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提要
弗雷德里克原本是一个善良正直、心怀抱负的外省青年,来到巴黎求学,希望能有一番作为。但在巴黎上流社会虚荣奢靡、尔虞我诈的风气熏陶下,他荒废了学业,变得情操低下,周旋于各式女人之间,最终导致事业与感情一事无成。
作品选录
五
……
弗雷德里克根本不懂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怨恨和胡话。他更加厌恶巴黎了。第三天,他乘第一班列车动身去诺让。
一幢幢房舍很快消失了,田野逐渐展开。他独自坐在车厢里,脚搁在长椅上,回味着近来的事件和他经历的全部往事。他想起了路易丝。
“她从前爱我,这个女孩儿!我错了,没有抓住这个幸福……算了。别再想了!”
五分钟后,他又想:
“可是,谁知道呢?……以后,为什么不可能呢?”
他的幻想,一如他的视线,深深投入隐隐约约的天际。
“她天真烂漫,是个乡下姑娘,几乎是个蛮子,可又那么善良!”
他越朝诺让走,她离他越近。穿过苏顿牧场时,他同从前一样瞥见她在杨树下,水洼边割灯心草。诺让到了,他下了车。
随后,他胳膊肘支在桥栏上,好再看看他们在一个艳阳天散过步的小岛和园子,旅行和野外的空气使他头昏眼花,近日情绪的波动令他浑身无力,但他感到几分激动,心里想:
“她也许出去了;要是我马上遇见她就好了!”
圣洛朗教堂的钟声响了。教堂前的广场上有一群穷人,还有一辆敞篷四轮马车,本乡惟一的一辆(供举行结婚时使用)。突然,在结白领带的市民的人流中,一对新婚夫妇出现在教堂的大门口。
他以为产生了幻觉。可是,不对!这正是她,路易丝!披着一块白纱,从她的红头发一直垂到脚跟;这正是他,戴洛里耶!身着绣银线的蓝礼服,是省长的官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弗雷德里克躲在一幢房子的屋角,让队伍过去。
他满面羞惭,一败涂地,被压垮了。他回到火车站,重返巴黎。
出租马车车夫说,从水塔到竞技剧场的路上筑起了街垒,因此他取道圣马丁城关。在普罗旺斯街的拐角,弗雷德里克下了车,朝大马路走去。
正值五点钟,下着霏霏细雨。一些市民站在歌剧院那边的人行道上。对面的房屋门窗紧闭。窗口没有一个人影。在宽阔的马路上,龙骑兵们伏在马背上,挥着出了鞘的马刀疾驰而过;帽盔的饰鬣和身后扬起的大白斗篷,在煤气灯光下掠过;薄雾中,煤气灯随风扭摆。人群望着龙骑兵,沉默不语,惊骇万分。
一队队警察突然出现在冲锋的马队间,赶着街上的人往后退。
但是,在托尔托尼咖啡馆的石阶上,老远就可以看见一个身材高大的人——杜萨迪埃,他岿然不动,好似一根女像柱。
走在队伍前头的一名警察,三角帽压在眼睛上,用剑威胁他。
于是,杜萨迪埃朝前迈了一步,高呼:
“共和国万岁!”
他仰面倒下了,双手交叉在胸前。
人群中发出一阵恐怖的号叫。警察用目光环顾四周;弗雷德里克一怔,他认出了塞内卡尔。
六
他四处漫游。
他领略过大型客轮上的悒郁;帐篷里一觉醒来时的寒冷,风景和废墟引起的惊愕,好感消失后的辛酸。
他回来了。
他出入社交场,又有过几次恋爱。但是,对初恋的绵绵回忆,使他觉得其他的爱情索然无味。接着,炽烈的欲望熄灭了,感觉的菁华失去了。思想上的抱负也变小了。
岁月蹉跎;他忍受着精神的闲散和情感的迟钝。
将近一八六七年三月底,在夜幕降临的时分,他独自待在书房里,这时走进来一位女人。
“阿尔努夫人!”
“弗雷德里克!”
她抓住他的手,轻轻把他拉到窗前,一边端详他,一边翻来覆去地说:
“这是他!果然是他!”
在昏暗的暮色中,他只依稀看见她的眼睛,罩在遮住她面孔的黑花边小面纱下。
她把一个石榴红丝绒小荷包放在壁炉边上,然后坐了下来。两人相视而笑,但讲不出话来。
终于,他向她提了许多关于她本人和她丈夫的问题。
他们住在布列塔尼的偏远地区,以便节俭度日,清偿债务。阿尔努几乎长年有病,如今好像是个老人了。她女儿嫁给波尔多一户人家,儿子当兵驻扎在莫斯塔加内姆。随后,她抬起头来:
“可我又见到您了!我很高兴!”
他没忘记告诉她,听到他们落难的消息后,他曾跑到他们家去过。
“我知道!”
“怎么?”
她在院子里瞥见了他,就躲了起来。
“为什么?”
于是,她用颤抖的声音,间隔好久才说出一个字:
“我害怕!是的……怕您……怕自己!”
听到这番表白,他快乐无比,心儿扑通扑通地跳。她又说:
“原谅我没有早些来。”
她指着绣满金棕榈叶的石榴红小荷包说:
“这是我特地为您绣的。里面有相当于贝勒维尔地产的那笔款子。”
弗雷德里克谢谢她送的礼物,同时责怪她专门为这跑一趟。
“不!我不是为这件事来的!我一定要来看看您,然后我就回去……回到那边。”
她同他讲起自己的住处。
这是一幢低矮的房子,只有一层楼,花园里栽满大黄杨,两条植有栗树的林荫道一直通向山丘的高头,从那儿可以俯瞰大海。
“我常去那儿,坐在一张长凳上,我管它叫做‘弗雷德里克长凳’。”
接着,她贪婪地看着家具、小摆设、画幅,好把它们存在记忆里带走。女元帅的画像被一幅帘子遮住了一半。但是在黑暗中呈现出来的金色和白色,仍然引起了她的注意。
“我好像认得这个女子。”
“不可能!”弗雷德里克说,“这是一幅意大利的古画。”
她说她想挽住他的胳臂,在街上兜一圈。
他们出去了。
店铺的灯光,不时照亮她苍白的侧面;接着,黑影重新包裹住她;他们在车流、人流和喧声中走着,只关注自己,什么也听不见,正如在乡间落叶覆盖的地上同行的人。
他们互相叙述往昔的岁月,工艺社时期的晚餐,阿尔努的癖好,他拉假领尖头和往小胡子上挤油膏的样子,还有其他更隐秘、更内在的事情。第一次听到她唱歌,他多么陶醉!在圣克卢过生日那天,她多么美丽!他向她提起奥特依的小花园,剧院的夜晚,马路上的一次相遇,以前的仆人,她的黑人女仆。
她对他的记忆力感到吃惊。可是她对他说:
“有时,您的话又回到我的耳畔,好像遥远的回声,又像风儿送来的钟声;我阅读书中描写爱情的段落时,恍惚觉得您就在眼前。”
“爱情描写中,凡被人指责言过其实的东西,您全让我体验到了,”弗雷德里克说,“我理解维特为什么不嫌恶夏绿蒂的涂黄油面包片。”
“可怜的亲爱的朋友!”
她叹了一口气,沉默良久后说:
“不管怎样,我们曾深深相爱。”
“可是谁也不属于谁!”
“也许这样更好。”她又说。
“不!不!我们本来会多么幸福!”
“噢!有您那样的爱,我想是这样!”
这爱情该是何等深切,离别这么久后依然存在!
弗雷德里克问她是如何发现他爱她的。
“有天晚上,您吻了我手套和袖口之间的手腕。我心里想:‘他爱我呀……他爱我!’不过我怕相信这是真的。您态度矜持,那样可爱,我把它当作一种不由自主的持久敬意来受用。”
他无怨无悔。以往的痛苦得到了酬报。
他们回到家里,阿尔努夫人摘下了帽子。搁在一张蜗形脚桌上的灯,照亮她的白发。这对弗雷德里克犹如当胸一击。
为了向她掩饰这份失望,他在她膝下席地而坐,握着她的手,开始向她倾吐绵绵情意:
“我觉得,您这个人,您最微小的动作,在这个世界上具有超人的重要性。随着您的脚步,我心潮起伏,好似尘土的飞扬。您对我的魅力,宛若夏夜的目光,周围芬芳馥郁,暗影轻摇,银白洁净,茫茫无际。对我而言,您的名字里包含着肉体和灵魂的快乐,我一再呼唤您的名字,尽量用嘴唇亲吻它。除此之外,我想象不出别的东西。我想象中的阿尔努夫人,正是您平日的模样,带着她的两个孩子,温柔,严肃,美貌绝伦,心地那么善良!这个形象使其他一切形象黯然失色。我岂止想想而已!在我心灵深处,始终有您悦耳的嗓音和明亮的眼睛!”
她不胜欣喜地接受对一个女人的这番爱慕之言,她已经不是这个女人了。弗雷德里克被自己的话陶醉了,竟然相信了这些话。阿尔努夫人背对着光,朝他俯下身来。他感到她的气息轻拂他的额头,她的整个身体隔着衣服迟疑地触到他。他们的手握紧了;她的高帮皮鞋的鞋尖从袍子下边略微伸出;他快晕过去了,对她说:
“看到您的脚,我心都乱了。”
她感到羞耻,站了起来。接着,她纹丝不动,用梦游者的古怪语调说:
“在我这个岁数!他!弗雷德里克!……没有一个女人像我这样被爱过!不!不!年轻又有什么用?我才不在乎呢!我瞧不起她们,所有来这儿的女人!”
“噢!难道有人来!”他讨好地说。
她笑逐颜开,想知道他今后会不会结婚。
他发誓说不会。
“当真?为什么?”
“因为您。”弗雷德里克说着把她紧紧搂在怀里。
她没有挣脱,身子向后仰,半张着嘴,两眼朝天。她蓦地把他推开,一脸绝望;他央求她回答他,她垂下头说:
“我多么想使您幸福。”
弗雷德里克猜想阿尔努夫人是来委身于他的;这激起他比以往更强烈的、疯狂热切的欲望。可是,他有某种难以言喻的感觉,一种厌恶,好似 的恐惧。另一种担心,以后会腻烦的担心,使他不敢轻举妄动。何况,这将添多大的麻烦!一方面出于谨慎,另一方面不想贬低自己的理想,他转过身去卷一支香烟。
她凝望着他,惊叹不已。
“您多么高尚文雅!只有您才这样!只有您才这样!”
钟敲了十一点。
“已经十一点了!”她说,“再过一刻钟,我就走。”
她又坐下来,但她注视着挂钟,而他继续抽着烟走来走去。两个人再也找不出话来说了。分手之际,总有一刻我们所爱的人已经不再和我们在一起。
终于,指针过了二十五分钟,她缓缓拿起帽子的系带。
“别了,我的朋友,我亲爱的朋友!我永远不会再见到您了!这是我身为女人的最后一次活动。我的灵魂永远不离开您。愿上天把一切祝福都赐给您!”
她像母亲一样在他前额上吻了一下。
不过她好像在找什么东西,然后向他要一把剪刀。
她取下自己的梳子,一头白发披了下来。
她狠命地齐根剪下一绺长发。
“留着吧!永别了!”
她出去了,弗雷德里克打开窗户。阿尔努夫人在人行道上,做手势叫一辆路过的出租马车过来。她上了车。车子消失了。
于是一切都结束了。
七
这年快入冬时,弗雷德里克和戴洛里耶坐在火边谈天,他们再次言归于好了,他们的天性注定两人永远相聚相爱。
弗雷德里克简略说明了他与当布勒兹夫人闹僵的原因,她后来改嫁给一个英国人。
戴洛里耶没有讲他是如何把罗克**娶到手的,只说有一天,他妻子同一个唱歌的私奔了。为了稍稍洗刷耻辱,他过分热心于省里的政务,结果名誉受损,被撤了职。后来,他当过阿尔及利亚的殖民长官,一位帕夏的秘书,一家报馆的经理,广告掮客,最后在一家实业公司的诉讼事务所当职员。
至于弗雷德里克,他挥霍了三分之二的家产,只得过小资产阶级的生活。
随后,他们互相打听朋友们的情况。
马蒂侬如今是参议员。
于索奈身居要职,掌管所有剧院和整个报界。
西齐笃信宗教,是八个孩子的父亲,住在祖辈的城堡里。
佩勒兰先后沉迷于傅立叶主义、顺势疗法、灵动桌、哥特艺术和人道主义绘画,最后成了摄影师;在巴黎所有的墙壁上,都可以看到他身着黑衣、头大身小的肖像
“你的至友塞内卡尔呢?”弗雷德里克问道。
“不见了!我不知道!你呢,你热恋的阿尔努夫人呢?”
