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约稿函千呼万唤始出来
刊名:《男友志》
三审制,截稿日期分别为每月20号。第一期正在火热筹备中,所以由于各种不熟悉,导致周期比较长红豆泥果咩。
我们郑重承诺,优稿优酬,尊重写手,次月发放,绝不拖欠!
稿费标准:原创稿件千字80元—120元。
读者群年龄定位:13-18岁
刊物定位:围绕男男这个主题展开,故事以男生跟男生之间的故事为主,前期主要做短篇,有合适的长篇作品欢迎不要大意地投稿。总体要求是清水向男生男生间纯洁的友情基情。
收稿邮箱:1252754590@qqcom
稿件类型
同人地带
此栏目只接受同人文,由动漫、小说,进行虚构或者改编的作品等各种题材的故事中发展而来,题材风格不限,可原作延续或同人原创等,浪漫甜蜜或伤感唯美,要求故事蜿蜒曲折,深度感人,回味无穷。6000—10000
teenege blue
以校园为舞台背景,青涩清新系列的描写男生间的感情。结局可以温暖也可以忧伤,重要的是体现出淡淡的青涩感。有属于十几岁少年间的清新感觉。6000—10000
纯情罗曼史
傲娇腹黑人妻各种属性,总裁小白,斗气冤家也好,言情感十足斗智斗勇欢喜冤家真爱型。重要的是凸显言情这个特点 ,好玩却又不失去让人觉得感动的地方。6000—10000
骑士异闻录
温馨魔幻的,文笔细腻、唯美。拒绝矫情做作,无病呻吟。魔幻注重故事婉转感人,故事主线不宜超过两条,且脉络清晰主旨明确
字数: 5000---10000字
浮生呓语
宫门赋原创或架空古代,民国时期为背景,主打君臣,或者王公贵族与平民。故事性强,高潮迭起,文字拒绝拖沓啰嗦,可重点突出双强CP相爱相杀的设定,接受优秀新颖题材,比如根据诗经或者楚辞延伸一个故事。
字数: 6000---10000字
关于稿件的几点要求:
1故事精彩新颖,如果情节略狗血,那么请细节一定很有爱。
2鲜明的人物,饱满的情感
人物个性鲜明,根据栏目稿件要求可设定人物的背景、年龄等,但总体说来,稿件人物不能太大,跟读者定位有亲切感,有共鸣。短篇不必设置太多的人物,但要做到性格与情节安排匹配,能够相互推动。
丰富的情感。情感和故事主线融合在一起,故事带动情感发展,同时情感烘托故事。
3语言亲切自然,生活化
ps1 叔第一次写约稿函,略拙计,所以,艾多,求喷得清点,有任何不懂欢迎戳扣扣,白天都在。
Ps 2如果你说我是写耽美啊,可是我完全不符合这个设定,艾多,最后我想说的是,只要是清水向男男作品都是可以的!不要顾虑那么多,规矩是可以改的吧!够了你总之,希望大家可以给俺写稿子啦!!!哎多,红豆泥阿里嘎多!!!第一次做这个刊物,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包涵。
最后,欢迎投稿,感激不尽,如果有熟悉的画手大大也请不要大意地勾搭过来!!!最后,欢迎大家投稿子啊!!!求被稿子砸死!!!总之麻烦大家了!!!
编辑:年叔很忧伤:1252754590
无痕:87144398
奈奈酱:2024926067@qqcom
下载 App
注册登录
新人漫画师想出道应该先推广作品还是投稿作品?
更多「漫画」讨论 · 53 万条
热议 | 有哪些堪称神作的漫画?
