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
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思想情感,不是单纯的听觉感受,而是整体的感受。同样,人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虽然主要是通过听觉的渠道,接受的是听觉的刺激。
但由于通感的作用,也可能引起视觉意象,产生丰富生动的联想和想象,进而引起强烈的感情反应,体验到音乐家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境,获得美感,并为之感动。
扩展资料:
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音乐是最擅长于抒发情感、最能拨动人心弦的艺术形式,它借助声音这个媒介来真实地传达、表现和感受审美情感。
音乐在传达和表现情感上,优于其他艺术形式,是因为它所采用的感性材料和审美形式——声音最合于情感的本性,最适宜表达情感。
或庄严肃穆,或热烈兴奋,或悲痛激愤,或缠绵细腻,或如泣如诉。音乐可以更直接、更真实、更深刻地表达人的情感。
—音乐
音乐是我们接触大自然的一种途径因此没有声音再好的戏也演不出来,更不用说是优美的音乐,可若充其得全是音乐,那也不是一部好戏,处理好两者关系才是至关重要的,怎样让你的生活丰富多彩怎样让你的生活变成协调分清主次才是重要的
贝多芬曾经说过:“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够渗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法自拔的苦难。
确实,流行音乐已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广为流传。慢慢地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去,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业余的乐趣。
在亲睐流行音乐的青年人中,学生占了绝对的主流,对高雅音乐与流行音乐的不同看法,社会各界曾发生过诸多争论。
流行音乐确实给中学生带来了许多不同的影响。然而,当代中学生对流行音乐的见解也不尽相同。学习比较好的同学对流行音乐的看法也许会因为周围环境各有不同,有的认为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放松人们的心情,有的则不屑一顾,认为是浪费时间;学习比较不突出的学生则痴迷于动感一族,他们是寻找刺激,寻找一种适合他们感觉的然而,处于中等水平的同学则抱较为中立的态度,认为听不听都无所谓。
有一个音乐家曾这么看待流行音乐走进校园的――流行音乐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舒适的成长环境,并积极帮助他们提升鉴别能力和抵抗诱惑的能力。流行音乐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队伍里,可在紧张之余,缓解学生的身心,给紧张的气氛抹下一点镇定剂。
在众多的好处下也蕴藏着不利的一面,因为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就像硬币有正反两面一样。
就拿上去年很热门的“超级女声”来说吧!
“想唱就唱,要唱得响亮。。。。。。。 ”一首《想唱就唱》,前段时间在媒体的收视率极高,其歌声回荡在大街小巷,城市乡村。一场声势浩大的“超级女声”PK赛吸引了亿万观众为之唱彩呐喊。至于周笔畅等超女,中学生对她们是何等的熟悉,甚至把她们当成了自己的青春偶像。
在崇尚自由、追求个性的今天,中学生谁又能抵挡这些时尚的诱惑呢?在音乐实践中,我们发现如今的学生普遍喜欢流行音乐,而且很多都是追星族。他们甚至为了表明自己是某个明星的忠实FANS,而去模仿他们的发型、穿着。考为什么流行音乐能轻易地将学生吸收住,而现在正统的音乐却被排斥?
现在学生边走路边听MP3的现象已经很平凡了。有的总是边走边跟着哼,有的则把音量调得很大。然而,在他们尽情地在音乐乐园里遨游时,他们却不知道危害在伴随着他们。长时间地听MP3,会直接地影响到自己的听觉器官,从而影响到你的听力,所以听MP3时应懂行得自我合理调节。
音乐欣赏是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形象,通过视听的方式以及阅读有关资料,分析乐谱等辅助手段,并充 分发挥艺术联想来领略音乐真谛,感受音乐美感的一种审美活动。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有机组
成部分,它不仅能使学生了解优秀的音乐作品,开拓他们的音乐视野,还能丰富并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力、创造力。那么,小学音乐欣赏课有哪些教学策略呢?
