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的意思和全文郭沫若人物介绍

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的意思和全文郭沫若人物介绍,第1张

1天上的街市 全文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2在《女神》时代那一阵强烈、亢奋的情感喷发之后,郭沫若进入了更明慧的生命沉思。这时,他对过去曾以涌溢的热情歌唱过的夜施展了更美妙的艺术诱惑。

在当时的中国,郭沫若是宇宙意识最强烈的作者。不同于当时的一些青年作者困惑于人生究竟的奥秘,常常陷进自造的烦闷、焦虑和悲绪。郭沫若在生命沉思中调动起丰富的审美想像力,他找到了自己的心灵对应物——夜空。

在郭沫若看来,无限的宇宙涵映在有限的个体生命之中:“我想诗人的心境譬如一湾清澄的海水,没有风的时候,便静止着好像一张明镜,宇宙万物的印象都涵映着在里面;一有风的时候,便要波翻浪涌起来,宇宙万汇的印象都活动着在里面。”(《三叶集》)当有限的个体生命与无限的宇宙生命建立起了密不可分的精神联系,郭沫若以新的灵感方式改变了自己视觉感应中的宇宙秩序。他已经大大偏离了古代作家的视觉常规。他不仅用眼睛眺望夜空,而且以自己的心灵感受夜空。夜空引诱着他的幽思遐想,使他以审美化的态度与无限的宇宙进行更直接的交流。在郭沫若的生命节奏中,既有“鼓舞调”,也有“沉静调”(《论节奏》)。他的《星空》诗,便是“鼓舞调”的夜空的巡礼。在他笔下,夜空是那样奇丽可惊,那样荡人心肺。他歌唱道:“美哉!美哉!/永恒不易的天球/竟有如许变换!/美哉!美哉!/我醉后一枕黑酣,/天机却永恒在转!”而《天上的街市》这首诗,则是一首“沉静调”的清朗隽美的夜歌。就在写作《天上的街市》的半个月之前,郭沫若在致郁达夫的一封信里表示自己向慕“平和洁净”的诗的世界,呈现在《天上的街市》里的,正是一幅“平和洁净”的想像世界的图画。

地上有星一样的灯,天上有灯一样的星,诗人通过两个互换本体与喻体的比喻,将天与地连成一体。“街灯”与“明星”的共同特点是“无数”和明亮,无数明亮的灯与星成为美好事物的象征。

诗的第2段至第4段描绘了诗人想像中“天上的街市”的奇景。在这十二行诗句中,诗人用了四个“定然”和一个“定”字,其肯定的语气会使读者追随着诗人的想像,模糊着现实世界与幻想世界的界限。“天上的街市”既然陈列着“世上没有的珍奇”,那里一定是比现实世界美好得多的地方。不是么诗人仿佛看到了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正在那里享受着自由而幸福的生活。

本来,传说故事中的牛郎织女到天上以后是不幸福的,他们被阻隔在天河两岸,一年只得一度相会,但在《天上的街市》一诗中,天河变得“浅浅的”,不甚宽广,它不再妨碍情侣们自由往来。因而牛郎织女可以双双游逛天街,诗人甚至看到了他们手里提着的灯笼。这虚幻的景象在作者笔下竟显示出生动的真实感,作者所描绘的美丽幸福的天街向读者提供着人间情趣。

“天上的街市”是诗人在以心灵的眼睛眺望夜空时所看到的。在诗人郭沫若的心灵视野中,天上的世界对应着地上的世界。当地上的世界给他留下“眼儿泪流”“心中作呕”的印象:“游闲的尸,/*嚣的肉”,“满目都是骷髅,/满街都是灵柩”(《女神·上海印象》)。他借“天上的街市”抒写了自己对光明的向往

3郭沫若简介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原名郭开贞,为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诗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1923年,他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莹》、《卓文君》。1928年流亡日本,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参加“左联”东京支部活动。1938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这一时期创作了以《屈原》为代表的6个历史剧。他还写了《十批判书》、《青铜时代》等史论和大量杂文、随笔、诗歌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一、二、三届主席,并任中国***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新华颂》、《东风集》、《蔡文姬》、 《武则天》、《李白与杜甫》等

从事新文学运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一代诗风,是当代最优秀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作。1923年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无产阶级文学。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蒋介石清党后,参加了中国***领导的南昌起义。1928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埋头研究中国古代社会,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改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46年后,站在民主运动前列,成为国民党统治区文化界的革命旗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当选中国***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