“她大概在罗马,和她当骑兵中尉的儿子在一起。”
“她丈夫呢?”
“去年死了。”
“啊!”律师说。
接着,他拍了一下额头:
“对了,那天,在一家铺子里,我遇见了那位善良的女元帅,手里牵着一个她收养的小男孩。她是某个乌德里先生的遗孀,如今非常胖,块头很大。变得真厉害!她过去腰身多么纤细!”
戴洛里耶不隐瞒曾趁她绝望之际对此亲自做过核实。
“其实是你允许我这样做的。”
他不打自招,补偿了曾对阿尔努夫人图谋不轨所保持的沉默。不过弗雷德里克会原谅他的,既然他并没有得逞。
弗雷德里克对这个发现多少有些恼火,但他佯装一笑了之;提起女元帅,他又联想到瓦特纳兹**。
戴洛里耶从来没有见过她,也没有见过其他许多上阿尔努家去的人;但他对雷冉巴尔记得非常清楚。
“他活着吗?”
“勉强活着!每天晚上,十分准时,从格拉蒙街到蒙马特尔街,他拖着脚步来到一家家咖啡馆前,身体虚弱,弯腰曲背,心力交瘁,一个幽灵!”
“那么,孔潘呢?”
弗雷德里克快乐地叫了一声,求临时 的前代表告诉他牛犊头的奥秘。
“这是从英国进口的。为了戏谑地模仿王党分子每年一月三十日举行的典礼,一些独立党人每年举办一次酒会,在酒会上吃牛犊头,并用牛犊的头盖骨盛红酒喝,举杯祝贺斯图亚特王族的灭亡。热月政变后,恐怖分子组织了一个完全一样的团体,这证明胡闹的事层出不穷。”
“我觉得你对政治失去了热情。”
“这是年龄使然。”律师说。
他们对自己的一生做了总结。
两人都虚度了年华。一个曾梦想爱情,另一个则梦想权力。什么原因使他们没有梦想成真?
“也许因为没有走正道。”弗雷德里克说。
“对你,可能如此。我呢,正相反,我错就错在为人太直,不考虑许许多多次要的事,而这些事比什么都重要。我太讲逻辑,你太重感情。”
接着,他们责怪机缘、环境和他们出生的时代。
弗雷德里克又说:
“过去我们在桑斯时想做的人可不是这个样子。那时你想写一部哲学批评史,我呢,想写关于中世纪诺让的大部头小说,主题是我在弗鲁瓦萨尔的著作中找到的: 布罗卡尔·德·费内斯特朗日老爷和特鲁瓦的主教,是如何攻击厄斯塔什·德·昂布雷西古尔的。你记得吗?”
他们追忆少时往事,每说一句话,就互相问道:
“你记得吗?”
他们仿佛又看见中学的院子,小教堂,会客室,楼梯下的练剑室,学监和学生们的面孔,一个名叫昂热马尔、用旧靴子做鞋套的凡尔赛人;米尔巴先生和他的红颊髯;教几何图形和教绘画的两名教员,老是争执不休的瓦罗和絮里莱;那个波兰人,哥白尼的同乡,总带着用硬纸板做的行星系图,一位巡回讲学的天文学家,讲一堂课的报酬是在食堂吃一顿饭;接着,一次散步时的酩酊大醉,他们第一次吸的烟斗,发奖仪式,假期的欢乐……
一八三七年的暑假,他们曾去土耳其女人那儿玩。
被大家这样称呼的女人真名叫佐拉依德·土耳克;许多人以为她是穆斯林,一个土耳其女人。这给她的房子增添了诗意,房子位于水边,城堡围墙的后面;即使在盛夏,房子周围也有荫凉;一个窗口摆着一盆木樨草,旁边有个金鱼缸,一看就知道是她的家。一些穿白色短上衣的**脸蛋上敷着脂粉,戴着长长的耳环,见有人走过就拍窗玻璃;晚上,她们伫立在门口,用沙哑的嗓音轻轻哼着歌儿。
这个使人堕落的场所,向全区投射出神奇之光。大家用拐弯抹角的话称呼它:“您知道的那个地点,——某一条街,——在桥下。”四邻的农妇为她们的丈夫胆战心惊,市民太太们为她们的女仆忧心忡忡,因为专区区长先生的厨娘在那儿被人撞见过;自然,这是所有青少年暗中心向往之的地方。
有个星期天,正做晚祷的时候,弗雷德里克和戴洛里耶预先烫好了头发,在莫罗夫人的花园里采了一些花,然后从通往田野的边门出去,在葡萄园里绕了个大圈,再从渔场往回走,溜进土耳其女人的房子,手里始终捧着一大束花。
弗雷德里克献上他的花,好像一个恋人把花献给未婚妻。但是,炎热的天气,对未知的惶恐,一种内疚,甚至一眼扫过去看见那么多女人供他使唤的快乐,都使他激动万分,以致脸色变得煞白,他待着不动,讲不出一句话。女人们笑了,看见他那副尴尬相十分快乐。他以为她们在嘲笑他,拔腿就逃;因为弗雷德里克有钱,戴洛里耶只好跟在他后面走了。
有人看见他们出来。这事惹出了麻烦,三年后还没有被忘记。
他们啰啰唆唆地互相叙述这件事,补充对方的回忆;讲完了以后,弗雷德里克说:
“这是我们最美好的经历!”
“对,也许吧?这是我们最美好的经历!”戴洛里耶说。
(王文融译)
注释:
阿尔及利亚港口城市。
赏析
故事的开篇,福楼拜简练的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并以简洁的笔触交代了男主人公弗雷德里克·莫罗中学毕业坐船回乡省亲的经过。在船上,弗雷德里克邂逅了他的终生至爱,同时也令他痛苦万分的美丽纯净的女人——阿尔努夫人。痴情的弗雷德里克对阿尔努夫人一见钟情,不能自拔。在这里作者既交代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也为主人公日后的伤感结局埋下了伏笔。
弗雷德里克生于外省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母亲莫罗夫人出身贵族世家,但家境早已没落;父亲在他还没出生时就已经去世,莫罗夫人只能靠微薄的遗产度日。“虽然每周接待三次客人,不时还在家里摆酒席,可是点多少根蜡烛,都是预先计算好的,而且她还经常眼巴巴地等着收地租。她像掩盖恶习一样瞒着这份拮据……”因此儿子成了她唯一的希望,“对儿子的前程,莫罗夫人是雄心勃勃的”,她的儿子学习优秀,得过优等奖,以后“也许能当上参议员、大使、部长”等。弗雷德里克对文学感兴趣,喜欢写诗,有时候又对音乐充满 ,甚至想创作交响乐,但很快又迷恋上作画。他对好多事情都兴致勃勃,但是他意志薄弱,耽于幻想,缺乏自信,虽然有着巨大的热情但都未付诸实施,是“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只有愿望没有行动,结果年华虚度,一事无成。
戴洛里耶,弗雷德里克的挚友,是一个有野心的人物。他有着自己的野心抱负,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和弗雷德里克不同,戴洛里耶总是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锲而不舍,他起先研究形而上学,后转向研究社会经济学和法国大革命,想从政发达。他是一个充满心机的野心家,企盼自己有一天可以出人头地,飞黄腾达。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会不择手段;如果需要的话,他甚至可以毫不犹豫地出卖最好的朋友。
弗雷德里克背负着全家的希望,带着满怀的梦想来到他向往已久的巴黎攻读法律。然而,这个多情而纯洁的外省青年根本不喜欢法律,他的所有的热情和精力就只是为了适应巴黎社会的奢华生活。在上流社会虚荣奢靡、尔虞我诈的风气熏陶下,他不但荒废了学业,连情操也变得极为低下: 为了满足 去玩弄交际花萝莎奈特;在好奇心的驱使和金钱的诱惑下,他大胆地去“爱”天真无邪的少女路易丝;为了实现跻身上流社会的目的,他费尽心机,极力讨好贵妇当布勒兹夫人……他忙于交际应酬,在女人的裙裾之间穿梭,用俏皮话博得女人的欢心。在和漂亮女人接近交往的过程中,他的才华,他的聪明才智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他总能让平静的阿尔努夫人心潮澎湃,眼圈发红;精心准备的言谈举止,总能让当布勒兹夫人对他另眼相看;他的大胆的谎言,使得天真烂漫的路易丝为他神魂颠倒。他,成了一个情场的老手。
虽然弗雷德里克在感情上别有用心,但也有过一段难以忘怀的真实感情,那就是对阿尔努夫人的持久真实的爱。弗雷德里克对她心醉神迷,难以割舍。装作不经意地碰一下她的带着手套的手指,他都会幸福一个晚上。哪怕是和她谈话聊天,看她做针线活,他都会兴趣盎然,表现出无穷的兴趣和耐力。有时只是因为她的一个眼神或者是一句话,他都会幸福一夜或者痛苦几天。阿尔努夫人的温柔、美丽、贤淑以及情趣的高雅,都令弗雷德里克神魂颠倒。他总是徘徊在她家门口,但是却又可望而不可即,令他备受折磨、痛苦不堪。他通过阿尔努夫人认识了交际花萝莎奈特,并很快成为她的座上常客。萝莎奈特快活,妖艳,善于交际,也做作,趣味低俗。虽然弗雷德里克有时非常讨厌她,但却以占有她为荣,把她当作一个玩物和精神空虚时的临时驿站。他不爱傲慢自私的当布勒兹夫人,只把她当成进入上流社会的跳板,最后冷冷地和她分了手。当弗雷德里克回到家乡,试图寻找一直热恋着他的少女路易丝时,路易丝却已另嫁他人,成了他的好友戴洛里耶的新娘。带着满心疲惫,几多忧伤,他选择了远离家乡。
在经历了一番风雨之后,弗雷德里克挥霍掉了他的大部分财产,爱情、事业、理想,都像梦一样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灰飞烟灭了。当他和阿尔努夫人再次重逢时,已经物是人非。岁月蹉跎,弗雷德里克失去了目标,没有了抱负,过着孑然一身、清贫潦倒的生活;阿尔努夫人也早已破产,住在偏远的地方,为偿还债务过着穷困落寞的日子,青丝早已变白发。美人依旧在,只是容颜改。那份沉甸甸的曾经让弗雷德里克无法放下的感情,又一次在他复归平静的心中激起层层波澜,甜蜜与苦涩,幸福与辛酸,是如此遥远而又仿佛昨天。两人在经历人世变迁之后真实感情的表达,给人颇多的感慨与无奈, “往事不堪回首”。一缕白发,一个背影,劳燕分飞各西东,给作品蒙上了一层悲凉的色彩。
弗雷德里克是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典型人物,他代表了当时法国社会一代人的精神史,是他们情感经历的一个典型缩影,是当时法国社会多余人的典型。福楼拜的成功之处还在于,他把主人公性格的塑造和他命运的描写,同社会变革和重大历史事件结合在一起。《情感教育》反映了1840年至1867年间长达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法国社会生活,特别是1848年的革命,向读者展现了一幅错综复杂、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社会画面。革命爆发时,弗雷德里克在街头目睹了群众反抗金融贵族的集会,受革命热情的感染,采取支持革命的态度,并积极为报纸写文章,甚至要参加议员竞选。当六月起义被镇压时,他退缩了,躲在枫丹白露与萝莎奈特游山逛景,尽情享乐;当路易·波拿巴政变的时候,他更是往返于萝莎奈特和当布勒兹夫人这两个女人之间,忙得不亦乐乎。他由个人幻想的破灭而心灰意冷,对国家大事漠然置之。福楼拜通过弗雷德里克的失败经历,巧妙地反映了资产阶级社会对年轻人的不良影响,揭示了那个使一部分资产阶级青年意志涣散、贪图享乐,乃至最终成为社会废物的时代。
小说的结尾,弗雷德里克和好友戴洛里耶,在经过离离合合之后言归于好,两人相对坐在火边回忆往昔旧事。一个梦想得到爱情,另一个梦想拥有权力,都以失败收场。当繁华落尽一切如过眼云烟时,他们总结一生,得到一个共同的结论: 两人都虚度了年华。福楼拜让书中的人物对自己的一生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既实现了自己一贯奉行的客观主义,也给读者留下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局。
(赵广全)
运用“南风法则”的真实原理
南风法则也叫做“温暖法则”,其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的这则寓言,寓意则是告知人们:温暖胜于严寒。
南风法则被人们经常运用到管理学中,我们发现在人和人沟通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多去赞赏对方,用更加积极的语言给予他肯定和关心的话。
一方面你会在他心里有一个很高的地位,另一方面也会使你们两个相处起来非常的融洽。
我们在沟通交流的时候,更会侧重于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因此你在和异性沟通的时候,多去提及他的爱好,提及有关于他的一切。
这个时候会发现,他会和你滔滔不绝的去诉说着曾经的过往,在这个过程中多给予赞美和支持。
两个人相处,把握好“适度效应”
一些心理学家发现两个人在沟通的时候,我们的专注力最多是30分钟,如果当你们交流的时间超过了这个时间,我们就会在大脑里开始走私,甚至出现左顾右盼的行为。
你在和对方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提前想好你这次所要表达的重要内容是什么,你的目的又是什么,不要在两个人说话的时候左顾而言他,抓不到重点。
不要谈话的时间过长,也不要表达太多的内容,更不要把自己的一切都全盘托出,保持适度原则,一方面可以维持自身的神秘感,另一方面也能够极大的引起对方的兴趣。
懂得“换位思考”的交流技巧
在两性之间最忌讳的就是我们总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相互沟通的时候,也总是自顾自的去阐述着自己的话,完全不顾及对方的感受。
换位思考永远是说话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小技巧,换位思考不等于阿谀奉。
你应该思考,“如果你是他,你处在他当前的这个角色,你又会怎么样做?”
