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是汉代什么的一组作品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什么的一组作品,第1张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乐府”的一组作品

附注: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文人五言诗,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又称《文选》)而成。

《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意境。同时,《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

代表汉代五言诗最高的成就是:“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和《明月何皎皎》。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意境,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

汉代文学创作中最流行的文体是汉赋。

汉赋,是在汉朝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为汉朝儒客文人热衷的文体,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摛文;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

汉赋的内容可分为5类:一是渲染宫殿城市;二是描写帝王游猎;三是叙述旅行经历;四是抒发不遇之情;五是杂谈禽兽草木。而以前二者为汉赋之代表。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 

汉赋在结构上,一般都有三部分,即序、本文和被称作乱或讯的结尾。汉赋在后期写法上大多以丰辞缛藻、穷极声貌来大肆铺陈,为汉的强大或统治者的文治武功高唱赞歌,只在结尾处偶尔略带几笔,微露讽谏之意。

汉赋分为骚体赋、大赋、小赋。骚体赋代表作为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它直接受屈原《九章》和《天问》的影响,保留着加兮的传统,其语言是四言和散句的结合,表现手法为抒情言志汉初六十年是骚体赋的时期。大赋又叫散体大赋,规模巨大,结构恢宏,气势磅礴。

汉赋的地位和影响:

赋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中国文坛上兴起的一种新的文体。在汉末文人五言诗出现之前,它是两汉四百年间文人创作的主要文学样式。汉赋,特别是那些大赋,尽管有着如上所述的缺点,在文学史上仍然有其一定的地位。

其次,汉大赋虽然炫博耀奇,堆垛词藻,以至好用生词僻字,但在丰富文学作品的词汇、锻炼语言辞句、描写技巧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建安以后的很多诗文,往往在语言、辞藻和叙事状物的手法方面,从汉赋得到不少启发。

最后,从文学发展史上看,两汉辞赋的繁兴,对中国文学观念的形成,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中国的韵文从《诗经》、《楚辞》开始,中经西汉以来辞赋的发展,到东汉开始初步把文学与一般学术区分开来。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创作的并被南朝萧统选录编入《文选》的十九首诗的统称,这十九

首诗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

《今日良宴

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

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

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

的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

与痛苦,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

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东汉文人尝试写五言诗的热情大增,因之,五言取代四言成为新的诗歌样式。完整的七言诗篇也开始产生,但多附于赋尾,作为赋的一个部分。东汉文人诗的代表是《古诗十九首》。

  班固、张衡、秦嘉的诗

  汉初诗坛较为冷落,原因之一是诗体的守旧,缺乏创新。当时文人写诗,主要因袭《诗经》以来的四言体或模仿楚辞体。

  新颖、完整的五言诗首先在汉代民歌中产生。在民歌影响下,文人创作的五言诗开始出现。

  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的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此诗写法质朴。内容有关西汉孝女缇萦救父之事,作者只是隐括本传,缺乏文采和形象性。但因为是开创之作,成为“咏史”诗歌正体。

  班固的《竹扇诗》是完整的七言诗,但原系于赋尾,作品未能独立。此诗描述竹扇的制作过程及形制、功用,风格质朴。

  张衡《同声歌》是描写清丽、细腻的五言诗,多用比喻、排偶,措词奇妙,兴寄高远。

  其《四愁诗》为骚体七言诗。全诗四章,章七句。每章首句中间有“兮”字。因此还算不上完整的七言诗。诗写欲报美人之赠而不可得,采用重章叠句形式。一般认为,此诗有政治上的寄托。在诗史上,开七言歌行先声。

  张衡还有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因附于《思玄赋》而未能独立。诗文抒写人生有限而河清之世难待的苦闷。

  班固的五、七言诗以叙事为主,张衡的五、七言则长于抒情。自张衡始,东汉文人五、七言诗形成了以抒情为主的基本走势。

  秦嘉《赠妇诗》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诗文抒写爱情,情感真挚。秦嘉夫妇因为“少小罹茕独”,共同的遭遇使两人婚后相互培加珍视。面临离别,痛苦怅惘难以排遣。语朴情真,十分感人。

  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

  郦炎等三人生活于东汉后期,他们的诗风较之东汉前期发生了重大变化,变温柔敦厚为控诉、呐喊,对现实进行着猛烈的批判。

  郦炎《见志诗》,写怀才不遇的感慨,多有不平之气。赵壹《疾邪诗》附于《刺世疾邪赋》后,表现出对东汉王朝的彻底绝望,情感激烈。蔡邕《翠鸟诗》是乱世文人全身远害心态的写照。寓言诗体。

