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1《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宇宙中的地球》教案,第1张

  高中地理必修1《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分析,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确定的理由:是核心知识,是说明地球宇宙环境的基础。

 2特殊的行星的特殊之处——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确定的理由:是地球特殊性的具体体现,地球有了生命和人类才有可能探讨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四大圈层环境的发展规律。

  教学难点:

 1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确定理由:学生易于从自然常识角度认识地球上为什么有生命,而难以从地球的宇宙环境探索地球为什么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过程

  一、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

 一)地心说——日心说——星系说——目前观测到的宇宙

 (讲述)从古代以托勒密为代表提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到16世纪哥白尼提出的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实际上把宇宙看成是太阳系;再到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星系”作为宇宙的代名词;再到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我们对宇宙认识不断深入。

 二)现在人类认识的宇宙

 1、宇宙是形态多种多样的物质世界

 天体类型: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建议)教师结合课本图11分别介绍星云、行星、流星、彗星等天体的定义以及蟹状星云、土星、狮子座流星雨、哈雷彗星的突出特征。对彗星在运行轨道上不同位置彗尾的长短、方向的变化规律及形成原因可作适当补充。

 2、天体系统 ——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就形成了天体系统。

 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总星系

 (建议) 教师画出天体系统层次表并结合按天体系统层次顺序分别介绍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总星系。

 3、宇宙的演化过程

 各种天体不是同时形成,各有其发生、发展、衰亡的历史。而整体的宇宙则经历温度从高到低, 物质密度从密到稀的演化过程。

  二、宇宙中的地球

 一)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参阅教材第3页表11)

 附表1 九大行星的数据分析表

 行星分类 成员质量 体积 平均密度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类地行星

 巨行星

 远日行星

 附表2 地球各项指标在类地行星及九大行星中排位

 地球 质量 体积 平均密度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在类地行星中排

 在九大行星中排

 二)地球又是一个适于生物生成和繁衍的行星

 1、 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一直比较稳定。

 从太阳系的诞生到地球上有生命的痕迹,中间经历了漫长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一直比较稳定,生命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

 2、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和共面性,这样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3、地球自身具备有生物生成所需的温度、大气、水等条件。

 平均温度15 c :地球与太阳距离太近,温度就过高,则热扰动太强,原子不能结合在一起,也就不可能形成分子,更不用说生命物质。地球与太阳距离太远,温度过低,分子将牢牢结合在一起,以固态和晶体存在,生物也无法生存。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其引力可保存大气,形成大气层。经过漫长的过程,演变成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成分。

 大量的液态水:地球内部温度升高使结晶水汽化;地表温度逐渐下降,在地面低洼处形成了原始的大洋。

 高中地理必修1《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二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

 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

 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

 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难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

 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含义

 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工具

 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九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对其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高中阶段继续对其作进一步的介绍。

 板书 第一章 行星地球

 初中地理的研究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现在我们就面向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介绍 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开始了。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星云和星系。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镜,人们还发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讨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阅读材料,并结合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所见,谈谈你在天空中可以看到的星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天体的主要类型:星光闪烁的恒星、在星空中移动的行星、圆缺多变的月亮、轮廓模糊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彗星、气体和尘埃(备注: 1此部分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各种天体的主要特点及各种天体的视形状和特点; 2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板书1、几种常见的天体

 过渡正是由于以上所述天体和星际物质构成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的各种天体是否为孤立的呢经过科学家的实验证明: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我们称之为天体系统

 讨论请同学们结合课本P3图12及相关材料,举出一些天体系统的例子,并完成P4的上面的活动题。

 学生回答略

 引导 好,像同学们举出的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等都是天体系统。那么,这些系统内的天体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呢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形式的关系呢(互相吸引;围绕旋转)

 板书 2、天体系统

 启发讨论 天体系统有大有小,大的天体系统又可包含许多小的天体系统。刚才同学们提到的三个天体系统之间是如何包含的呢(银河系含太阳系,太阳系含地月系)

 学生回答略

 讲解 (备注:投影课本P3图12讲解)地月系只有两个天体,地球和月球,它们之间的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太阳系则包括太阳、九大行星、卫星及其它天体,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距离为15亿千米;而银河系是由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组成的恒星集团,象太阳这样的恒星就有2000多亿颗,太阳就处于距银河系中心27万光年的位置上。

 讲解 银河系已如此庞大,是否就是最大的天体系统呢是否就是我们的宇宙呢还远远不是。利用天文望远镜,我们可以观测到在银河系之外,还有约10亿个类似的天体系统,它们被统称为河外星系。

 多媒体放映 河外星系(仙女座星云,大、小麦哲伦云等)。

 人类目前所认识到的整个宇宙,科学家称之为总星系,是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当然,随着空间探测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必然还会进一步扩展。

 讲解 同学们刚才关于活动的回答很好,这里我们一起总结一下:(多媒体投影)

 复习提问 天体系统的概念及其层次结构

 新课导入我们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那么太阳系中还有哪些行星哪他们又有哪些特点为什么在众多的行星中惟有地球存在生命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讨论的主要问题。

 板书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启发讨论阅读教材P4图14太阳模式图思考太阳系周围有几颗行星,它们由近及远的排列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目前已知太阳系有九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在火星、木星之间夹有小行星带。

 板书1、九大行星

 启发讨论在太阳系中,九大行星就好像一个家庭中的九个兄弟,有许多共性,请结合有关材料完成P4—P5活动题1、2,并总结九大行星在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上有哪些共同之处

 板书2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1(1)九大行星在公转的方向相同,均为自西向东转,我们称为同向性。

 (2)各大行星的轨道倾角都很小,只有水星和冥王星的大一些,最大也不过17°,说明九大行星的公转轨道近似在同一个平面上,我们称之为共面性。

 (3)公转轨道椭圆的偏心率,即焦点到椭圆中心的距离与椭圆半长轴之比,它决定椭圆的形状。偏心率越小,越趋向于圆,当偏心率为0时,轨道就是圆。九大行星的公转轨道的偏心率都很小,说明它们的公转轨道都是接近于圆的椭圆,我们称之为近圆性。

 (4)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2(1)(启发引导)九大行星的质量、大小、化学组成等结构特征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由此,可以将九大行星划分为三类——与地球类似的称之为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体积和质量都大的称之为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第三类是距离太阳远的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称之为远日行星。现在,黑板投影一个表格,看看你能否根据所学的知识填出:

