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自然的生活——听懂情绪的声音

顺应自然的生活——听懂情绪的声音,第1张

我的朋友,看到题目,你也许会想,问天讲解斯多葛哲学,怎么找了情绪的入口?顺应自然生活就是最好生活,就是幸福生活,而很多时候,情绪决定了人的选择。后续讲课中,我们将介绍幸福的要素构成,以及完整的实践路径,理解情绪,则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

一、人的情绪来自哪里?

理解人的情绪,管理好情绪,是自由安宁人生,迈出的第一步。但是,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心理学家罗纳德·波特埃弗隆讲过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对夫妻去登山,遇见了一位年老的智者,智者让两个人坐下,并且告诉他们,可以向他提出任何问题。于是,问他生命的意义,欣然回应。问他幸福的秘诀,侃侃道来。问他宇宙的奥秘,和盘托出。

然后,最后一个问题:‘大师,我们常常生气,而且,生气时候往往会互相伤害,我们应该怎么办啊?’智者顿时无语,狠狠瞪了他们一眼,把笔折成两段,大声咒骂着,跺着脚走向内室,“呯”的一声关上了房门。夫妻两人面面相觑,半响,大师出来了,‘唉’,对着他们喃喃道:‘我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也不会孤零零地坐在这山里了!’”

安静祥和时日,无可比拟的飓风,让海洋扬起滔天巨浪。命运叵测情绪的风暴,应由智者预测和把控,送我们到达幸福人生的港口。

快乐、悲伤、厌恶、生气、惊讶、感兴趣和恐惧等都是人的情绪。虽然有不同,但都是由外部事件引发的,传送到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情绪爆发是瞬间出现的,甚至当事人都没意识到就发生了。相信,你有切身的体会感受,而历史上有关情绪的故事,至今还在流传。

波斯国王冈比西斯嗜酒成性,他最亲密的朋友普雷克斯佩斯,劝他要节制一些,因为国王万众瞩目,醉醺醺的有失体面。冈比西斯冷静的说:“为了让你明白,我从来就没有到控制不了自己的程度,我让你看一看喝了酒之后,我的眼睛和双手还是能够履行自己的职能”。他召集大臣设宴饮酒,高举酒杯不住畅饮,等他头脑昏沉、酩酊大醉之后,命令普雷克斯佩斯的儿子,走到门槛,面他而立,左手举过头顶站在那里。

国王让人拿过他使用的弓箭,拉开弓,一箭射出去,不偏不倚的射中了孩子的心脏,接着他走上前去,用剑剖开孩子的胸膛,炫耀扎在心脏上的箭头。他转过身问孩子的父亲:“我的手准不准?”父亲回答是:“阿波罗也不可能比这射的还准。”

波斯王阿斯提阿格斯,命令哈帕古斯杀死襁褓中的居鲁士,哈帕古斯没有做到。国王召唤他进宫,同时命令将他的几个儿子的肉,做成宴席上的一道菜,端到他的面前,除了劝他多多进食,还一个劲的问,这道菜是否合他的口味。见他饱餐了一顿亲身骨肉之后,国王下令,让人将他孩子们的头颅拿进来,问他,对受到款待如何评价。哈帕古斯回答是:“皇家的餐桌上,吃什么都香。”

他们的情绪如何产生,又如何被控制的呢?不管怎样,愤怒和平静之中,都蕴含着人性极端情况,有无可比拟的邪恶和冷酷。

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认为,人在看到蛇的时候,有两个情绪系统会发生作用,其中一个是潜意识的系统,反应迅速;另一个是意识系统反应速度会慢一些,快速系统将进入的视觉信息,从视丘脑引导到杏仁核,杏仁核会随即启动恐惧和规避反应,这一切都是在潜意识中发生的。身体机能也会随着心理变化产生反应。

心跳加快,手掌出汗,喉咙发干,还会带来面部表情、姿势、声音和身体动作等方面的变化。微笑、皱眉和大笑,都是外在呈现,被称为情绪的表现部分。通过它们,个体传递了状态的信息,人意识到自己在一定程度的快乐、悲伤、愤怒或恐惧中,这被称为情绪的认知。

斯多葛哲学家认为情绪的反应,是对生活感悟的记录。它来自外界的碰撞,是我们的心灵的波动。

芝诺将情绪比喻为受到惊吓猛然振翅的飞鸟。爱比克泰德说:“如果油洒了,酒被偷盗了,可以说不动心就赚了,平静就赚了。就当一切都没有发生。可是,你无法平静,为什么呢?”他们试图找到缘由,找到把握它的关键。

二、情绪究竟如何进行分类?