一、创设"趣"的情境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把音乐作品的内涵和"美"挖掘出来,利用丰富多样的教
学手段,设计好导入新课教学环节,将学生引入一个优美的意境。比如在欣赏小学音乐第三册《快乐的
小熊猫》中,可简易创设一个森林环境,在树上画上熊猫及商店字样,营造出大森林中熊猫商店的场景
,教师再绘声绘色的讲《快乐的小熊猫》的故事,让学生从中了解音乐背景及情节,这样,学生欣赏音
乐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与此同时,学生对直观的视觉形象注意力较强,而对抽象的声音形象感受力
则较低,因此,还需根据作品内容设计或寻找它的视觉形象,让学生通过对视觉形象的感受,激发他们对听
觉形象的兴趣。例如:在欣赏音乐教材第十一册《荫中鸟》一曲时,我准备了彩图,通过看图听故事的
方法导入新课。学生看着美丽的画面,听着动人的故事,个个兴趣盎然,我便趁机引导说:"此曲是音乐
家用竹笛将画面上各种鸟的声音模拟得惟妙惟肖,不信你们听……"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被乐曲迷住
了,欣赏时个个都很认真,还按故事边听边争论,这是什么鸟在叫,那是什么鸟在歌唱。由此可见,注
重起点,激发兴趣,开好头对一堂课的教学是极为重要的。
二、营造"静"的氛围
音乐是一门"听"的艺术。听一部音乐作品,我们既要在听的过程中让感官得到愉悦,又要使精神得到升
华。所以,在了解了音乐作品背景后,初听作品时要特别强调静,只有安静的环境中,才能获得最佳的
听觉效果,同时,要求学生在静听的时候,要根据所给的及背景资料在脑海中展开想象,想象音乐
所描写的情景,使学生自然进入音乐之中。
三、采取"巧"的方式
学生对一首乐曲从陌生到熟悉,从视听到理解,是一个较艰难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动脑筋
,采用一些巧妙的办法让音乐趣味化、形象化。
1、巧用多媒体,视、听结合感受音乐。如:欣赏音乐教材第十册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时,可播放童
话故事,生动的形象配以流动的画面与精彩的故事情节,无需老师多费口舌,学生很容易便理解了音乐
所表现的各个角色的性格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话
2、巧用,帮助学生体验乐曲情感。如:在欣赏音乐《伏尔加船夫曲》时,可先出示列宾的名画《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让学生着重观察画面上船夫们的衣着、面部表情、沙滩上的一串串脚印及所表现
的心理,并介绍伏尔加船夫的一些生活情况,然后让学生欣赏乐曲,从而进入到角色中去进行情感体验
。
3、巧用比较,提高学生音乐感受力。如:在欣赏音乐教材第十一册《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后,再
观赏一遍《翻身农奴把歌唱》MTV,这种对比使学生情感上欲扬先抑,并更深切地感受到了爱国、和平、
团结、友谊、不屈与命运的巨大精神力量。
4、巧妙结合器乐教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如:在欣赏音乐《欢迎进行曲》时,可安排班内会吹奏管
乐的同学提前练习,当欣赏此曲时让他们演奏出来,不仅能使全班同学兴趣大增,更能直观、真切地感
受此曲的风格特点,了解各种乐器的丰富表现力;还能锻炼表演同学的心理素质和演奏技能,与此同时
对身边同学学习器乐也是一种带动、提高。
5、巧妙发挥自身特长,提高教学效率。如在欣赏音乐教材中民歌分类时,教师可根据类别,演唱符合
其风格特点并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如:山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小调——《茉莉花》、号子——
《军民大生产》)。听完老师的演唱,学生很容易便了解了各类歌曲的风格特点,而且印象深刻。
四、挖掘"深"的内涵
每首乐曲都有各自不同的主题和思想性,在欣赏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挖
掘音乐的思想内涵,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
1、创设合情合境的氛围,让学生入情地正确地理解音乐作品。如:在欣赏音乐第九册《抗敌歌》时,
教师把""事件,饱含深情地简述给同学们听,学生会深深领会"落后就要挨打,就要受凌辱"
的道理。这时,再欣赏《抗敌歌》,同学们早已热血沸腾。"天下兴旺、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神圣感被
充分唤起,爱国激情油然而生!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正如"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
式和自己的见解。比如欣赏音乐《长江之歌》时,有的同学想象是长江气势磅礴、滚滚而来;有的想象
是祖国母亲对儿女伟大的爱;有的想象为祖国的锦绣山河……当学生发表完自己见解后,那种热爱母亲
、热爱长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体验就更深了。
3、讨论、发表自己对乐曲的见解。如:在欣赏音乐《瑶族舞曲》时,教师可把新疆、内蒙、西藏、苗
家等各具特色的民族音乐有机组合播放,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说说不同民族音乐各有何特色,从而使
学生在感受新疆的活泼热情、西藏的虔诚善良、内蒙古的豪爽辽阔、瑶族那种细腻柔情的基础上,领略
各民族灿烂的音乐艺术。
4、充分发挥欣赏内容教育作用。如:在欣赏《鸭子拌嘴》中,通过讲述小鸭拌嘴的故事,告诉"小花鸭
"光有外表美是不够的,还需要心灵美,伙伴之间应互相谦让、团结友爱,这样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
行为规范教育。
五、制造"动"的机会
学生听懂了一首乐曲,并不是欣赏课的结束,还应启发他们对乐曲进行再创造,用动作代替听觉欣赏,
一边听音乐一边"做动作",使学生的思维在动作的支配下处于兴奋状态。如在欣赏《春节序曲》时,在
第一主题秧歌舞音乐部分,可以让学生伴随着音乐起舞。根据乐曲表达的内容擅长绘画的学生可画出美
丽的烟花及跳舞的人。全班同学还可根据乐曲不同段落表现不同的情绪,用线条或色彩表示出来。有些