当你能够真正的换位思考时,那么你说的话,才能够对他起到一些安慰或者积极的作用。
这一点会让异性觉得你非常善解人意,也会无形中拉近你们之间的距离。
彼此“相互尊重”是情感发展基础
最后一点,在语言交流的小技巧中十分重要,那就是要懂得彼此之间的相互尊重。
“尊重”一方面是说你们两个在交流的时候要保持平等的地位,你要去尊重对方的讲话,要学会认真的倾听,其次我们更要学会去尊重对方的隐私。
即便你喜欢他,即便你们两个人之间关系非常亲密,但是并不意味着你要毫不顾及对方的尊严,你可以肆无忌惮的去打探他的隐私和他的秘密。
在一些时候,对方之所以不想要把一些话告知给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东西可能会触及到他心理上的敏感点,如果你再一次提及的话,等于无形中揭开了他的伤疤。
做一个合格且认真的听众,就要懂得去尊重对方所说的所想的,不要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了解他的全部。
真的,异性关系不纯洁,往往从聊哪几个话题开始?01分享分别生活中的一些关键点
分享这种事,务必要把握好一个度。每个人在生活含有异性它的存在,这都很正常,但所说异性和自己的另一半,在分享这件事上尤其要格外注意差别。因为有的人,确实可能就是彻底失去了最基本的分寸。我认识一个女生,她的前任有一个玩起来特别好的女生,包含他们在一起之后,两个人依然走得很近,属于那种基本上每天会分享日常的人,乃至她发现很多事情男友不容易对自己说,但却会告知那一个女生。
她就很愤怒吧,但是她的男友却认为她是在蛮不讲理,说他们两个人早已见到了,如果可以在一起的话,也早就在一起了,根本不可能直到如今。可是,无论上一任如何解释,她作为女友,见到男友有一个比自己还亲近的异性,内心不吃醋基本是不可能的事。之后,两个人常常因而争吵,他的男友一直帮着另一方讲话,从来都不站在她这里,总之就认为是她不听话,不能理解他们的感情,他们就是纯友谊罢了。她接受不了,提出了分手,再后来,她听到她的前任到适婚年龄年龄后,最后和那个一再强调所说是纯友谊的女生结婚了。
不要低估分享日常这样的事,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简言之都是由一些小事构成的,这些小事看上去无关痛痒,反而是每一个人生活的最基本支撑点。如果你渗入了一个人的生活,其实就是在潜意识走入另一方的心里。就算一开始,大家两个人都是对的另一方没有意思,但分享得多了,或是会产生一种习惯性,进而极有可能转变成另外一种感情。
如果有了另一半,最好还是不要去发展所谓异性知己,这个道理,如同去沙滩上捡贝壳,如果早已捡到适宜的珍珠贝,最好是就不要再去海滩了,要不然一直一直在寻找,中后期多半会逐渐钟意一个新的珍珠贝。实际上,这也是人的本质之一,但这一点和婚姻追求的东西是有悖的,所说有失必有得,如果你想要始终拥有一段平稳美好关联,羡慕别人的至始至终,那么自己在遇到一些挑选和挑战时,就必须得学好放弃一些东西,才此外也有所收获。
02非常少告知外人的一些秘密人和人之间,更快拉近距离的方式是哪些?是密秘。没有错,如果相互之间分享了一些不告诉外人的小秘密,那么你们两个人,肯定潜移默化中,在对方心里的位置会变得不一样,会尤为重要,好多人即使口中拒不承认,说仅仅广泛朋友而已,可是却密秘被叙述出去的那一刻,就基本代表着不可能只是普通好朋友。
特别是,如果你已经拥有另外一半,最好是就不要尝试去找一个此外的灵魂知心,要想述说知心话,如果你做好了家中被破坏的准备,而且还是你自己破坏的,由于太多人一开始都高估了自己的心境,有些话说着说着,情感就聊出来。如今这个时代,不少人都喜欢去网上找与陌生人聊天,倾吐心中的一些烦恼和难题,原本是想给心烦的生活找一个出入口,结果后来说得多了,却渐渐地对倾吐得人产生了一种依赖的心理状态。
这一点,无论男人还是女人,基本上都是一样。但广泛前提下,女性可能还要更为颜狗一些,由于倾诉麻烦事,最终闹的家不成家的实际,放进整个社会这种大自然界中,也绝对不会是个案,我就已经看到两三起了。你的秘密,本来属于你个人心理状态的一些主题活动,是不以许多外人知晓的,一旦你为某些人打开了这扇特殊门,那么接下来大家的相处,其实不管再如何假装正常的,背地里多多少少都会有暧昧关系流动性,只是有些人两个都装傻充愣罢了。
心理学报 2009, Vol 41, No12, 1165−1174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DOI: 103724/SP J1041200901165
收稿日期: 2009-07-07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07JAXLX00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08JJDXLX270)、山东省“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泰山学者建设工程、山东省“十一五”强化建设重点学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经费资助、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重点课题(2008GZ028)、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青年教师创新研究项目资助。 通讯作者: 张文新, Email: zhangwenxin@sdnueducn
1165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徐夫真1 张文新1 张玲玲2
(1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济南 250014) (2山东省教学研究室, 济南 250011)
摘 要 采用问卷法调查了608名初一至高二城市青少年, 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青少年疏离感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功能和同伴接纳的关系。结果发现: (1) 青少年疏离感年龄段差异显著, 高中生的疏离感显著高于初中生; (2) 青少年疏离感的三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环境疏离感最高, 其次是社会疏离感, 人际疏离感最低; (3) 家庭功能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疏离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这一中介作用的实现受到同伴接纳的调节, 即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关键词 青少年; 疏离感; 家庭功能; 同伴接纳 分类号 B8442
1 引言
疏离感(alienation)是个体难以正常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不能与所属的社会团体如家庭、学校或者同伴群体建立有效联结, 从而体验到的无助感、无意义感、孤独感等消极情绪体验(Michael, 2003)。青少年期是疏离感发生的高危时期(Calabrese, 1990)。进入自我意识第二个飞跃发展期的青少年, 开始集中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等与自我有关的问题。根据Erikson 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青少年经历着从自我分离到自我整合的过程(张文新, 1999), 在此过程中他们体验到自我内部的分离以及自我与环境或与他人的分离, 即产生疏离感。适度的疏离感有利于个体对自身的存在状态进行反思与探索, 建立自我同一性; 而强烈持久的疏离感却会导致自我同一性混乱, 危及个体的心理社会适应(Erikson, 1968)。研究发现, 高疏离感是引发青少年问题行为、犯罪行为的主要原因, 高疏离感的青少年更倾向于对外界环境进行消极的、敌意性的归因, 易于体验到孤独感, 更具反叛性, 他们往往采取退缩或者攻击等极端行为, 或者沉湎于饮酒、过度网络依赖等不健康的活动中(Michael, 2003; Sikkink, 1999; Thomas & Schare, 2000)。
家庭和同伴作为个体发展的微系统, 是人类发展生态学模型中最基本的分析单元(Bronfenbrenner, 1979), 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直接和深远的影响, 因此一直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进入青少年期后, 尽管亲子冲突显著增多, 但父母仍然是青少年重要的依恋对象和支持系统(Steinberg, 1999)。青少年最初需要依靠父母权威的标准来建构他们有意义的生活。研究发现, 如果父母是独裁的、过分控制的、在感情上是疏远的, 个体就很难认同家庭并获得真正的归属感(Barrett, 2001)。有关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疏离感关系的研究发现, 青少年疏离感的产生及其程度与家庭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父母工作压力大的家庭或单亲家庭中的青少年更容易体验到疏离感或疏离感增强(Bronfenbrenner, 1977)。疏离感较高的青少年, 其家庭成员的亲密性与适应性较差, 家庭功能中问题解决、沟通、情感反应和行为控制以及整体家庭功能均较低(汤毅晖, 黄海, 雷良忻, 2004)。过多的家庭冲突、家庭功能的瓦解(或分裂)
容易导致青少年对家庭的抗拒和与父母的疏离(Sandhu & Tung, 2004)。此外, 研究还发现, 与父母或家庭疏离的青少年更容易产生问题行为和药物滥用, 而这可能进一步引发青少年的高疏离感(Benjamin, 2004)。
进入青少年期后, 个体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与同伴的交往增多, 青少年期的同伴关系对个体社会性和情感发展的影响作用显著增强, 而高质量的同伴关系是情绪情感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疏离感主要是因个体缺乏归属感所致(Bronfenbrenner, 1977), 而青少年归属感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同伴群体(Furman & Robbins, 1985), 因此, 青少年的疏离感与同伴关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已有研究发现, 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为青少年提供情感价值支持和信息来源, 高疏离的青少年可以通过在同伴中寻求精神慰藉、获得归属感等来缓解内心的紧张和焦虑(Eric, Martin & Michel, 2003), 被同伴接纳的青少年在疏离感水平上明显低于被同伴拒绝的青少年(徐夫真, 2007)。
近年来, 受到人类发展生态学模型(Bronfenbrenner, 1979)和发展情境论(Lerner, 2002)等发展系统论的影响,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明显趋势是不仅强调家庭、同伴关系等发展背景对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 而且越来越多地关注发展背景的系统性影响, 即不同发展背景之间的相互作用或联系对发展的影响。就家庭领域的研究而言,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抛弃过去单独探讨某个或某些家庭因素的作用的研究范式, 转向将家庭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Ross & Buriel, 2006)。研究发现,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作为个体发展的物理环境既能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社会发展, 也会通过影响父母教养行为以及亲子互动对个体的发展起作用(Neblett & Cortina, 2006)。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父母鼓励子女多进行交流和沟通、为子女提供更多的教化和支持(Shonkoff & Phillips, 2000; 刘浩强, 张庆林, 2005)。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个体具有更高的自我期望, 表现出更多的社会认同和文化认同(Leventhal & Brooks-Gunn, 2000)。对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家庭而言, 不稳定的工作、持续的经济压力和低的社会声望会增加父母采用惩罚和专横等教养行为, 对子女支持较少, 负面评价和忽视较多(Baumrind, 1994)。具有学校疏离感的青少年报告的家庭支持和受教育期望均较低(Cole, 1991)。长期处于家庭压力情境中且缺乏父母积极关注的青少年容易产生抑郁、焦虑、敌意等消极情绪, 表现出低自尊、无力感、习得性无助和对自己生活的失控感, 这会因此使他们和家庭成员及朋友之间关系紧张(McCoy, Firck, Loney & Ellis, 1999; 刘浩强, 张庆林, 2005)。可见, 在家庭系统中, 家庭经济地位是影响青少年疏离感的潜在因素之一, 它通过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和家庭功能等影响青少年的发展。鉴于已有关于青少年疏离感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只关注家庭系统中某一方面的因素或者变量的作用(Sikkink, 1999; 汤毅晖, 黄海, 雷良忻, 2004; Sandhu & Tung, 2004; Benjamin, 2004; Furman & Robbins, 1985), 而较少综合考虑不同因素的影响及其作用方式, 本研究拟同时考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方式或机制。
家庭和同伴作为个体发展的重要情境, 一方面各自独立影响个体的发展, 同时又存在交互作用和联系。如果单独考虑家庭或同伴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而忽略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 将无法真正揭示它们对青少年发展的重要意义(Kerr, Stattin, Biesecker & Ferrer-Wreder, 2003)。因此, 从发展系统论的角度探讨家庭和同伴系统对青少年发展的交互作用模式将有助于揭示二者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机制。已有研究发现, 对于家庭环境不良的青少年而言, 同伴的支持和接纳能够缓解其心理压力, 增强移情能力和社会理解力(Donton & Zarbatany, 1996)。来自同伴关系与儿童攻击行为的研究发现, 积极的同伴关系可以调节环境危险因素和儿童青少年的攻击(或受侵害)之间的关系, 尤其在中国集体主义价值观念的文化背景下, 积极的同伴关系具有更为突出的保护作用(Tania, David, Zhang, Yoolim, JoAnn & Xu, 2007)。由此, 我们推论, 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减缓家庭功能不良对青少年疏离感的消极影响, 同伴接纳能够降低青少年的高疏离感, 即同伴接纳对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疏离感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本研究将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