郭沫若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1958年5月,为了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加速培养国防建设和尖端科学技术方面急需的专门人才,当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联合部分著名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由中国科学院创办一所新型大学的建议。建议得到党和国家***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等的支持,以及中央书记处会议的批准。同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北京正式成立,国务院任命郭沫若兼任校长。此后,郭沫若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长达20年,显示出渊博的知识和深邃的教育思想。在他的领导下,科学院贯彻“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校方针,实施科研与教育一体化政策,充分发挥科学院各研究所师资力量雄厚、科研设备优良的优势,全力支持科大建设;确立了教学与科研、科学与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原则,倡导了“勤奋学习,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优良校风,建立了培养新兴、边缘、尖端科技人才的新型教育体制,形成了开明开放、兼容不同学派的民主学术氛围,这些都在中国科大以后的办学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科大于建校30周年之际,在东区校园树立郭沫若铜像。

http://baikebaiducom/view/2021htm

4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赏析

郭沫若的诗一向以强烈的情感宣泄著称,他的《凤凰涅》热情雄浑;他的《天狗》带着消灭一切的气势;他的《晨安》《炉中煤》曾经让我们的心跳动不止。但这首诗却恬淡平和,意境优美,清新素朴。诗人作这首诗时正在日本留学,和那时的很多中国留学生一样,他心中有着对祖国的怀念,有对理想未来的迷茫。诗人要借助大自然来思索这些,经常在海边彷徨。在一个夜晚,诗人走在海边,仰望美丽的天空、闪闪的星光,心情变得开朗起来。诗人似乎找到了自己的理想,于是他在诗中将这种理想写了出

来——那似乎是天国乐园的景象。

诗人将明星比作街灯。点点明星散缀在天幕上,那遥远的世界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街灯则是平常的景象,离我们很近,几乎随处可见。诗人将远远的街灯比喻为天上的明星,又将天上的明星说成是人间的街灯。是诗人的幻觉,还是诗人想把我们引入“那缥缈的空中”?在诗人的心中,人间天上是一体的。

那缥缈的空中有一个街市,繁华美丽的街市。那儿陈列着很多的物品,这些物品都是人间的珍宝。诗人并没有具体写出这些珍奇,留给了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将它们作为我们需要的东西,带给我们心灵宁静、舒适的东西。

那不仅是一个街市,更是一个生活的场景。那被浅浅的天河分隔的对爱情生死不渝的牛郎、织女,在过着怎样的生活?还在守着银河只能远远相望吗?“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诗人这样说。在那美丽的夜里,他们一定在那珍奇琳琅满目的街市上闲游。那流星,就是他们手中提着的灯笼。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颠覆了流传千年的神话,化解了那悲剧和人们叹息了千年的相思和哀愁。

这首诗风格恬淡,用自然清新的语言、整齐的短句、和谐优美的韵律,表达了诗人纯真的理想。那意境都是平常的,那节奏也是缓慢的,如细流,如涟漪。但就是这平淡的意境带给了我们丰富的想象,让我们的心灵随着诗歌在遥远的天空中漫游,尽情驰骋美好的梦想。

第一节: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 44的|老水车,→思想感情

沉郁痛苦,声音形式低沉伤感

千百年来|纺着|疲惫 44的|歌;→语速慢,气沉

声缓

我是你额上|熏黑 44的|矿灯,↑语速稍快,声音

稍高

照你在历史 44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4444;↓快中显慢,

虚实互转

我是干瘪 44的稻穗;︶是失修 44的路基;︶

是淤滩上 444的驳船↑ 语速快,且一气呵成,三句

另形成推进,渐高渐快,感

情逐渐加深

把纤绳|深深 44︶

勒进|你的肩膊 44,↓缓、沉痛

——祖国啊!↓痛苦而有压抑感,声音低沉

第二节:

我是贫穷,︶ →

我是悲哀。︶ →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 飞 天 ”袖 间 ︶ ↑ 语调稍高,语速稍快,

充满喜悦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语速稍慢,

语调低沉,快中显慢

—— 祖国啊↓

整首诗的高潮部分应该在第三节:

我是你|簇新 44的|理想,→感情平稳,气平声静

刚从|神话 44的|蛛网里|挣脱 44;→感情平稳,声

音坚定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 44的|胚芽 44;→感情略显激

昂,声音稍高

我是你|挂着眼泪 4444的|笑涡;→同上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感情激

越,语速快,气上提

︶ 是绯红的黎明↑ˇ感情更加激越,语速更快,

气大量上提,并停蓄

正在喷薄;↑制高点,声音高昂,感情喷发

——祖国啊!↓制高点,气满声高

第四节:

我是你|十亿 44分之一,→ 平稳

是你九百六十万 444 44平方的|总和;→ 前

快,后半句稍慢,快中显慢

你以伤痕累累 4444的|乳房 → 略缓

喂养了

迷惘 44的我、︶深思 44的我、︶沸腾 44的我;↑

渐加深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坚定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渐加深

——祖国啊!↑ 制高点,声音要饱满,

喷发

我亲爱的祖国 !↓ 声情并茂

 已经参加“班本小作文”课题研究第二年了,我认为,它是基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充分挖掘课文中与生活中可供练笔的训练点,进行的一种习作训练。相对于一个单元一次的“大作文”来说,小练笔不受篇幅、命题的限制,灵活性强,训练形式多样,与阅读教学和学生生活结合更紧密。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扩张能力和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因为不受约束,所以荡涤真情;因为不拘一格,所以精彩纷呈;因为情思涌动,所以快乐练笔。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孩子写作更是为题材煞费苦心。“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随文练笔有机地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练笔引爆点,有效启动学生的练笔欲望。结合实践,以挖掘、延伸教材的“空白”为立足点,以着重引领学生体会文本语言的分寸感、和谐性、情味感、独特感为方向,解决学生的素材问题,并有效的进行语言训练,但是随文练笔是阅读教学中静态写的教学过程,如果不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安排,学生怎会乐意接受,练笔怎能得心应手。所以实践中我注重唤醒期待、捕捉时机、提升表达,使随文练笔更科学、更合理,更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我设计随文练笔的以下训练方式:

  1、意象还原处。

 汉字是表意性的文字,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特定的意义世界。教学时可以词语为基点,激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潜心涵咏体悟,展开词语意象的练笔,那么汉字丰富的内涵、灵动的精神就会生动鲜活起来。

 如我在执教《虎门销烟》时,为了让孩子们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辱的精神,我抓住“群情沸腾”一词设计了练笔——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会怎么说?应邀前来观看的外国商人会怎么说?一位那销烟池旁边的民工看着咕咚咕咚的销烟池会说什么?一个六七岁的小孩子拍着手会说什么?……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以及双休日我建议他们看的《林则徐》**,充分发挥想象,把人们欢欣鼓舞的样子都生动的用文字表现了出来。这一教学环节看似偶得,实则是一次精心安排,它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词语背后的画面表达出来,在理解课文语言的基础上加以运用,又深化了理解,使理解和运用相得益彰。还原词语意象的课堂练笔,使 “群情沸腾”一词在学生心灵中被激活了,赋予了强烈的、深刻的、高妙的生命活力,进入了“群情沸腾”的意象世界。这个词语伴随着深刻体验已不再是游离于学生精神世界之外的异客了,而是深深地嵌入了学生的心灵,成为了富有活力的生命元素。

  2、情感喷发处。

 在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中,情感脉动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情节的深入、人物的渐趋丰满,感情的冲突与转折往往形成文本耐人寻味之处。紧紧地抓住,你就能让学生的心与文字直接对话,聆听着文字的呼吸,感受着文字的张力,从而能够达成深刻思维、细腻情感与敏锐语感的共生共存。同时,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若没有凝结成文字,过不了多久,就会消解,会淡散。捕捉这种情感的蓄积点,及时练笔,使他们语言的内化、情感的积淀、思想的领悟喷薄而出,并将这种情感、感悟沉淀下来,久而久之凝结成学生的思想。

 如教学《田园诗情》时,为了让同学们体味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动物和人类那宁静悠闲的生活,我让同学们续写第四自然段,伴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同学们联系前文加以想象,想象了各种家畜在草原上悠然自得的场景以及人们自由安静令人向往的生活,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荷兰的喜爱之情。整节课的教学达到高潮。