  三人诗都作于灵帝时期,具有乱世文学的特征。蔡诗的忧患意识,郦、赵的批判意识,都很突出。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产生于东汉桓、灵时期,是一组无主名的文人五言抒情诗。最早著录于萧统《文选》。内容多为游子思妇题材,写离愁别绪和仕途失意,情调感伤,风格韵味大体一致。

  这类诗在当时有相当数量。后来钟嵘《诗品》所及,尚有59首。

  《古诗》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为五言新诗体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

  创作背景。东汉后期,社会动乱,政治衰落。统治者以儒学取士的制度名存实亡。大量士子为寻出路,背景离乡,游学游宦而无结果。于是仕途失意之感成了这时期文人诗的重要内容。而士子们远离乡里,又自然会有许多羁旅愁思。与游子思归相对,还有若干思妇的悲哀苦闷。因之游子思妇成为《古诗》重要内容题材。

  作者因是失意文人,他们对人生真谛往往有独到领悟,许多诗因此揭示出不少人生哲理。

  艺术成就。长于抒情。风格平易淡远,语言浅近自然,却含蕴深厚。多用比兴手法。刘勰:“五言之冠冕”(《文心》)。钟嵘:“一字千金”(《诗品》)。

  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在语言上有四言,五言,杂言,但多数是五言的。这以后曹操父子以及陶渊明为首的文人们发展了五言诗。同时,七言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乐府诗的代表作<<孔雀东南飞>>,<<陌上桑>>在诗歌历史上有很大的文学价值。

  汉魏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转型时期。汉(末)魏六朝在政治上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和黑暗时期,但在思想文化艺术史上却非常重要,其影响之深远,直达现今。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只是由作者按照个人的内容需要和声韵感觉来进行写作。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印度(古称天竺)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规律,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

  说起汉魏诗学,我们不得不提起建安文学。建安文学成就的主要代表是三曹父子兄弟以及孔融、王粲、刘桢、阮瑀、徐干、陈琳、应暘等。这些人被称为“建安七子”。后人称这一时期是“结束汉响,振发魏音”,它标志着汉代文学风格样式的结束,开创了一个新的文学时代。唐代李白有诗赞扬“蓬莱文章建安骨。中国自孔子以后相当一个时期里,文学崇尚理性,以说理,叙事为主,所以有“诗言志”、“文以载道”的说法,成为传统。但三国时期却出现了“缘情”的主张,与“言志”并提。“缘情”大体相当于今天所说的抒情。象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曹丕的“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等等,就是这样的诗歌。

  汉魏诗学除了建安诗体外,还有一继承了《诗 国风》“民间自然性情之响”的诗歌体裁,即“汉魏乐府”。继《诗经》《楚辞》之后,两汉乐府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又一壮丽的景观,作为一种新的诗体,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汉乐府以其匠心独运的立题命意,高超熟练的叙事技巧,以及灵活多样的体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新的范本。例如格调自由,情感真切的《古歌》;坦露女子对爱情的忠贞誓言的《上邪》;形式齐整,言词优美隽永的《迢迢牵牛星》;以及故事曲折起伏,人物性格鲜明,言语明快简洁的叙事类民歌《陌上桑》、《孔雀东南飞》。

  受汉乐府的影响,汉魏诗学经历了由叙事向抒情,又模仿民歌到作家独创的转折。列如传承至今的《古诗十九首》即是出自汉代文人之手。而建安文学的创作,则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徒诗的转变。中国传统诗歌也由此迈入雅文学的行列。

  此外,诗歌从四字一句的“四言诗”发展到今天仍然很通行的五字或七字一句的“五言”、“七言”诗体,也是在汉魏之际确立的。一般认为,曹操的《观沧海》、《龟虽寿》等四言诗是前代诗歌的“压卷之作”,也就是说四言诗中最后出现,却又是最好的作品,而曹丕《燕歌行》的灵活自由的七言诗,则为后来的七言律诗开创了一个新时期。

  魏晋时期,其诗歌产生了一种特殊的“魏晋风度”。它包含有“狂饮”、“放诞”等狂放的行为,有“清谈”、“隐逸”、“拟古”一类奇特的风气,也有儒、道、佛混杂的思想。在题材上,汉魏六朝的诗歌除了“缘情”之外,又产生了“山水”、“田园”和“玄言”等不同诗派;在诗风上,则出现了自然清新,明白晓畅的主流;在形式上,则共同趋于五七言的整齐,进而形成了完整严密的格律。

