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她是现代人反感的传统儒家文化,家庭最高统治单位的代表,而且在剧情发展中令人讨厌。《大明王朝1566》本名《嘉靖与海瑞》是一部2003年的历史电视剧。这部剧豆瓣评分高达97分,在国剧分类中排名第一,并且远超同济,因此又被许多网友盛赞为“中国第一神剧”。编剧刘和平和导演张黎,用他们非凡的洞察力和编导功力,塑造了一场在明末背景下的儒法道三大文化激烈碰撞的故事,其中波橘云诡,机变之巧,权谋之深,令人咂舌。但是绝大部分观众却都很讨厌主角海瑞的母亲海母,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海母是儒家文化家庭阶层最高的角色,现代观众反感这种文化。在原教旨儒家的教义中,强调以家庭为共同体单元,认为“亲亲高于尊尊”,“为父绝君,但不可以为君绝父”,儒家文化的核心就是一家庭小共同体为统治本位,从这个意义上,海瑞无条件服从代表儒家权力位阶最高的父母,国人经历过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现代化思潮,自然而然会对这些食古不化的老传统文化感到厌恶。
其次,在大明王朝的剧情走向里,海母起到的作用令人讨厌。在《大明王朝1566》丝丝入扣的权谋剧情里,海母和海瑞的私人生活是用来调节阴森可怖的官场争斗的纽带,让观众喘一口气。但是观众习惯了看高潮迭起的正戏,就会对这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家庭琐事感到不满,所以海母就成了观众讨厌的对象。
在大明王朝的价值判断上,海母代表着传统儒家愚孝思想;在剧情走向上,海母的作用又让人生厌。这也就不怪观众这么讨厌这个角色了。
海瑞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官,有“海青天”之名,当然,世人对海瑞的评价,除去认为他是个清官,为百姓做了很多事外,还有就是觉得海瑞性格偏执,不近人情,这在他的为官生涯中有所体现,但更多的则体现在他的家庭生活中。
海瑞的家庭生活主要围绕着七个女人,即海瑞的母亲谢氏,海瑞的三个妻子和两个小妾,以及海瑞的一个女儿。正史中对于海瑞身边的这些女人并没有多少记载,基本是一语带过,但在各种野史和笔记小说中,她们都是常客。
世人通常将海瑞性格中偏执的一面归结于他的原生家庭,他在《乞终养疏》和《与琼乡诸先生书》中曾将简单介绍了自己的母亲谢氏。海瑞四岁丧父,当时的谢氏只有28岁,从此母子俩相依为命,谢氏立志守节,靠做针线活养活海瑞。
而且谢氏并非一般的妇人,他是想海瑞能够出人头地的,因此在海瑞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亲自教海瑞《孝经》、《学》、《庸》等,等到海瑞读书之后,更是严格要求海瑞。谢氏的性格应该是比较强势的,对海瑞的人生早有规划,她不允许海瑞和一般孩子一样嬉闹玩耍,反而用成人的标准要求他。
但在另一方面,海瑞就是谢氏的一切,她一生似乎都是为了海瑞,包括在情感上,两人也似乎不同于一般的家庭,比如海瑞快四十岁了,谢氏仍旧“日夜同瑞寝处”,这样的一位母亲,其对儿子的感情是很复杂的,倘若谢氏做了婆婆,可想而知,儿媳的处境是怎样的艰难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海家的媳妇不好当。海瑞一生有三个妻子和两个小妾,这个配置,在古代一般就是富裕家庭才能有的,但我们知道海瑞很穷。
明朝的官员薪资待遇对官员是不怎么友好的,如果单纯靠那点微薄的薪资,是很难有个好生活的,因此绝大部分官员都有别的收入,来维持一个比较舒服的生活,而海瑞是没有这部分收入的,他的收入仅仅来自于那微博的薪资,也因此,海瑞很穷。
有两个例子可以拿出来说明一下,一是谢氏过生日的时候,海瑞买了两斤肉为母亲祝寿,这成了当时的一个大新闻,要知道海瑞家平时是吃不起肉的。第二个例子就是海瑞去世的时候,王用汲看到海瑞的家中都是寒士都不愿意使用的葛帏敝籝,王用汲不得不凑钱为海瑞办理了丧事。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如此穷的海瑞,还能娶三个妻子,纳两个小妾呢?首先,海瑞很穷,但并没有穷到养不起家人的地步,他原本的家中就是有不少田地的,虽然海家的日子清贫,穿粗布衣裳、吃粗茶淡饭,但家中多几口人吃饭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人多了,肯定生活质量就会下降。
