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香花瓣》 - 迟逐日
9年前的一次邂逅,让表哥爱上了一个身患心理疾病的女孩。表哥为了接近女孩,冒充是心理医生。在为女孩的“治疗”过程中,表哥了解到女孩的生活。看到了很多自己无法改变的悲痛的现实。后来的一场变故,使女孩最终离开了表哥。表哥痛不欲生,最终他终于走出了痛苦的阴霾,而女孩的命运又将如何呢?又是什么造就了她的命运?…… 这绝不是颓废的“现代文学”,这是现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渴望得到心灵净化的读者,多希望您能为此洒下真诚的热泪!
看看这个开头,就知道又是一篇悲伤的小说,又是很勇敢的故事吧! ★★★2007年度---最悲伤的小说TOP10★★★敢的故事吧! 内容简介:
分手多年,突然从时尚杂志封面上看到初恋男友,像不像八点档剧情?名车、鲜花、钻石、名表,平地里冒出一个温柔体贴的贵族公子,对她穷追不舍,像不像王子与灰姑娘的故事?与孟和平的初恋,是洁白芬芳的桅子花,开在安静的校园。事隔多年,再次重逢,他却成了无良地产商。而阮正东是名流贵族世家子弟,一向游戏人间,尽握众生繁华。对她的追求本是蓄意报复,却一不小心情愫暗生,泥足深陷。究竟谁才会是她的MRRIGHT
落泪指数:★★★★★
点评:非常庸俗的戏码,非常简单的主人翁,非常孤勇的尤佳期,非常纯净的爱情故事……这里面谁都没有错,但却总是有人进退维谷,泪流满面。而作为读者的我们,谁想哭,就到“佳期如梦”中哭吧……网络上曾有人说过:“没看过匪大的书,就别说自己爱上悲情小说!”虽然有人指责匪大的文华而不实,可她的文确实让我爱不释手。匪大的文字确实很到位,也处理的干净利落,其实很多作品完全可以拍成**。不过看过匪大的文章,我总是告诉自己我要聪明的活着,但是还是想着遇到多些美好的日子……
匪我思存系列书籍:
《佳期如梦》,《来不及说我爱你》,《冷月如霜》,《裂锦》,《如果这一秒,我没遇见你》,《寂寞空庭春欲晚》,《香寒》
TOP2青春悲伤的主旋律:郭敬明《梦里花落知多少》
内容简介:
郭敬明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梦里花落知多少》,是被很多年轻人一直追寻回味的青春经典作品在书里,描写了年轻人的成长历程,他们的友情,他们的爱情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经过时间河流的冲刷,经过生活浪涛的洗礼,他们会走向何方?郭敬明用他的生花妙笔讲述的成长故事将会吸引着无数年轻人。
落泪指数:★★★★★
点评:小四的书总是带有那么一些淡淡的忧伤,像是那露出点点阳光的香樟树,我们的悲伤不段扩大,也许,青春的回忆里疼痛的不仅仅是爱情……
郭敬明系列书籍:
《梦里花落知多少》,《左手倒影,右手年华》,《1995至2005夏至未至》,《爱与痛的边缘》,《悲伤逆流成河》,《幻城》
TOP3第四届原创大赛都市言情奖金奖作品:《夏玄雪》
内容简介:
欺夏,多么好听的名字!人生总是有很多不曾预期的事情发生,改变了原来。怀揣美丽的梦想,却最终被命运推向了谷底。欺夏,欺夏,被迫沦落风尘,被迫离开自己心爱的人,再次见到他的时候,他已经成了一名颇受欢迎的歌手,舞台上的他是那么熠熠生辉,而自己却不是原来的自己。爱情,还会在原地等她么?他的双胞胎弟弟,那个因为受到冷落而叛逆不羁的男孩,从国外回到了国内。他们三个人生活在了一起展开了一段微妙复杂的情感之旅----
落泪指数:★★★★☆
点评:“……玄野,你或许永远都不会知道,不会知道我有多么、多么、多么的爱你,不过,这样已经很好了,谢谢你爱我,谢谢老天让我来过……” 当欺夏这样说的时候,谁都控制不住的流泪!想流泪的人,都去看夏玄雪吧,还有,不会流泪的人,也都去看夏玄雪吧!看的我太纠结了!心里好硌呀!揪心的痛!如果爱的终点是死亡,还会有人继续爱吗?欲哭无泪的感觉,太……悲伤了!看那么多书,这是最悲的了……
TOP4 感动天使之爱:明晓溪《会有天使替我爱你》
内容简介
小米因为死去男友的心脏移植给了另外一个男孩而转学来到了他所在的学校,这个男孩——尹堂曜同明晓溪所有小说中的男主角一样,高大英俊,家境优越,帅且酷…… 小米用尽一切办法去接近尹堂曜,替他写作业、跑1500米……终于,尹堂曜接受了小米并开始同她交往,但有一天,小米突然发现,他死去男友的心脏其实并没有移植到尹堂曜的身上……而尹堂曜也发现了小米接近他的真实目的……
落泪指数:★★★★☆
点评:有些比较理智的人在批这本书,说太假了!不过,虽然知道一定是假的,可是透明的液体还是不自觉地从眼角滑落下来!今天我对星星许愿了呢!因为我相信,天使会帮我传达一切的……
明晓溪系列书籍:
《会有天使替我爱你》,《冬日最灿烂的阳光》,《烈火如歌》,《泡沫之夏》,《泡沫之夏2》,《泡沫之夏3》,
TOP5言情小天后明晓溪颠峰之作:明晓溪《泡沫之夏》
内容简介:
夏沫和洛熙都是孤儿,少年的他们在养父母家相识,因为童年留在内心的阴影,他们彼此充满戒备和防范。洛熙在夏沫和弟弟参加电视歌唱大赛遇到尴尬状况下为他们解围,两个孩子中间的坚冰在逐渐融化,而深爱夏沫的富家少爷欧辰为了分开两人,把洛熙送到英国留学……五年后的洛熙成了拥有无数FANS的天皇巨星,而夏沫作为唱片公司的新晋艺人与他再次相遇,欧辰失忆了,三大主角再度登场,爱恨纠葛,他们之间将会发生怎样的一段故事……
落泪指数:★★★★
点评:哇呜,明晓溪大人不愧是新一代言情小天后,又有一本书进入前十了恭喜
TOP6生命中的两个优质男人:辛夷坞《致我们终将腐朽的青春》
内容简介
她以为那是她一生中最亮的月光,然而月亮太亮,终究冰凉。谨以此文,献给我们即将失去,或终将失去的青春岁月。十八岁,郑微对阮阮说:“我是谁,我是天下无敌的玉面小飞龙,有什么我得不到?”二十二岁,她站在山顶上喊:“美国,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我恨你,你把我的男人还给我!”二十六岁,微醺,她看着他,“我不可能一次又一次相信你,不可能……”
落泪指数:★★★☆
点评:开始阅读时,我在想:瞎,又是废话多的大学爱情小说,估计要失望了,但是辛夷坞给我了一个干净的惊喜。文笔处理的比较干净紧凑,往后书中文字的阅读把我送回了多年前我也有那样青春的大学和那时的生活,有些许的感动,有些许的遗憾,有些许的执著,还有些许的梦想……但更多的应该是忘不了。转身发现原来我们所有的青春都终将逝去,但是有些情感却永垂不朽,就像书中阮阮在最美丽的日子以生命终止作为定格不再向前走动,不管是背弃的情感还是执著的情感都以那生命的刹那终止而不朽。
TOP7乐小米2007绝伤巨作珍藏版:《梧桐那么伤》
内容简介:
所有曾经纯白的小孩,在残酷的生活里一点点成长,一点点沉沦,而许多的悲伤,我们要在很久很久以后才能知道。一切阴霾,真的都会过去么?莫帆、麦乐,这个没有希望的社会里,我们是不是能安然的走下去----白楚、纪戎歌,宿命的爱里我们遭受了怎样的疼?世界上永远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只是,某些原因,你不能明白,我没有坦白。或者是遇见时,恰好你笑了;或者是你皱眉了。所以,我爱了。所以,我来了。
落泪指数:★★★☆
点评:乐小米的书总让我们那么好生期待,曾经一部《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赚足了我们的眼泪,在她的书里,总有那么多的思绪让我们牵起回忆。《悟恫那么伤》一样的,好像在带我寻找什么。
乐小米系列书籍:
《梧桐那么伤》,《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Ⅱ》,《美人如玉剑如虹》
TOP8一个让你相信爱情的故事:顾漫《何以笙箫默》
内容简介:
一段年少时的爱恋,牵出一生的纠缠。大学时代的赵默笙阳光灿烂,对法学系大才子何以琛一见倾心,开朗直率的她拔足倒追,终于使才气出众的他为她停留驻足。然而,不善表达的他终于使她在一次伤心之下远走他乡。七年后,赵默笙回国,在超市在拥挤的人潮中,第一眼就看到他,他俊挺依旧,出众依然…… 本书从七年后超市的相遇开始,把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娓娓诉来。书中男主角何以琛深情而执着,平静的外表下汹涌着刻骨的相思,冷淡的语言中暗藏着最深的温柔。如果世界上曾经有她出现过,其他任何人对他来说,都成了将就,而他,不愿意将就……
落泪指数:★★★
点评:淡淡的哀伤,淡淡的甜蜜,淡淡泪水,这一次是因获得幸福而流下的泪水。看了六次。第六次爱上男主角……
TOP9禁忌爱的迷失:洛可可《被风吹乱的夏天》
内容简介:
她爱他,却没勇气去爱,只因曾经遭遇致命伤害;他爱他,却无法相爱,世俗的眼光让他不得不离开;他爱她,却始终得不到真爱,家族的宿命让他注定一生孤独……青春的困惑,成长的痛苦,校园爱情的迷惘,被表达得淋漓尽致。寻找、流浪、遗忘和死亡组成了这部小说丰富瑰丽的情节。在这本书里,你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更能找到出路。
落泪指数:★★☆
点评:这是一本继《沙漏》、《悲伤逆流成河》后再次让你灵魂为之震撼的青春小说。全文充满悲伤气质。我愈发觉得,你是我落单生命中令人愉悦的水泽,我的固执与倔强并非有心责难于你,只是磨损的岁月令我再也不堪承受离别与背叛,在我们单薄的青春流年中对你的爱是错误,唯能以悲剧句读,我在彼岸快乐地观望你的幸福,却不能悲伤地坐在你身旁,因此,你我之间,唯有干净的缄默。 著名青春作家张悦然看后感动不已,倾情推荐!
TOP10刻画青春的疼痛:饶雪漫《小妖的金色城堡》
内容简介:
《小妖的金色城堡》是饶雪漫历时一年创作的倾心之作,小说生动描写了妖精七七,暴暴蓝,优诺三个女生在青春路和情感路上的坎坷的曲折,这是饶雪漫最擅长的“少女题材”,她精灵一样的文字将少女内心的寂寞和盼望宣泄得淋漓尽致,铺陈出一幅让你爱之痛之的纯美青春画卷。
落泪指数:★★
点评:有点寂寞,有点痛,有点张扬,有点不知所措,