如题,新人漫画师应该先把作品广泛的发布在各个平台上进行推广试水,看看有没有读者喜欢,还是一开始就闷头画画拿去投稿?作品都不是完全画到完结的,是更新的那种。然后考虑到投稿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等待期,而且有些还不能一稿多投,所以感觉这段时间期间会很尴尬。
补充一下:主要是在纠结是把作品直接发布在各种平台上还是直接去找某一平台的编辑投稿(因为投稿一般不允许一稿多投,所以会有很长的等待期,而且也不能比较稿费之类的)
查看问题描述
17 个回答
沈翔
沈翔
漫画话题下的优秀回答者
感谢邀请,试着回答一下。
如楼上答案里提到的,决定先推广还是直接投稿的因素不在于漫画本身,而在于题主你的经济情况。
意即,如果不靠漫画的稿费买米下锅,那么去各个平台直接注册作者投稿即可。如果没有稿费就要没饭吃,那还是直接联络编辑会更快些,如若作品质量尚可,在编辑的帮助下修改后可以很快上稿,若不行,那也不耽误先去挣点糊口钱。
直接在平台上推广试水,好处是没什么门槛可以直接被读者看到,而且不需要在一开始的时候和编辑纠结作品里的问题。但坏处也很明显,以目前自由投稿门槛最低的某网站为例,题主可能没有注意到的是,非签约和合作的普通作品,能在首页上得到封面展示位的只有48部,而且是只在更新的时候才会有展示,如果有新的更新,便会被刷新掉——这个规则和小说网站的更新是一样的,想要更多的展示,就要保持足够高的更新频率和曝光度——包括但不限于同类的其它投稿平台、微博、A站、漫画贴吧等等——但题主你知道,一个人的推广能力总归是有限的。
没有了编辑的“唠叨”不能说是坏事,但同样也没了在读者方向上的把关,所以题主肯定会收到各种吐槽,哪怕你画得很好。但这还是理想情况,更多的可能是完全无人问津,短时间还可以,日子久了,对信心的打击是很大的。
此方式入行容易,但往后走很难,慎用。
另一个思路,直接联络编辑投稿,算是先难后易的选择,由其是一些对画面和剧情有要求的平台。但与其说等待期长是问题,我想题主顾虑的更多应该是在和编辑交流这件事。无论题主你作品的水准有多好,直接投过去就安排上稿几乎可以肯定是不可能的……从编辑的角度看,或多或少都会有些问题,画面上、剧本上、甚至是设定和分镜这种比较底层的东西。但能讨论到这一步的话还算好,直接被拒稿也并不少见——这并不是说编辑有问题或者不靠谱,视题主投稿的平台和编辑不同,每个平台和每个编辑对题材与稿件质量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题主在投稿前至少应该有所了解,再投时遇到的障碍才可能小些。
而联系编辑的一个最大好处是,若作品有发展空间,编辑肯定会和作者详谈,这对作者的成长有非常大的益处——再弱的编辑,在看稿这件事的水准上也是高于普通读者的,而能发掘一个好作者和好作品,也是编辑们本身职业成就感的来源,所以还请信任他们,另外,平台的商业推广能力是个人不能企及的,如果合作愉快相信对双方都有很大的助力,不要忽视了这点。
而题主你纠结的一稿多投、等待、甚至比较稿费这点,都不是问题的核心。网络平台不是寄信,我所知的收稿编辑们回复往往也很快,超过一周没消息的可能是我见识有限,至今未听说——就算是“不适合本站”的回复也都是很快的。比较稿费这点也不是问题,因为某个水平线以下的新人的起步稿费都差不多,完全没必要纠结。
其实现阶段,有自己平台的,就算是平台方也愿意作者直接发布,然后编辑在其中选择好的签约——对双方都省心省力。而手机APP端,因为页面空间有限,联系编辑投稿更多一点。至于纸媒那边,我个人不推荐,除去试稿时间太长(往往是30天甚至更长),纸媒漫画在新作传播上不如电子版,对新人不利。此外,题主你若有上纸媒的实力,任意一家漫画网站都可以直接联络,编辑见稿定会很快回复。所以你看,作者本人的可选空间是不多的。
说了这么多,我还是建议能联系编辑直接投稿的话,优先考虑。
一个算是取巧的小建议,题主在自己的长篇之外,最好能准备一个不那么长但完成度更高的短篇——18P以上但最好不要超过40P,题材最好与主投的长篇不同——同时提交给编辑。一方面,这个短篇可以展示作者处理全局的水准,而这是一个长篇的开始几话所不能说明的;另一方面,也可以告诉编辑,“除了这个题材我还可以画别的主题”,这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降低题主因为漫画主题被拒稿的机率,这个不行还有另一个。而最后还有一个很小的可能,编辑可能看中你的画,这就能带给你一个助理或者主笔的工作机会——毕竟这也是出道的一种方式,反正是以出道为前提,先出去,至于出去以后怎么走,是另一个问题。
至于说平台或编辑的要求碍事、或者是漫画只为了自我满足这样的说法,还请无视,现阶段除了能耽误题主外起不到任何作用。
最后列几个我知道的还活着的平台,毕竟是之前收集的,所以题主有心投最好先查一下看看****有没有变化。排名不分先后,不包括纸媒。仅供参考,肯定有漏下的,不知者不怪吧。
网站:
1、有妖气原创漫画梦工厂
投稿要求:作者答疑- 有妖气帮助中心
2、动漫之家
投稿要求:投稿要求 - 动漫之家帮助中心