  3、文本空白处。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意义空间,在经意与不经意间,作者都会留下一些“空白”,这些地方正是作者没有言尽,情感表达最为强烈、深沉、含蓄的地方。这些空白点是学生阅读是驰骋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捕捉文本中“言虽尽而意无穷”的空白点进行练笔,可以触动学生的真情实感。

 如《维生素c 的故事>》一文那些得败血症的船员如何在荒岛上生活了几个月的是课文的空白点,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练笔:饿了……渴了……想家了……想一起航海的兄弟们了……通过这样的练笔,学生真正的走进了文本。

  4、技能迁移处。

 运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我们现有教材的选文都是非常讲究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依托文本,结合文本创设一种富有情感意味的“真实”情境进行练笔,结合课文心摹手追,体会语感,吸纳作者的表达方式,能让语文运用鲜活起来。在这样的训练中,语言形式的转换与语言材料的转换同步,课文中情和言在转换中和谐共振,比翼齐飞。

 我在执教《诚实与信任》后,启发学生回味自己生活中诚实坦诚待人的故事和因信任而温暖的感受,学习课文中的写法把细节写下来。很多同学将课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由仿到创,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有效结合,自身情感的融合恰到好处,读写能力相互转化,写出了语文课的精彩。

 班本小作文是阅读课中一种综合性练习。这种练习兼具人文感悟和语言表达的功能,是一种方便操作的读写结合新形式。阅读教学中结合进行相应的小作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不仅是通向作文之路的一座桥梁,而且打开了学生“手脑并用,听说读写并举”的局面,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这样锻炼了写作思维,轻松了写作心理的语文实践活动,何乐而不为呢?

1 关于夸张的诗句古诗词

关于夸张的诗句古诗词 1 夸张的诗句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李白《行路难》)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李白《赠汪伦》)

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6、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8、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2 含有夸张手法的诗句

在盛唐诗人中,李白是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的一位;在中国诗歌史上,他的作品的艺术个性也是独一无二的。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

如《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以大鹏自喻,并非庄子式的逍遥以自适的大鹏,而是奋飞以引起震动惊怪的大鹏。在这不凡的浩大气势里,体现的是自信与进取的志向和傲世独立的人格力量。

李白诗之所以惊动千古者在此。如他在《江上吟》诗中所说:“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暴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飚和喷溢的火山。

如《鸣皋歌送岑征君》抒写对于政治黑暗、是非颠倒的愤慨: 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蝘蜓嘲龙,鱼目混珠。

嫫母衣锦,西施负薪。若使巢、由桎梏于轩冕兮,亦奚异于夔龙蹩躠于风尘? 悲愤不平,慷慨激昂。

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和节奏变换,追摹情绪冲动时情感喷发奔涌的起伏跌荡,让人直接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又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一开始便如行云流水般把浓烈激越的情怀抒写出来,接着便是抑制不住的感情浪潮的喷发: 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

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

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鱼目亦笑我,谓与明月同。

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意鸣春风。《折杨》、《皇华》合流俗,晋君听琴枉清角。

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由来贱奇璞。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

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 这种情感表达方式,完全是李白式的。

与喷发式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如:“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赠裴十四》)“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秋浦歌十七首》其四)“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真是想落天外,匪夷所思。 他的奇特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一个想象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离奇惝恍,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 与作诗的气魄宏大和想象力丰富相关联,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

他对体积巨大的壮观事物似乎尤为倾心,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都是他喜欢吟咏的对象,李白将它们置于异常广阔的空间背景下加以描绘,构成雄奇壮伟的诗歌意象。如《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的“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声,白波九道流雪山。” 雄奇壮美的意象组合,给人以一种崇高感。

又如《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意象亦极为阔大壮观。 但是,李白诗里亦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

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清溪行》)。“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秋浦歌》其十三)。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别储邕之剡中》)。“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这些由清溪、明月、白鹭、竹色、白露等明净景物构成的清丽意象,极大地丰富了李白诗歌的艺术蕴含。

因此,李白诗的意象,便有壮美与优美两种类型。 李白在《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一诗中说:“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

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他对白色的透明体,有一种本能的喜欢,最感亲切的东西是月亮,其《月下独酌》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月的形象在李白诗中反复出现。

在李白诗里,用得最多的色彩字是“白”,其次是金、青、黄、绿、紫等。他天性开朗,喜欢明丽的色调,不喜欢灰暗色。

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具有清亲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常呈现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反映出其不肯苟同于世俗的高洁人格。