简言之,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功能、同伴接纳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 以及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机制。根据对已有研究的梳理和分析, 我们假设, 家庭功能和同伴接纳在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中存在交互效应, 家庭功能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青少年疏离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这一中介作用受到同伴接纳水平的调节,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可能是有
调节的中介效应。假设模型见图1。
图1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功能、同伴接纳与
青少年疏离感关系的假设模型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山东省五所普通中学初一到高二608名城市青少年为被试。其中初中被试334人(男生164人, 女生170人), 平均年龄1397±105岁; 高中被试274人(男生153人, 女生121人), 平均年龄1682±068岁。所选取被试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者为102%, “1000~2000元”者为224%, “2000~3000元”者为238%, “3000~4000元”者为155%, “4000元以上”者为281%; 父母受教育水平在“小学或小学以下”水平者分别为28%和35%, “初中”水平者分别为186%和235%, “高中或中专”水平者分别为326%和388%, “大专(夜大、电大)”水平者分别为189%和168%, “大学本科”水平者分别为211%和148%, “研究生(硕士或博士)”水平者分别为60%和26%。父母职业是“农民或下岗失业人员”者分别为492%和441%, “蓝领”者分别为457%和414%, “专业或半专业性人员”者分别为51%和145%。 22 研究工具
221 青少年疏离感量表 采用杨东等人编制的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杨东, 张进辅, 黄希庭, 2002)。该量表包括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和环境疏离感三个分量表, 共52个项目, 其中有6个项目为测谎题。社会疏离感指与社会观念、价值、文化、目标等精神文化层次之间产生的疏离感, 包括24个项目, 如“我时常体验到有种无能为力感”; 人际疏离感指与他人(亲人、朋友、同学、邻居、集体等人际网络)在情感层次上产生的疏离感, 包括15个项目, 如“我感到自己孤独一人”; 环境疏离感指个体与其生活的自然、物理环境等物质空间之
间产生的疏离感, 包括7个项目, 如“我觉得自己和大自然之间有种疏远的感觉”。量表采用7点记分, 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给予1~7分的评定, 得分越高, 疏离感越强。本研究中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和环境疏离感三个分量表项目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2、080和086, 总问卷项目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3。
222 家庭功能评定量表 家庭功能评定量表以
McMaster 的家庭功能模式理论为基础(汪向东, 1999)。该量表包括问题解决、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和行为控制六个分量表, 共60个项目。问题解决分量表包括6个项目, 如“我们常根据我们对问题的决定去行动”; 沟通分量表包括9个项目, 如“当家中有人烦恼时, 其他人知道他为什么烦恼”; 角色分量表包括10个项目, 如“我们肯定家庭成员都尽到了各自的家庭职责”; 情感反应分量表包括6个项目, 如“我们相互都不愿流露出自己的感情”; 情感介入分量表包括7个项目, 如“如果某人遇到麻烦时, 其他人会过分关注”; 行为控制分量表包括9个项目, 如“当发生了出乎预料的意外时, 我们手足无措”
。量表采用4点记分, 从“完全不像我家”到“完全像我家”分别给予1~4分的评定。1分代表健康, 4分代表不健康, 分数越高表示家庭功能越不健康。在本研究中, 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56~075之间, 问卷总项目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
223 同伴提名 与已有研究相一致, 本研究采用同伴提名法来评定青少年的同伴接纳水平(张文新, 1999; Coie & Dodge, 1983; David, 2006)。要求被试写出自己在班里最喜欢的三位同学、最好的三位朋友(积极提名)和最不喜欢的三位同学(消极提名)。将每个被试所得的积极提名和消极提名次数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标准化, 两者之差为社会偏好分数, 以社会偏好表示青少年的同伴接纳水平。 224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测查内容包括家庭收入、青少年父亲和母亲的受教育水平和职业共五项指标。本研究所调查的家庭收入是家庭月收入(以下简称家庭收入), 包括“1000元以下”、“1000~2000元”、“2000~3000元”、“3000~4000元”和“4000元以上”五个水平; 父母受教育水平包括“小学或小学以下”、“初中(含初中未毕业)”
、“高中或中专(含高中未毕业)”、“大专(含夜大、电大)”、“大学本科”、“研究生(硕士或博士)”六类; 父母职业包括“农民”
、“工人”、“医
生”、“教师或科研技术人员”、“机关干部或公务员”、“律师”、“工程师”、“企业管理人员”、“会计”、“军人”、“个体/私营企业主”、“个体户下岗失业人员”、“自由工作者”和“其他”, 根据职业的专业技术性程度将职业归为三类: “农民或下岗失业人员”、“蓝领”、“专业或半专业性人员”(Fuligni & Zhang, 2004)。参照有关研究, 我们在统计分析时, 分别将家庭收入、父母受教育程度和父母职业的得分转化为标准分进行分析(Bradley & Corwyn, 2002)。
23数据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包和AMOS 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初步统计分析
对初中和高中两个年龄段青少年的疏离感进行初步描述统计发现, 在疏离感的三个维度上, 初中和高中青少年的环境疏离感均最高, 其次是社会疏离感, 人际疏离感最低(见表1)。
以年龄段、性别为自变量, 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环境疏离感为因变量, 进行2×2多元方差分析(MANOVA), 考察初中和高中两个年龄段男女青少年的疏离感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发现, 年龄段的主效应显著[Wilks’ λ=096, F(1, 604)=899, η2=004,p<0001]。单因变量方差分析(ANOVA)结果显示, 高中生的社会疏离感[F(1, 604)=2473, p<0001]、人际疏离感[F(1, 604)=2081, p<0001]和环境疏离感[F(1, 604)=1634, p<0001]均显著高于初中生。性别主效应、性别与年龄段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Wilks’ λ=099, F(1, 604)=175, η2 =001; Wilks’ λ=099, F(3, 604)=104, η2 =001, ps>005]。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 青少年疏离感的三个维度之间差异显著[Wilks’ λ=058, F(2, 604)=21980, p<0001], 环境疏离感最高, 其次是社会疏离感, 人际疏离感最低。
对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功能、同伴接纳和青少年疏离感的三个维度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中家庭收入、父亲受教育水平与青少年人际疏离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母亲职业与青少年社会疏离感和人际疏离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母亲受教育水平与青少年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和环境疏离感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 家庭功能各维度与青少年疏离感各维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中母亲职业、父亲受教育水平、母亲受教育水平与家庭功能各维度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显著负相关, 家庭收入与角色和行为控制、父亲职业只与沟通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同伴接纳与人际疏离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而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功能的其他维度之间无显著相关(见表2)。
32家庭功能的中介作用检验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 其中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为外源潜变量, 是模型中的自变量, 家庭收入、父亲职业、母亲职业、父亲受教育水平和母亲受教育水平为其观测变量; 疏离感为内生潜变量, 是模型中的因变量, 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和环境疏离感为其观测变量。根据中介效应检验的程序(温忠麟, 张雷, 侯杰泰, 刘红云, 2004; Preacher, Curran & Bauer, 2006), 先检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疏离感的直接效应, 然后检验加入中介变量后模型的拟合情况及各路径系数的显著程度。结构方程模型直接效应分析结果的各项拟合指标分别为: χ2(14)= 24884; RMSEA=0036; GFI=0990, CFI=0995, TLI=0990。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疏离感的直接作用路径系数显著(γ=−014, SE=0077, p<001), 模型测量部分的各参数估计在050~089之间(ps<0001)。
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疏离感之间加入家庭功能中介变量, 图2所示结果的各项拟合指标分别为: χ2(67)= 247681; RMSEA=0067; GFI= 0946, TLI=0935, CFI=0952。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家庭功能(γ= −018, SE=0020, p<0001)、家庭功能与疏离感(β=065, SE=0211, p<0001)之间的路径系数均显著, 但加入中介变量后,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疏离感之间的路径系数由原来的显著(γ=−014,
表1青少年疏离感的平均数和标准差(M±SD)
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环境疏离感
年龄段男女男女男女
初中 346±098 357±095 306±078 309±077 378±147 366±134 高中 381±087 397±084 327±072 344±075 409±132 424±120
表2主要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变量
社会
疏离感
人际
疏离感
环境
疏离感
问题
解决
沟通角色
情感
反应
情感
介入
行为
控制
问题解决026 031 019
沟通048 048 036 058
角色053 051 041 036 054
情感反应041 048 029 037 065046
情感介入053 054 038 029 057061052
行为控制022 024 019 027 030042023 029
同伴接纳−007 −013001 000 003 006 001 002 004 家庭收入−005 −009−004 −007 −004 −014−006 −003 −011
父亲职业001 007
−004 001 −008−004 −005 −004 −002
母亲职业−011−012005 −008−012−016−010−007−008
父亲受教育水平−007 −010−006 −011−011−017−014−010−011
母亲受教育水平−015−012−008−010−013−020−017−015−016注: p<0001; p<001; p<005, 下同。
图2 家庭功能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疏离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模型
SE=0077, p<001)变得不显著(γ=−003, SE=0060, p>005)。
将社会经济地位与疏离感的路径系数约束为0, 约束模型中χ2(68)=248117。无约束模型中χ2(67)= 247681, χ
△2(1)=0436(p>005), 两模型无显著差异, 表明家庭功能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疏离感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
33同伴接纳的调节效应检验
已有关于调节作用检验的研究表明, 理想的调节变量与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关都不高(Marsh, Wen & Hau, 2004)。表2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同伴接纳除与人际疏离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外, 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功能各维度之间相关均不显著, 因此, 符合调节效应检验的条件。本研究中的自变量是家庭功能各观测变量生成的潜变量家庭功能, 调节变量为同伴接纳, 因变量为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和环境疏离感三个观测变量生成的潜变量疏离感。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中心化后(Marsh, et al,2007), 考察同伴接纳和家庭功能的交互项对青少年疏离感的预测是否显著, 以检验同伴接纳的调节作用是否显著。分析结果的各拟合指标分别为: χ2(86)= 301357; RMSEA=0064; GFI=0942, TLI=0930, CFI=0950。同伴接纳和家庭功能的交互项对疏
