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艺术欣赏中的“美感”?

如何理解艺术欣赏中的“美感”?,第1张

人们对美的欣赏或者说对美的鉴赏,实际上包括高低不同的三个层次:

首先是审美感受。所谓审美感受,就是在审美情感基础上的一种主观体验,就是一种审美感知。审美感受具有自己的独特特点,一是主观性,审美感受是一种主观的东西、主观的审美认识、主观的情感体验。所以,这种主观的东西往往更多的带有个人的色彩,更多地受到个人的社会经历、个人的素质、个人的理念、修养、经验、情趣、心境的影响,而且是随着个人素质的变化而变化。二是直接性,它是靠审美主体直接接触客观的审美对象而获得的,是不需要任何中间的环节,比如说要欣赏一朵花的美,我们不需要通过植物学先了解这朵花是属于那一个科、那一个属,有什么性质和特征,而是直接通过眼睛去看,直接用鼻子去闻,就是在直接接触这朵花的过程中感受到美。三是愉悦性,人们的这种主观的情感体验,它所带来的是一种愉悦的心情,感受到的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喜悦、惬意、舒畅、倾倒、陶醉、满足,甚至是“神魂颠倒”,我们经常讲的“心旷神怡”、“心花怒放”、“如醉如痴”、“乐而忘返”等等都属于这种情感。

其次是审美联想。审美联想是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实现的。所谓审美联想,就是指审美主体从当前所感知的事物出发,通过回忆其他有关事物而引发的由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联想的心理活动。审美联想的实质就是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表象的再现、组合和改造,这一过程初看是从表象出发又回到表象,实际上是在更高一级基础上的回复,是审美鉴赏借助于联想和想象可以达到超越时空的限制,既取得感受上的相对自由,又取得更深、更高层次上的审美感受。审美联想在审美活动中历来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西方,许多美学家早就把他看作是衡量艺术才能的重要尺度。马克思就曾经说过,联想、想象是“人类的高级属性”。从一定意义上讲,只有联想和想象才有审美活动;只有联想和想象才会开辟一个美丽的空间。

再次是审美意境。审美意境是审美活动或审美鉴赏所达到的境界,是建筑在审美评价基础上的表现或者说是人们在审美欣赏或鉴赏过程中所追求的目标。这个境界、这个目标是什么?应该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思想家的观点是不一样的;审美意境或审美理想本身也有几个不同的层次,即意趣、意象和意境。“意趣”(或相当于静观)是指直接建筑在客观“审美对象”基础上的一种最初的“审美理想”,是停留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一种情感上的升华、一种最初的理性的评价。“意象”(或相当于传统观念中的意境)是指建筑在客观“审美对象”基础上的一种“情景交融”,是建筑在“理性认识”基础上的一种更高情感的升华,比如人们在观赏一棵“情侣树”的时候,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自己,会联想到自己的美满生活,这就是“意象”。“意境”(或相当于传统观念中的神会),则是审美理想中的最高境界,是指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即所谓“胸罗宇宙,思接千古”的状态,是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的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这种“审美意识”就是审美理想;这种“审美意识”往往代表了它那个时代社会的发展阶段,它那个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也包括它那个时代民族文化的最高境界。作为个人的“审美意识”,它可能表现为不同的层次,这个人究竟能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这又要和他个人的阶级背景、社会经历和个人的素质分不开。当个人的“审美意识”与社会集体的“审美意识”相吻合时,他就达到了他那个时代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即审美理想。

人对美的感受源自人类的五官。由大脑进行对五官接受到的信息进行概括、建立联系以及创造。而文章作为载体,向读者直接传达的是视觉文字信息。为了使文章吸引读者,有必要了解人阅读时的心理感受。

先抛开阅读二字说心理感受,人的心理感受是复杂的,种种感受交织在一起。这些感受从心理学的角度可以分为五种基本的心理因素感觉、知觉、想象、情感、领悟。如何使用文字激发读者的这些心理行为是写作时须要考虑的?

一、感觉

诸如色、声、形状、软硬、粗糙光滑、光暗。感觉是多样的,每一种感觉又是片面的。如何组织各种感觉以丰富描写的主体?如何以字句唤起人的身体感受?

例:金灿灿的皇冠、大理石的纪念碑、闪耀的群星、寂静的大海。

清辉玉臂寒。

晨钟云外湿。

注:因为人信息的主要来源是眼睛和耳朵,相应地描写应以听、视觉为主。其他的感觉如触、味、嗅觉为辅,可以更适合用来表现私密的感受。

二、知觉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把个别感觉材料联合成完整对象的整体性感觉。文章能否使读者在头脑里形成一定的认知?读者明不明白文章说了什么?读者知不知道主体和主体背景?