饶雪漫系列书籍:
《小妖的金色城堡》,《校服的裙摆》,《左耳》,《左耳(终结)》,《沙漏》,《沙漏2》,《糖衣》,《蝴蝶来过这世界》,《十年》满意吗
其中1,2,4,5,6,8,10我都看过,确实蛮好看的啊!
现在的年轻人在过年期间,一般都是用以下四种方式对待亲戚的各种逼问的,1、默默忍受;2、反抗;3、废话文学;4、避而远之。
1、默默忍受首先,中国的大部分亲戚在过年的时候,都很喜欢对着晚辈一通逼问,月收入多少、买房买车了没有、对象找到了没有等,却没有人问过年轻人在外面开不开心、辛不辛苦,而大部分年轻人在遇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都是选择默默忍受,因为很多年轻人可能一年就回去这一次,也不想在过年期间跟亲戚撕破脸皮。
2、反抗其次,部分年轻人在家里面可能比较有底气,所以平时对亲戚的逼问,都是很反感的态度,这一部分年轻人遇到长辈的各种逼问,一般都是选择反抗的方式,可能当时会很尴尬,但是经过这样的尴尬以后,长辈们才会明白年轻人的底线在哪里,以后才不敢开口问这些跟他们本身没有关系的问题,这也是我认为最有效的方式,比默默忍受要好得多。
3、废话文学另外,废话文学是2021年才流行起来的,废话文学就是指在面对对方的问题的时候,用一些无关痛痒的话来回答,这样既能够回答问题,也能够不伤和气,例如对方问你的工资是多少,我们可以回答:“有的时候多,有的时候少。”看起来是回答了问题,实际上什么也没有说清楚。
4、避而远之最后,还有一种好办法,那就是直接对这部分亲戚避而远之,本身一年才见一次面的亲戚,显然不是什么踏实亲戚,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受委屈,所以看到那些爱乱问的亲戚,直接就选择躲开,不跟他们有交流就能够避免很多麻烦。
作品与文学的本质
在艾布拉姆斯关于文学“四要素”的图式中,“作品”处于图式的中心,实际上这表明了他自己的一种“作品中心论”的立场。“作品”作为作家创作的结果,必定会以某种特定的方式显现出来,即要以特定的物质化的方式存在。从一般的文学事实出发,我们很容易发现,文学“作品”最直接的物质存在方式是“语言”和“文字”。人类的语言是以语音、词汇、语法等要素构成的一个符号和意义的表达系统,它依托的物质表达形式是人类的语音,世界各民族都曾经有过以语言来表达的“口头文学”作品。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文字所依托的物质形式是文字符号(如象形文字和拼音文字),及其记载媒体(如青铜、石头、泥版、简牍、纸张等)。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文字成了大多数民族文学表达的物质形式。以文字记录下来的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在文学理论中被称为“文本”。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文学作品最直接的物质存在方式是由语言和文字形成的“文本”。文本所依托的物质传达方式和传播方式,在人类社会中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着的,在近现代则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紧密关系。
着眼于文学与“作品”的关系来理解文学的本质,或者建构关于文学本质的理论,在不同的文学理论传统中都有先例。它们往往具有一些共同的理论关注点:语言文字本身的表现能力,语言文字作为符号系统的特征与功能,语言文字与意义之间的关系,文本结构与意义之间的关系等。以“作品”为中心来理解文学的本质,经常被叫作“作品中心论”。
在中国古典形态的文学理论传统中,一直都存在着对语言和文字表达意义之可能性问题的关注,也有对语言文字表达的形式之美的关注。《周易·系辞上》说到过“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以及“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在后来对《周易》的研究中,“言”“象”“意”之间的关系成了理论讨论的重要议题。魏晋时期的“言意之辨”,则把“言”与“意”之间关系的讨论提升到了哲学层面。《论语》《左传》《礼记》等儒家经典都关注过“文”与“质”的关系,即文采修饰与表达内容之间的关系,这构成了儒家文学思想的重要命题之一。《老子》和《庄子》关注过有限的、可表达的“言”与无限的、不可表达之“意”和“道”的问题,提出过“言不尽意”“得意忘言”等命题,它们构成了道家文学思想传统中的重要命题之一。齐梁时代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沿袭儒家文学思想的理路,也讨论过语言文字与表达内容、意义之间的关系,提出过“形文”“声文”“情文”的概念。