 边启发,边指导学生填上表。

 (2)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没有特殊的地方。

 过渡 通过以上我们对九大行星的了解,我们知道目前只有地球上具有生命存在,这就是我们要讲的下一个问题。

 板书三、存在生命的星球

 启发讨论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为什么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繁衍的行星呢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地球为生命物质的存在提供了三个最优越的条件,这也是其它行星不具备的条件——(1)日地距离适中(1496亿km),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地球上的温度,还有利于水的液态存在。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2) 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吸引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又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以氮、氧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3)海洋的形成: 由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及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等形成了原始大洋,地球最初的单细胞生命就出现在大洋中。(备注:此部分可以模拟演示或讲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温度、大气、水等条件;假设地球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地球生命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地球大气、温度与地球水的关系)

 板书1、日地距离适中

 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3、液态水的存在

 启发提问 宇宙中是否只有地球上存在有生命物质

 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具有上述两项条件就可以存在的生命物质,而在宇宙中,在其他的恒星系统中,是否也会存在像地球这样的天体这是非常有可能的!因此,人们通过各种途径,正在不断地探索。

 总结全课

 课后习题

 巩固练习题(投影片,当堂完成)

 1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分析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课后探究阅读有关哥白尼、布鲁诺等的书籍,开一次班级天文学演讲会,讨论学习前人科学探索的精神,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感想。

 板书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几种常见的天体

 2、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九大行星

 2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三、存在生命的星球

 1、日地距离适中

 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3、液态水的存在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 七年级地理 《地球的运动》教案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标: 1、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释所产生的昼夜更替与时间差异现象

 2、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3、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释所产生的季节变化与热量差异现象。

 4、能够结合当地季节变化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5、 利用地球上的五带分布图说出五带划分的界线,并能举例说明各带的特点。

 该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通过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初步建立地球自转的空间概念,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绕转中心、方向和周期)。

 2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自转过程,理解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3通过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初步建立地球公转的空间概念,认识地球公转的特点(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和地轴倾斜方向)。

 4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公转过程,理解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5在实验演示、观察思考、 总结 归纳等探究过程中,逐步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探究精神。

 环节预设:导学(分组演示实验)—读学(看教材)—研学(合作探究)—展学(展示学习成果)

 学法导引:通过分组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看课件,阅读课本,合作探究完成要点点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用简单的 方法 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难点

 1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自转过程,理解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2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公转过程,理解中午太阳高低的变化、白昼和黑夜时间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 教学方法

 教法

 创设情景法、实验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

 情景感受法、实验体会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1:通过儿歌创设意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地球的运动

 SHAPE MERGEFORMAT

 导入2:朝辉夕照,日月轮回。你知道为什么太阳每天都是东升西落的吗地球上的昼夜更替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导入地球的自转

 讲授新课(实验探究,归纳提升)

 一、地球的自转

 实验探究,观察发现

 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成员转动地球仪,观察讨论地球自转的特点(绕转中心、方向和周期)。

 小组成员共同思考下列问题:

 1地球沿什么方向绕地轴自转

 2你知道地球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吗

 3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

 地球的自转运动 自转中心 自转的方向 自转一周的时间 产生的自然现象(举例) 小组长协调大家的观察讨论结果,记录员做好相关结论的记录工作。

 老师演示、点拨提升,帮助学生认识地球自转运动的特点,并强化对地球自转方向的绘图工作。

 实验探究,观察发现

 小组长组织大家,继续刚才的实验,用手电筒当光源照射地球仪,并按照地球自转方向转动地球仪,观察、讨论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的产生,探究这些地理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小组长协调大家的观察讨论结果,记录员做好相关结论的记录工作。

 老师用手电筒和地球仪演示画图、点拨提升,帮助学生理解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昼夜更替现象的产生、体验和分析:

 SHAPE MERGEFORMAT

 昼半球、夜半球和晨昏线(圈)的关系:

 二、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昼夜交替

 SHAPE MERGEFORMAT

 各地时间差异现象的产生、体验和分析:

 (2、)时间差异: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了 差异。因为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 向 运动,所以总是 边比 边先见到日出。

 承转:儿歌: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地球绕着太阳跑就是指地球的公转运动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范文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和对比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速度等基本特征;

 (2)理解黄赤交角的形式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3)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观察、理解、想象和创新的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或者通过播放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的视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2)运用比较的方法,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从中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宇宙是运动的,运动与静止是统一的辩证的唯物主义宇宙观。

 (2)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

 二、教学重点:地球运动基本形式的一般特点

 三、教学难点: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观察法、演示法、绘图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 教学程序 设计意图 [展示]

 [教师提问] 太阳东升西落、四季变化现象的。

 1为什么太阳会东升西落

 2地球上为什么会如此的四季变化现象

 (引入新课) 创设情境,设疑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课本的地理知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提示] 这些现象都是由地球的运动引起的 通过简略的告知答案,进一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提问] 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基本形式

 学生回答:自转和公转 引导学生看课本,找出知识点 [提示] 首先学习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绕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 让学生进入状态,大致了解教师授课的逻辑顺序,便于学生掌握 [教师提问]

 [过渡]

 简单温故一下初中地理课本学习过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回答:(概念、绕转中心、方向)

 温故而知新,为更好地学习新知识。

 [教师点评] (1)地球围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自转。

 (2)绕转中心:地轴

 (3)方向:自西向东,北极看:逆时针;南极看:顺时针(南顺北逆)

 [地球仪演示] 分别从侧面、北极上空、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旋转方向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式的教学,更利于学生掌握

 [教师讲述] 地球自转的周期,有参考点的不一样,一日的时间长度也略又差异,有恒星日(23h56′4″)和太阳日(24h) 教学难点,简单讲解,不要求学生深入理解。 [教师讲述]

 [教师设问]

 地球的速度可以用角速度和线速度来描述,设问:什么是角速度和线速度,它们又是怎么计算的呢 培养学生对实物模型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结合数学公式来分析,引出角速度和线速度存在的规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演示、动画]

 [教师分析] 角速度:角速度是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V=@/ t)

 线速度是单位时间转过的弧长(V=L/ t) [巩固练习]

 [提问] 问:广州和上海,哪个地方的线速度大

 学生回答:广州 结合考点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过渡]

 [提示] 从绕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四方面了解了地球的自转,接下来,继续按照这几个方面来学习地球的另一种地球的运动方式——公转。