刻画主体。细节存在于更宽的主体当中,彼此不可分。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一个人可以划分成躯干和四肢。四肢可以进一步划分成手脚,手部又拥有五指的细节。感觉在整体中才有具体的意义。

例:她脸上隐隐浮现出一层红霞。

直接写的是红了脸,真实目的是写“她”。

突显细节。有意忽略主体的其他要素,只突出主要意象或主要特征。

例:春风又绿江南岸。

绿是主要意象,春风和江南岸的特征都忽略了。

想象

感觉到知觉。人的感受从个别扩张到整体,但是仍然没有脱离实际存在的主体。实际上,人可以感受到“不存在”的事物。所谓“以有涯知无涯”。

因为文字的局限,写作中想象这部分需要作者代读者完成。简单的分为几类。

接近联想。时间和空间,行文上逻辑或词句的暗合。形合和意合。

例:物是人非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类比联想。热烈的红,安静的绿,柔和的曲线,暴风雨般的革命。

实用联想。机械图,模型等。

情感

情感产生于读者主观认识和客观事实(文字)之间的碰撞。情感是读者和文章表现主体的关系的反映。评价性的感受。文章好坏的关键。

生理上的。调动读者本能的好恶。

社会化的。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写作素材的积累,以及所谓的人生阅历从情感的角度说就是收集,体会情感和事件的联系。

领悟

没看懂。

总结,以感觉体会,以知觉立体化,以想象文字化、简洁文章,以情感为核心。

美感的词性是指广义即审美意识狭义专指审美感受,即审美主体对美的一种综合着感知、理解、想象、情感等因素的心理现象。构成审美意识的核心部分。

1、它因时代、阶级、民族及个性、修养、爱好等的不同而具差异性,又因共同的物质依据和心理、生理机能具有共同性。其最基本的特征是情感的体验和愉悦。获得美感是人审美活动的目的。

2、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审美活动中,对于美的主观反映、感受、欣赏和评价。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美感能力,有些是先天因素,取决于个人的感知能力。

有些则是后天因素,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不同时代、阶级、民族和地域的人,固然有不同的美感;就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也会因文化修养、个性特征等的不同,而形成美感的差异性。美感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形象的直线性和可感性。

3、美感是人接触到美的事物所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怡情悦性的心理状态,是人对美的认识、评价与欣赏。

4、人类的美感来源于动物的本能,却超越了动物的本能。美感的历史起源是与人类的社会实践紧密相联的。

首先,美感是适应人类社会实践的需要;其次,审美的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实践活动,体现为精神上的满足;再次,人类的美感活动不断扩大发展,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和意义;第四,美感有起点,但没有终点。

审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美在审美主体身上所引起的愉悦感受和欣赏、评价等心理活动与心理过程。又称审美感受。在性审美领域中,美感是由性审美对象身上客观存在的美在审美主体心中所引起的喜悦、欣赏心理及对其做出审美评价的心理过程。广义的美感又指审美意识,即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的能动反映,它包括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感受等审美意识活动各个方面和各种表现形态。广义的美感在性审美领域中,即指审美意识。美感具有直觉性。当人们接触到美的事物时,往往无需经过认真的思考、逻辑的推理或理论的论证,就能一下子直接感受到事物的美。美感之所以具有这种直觉性,一方面是因为审美对象总是具体可感的;另一方面是因为人们的审美经历总能在大脑中留下记忆,将审美经验储存起来,长期的审美习惯还可以形成条件反射,这样,当美的信息一传入人的大脑,马上就能唤起审美记忆,加上审美条件反射,美感就产生了。美感的直觉性并非意味着美感中没有丝毫理性的东西,实际上,美感是以感性形式表现出来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

美感具有情感性。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总是伴随着好恶爱憎,充满了情感色彩,性审美中更是如此。美感的情感性是由美具有感染作用的特点决定的。美感的情感性也并非脱离思想理智的孤立的情感,而是涌透着理性,经过了理智引导与规范的情感。特别是在性审美中,只有理性和情感统一起来的美感,才是性审美健康的保证。美感具有个体差异性。美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人们在欣赏美的时候,面对着同一个审美对象,各人所产生的审美感受往往是不完全一样的。即使同一个人对同一个审美对象,时间、空间不同,也会产生出不同的审美感受。这就是审美活动中的个体差异性,或叫做美感的主观性。审美活动中的这种个性差异,完全是由审美主体包括审美能力、文化艺术修养、生活经验、思想感情、道德观念以及特定的心境、注意等心理因素在内的主观条件的不同造成的。因此,审美活动也是对审美主体的一种检验。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道德情操,都会在审美活动中充分地表现出来,在性审美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美感还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的特点。审美感受既受审美主体个性差异的影响,又受审美主体所处时代、民族、阶级等社会条件的制约。所以,除美感的个性差异外还具有时代的、民族的、阶级的特性,这便是美感的时代性、民族性与阶级性。审美活动,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必然要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习俗等因素的制约与影响,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习俗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到审美实践中,就表现为美感的时代性。美感的民族特点同样是非常明显的。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同一民族成员受到这些相同条件的影响,必然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某些共同的因素来,而这些因素对于其他民族来说,就构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阶级差异同样会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