乐曲还可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出来。如《龟兔赛跑》、《彼得与狼》等。
总之,音乐欣赏课要创设"趣"的教学情境、营造"静"的课堂氛围、采取"巧"的教学方式、挖掘"深"的思
想内涵和制造"动"的表演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陶冶高尚的艺术情操,提高学生的音乐
素养。
说到音乐,肯定有很多人喜欢它,但是有些人不知道听音乐的好处。今天,让我告诉你听音乐有什么好处。我希望你读完之后会更喜欢音乐。听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喜欢听音乐的人会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因为音乐可以培养我们自己的情感。音乐写的都是好的,没有人会写不好的音乐来让我们欣赏。
众所周知,音乐可以产生广泛的“说服”效果。音乐研究员内斯特(Nestor)汇编了一套美妙的音乐,其中的音乐片段能让人感到兴奋、平衡和平静。有些人听了这一组音乐,激动地说:“音乐让你反省,让你更了解自己,更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在国外,也有一种音乐叫“温柔劝导”,它的旋律经过科学编排,经常在机场、医院、商业剧院和电梯入口处演奏。在这种音乐的影响下,人们自觉地服从命令。一些国家的工厂也实施了“音乐调整法”。具体方法是:在工作前和工作结束时播放平静舒适的田园音乐,激发员工平静友好的情绪;途中,演奏节奏鲜明的进行曲,振奋精神,活跃工作氛围。
听音乐可以帮助你睡眠。失眠的朋友不妨用音乐作为治疗他们的良药。在一个宁静的夜晚,让美妙的旋律伴随你入睡。听音乐可以让你感觉更好。当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可以听一些鼓舞人心的音乐,这会让我们失去信心,让我们的心情变好,让我们感到充满希望。
音乐会能增进你的快乐,让你更快乐。音乐可以让人们静静地选择合适的音乐,静静地聆听,慢慢平息你浮躁和急躁的情绪。人们通常需要冷静下来,想得更好。当然,你应该选择更舒缓柔和的音乐。
古典音乐当然是写于古代的能从那个时代流传下来的音乐必经过了时间的考验,我们能听到的已是各时期最好的作曲家门写就的精品中的精品,具有高度的艺术水平、思想深度和巨大的情感力量,是全人类的珍宝。听古典所获得的美的享受和心灵的体验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我自己也算是个业余学音乐的,在这点上深有体会),自然能够陶冶情操。
郭沫若同志曾经说过:人类社会根本改造的步骤之一,应当是人的改造。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入手。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动听的音乐。不仅能使人心旷神怡,获得美的享受,而且能陶冶性情,增长智慧,发展想象力
,激发人们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促进身心健康
。因而,家长要为子女安排一些有益于身心发展的音乐活动。
第一,对孩子的音乐教育可以从婴幼儿时期开始。据有关材料介绍,在人的感觉器官中,听觉和视觉是最能感受艺术的两大器官,而听觉的发展又优于视觉。音乐是听觉艺术,它可以成为最早进入孩子生活领域的一种艺术活动。县儿从出生后的第二三周开始,就有了明显的听觉,家长可以从这时起,适当地给孩子听听音乐,促进孩子听觉能力的发展,给予音乐艺术美的熏陶,使之产生娱乐的愉悦感。乐曲内容可以根据孩于的活动来安排。比如,孩子吃奶、吃饭时,让他听一些轻松愉快的小提琴曲、轻音乐以增进食欲,孩子烦蹂、哭闹的时候,可以让他听听活泼优美的舞曲或轻音乐,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要睡觉时,可以轻声哼唱或播放一些安静、柔和的催眠曲,使孩子在恬静、舒适的环境中进入梦乡。
第二,要为孩子创造一个音乐环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现代化的视听设备逐步进入了家庭生活,这为对孩子进行齐乐教疗,提供了物质条件、家长可以充分利用收录机、电唱机和电视机,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此外,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音乐会、文艺晚会,或者利用茶余饭后的空闲时间,满孩子表演一些音乐节目,也可以亲自为孩子演唱、演奏一些音乐节目,这样既活跃了家庭的生活,密切了家长同子女的关系,又可以使孩子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孩子长大后,家长还可买一些乐器
,让孩子学习演奏。
第三,培养孩子在音乐伴奏下做动作、跳舞。在音乐伴奏下做动作或跳舞,是孩子们感兴趣的一件事。它可以发展孩子的节奏感,陶冶性情。家长可以教给孩子按照音乐的节拍、速度和情绪来做动作,进而随着音乐的变化而改换动作,通过运动神经去感知和表现音乐艺术美。开始,家长可以手把手地教,先动手臂,再动腿脚,反复教练,孩子大些,就可让他自己做动作,自己表演,自己跳舞。
第四,教孩子欣赏音乐。教孩子欣赏音乐,可以使孩子领悟音乐的内容和情感,受到美的陶冶。孩子会说话后,家长就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安静地听音乐的良好习惯,还可以给孩子讲,一些音乐知识和音乐故事,如果家长能够亲自演唱或演奏,边表演,边讲解,效果当然更好。提高孩子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的方法当然不只这些,带孩子去听青乐会。看看音乐家的表演,更能增加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第五,教孩子唱歌。唱歌是比较容易将及的一种音乐艺术活动,家长要教孩子唱欣,最好先从教歌谣开始。孩子掌握了语言的韵律竹奏,再来学唱就容易了。教唱歌前,家长可多唱几遍给孩子听,使他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唱时,让孩子看着自己的表情和口型,教唱得越准确,越有感情,孩子学得越好,越有兴趣。另外,教唱的歌曲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防止成人化。孩子学会了唱歌,可以让他为客人演唱,既练习了演唱,又表示了对客人的欢迎。