但即便如此,海瑞也要娶妻纳妾,且先后娶了三任妻子,纳了两个小妾,这其实和海瑞的孝心有关系,这同样体现在两点,其一,海瑞对谢氏极为孝顺;其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海瑞为了给海家留后,也是真的尽了力了,无奈天不遂人愿。
根据海瑞乡人梁云龙在《海忠介公行状》中的记载,海瑞先后有三个妻子和两个小妾,分别是:许氏、潘氏、王氏、韩氏和邱氏。第一任妻子是许氏,许氏嫁给海瑞之后,先后生了两个女儿,因为没有生出儿子而且很可能不被谢氏所喜欢,所以被休了。
然后海瑞又娶了潘氏为妻,有意思的是,潘氏过门仅一个月,就被休了。至于被休的原因,谁也不知道,但可能也是谢氏看不顺眼,从谢氏的性格和她的经历来看,她是很难容得下海瑞的妻子的,总觉得她们都是来抢她的儿子的,婆媳关系必然是剑拔弩张的,而作为孝子,海瑞自然站在谢氏这一边,所以这妻子一个个被休就不奇怪了。
潘氏被休之后,海瑞很快就又娶了王氏,王氏因被封为恭人,因此也叫做王恭人。王恭人为海瑞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名中砥,次子为中亮。看着两个儿子一天天长大,海瑞觉得也算是有后了,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海瑞被关在狱中的时候,他那11岁的长子和9岁的次子都死了。
这给海瑞的打击是相当大的,而在1568年的七月,海瑞又失去了一妻一妾,首先小妾韩氏在七月十五去世,而妻子王恭人在七月二十四去世。56岁的海瑞“母老在堂,膝下尚亏,妻妾继亡。”
谁也不知道韩氏和王恭人的去世,有没有谢氏的影子,但这件事给海瑞的打击是巨大的,他自己都说:“每一思及,百念灰矣。”
或许是想开了,或许是别的原因,王恭人去世之后,海瑞并没有再娶妻,此时他的身边只有小妾邱氏。邱氏在海瑞晚年的时候,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中期,这给了海瑞极大的希望,但这个儿子在三岁的时候又夭折了。
海瑞到死都没有留后,这是他最大的痛苦,不仅没有留后,他先后娶了三任妻子,纳了两个小妾,休的休,死的死,以至于很多人都觉得海瑞不近人情,为此还要中伤海瑞。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篇》中记载,王元敬和邓炼说海瑞:
“此老大概好异,作事多不近人情,居家九娶,而易其妻,无故而缢其女,是皆异常之事。”
说海瑞九娶易妻,这很明显是夸大了,实际上他一生只娶了三任妻子。而说他无故缢女,更是牵扯出一个只记载于野史中的故事,姚士麟在《见只编》中记载了这个故事。
说是海瑞看到五岁的女儿吃糕饼,就问她糕饼是哪里来的,当他知道那糕饼是家中一个仆人送给她的时候,很是愤怒,对她说:“女孩子怎么能无故接受仆人的糕饼呢?这不是我的女儿,我的女儿宁愿饿死也不会这样做。”
这话深深地印在了五岁小女孩的心中,她自此不吃不喝,无论怎么劝,就是不肯进食,结果七天之后就死了,海瑞就这样生生逼死了自己的亲生女儿。这个故事流传很广,但说到它的真实性,则是很难说的。
海瑞是刚直,是有些偏执,但不至于逼死五岁的女儿,一个连家人都不爱的官员,真的会爱护百姓吗?再说这个故事只是野史的记载,很难让人信服,四姑娘是完全不信的。只不过结合海瑞的性格,很多人愿意相信海瑞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笔架先生”就是鼎鼎大名的海瑞,是个脾气古怪的海南琼州人。
海瑞任教谕时,他的直接领导,延平府视学去视察工作,在学官署见学官。海瑞带领两名副手进入大厅,一见到视学,两名副手一左一右急趋上前,叩头拜见,海瑞夹在两人之间,站而不跪,只拱了拱手,视学冷笑对别人说“你们瞧这三人。倒是个山字笔架!”原来帝国在开国之初规定学官在学校见上官拜而不跪,以体现师道尊严,百年之后,风气日下,大家都早已是跪迎上官,所以海瑞这一站,惊世骇俗,“海笔架”从此名声远扬。