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受佛经翻译的影响,人们注意到了语言文字音律之美的规则,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形式美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契机。南朝文人沈约提出过与音律之美有关的“四声八病”说,为后来的诗词韵律理论奠定了基础。中国古代文论受佛教禅宗的影响,出现过将禅宗的道理运用于诗歌理论的理路,其中的重要话题之一就是“言”所不可表达的“言外之意”。唐代的皎然、司空图,宋代的严羽等人,都在“以禅喻诗”的理路上就语言文字表达意义的问题提出过自己的看法。总之,中国古代文论对文学“作品”问题的关注,大多集中在语言与意义的关系方面。除此之外,中国古代文论对“作品”的关注,还体现在对“文体”(体裁)的关注之上,在这个方面,从曹丕、陆机,到刘勰、萧统等人,都对关于文体的理论作出过自己的贡献。
在西方古代文论中,对“作品”问题的关注主要体现在修辞学中。修辞学的传统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经过西塞罗、朗吉努斯、昆体良,一直传承到17、18世纪的现代早期。修辞学的原意是演讲术,本是古代希腊学园中为培养治理国家的贵族男青年而开设的学习课程,在中世纪则被纳入教会学校的课程中。它包括两个大的方面:演讲稿写作和演讲中的表演,其中关于写作部分(从选材、立意,到文辞运用和表达)的理论,与现代文学理论中讨论的“作品”和“文本”问题有关。在修辞学的传统中,语言表达的问题是重要议题之一。对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是要切合立意、选材、目的和功用、情感的运用等。值得注意的是,西方世界的修辞学传统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相当一部分文献经由阿拉伯世界的学者被保存下来,其中的阐释自然也包含了部分阿拉伯学者们的贡献。从18世纪晚期直到20世纪上半叶,随着文学理论受到审美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影响与冲击,兴起了形形 以“作品”和“文本”为中心的形式主义文学理论,它们的共同特点一方面是背离模仿论的传统,另一方面则力图割断文学文本与社会、语境、意识形态、价值评判之间的关系,要到文本的语言、结构中去寻求意义产生的根源,把“文本”当成一种独立自足的客体来研究。以英伽登、布莱等人为代表的形式主义文论受到现象学的影响,把文学“作品”当作独立自足的、与个人的意向性活动相关的一种“纯粹意向性结构”,认为意义产生于作家和读者之间的意向性活动。以什克洛夫斯基、艾亨鲍姆等人为代表的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集中关注以文学语言为核心的“文学性”问题,认为文学作品之所以成为“文学作品”,就在于它所使用的语言不同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作品的本质与语言的特质有关,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文学语言的“陌生化”。以瑞士理论家皮亚杰和法国学者列维-斯特劳斯为代表的结构主义文学理论认为,文学作品的形式结构是独立自足的,结构模式是文学作品根本性的决定因素,强调结构的自主性、稳定性和封闭性。英美“新批评”的“文本”理论认为,文本的意义与作者和读者无关,要求斩断与作者有关的“意图谬误”,以及与读者有关的“感受谬误”,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从文本结构和词语中寻求文本表达的意义。
各种以语言、结构、文本为关注焦点的“作品中心论”的形式主义理论,强调了形式要素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和价值。有不少形式主义理论借用了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将其作为理论建构的“元理论”,以致一度造成了文学理论中的“语言学转向”。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解构主义理论带动下出现的各种以“颠覆”为宗旨的理论风潮,“作品中心论”的形式主义理论渐成明日黄花。在风潮退去之后,人们方才冷静下来思考形式主义理论的利弊。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割断文学作品与作家、读者、社会、语境、价值等的关系,把作品的意义局限在语言文字构成的文本之中。其次,由于深受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各种形式主义理论片面追求“科学性”和“价值中立”,排斥价值立场和评判,这样做显然有违文学创作的宗旨和社会功能。