离感的路径系数显著(γ=−006, SE=0061, p<005), 说明同伴接纳在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预测作用中存在调节效应。
通过简单斜率检验来分析同伴接纳的调节作用。以平均数加减一个标准差将调节变量分组, 平均数加一个标准差为高接纳水平组, 平均数减一个标准差为低接纳水平组。图3的简单斜率检验结果表明, 同伴接纳水平可以显著调节家庭功能和疏离感之间的关系, 即高水平的同伴接纳可以缓解家庭功能不健康青少年的高疏离感。
图3 同伴接纳在家庭功能对疏离感预测作用中的
调节效应
以上结果发现, 家庭功能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疏离感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 而同伴接纳对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疏离感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这预示着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功能、同伴接纳与青少年疏离感的关系中, 家庭功能可能是有调节的中介变量。对此, 我们进行模型整合验证。
整合验证结果的各项拟合指标分别为: χ2(160)=346655; RMSEA=0044; GFI=0949, TLI= 0956, CFI=0966, 模型拟合良好。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疏离感之间路径系数不显著(γ=−004, SE= 0059, p>005), 同伴接纳与家庭功能之间的路径系数不显著(γ=-001, SE=0007, p>005),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家庭功能之间(γ=-015, SE=0023, p<0001)、家庭功能与疏离感之间(β=057, SE=0160, p<0001)及同伴接纳与疏离感之间(γ=-010, SE= 0019, p<001)路径系数均显著, 同伴接纳和家庭功能的交互项与疏离感之间的路径系数显著(γ=-006, SE=0054, p<005), 模型测量部分的各参数估计在040~092之间(ps<0001)。这一结果验证了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4 讨论
41青少年疏离感发展的特点
本研究发现, 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疏离感存在显著差异, 高中生的疏离感显著高于初中生。这与已有研究结果相同(杨东, 张进辅, 黄希庭, 2002; 张进辅, 杨东, 2003; 徐夫真, 2007)。对其他文化中青少年的研究也发现, 18岁左右的青少年最容易产生疏离感(Sandhu & Tung, 2004)。这一年龄对应于我国高二青少年。疏离感的年龄段差异反映了青少年自我发展的特点。根据Erikson的理论, 青少年期是自我发展的关键期和转折期, 这一时期个体心理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 防止同一性混乱。同一性混乱是由个体的无目的感和疏离感引起的, 同一性混乱的个体缺乏生活的连续感、整体感、协调感, 体验到更多的疏离感(Erikson, 1968)。进入青少年期后, 生理的成熟和心理、社会角色的变化使青少年由对外部世界的注意转向内部世界, 关注内部世界中“本质的”、“本来的”自我存在, 表现出对外部世界的闭锁与疏离, 而倾向于自我意识和内省。在情感上努力摆脱对父母的依赖, 寻求自主和独立(张文新, 2002)。当个体自觉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变化、没有能力持久地承担某种义务时, 他们往往会进入一个短暂的停滞期, 这一时期内, 他们似乎放弃了对自我同一性的整合, 从正常的生活和交往中退出, 与他人或所属的群体相疏离。
另外, 高中阶段青少年的疏离感相对较高可能与他们的学业压力有关。在我国目前的教育背景下, 高中生面临的学业压力显著大于初中生。繁重的学习任务、同学之间的竞争以及学校、家庭和青少年本人对学业成绩的期待无疑是高中生最大的压力来源(楼玮群, 齐铱, 2000)。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相比, 高中阶段的青少年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明显增多, 较少有时间和精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人际互动机会较少, 与周围环境相对疏远。我们认为, 课业负担日益加重和对学业成绩以及未来能否考上大学的担忧是导致高中生的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和环境疏离感显著高于初中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研究发现, 相对于社会疏离感和人际疏离感, 青少年的环境疏离感最高。这可能与青少年的生活环境有关。相对拥挤、封闭的都市居住环境使青少年的生活空间逐渐与自然环境疏远, 本研究中有被
¥
59
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
立即获取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_有调节的中介效应_徐夫真
心理学报 2009, Vol 41, No12, 1165−1174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DOI: 103724/SP J1041200901165
收稿日期: 2009-07-07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07JAXLX00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08JJDXLX270)、山东省“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泰山学者建设工程、山东省“十一五”强化建设重点学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经费资助、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重点课题(2008GZ028)、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青年教师创新研究项目资助。 通讯作者: 张文新, Email: zhangwenxin@sdnueducn
第 1 页
1165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徐夫真1 张文新1 张玲玲2
(1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济南 250014) (2山东省教学研究室, 济南 250011)
摘 要 采用问卷法调查了608名初一至高二城市青少年, 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青少年疏离感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功能和同伴接纳的关系。结果发现: (1) 青少年疏离感年龄段差异显著, 高中生的疏离感显著高于初中生; (2) 青少年疏离感的三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环境疏离感最高, 其次是社会疏离感, 人际疏离感最低; (3) 家庭功能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疏离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这一中介作用的实现受到同伴接纳的调节, 即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关键词 青少年; 疏离感; 家庭功能; 同伴接纳 分类号 B8442
如何有效调节员工压力建设良好团队氛围
企业可以从两个方面减轻员工压力的消极影响:
1、识别、改变或消除压力源
主要措施包括:
①改善工作条件;
②工作再设计;
③重新分派工作,以避免工作超载或欠载;
④结构重组(structuralreanization)以明确责权利;
⑤改变工作日程,实行弹性工作时间;
⑥实行目标管理,减少严密监督,改变经营方式;
⑦实施员工参与计划,以应对多种变革;
⑧重新界定角色,解决角色冲突与模糊。
组织压力管理专案示例
(1) 通过员工调查进行压力审计(stress audit)。
(2) 开展员工支援(employee assistance)专案。
(3) 向员工提供组织的有关资讯,以增加员工的控制感。
(4) 使员工的能力与工作相匹配。
(5) 及时处理工作事故,消除其对员工的影响。
(6) 确定员工拥有做好工作的工具和训练。
2、减轻压力带来的不良后果
主要措施包括:①团队建设;②行为塑造;③事业咨询
(career counseling);④帮助员工处理精神衰竭;⑤实行放
松训练;⑥提供健康专案(wellness programs)。
成功压力管理专案指南
(1) 注意个别差异,不同员工有不同的需求。
(2) 压力源如果改变,专案应随之变化。
(3) 鼓励个体或群体积极参与专案的设计与修改。
(4) 不要把专案建立在害怕或偏见的基础上。
(5) 让员工一起处理压力。
(6) 让员工的家庭成员投入压力减少的专案。
(7) 保持资讯的准确性、及时性。
(8) 正确评估专案效果。
作为一个团队的底层员工,如何推动整个团队的氛围建设?把这个问题理解为:如何自下而上的去推动团队氛围的建设
1,影响团队的领导
无论在什么样的团队,领导的特质决定了团队的整体,所以如果领导不是个积极主动的人,那么团队也很难真正做到积极主动的氛围。当然我相信很多时候领导自己心中还是很主动的(毕竟是自己的团队和自己的业绩嘛),只是有很多时候,不知道如何去影响和管理下级。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发挥出自己“管理上司”的能力了:
1)以身作则,把自己树立成一个榜样;
2)积极的提出活跃团队氛围的想法和建议;
领导很忙的,要关注的事情很多,所以其实你可以多多提出一些活动建议,最好把一些事情都给安排好了,帮领导分忧;
3)让领导意识到问题;
你可以把你对团队氛围不好的地方私下提出来,因为你作为下面的员工,可以看到很多领导看不到的东西,领导平时也会很重视这样的声音。但是注意不要变成针对个人的吐槽或小报告,而且最好能够连带一些你认为的改进方案,表现出你对团队的关心;
4)不要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也不要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之前看过一个研究,一个团队无论都会有20%特别积极的,也有20%特别消极的,剩下的人就是中间状态。而且特别讨厌的是,那20%的消极者还会经常来讽刺你说“这个没什么意思啦”,“何必要搞的那么累”,这些其实都是嫉妒和害怕。你只要明白一点,有的人也许价值观或者心理想要的不同,你无论如何都改变不了他们的行为的。你只要不被这些人左右自己的情绪,然后不让这些人去左右整体团队的情绪就可以了。任何团队都避免不了出现这样的人(也许他们在其他方面有用处),所以只要团队的核心成员或者“领导者”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就可以了。
我现在也面临这样的问题,也在努力,希望这些经验能够给你一些启发。
求问如何构筑良好的团队氛围?对于一个管理者而言,他要考虑的人的因素,是整个团队。要让团队的人的因素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准,涉及到很多方面,其中就包括团队氛围,我这里只浅浅的说说关于团队氛围的构筑方面。
一、做好工作是根本。
如果工作做不好,团队氛围肯定好不了,构筑良好的团队氛围就只能是空话。就像温饱是人的根本需求,如果连温饱都没有解决,其他更多的需求也只能是空话一样。
工作做的不好,团队氛围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整个团队头上笼罩着乌云,每个人工作的时候都觉得压力很大、做的不开心;另一种就是整个团队反而没有压力,吃喝玩乐大家都很惬意,就是工作不上心(需要注意这种情况并不是团队氛围好,而是乌烟瘴气)。
工作做的好,团队氛围方面的很多问题都不是问题了;工作做不好,团队氛围方面原本不该出问题的地方也会出问题。作为管理者一定要明白这一点,带领团队做好工作才是根本,下属愿意、喜欢跟你做事,主要是冲着你能给他的事业带来帮助、能给他带来能力的提高和收入的提高。
二、主管在工作之中要注意控制情绪。
工作中的上下级关系,存在的前提是同处在一个公司,假设没有了公司这个平台,就不存在上下级关系,所以作为主管,不要觉得自己是主管就高人一等、趾高气扬。
提要求的时候,一般不要像军队下命令那样死板和强势;争论的时候,要比的是谁说的更有道理而不是谁的嗓门更大;批评人的时候,要注意对事不对人而不是主观性的全盘否定……
也许有人会有疑问——温和派和铁腕派都有优秀的主管啊!是的,没错,我完全赞同,并且我本人应该属于铁腕派,我是赞成严格和苛刻的。我这里说的意思跟铁腕、严格并不矛盾,我认为铁腕、严格指的是工作上坚持原则、坚守正确的立场、对于工作一丝不苟、注重执行力等等。无论是铁腕派还是温和派,都可以有合适的方式去实现这些目标。一定不能误以为高压政策、随意批评甚至骂人等同于严格要求,其结果可能是背道而驰,达不到想要的管理效果。
三、主管工作之外要拉近与下属的距离。
工作之外,大家是朋友,不再是上下级了,主管应该放下领导架子,拉近与下属的距离。
人是高阶动物,是有感情的,而中国人的思维以及行事更是如此,我们不得不去适应和学会利用这一点。所以,同样的工作,一个与下属距离较近的领导和一个与下属距离较远的领导去安排,也许结果会差别很大。
不过这里强调两个小诀窍,很有效。一个是偶尔主动向下属求助,把你的困难(最好是工作上的困难)告诉他并且跟他一起讨论解决办法;另一个是偶尔主动向下属透露隐私(最好是非工作上无关大雅的隐私)。这两个诀窍,都能够让下属感受到,你信任并且器重他(她),而有了这一点,你们之间的沟通就会顺畅的多了。
不得不说明的就是,同事毕竟是同事,同事之间的距离适可而止,不能太近,关系太近容易形成小团队,及其不利于整个团队氛围的构筑。另外,如果男女同事关系太近容易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四、主管要用心去关心和帮助下属的工作和生活。
有的管理者,只会向下属提要求、给压力,却不管下属工作中的实际困难,更不会去跟下属齐心协力想办法解决困难,这样的管理者,下属喜欢他才怪。
我本人也是“启发式管理”的拥护者,我也不赞成对于下属的问题和困难有问必答、有难必帮,那样会让下属成为行尸走肉、丧失其应有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但是我们一定不能走极端,对于下属的问题、困难完全不闻不问。
曾经有一段时间对于“以结果导向”的认识有过偏差,过于关注要结果而忽略了过程,其实是不对的。作为领导,要重视下属工作的结果,无可厚非,但是同样不能走极端,不去检查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否则结果可能就是“糟糕的过程导致更糟糕的结果”。
用心去关心下属的生活,道理就更简单明了了,也不缺方法,只怕不少管理者缺乏这个意识、缺乏“用心”之中的“心”,只有有“心”,肯定都会“用”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说的是平常人之间。作为上级如果能够真正用心关心下属的生活了,下属在工作上对上级的回报,会是什么样的效果,想都想得到,如此“高投入产出比”的事情,难道不应该是管理者心甘情愿去做的事情?