 适当过渡,为学生学习提供清晰的思路 [教师提问] 什么是地球公转绕转中心是它的自转方向又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看书,寻找答案

 [学生回答] 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叫公转。

 绕转中心:太阳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教师讲述] 同样地,地球的公转周期由于参照点不通也有两个,分别是恒星年(365 天 6时9分10秒)和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

 [教师讲述]

 [动画演示] 观察图118,地球是绕着太阳公转产生的轨道,叫公转轨道。地球的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所以有了远日点与近日点之分。地球绕太阳公转,当地球绕到近日点时,北半球正好为一月初;绕到远日点时,北半球正好为七月初。

 更好理解地球公转 [提示] 一些学生好难想象地球自转和公转同时进行的情景 过渡

 [学生演示] 4个学生分成两组演示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公转情景 把错误演示作为教学案例,及时指出错误,纠正,使学生印象深刻;演示正确则给与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过渡] 接下来,我们学习公转的速度。地球公转也有线速度和角速度。补充一个定律——开普勒定律 结合物理、数学定律公式,使抽象知识简单化、直观化

 [教师分析] 开普勒定律: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也就是图中两块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用扇形面积公式推导s1=s2,s1=1/2L1R1=1/2L2R2,R1大于R2,所以L1要小于L2,根据V=L/t ,可以推出近日点速度较快,远日点速度较慢。

 [过渡]

 [设问] 刚才讲的是远日点和近日点的速度,那地球公转的平均速度是怎样算出来的呢 设置悬念

 [教师讲述] 因为地球绕日一周转360度,而一个回归年大约365日;所以平均角速度=360°/365日,每日59分,约为每日1度。由于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所以平均线速度:V=路程(弧长)/T =约每秒30千米。

 使抽象知识简单化、直观化

 [练一练] 北半球每年夏半年(从 春分 日到 秋分 日)的日数为186天,冬半年(从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的日数为179天。造成这种日数差异的原因是

 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学生回答] 夏半年,地球位于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冬半年,地球位于近3日点,速度较快,所以冬半年日数要比夏半年日数要多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范文三

 第一章 行星地球

 13地球的运动

 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2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差,掌握时间的有关换算,能正确判断晨昏线。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过程及其原因,并能演示其运动规律。

 4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及纬度变化。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 夏至 日到 冬至 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2能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

 2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教学重点

 1自转和公转的特征,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四季的划分方法及划分依据。

 教学难点 1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分析。

 教具准备

 地球仪和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下面就来回顾一下(略) 前边两节课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现在让我们立足地球本身,探讨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板书)

 师:在初中时我们曾学过一些地球运动的知识,那么你知道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呢

 生:自转和公转。

 师:我们首先一起来探讨地球自转的规律。

 (板书)一、地球的自转

 (演示地球仪,让其自西向东旋转)

 师:地球仪在绕着什么中心转动呢

 生:地轴

 师:很好。地轴就是地球的自转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在地球中真有这么一根轴吗

 生:没有。

 师:正确。地轴是人们假想出来的,地球的内部实际上没有这么一根轴。我们把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那么,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的呢

 生:自西向东旋转。

 师:所以,我们看到日月星辰都是东升西落。下面从不同的角度看地球自转。

 (从不同的角度演示地球仪的自转)请同学描述地球自西向东转。

 生:(学生观察、思考后得出结论)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转动。

 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转动。

 侧面北极在上,自西向东旋转。

 师:(投影练习)

 甲图中心是北极还是南极乙图中心是北极还是南极

 生:甲图中心是北极,乙图中心是南极。

 师:非常好。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呢也就是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长呢

 生:一天。

 师:由于在计算自转周期时,选定的参考点不同,一日的时间长度和名称略有差别。

 (多媒体动画演示)恒星日与太阳日:拉长投影中地球与恒星之间的相对距离,日地距离可以更靠近一些。某一恒星、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注:“三点共线“是指地面上某点位于地心与恒星的连线上)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恒星日。太阳、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太阳日。

 师:恒星日是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物的,遥远的恒星相对于地球而言是不动的,此时地球的公转过程将会忽略不计。某一恒星、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恒星日。

 (多媒体动画演示)

 师:此时地球是否自转了一周,自转的角度是多少,以什么作参照

 生:(学生准确回答)

 师:很好!(点击鼠标,电脑画出SE2的连线和E2与恒星的连线,标出“恒星日“)从E1到E2,地球自转了360°。而因为以恒星作为参照,地球从E1到E2的时间间隔就是“恒星日“,时长23时56分4秒,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地球继续自转(即P点继续绕圆运动),但地球同时绕太阳公转到E3处时,动画暂停,P点两次对着太阳。太阳、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注:“三点共线“是指地面上某点位于地心与太阳的连线上)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太阳日。从E1到E3的时间间隔称一个太阳日,长24小时,其自转的角度是360°59′。

 师:(过渡)任何一种圆周运动,总离不开角速度和线速度。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什么是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呢

 生:地球在单位时间内自转的角度叫做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师:很好!根据地球自转的周期,可以知道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为多少度

 生:15°/小时。

 师:非常正确。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一样。根据 360°/24小时推算,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是15°/小时,1°/4分钟,1′/4秒。但南、北极点无角速度,即南、北极点的角速度为零。

 我们再看看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是怎样的。地球自转时,某点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距离(弧长),叫做该点的自转线速度。

 (投影)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图

 师:大家一起探讨地球自转线速度有什么分布规律。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因纬度而异(离地轴的距离即圆周运动的半径不同,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大),赤道处最大(1670千米/小时),自赤道向两极渐小,两极的线速度为零。在南北纬60°处,自转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

 师:(过渡)我们已经探讨了地球自转的规律。而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日公转。那么地球公转又有什么样的规律呢

 (板书)二、地球的公转

 (演示)地球公转运动

 师:什么是地球的公转

 生: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

 师:那么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地球公转的规律呢可从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等方面来说明地球公转的规律。

 师:地球公转的路线叫做公转轨道,又叫黄道。它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投影公转轨道图)

