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分析之教学方法与手段
下面是我为考生整理的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分析之教学方法与手段,欢迎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教学方法的定义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和一整套工作方式。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主要根据下面几点考虑:
①教学任务和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任务的具体化。教学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来进行选择。在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要对各种方法完成目标的可能性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方法。
②教学内容。要依据不同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
③学生年龄特征和实际情况。
此外,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师特点等因素,也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
(二)常用的教学方法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可分为以语言传递为主的、以直观感知为主的、以实际训练为主的、以探究为主的和以情感陶)台为主的等几类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指以教师和学生的口头语言活动以及学生的书面阅读为主的教学方法。它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自学指导法等。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它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4种方式。讲述一般用于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的对象。讲解法是教师向学生说明、解释或论证原理、概念、公式时经常采用的方式。讲读法主要应用于语言学科的教学之中,如语文、外语学科。讲演法主要是在教师深入分析和论证事实,做出科学结论时采用的方法,它与讲述、讲解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所涉及的问题比较深、比较广,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
讲授法的优点:第一,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短时间内就能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第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利于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没有充分的机会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及时做出反馈,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
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第一,讲授的内容要有系统性、科学性、思想性,讲清难点,突出重点:第二,讲授的方式方法要有启发性;第三,讲授的语言要生动、通俗、形象,要清晰、准确、精练、有条理,语速适当。
(2)谈话法
谈话法是指教师通过和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相互交谈来进行教学的方法。它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去回答问题、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谈话法的优点是:第一,易于使学生保持注意和兴趣,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第二,能促进学生思考;第三,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第一,教师要做充分准备,对谈话的内容、要求提问的对象等都要做周密准备,并拟定谈话提纲;第二,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难易适度、有启发性,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第三,谈话时,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因势利导,同时应给学生思考的余地;第四,谈话结束后,应结合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小结,概括问题的正确答案,指出谈话过程中的优缺点。
(3)讨论法
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
讨论法的特点和作用是:第一,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第二,促进学生思考和表达;第三,促进学生的交往、相互学习和合作。
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第一,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题目和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资料;第二,讨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联系实际进行,要让学生有发言的机会;第三,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进行小结,并提出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4)自学指导法
自学指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思考、练习来掌握知识技能,培养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
自学指导法的特点是:第一,以学生为主,教师起指导作用;第二,能够照顾学生学习上的个别差异。
指导学生自学的要求有:第一,明确自学的目标,应该尽量具体;第二,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给予不同的指导;第三,要检查学生自学的结果,通过提问、作业、汇报、教师归纳小结等方式进行。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1)演示法
演示法是指教师把实物、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或采用现代化手段,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演示法通常是作为辅助的方法配合讲授法、谈话法进行的。
它的特点在于具有直观性。
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第一,演示前,教师要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弄清演示的目的,选择好演示的教具,明确演示的关键,做好演示的准备。第二,演示时,要结合讲授进行。演示必须精确、可靠,操作规范,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能观察到演示活动,演示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第三,演示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观察到的结论以及各种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对比、归纳、综合得出正确结论。
(2)参观法
参观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组织学生对实际事物进行观察、研究,从中获取新知识或巩固、验证既有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参观法有三种形式:一是准备性参观,即在讲授某一课题内容之前组织学生对相关事物的参观;二是并行性参观,即在学习某一课题内容的过程中,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而组织的参观;三是总结性参观,即在讲完某课题之后,为巩固、深化或验证所学知识而进行的参观。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指通过学生的各种实际活动来实现,以形成技能、行为习惯和发展学生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方法。它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等。
(1)练习法
练习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知识完成一定的操作,形成各种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方法。它是中小学各科教学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