3、腾讯动漫
投稿要求:FAQ - 腾讯动漫
4、网易云
投稿要求:通往漫画家之路,云阅读漫画频道签约制度
5、漫客栈
投稿要求:投稿说明_知音漫客
6、漫画志
投稿要求:漫画志2015福利计划
7、i尚漫
投稿要求:如何发表
8、咪咕动漫
投稿要求:动漫-咪咕动漫官方网站
9、微漫画
投稿要求:上传协议
APP:
1、新漫画
投稿邮箱:submit@xinmanhuanet
2、大角虫
投稿地址:http://dajiaochong517wcom
3、轻漫画
投稿QQ:263643301
邮箱:qingmanhua@comicqcn
4、可米酷
投稿地址:可米酷漫画投稿系统
5、漫漫
投稿邮箱:manman@idreamcastlecom
6、布卡
在线投稿:登录 - 用户中心
发布于 2016-10-03
知乎用户知乎用户2016-10-03
感谢您耐心的回答。我个人认为还要看创作效率,个人效率越高越适合直接平台投稿,反之则尽快进入工业流程体系最好,毕竟有个催更的编辑更容易鞭策自己
知乎用户知乎用户2016-10-04
等我有钱了再做漫画师。
打开 App 查看更多评论
继续浏览内容
知乎
发现更大的世界
打开
华为浏览器
继续
更多回答
Nancy zoo
Nancy zoo
宅女
泻药,签约平台的好处是平台会帮忙营销,有的还会在商业上对创作进行指导。中等水平、眼界有限的漫画家签约平台比较合适。高等水平的可以根据自己需求选择合适的发布和推广渠道,平台的商业需求反而碍手碍脚。低等水平的还是以练习为主,开放免费阅读多听读者意见也是好的,一口吃不成胖子。
展开阅读全文
MspadeMspade (提问者)2016-10-02
啊……是有补充说明的说……可能出bug了吧……
Nancy zooNancy zoo (作者) 回复Mspade (提问者)2016-10-02
看到了,答案改了
继续浏览内容
知乎
发现更大的世界
打开
华为浏览器
继续
Paul Liu
Paul Liu
编剧
看你的目的和现状,如果你很在意稿费,那么投稿是第一选择,如果你只是想作品可以刊登出来,不是那么在意稿费,那么上网络平台就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继续浏览内容
知乎
发现更大的世界
打开
华为浏览器
继续
国界以南
国界以南
画黑白漫画完蛋了/讲故事的人/历史漫画作者
楼上基本都给你说全了的,我就试着补充一点。
大部分读者的阅读取向是盲目的愚蠢的,他们往往不知道自己真正想看的是什么,所以他们反馈给你的意见或好或坏。
如果你执意走推广这条路,请做好心理准备,因为你必定会走许多弯路。但弯路并不代表不好,在有编剧的基础下自由的创作会让你画出很多实验性的作品。
但我也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这种可能不到千分之一,大部分推广的作者都沦落到为取悦读者拼命制造色情血腥暴力低俗的噱头中去了。毕竟,作者也是人,谁能耐得住寂寞。
同样,也不是说噱头不好。但你要是真的成为一个通篇全是噱头没有干货并且习惯以此为卖点的作者(而且碰巧因为噱头出名了,成为了一个小污师w),那你大概这辈子都画不出那种直击灵魂的漫画作品。因为你已经被自己的固定读者绑上战车了,你也不可能成为你梦想中的下一个浦泽、富坚义博、手冢治虫。说实话我也一直觉得矢吹健太郎老师挺可惜的。
当然,我也不是刻意贬低卖噱头的作者,在这浮躁的社会画一些低俗的东西让读者高潮也是不错的吧!毕竟你只要扣住哪些读者的兴奋羞耻的G点,画给他们一坨屎他们也会津津有味的吃下去的。
其实也是有前辈想画出雅俗共赏的东西,只不过读者不买账,因为隔壁漫画有更俗的,有更黄的,更骚的,更刺激的。
明白这一道理后,愤怒你也不能骂读者他们是傻,垃圾,乡巴佬,神经病,小学生,死宅,没文化,猪,这样是不礼貌的。而且漫画不受欢迎或多或少是有自己的原因。
漫画没人看有两个要点:
1你不够俗,太追求故事的深度
2你故事讲的不够好或画的不够好
3你数学不好,逻辑思维不强。
试问什么样的漫画才是万古不变平衡市场与深度的精品———————————————————
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继续浏览内容
知乎
发现更大的世界
打开
华为浏览器
继续
查看更多回答
广告
肝火旺的人,可能会这有2种表现!
微博的广告
怎样做一个漫画投稿
河伯的文章 · 31 赞同
700万粉丝的漫画家开讲:使徒子怎么开脑洞做选题? | 三文娱「念响」第一期
三文娱的文章 · 7 赞同
男友提出分手?切勿死缠烂打,情感导师支招教你快速挽救爱情!
推荐阅读
幸福里情感 的广告
查看详情
热门推荐
那些大学四年都在学习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506K 关注 · 16K 回答
女性外貌不理想会对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343K 关注 · 103K 回答
一般男生是不是会介意女生身高的?