 师:仔细观察,地球公转的方向是怎样的

 生:由西向东。

 师: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顺时针转还是逆时针转

 生:逆时针转。

 师: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顺时针转还是逆时针转

 生:顺时针转。

 师:我们再来看看地球公转的周期是怎样的

 生:1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师:回归指的是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运动。大家看书图118,地球公转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生: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师:由于太阳略微偏离地球公转轨道的中心,因此,日地距离不断随地球公转而发生细微的变化,地球公转速度也相应有一些变化。根据开普勒第三宇宙定律,行星运行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因此,近日点运行速度快,角速度是61′/d,线速度是303 km/s。而远日点慢,角速度是57′/d,线速度是293 km/s。平均角速度:约1°/日,平均线速度: 30 km/s。

 小结:本节课内容较多,主要是关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种基本形式的对比。

 (投影下面的表格)分别对地球自转和公转进行总结。

 地球运动 围绕中心 运动方向 运动周期 运动速度

 地球自转 地轴 由西向东北极看:逆时针;南极看:顺时针 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1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南、北两极点为零,其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相等,即15°/小时

 2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极点逐渐减小,至60°N、S处减小为赤道的一半;两极点处为零

 地球公转 太阳 由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逆时针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顺时针转 1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平均角速度:约1°/日,平均线速度:30 km/s。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略)

 (过度)昼夜的更替、时差的产生、四季的变化,都是因为地球运动的结果,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地球的自转能带来哪些地理现象。

 (板书)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三、地球自转与时差

 师:大家知道,地球自己不能发光。看地球仪的演示,如果地球是透明的,还有昼夜之分吗

 生:没有,整个地球都是白昼。

 师:很好。可实际上地球是不透明的,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因此地球的不透明就使地球上有了昼和夜的分别。如果地球是静止的,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一面是白昼和一面是黑夜。

 师:非常正确。如果地球是静止的,会形成昼夜现象。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天,即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另一个半球是黑夜,即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也就是中间的大圆圈,叫晨昏线,或者叫它晨昏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晨线和昏线有什么区别呢

 师:由夜变为昼的半圆弧叫做晨线,晨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昼半球,即晨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白昼时段;由昼变为夜的半圆弧叫做昏线,昏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夜半球,进入黑夜时段。

 (投影--自转)

 师:晨昏线的位置是不是静止的

 生:不是,晨昏线的位置在不断向西移动。

 师:很好。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所以晨昏线的位置也在不断地移动,地球自西向东转,晨昏线则自东向西移动。再看晨昏线与太阳光线有什么关系呢

 生:垂直。

 师:答得好。晨昏线一定垂直于太阳光线,并过平面图中的中心。再给大家引进一个新的概念: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太阳高度表示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为0°,即太阳刚好位于地平线上;在昼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大于0°,即太阳在地平线之上;在夜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小于0°。

 晨昏线把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投影昼弧和夜弧)地球在时刻不停地自转着,假如这个红点代表就是你站在那儿,你看到的昼和夜是怎样变化的

 生:昼夜不停地交替。

 师:很好。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停地交替。

 (板书)1昼夜交替

 师: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过去人们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今天,人们的起居作息也深受昼夜交替的影响,因此太阳日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过渡)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显然,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因此,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地方时。

 (板书)2地方时

 师: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比西边早。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之差。

 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使用起来很不方便。19世纪中叶,欧美一些国家开始采用一种全国统一的时间。随着长途铁路运输和远洋航海事业的日益发达,国际交往频繁,各国采用的未经协调的地方时,仍给人们带来很多困难。1884年,国际上采取了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我们已经知道,从理论上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实际上,世界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在区时的基础上,采用一些特别的计时方法。

 (投影文本)

 (1)有的国家根据本国所跨的经度范围,采用半区时,即采用与中央经线相差75°的时区的边界经线的地方时。例如,亚洲的印度(东55区)。(2)有的国家为了充分利用太阳照明,采取本国东部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例如,朝鲜位于东八区和东九区之间,但采用东9区的区时。(3)还有的国家虽然领土跨度很大,但仍采用一个时区的区时。例如,中国领土跨5个时区,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联系和协调,全国目前统一采取北京所在的东八区区时(即东经120°的地方时),称为北京时间。

 请大家看P17图121,时区和国际日界线。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范文相关 文章 :

1 7年级地理教案:地球的运动

2 初中一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

3 晋教初中一年级地理教案

4 七年级地理教学计划范文

5 初一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6 初一上册地理教师工作计划素材模板

7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8 2020年七年级第一学期地理教学工作计划精选范文

9 初中地理教师工作计划素材模板

《只有一个地球》小学课本原文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但是,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6 300多公里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大,不会再长大。地球表面的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这样,人类活动的范围就很小很小了。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必将越来越少。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这些设想即使实现了,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美丽、晶莹而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在它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总是无私地为人类作着贡献,但是由于人类不知珍惜,不加节制地开采和随意地毁坏,不但使地球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少,还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威胁。例如1995年7月份,我国发生的一件事:几家工厂因为过量地向大海和大气中排放污水和污烟,以致造成大量酸雨下降,使大片森林和庄稼受损。这样既污染了环境,又使自然资源受到严重损失。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受害了。同学们,科学家早已证明:在宇宙以地球为中心的四十万亿公里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只有一个地球,地球的公民们,快醒悟过来吧!从保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做起,行动起来,让我们一起保护我们生活的大家园——地球!

本课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的球生态环境的意义。课文从地球在宇宙的渺小、人类活动范围很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破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最后得出结论: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该书的作者是英国经济学家B沃德(BWard)和美国微生物学家R杜博斯(RDubos)。

“只有一个地球”,这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本文以此为题,采用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

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目前无法移居到第二个适合的星球上。最后告诉读者: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地球 课文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

扩展资料:

文章中的好词:

晶莹:光亮而透明。文中指地球的外表光亮而透明。 

资源: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 

矿物:地壳中存在的自然化合物和少数自然元素,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和性质。大部分是固态的(如,铁矿石),有的是液态的(如,自然汞)或气态的(如,氦)。

 恩赐:原指帝王给予赏赐,现泛指因怜悯而施舍。 

滥用:胡乱或过度地使用。文中指胡乱或过度地使用化学品。 

威胁: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文中指自然资源被破坏及一系列的生态灾难,会对人类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最终使人类无法生存下去。

慷慨:慷(kāng)慨(kǎi)意思为充满正气,情绪激昂;不吝啬。反义词有吝啬、近义词为大方。例句为大海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慷慨是一种给予,而且是一种不图回报的给予。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目的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来看,地球是普通的,但地球上存在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而说明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宇宙的物质形态和特点。

 2了解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结构,了解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3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正确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太阳系结构示意图,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行星的运动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八大行星基本数据的对比、分析、归纳,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