[原典选读]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M]//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一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6.
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夫文以足言,理兼《诗》、《书》,别目两名,自近代耳。颜延年以为笔之为体,言之文也;经典则言而非笔,传记则笔而非言。请夺彼矛,还攻其楯矣。何者?《易》之《文言》,岂非言文?若笔为言文,不得云经典非笔矣。将以立论,未见其论立也。予以为发口为言,属翰曰笔,常道曰经,述经曰传。经传之体,出言入笔,笔为言使,可强可弱。《六经》以典奥为不刊,非以言笔为优劣也。昔陆氏《文赋》,号为曲尽,然泛论纤悉,而实体未该。故知九变之贯匪穷,知言之选难备矣。
凡精虑造文,各竞新丽,多欲练辞,莫肯研术。落落之玉,或乱乎石;碌碌之石,时似乎玉。精者要约,匮者亦鲜;博者该赡,芜者亦繁;辩者昭晰,浅者亦露;奥者复隐,诡者亦曲。或义华而声悴,或理拙而文泽。知夫调钟未易,张琴实难。
——刘勰.文心雕龙·总术[M]//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下).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655-656.
诗人比兴,触物圆览。物虽胡越,合则肝胆。拟容取心,断辞必敢。攒杂咏歌,如川之澹。
——刘勰.文心雕龙·比兴[M]//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下).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603.
爰自风姓,暨于孔氏,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取象乎《河》、《洛》,问数乎蓍龟,观天文以极变,察人文以成化;然后能经纬区宇,弥纶彝宪,发挥事业,彪炳辞义。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旁通而无滞,日用而不匮。《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
——刘勰.文心雕龙·原道[M]//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2-3.
若夫敷衽论心,商榷前藻,工拙之数,如有可言。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M]//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一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216.
大历以前分明别是一副言语,晚唐分明别是一副言语,本朝诸公分明别是一副言语,如此见方许具一只眼。
——严羽.沧浪诗话[M]//郭绍虞.沧浪诗话校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139.
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
——严羽.沧浪诗话[M]//郭绍虞.沧浪诗话校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108.
那种被称为艺术的东西的存在,正是为了唤回人对生活的感受,使人感受到事物,使石头更成其为石头。艺术的目的是使你对事物的感觉如同你所见的视像那样,而不是如同你所认知的那样;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反常化(OCTPaНeHИe)”手法,是复杂化形式的手法,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既然艺术中的领悟过程是以自身为目的的,它就理应延长,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之创造的方式,而被创造物在艺术中已无足轻重。
——维·什克洛夫斯基.作为手法的艺术[M]//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方珊,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6.