第六,教孩子学习乐器,学乐器是早期音乐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对培养熟练的技能技巧和良好的音乐素养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培养刻苦的、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也有重要作用。孩子学乐器,不象学唱歌那么简单,不仅要有乐器、教材,还要有老师教,当家长的要充分认识学乐器对发展孩子的智力才能、道德情操的良好作用,要克服困堆,为孩子学乐器创造条件。据有关资料介绍,孩子学钢琴的最小年龄为两岁,学小提琴楚三岁,学大提琴五岁。至于民族乐器,如板胡、二胡等弦乐器可以早些开始学习,而唢呐,笙、号等吹奏乐器,比较费气力,孩子稍大一点再学为宜。
第七,注意发现孩子的音乐才能。如果你的孩子听音乐时,有明显的悄绪反应,能够记住听过的曲调,并会伴随着音乐的节奏、旋律,作出相应的动作;唱歌音调准确,稗于表达感情。这说明,你的孩子具有初步的音乐听觉力、音乐记忆力和音乐感受力等音乐素质。
音乐,特别是民族音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个人也特别喜欢,当一串串清澈的音符从演奏者颤动的指尖轻柔滑落的时候,听者也被带入一个神秘而多彩的世界。那流畅的旋律中时而滚动起高昂的激情,时而又如行云流水,清新自然。当然现在的流行音乐也非常好听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优美的音乐可以带给学生感官上的刺激,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乐趣。优秀的音乐作品还能让学生的情感在欣赏音乐的联想中得到美的熏陶,精神上的满足,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升华人格的目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亦认为:“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教育,
对于心灵用音乐。”他又说:“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深处,如果教育方式合适,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这些都说明音乐引人向善,是以人的情感为轴心,对人生价值与人性韵味的整体展现与提升起着重要作用。人们在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逐步充实、不断丰富,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愉悦,最终促进个性和谐而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育 情感教学 孩子 情操 音乐作为一种声音的艺术,有其独特的魅力,而音乐教育,尤其是幼儿音乐教育,更是一门教育的艺术,她对孩子情感的陶冶、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张扬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歌唱是音乐教育的一种音乐手段,也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孩子,当他高兴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以表达轻松、愉悦的心情。
孩子都爱唱歌,但一旦到歌唱活动时,孩子们的表现就有些被动,有时会出现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现状,而且总觉得孩子的歌声不动听。为什么会这样呢?重新审视我们的歌唱教学,造成这种困惑的因素很多,但更多的在于我们老师自身。如何来提高我们歌唱教学的效率,让歌唱成为孩子们的乐事,我认为应该打破传统的歌唱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教,更注重孩子的学,追求并真正实现“真、善、美”三者的和谐统一。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应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儿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在我们歌唱教学中,不光强调歌唱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孩子表现美、创造美。培养创造能力并不是要摒弃模仿,因为模仿是最初的学习方法。教师首先要引导孩子大胆地创新,独立地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现在提供给孩子学习的歌曲一般都是开放性的,都留有给孩子探索创编的余地,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孩子创造性的发展。对于孩子的创造行为,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但用以上的歌唱方法来,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我认为还不够,孩子身上还有许多创造的潜能没有被挖掘。在孩子已有的创造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应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创造和表现的机会,由浅入深地引导孩子向更深层发展,激励孩子从自身的感受、体验出发,通过努力,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力,让孩子的创造上一个台阶。虽然孩子们不会作词、谱曲,但他们能说会唱,那就行了。在孩子掌握了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的基础上,我便让孩子更加大胆、自由地编自己的歌曲,对于这个“创举”,孩子们一下子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思维变得非常活跃。
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童心就像一张白纸,有待于我们去描绘,童心又像羽翼未丰的小鸟,有待我们去哺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