 2用科学宇宙观武装头脑,树立科学的探索精神,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点、难点]

 1天体及天体系统的结构层次。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式教学

 [讲授过程]

 导课1“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曰宙”。宇宙包含了地理学研究的两大视角“空间”和“时间”。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从神话→地心说→日心说→星系

 2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发展,如我国载人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美国“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的成功着陆等,引发学生对宇宙的关注和兴趣。然后转而衔接到宇宙与地球的关系上。

 板书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板书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板书1地球的宇宙环境——宇宙是物质的

 讨论①何为光年一光年约为多少千米

 ②目前我们所能观测到的宇宙的半径约为多少千米

 ③面对上题的数字,你有什么感慨

 归纳光年为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一光年约为94608亿千米。目前我们所能观测到的宇宙的半径≈94608亿千米×140亿≈132×1023千米。由此可见,宇宙的范围是极其宽广的,可以说是无边无际的。宇宙中的奥秘无穷,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探索。

 思考在这个无限时间、无限空间的宇宙中,到底有些什么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活动讨论一些天文现象及天体,如流星现象、蟹状星云、土星、哈雷彗星、新星、黑洞等,感知“宇宙是物质的”

 归纳宇宙间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宇宙是由形形色色的天体组成的。

 板书2天体是有位置的——天体系统有层次

 讲解天体在宇宙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讨论①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如何构成的

 ②银河是天上的河流吗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约有多少个银河系与河外星系的关系如何

 ③太阳系的组成如何太阳为什么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④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如何组成的

 讲解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总星系,即目前我们所能观测到的宇宙,由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在银河系之外,还有大约10亿个同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系统,即河外星系,河外星系是与银河系同级别的天体系统。银河系的组成天体主要恒星。在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1000多亿颗。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太阳因质量大而成为太阳系中心天体。地月系是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由地球和月球组成。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归纳天体系统的层次

 板书

 活动下面是一张外星人从某河外星系发往我们学校的电报,请你在上面写出我们学校的“地址。

 讨论①按距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对太阳系的八大行星进行排序。

 ②请从运行方向、轨道平面和运动轨迹等方面来描述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的特征。

 ③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有无特殊之处

 讲解八大行星是绕日运行的主要天体,按照距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它们绕日公转具有共面、同向和近圆性的特点。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并无特殊之处。

 板书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活动从《太阳系示意图》中,你和你小组能获得哪些信息

 你(小组)能够获得哪些信息:

 ① ⑤

 ② ⑥

 ③ ⑦

 ④ ⑧

 归纳

 ①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 ⑤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②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⑥八大行星的轨道面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③八大行星由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组成 ⑦八大行星的轨道形状都接近正圆

 ④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 ⑧……

 板书1地球运动特征的普通性——同向、近圆、公面

 活动读课本P5图15《太阳系其他行星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比》思考:

 ①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为哪几类

 ②和类地行星相比,地球有无特殊之处

 讲解八大行星的质量、大小、化学组成等结构特征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由此,可以将八大行星划分为三类——与地球类似的称之为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体积和质量都大的称之为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第三类是距离太阳远的天王星、海王星,称之为远日行星。和类地行星相比,地球的质量、大小、化学组成等结构特征并无特殊之处。

 板书2地球结构特征的普通性——质量、大小、化学组成等相似

 讲解我们通过对八大行星的了解,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为什么在众多的行星中惟有地球存在生命呢

 板书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活动运用课本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地球所处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普通性 特殊性

 归纳

 地球所处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普通性 特殊性

 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相近的运动特

 征和结构特征 存在生命

 板书1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

 思考为什么目前只有地球上具有生命存在

 板书2地球具备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

 讲解从地球的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与其他七大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但由于地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等,在地球上产生了目前所知道的唯一的高级智慧生命——人类。从这种意义上说,地球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板书(1)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

 讲解第一,太阳光照条件很稳定;第二,九大行星绕日运行具有共面、同向性,彼此间不会发生碰撞,故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安全稳定。

 板书(2)地球存在生命的内部条件

 讲解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

 体积、质量→有大气

 液态水

 思考①假如太阳光照条件变得不稳定,或者太阳突然消失了,地球上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形

 ②除地球外,太阳系其他八大行星中可能存在生命的是哪个并简述理由。

 归纳①太阳的光照条件一旦发生变化,那么地球上所得的热量也将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温度和水的相态,以至于影响到生命的存在,地球上的生命也可能随之而消失。

 ②因火星与地球在距日距离、公转周期等方面与地球相似,故火星上可能会存在生命物质。探索地球上有生命生存的条件。

 阅读课本P6的阅读材料,明确在地球之外,高级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极大。

 活动现代的天文观测和实验,越来越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宇宙间的天体,只要条件合适,就可能产生原始生命,并逐渐进化为高等生物。假如你承担了寻找外星人的任务,你将如何在茫茫的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

 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的思考

 (1)生命的出现需要哪些条件

 (2)寻找一颗什么样的恒星

 (3)在这颗恒星周围的什么地方找一颗行星

 (4)这颗行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5)…… (1)

 (2)

 (3)

 (4)

 (5)……

 归纳(1)要有适宜的温度、大气和水等条件

 (2)寻找类似太阳的恒星,有温度的光照条件

 (3)在这颗恒星周围距离适中的地方寻找一颗行星

 (4)这颗行星距离恒星远近适中,体积和质量适当,其表面有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

 (5)……

 小结

 练习(1)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分析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3)选择一种你最为擅长的方式,向家人、朋友描述地球所处环境,并在班会上与同学交流。

 《可爱的地球》以通俗、朴实的语言介绍了地球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人类生存的好处,激发人们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 六年级语文 《可爱的地球》教案 范文 ,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语文《可爱的地球》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并积累词语。

 2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

 能力目标:

 1学会正确、快速地找到中心句。

 2体会全文简练的结构和精炼的语言。

 情感目标:

 1理解地球的可爱之处,培养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2了解地球面临的严峻形势,初步形成善待地球家园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地球的可爱之处,培养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2体会全文简练的结构和精炼的语言。

 难点:

 作比较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地球的可爱,带主观色彩,能理解作者的善意目的。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自读 文章 ,圈画段落标记,梳理疑难。