练习法的特点是:学生为主、目标明确、实践性强。
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第一,要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第二,练习的题目一定要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三,教师要教给学生练习的方法,注意练习的时间、数量等;第四,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要及时检查,要注意培养学生自我检查的能力和习惯。
(2)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进行独立的操作,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的产生和变化,以获得知识的方法。
实验法的优点在于:第一,可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使用仪器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第三,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求知的欲望;第四,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扎实的作风。
运用实验法的基本要求:第一,实验要有计划,明确目的和内容;第二,实验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并提出具体操作的要求;第三,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第四,实验后,教师要对实验进行总结,并指导学生写出实验报告。
(3)实习作业法
实习作业法是指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把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运用实习作业法的基本要求:第一,根据有关理论指导,按照学科课程标准进行;第二,教师要说明任务要求及注意事项;第三,作业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进行德育教育;第四,作业结束时,教师要及时检查和评定。
4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借助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材料,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认识事物、理解学习材料或探索应得出的结论或规律性知识的方法。它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就是这类方法。
运用发现法的基本要求:第一,教师要设计适当,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和学习条件;第二,教师对学生的不断提问要在思路上给予引领,并耐心等待;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结论,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5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地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真实的活动情境之中,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综合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方法。它包括欣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等。
(1)欣赏教学法
欣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寓教学内容于各种具体的、生动的、有趣的活动之中,能够唤起学生的想象,加深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情感上的体验。
欣赏教学法包括自然的欣赏、人生的欣赏和艺术的欣赏等。
(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以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促进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
教师创设的情境一般包括生活展现的情境、图画再现的情境、实物演示的情境、音乐渲染的情境、表演体会的情境等。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考情分析、知识再现。基本要求如下:
一、考情分析
“教学方法”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属于核心的考点,一般多以理解型的主客观题来进行考查。本文主要从方法的含义角度,辅之实例来帮助大家理解,希望能够帮助正在备考的小伙伴。
二、知识再现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方法
讲授法: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简单总结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一种方法,是最基础的、也是使用最普遍的教学方法。分为了:讲解、讲述、讲读以及讲演四种,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学科和学段。优点是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能够在短时间内传递大量的知识。
谈话法:也称为问答法,是教师按照一定的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通过回答问题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简单总结就是:“教师问,学生答”的一种方法。优点是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学生的语言变表达能力,但是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需要有一定的基础。
讨论法:教师指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简单总结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讨论”的方法。能够在讨论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但是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在高年级运用较多。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示范性的实验等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简单总结就是:“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方法。优点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可以贯彻直观性的教学原则。
参观法:教师组织学生对实际事物进行实地观察、研究,从而获取知识的方法,简单总结就是:“教师组织,学生参观”。
学习重点在于能够准确区分参观法和演示法,参观法更加侧重的是事物实地参观,往往是在教室外,例如:去博物馆、纪念馆、青少年宫、工厂等;演示法更加侧重教室内的参观,例如:教具模型、PPT、、视频等。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
练习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知识进行操作,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形成技能的方法,简单总结就是:“教师指导,学生练习”的一种方法。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习作业法:也称为“实习法”,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实际操作,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学习的重点在于区分实习作业法和练习法,练习法更加侧重从学习知识到掌握知识的过程,而实习作业发更加侧重从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过程。
4、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方法
包括了欣赏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两者都侧重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但是欣赏教学法是欣赏客观事物的真善美,也就是原本存在的事物所引发的情感体验。例如老师直接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桂林山水的魅力;而情景教学法侧重教师人为创设的有情绪色彩的场景,例如:在讲解“背影”一文时,组织学生进行话剧表演,从而感受父爱。
教育和教育学
一教育概述
1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 教育的基本要素:受教育者、教育者和教育的影响
3 教育的最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