美感具有共同性。审美活动中尽管存在着个体的、时代的、民族的、阶级的差异,但我们不能把这种差异绝对化。事实上,即使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级的审美主体,对同一审美对象往往仍能找到一些相近或相似的审美感受,这便是审美活动中的共同性。产生这种共同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审美对象来看,有些审美对象本身没有或较少阶级、民族或时代的差异如自然美、形式美以及一些思想政治倾向比较淡薄或隐晦的艺术作品等;就审美主体来看,即使分属于不同的阶级,但因为生活在同一时代或民族,仍然可以有某些共同的审美趣味、习惯与理想。不同时代的人们固然具有不同的审美意识,但审美意识作为人类一种历史发展的产物,它仍有历史继承性的一面。民族与民族之间也是既有差异也存在着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因素

(一)美感的生理因素

1、美感发生的生理表现:

人类表情有其生物学的根源,所以诸如喜怒哀乐等许多最基本的情绪,人在外貌表现上是相同的,具有人类的共同性。

2、美感发生的生理机体:

A、感觉系统:视听两种感受器被称为审美感官,其审美功能表现在:声、色、形是客观世界具有审美意义的形式因素,视听系统感知这些因素的能力,是它们作为审美感官的基础功能;视听及其结合,具备对客体世界较高的整合能力,使主体可以把握到完整的世界总体,为美感的生成提供了保障。

B、人脑结构:大脑皮层最为重要。

(二)美感的心理因素:

审美感受是各种心理因素复杂交错的动力综合,它们相互诱发、相互渗透、相互推动。

1、感觉和知觉:感觉和知觉几乎总是同时进行,通称为感知。

A、审美感知具有选择性。B、审美感知具有完整性。C、审美感知注重形式表情性。

2、联想和想象:

(1)联想

A、相似联想。

B、接近联想。

C、对比联想。

(2)想象

A、再造想象,它在我们欣赏艺术美,尤其是文学艺术时作用很大。

B、创造想象,它是美感活动,尤其是艺术家创造活动中最自由、最积极的心理现象。

C、审美想象,是充满情感、以情感为动力的;虽然不直接表示概念,但受理性支配

3、情绪和心境:情绪和心境是情感的表现形态,美感是情感活动。

A、情绪是一种较强烈的情感表现,带有较多的冲动性;心境是人的情绪之弥漫、持续的状态和趋向,是一种微弱的、平静的情绪。

B、情绪和心境,能够影响人的行动表现,使人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体验,染上某种情绪和心境特有的情感色彩。

C、审美主体的情绪和心境直接影响审美感受和美感的倾向。

4、审美理解:

A、审美理解:是指在美感活动中,审美主体用某种感性的形式,对客体的意蕴和审美活动的价值整体把握和领会。

B、三个层次:确立非实用的独立于现实生活的 “审美虚静”状态;理解审美对象的象征意义,以及题材、典故、技法等;对形式中的深层意味的直观把握。

C、两个特性:非概念性和非逻辑性,即超感性而又不离开感性,趋向概念而又无确定概念; 模糊多义,意味无穷,即具有意无穷性,不能用任何确定性的概念表达和穷尽。

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E吧

关于智慧树美感是由什么构成的相关资料如下

智慧树美感是审美感知、想像、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综合交错的矛盾统一体。它们既有自己独特的心理功能,又彼此依赖、相互诱发、相互渗透,形成合规律的自由运动,从而产生一种非概念认识所能表达或穷尽的自由感受。 以审美理解为例:我们在审美活动中总是不假思索地让自己的感知、想像和情感循着对象的指引而自由和谐地进行着,在获得审美愉快中蕴涵着对于对象所有的社会理性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因此, 这种理解是在美感诸要素的自由运动中暗地起作用,而使美感既不同于生理快感,也不同于概念认识。 审美理解有它的两个特点:一是它的非概念性。审美理解表现为超感性而又不离感性,趋向概念而又无确定的概念,是理性积淀在感性之中,理解溶化在感知、想像和情感之中。也就是说审美和艺术有理解、认识的功能、成分和作用,却找不到它们的痕迹和实体,它不是通过概念而是通过形象来表达某种本质性的东西,给人以一种不脱离具体形象的感受和体会。中国绘画传说中有以“深山幽谷埋古寺”为题作画的故事,众人纷纷在寺庙上下功夫,但有个画家没画寺庙,只画一个和尚在涧边挑水,反而使人通过想像深深感受到深山幽谷处僻静古寺的意境,理解消融于丰富的想像之中。可见,只有审美理解、认识功能,才使画家和欣赏者有如此丰富的想像。 二是意的无穷性。审美理解对于对象的理性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不像理论认识那样确定,它往往是朦胧多义的,一时难以用概念穷尽表达。审美活动不是抽象思维,因而其指向不是既定的概念,而是生动活泼的自由联想,这不是几个概念能说明清楚和替代的,它只能“可以意会而难以言传”,但在意会中却能“微尘中有大千,刹那间见千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41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