李白[又名:白,李太白,诗仙] 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

或曰山东人,或曰蜀人。白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

初隐岷山,益州长史苏颋见而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可比相如。”天宝初,至长安,往见贺知章。

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明皇,召见金銮殿,奏颂一篇。

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酒徒饮于市,帝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

  近年来,高考作文把文章的“感情”作为一个重要的评分标准。发展等级要求“感情真挚,有自己的深切感悟”。可见“真情实感”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那么,怎样找到情感喷发的火山口,准确真挚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呢在此,我想以《项脊轩志》为例就“动之以情”来谈谈记叙文写作的问题。

一、何谓感悟真情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生活呼唤真情,人人渴望真情,人间处处洋溢着真情,真情存在于我们的身边。我们如何理解“感悟真情”呢下面我们从“感悟真情”涉及的对象、范围、时间、传递媒介、借助的表达方式几方面进行探讨:

1.“感悟真情”涉及的对象和范围

它涉及的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人、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国家、民族等。它涉及的范围,可以是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感动,可以是对离情、别情、怨情的领悟,可以是对冷情、无情、绝情的痛楚,可以是对深情、浓情、痴情的激动,还可以是对故乡情、自然情、祖国情的倾诉……总之,我们与人交往的一切情感的流动,都是作文可以涉猎的范围。

《项脊轩志》则是集中地刻画了人间真情,如人子之思、逝者之痛,既有对长者的怀念,也有对爱妻的追忆。

2.“感悟真情”的时间

“感悟真情”的时间没有特定限制,可以是“偶尔”,也可以是“经常”;可以是“瞬间”,也可以是“永久”。

《项脊轩志》则通过回忆,表达出历久弥新的人间真情。

3.“感悟真情”传递的媒介

情是人们传达出来的信息,它可以托身于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如《背影》中父亲的“背影”,《我与地坛》中母亲的“呼唤”;也可以通过“物”传递出来,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中的“衬衫”,《项脊轩志》中的“亭亭如盖”的“枇杷树”。

4、“感悟真情”借助的表达方式

可以是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等。

在《项脊轩志》中,既有对家庭分裂、母亲慈爱、祖母期望的记述描写,也有“多可喜,亦多可悲”那样的议论抒情。

二、如何感悟真情

在作文中要写出真情,必须是对真人真事亲身经历的真实体验、认识和感悟。真情是前提,观察是基础,感悟是升华。

“感悟真情”存在着三个发展层级:再现真情、体验真情、领悟真情。

1.再现真情

再现真情是借用生活中的人、事、物等客观地记叙和抒写,真实地传递出真情。这一方式要求我们在作文中,实事求是地真实再现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叙述事情发展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体验真情

这个阶段是通过对人和事的叙述,认识到自己身上和自己身边人和事渗透出的浓浓真情,体验到在真情的包围下自己是快乐、压抑还是苦恼。它可以是从不觉悟到觉悟的变化。

3.领悟真情

领悟真情指自己对真情的感触和领悟,它是感悟真情的最高境界。它要求透过人、事和物表露出来的真情的表象,感悟事物的本质。是由个性到共性,由特殊到普遍带给我们启示,揭示出深刻的哲理,引出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等。

上面三个层级都可以成为我们感悟真情的表现方法。至于选择哪一种,则要根据具体的内容及个人写作擅长和领悟程度而定。

三、怎样表露真情

1.体验生活,储情蓄势

真情是建立在用心感受生活,深入思考生活的基础上的。体验需要观察,但这只是基础;活动参与才是关键。我们在参与活动中全身心投入和贯注其中,才能获得刹那间的顿悟和生命的感动。

只有关注社会体验生活,才能掌握生活的第一手材料,写起来才得心应手,写出来的东西才真实感人,给人一种披肝沥胆的真实感和真诚感。在关注生活的同时,还要善于挖掘材料,用心去感悟,用心去思考、体验,进而积淀深厚的情感:对这个世界要心存感激,要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贴近生活,热爱生命,这样才能达到古人所云“储情蓄势”,抒写出真挚、丰富的情感。