五、为团队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
上面二三四这三点,主要说的是主管与下属之间,因为团队氛围的构筑,最核心的要取决于团队主管。如果做好了这三个方面,就可以确保主管与下属之间良好的沟通氛围,那么如果主管再为整个团队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相信整个团队的氛围自然就会很好了。
建立团队沟通平台的方法也很多,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地域,可以因地制宜找到很多不同的方法,无论是集体的体育活动、旅游、游戏,还是集体的工作会议、茶话会、随意小聚等等,都可以,都可以达到目的。总之要让大家面对面的在一起、并且能够敞开心扉让别人了解自己以及去了解别人,让大家在共处和交流中加深感情。
最后,澄清一下,上面所写,并不代表我都做的好,有的是来自经验,有的是来自反面经验(将做的不好的方面进行反推),有的是吸收现成的理论。不过都是发自内心的,是基于工作实践的总结,毕竟阅历有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今后将继续思考和完善。
如何激励员工打造团队正能量团队氛围对员工多鼓励可以提升工作热情
岁末年初,正是企业好好总结过去、规划未来的时候,如果管理者能有效运用一些激励策略,员工不仅离职率会大大降低,工作热情也会被再次激发。那么,该如何管好团队呢?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应用心理学系主任杨东、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心理学博士张怡筠、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资深心理咨询师刘宝峰等专家,为大家解读5种能激发员工正能量的心理学效应。
多鼓励工作热情高
罗森塔尔效应: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将一群小白鼠随机分成A、B两组,并告诉饲养员,A组老鼠很聪明,B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罗森塔尔对这些老鼠进行迷宫测试发现,A组老鼠比B组能更快地走出迷宫。对此,罗森塔尔深受启发。他又来到一所普通中学,在学生名单上随机圈了几个名字,告诉老师这几个学生的智商很高。一段时间后,奇迹发生了,这几个随机选出来的学生成了班上的佼佼者。
人会被自己喜欢、钦佩的人所影响和暗示。如果常受到信任、赞美等积极暗示,人们会由此获得向上的动力,尽力使自己达到对方的期待。不过,“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的简单做法很难有效。管理者一定要相信下属的能力,给他们支援、鼓励和温暖的氛围。比如,在交办任务时,不妨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办好、困难是有,不过你肯定会有办法的”……这样,下属就会朝你期待的方向发展。反之,如果上司总是对员工吼“笨蛋”、“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之类的话,那他手下的员工就真可能变成笨蛋。
值得注意的是,积极心理暗示只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管理者是否有足够的掌控力、任务是否在下属的能力范围内、员工会不会尽力等因素都应该考虑到。比如,对于新员工,领导者可以对其成长的过程给予关注和肯定;对于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的老员工,要在鼓励他们挑大梁等方面提出更高的期望,让他们觉得公司依然需要自己。
用奖励激发成就感
德西效应: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过这样一个寓言,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让老人难以忍受。老人想了一个办法,他给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我觉得自己年轻了,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又来了,但老人只给他们5美分。第三天,孩子们只得到2美分,令他们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发誓,再也不会为老人而玩了。寓言中,老人将孩子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奖赏而玩”,他通过操纵外部因素掌控了孩子的行为。
企业中,能促使员工奋斗的动机一般有4种:外在动机,如加薪或补助;内在动机,即对任务本身感兴趣;成就动机,如工作受肯定;社会动机,如获得人际肯定和支援。因此,加薪不是唯一的激励手段,比如美国IBM公司就有一句宣言:加薪非必然。近日,美国一项针对5388名员工的研究发现,如果员工能预见到2年内有晋升的可能,那他们会有更好的表现和满意度,效果相当于薪酬提升了69%。可见明确的职业发展空间,能大幅提升员工的职场幸福感。
因此,管理者应明确区分“该做”和“该鼓励”的行为。“该做”的是指分内职责,不应设定物质奖励,而应点到为止地给员工肯定,以增强他们的内在成就感,激发成就动机。过于频繁的表彰和评比活动并不可取,尤其不能为了照顾某些人的情绪,拿表彰送人情。只有对那些一般人难以做到,或需要员工“踮着脚才能够著”的任务,才能用物质奖励。
重人情最能留住人
南风效应: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这样一则寓言,南风与北风打赌,看谁能脱去一位农夫的衣服。北风自以为力气大,使足了劲向农夫一顿猛吹,瑟瑟发抖的农夫反而裹紧了外衣。南风却是向农夫轻抚慢拂,送去温暖薰风,让农夫遍体发热,自己脱下了衣服。
这则寓言说明,“以人为本”的软性方法能顺应人的内在需求,往往比生硬的“角力式”刚性方法好用得多。对管理者而言,这一效应主要体现在重视情感上。为了留住老员工,管理者除提供升职加薪的机会外,应重视关心员工生活,对有困难的员工伸出援助之手。近日,武汉一家公司请老师给员工上恋爱指导课就是个例子。这位老板认为,公司里许多技术员都没结婚,也不会谈恋爱,如果他们的感情生活不稳定,则势必会影响工作,所以这次活动很有必要。
专家同时给出8个能营造温暖氛围的小细节:1真诚地说声“辛苦了”、“谢谢”、“你真棒”。2由衷地赞美“这个主意太妙了”。3拍拍下属的肩膀,或给一个信任的眼神。4分享下属成功时一个忘情的拥抱。5一张鼓励的便条。6及时回复下属的邮件。7在下属的生日或纪念日时,打个电话,或送一件小礼物,或发一条简短而且温情的简讯。8一次无拘无束的郊游或团队聚会。
批评人忌讳反复说
超限效应:一次,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去教堂听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打算捐一大笔钱。可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少捐点。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在喋喋不休,让他1分钱都不想捐了。等牧师结束冗长的演讲时,马克·吐温已经气愤难耐,不仅没捐钱,反倒从募捐盘里偷了2元。
超限效应给管理者4个启示:一是要开短会。一定要在3分钟内抓住听众的注意力,重点内容要在前30分钟内讲到,整个会议不超过40~50分钟。二是不定过高的目标,否则会引发员工牴触。三是不给员工施加长期慢性压力,否则会消磨员工的意志。管理者应给员工“拉弓式压力”,即慢慢地拉紧,待奋力一搏后再短暂休整,然后开始新一轮的蓄力。四是批评要适可而止。有的管理者会“记仇”,把员工犯过的错挂在嘴边,一有类似情况发生,就反复数落。殊不知,反复批评会使犯错人由原本的内疚不安转变为不耐烦,甚至反感厌恶。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因此,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即便员工真的在某一件事上一错再错,管理者也要试着换个角度和说法。
善倾听提高忠诚度
霍桑效应:1924年~1933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乔治·埃尔顿·梅奥在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实验。9年间,实验者不断改变工资、休息时间、午餐、环境等福利,希望能发现这些因素和生产效率的关系。但奇怪的是,福利制度完善了,但生产效率却未提高,工人们仍愤愤不平。后来,心理学家在两年时间内与两万余名工人进行个别谈话,让他们尽情抒发意见、宣泄不满,耐心倾听他们对厂方的意见,结果,霍桑工厂的产值大大提高。
这个实验堪称管理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一大转折点。过去,管理者通常把人假定为“经济人”,认为金钱是 积极性的唯一动力。而霍桑实验则证实,人其实是社会人,归属感和受尊重等高阶心理需要才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关键。比如在上述案例中,心理学家的耐心聆听被员工视为对自己的肯定,并且让员工宣泄了内心的不满。因此,比起开高薪来说,管理者更需要一双能聆听员工疾苦的好耳朵和与员工分忧的好心肠。
日本“以公司为家”的企业文化值得借鉴。他们有三大管理学法宝:1年功序列工资制,即工资随着资历(年龄、工龄和学历等)逐年稳定上涨,其中保障性的基本工资约占65%,绩效工资占25%,补贴占10%。2终身雇佣制,不仅给员工安全感,还促使员工与企业之间形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共同利益关系,增强员工的归属感。3企业工会制,即除管理层以外的所有职工都是工会成员,工会在劳资之间起到缓冲作用,尽量满足员工的需要。
如何调整业务团队的团队氛围?在任何组织中,我们缺少不了团队,企业的运作需要团队的配合,如果我们没有一个良好的团队,那么我们的企业很难良性发展。但是在企业中往往团队的工作难免枯燥无味,我们需要营造团队的气氛,这就需要我们的管理者起到领导的作用。阿友老师在自己的公司也是碰到同样的问题。近期也是因为我们团队氛围的问题,纠结了好久,终于,阿友老师也是总结了一些方案,使得我们的团队拥有一定的气氛来。同志们工作起来也有了 。
作为管理者应该对自己的伙伴们坦诚。在团队中需要的是彼此的信任,如果人人心存质疑,团队怎么能团结呢。所以我们需要坦诚对待每位同事。我们要一碗水端平了,不能偏袒某位同事,这样只会让更多的同事感觉你不公平。还有就是既然坦诚了,我们就不能欺骗,我们不能今天说一,你明天就说二。对自己的说的话,要实现你对团队成员的诺言。所以坦诚至关重要。
我们要对优秀的员工给予肯定,对于工作失误的员工进行良性开导,鼓励。上级任务下来后,我们所有人都会有所压力,除非他将要离开这个团队。所以,我们对于在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员工,我们要给予肯定,或是物质表扬,对于工作中比较吃力的员工,我们要经常给予鼓励,引导他们怎么去做。人人都能学习,人人都能受到领导的关注,引导,这样的团队,能不优秀吗。
作为管理者,我们要先做好自己的工作。因为管理者如果自己的本职工作都做不好,怎么带领大家,怎么让人家信任呢。据阿友老师工作经验发现,领导者平时的表现对于员工的表现起到至关的重要。比如,大家在努力工作,而你领导者在玩游戏,这样很容易让你的团队成员失去工作的信心,心中难免产生不满的心情。所以,管理者作为团队的领导者,我们要起到表率的作用。
管理者控制自己的情绪很重要。阿友老师对待自己的团队时,也有欠缺,做事可能太情绪化了,对待上班不努力的同事,也是气愤,说话有时也不经过大脑,但是后来想想,我们作为管理者就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每位员工的情绪是多变的,他们工作已经很枯燥无味了,我们如果再次给予情绪上的打击,只会起到不好的效果。如果我们没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这样对于团队的建设是没有好处的。
我们要关心自己的伙伴们的工作和生活。如果您哪天发现有个伙伴上班没情绪,我们可以单独找他聊聊,关心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工作吗,还是家庭呢,还是情感等问题。当然可能你不会给予太多的帮助,但是我们要像个知心朋友一样给予她更多的关心和理解。如果是工作上的问题,就像我们前面讲的,要多给予鼓励,多鼓励他的优势,对于弱势,我们可以进行培训,给予加强。从而让他感觉不会和大伙差距拉的那么大。
不定期举行一些活动。工作少不了乏味,我们能举行一些有益于团队发展的活动,也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大家学到更多团队知识。
比如:1,我们可以每周搞一次聚会,大家敞开心扉的聊聊天。
2,我们可以每天上班前,人人表演个小节目。
这些都是可以活跃工作气氛的小方法。
如何有效管理员工压力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员工压力对于组织、员工个人以及企业管理之间的影响日趋明显。对于员工压力管理的探索也更加深入。本文从日常工作入手,从压力的来源、压力管理目标、压力的管理原则及有效压力管理的策略等几方面,对压力有效管理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剩余2960字)
如何有效做好员工压力管理有效做好员工压力管理的三个方面:
1、针对造成问题的外部压力源本身去处理,即减少或消除不适当的管理和环境因素;
2、处理压力所造成的反应,即情绪、行为及生理等方面症状的缓解和疏导;
3、改变个体自身的弱点,即改变不合理的信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等。
压力管理的核心就是减轻员工的压力和心理负担对其造成的不良影响。而企业管理者在熟知员工压力来自何方时要以管理的方式进行疏导,对于员工的内心压力源、意见等,要采取正确的态度来审视。
形成压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形式上可分为工作压力源、生活压力源和社会压力源3种。
1、工作压力源。引起工作压力的因素主要有:
(1)工作特性,如工作超负荷、工作欠负荷、工作条件恶劣、时间压力等;
(2)员工在组织中的角色,如角色冲突、角色模糊、个人职责、无法参与决策等;
(3)职业生涯开发,如晋升迟缓、缺乏工作安全感、抱负受挫等;
(4)人际关系,与领导、同事、下属关系紧张,不善于授权等;
(5)工作与家庭的冲突;
(6)组织变革,如并购、重组、一体化、减员等使许多员工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事业发展、学习新技能、适应新角色、结识新同事等,这都将引起很大的心理压力。
2、生活压力源。美国著名精神病学家赫姆斯(Helmes)列出了43种生活危机事件,按对压力影响程度主要有:配偶死亡、离婚、夫妻分居、拘捕、家庭成员死亡、外伤或生病、结婚、解雇、复婚、退休等。可见,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可能会成为生活压力源。
3、社会压力源。每位员工都是社会的一员,自然会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压力。社会压力源诸如社会地位、经济实力、生活条件、财务问题、住房问题等等。
杨老师是我在学前班的启蒙老师。
遇上她就如同在茫茫大海中看到了一座灯塔。是她点亮了我前进的道路。
记得在上幼儿园时,杨老师发给我们响板玩,我觉得十分好玩,杨老师收玩具时我便没有上交,而是装进了口袋里,那时我还小,并不觉得这种行为不好,只觉得这样做好象不对。结果还是被杨老师发现了,她让我交上去,可我死活不肯交。杨老师便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人呢,不能因自己喜欢某一样东西,就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这是小偷的行为,是不对的-----”杨老师说了一大堆我当时听不懂的话,我只隐隐约约记住了其中的大意:“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能去拿,哪怕自己再喜欢。”
杨老师不但使我明白了是非、对错,还让我明白了生命的真谛,人生的亮点。小时侯我十分害怕黑暗,每次天色阴暗下来后就会十分的害怕,如果班上突然停电了,看着眼前这么黑,我便会害怕得大声哭起来,黑暗一直是我的一块“心病”。杨老师发现了这一点后,教了我一句诗:“黑色给了我黑暗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以后每当天色黑暗之时,我便会默念这句诗,久而久之,便不再畏惧黑暗了。小时侯,我并不明白“黑夜”不单单指黑色的夜晚,还指人生中难免会遇到的困难、挫折-----要从“黑眼睛”从困难、挫折的“沙漠”之中寻找希望的“绿洲”。我又懂得了要勇敢面队人生中的一切不幸,迎接命运的挑战。
是杨老师教给我做人的道理,教会我勇敢的面队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挫折,培养我对文学的兴趣。杨老师——我的启蒙老师,我感谢她!