529 关注 · 186 回答
离婚边缘,该如何挽救婚姻?怎样才是夫妻之间正确的相处之道。
推荐阅读
心有灵犀情感的广告
查看详情
为什么有些人平时看着很大方,有时候却会因为一件小事就很生气?
812 关注 · 275 回答
你在生活中用过最高端的考古知识是什么?
994 关注 · 35 回答
想男朋友出一部分钱买个 iPad 过分吗?
94K 关注 · 58K 回答
做一个可爱的女孩子是种怎样的体验?
415K 关注 · 30K 回答
漂亮的锁骨形状是什么样子的?有无锻炼方法使其变得好看?
84K 关注 · 816 回答
你对大学谈恋爱的女生有什么忠告?
158K 关注 · 19K 回答
打开知乎 App,查看更多精彩讨论
App 内打开
心理学报 2009, Vol 41, No12, 1165−1174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DOI: 103724/SP J1041200901165
收稿日期: 2009-07-07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07JAXLX00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08JJDXLX270)、山东省“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泰山学者建设工程、山东省“十一五”强化建设重点学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经费资助、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重点课题(2008GZ028)、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青年教师创新研究项目资助。 通讯作者: 张文新, Email: zhangwenxin@sdnueducn
1165
徐夫真1 张文新1 张玲玲2
(1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济南 250014) (2山东省教学研究室, 济南 250011)
摘 要 采用问卷法调查了608名初一至高二城市青少年, 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青少年疏离感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功能和同伴接纳的关系。结果发现: (1) 青少年疏离感年龄段差异显著, 高中生的疏离感显著高于初中生; (2) 青少年疏离感的三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环境疏离感最高, 其次是社会疏离感, 人际疏离感最低; (3) 家庭功能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疏离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这一中介作用的实现受到同伴接纳的调节, 即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关键词 青少年; 疏离感; 家庭功能; 同伴接纳 分类号 B8442
1 引言
疏离感(alienation)是个体难以正常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不能与所属的社会团体如家庭、学校或者同伴群体建立有效联结, 从而体验到的无助感、无意义感、孤独感等消极情绪体验(Michael, 2003)。青少年期是疏离感发生的高危时期(Calabrese, 1990)。进入自我意识第二个飞跃发展期的青少年, 开始集中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等与自我有关的问题。根据Erikson 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青少年经历着从自我分离到自我整合的过程(张文新, 1999), 在此过程中他们体验到自我内部的分离以及自我与环境或与他人的分离, 即产生疏离感。适度的疏离感有利于个体对自身的存在状态进行反思与探索, 建立自我同一性; 而强烈持久的疏离感却会导致自我同一性混乱, 危及个体的心理社会适应(Erikson, 1968)。研究发现, 高疏离感是引发青少年问题行为、犯罪行为的主要原因, 高疏离感的青少年更倾向于对外界环境进行消极的、敌意性的归因, 易于体验到孤独感, 更具反叛性, 他们往往采取退缩或者攻击等极端行为, 或者沉湎于饮酒、过度网络依赖等不健康的活动中(Michael, 2003; Sikkink, 1999; Thomas & Schare, 2000)。
家庭和同伴作为个体发展的微系统, 是人类发展生态学模型中最基本的分析单元(Bronfenbrenner, 1979), 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直接和深远的影响, 因此一直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进入青少年期后, 尽管亲子冲突显著增多, 但父母仍然是青少年重要的依恋对象和支持系统(Steinberg, 1999)。青少年最初需要依靠父母权威的标准来建构他们有意义的生活。研究发现, 如果父母是独裁的、过分控制的、在感情上是疏远的, 个体就很难认同家庭并获得真正的归属感(Barrett, 2001)。有关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疏离感关系的研究发现, 青少年疏离感的产生及其程度与家庭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父母工作压力大的家庭或单亲家庭中的青少年更容易体验到疏离感或疏离感增强(Bronfenbrenner, 1977)。疏离感较高的青少年, 其家庭成员的亲密性与适应性较差, 家庭功能中问题解决、沟通、情感反应和行为控制以及整体家庭功能均较低(汤毅晖, 黄海, 雷良忻, 2004)。过多的家庭冲突、家庭功能的瓦解(或分裂)
容易导致青少年对家庭的抗拒和与父母的疏离(Sandhu & Tung, 2004)。此外, 研究还发现, 与父母或家庭疏离的青少年更容易产生问题行为和药物滥用, 而这可能进一步引发青少年的高疏离感(Benjamin, 2004)。
进入青少年期后, 个体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与同伴的交往增多, 青少年期的同伴关系对个体社会性和情感发展的影响作用显著增强, 而高质量的同伴关系是情绪情感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疏离感主要是因个体缺乏归属感所致(Bronfenbrenner, 1977), 而青少年归属感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同伴群体(Furman & Robbins, 1985), 因此, 青少年的疏离感与同伴关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已有研究发现, 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为青少年提供情感价值支持和信息来源, 高疏离的青少年可以通过在同伴中寻求精神慰藉、获得归属感等来缓解内心的紧张和焦虑(Eric, Martin & Michel, 2003), 被同伴接纳的青少年在疏离感水平上明显低于被同伴拒绝的青少年(徐夫真, 2007)。