其次,对来自于生活中的材料要有所取舍。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空间和兴趣爱好,每个人都有富于个性的生活积累和情感经历,不可能像照相机那样再现生活的全部,我们必须选取那些深深感动过自己的生活瞬间,那些深深定格在记忆深处的东西,从而找到情感喷发的火山口,找到最易触发情感的兴奋点、动情处,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感染读者,牵动读者。

《项脊轩志》就是通过选取生活中的琐事,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深情。归有光并没有直接说出深沉的身世之感、浓厚的思亲之情以及内心的伤痛,以至于我们不细心阅读就不容易发现。如: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

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2.手法多样,文情并茂

作文要讲究表现手法的多样化、艺术化,从而使文章文情并茂,感染读者。

其一,用词要准确、鲜活、生动。这点,古人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样板,一个字的选用,常能使境界全出,意蕴丰富。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的“绿”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仅此一字尽得风流。

《项脊轩志》中“明月半墙”一句用“半”字写月光投射下来的景象,可谓曲尽其妙。

其二,善用多种句式,巧于变化,或急或缓,或长或短,这样文章语言会显得音韵和谐、节奏多变,行文错落有致、抑扬顿挫。

《项脊轩志》中对修缮后的项脊轩进行的描写采用了以四字句为主的整句形式,而文章的大部分则是散句。

其三,善用多种修辞手法。修辞是语言的魔水,恰当运用修辞,不仅使语言显得生动形象,亦可增添文章的色彩和气势,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如“生命是张没有价值的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热情,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高洁,粉红赐给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再完成这帧彩图,黑还要加我以死。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这里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象征等多种手法,把生命描绘得色彩斑斓、绚丽多彩,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其四,恰当地运用名言警句,典故轶事,诗词歌赋,让文章展示出文化底蕴,闪烁出智慧的火花。这样亦可增强文章的表达效 果,吸引读者。

后两点虽然未在《项脊轩志》中有所运用,但仍是作文的必备手法之一。

3.倾情于象,情注笔端

所谓“倾情于象”,就是用情于所描绘的艺术对象,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等方面的描写来激活“真我”,使之形神兼备,震撼读者的心魂。

教材上我们学过许多这样的经典名篇,如朱自清的《背影》,叙写了“父亲”在送我上学途中买橘子一事: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他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我的眼泪又来了。作者通过自己真实的经历,抓住自己动情之处,深挖厚积,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浸润着对所写对象“父亲”真挚、深厚、浓郁的情感,荡漾着感人肺腑的人间真情,令人忘不了“父亲”那“青青背影”,走不出“我”那“晶莹的泪光”。

而在《项脊轩志》中,我们也看到了这样的细节描写: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

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清代黄宗羲对此的评价为:“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正所谓“一枝一叶总关情”。

4.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一篇成功的文章必须做到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这样以情染景,以景衬情,渲染气氛,酿造出一种特定的情感氛围,才更易于感染读者。

古今中外不乏这样的佳作名篇。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寥寥数语,清幽冷寂之景顿现,羁旅漂泊之感顿生:在这个秋冷雁高的季节,在异城的江畔,凉秋夜半、残月西斜、寒星数点、霜色满天、孤鸟凄鸣;江岸舟枫冷爝,古寺钟声乘了这如水的秋月,踏浪而来,阵阵凄绝。千古读者,读到此处,仿佛身临其境,和诗人一起体验着这飘泊天涯的深深离愁,一起放肆着他人生失意的深深忧伤。

在《项脊轩志》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句子: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就是这短短的语句,如**的特写镜头般的景物描写,把对亡妻的悼念永远定格在一株枇杷树上,做到了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还有,开篇那幅“月夜桂影图”,把人带进了月白风清、花香袭人的境界,也传达出作者内心喜不自胜的情感。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方式,如在适当的时候,还可直接议论抒情,直抒胸臆,亦能起到画龙点睛之功效,使文章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四、感悟真情的注意事项

1.视野要开阔,不能仅仅局限于人与人交往的真情感悟,还可以是人与物、与自然界交往的真情感悟。

2.不能矫情、造情。在作文中切忌写无生活体验的虚假真情,切忌去写自己从没参与过的事、从没见过的人。

3.要找到恰当的依托,来展现对真情的感悟。真情应当从你刻画的人物、叙述的事件、观赏的山水中汩汩流出。切忌从作者的口中直接喊出。正如我们常说的掩藏得越巧妙越好,表达得越含蓄越妙。

(作者单位:廊坊管道局中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929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