汤老师二三事
说起汤老师,心里非常的感激与感动。感激的是老师一直在各方面对我的照顾与教诲,感动的是老师的与人为善与博大的胸怀。也许园丁都这样!
虽然离开老师的课堂已经十几年了,往事已经模糊,然而最近两年在与老师的交往中,依旧感觉到老师的春风化人。下面我就说说生活中的几件小事吧。
记得去年九月,一个原来的同事来到师大附中看望她学生的孩子。一个电话打过来,我赶忙从宿舍跑出来,来到附中校门口。同事的一句话让我哭笑不得,她说忘了带电话号码,又不知那小孩在哪班。原来她学生为照顾孩子,在附中附近租了房子,而我同事又是第一次来。这可怎么办好呢?同事说:“要不我们去传达室问问?或许能问到。”我知道这样找学生无异于大海捞针。想到她晕车,年纪又大,来趟不容易,我只好安慰她:“别急,我有个老师在这里,我们去找他。”来到老师办公室,正好课间休息,汤老师在。听我说明来意,老师二话没说就开始帮忙找人。老师问:“叫什么名字?”摇头。“哪个班的?附中还是广益?”又是微笑着摇头。同事说:“只知道小名叫蓓蓓,上次考试第三名。”老师笑了,只好拿出花名册一个一个的找,希望能在家长栏中找到这个女孩。但我们提供的线索太少了,翻遍了整本册子都没找到。附中没有,老师又带我们来到广益的几个老师那里一一打听,跑上跑下足有大半个小时,甚至还喊了一个估摸着是的女孩过来。虽然没找到那个女孩,但感激之情真的无法言说。
别看汤老师名声在外,不管上公开课还是主持会议都不怯场,但汤老师也有“害羞”的时候。不信你瞧:
今年六月份高考阅卷,我天天看见汤老师楼上楼下的跑个不停。期间我拿了在一中读高二的侄女的一篇文章给老师,请他帮忙修改一下。好象是18号那天,汤老师提醒我明天记得拿作文,而那天回家,侄女竟问了一句:“小姨,汤老师人怎样?”这下惨了,我罗嗦了半天也没形象的描述出来。我只好说:“蓝天上有张汤老师的自画像,你去看吧。”侄女说:“那可不行。”实在没办法,我只好答应弄张相片来。第二天(试卷都已看完),在教室里找到老师,老师在文件袋里找文章,而我却瞅准了袋子里那张有相片的出入证。趁老师拿文章给我的一刹那,我很快的把那张相片抢了出来,塞进我的口袋,还笑着说:“老师就送给我好了。”我正为自己敏捷的身手而骄傲的时候,汤老师突然从我口袋里把它抢了出来,嘿嘿的笑着说:“不行,等下你把它发到蓝天上去了。”天啊,汤老师脑筋怎么转得这么快?我还没想到让老师做明星呢。然而没办法,周围老师同学太多,我不能动用武力,只好瞪了几下眼睛走了。
作为老师,汤老师不仅默默的教学生怎样做人,而且还用他那宽阔的肩膀为我们学生支撑一片蓝天,给人父亲般的感觉,坚定乐观自信弥漫在有他的每寸空间。记得去年“非典”时期,人心惶惶,我们寝室更是风水欠佳(其他寝室的评价),有两个女孩子凑热闹,总是咳嗽发烧,两个人轮流去医院打点滴。我是吓得很久没去学校,又担心孩子生病——幼儿园规定:所有感冒有发烧症状的孩子都得在家休息。但是每次打电话给老师,老师都是一句:别怕,安心吃你的饭睡你的觉,天不会塌下来。短短的话语,内含的却是那种豁达乐观,传达的可是一副“镇心丸”。真的,直到现在,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只要有老师在我身旁——不管是哪个老师,我都觉得非常的放 是心与安全。
啊,老师的好又岂能三言两语叙说出来,就让我们做学生的用一生慢慢去品味吧。
“世上只有老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每当我哼起这首歌,我就想起我那和蔼可亲的老师,她可关心我啦!(评:由熟悉的儿歌导入正文,唤起读者的共鸣。) 记得那天午睡,我突然觉得头昏脑胀,什么也不想吃。老师到寝室巡查,发现我不对劲,于是快步走到我跟前,伸出温暖的大手,轻轻在我的额头一摸,惊叫道:“不好!烧得厉害,快上医院!”老师边说边弯下腰,伸出手,把我使劲一托,驮在背上,背起我,旋风般地跑到门前,箭似的冲出了家门,直奔医院。老师心急如焚,只顾赶路,老师终于赶到了医院。经过医生的精心诊治,我的病情明显好转。过了没多久,老师就买好药,背我回到了家。(评:通过“走、弯、伸、托、驮、背、跑、冲、奔”连续动词,写出了老师的着急和对我的关爱。)老师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可她还是小心翼翼地把我放在床上,步履沉重地走进厨房,小心翼翼地从厨房拎来一个热水壶,拔开瓶盖,拧开杯瓶盖,把开水倒入杯中,从口袋中掏出药剂袋,撕开药袋,药粒像红砂糖,像小砂粒,像顽皮的小精灵,争先恐后地蹦入杯子里。老师拿起勺子搅拌均匀,舀了一勺,轻轻吹了吹,扶起我,把勺子凑到我嘴边,一勺一勺地,慢慢地喂给我喝。(评:对老师喂我吃药进行细节描写,使老师的形象更生动具体,跃然于纸上。)这充满母爱的药水,如一股甘泉流入我的嘴里,流入我的喉咙里,流入我的心窝窝里,一股暖意在我身上弥漫开去。 老师不但在生活上关心我,照顾我,而且对我的学习也备加关心。(评:通过“不但……而且”这个递进式的排比句,从“生活上关心”自然过渡到“学习上关心”) 记得上次晚自习,我做作业,边做边哼小调,心里想:“老师还说作业很难,可我挥笔如飞,一帆风顺,我真是天才!”我洋洋得意,殊不料,一只,“拦路虎”向来扑来难住了我。我抓头挠耳,老师看见了走过来给我打气:“不要紧,慢慢做!”我听了老师的话,信心百倍地埋头苦干起来,整张草稿纸已经被子我画成了大花脸,可这只“拦路虎”还是纹丝不动。我只好把求助的眼光投向老师,老师看了看题目,又看了看草稿,微笑的脸渐渐变严肃了。“你看看,这道题目都抄错了数字,你怎么这么大意呀!”我傻眼了,真是聪明一时,糊涂一时,我面红耳赤地,抓过笔,唰唰几笔就大功告成。(评:有详有略地记叙了学习上关心我的一件事!) 老师,您像一盏照明灯,为我照明前进的道路;您像一个罗盘,给我指明了方向;您像一股温暖的源泉,激励了我不断克服困难,勇往直前!亲爱的老师,我永远爱你!(评:一连串的排比句,真诚地抒发了对老师的感恩之情。) 总评:小作者有详有略地,选择了生活上带我去看病关心“我”和学习上关心“我”两方面的事例,反映了老师关心爱护我的思想品质,中间用“老师不但在生活上关心我,照顾我,而且对我的学习也备加关心。”来承上启下过渡,显得自然贴切。从字里行间流露出自己对老师的真诚感情。
周老师的二三事
周老师任教已有十来年了,他体魄 ,他个性异而嵩有爱心,“人民教师”就是他可贵品质的写照。
民意测验
周老师刚教我们时,就给我们班安排了一节“班干部民意测验”课,是为了提高班干部们的种种素质。
这又是一节“民意测验”课。铃响过后,周老师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室,开始了“民意测验”。
班长、副班长、劳动委员、体育委员……一个个班干部都测验过了,对这些取得同学信任的和得到同学“友善”意见的班干部们,周教师都一一地给予了鼓励、教育。现在轮到到付学习委员付雪可了,这位在同学们眼中一直是个傲慢的公主,今天在我们农村孩子眼里,竟然有十多个同学提她意见。周老师严厉地批评了她,过后,周老师问她能否接受同学们的意见。她却傲然地说:“我不能接受!”