4 家庭教育特点:先导性、感染性、权威性、针对性、终身性
5 社会教育特点:开放性、大方性、多样性、补偿性、融合性
6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和直接教育者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在学生再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
7 学校教育特点:职能专业性、组织严密性、作用全面性、内容系统性、手段有效性、形式稳定性。
二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1、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非独立性、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原始性。
2、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055-790000; 五经指的是《书》《礼》0《易》0《春秋》0《礼》0055-7900000
3、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公共性、生产力、科学性、未来性、国际性、终身性、革命性。
4、“吏为师,法为教”“僧为师,吏为师”是古埃及的教育主张。
三教育学的诞生与发展
1、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2、孔子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以“仁”为核心; 向人说教; “不愤怒,不出其不意”(启发式教学)。
3、孟子“富贵不*,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4、荀子以五经为教学内容,其中以《学记》为重点,是其教学理论的核心。
5、墨子三标准“博乎道术、辩乎、厚德行”,知识技能要求,思维讨论要求,奥要求。
6、道家主张“道法自然”,提倡怀疑性学习方法,讲究辩证。
《理想国》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成文战国末期。
8、“守陵”遵循了渐进的教学原则。
9、“道而弗引、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启发性的教育思想。
10、苏格拉底教学法又称“接生婆术”,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
11、柏拉图著作《雄辩术原理》; “学着玩”的最初倡导者。
12、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哲学家,提出“教育顺其自然”的原则,首次系统地阐述了与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协调发展的教育思想。
13、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是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14、《大教学论》是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世界第一部教育教法研究著作,《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的最高成就》。
15、1632年《世界图解》是教育学开始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
16、培根首次提出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7、夸美纽斯主张“泛智”教育,把一切交给人人; 著作《爱弥儿》。
18、班级授课制是夸美纽斯对近代教育学的最大贡献之一。
19、卢梭著作《教育论》,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主张,教育要顺应孩子的本性。
20、康德《林哈德与葛笃德》,以教育学为课程在大学讲课的第一人。
21、裴斯泰洛奇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著作《教育漫话》。
22、洛克代表作《普通教育学》主张“白板说”,认为人的发展完全由教育决定。
“绅士教育”认为绅士教育在家庭中实施。
23、赫尔巴特,近代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奠基人”。
24、1806年《民主主义与教育》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创立,也是现代教育学的第一部著作。
25、赫尔巴特一原则:教育性教育原则; 二理论基础:心理学与伦理学; 三中心:教师、教材、课程四个阶段(清晰(明白)、合作(想象)、系统、方法。
26、杜威著作1916年《教育学》。
27、杜威新三中心:儿童、经验、活动。
28、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 实用主义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校的特质。
29、凯洛夫的《新教育大纲》是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30、杨贤江的《教育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31、布鲁纳是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大教学论》。
32、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建议将儿童智力发展阶段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 )
《民主主义与教育》(1632年)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1 教育原则:教育适应自然(根本指导原则) )。
2 教育制度: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的方法和实施内容
3 教学思想:“泛智”教育,将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仁人
4 教育内容:规定了百科全书式课程
5 教学方法: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计量性、强化性和自觉性。
6、教育目的:(终极目的)宗教目的(永生; (直接目的)现实目的(学问、德性、虔诚的人。
杜威的教育思想(杜的民主如何实现,三无目的地改变经验) )。
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奠基人、进步教育的代表者、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者)。
《资本论》
1 三中心论:儿童、经验和活动中心
2 教育的本质:教育是生活,教育是成长,教育是经验的改组或改造(教育思想的基础和核心);陶行知认为生活就是教育)。
3 学校即社会
4 从中学
5 五步教学法:找出创设困难情境的纠纷所在; 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 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 验证这个假说。
四教育功能
1、教育功能是指人类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2、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一般包括:个人认同、社会宣传引导、家庭父母素质、就业倾向。
3、人的发展可以分为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发展。
4、教育的个人功能是教育的社会功能所衍生的前提和基础教育的社会功能制约着教育个人功能的发挥。
5、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6、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指教育可以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来提高人的素质,引导人的社会化,影响人的社会实践,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7、人力资本由投资形成,在社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
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高。
8、影响教育社会功能发挥的因素: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科技、文化、人口。
五教育目的
1、教育的目的是对教育活动所培养的人的素质的总体期待和构想,是对社会历史活动主体素质的规定。
2、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
3、教育方针包括教育工作的服务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4、联合国提出的教育目的:学认知、学工作、学共存、学生存。
5、教育目的功能:引导功能、控制功能、评价功能。
6、个人本位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代表人物卢梭、罗杰斯。
7、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公民和社会成员。
代表人物柏拉图、孔德等。
8、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反映了我国教育的基本使命。