被称为情绪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现代心理学认为,情绪是由生理唤起,认知解释,主观感受,还有行为表达组成的过程。斯多葛哲学家意识到了这个回路,从善恶考虑,聚焦激情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一)情绪和激情。 激情是情绪的强烈表达。一种区分是这样的,情绪属于一种不假思索的情感,所以我们常说,某某一时感情冲动。人倘若天资中缺乏这种克制力,算不上是恶,这只是一种软弱和幼稚的表现。但是,激情是好恶感潜滋暗长,成为持久的情感偏向,执着于这种偏好,让它自己生根发芽,滋长起来,就会把坏东西带到行为准则中,这种坏是邪恶。

爱比克泰德非常喜欢美狄亚的故事。夺取金羊毛的英雄伊阿宋,在科其斯的公主美狄亚的帮助下取得金羊毛,并与她结婚,后来喜新厌旧抛弃了妻子。美狄亚因为嫉妒召唤众神复仇,送给了伊阿宋的新娘一件精致的袍子、一顶金冠,毒死了这位公主,随后杀死了自己与伊阿宋的两个孩子。美丽的美狄亚,事反思为什么会杀害自己孩子,可是认定,这种激情是她所不能控制的。

美狄亚出身高贵,聪慧能干。她协助伊阿宋,背叛了父亲,杀死了兄弟。伊阿宋的生命里最重要的部分都因为她而圆满。但是,仅仅因为年老色衰,她的丈夫抛弃她,驱逐她,瞬间从人生赢家变成了流浪的乞丐。这就是哪怕出身高贵、能力超群的女人的命运。在后来歌剧中,她悲伤的形象,对事件过程反复吟唱,让无数人为之落泪。

斯多葛则认为激情之中,产生更多恶。在他们看来,理性若不把驾驭的缰绳操纵在自己的手中,情感和偏好这群烈马就会反过来成为人的主宰。

(二)激情的分类。 芝诺认为,激情是非理性的、过度的冲动,是一种违背自然的灵魂运动。克律西波斯在他的《论激情》中说,激情其实是一种评判。

斯多葛哲学家认为, 常见激情分为四种,恐惧、渴望、快乐和痛苦 。他们认为,感情不是单纯的精神活动,而是与一定的物理性运动相对应的精神活动。灵魂将对善恶进行判断,伴随着这种判断产生膨胀收缩,压缩扩张等变化构成运动,从而产生四种情感。

恐惧 指的是对恶的一种预料,包括 害怕、退缩、羞怯、惊恐、呻吟、担忧 等。 渴望 是一种非理性的欲望,包括 希望、厌恶、好胜心、生气、爱欲、愤恨、嗔怪 等。 快乐 指的是面对值得被选择的事物,而产生的一种非理性的激情,比如 沉醉、幸灾乐祸、欢欣、情难自已 等。

痛苦 是灵魂的一种非理性的退缩,它其中又包含着 怨恨、悲悯、羡慕、妒忌、烦恼、忧愁、悲痛、苦恼、狂乱 等。克律西波斯将感情分类了70种,荻野弘之认为,如同欧几里得研究的《几何原本》,斯多葛哲学家构建了一个独特的伦理学体系。

可以感受到,他们仿佛在做实验,细分要素,归类思考,将伦理学模糊语言,变成了公式和元素周期表。

斯多葛哲学家认为,现实中,善驱动产生的是“快乐”,恶驱动的产生的是“痛苦”,由不在现实生活中,而在未来的预想的恶,驱动的是“恐惧”,预想的善驱动的是“欲望”。以这四种情绪为类,还有很多划分。

如欲望,有愤怒、过度的性欲、思慕以及对名誉、快乐和财富的执著;快乐中有自我满足和欺骗;恐惧中,有苦闷、狼狈、惊讶和迷信等感情;痛苦中,有妒忌、哀伤和暴躁等各种情感。

你会想,YYDS,有必要这么麻烦?这是一种拆分认知,当你因为孩子的作业始终完成不了,因为伴侣的生活懒散态度愤怒时,可以考虑,当下你的情绪属于哪个分类,对认识和控制情绪非常有帮助。当然,最好还是发泄出来。

可是,哲学家不行,他们要上课啊,不对,他们要理解这个世界,解释这个世界。

现代心理学证明,至少有七种情绪的基本面部表情,在不同文化中通用,至于人们到底有多少种情绪,科学家尚未达成共识。不过,大多数专家认为,基本情绪的数目并不多,如埃克曼列表上有七种基本情绪,即愤怒、厌恶、恐惧、高兴、悲伤、轻蔑和惊讶。而罗伯特·普鲁特科奇则认为有八种情绪。

基本情绪组合以后,能产生更加复杂的情绪。如果你找一本英文辞典,可以发现有500多个与情绪有关的词语,康熙辞典的呢,会更多。复杂的情绪究竟有什么用呢?让人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还是为了让世界拥有更多故事?