 2积累词语,摘摘抄抄。

 二、检测预习情况,并导入课文

 1请同学到黑板前来默写。

 校对,理解并积累。

 (注词语:爱之弥深 满目凄凉 窟窿 窒息 炽热 笼罩 掺和 焚化 埋怨 邂逅 寒暄 妥善 不容抹杀 渺小 同心协力)

 2请同学粗浅地谈谈对地球的了解。

 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母亲。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三颗。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自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

 3结合文章作者身份,激发对地球的喜爱之情,导入到本篇文章的学习。

 这是我们对地球的认识,但飞出地球的宇航员他们是怎样看地球的呢让我们听听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的介绍。

 (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三、齐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1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地球是可爱的它的可爱体现在哪里

 2交流明确:

 从气温、四季的变更,昼夜的更替,重力的适中,气候的变化等方面阐明地球是适宜人类居住的乐土。

 提示 方法 :圈划出文章段落的中心句:

 (1)“我登上月球……爱之弥深。”(2)“至于地球,多我们……有美妙的大气层。”(3)“地球的一大特点是它有人人称道的斜轴。”(4)“我们也很幸运,地球旋转的速度刚好合适。”(5)有天气现象。(6)“千秋万世……另一个优点”“共同维护这个美丽的星球”

 思考:如何正确、快速找到中心句

 讨论概括:(1)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段首或段尾(有时也在第二句)。(2)中心句是全段最能表达中心的 句子 ,即全段内容都围绕这一句展开。(3)中心句往往是陈述、肯定式的句子(如果原文不是,在概括时要改成这样的句子)。

 四、再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1找出课文中相关语句,感受作者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2理解“虽然这个乐土不是全无风波,优点却不容抹煞”“风波”指什么

 (风波指地球重力强,会摔断腿,气候坏等;优点正是地球的可爱之处)

 理解课文最后“这个微小、美丽而脆弱的星球”

 (“微小”针对的是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宇宙中有无数的星体,而地球只是其中一个非常不起眼、普通的星球;“美丽”是根据地球的外部环境而言,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气候美、自然美等;“脆弱”是指如果我们不好好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地球的优势很容易丧失。)

 3对地球、火星和金星作简单介绍,理解作比较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地球的可爱,带主观色彩,能理解作者的善意。

 4齐读第一节和最后一节。

 五、课堂讨论

 地球就像一位无私的母亲,把她所拥有的一切都给了我们,可是人类的野心和贪欲已经使地球母亲不堪重负。很多人不经意间残害了我们的地球,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

 六、课后作业

 1涂鸦之作:尝试写写赞美地球的诗歌,字数不作要求。

 2广闻博记:写一则关于保护地球的公益 广告 。

  小学六年级语文《可爱的地球》教案范文二

 教学目的:

 1、通过从太空看地球,生活中感知地球,从而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表面海陆分布的状况以及主要地形等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对材料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的能力。在活动中逐步养成相互合作的习惯和能力。

 3、让学生从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国家的强大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地球的情感。

 教学准备:

 1请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 相关报道 和资料。

 2学生收集反映地球地貌的、文字等资料,了解陆地及海底世界。

 3教师搜集有关地球的、文字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4、准备地球仪。9个

 教学重点:了解地球、感知地球,从而培养热爱地球之情。

 教学难点:感知地球是一个球形,熟悉世界海陆分布以及主要地形等基本知识。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是谁呢杨利伟在“神舟五号”与家人通上了“太空电话”, 他对儿子说:“太空的感觉很好,太空的感觉很美,我看咱们美丽的家了!” 杨利伟眼中美丽的家指的是什么板书:地球 你们想看一看杨利伟在太空中拍的地球吗观看视频:《地球,我们美丽的家》

 你看了视频后,你觉得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怎么样呢(学生交流看后的体会。)

 2小结导入课题:可爱的地球。

 (设计意图:杨利伟——这个令中国人骄傲的名字深深地印在亿万人民的心中。由杨利伟的话激起学生对太空中看地球的向往,由太空中拍摄的地球图像,让学生对地球有全新的认识,进一步激发起认识地球的愿望。这样很自然地导入本课内容学习)

 二、初步感知,认识地球

 (一)看看 说说 ,认识地球是球体

 1杨利伟从神州五号飞船上看到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2、(出示)从卫星上看,地球是什么样子的 在月球表面看,地球是怎么样的(板书:地球)

 3、教师讲述:历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的过程。

 4、所以人类清楚地了解到地球到底有多大。那么地球到底有多大呢请看这段文字。(出示《地球究竟有多大》文字,指导学生体会地球的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欣赏从宇宙飞船上和月球表面拍摄的照片,学生直观地认识到了地球的形状;在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到人类认识地球的艰辛,体会人类长期以来不懈探求的精神,体会到科学技术在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中起到的重大作用。学生对地球有了初步的认识,不仅是知识上还是情感上有了初步的体验。)

 (二)小组合作竞赛,认识地球仪

 1为了更好地认识地球,在1492年德国航海家、地理学家贝海姆发明了地球仪。请大家阅读课文第3页《关于地球仪的小 百科 》。

 2交流:从这段文字中,你获得了有关地球仪的哪些信息

 教师小结:对,地球仪就是人们认识地球的好帮手。

 3同学们,地球仪它到底能帮助我们了解些地球的什么呢想不想研究一下它出示实物地球仪。

 地球仪上有不同的颜色,蓝色是海洋,其他颜色是陆地。在地球上有四大洋、七大洲,我们来小组竞赛找一找。

 (1)出示要求:

 ①地球仪上找到四大洋并说出出它们的名字。

 (比一比或猜一猜哪个洋,哪个洋最小。)

 ②地球仪上找到七大洲,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③比一比地球上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哪个大

 (2)请各小组拿出地球仪,按要求开始竞赛找一找

 (3)交流:

 让学生上台找出四大洋和七大洲,并说出名字,比较大小。了解其他组完成竞赛要求的情况。

 (相机出示地球图和文字。)所以世界上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说,从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是一个“水球”。

 (4)其实在地球仪上能找到的不仅是四大洋七大洲,地球仪上的学问大着呢! 再找找看,在地球仪上还能找到什么

 引导学生说说地球仪的主要构成。

 简单介绍:地球仪上的地轴、经线、纬线、赤道、北极、南极。

 (设计意图:学习课文不能脱离教材,所以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文字,让学生阅读,了解地球仪的作用。了解地球仪是为了认识地球,以小组合作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找出四大洋和七大洲,运用地球仪认识了地球上的陆地海洋,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探究的欲望,又使学到的知识及时运用,同时进一步了解地球上不仅有陆地和海洋,而且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得多,所以说在太空中看上去是蓝色的,更像个“水球”。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又进一步了解了地球,从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的意识。自己动手,操作实践,获得的体验也更为直接丰富。)

