四)浪漫主义的色彩。汉乐府民歌多数是现实主义的精确描绘,但也有一些作品具有不同程度的浪漫主义色彩,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如抒情小诗《上邪》那种如山洪爆发似的激情和高度的夸张,便都是浪漫主义的表现。在汉乐府民歌中,作者不仅让死人现身说法,如《战城南》,而且也使乌鸦的魂魄向人们申诉,如《乌生》,甚至使腐臭了的鱼会哭泣,会写信,如《枯鱼过河泣》:

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作书与鲂鱮,相教慎出入。

所有这些丰富奇特的幻想,更显示了作品的浪漫主义的特色。陈本礼《汉诗统笺》评《铙歌十八曲》说:“其造语之精,用意之奇,有出于三百、楚骚之外者。奇则异想天开,巧则神工鬼斧。”其实,并不只是《铙歌》。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陌上桑》。从精神到表现手法都具有较明显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因素。诗中的主人公秦罗敷,既是来自生活的现实人物,又是有蔑视权贵、反抗强暴的民主精神的理想形象。在她身上集中地体现了人民的美好愿望和高贵品质。十分明显,如果没有疾恶如仇的现实主义和追求理想的浪漫主义这两种精神的有机结合,以及现实主义的精确描绘和浪漫主义的夸张虚构这两种艺术方法的相互渗透,是不可能塑造出罗敷这一卓越形象的。尽管这种结合,是自发的、自然而然的,但作为一种创作经验,还是值得我们借鉴

《玉台新咏》前一部分的“往世名篇”取材十分丰富。其中既有对古代妇女婚姻变故的描写(如古诗《上山采蘼芜》),也在对远行丈夫的无穷思念(如古诗《冉冉孤生竹》);既有令人怦然心动的爱慕表白(如古《越人歌》),也有缠绵动人的爱情故事(《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既有不慕荣华、反抗强暴的颂歌(如辛延年《羽林郎》),也有不惜以死来斥责丈夫负心的烈举(如颜延之《秋胡诗》);既有六宫嫔妃失宠的哀怨(如班婕妤《怨诗》),也有公主远嫁匈奴的哀苦(如石崇《王昭君辞》);既有活泼可爱的娇憨幼女(如左思《娇女诗》),也有倾国倾城的绝色佳人〔如李延年《歌诗》〕;既有男子对恋人才情的思恋(如张华《情诗》,)也有丈夫对亡妻举止的怀念(如潘《悼亡诗》)……总之,无论是女子的天生丽质、巧饰靓妆、华美穿戴,还是缠绵的情思、悲欢的婚姻,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作品都有生动的描述;另外加上所咏女子身份不同、遭遇各异,因而具有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深刻的人文内涵,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妇女真实的生存状况、丰富的情感世界。诗主要反映女性的生活,表现女性的情思,描绘女性的柔美,吐露女性的心声,同时也表现了男性对女性的欣赏、爱慕,刻画了男女之间的爱恋与相思。因此又可以说,《玉台新咏》是一部关于女性的诗集,一部情爱的宝典,一部唯美的乐章,在文学史和审美发展史上有重要的价值和不同寻常的意义。

《玉台新咏》虽是情诗,但却有反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由的积极地思想意义。表现出真挚爱情和妇女痛苦的作品也不少。如《上山采蘼芜》﹑《陌上桑》﹑《羽林郎》等作品﹐都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孔雀东南飞》详尽地写出一个封建家庭悲剧的全部过程。这都说明《玉台新咏》所录诗作并非全是艳情诗。

《玉台新咏》所收作家自汉至梁共131人(宋刻111人),作品凡870篇(其中179篇宋刻本未收)。计有五言诗8卷﹐歌行1卷﹐五言四句诗1卷﹐共为10卷。明胡应麟说它“但辑闺房一体”,清纪容舒说:“此书最大的特点,是徐陵在文学史上的标新立异。《玉台新咏》以不同的色调和情感勾勒出纷然不同的画面,其内容虽全涉女性,但并非全是靡靡之音,”未可概以*艳斥之“(《四库全书总目》)。