近年来, 受到人类发展生态学模型(Bronfenbrenner, 1979)和发展情境论(Lerner, 2002)等发展系统论的影响,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明显趋势是不仅强调家庭、同伴关系等发展背景对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 而且越来越多地关注发展背景的系统性影响, 即不同发展背景之间的相互作用或联系对发展的影响。就家庭领域的研究而言,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抛弃过去单独探讨某个或某些家庭因素的作用的研究范式, 转向将家庭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Ross & Buriel, 2006)。研究发现,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作为个体发展的物理环境既能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社会发展, 也会通过影响父母教养行为以及亲子互动对个体的发展起作用(Neblett & Cortina, 2006)。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父母鼓励子女多进行交流和沟通、为子女提供更多的教化和支持(Shonkoff & Phillips, 2000; 刘浩强, 张庆林, 2005)。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个体具有更高的自我期望, 表现出更多的社会认同和文化认同(Leventhal & Brooks-Gunn, 2000)。对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家庭而言, 不稳定的工作、持续的经济压力和低的社会声望会增加父母采用惩罚和专横等教养行为, 对子女支持较少, 负面评价和忽视较多(Baumrind, 1994)。具有学校疏离感的青少年报告的家庭支持和受教育期望均较低(Cole, 1991)。长期处于家庭压力情境中且缺乏父母积极关注的青少年容易产生抑郁、焦虑、敌意等消极情绪, 表现出低自尊、无力感、习得性无助和对自己生活的失控感, 这会因此使他们和家庭成员及朋友之间关系紧张(McCoy, Firck, Loney & Ellis, 1999; 刘浩强, 张庆林, 2005)。可见, 在家庭系统中, 家庭经济地位是影响青少年疏离感的潜在因素之一, 它通过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和家庭功能等影响青少年的发展。鉴于已有关于青少年疏离感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只关注家庭系统中某一方面的因素或者变量的作用(Sikkink, 1999; 汤毅晖, 黄海, 雷良忻, 2004; Sandhu & Tung, 2004; Benjamin, 2004; Furman & Robbins, 1985), 而较少综合考虑不同因素的影响及其作用方式, 本研究拟同时考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方式或机制。
家庭和同伴作为个体发展的重要情境, 一方面各自独立影响个体的发展, 同时又存在交互作用和联系。如果单独考虑家庭或同伴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而忽略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 将无法真正揭示它们对青少年发展的重要意义(Kerr, Stattin, Biesecker & Ferrer-Wreder, 2003)。因此, 从发展系统论的角度探讨家庭和同伴系统对青少年发展的交互作用模式将有助于揭示二者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机制。已有研究发现, 对于家庭环境不良的青少年而言, 同伴的支持和接纳能够缓解其心理压力, 增强移情能力和社会理解力(Donton & Zarbatany, 1996)。来自同伴关系与儿童攻击行为的研究发现, 积极的同伴关系可以调节环境危险因素和儿童青少年的攻击(或受侵害)之间的关系, 尤其在中国集体主义价值观念的文化背景下, 积极的同伴关系具有更为突出的保护作用(Tania, David, Zhang, Yoolim, JoAnn & Xu, 2007)。由此, 我们推论, 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减缓家庭功能不良对青少年疏离感的消极影响, 同伴接纳能够降低青少年的高疏离感, 即同伴接纳对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疏离感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本研究将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
简言之,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功能、同伴接纳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 以及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机制。根据对已有研究的梳理和分析, 我们假设, 家庭功能和同伴接纳在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中存在交互效应, 家庭功能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青少年疏离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这一中介作用受到同伴接纳水平的调节,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可能是有
调节的中介效应。假设模型见图1。
图1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功能、同伴接纳与
青少年疏离感关系的假设模型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山东省五所普通中学初一到高二608名城市青少年为被试。其中初中被试334人(男生164人, 女生170人), 平均年龄1397±105岁; 高中被试274人(男生153人, 女生121人), 平均年龄1682±068岁。所选取被试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者为102%, “1000~2000元”者为224%, “2000~3000元”者为238%, “3000~4000元”者为155%, “4000元以上”者为281%; 父母受教育水平在“小学或小学以下”水平者分别为28%和35%, “初中”水平者分别为186%和235%, “高中或中专”水平者分别为326%和388%, “大专(夜大、电大)”水平者分别为189%和168%, “大学本科”水平者分别为211%和148%, “研究生(硕士或博士)”水平者分别为60%和26%。父母职业是“农民或下岗失业人员”者分别为492%和441%, “蓝领”者分别为457%和414%, “专业或半专业性人员”者分别为51%和145%。 22 研究工具