9、马克思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六师生
1、广义教师是指将知识、技能传授给他人的人,狭义教师是指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宫缩的专业人员。
2、1994年实施的《朱子全书 论学》首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
3、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4、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体现在因材施教上。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6、师德是指教育教学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
7、教师成长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8、微格教学是针对少数学生,尝试短时间(5-20分钟)的小型课堂教学,并对该教学过程进行录像,课后分析。
9、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10、学生有可塑性、依赖性、好学心。
11、“学生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法国卢梭和美国杜威。
12、“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德国的赫尔巴特和苏联的凯洛夫。
13、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育关系是学校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14、教师素养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
七路线
1、朱熹在《儿童与课程》中多次提到课程。 “宽时限、守课堂”“小立课堂、大作功夫”,这里的课程指的是课堂及其过程。
2、西方,课程用于教育科学专业术语,起源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3、美国杜威提出课程,即学生的学习经验。
4、课程是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全部内容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
5、功利主义教育家斯宾塞于1885年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是明确课题的开始。
6、1902年杜威《课程》是一部影响深刻现代课程理论的开创性著作。
7、1918年博比特《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认为是教育史上第一部课程论专著。
8、1949年泰勒《中庸》被认为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基石。
9、泰勒明确课程写作的四个步骤。 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实施,评价结果。
10、知识中心主义课程论又称学科中心课程论,代表人物斯宾塞、赫尔巴特、布鲁纳主张学校教育以学科分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掌握学科基本知识、根本规律和相应技能为目标。
11、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又称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代表人物:弗拉梅尔多。
12、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主要包括经验主义课程论(杜威)和存在主义课程论(奈勒)。
13、杜威学校四大直接经验课程:手工类; 语言社会系; 研究探索系; 艺术系。
14、布鲁姆提出了以知识结构为中心的课程理论,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各学科的基本结构为中心。
15、形式教学论以感官心理学为基础,以人物摇滚为代表。
教育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知识,二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16、实质教育论从功利主义出发,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传授实用知识,智力发展并不重要。
代表人物斯宾塞。
17、学科课程是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的课程类型。
中国古代六艺、西方古代七艺是最早形态的学科课程。
18、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关键准则,是特定阶段学校课程达到的预期结果。
19、课程内容是课程的核心要素,是基于课程目标从人类经验体系中选取,按照一定的学科逻辑序列和儿童心理发展需求组织而成的知识体系和经验体系。
20、泰勒明确提出了课程编排的连续性、顺序性和一致性。
21、布鲁纳提出了以螺旋方式组织课程内容的主张。
22、加内主张直线组织教学内容。
23、知识、社会、儿童是影响学校课程开发的三大因素。
24、学校课程主要表现为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三种物化形式。
25、课程实施是将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实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26、目标评估模型围绕目标展开,基于泰勒的“评估原理”和“课程原理”形成。
27、CIPP为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28、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包括教材以及学生、家庭和社会生活中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各种资源。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和主要成分。
29、新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0、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所有学生的发展”。
八课堂教学
1、教育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教与学生学共同组成的活动。
2、教育理论是教育学的重要部分,既是理论科学,又是应用科学。
3、哲学导向教学理论来源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知识即道德”。
4、提出认知教学理论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和奥斯贝尔认为,影响较大的是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理论。
5、布鲁姆提倡发现教学方法。
6、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无指导教育主张最好的教育,目标是“充分发挥作用的人、自我发现的人、形成自我实现的人”。
7、建构主义是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在当代的发展,强调学生巨大的潜能,认为教育是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新知识增长点,引导她们从已有知识经验中“成长”新知识经验。
8、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学生与其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
具体表现在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与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必要性、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
9、孔子的教学过程思想“学、思维、行”,是我国第一个以学为主的教学过程思想。
10、《教育学》提出“博学的、审问的、慎重的、清晰的、笃行的”五步学习法。
11、赫尔巴特根据“统觉团”原理,将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
但是忽视了学生主动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12、杜威《从中学》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检验与结论。
13、在凯洛夫0755-79000中提出感知、理解、强化、运用四个阶段。
14、接受传授—教学过程—激发求知欲—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验知识、技能和技巧。
15、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16、赫尔巴特的《没有教育的教育是无法想象的》表明教育永远是教育性的。
17、教学直观性原则有实物直观、仿象直观、语言直观。
18、程序教学模式和直接教学模式是基于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的理论建立的。
19、榜样教育理论由瓦根舍因(德国)提出。
20、发现教学模式的倡导者布鲁纳认为把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态度或方法是“发现”。