在编纂体例上,《玉台新咏》有三个特色:  1、按题材或主题归类;2、对所录作家作品按历史时间的先后编排;3、收录在世人物之作。

1 有什么古语文言文或者诗句形容友情变淡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友谊的名言

友谊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英)休谟

友谊--是使青春丰富多彩的,清纯的生命的旋律,是无比美丽的青春赞歌。 --(日)池田大作

友谊是一种相互吸引的感情,因此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罗兰

没有彼此的敬重,友谊是不可能有的。 --(苏)马卡连柯

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但要获得真正的友谊并不容易,它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浇灌,用原则去培养。 --(苏)奥斯特洛夫斯基

友谊不再增长的时候,它马上会开始下降--对于一个人的友谊总是不进则退,两者之间没有静止和平衡状态。 --(美)亨利、詹姆斯

若不能原谅彼此的小缺点便不能让友谊长存。 --(法)拉布吕耶尔

最牢固的友谊是共患难中结成的,正如生铁只有在烈火中才能锤炼成锅一样。 --(英)科尔顿

幸福的时候需要忠诚的友谊,患难的时刻尤其需要。 --(古罗马)塞涅卡

如果说,友谊能够调剂人的感情的话,那么友谊的又一种作用则是能增进人的智慧。 --(英)培 根

人生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才是不容易;友谊总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 --(德)马克思

真挚的友谊犹如健康,不到失却时,无法体味其珍贵。 --(英)培根

在友谊里,不用言语,一切的思想,一切的愿望,一切的希冀,都在无声的欢乐中发生而共享了。 --(黎)纪伯伦

既不请求别人也不答应别人去做卑鄙的事情,为友谊的一项原则。 --(古罗马)西塞罗

柔和的态度对于一颗被人轻蔑的心的确是很大的安慰。 --(法)罗曼、罗兰

以赠品收买朋友,则他也可能被他人收买。 --(英)莎士比亚

长期在一起同甘共苦共患难,才能有莫逆之交。 --(古罗马)西塞罗

友谊的最大努力并不是向一个朋友展示我们的缺陷,而是使他看到自己的缺陷。 --(法)拉罗什夫科

虚伪的友谊有如你的影子;当你处在阳光下时,它会紧紧地跟着你,但你一旦走到阴暗处时,它立刻就会离开你。 --(英)培根

2 代表爱情破裂的文言文

诗经·卫风·氓》 诗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汉乐府·有所思有所思①,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②君,双珠玳瑁簪③。用玉绍缭④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⑤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⑥!鸡鸣狗吠⑦,兄嫂当知之。

妃呼狶⑧!秋风肃肃晨风飔⑨,东方须臾高⑩知之!2注释编辑①有所思:指她所思念的那个人。②何用:何以。

问遗(wèi):“问”、“遗”二字同义,作“赠与”解,是汉代习用的联语。③玳瑁(dài mào):即玳瑁,是一种龟类动物,其甲壳光滑而多文采,可制装饰品。

簪:古人用以连接发髻和冠的首饰,簪身横穿髻上,两端露出冠外,下缀白珠。④绍缭:犹“缭绕”,缠绕。

⑤拉杂:堆集。这句是说,听说情人另有所爱了,就把原拟赠送给他的替、玉、双珠堆集在一块砸碎,烧掉。

⑥相思与君绝:与君断绝相思。⑦鸡鸣狗吠:犹言“惊动鸡狗”。

古诗中常以“鸡鸣狗吠”借指男女幽会。⑧妃(bēi)呼豨(xū xī):妃,训为“悲”,呼豨,训为“歔欷”。

⑨肃肃:飕飕,风声。晨风飔(sī):据闻一多《乐府诗笺》说:晨风,就是雄鸡,雉鸡常晨鸣求偶。

飔当为“思”,是“恋慕”的意思。一说,“晨风飔”,晨风凉。

⑩须臾:不一会儿。高(hào):是“皜”、“皓”的假借字,白。

“东方高”,日出东方亮。《汉乐府·上山采蘼芜》上山采蘼芜⑴,下山逢故夫⑵。

长跪问故夫⑶,新人复何如⑷?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⑸。颜色类相似⑹,手爪不相如⑺。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⑼。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⑽。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⑾。

[1]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①,兰泽多芳草②。采之欲遗谁③?所思在远道④。

还顾望旧乡⑤,长路漫浩浩⑥。同心而离居⑦,忧伤以终老⑧。

作品注释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①芙蓉:荷花的别名。②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③遗(wèi):赠。④远道:犹言“远方”。