三、如何看待情绪的影响?

故事皆为虚妄,但是,我还是要从一个故事说起,故事来自于《阁楼之夜》,一本罗马时代的奥鲁斯·格利乌斯写的轶事书。格利乌斯从科孚岛的卡西亚帕镇,穿过爱奥尼亚海,前往意大利南部的布伦迪斯乌姆,在前往罗马的途中。他提到了一位同行旅客,这是一位备受尊敬的斯多葛派老师,一直在雅典讲课。

船遭遇了猛烈的暴风雨,持续了一整个晚上。乘客们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他们挣扎抓紧船身,防止溺水。格里乌斯注意到,老师脸色像床单一样白,和其他乘客一样带着焦虑的表情。然而,只有这位老师保持沉默,而不是在恐惧中哭泣哀叹自己的困境。当接近目的地,大海和天空平静下来,格列乌斯温和地问那位斯多葛学派老师,为什么他看起来几乎和其他人在暴风雨中一样害怕。

他看出格里乌斯确实是真诚请教,于是谦虚地回答说,斯多葛主义的创始人教导人们应该自然地面对这种危险,如何经历一个不可回避的短暂恐惧阶段。

斯多葛的创始人区分了我们对任何事件,(包括威胁的情况)的两个反应阶段。首先是最初的想象(幻想),当我们最初遇到诸如海上风暴这样的事情时,它会不由自由地,从外部强加到我们的头脑中。爱比克泰德说,这些印象可以由一种可怕的声音触发,比如雷声、建筑物倒塌或突然间惊恐的尖叫。

即使是一个完美的圣人,最初也会被这种突然的冲击所震撼,他会本能地惊恐地退缩。这种反应不是来自对所面临的错误价值判断,而是来自他体内暂时跳过理性,而产生的情绪反射。这种情绪反应,与非人类动物所经历的反应相当。例如,塞涅卡指出,当动物被危险的出现吓到时,它们会逃跑,但之后,它们的焦虑很快减轻又重新回到平静地状态。”相比之下,人类的思维能力让我们的忧虑,逾越了自然的界限。所以,斯多葛派认为,理性,这是我们最大的祝福,也是最大的诅咒。

斯多葛学派说,在反应的第二阶段,我们在这些自发产生的印象中加入了“同意”的判断(即自动印象)。智者的回应不同于大多数人。他不赞同对侵入他思想的状况,所产生最初的情绪反应。爱比克泰德说,斯多葛派既不该同意,也不该确信这些涌现出的情绪印象,比如面对危险时的焦虑。

相反,他认为这些情绪反应是误导,拒绝接受、忽略并摈弃它们。相比之下,不明智的人会被他们对外部事件的最初印象拖着走——包括那些可怕的和令人恐惧的事件——并持续担心、忧虑,甚至大声抱怨他们所感知到的威胁。

一定程度的焦虑是自然的。即使最有经验的水手。勇敢在于不顾一切理性地处理情况。同样地,斯多葛派告诉自己,虽然情况可能看起来很可怕,生活中真正重要的的问题,是他选择如何回应。

我们要做的是,不要因为可怕的印象而加重我们痛苦,并告诉自己一些可怕的灾难即将发生。智者也会在危险面前颤抖,重要的是他坚持自己的理性能力,接受并超越这些感受,表现出自我控制能力。他没有被快乐的诡魅歌声所陶醉,也不惧怕痛苦的毒刺。

失去亲人会让人悲伤,受到侮辱会让人愤怒,赢得大奖会让人喜悦,心爱之人见前男友会让人吃醋。这些强烈情感有什么共同点呢?为什么都要将其放在情绪的类别中呢?答案是,所有情绪,都涉及个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唤起状态,而这种唤起状态聚焦于对个人非常重要的事件之上。

可以这样说,衡量一个人,看见他们恐惧、渴望、愤怒和快乐前的样子,才能认清他们的德性。只有在发生了一定事件,才能有更深刻的体验。蜜月旅行比婚检,更加可以发现灵魂上存在的问题。

那么,你一定要追问,作用是什么呢?情绪的进化要旨,在于帮助我们对重要的情境作出反应,帮助我们向他人传达我们的意图。情绪的目的是为了阐述和表达,影响和改变,对象是自我和他人。我的情绪我做主,而不是随波逐流,听之任之。顺应自然是接受规律,听到情绪的声音,是为了找到理性的应对路径。

情绪现在可以视为我们思维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点,长期被行为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所忽视,很多细节还没有被搞清楚,如脑内情绪回路的细节,很多情绪障碍的疾病原因,如抑郁、狂躁症等。从两千年之前,斯多葛哲学家就强调,要用智慧解决这个问题,认为唯有本质的思考,才有长久正确的答案。

四、智者应该拥有什么样的情绪?