 三、比比、说说、答答,认识神奇的陆地与海洋

 (一)读读东西半球图

 1、看来地球仪的作用真大!地球仪是球状的世界地图,把它切成东、西两半球,成了东、西半球图,你们会看吗

 2、(出示东西半球图及问题)

 ①读东西半球图,分别找出东、西半球图上的大洲和大洋。

 ②比一比东西两半球的陆地面积哪个大

 ③在东西半球图上找出赤道,比一比南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哪个大

 小结得出:东半球陆地面积大,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设计意图:学生不光学会看地球仪,也得学会看地图,这些都是认识和了解地球的很好的工具。通过在东、西半球图上找陆地和海洋,比较大小,锻炼了学生的读图能力,使得学生对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大小有了更深的认识。为下面学习“陆地和海洋”知识学习打了基础。)

 (二)神奇的陆地和海洋

 1、神奇的陆地

 师述:地球上的陆地经历了亿万年的沧桑演变,形成了今天高低悬殊、千姿百态的地表景观。比如说高原、平原、盆地、山地、丘陵等。

 (1)出示:地表景观图视频。说说体会。

 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有关地球表面景观的资料,你还知道哪些呢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进行“开心辞典”问答,大家有信心吗

 开心版块一:陆地

 “开心辞典” 抢答一—— 你知道地球上的哪些平原、高原、盆地、山地和丘陵,说出它们的名字。

 “开心辞典”抢答——“世界之最”:有关地形的世界之最,如的平原,的高原,的盆地,的山脉等。

 小结: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啊!看了那么多美丽的地表景观,了解那么多有关地表的资料,你又想说什么(交流感受)

 2、神奇的海洋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地球上生命力极其旺盛的地方,成千上万生物组成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海底世界。(出示)

 开心版块二:海洋

 (1)“开心辞典”自由题——介绍你知道海底世界有哪些美丽的生物。

 (2)欣赏美丽的海底世界视频。交流感受。

 (3)“开心辞典”问答题:考考你

 A 海底深处美丽的珊瑚是动物还是植物

 B小海龟出生在海洋还是陆地

 C 伞状的、下面有触须的动物是什么动物

 D蓝鲸是世界上的动物,它们属于鱼类吗

 E你知道海底最深的地方在哪里它与陆地上的点相差多少

 F以下哪些东西是海洋为我们提供的馒头、鸡蛋、白菜、带鱼、黄鱼、扇贝、海带、紫菜……

 (4)“开心辞典”拓展题:有句话说“海洋是人类二十一世纪的希望”知道为什么吗(引导体会海洋为人类提供食物、石油、矿产等)

 小结:欣赏了美丽神奇的海底世界图,还了解那么多海底世界的知识,你对海洋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引导学生体会人类对海洋的密切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美丽神奇的地表景观图和海底世界生物图,让美丽的画面刺激学生的眼球,给他们视觉上以美的享受,从中体会地球的美丽可爱。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地球的地表形态和海洋世界的资料,以“开心辞典”的问答、抢答的形式,一方面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检测交流搜集资料的情况,锻炼学生搜集、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课前搜集,课堂欣赏和交流的过程中,主动地认识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获得丰富的知识,同时也是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他们认识到地球的确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使得学生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地球的形状、大小、陆地、海洋等这些地理知识上,而是提升到要热爱地球,以后要保护地球的层面上。我想,这才是本课的真正目的。)

 五、 总结 延伸

 1、神奇的陆地与海洋,组成了美丽可爱的地球。板书:人类的家园 (点题)面对这可爱的地球,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你们想说些什么呢(交流体会感受)

 2、朗读诗歌:《地球啊,我爱你!》

 3、课后实践延伸 (通过搜集 故事 、开展活动,进一步认识地球,了解地球)

 (1)搜集“形形色色的环球旅行”故事。

 (2)开展“我是小小环球旅行家”。要求:自学第7-8页内容,以小组为单位,查找相关资料,担任小导游,介绍旅行沿途看到的自然风光或风土人情。到下节品德课交流你们的收获。

 (设计意图:一节课下来,学生的脑海中有了大量的信息,内心也会有很多深刻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心中的体会,表达出对地球的赞美或热爱,让他们的情感逐步激发。通过诗歌的朗读,让学生心中的激情得到升华。课后延伸活动安排,让学生通过阅读书籍和模拟实践的形式,从不同的方面进一步认识地球,同时也为第二课时的后续学习做好准备。其实,更多的阅读、更多地搜集资料,为学生储备了知识,为以后更好地探索研究打下基础。)

 板书:可爱的地球

 七大洲

 四大洋

 人类的家园

  小学六年级语文《可爱的地球》教案范文三

 教学目标:

 1、会认“窿、炽、罩、碳、焚、轴、陨、妥、渺”,会写“罩、氧、碳、混、批、跌、维、抹”。查字典理解体会四组 近义词 的区别:维持----维护、渺小----微小、炙热----炽热、充斥——充满。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球的特点,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4、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地球的可爱之处,从而激发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

 2、理解文章结尾宇航员的话“我觉得大家应该同心协力,维护这个微小、美丽而脆弱的星球”。

 教学准备:

 自制powerpoint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1、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母亲。今天老师就带来几张地球母亲的照片,就让我们一睹地球母亲的容颜吧!(播放地球的)

 这就是我们的地球母亲,看到它你想说点什么吗(谈地球给自己的印象及自己对地球的了解)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地球,你最想用哪个词

 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可爱的地球吧。(板书:可爱的地球)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在读课文之前,你想对自己提点什么要求呢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

 2、你学会了哪些生字用的什么好方法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

 3、学生汇报自学生字情况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5、对于课文你还了解到些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

 三、再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1、带着遇到的问题再来读读课文吧,再读课文之前先看看预习提示还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2、读阅读提示,进一步明确学习要求,