⑤旧乡:故乡。⑥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形容无边无际。⑦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⑧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⑨还顾:回头看。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无名氏迢迢(tiáo)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zhuó)素手,札札(zhá)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jiàn),脉脉(mò)不得语。

白头吟(369人评价) 91朝代:两汉作者:卓文君原文: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一心人 一作:一人心)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诀别书》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木,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而不悟!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湘妃怨元曲(20张)夜来雨横与风狂,断送西园满地香①。晓来峰蝶空游荡,苦难寻红锦妆②。

问东君归计何忙③?尽叫得鹃声碎④,却教人空断肠。漫劳动送客垂杨⑤!妾薄命汉帝宠阿娇⑵,贮之黄金屋。

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⑶。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⑷。

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⑸。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⑹。

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⑺。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1]。

3 形容时间长了感情淡了诗句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汉 ;卓文君〈白头吟〉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 ;刘禹锡《竹枝词》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唐;元稹〈离思〉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唐;李白〈三五七言诗〉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赠别〉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唐;李商隐〈无题〉

明月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吕洞宾《梧桐影》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张沁《离人》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狅。 李商隐《无题》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李白《清平调之二》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李煜 《更漏子 金雀钗》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李煜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慢脸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李煜 《菩萨蛮》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凤栖桐》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玉楼春〉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朱淑真〈山查子〉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司马光〈西江月〉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生〈千秋岁〉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云案元夕〉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 秦观〈鹊桥〉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秦观〈鹊桥〉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元徐再思《蟾宫曲春情》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右来最易醒。 清;史清《溪佚题》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黄増《集杭州俗语诗》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曹雪芹《红楼梦》

相思树下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民国;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胡适〈生查子〉

人生自古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宋;欧杨修《玉楼春》

4 有什么悲伤的古文句子形容爱情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无题

作者: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

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冯小青《怨》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陈叔达《自君之出矣》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结发为夫妻》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韦庄《女冠子二首其一》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晏殊《玉楼春》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卢仝《有所思》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牋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二》

5 有什么古语文言文或者诗句形容友情变淡曾经和很好的朋友,但如今渐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友谊的名言友谊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英)休谟友谊--是使青春丰富多彩的,清纯的生命的旋律,是无比美丽的青春赞歌。 --(日)池田大作友谊是一种相互吸引的感情,因此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罗兰没有彼此的敬重,友谊是不可能有的。--(苏)马卡连柯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但要获得真正的友谊并不容易,它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浇灌,用原则去培养。

--(苏)奥斯特洛夫斯基友谊不再增长的时候,它马上会开始下降--对于一个人的友谊总是不进则退,两者之间没有静止和平衡状态。--(美)亨利、詹姆斯若不能原谅彼此的小缺点便不能让友谊长存。

--(法)拉布吕耶尔最牢固的友谊是共患难中结成的,正如生铁只有在烈火中才能锤炼成锅一样。 --(英)科尔顿幸福的时候需要忠诚的友谊,患难的时刻尤其需要。

--(古罗马)塞涅卡如果说,友谊能够调剂人的感情的话,那么友谊的又一种作用则是能增进人的智慧。--(英)培根人生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才是不容易;友谊总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

--(德)马克思真挚的友谊犹如健康,不到失却时,无法体味其珍贵。--(英)培根在友谊里,不用言语,一切的思想,一切的愿望,一切的希冀,都在无声的欢乐中发生而共享了。

--(黎)纪伯伦既不请求别人也不答应别人去做卑鄙的事情,为友谊的一项原则。 --(古罗马)西塞罗柔和的态度对于一颗被人轻蔑的心的确是很大的安慰。

--(法)罗曼、罗兰以赠品收买朋友,则他也可能被他人收买。--(英)莎士比亚长期在一起同甘共苦共患难,才能有莫逆之交。

--(古罗马)西塞罗友谊的最大努力并不是向一个朋友展示我们的缺陷,而是使他看到自己的缺陷。--(法)拉罗什夫科虚伪的友谊有如你的影子;当你处在阳光下时,它会紧紧地跟着你,但你一旦走到阴暗处时,它立刻就会离开你。

--(英)培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76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