221 青少年疏离感量表 采用杨东等人编制的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杨东, 张进辅, 黄希庭, 2002)。该量表包括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和环境疏离感三个分量表, 共52个项目, 其中有6个项目为测谎题。社会疏离感指与社会观念、价值、文化、目标等精神文化层次之间产生的疏离感, 包括24个项目, 如“我时常体验到有种无能为力感”; 人际疏离感指与他人(亲人、朋友、同学、邻居、集体等人际网络)在情感层次上产生的疏离感, 包括15个项目, 如“我感到自己孤独一人”; 环境疏离感指个体与其生活的自然、物理环境等物质空间之
间产生的疏离感, 包括7个项目, 如“我觉得自己和大自然之间有种疏远的感觉”。量表采用7点记分, 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给予1~7分的评定, 得分越高, 疏离感越强。本研究中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和环境疏离感三个分量表项目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2、080和086, 总问卷项目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3。
222 家庭功能评定量表 家庭功能评定量表以
McMaster 的家庭功能模式理论为基础(汪向东, 1999)。该量表包括问题解决、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和行为控制六个分量表, 共60个项目。问题解决分量表包括6个项目, 如“我们常根据我们对问题的决定去行动”; 沟通分量表包括9个项目, 如“当家中有人烦恼时, 其他人知道他为什么烦恼”; 角色分量表包括10个项目, 如“我们肯定家庭成员都尽到了各自的家庭职责”; 情感反应分量表包括6个项目, 如“我们相互都不愿流露出自己的感情”; 情感介入分量表包括7个项目, 如“如果某人遇到麻烦时, 其他人会过分关注”; 行为控制分量表包括9个项目, 如“当发生了出乎预料的意外时, 我们手足无措”
。量表采用4点记分, 从“完全不像我家”到“完全像我家”分别给予1~4分的评定。1分代表健康, 4分代表不健康, 分数越高表示家庭功能越不健康。在本研究中, 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56~075之间, 问卷总项目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
223 同伴提名 与已有研究相一致, 本研究采用同伴提名法来评定青少年的同伴接纳水平(张文新, 1999; Coie & Dodge, 1983; David, 2006)。要求被试写出自己在班里最喜欢的三位同学、最好的三位朋友(积极提名)和最不喜欢的三位同学(消极提名)。将每个被试所得的积极提名和消极提名次数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标准化, 两者之差为社会偏好分数, 以社会偏好表示青少年的同伴接纳水平。 224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测查内容包括家庭收入、青少年父亲和母亲的受教育水平和职业共五项指标。本研究所调查的家庭收入是家庭月收入(以下简称家庭收入), 包括“1000元以下”、“1000~2000元”、“2000~3000元”、“3000~4000元”和“4000元以上”五个水平; 父母受教育水平包括“小学或小学以下”、“初中(含初中未毕业)”
、“高中或中专(含高中未毕业)”、“大专(含夜大、电大)”、“大学本科”、“研究生(硕士或博士)”六类; 父母职业包括“农民”
、“工人”、“医
生”、“教师或科研技术人员”、“机关干部或公务员”、“律师”、“工程师”、“企业管理人员”、“会计”、“军人”、“个体/私营企业主”、“个体户下岗失业人员”、“自由工作者”和“其他”, 根据职业的专业技术性程度将职业归为三类: “农民或下岗失业人员”、“蓝领”、“专业或半专业性人员”(Fuligni & Zhang, 2004)。参照有关研究, 我们在统计分析时, 分别将家庭收入、父母受教育程度和父母职业的得分转化为标准分进行分析(Bradley & Corwyn, 2002)。
23数据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包和AMOS 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初步统计分析
对初中和高中两个年龄段青少年的疏离感进行初步描述统计发现, 在疏离感的三个维度上, 初中和高中青少年的环境疏离感均最高, 其次是社会疏离感, 人际疏离感最低(见表1)。
以年龄段、性别为自变量, 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环境疏离感为因变量, 进行2×2多元方差分析(MANOVA), 考察初中和高中两个年龄段男女青少年的疏离感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发现, 年龄段的主效应显著[Wilks’ λ=096, F(1, 604)=899, η2=004,p<0001]。单因变量方差分析(ANOVA)结果显示, 高中生的社会疏离感[F(1, 604)=2473, p<0001]、人际疏离感[F(1, 604)=2081, p<0001]和环境疏离感[F(1, 604)=1634, p<0001]均显著高于初中生。性别主效应、性别与年龄段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Wilks’ λ=099, F(1, 604)=175, η2 =001; Wilks’ λ=099, F(3, 604)=104, η2 =001, ps>005]。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 青少年疏离感的三个维度之间差异显著[Wilks’ λ=058, F(2, 604)=21980, p<0001], 环境疏离感最高, 其次是社会疏离感, 人际疏离感最低。
对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功能、同伴接纳和青少年疏离感的三个维度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中家庭收入、父亲受教育水平与青少年人际疏离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母亲职业与青少年社会疏离感和人际疏离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母亲受教育水平与青少年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和环境疏离感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 家庭功能各维度与青少年疏离感各维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中母亲职业、父亲受教育水平、母亲受教育水平与家庭功能各维度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显著负相关, 家庭收入与角色和行为控制、父亲职业只与沟通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同伴接纳与人际疏离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而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功能的其他维度之间无显著相关(见表2)。