 提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说地球的“可爱”的

 课文最后用“微小、美丽而脆弱”来形容地球。这是什么意思

 3、带问题自学课文。

 4、汇报学习情况:

 a\: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说地球的“可爱”的

 (地球有美妙的大气层、地球有斜轴、地球自转一周是二十四小时、地球的引力、地球上的气候、运转不停)

 b\你喜欢地球吗喜欢它的哪些方面把自己喜欢的地球的特点介绍给大家,或是读相应的段落。

 c\地球母亲无私的养育我们,他曾经是那样美丽壮观,那样和蔼可亲。但就在今天,就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母亲却不断的发出悲惨的哭泣。播放(地球被污染的)

 看到这些,你想说些什么

 d\:因此宇航员目睹了地球母亲的容颜之后,不禁发出感慨“我觉得大家应该同心协力。维护这个微小、美丽而脆弱的星球”你是怎么理解宇航员的这句话的

 (相对于太空来说地球很小很小,很美丽,而且是那么容易被伤害,需要我们人类共同维护、倍加珍惜。)

 四、升华情感

 1、带着对地球母亲深深的热爱之情,你最想对地球母亲说些什么

 如果让你说一句话来号召大家共同保护地球母亲,你会怎么说(设计广告语,号召大家保护环境)

 2、课堂小结

 善待地球,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近几年,世界各国都重视环保,制定了一系列的环保 措施 ,制定了各种环保纪念日,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我们可爱的地球!

 五、作业

 1、完成对广告语的设计

 2、办一期“可爱的地球”为主题的 手抄报 。

 六、板书:

 7、可爱的地球

 微小 美丽 脆弱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大班音乐画地球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音乐画地球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尝试自主性填唱。

 2结合生活经验创编歌词“画xx”,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

 3激发幼儿热爱地球的情感。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能熟练的演唱歌曲并尝试自主性填唱。

 2、难点:结合生活经验创编歌词“画xx”,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

  教学准备:

 水彩笔、白纸若干,熟悉歌词内容,教学碟片一张,钢琴一架。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组织幼儿做端,准备上课。

 2教师谈话,调动幼儿学习经验,复习儿歌《画地球》

 3发声练习

 1=C-D 4/4

 1 2 3 2 1 5 ︱1 2 3 2 1 5︱5 3 5 3 1 5 3︱4 5 4 3 2 2 ||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配合旋律自主学习填唱。

 (1)教师清唱歌曲,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歌曲旋律。

 (2)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欣赏旋律,尝试自主性填唱。

 教师:我们再来听听这首好听的歌曲,小朋友们可以试试把儿歌和音乐配在一起,看能不能合起来唱。

 (3)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自主填唱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进行重点练习。

 (4)教师与幼儿跟随音乐共同演唱歌曲2-3遍。

 2结合已有经验,引导幼儿用绘画的形式创编歌词,并进行演唱。

 3集体交流创编经验,教师提炼部分创编内容进行集体演唱。

 4反复练习唱歌,指导幼儿唱准节奏。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对幼儿进行思品教育,教育幼儿要爱护我们的家园,保护地球。

 2下课休息。

  活动反思:

 在我们以往的一些音乐教材中不乏一些经典、优美的歌曲,如何让孩子更好的来欣赏、感受并接受这些音乐,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无疑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先前的一些所谓发展孩子的创造性能力理念的风行,大家把重点放在了创造性上,但是大家又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创造是需要有一定基础的,没有一定的积淀,让像白纸一样的孩子如何来创造?

 《画地球》是一首优美的让人联想美好家园的歌曲,在我们班级专题《“美丽家园”欣赏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活动的进行中,我们把“美丽家园”作为一个完美的可值得欣赏的载体,让孩子在欣赏过程中来感受环保的重要性,因此这首《画地球》便进入到我们的“美丽家园”中。本次活动以歌曲内容来贯穿始终,把歌曲内容展示在孩子们面前,布置在活动室场地中,按“大树小丘、绿水青山、花坛草坪、白云蓝天”这四个区域有序的划分。从进入场地“地球村”开始,孩子们就参与到了歌曲中,置身于情景中,孩子们对歌词、歌曲内容有了一个具体形象的概念,这无疑为后面歌曲的学习做好了无痕的铺垫,因此在后面“画地球”时,孩子们便能很自然地把歌曲内容“画”到地球中,同时场地的巧妙布置,在后面孩子练习歌曲时突破了轮唱这个难点。这个教学活动让孩子置身音乐中,在学习歌曲的同时体验了参与情景的快乐。

大班音乐画地球教案2

  教学目的:

 1、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尝试自主性填唱。

 2、结合生活经验创编歌词“画xx”,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

 3、激发幼儿热爱地球的情感。

 4、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能熟练的演唱歌曲并尝试自主性填唱。

 结合生活经验创编歌词“画xx”,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

  教学准备:

 水彩笔、白纸若干,熟悉歌词内容,教学碟片一张,钢琴一架。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组织幼儿做端,准备上课。

 2、教师谈话,调动幼儿学习经验,复习儿歌《画地球》

 3、发声练习

 1=C-D 4/4

 1 2 3 2 1 5

大班音乐画地球教案3

  教学内容:

 歌曲《画地球》

教学目的:

 1、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尝试自主性填唱。

 2、结合生活经验创编歌词“画xx”,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

 3、激发幼儿热爱地球的情感。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教学重点:

 能熟练的演唱歌曲并尝试自主性填唱。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经验创编歌词“画xx”,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

教学准备:

 水彩笔、白纸若干,熟悉歌词内容,教学碟片一张,钢琴一架。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组织幼儿做端,准备上课。

 2、教师谈话,调动幼儿学习经验,复习儿歌《画地球》

 3、发声练习

 1=C-D 4/4

 1 2 3 2 1 5︱1 2 3 2 1 5︱5 3 5 3 1 5 3︱4 5 4 3 2 2 ||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配合旋律自主学习填唱。

 (1)教师清唱歌曲,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歌曲旋律。

 (2)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欣赏旋律,尝试自主性填唱。

 教师:我们再来听听这首好听的歌曲,小朋友们可以试试把儿歌和音乐配在一起,看能不能合起来唱。

 (3)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自主填唱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进行重点练习。

 (4)教师与幼儿跟随音乐共同演唱歌曲2-3遍。

 2、结合已有经验,引导幼儿用绘画的形式创编歌词,并进行演唱。

 3、集体交流创编经验,教师提炼部分创编内容进行集体演唱。

 4、反复练习唱歌,指导幼儿唱准节奏。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对幼儿进行思品教育,教育幼儿要爱护我们的家园,保护地球。

 2、下课休息。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964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