  三、盛唐诗风

  如果把中国诗歌流变的历史,譬作九曲黄河,那么究其源始,犹如雪水消融,点点滴滴,接下来则如轻溪泻地,随意流转,灵动自如,终于在汉魏六朝间进入了一个汇湾,吸纳他源,积蓄能量,汗漫浩荡。直至隋唐则突然变化为飞瀑万卷,声势浩大,奔腾不息,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对唐诗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怎么估价都不算过分的。鲁迅答杨霁云函锐:“我认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作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甘而不必动手。”(《鲁迅书信集》

  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约300年中,流传下来的诗歌就将近5万首,比西周到南北朝的1600多年留下的诗篇多出2倍多。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以大诗人李白、杜甫的诗歌成就最高,达到诗歌创作的高峰。令后世诗人豪士可望而不可及。这是中国诗歌的宝藏,也是中国诗歌的丰碑!

  陈子昂在理论上提出了风骨与兴寄两大主张。陈子昂的诗歌鲜明的表现了他的理论,无论是积极方面与消极方面都是如此。形式上都是五言古诗,内容表现是多方面,十分丰富的。 陈子昂所追求的是风骨,与他大致同时的张若虚,却在创作中追求明丽纯美。他的一首《春江花月夜》达到了纯美的极至。闻一多在《宫体诗的自赎》中总结《春江花月夜》说:“向前替宫体诗赎清了百年的罪,因此,向后也就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

  盛唐之后,国力由盛而衰,而诗歌的格调也身受其影响。如冷落寂寞的大历诗风。此后,诗人们着力于创新,创作出大量极富新意的各体诗歌。尤以韩孟诗派为盛,其代表人物有“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古今之穷”的韩愈等。韩愈致力于诗歌创新,主张“不平则鸣”。陈寅格先生称其诗“既有诗之优美,复具文之流畅,韵散同体,诗文合一。”

  与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诗坛又崛起了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元白诗派。这派诗人重写实、尚通俗。二者虽背道而驰,但实质却都是创新,取途虽殊而归趋则同。

  步入晚唐,社会衰败,政治黑暗。诗坛又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诗人。如杜牧,贾岛,隐士诗等。而晚唐诗歌的集大成者乃属李商隐。李诗艳而不靡、凄美浑融、情调幽美、意象朦胧,最为杰出的则是其以无题为中心的爱情诗。

  唐诗是唐人的是一种生存和竞争方式,也是唐人的一种思维方式。他们状物言情,或者表达曲折微妙的情绪,索性直接以诗为言,信手拈来。研究唐诗兴盛之由的著作如林,但除了从经济政治立说的“反映论”外,我们似更应该注意文化的因由。我们谈“唐诗”,不应该离开“唐风”。

  四、诗的低谷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是经历了盛唐之后宋元明清的诗歌的最贴切的写照。随着诗歌在唐代达到鼎盛之后,诗歌在文坛中的地位逐渐衰落,本来桀傲不驯的诗歌洪流,在此之后一变而为一副循规蹈矩,安详驯顺的模样了。

  经历了隋唐盛世,封建社会在浩瀚的中国历史中逐渐发展到了顶峰。

汉代乐府诗最开始是两汉乐府音乐机关的所创作的作品,融合了民间艺术和当时的官方艺术,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 很多都是丰富乐府的乐章,用作娱乐,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

魏晋六朝时,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创新性的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乐府诗诗歌正式出现在文学史上,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魏晋南北朝的乐府诗主要体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富有与南方大相异趣的粗犷豪放的气概,呈现出另外一种风情民俗的画卷。

到了唐朝继续将乐府诗发扬光大,出现了一种新型的乐府诗,称之为新乐府诗。元结、韦应物、戴叔伦、顾况等都是新乐府诗的代表人物,他们可说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后来出现了韩愈 、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和白居易、元稹倡导的新乐府运动,真正的将新乐府诗渐渐被大家熟知并且接受。

乐府诗歌体裁对后世的歌行体有着非常强大的影响,在很多优秀的诗篇中都可以见到乐府诗的影子,其中最为大家熟知的就是诗仙李白,李白的乐府歌行更是空前, 李白的诗风格想象力极为丰富,可以说是天马行空,这都是受到乐府诗歌的影响,它们在艺术形式上所受汉乐府民歌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73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