在日常生活中,词语通常是传递消息的手段,即具有交际功能。说话的目的是向对方表达我们的思想。因为通常我们能够检验对方对我们的话语到底理解了多少,所以我们不甚计较句子结构的选择,只要能表达明白,我们乐于采用任何一种表达形式。表达本身是暂时的、偶然的,全部注意力集中于交流。话语是交流过程中偶然的伴侣,假如面部表情和姿态也能胜任交流的传达作用,那我们也会像使用词语一样来使用这些手段。点头、摆手经常代替表达并成为对话的有机成分。(请注意:在剧作中,舞台说明指示演员该用什么样的表情或姿势完成对白内容)。
文学作品则不然,它们全然由固定的表达方式来构成。作品具有独特的表达艺术,特别注重词语的选择和配置。比起日常实用语言来,它更加重视表现本身。表达是交流的外壳,同时又是交流不可分割的部分。这种对表达的高度重视被称为表达意向。当我们在听这类话语时,会不由自主地感觉到表达,即注意到表达所使用的词及其搭配。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本体价值。
包含着表达意向的话语被称为艺术语,以区别于不包含这种表达意向的实用语。
如果以为艺术语只为艺术作品所固有,那就错了。艺术作品的本质不在于具体表达的特性上,而在于将表达结合成为某些统一体,在于词语材料的艺术构成。作品之联合、构成的原则可以同表达的性质不发生任何联系。
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用句时也时常对表达给予一定的注意,对某些词及套语的词语结构给以重视。这样说吧,在日常交谈中,我们常常“展示”自己的话语,目的正是要使对方注意我们的表达方式。
艺术语的概念同艺术作品语的概念并非完全吻合。艺术语可以存在于文学之外,而从另一方面,我们则可想象出这样的作品:它使用“消失了的”、无法感知的语言。
然而,既然艺术语主要是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所以,当分艺术作品时,我们终归要考虑到艺术语的本性。
——鲍里斯·托马舍夫斯基.艺术语与实用语[M]//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方珊,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83-84.
因为一般都知道,艺术家既有些像科学家,又有些像修补匠:他运用自己的手艺做成一个对象,这个对象同时也是知识对象。我们已经把科学家和修补匠加以区别,指出他们赋予作为目的和手段的事件和结构以相反的职能,科学家借助结构创造事件(改变着世界),修补匠则借助事件创造结构(这样粗糙的说明是不精确的,但我们的分析将使我们能够进一步加以阐释)。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克罗埃所画的一幅女人肖像,并考虑一下那种十分深沉的美感情绪的缘由,这种情绪是通过非常逼真地对一条花边状假领进行逐线逐条的描绘所引起的,其道理似乎无从解释。
选择这个例子不是偶然的,我们知道克罗埃喜欢画比实物小的画,因此他的油画,如日本式园林、小型车辆、微型船只等,用修补匠的语言来说,就是“小模型(modèles réduits)”。现在问题是小模型作为匠人的“出师作(chef-d'ouvre)”,是否也始终是同样类型的艺术品。因为一切小模型画似乎都具备美学上的特质——而且如果不是由于油画大小本身的原因,这种持续的美质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反之,绝大多数艺术品也都是小模型画。人们或许认为,这一特点主要是出于材料和工具的经济性的考虑,而且为了支持这种理论,有人也许会举出那些无可争辩的既是艺术性的而又是大型的作品。我们必须搞清定义。尽管西斯汀小教堂的油画的尺寸很可观,但它们却是小型的,因为所描绘的主题是时代的末日。宗教建筑的宇宙象征画也是如此。再者,我们可以问,譬如说一座大于实际物体的骑士塑像,其艺术效果是来自它把人形扩大为一块天然岩石那样大小,还是说是由于它把从远处看来像是一块岩石的东西修整成人的比例呢?最后,甚至“自然大小”的作品也仍然是小型画,因为图像或造型的改变总意味着要遗弃对象的某些方面:绘画中的体积;雕塑中的色彩、气味和触感;以及这两类艺术中的时间维度,因为所表现的全部作品是在刹那间被领会的。
缩小艺术品的效果来自何处呢?来自比例的改变,还是来自对象属性数目的改变?效果似乎来自与某种认识过程相反的东西:理解一件实物整体时,我们总倾向于先从部分开始。这样去进行理解的障碍,是靠把该物分解成部分来克服的。缩小画像比例使这一情况颠倒过来:比例越小,对象全体似乎越容易对付。由于量的缩小,在我们看来,它似乎在质上也简化了。说得更准确些,量的变化使我们掌握物的一个相似物(homologue)的能力扩大了,也多样化了。借助于这种能力,我们可以在一瞥之下把这个相似物加以把握、估量和领会。一个孩童的洋娃娃不再是一个敌人,一个对手,或者甚至是一个对话者。在它之中并通过它,人就变成了一个主题(subject)。与我们试图认识实际大小的某物某人时所遇到的情况相反,在小型画中,整体的知识先于部分的知识。而且即使这是一种错觉,这一程序的目的也是要制造或维持这是一错觉,以满足智欲和引起 ,仅仅根据这些理由,其性质已可称作是美学性的了。
……实际上,产生神话的创造行为与产生艺术作品的创作活动正相反。对于艺术作品来说,起点是包括一个或数个对象和一个或数个事件的组合,美学活动通过揭示出共同的结构来显示一个整体性的特征。神话经历同样的历程,但其意义相反:它运用一个结构产生出一组事件组成的一个绝对对象(因为所有神话都讲述一个故事)。因而艺术从一个组合体(对象+事件)出发达到最终发现其结构;神话则从一个结构出发,借助这个结构,它构造了一个组合体(对象+事件)。
——列维-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M].李幼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29-34.