32家庭功能的中介作用检验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 其中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为外源潜变量, 是模型中的自变量, 家庭收入、父亲职业、母亲职业、父亲受教育水平和母亲受教育水平为其观测变量; 疏离感为内生潜变量, 是模型中的因变量, 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和环境疏离感为其观测变量。根据中介效应检验的程序(温忠麟, 张雷, 侯杰泰, 刘红云, 2004; Preacher, Curran & Bauer, 2006), 先检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疏离感的直接效应, 然后检验加入中介变量后模型的拟合情况及各路径系数的显著程度。结构方程模型直接效应分析结果的各项拟合指标分别为: χ2(14)= 24884; RMSEA=0036; GFI=0990, CFI=0995, TLI=0990。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疏离感的直接作用路径系数显著(γ=−014, SE=0077, p<001), 模型测量部分的各参数估计在050~089之间(ps<0001)。
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疏离感之间加入家庭功能中介变量, 图2所示结果的各项拟合指标分别为: χ2(67)= 247681; RMSEA=0067; GFI= 0946, TLI=0935, CFI=0952。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家庭功能(γ= −018, SE=0020, p<0001)、家庭功能与疏离感(β=065, SE=0211, p<0001)之间的路径系数均显著, 但加入中介变量后,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疏离感之间的路径系数由原来的显著(γ=−014,
表1青少年疏离感的平均数和标准差(M±SD)
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环境疏离感
年龄段男女男女男女
初中 346±098 357±095 306±078 309±077 378±147 366±134 高中 381±087 397±084 327±072 344±075 409±132 424±120
表2主要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变量
社会
疏离感
人际
疏离感
环境
疏离感
问题
解决
沟通角色
情感
反应
情感
介入
行为
控制
问题解决026 031 019
沟通048 048 036 058
角色053 051 041 036 054
情感反应041 048 029 037 065046
情感介入053 054 038 029 057061052
行为控制022 024 019 027 030042023 029
同伴接纳−007 −013001 000 003 006 001 002 004 家庭收入−005 −009−004 −007 −004 −014−006 −003 −011
父亲职业001 007
−004 001 −008−004 −005 −004 −002
母亲职业−011−012005 −008−012−016−010−007−008
父亲受教育水平−007 −010−006 −011−011−017−014−010−011
母亲受教育水平−015−012−008−010−013−020−017−015−016注: p<0001; p<001; p<005, 下同。
图2 家庭功能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疏离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模型
SE=0077, p<001)变得不显著(γ=−003, SE=0060, p>005)。
将社会经济地位与疏离感的路径系数约束为0, 约束模型中χ2(68)=248117。无约束模型中χ2(67)= 247681, χ
△2(1)=0436(p>005), 两模型无显著差异, 表明家庭功能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疏离感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
33同伴接纳的调节效应检验
已有关于调节作用检验的研究表明, 理想的调节变量与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关都不高(Marsh, Wen & Hau, 2004)。表2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同伴接纳除与人际疏离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外, 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功能各维度之间相关均不显著, 因此, 符合调节效应检验的条件。本研究中的自变量是家庭功能各观测变量生成的潜变量家庭功能, 调节变量为同伴接纳, 因变量为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和环境疏离感三个观测变量生成的潜变量疏离感。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中心化后(Marsh, et al,2007), 考察同伴接纳和家庭功能的交互项对青少年疏离感的预测是否显著, 以检验同伴接纳的调节作用是否显著。分析结果的各拟合指标分别为: χ2(86)= 301357; RMSEA=0064; GFI=0942, TLI=0930, CFI=0950。同伴接纳和家庭功能的交互项对疏
离感的路径系数显著(γ=−006, SE=0061, p<005), 说明同伴接纳在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预测作用中存在调节效应。
通过简单斜率检验来分析同伴接纳的调节作用。以平均数加减一个标准差将调节变量分组, 平均数加一个标准差为高接纳水平组, 平均数减一个标准差为低接纳水平组。图3的简单斜率检验结果表明, 同伴接纳水平可以显著调节家庭功能和疏离感之间的关系, 即高水平的同伴接纳可以缓解家庭功能不健康青少年的高疏离感。
图3 同伴接纳在家庭功能对疏离感预测作用中的
调节效应