海瑞他一生经历了N多次的起起伏伏,包括他已经七十多岁,已经是孔子口中的“七十而不逾矩”的年龄,他还是保持“海笔架”一如既往地强硬如钢,甚至老而弥坚,老而弥辣。按理说,他无数次被弹劾,无数次调离岗位,应该会学的“聪明一点”,学得会变通一点,做到正直而济以中和,刚方而文以礼乐。他没有,他一直活在自己给自己制定的框架里,其实也不是他的制定,是儒家教育给他的,只不过恰巧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强迫——强制型人格障碍患者,心目中有个井井有条的体系,一切都得按着顺序来,他也说自己做事“不求合俗,事必认真,九分之真,一分放过,不畏之真”,现实世界却不是他所想,他历经的几位皇帝也不允许他如此做,海瑞内心的痛苦没人能理解。
海瑞读书是为了 入世济民。他要做滔滔官场中的中流砥柱,要为百姓主持公道,天下百姓也都盼望“海青天” 能做自己家乡的父母官,可是官场对于海瑞实在不易。没有人喜欢这个总是较真,不懂通融,而且贫困极致的官员,甚至他的仆人们都因海瑞的苛刻纷纷辞职而去,海瑞被任职地方的官员或弹劾或被大家联合建议“升迁”,总之离开这个地方就好,像个皮球一样跳来跳去,可是整个政府又不能离开这个清官的最高榜样,这关乎到国家的面子,即使他自己多次递上辞呈,想离开污浊的官场,皇帝一次次拒绝了他,皇帝欣赏海瑞的品格和勇气,喜欢他的清廉,但是皇帝认为海瑞不适宜当局任事,适宜“用之以镇雅俗,励颓风”。海瑞成了官场的遮羞布,变成厕所里的一盆塑料花,以至于海瑞去世时连一句遗言也没有留,他对这个世界已经无话可说。
海瑞深受儒家教育思想的影响,再加上自己是个言必行的一丝不苟性格,他对“忠孝”这两件事做得极其认真。首先是“孝”,海瑞的父亲是个浪子,又早逝,海瑞是由他的寡妇母亲管教的,他的母亲严守妇道,刻苦度日,辛苦劳作,监督海瑞学习,而且严肃无趣,加上多年守寡心态有些失常,视儿子如生命,甚至海瑞三四十岁还和母亲同住一间房,海瑞对母亲十分孝顺,还有海瑞九次娶妻,也是为了孝顺,因为他想生一个儿子,为此休了好几任妻子,妾也是换了一个又一个。可惜,他没有实现这个愿望。海瑞的“忠”也让人觉得有些“矫情”,海瑞上书,直言嘉靖帝无道被嘉靖帝关到监狱,海瑞在监狱等死,一天,牢头给他送来一顿丰盛的酒席,他以为要行刑了,便开始开怀大嚼,神态自若,牢头问他:“知道为什么送先生酒席吗?”海瑞说:“想让我当饱死鬼”牢头说:“不对,皇帝今天驾崩了,您今天要出狱了,而且早晚得大用。”海瑞闻,“即大恸,尽呕出所饮食,损绝于地,终夜哭不绝声”。这就是海瑞作为一个士人对君主的忠义情感,不管皇帝如何对他,他都会无条件尽忠,没有丝毫怨言。
海瑞没有错,他只是错生了年代。我想,如果海瑞在当今,定会是一位能发挥自己大作用的好官。
海瑞是清廉的代表,对自己对家人都要求甚严。他的女儿五岁时,一日海瑞结束公务回家,看到女儿在吃点心,就随口问她是哪来的。女儿告诉她是家里的佣人给的。海瑞听了大怒,对女儿骂道你怎么能吃别人给的东西,这样不配做我的女儿,你只有饿死了,才能称得上是我的女儿。五岁的小姑娘听了大哭不止,真的不吃不喝把自己饿死了。
这就是著名的海瑞逼女事件。有钦佩海瑞的人称赞道,只有像海瑞这样廉洁正直的人,才能生出这样有节气的女儿。后来每当人们提到反腐倡廉,都会想到海瑞,在这方面海瑞是至高无上的表率,是崇高的道德模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绝对“超我”的人,一切为了道德,为了道德的一切,他做官不拿百姓一针一线,是百姓心中的海青天。他在官场上不拉帮结派,不接受一个红包。身死之后所余的全部家当也不过是八两银子和几件衣服。
他的很多行为是伟大的。可他真的道德吗?所谓虎毒不食子,他的女儿不过是只有五岁,就要被他所谓的节气逼死。他对女儿的怒斥只因为爱惜自己的羽毛,他不允许有一丝的变故来破坏自己的清廉的形象。这能否算是道德呢?他连身为一个人最基本的情感都没有,他连作为一个父亲对女儿最基本的爱都没有。他的道德是为了谁呢,他的思想是极端偏执的,他的价值观是病态的。当他一味地追寻道德的时候他就已经是不道德了。
海瑞因清廉而名留史册,然而说起做官他正直有余而人情不足,不仅在同僚之间不受待见,就连当时的皇帝也对他不算喜欢。海瑞后来官职做得很高,却只是一个闲职,没有实权。当时的皇帝谈到海瑞表示他只能做一个榜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