一定的语境中读“猫”这个词而没有以此为名的动物的表象在脑中的闪现是不可能的;只看到“猫”这样一两个空洞的符号而不想知道它在上下文中同什么有关联是不可能的。但是语辞结构可根据意义的“最终”方向是向外的还是向内的来分类。在描述的或论断性的文字中,其最终的方向是向外的。这里,语辞结构意在表征对它来说是外在的东西,它的价值是由它表征外在事物的精确性来确定的。外在现象和语辞符号之间相一致是真实的;不相一致便是虚假的;两者若缺乏联系便成了废话,即成了不能从自身产生意义的纯粹语辞结构了。
而在所有文学的语辞结构中,意义的最终方向是向内的。在文学中,向外的意义的标准是第二位的,因为文学作品并不佯装去描述或论断,所以无所谓真,也无所谓假,也不是在讲无谓重复的废话,或至少不是像“好的比坏的更好”这一陈述这样的同义反复。也许最好将文学意义说成是假设性的(hypothetical),一种假设的或设想的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是“想象的(imaginative)”这个词通常所指的意思的一部分。这个词应该与“虚幻的(imaginary)”区分开,后者通常指没能使它的断言成立的武断的语辞结构。在文学中,关于事实和真实的问题是从属于为自己创造一个词语的结构这一基本的文学目的,象征的符号价值从属于它们作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母题的结构的重要性。无论在哪里只要我们遇见这样一种自足的言辞结构,我们就遇见了文学。无论在哪里若没碰到这种自足的结构,我们所面对的便只是日常语言,也就是被当作工具来使用的帮助人的意识去作或去理解某些事情的词语。文学是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就像语言是交际的一种特殊形式一样。
导致文学结构的原因显然是:向内的意义和能自我包容的语辞布局,是与 、美的兴趣相关的反应领域。对一种超然的布局的沉思,不管是不是语词的布局,显然是美感和随之而来的 的主要来源。兴趣最容易被这样一种布局所唤起,这一事实对每一位同语词打交道的人来说都是熟悉的,从诗人到茶余饭后的闲聊者,都远离那种论断性的高谈阔论的本题,他们讲的是笑话,即那种能自我包容的语言关系的结构。常常发生的是,一篇原本为描述性的文字,像福勒(Fuller)和吉本(Gibbon)的历史着作,在其作为对事实的表现的价值消失以后,由于其“风格”或有趣的语言布局而延存下来。
——诺思罗普·弗莱.批评的剖析[M]//陈慧,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64-65.
文学作品是一个多层次的构成。它包括(a)语词声音和语音构成以及一个更高级现象的层次,(b)意群层次:句子意义和全部句群意义的层次,(c)图式化外观层次,作品描绘的各种对象通过这些外观呈现出来,(d)在句子投射的意向事态中描绘的客体层次。
——罗曼·英加登.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M].陈燕谷,晓未,译.北京:中国文联公司出版社,1988:10.