21、掌握学习模式是由美国布鲁纳创立的。
就是在“每个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育为基础,经常辅以及时的反馈。
22、翻转课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使学生在复课前完成新的学习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
23、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的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课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精彩教学和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24、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是培训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25、跨越式教学适合语文学科。
26、讲述方式可分为讲述、讲解、演讲三种方式。
27、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问,要求学生回答,以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获取或强化知识的一种方法。
28、会话法分为复习会话和启发会话。
29、示范法是教师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运用现代化视听手段,指导学生获取知识,强化知识的一种方法。
30、示范法分为四类。 实物、标本、模型、照片演示; 图标、图像和地图演示; 实验演示; 幻灯片、**、视频演示。
演示法体现了直观性、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31、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鉴赏教学法(欣赏自然、欣赏人生和欣赏艺术)和情境教学法。
32、古代教学组织形式多采用个别教学制。
33、中国的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
34、教学工作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中心环节)、课外作业布置、指导与评分、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评估。
35、布鲁姆等人在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36、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与评价六个层面。
37、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包括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和个性化。
38、教学策略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活动有清晰认识的基础上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九学校德育
1、广义德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一切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等。
2、狭义德育是指学校德育,是教育者较早在特定时空内对青少年学生在政治、思想和道德等方面的针对性、计划、系统性的影响。
3、学校教育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4、在德智体美劳的教育因素中,德育居于主导地位。
5、享受功能是德育个体功能的最高境界。
6、德育目标是德育的出发点,不仅决定着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的基本过程。
7、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
8、受教育者是德育的主体,也是德育的客体。
9、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水平之间的矛盾。
10、知即道德认识(包括道德观念、新年和评价能力); 情即道德情感,是对客观事物好恶的主观态度; 指意味着道德意志、调节行为的精神力量——道德行为,是衡量思想品德高低好坏的根本标志。
11、没有社会交往,就没有社会道德。
12、马克思主义德育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
13、疏导原则是指行德育须循善诱、以理服人。
十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
1、班级是学生群体的基层组织,是学校开展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2、班级组织是由学生组成的正式组织,目的是实现班级组织的公共目标。
3、非正式组织来源于班级组织个人特质层面的人际关系,在学生的再共同学习和生活中基于成员之间的需求、能力、特征差异,由个人好感自然形成。
4、学生非正式组织分为积极性、娱乐型、消极型、破坏型。
超过5、50人的班级规模组织,学生直接接受教师指导的机会很少,不利于因材施教,也不利于班级组织的管理。
6、班级发育过程的三个阶段:松散的学前班集体阶段(班级出现小群); 班级群体的形成阶段(班级出现积极分子和班级骨干); 班级集体的成熟阶段(班级的高凝聚力、集体荣誉感)。
7、班级教学与管理相结合原则,是指班级教学工作与班级管理工作的辩证统一。
8、班级管理模式: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和目标管理。
9、课堂心理气氛管理分为积极、消极、对抗。
10、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导师、教育者。
是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学校里全面负责一个班级学习、思想、生活等工作的教师,也是班里所有授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协调者。
11、中国班主任教师的历史沿革:古代:师儒教导制—1862年京师同文馆级任制—1938年导师制—1952年班主任教师制。
12、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13、组织主题班会的四个阶段:确定主题—精心准备—具体实施—深化成效。
14、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
15、班主任由学校在班里任课教师中选派。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怎样陶冶情感
1提高认识水平
认识水平不同,情感也就不同。比如,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感,首先必须懂得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人的正确行为准则,能够明辨是非、美丑、真假,这都需要在学习、生活中不断提高认识。
2正确选择自己的态度
情感能反映出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倾向。对待同一件事,人们所持的态度不同,表现出的情感也不同。在学习中,选择正确的学习态度、劳动态度和公与私的态度,才能逐渐树立高尚的情感。
3积极参加活动,努力参与实践
丰富的课外活动和实践,不仅可以提高认识、增长能力,还可以通过观察、讨论、制作、创作、思考等产生丰富的多样化的情感。如:惊讶感、怀疑感、喜悦感、美感以及共同学习中同学之间的友谊感。
4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感情
在取得优异成绩时不骄傲自大,碰到困难挫折时,学会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在成长的过程中,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人民,可以使自己始终保持乐观奋发的学习热情。
陶冶法即陶冶教育法,是教育者有目的的、有计划地运用情感和环境的因素,以境陶情,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心灵受到感化,进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方法。
陶冶法
陶冶教育法也称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有目的的、有计划地运用情感和环境的因素,以境陶情,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心灵受到感化,进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方法。
辑本段分类
陶冶法 分类: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 人格感化是教育者以自身的人格威望及其对学生的真挚热爱和期望来对学生进行陶冶的方式。
环境陶冶是利用美化的校园环境、优良的校风和班风、美化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家风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以达到陶冶情景、培养品德、净化灵魂的目的。
文艺熏陶是借助音乐、美术、文学、戏剧、**、电视等艺术手段进行陶冶的方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