以上结果发现, 家庭功能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疏离感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 而同伴接纳对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疏离感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这预示着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功能、同伴接纳与青少年疏离感的关系中, 家庭功能可能是有调节的中介变量。对此, 我们进行模型整合验证。
整合验证结果的各项拟合指标分别为: χ2(160)=346655; RMSEA=0044; GFI=0949, TLI= 0956, CFI=0966, 模型拟合良好。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疏离感之间路径系数不显著(γ=−004, SE= 0059, p>005), 同伴接纳与家庭功能之间的路径系数不显著(γ=-001, SE=0007, p>005),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家庭功能之间(γ=-015, SE=0023, p<0001)、家庭功能与疏离感之间(β=057, SE=0160, p<0001)及同伴接纳与疏离感之间(γ=-010, SE= 0019, p<001)路径系数均显著, 同伴接纳和家庭功能的交互项与疏离感之间的路径系数显著(γ=-006, SE=0054, p<005), 模型测量部分的各参数估计在040~092之间(ps<0001)。这一结果验证了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4 讨论
41青少年疏离感发展的特点
本研究发现, 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疏离感存在显著差异, 高中生的疏离感显著高于初中生。这与已有研究结果相同(杨东, 张进辅, 黄希庭, 2002; 张进辅, 杨东, 2003; 徐夫真, 2007)。对其他文化中青少年的研究也发现, 18岁左右的青少年最容易产生疏离感(Sandhu & Tung, 2004)。这一年龄对应于我国高二青少年。疏离感的年龄段差异反映了青少年自我发展的特点。根据Erikson的理论, 青少年期是自我发展的关键期和转折期, 这一时期个体心理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 防止同一性混乱。同一性混乱是由个体的无目的感和疏离感引起的, 同一性混乱的个体缺乏生活的连续感、整体感、协调感, 体验到更多的疏离感(Erikson, 1968)。进入青少年期后, 生理的成熟和心理、社会角色的变化使青少年由对外部世界的注意转向内部世界, 关注内部世界中“本质的”、“本来的”自我存在, 表现出对外部世界的闭锁与疏离, 而倾向于自我意识和内省。在情感上努力摆脱对父母的依赖, 寻求自主和独立(张文新, 2002)。当个体自觉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变化、没有能力持久地承担某种义务时, 他们往往会进入一个短暂的停滞期, 这一时期内, 他们似乎放弃了对自我同一性的整合, 从正常的生活和交往中退出, 与他人或所属的群体相疏离。
另外, 高中阶段青少年的疏离感相对较高可能与他们的学业压力有关。在我国目前的教育背景下, 高中生面临的学业压力显著大于初中生。繁重的学习任务、同学之间的竞争以及学校、家庭和青少年本人对学业成绩的期待无疑是高中生最大的压力来源(楼玮群, 齐铱, 2000)。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相比, 高中阶段的青少年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明显增多, 较少有时间和精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人际互动机会较少, 与周围环境相对疏远。我们认为, 课业负担日益加重和对学业成绩以及未来能否考上大学的担忧是导致高中生的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和环境疏离感显著高于初中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研究发现, 相对于社会疏离感和人际疏离感, 青少年的环境疏离感最高。这可能与青少年的生活环境有关。相对拥挤、封闭的都市居住环境使青少年的生活空间逐渐与自然环境疏远, 本研究中有被
¥
59
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
立即获取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_有调节的中介效应_徐夫真
心理学报 2009, Vol 41, No12, 1165−1174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DOI: 103724/SP J1041200901165
收稿日期: 2009-07-07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07JAXLX00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08JJDXLX270)、山东省“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泰山学者建设工程、山东省“十一五”强化建设重点学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经费资助、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重点课题(2008GZ028)、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青年教师创新研究项目资助。 通讯作者: 张文新, Email: zhangwenxin@sdnueducn
第 1 页
1165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徐夫真1 张文新1 张玲玲2
(1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济南 250014) (2山东省教学研究室, 济南 250011)
摘 要 采用问卷法调查了608名初一至高二城市青少年, 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青少年疏离感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功能和同伴接纳的关系。结果发现: (1) 青少年疏离感年龄段差异显著, 高中生的疏离感显著高于初中生; (2) 青少年疏离感的三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环境疏离感最高, 其次是社会疏离感, 人际疏离感最低; (3) 家庭功能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疏离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这一中介作用的实现受到同伴接纳的调节, 即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关键词 青少年; 疏离感; 家庭功能; 同伴接纳 分类号 B8442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