如果我们的目的是要忠实地理解文学的艺术作品,那么关于存在于作品之外的某些对象的知识(这些对象在某种程度上同作品再现的客体相类似,或者它们被认为是作品所“再现”的)对于充分地和正确地理解作品的句子就没有什么帮助。这也适用于“历史的”文学的艺术作品(例如,“历史”小说或戏剧)。这里,读者的主要任务是完全以它们自己的内容为基础,尽可能忠实地和完全地理解作品的句子和语词意义。当然,我们以往那些关于存在于现实中而且和作品再现的客体相类似的客体的知识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但是在阅读文学的艺术作品时,这种以往的知识经常会成为错误联想的根源,更糟糕的是,它会使读者不把艺术作品作为艺术作品而是作为关于某种现实的信息来读。这种情况不幸经常发生在幼稚的读者身上,他还没有成熟到可以对作品进行审美理解。如果用这种方式来阅读和“解释”文学的艺术作品,甚至从这个角度来评价它,那就更糟了,这种情况甚至在某些文学研究界也会发生。艺术作品描绘的世界或者完全从读者的视域中消失,或者只是为了同一种现实相比较而注意它,如果它毕竟得到理解的话。这样,只有在作品再现的客体和那个现实相一致时,作品才具有价值。对作品本身的审美理解以及同它相应的审美价值根本就不会发生。从这个角度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考察,尽管它们可能由于别的原因是有趣的,既无助于审美分析,也无助于理解文学的艺术本质。正如文学的艺术作品不能当作知识书籍,尤其是科学着作来读一样,科学着作也决不能当作艺术作品来对待。有时候在哲学着作中就会发生这种情况,仿佛它们不是关于自身独立的世界的知识,而只是某些特殊的诗人的“概念”“世界观”。为了忠实地理解文学的艺术作品的适当形式——不管它是历史作品(在这种作品中再现客体合理地发挥着“再现”功能)还是其结构表明它不是历史作品的作品——我们都必须使自己脱离熟悉的文学之外的现实,使自己沉浸在艺术作品所有层次的微观世界中,用如下方式来重构它:所有艺术美的要素都用来构成一个忠实的审美具体化。由于这个原因,忠实地理解作品描绘的世界以及它多层次和多阶段的整体的所有其它要素,比理解科学着作的陈述经常要困难得多。了解文学的艺术作品的整个过程和理解科学着作是根本不同的。
——罗曼·英加登.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M].陈燕谷,晓未,译.北京:中国文联公司出版社,1988:171-172.
文学作品是一个纯粹意向性构成(a purely intentiona1 formation),它存在的根源是作家意识的创造活动,它存在的物理基础是以书面形式记录的本文或通过其他可能的物理复制手段(例如录音磁带)。由于它的语言具有双重层次,它既是主体间际可接近的又是可以复制的,所以作品成为主体间际的意向客体(an intersubjective intentional object),同一个读者社会相联系。这样它就不是一种心理现象,而是超越了所有的意识经验,既包括作家的也包括读者的。
——罗曼·英加登.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M].陈燕谷,晓未,译.北京:中国文联公司出版社,1988:12.
前两天玩成语填空,我突然间觉得自己也非常没有文化素养,当然不仅仅因为体会不到成语里说的话深意,而是已经好多年没有认真看过一部真正的文学作品了,也好多年没有买过书了,以前买的一些名著也束之高阁。想起初中的时候我还非名著不读,可是到了高中大学,看的无非都是一些网络小说,再也没有染指过真正的文学作品!发现了没有,就因为现在书读太少,所以一下子词穷,马上出现两个同样的词!虽然也没有指望老公会说出之如“今晚月色很美”这样绕了几个弯的表白话,但是人活着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内在素养,说不定你哪天这些文化底蕴就会帮助你步上一个新的台阶!不管怎么样,多读文学作品,至少能学习一下怎么文艺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准确的情感沟通,都需要不断的学习,紧跟时代的步伐,要不真觉得自己没文化。
文学之美是从美学角度对文学的欣赏。
文学之美以文学艺术作为对象,从审美关系出发,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
文学作品不同于其他艺术,音乐是凭借听觉感受它的美,雕塑是凭借视觉感受美,当然感受不同艺术的美同样需要经过各种艺术欣赏的思维训练。
之所以说文学的特殊,是因为文学的虚构与想象的特征。文学作品是一个目的性的活动欣赏而存在,受到价值的衡量。为了“欣赏”而创作,就是要求作品必须要有一定的美感。
文学之美代表人物:
1、屈原
屈原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等,常以“美人香草”自况,抒发其高洁情操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2、李白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被贺知章称为“诗仙”。
其诗内容广泛,各体皆工,尤擅绝句与乐府诗,风格雄浑豪放,亦有清新俊逸的一面,对后世影响巨大。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等。
3、苏轼
苏轼是北宋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通晓儒、释、道三家,是诗、书、文、画的集大成者。
其诗词壮阔豪放,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多有开拓创新,为豪放派的开创者,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代表作有《念奴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