这下又有半天好争了,我心想。因为平时谁如果和周老师发生了语言上的矛盾,周老师一定会高兴地允许同学们和自己争论的。正想着,才发现周老师并没有允许付雪可和他争论,而是用强有力的手捉起粉笔,“叭”、“叭”急促的两声,黑板上付雪可的名字两旁已多了一个括号,这个小小的括号,可是撤掉班干部第一步的标制呢!我此刻的心里真是无比的迷惑:这是怎么了?难到付雪可做错了什么事了?还是……不容多想,因为周老师已经开口了:“你是一位班干部,不是一位普通的同学。如果一般同学和我争论,我一定会鼓掌表扬,但你是干部,是同学们的“仆人”。你曾在当选班干部时宣誓毫无怨言地为同学们服务,毫无怨言地接受同学们的批评与意见,在同学们的意见面前,你违背了你的诚诺;你忘了我们对班干部要“虚怀若谷”的要求,你忘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句话了,在磨练面前,你怕苦了,你想要退缩了……”
是呀,我也忘了这条班规了!“民意测验”仍在进行,而周老师的英明气概,已经进入了我的心里……
巧化胡亚军
在我们班里,有一位男生叫:胡亚军。家里很穷,妈妈是贵州人,在刚生下他时就被爷爷奶奶逼走了,不久后,爷爷奶奶相继去世了,爸爸是个木头般的“老好人”,胡亚平跟着他,从小到现在,就如同是一个猪娃子,在人们奶里,他那个怪样子,简直就是一个“孬子”。他常常干一些偷、打、抢的勾当,但他现在变了,大大的变了,他现在已是一位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了。他是怎么变成这样的呢?当然是老师、同学们的帮助和他自己的努力。
有一回,胡亚军又打了一位小同学。周老师知道后很生气,但他没有像往常一们严厉地批评,而是把他带到教室里,问我们愿不愿意把胡亚平赶出学校,要求我们分组分析讨论驱逐后的情况。再做“全民公决”。我们看着胡亚平,虽为他打小同学感到气愤,但他毕竟和我们有着六年的友谊,而且如果把他赶出校门,他将更加放荡。至致毁了他。结果我们全体 决定:留下胡亚平!此时,胡亚平哭了,一个孬子感人地哭了。
周老师真想把胡亚平赶走吗?我想不会,周老师是想创造这个机会,让胡亚平感受集体的温暖,感受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真挚的爱,他正真回到我们集体中来。
借图书
周老师常领我们到图书馆里去借书,他说这些书里有许多我们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让我们尽量阅读。
最近,周老师又让我们看完这些书后,就拿书到它那里去考一孝,全孝出来还会给我们记下光荣的一分,以示鼓励我们。
这天,我拿着课外图书第一次到周老师那里去考。进入办公室后,周老师接过图书沉思起来,想着应该提某个问题。我站在一旁,心里想:我这可是第一次来考,如果失败了的话,那可真是丢死人了。两条腿不觉得微微地抖了起来。好不容易,周老师提了一个问题,结果我轻而易举地就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下我轻松多了,心情一下子平静了下来。周老师又接二连三地提了几个问题,结果都被我解答了出来。老师提笔给我打分了。此刻,我真是无比地激动,两条腿不知怎的又抖了起来。我看了老师一眼,发现他脸了挂着赞许的微笑……
关爱,就是关心爱护,它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关爱,生活上也少不了关爱,别人给予我们关爱,那我们更应该去关心爱护他人,这样世界上才会充满——爱!
关爱他人可以从小事做起,譬如你帮助一个同学辅导功课,一个好老师的一句诤言或几句鼓励的话,往往能给学生带来不懈的动力,还比如你扶一个盲人过马路,陪老人谈心……这都是关爱他人的表现,如果你给予了别人关爱,那你自己心里都是美滋滋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正因为爱,所以会有创造的喜悦,正因为有创造的喜悦,所以对教育、对学生更加充满爱的情感。老师对我们有关爱,她的爱是无私的!父母给予了我们关爱,他们的爱是伟大的!我们自己也要学会关爱,关爱别人,关爱自己!
记得五年级的时候,我们班组织去养老院探望老人,在那里,我们帮忙打扫卫生,端茶给他们喝,又陪老人们聊天,还表演节目给他们看,他们不知有多开心,笑得连嘴都合不拢了,看着他们灿烂的笑容,我想哭,他们已经老了,剩下的时日不多了,难道我们就不应该多给他们点关心,多点爱护,让他们老有所乐吗?!我想他们心里一定暖洋洋的!
还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华强北买东西,妈妈让我和爸爸在下面等她,她到女人世界上面去买衣服,我和爸爸坐在下面等,我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她长得蛮漂亮的,还穿着旧校服,但她没有胳膊,靠双脚写字来乞讨,她面前摆着墨、纸还有一个装钱的小红桶,脚趾间夹着一支毛笔,沾了沾墨水,开始写字,她在纸上写了四个大字:鸡年快乐。字还很不错哦!我觉得她好可怜啊!我毫不犹豫地就走过去在那个小红桶里投了五元钱,随后路过的人都纷纷献出了爱心,可让人气愤的是总有一些抱着孩子的父母看了一眼就走了,没有一点爱心,这让那些孩子们从小就受到了不良的影响,不利于培养爱心。这个小女孩没有健康的身体,没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更没有快乐地在学校读书,她多么需要我们的一颗颗爱心、和一双双温暖的双手啊!
在此我真诚呼唤全世界的朋友们,关爱别人,关爱自己!让自己和身边所有的人都充满爱!让人间充满爱!让世界充满爱!
关爱,关爱,爱在身边,无处不在!!!
自己找一篇把 不要照抄哦!
1、潘金莲 演员 王思懿
王思懿 ,1972年12月11日出生于中国台湾,中国台湾影视女演员、模特。1985年开始模特表演,1989年获台北十大模特称号。1992年参演电视剧《刘伯温传奇》,1993年,参演电视剧《包青天》。1998年,参演李雪健主演的电视剧《水浒传》饰演潘金莲一角。
2、青扈三娘 演员 郑爽
郑爽,1966年11月18日出生于辽宁沈阳,中国内地女演员,中国**家协会会员。 1985年主演歌舞剧《搭错车》获得中央文化部个人奖 ,同年首次出演电视剧《木鱼石的传说》。1988年首次主演**《游侠黑蝴蝶》,1993年凭借**《仇恋》提名第17届大众**百花奖最佳女主角 。1996年在央视版《水浒传》中饰演扈三娘。
3、林冲娘子 演员 王菁华
王菁华,1972年11月4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中央戏剧学院毕业,CSE中星娱乐公司签约艺人,中国大陆女演员 。1975年,5岁时开始拍**《车轮滚滚》。1992年,拍摄黄飞鸿系列**《黄飞鸿之王者之风》,1994年,拍摄金庸著作改编的武侠剧《书剑恩仇录》。1998年,出演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4、潘巧云 演员 牛莉
牛莉,1973年05月01日,出生于北京市一个普通军人家庭,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空军电视艺术中心女演员。从影前牛莉是名运动员,1986年获得全国第一届女子花样游泳团体冠军。1990年获得全军射击冠军。1998年在张绍林执导的历史战争剧《水浒传》中饰演拼命病关索杨雄的媳妇潘巧云。
5、金翠莲 演员 于月仙
于月仙,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92班,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演员。2010年,凭借《乡村爱情》获得华鼎奖乡村题材类最佳女演员奖项,1998年饰演《水浒传》中被镇关西欺压的女孩,金翠莲。
6、清风寨知寨刘高的妻子 演员 崔红红
崔红红,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中国内地女演员。曾是中国**乐团成员,曾在歌手大赛中有所斩获,在北京电视一台《有线之旅》,《约会星期六》担任主持人,拍摄影视作品《东周列国》、《水浒传》、《老百姓的故事》等。
7、阎婆惜 演员 慕青
慕青,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中国内地女演员。其代表作品为《水浒传》、《大辽太后》。在电视剧《水浒传》中,她传神地塑造了阎婆惜这一形象。在**《大辽太后》中,她又诠释了一代辽后萧燕燕果敢、潇洒的性格。
8、李师师 演员 何晴
何晴,中国内地女演员,1964年1月13日出生于浙江省衢州江山市,毕业于浙江昆剧团,1983年,被华山导演选中,在《少林俗家弟子》影片中饰演了一个机智勇敢的少女小琴,从此迈上了演艺道路。1984年,遇到了电视剧《西游记》总导演杨洁和主演六小龄童,并选中她在《西游记》中扮演灵吉菩萨怜怜。1998年,在电视剧《水浒传》中,扮演一代名伎李师师。
作者:杨东(作者)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12月8日)
平装: 264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38738322
《匈奴王密咒》关于匈奴,你知道的永远不够!千年亡灵的不死密咒,现代古玩者的诡异经历。一个所有史书上都在回避的亡魂。一群威震亚欧大陆的不死幽灵。 《匈奴王密咒》通篇充满浓重的历史神秘气息,情节紧凑跌宕,富于节奏感,代入感极强,挑战想象力极限。
匈奴消失之谜:在公元91年到公元290年长达两百年的历程中,这个上天的骄子好像消失了一样。北方的苍狼为了梦中的家园,在雪地中、沙漠里艰难地跋涉。中外的史书中都找不到这个骄傲民族的记载。当《波斯史》中提到的公元3世纪末匈奴出现在阿兰聊时,这头饥渴太久的苍狼已经对它面前弱小的西方民族露出了爪牙……公元4世纪中叶,阿兰聊灭国,西方震动。从此,匈奴在西方的活动遂史不绝书。
《匈奴王密咒》内容简介:我们在“都市寻宝”活动中无意拾得一把古刀。紧接着,我的三个队友相继离奇被杀。小混混顺子被两千年前的鸣镝古箭刺穿心脏;房东萍姐被深夜闯入小区的古匈奴兵用长枪定在地板上;电视台老沈被古代投石机发出的巨石压成肉酱。四个人,死了三个。只有我还活着。
“冒顿侍者”发来的“大单于诅咒”邮件中提及那古刀是匈奴冒顿单于的贴身佩刀。我本来对所谓诅咒不以为意,但离奇事儿却一件件发生在身边,甚至危及到我的生命。在“冒顿侍者”指示下,我临时组织的探险队陷入了巨大的圈套之中——“冒顿侍者”实际是一个庞大的盗宝组织,他们的目标是匈奴慌张逃遁时未及搬走的国库。我所经历的一切离奇诡异事件都是他们为不洁目的而有意设计的。因亲眼看见“冒顿侍者”用冒顿佩刀召唤来匈奴骑兵大行于道,而身边人竟对此视而不见。大为惊异的同时,我不得不对其“还刀”的指示言听计从。 于是,我们一行人便进入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境内。
坛子里的残指
编辑推荐:
看人性撕裂后的病态人生!探寻终极惊悚后的惊心黑幕!
一截残指引发的惊天大阴谋
作者:杨东 著
出 版 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2009-12-1
版 次:1页 数:203
印刷时间:2009-12-1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I S B N:9787546313818包 装:平装
看人性撕裂后的病态人生!探寻终极惊悚后的惊心黑幕!著名悬疑作家鬼马星、老家阁楼、花想容、苏京、吉振宇、三月阳联袂力荐一截残指引发的惊天大阴谋。
一天,医学院研究所出乎意料地运来了一具断指女尸,大彪在处理断指女尸后被查出了“艾滋病”。大彪住院后,我和常来在小古玩市场上偶遇怪异的白胡子老头并得知他骇人听闻的往事。往事中提及的血脚印、四驴子、红衣女尸、血花等使我们有了强烈的冒险欲望。不料,不可思议的恐怖事件随之便一件件出现在我们身边。真相逐渐显露,我们却浑然未觉自己已陷入一个巨大的圈套……
在你转身处孤单凝望
作者:杨东(作者)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7月1日)
平装: 280页 开本: 32
ISBN: 9787221093745
条形码: 9787221093745
如果从此时此刻开始,你从你身边人的身边淡出几个小时,或者几天、几个月。那么会不会被身边人提及、想起尽管你走失存茫茫人海之中,那个人依然能够清晰地辨认出你。也许我没有守候在你的身边,但你已经在我的心里。那是离我灵魂最近的地方。你的微笑、你的气息,依然在我的身边,印刻进我视线的上游,渗透进我的内心。
《在你转身处孤单凝望》是本年度首部有关青春、回忆、爱的音乐纪念小说。
在青春的黑白琴键上,我们以爱为谱,反复练习怎样去爱,如何被爱。文坛新贵杨东带你重温十六岁的花季,再现阳光灿烂的日子,在时光主场里倾情演奏一曲至纯至美的爱情交响乐。
温暖的忧伤
作 者:杨东著
丛 书 名:
出 版 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9064627
出版时间:2009-03-01
版 次:1
页 数:256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所属分类:图书 > 青春文学 > 爱情/情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