在人的一生中,都是在感性和理性之间保持一种平衡的状态。面对生活的时候,需要时刻提醒自己,理性是不可或缺的。僵硬的理性人生,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很难做到的,纯然感性生活,却必然将一个人带入深渊。在斯多葛学派看来,好的状态是:“冷静而理性的欲望、面临威胁的理性审慎、惩罚邪恶的理性决心”。在他们看来,智者不会沉湎在情感之中,放任情绪的波动。

矫正波动与激情。 居鲁士曾将愤怒发在了一条河流上。当时,他带领大军一心想灭掉巴比伦,打算涉水渡过涨满水的金德斯河,在湍急的水流作用下,一匹国王战车的白马被河水卷走了。国王发誓一定要杀一杀夺走国王御马的河流威风。

他放下所有战事准备,他命令士兵在河床两边各开180道口子,把河水改道变成流向四面八方的小河,最后让这里的河床彻底变干。他赢得了河流,却牺牲了作战时机和部队的士气,失去了征服巴比伦的契机。

亚里士多德对愤怒保持拥护的态度,认为愤怒对德行有鞭策作用,如果剥夺了愤怒,那么人类理智变不能自卫,且会因此而对各种伟大的努力,变得懒惰怠慢,漠不关心。

斯多葛学者完全不同,他们认为,激情是一种超出了理性控制的情感,是心智和感情上的偏执状态,需要进行矫治。愤怒其实只是使人依赖于他人的邪恶,因为以为自己被他人激怒,被他人诱发出无法控制的心理状态,这意味着愤怒,已经使自己失去自我。对于一个人,没有比失去自我更加伤害自我的,失控的激情将一次又一次地被激发,一次又一次的被纵容。激情只能起到破坏作用。毕竟在发高烧时候获得的力量,是短暂而有害的,只能给自己造成伤害。

统一于心智力量。 斯多葛学者不同意古典希腊哲学,对理性和非理性的二元论式探讨。他们认为,理性和非理性,并不是心灵两种相互区分的功能,相反,理性并不是独立于感情,而发挥作用,即要么实施良好的控制,要么没有进行干预,并且它也不是始终都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塞涅卡认为,理性和感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两部分,统一于心智。缺少感情的理性是无用的,缺少理性的感情则是愚蠢的。

《奥赛罗》是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悲剧之一,讲述奥赛罗是威尼斯公国一员勇将。他与元老的女儿苔丝狄蒙娜相爱。因为两人年纪相差太多,婚事未被准许。两人只好私下成婚。奥赛罗手下有一个阴险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奥赛罗。他先是向元老告密,不料却促成了两人的婚事。他又挑拨奥赛罗与苔丝狄蒙娜的感情,说另一名副将凯西奥与苔丝狄蒙娜关系不同寻常,并伪造了所谓定情信物等。

奥赛罗信以为真,在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当他得知真相后,悔恨之余拔剑自刎,倒在了苔丝狄蒙娜身边。奥赛罗拥有的扭曲毁灭欲,直接导致了善良的苔丝狄梦娜,被无辜掐死的悲剧。奥赛罗这样描述:“她为了我所经历的种种患难而爱我,我为了她对我所抱的同情而爱她”。苔丝狄梦娜死前,依然为奥赛罗解脱罪行,奥赛罗在愚蠢的猜忌与轻信里,以及无望的愤怒中,走向孤独毁灭。

拥有理性的情感。 人都有许多非理性的欲望和情绪,斯多葛学派不认为不健康的情绪应该被抑制,认为应该被健康情绪所取代。然而,这些健康的情绪并不完全在我们的控制之下,我们也并不总是保证能体验到它们,所以我们不应该把它们与美德,即生活的主要目标相混淆。它们看起来,就像是一种额外的奖励。

当消防员奋不顾身的冲入火场的时候,当战士表达对祖国清澈的爱走向战场的时候,当疫情肆虐而医务人员走向疫区的时候,那种情绪,让自我从卑微中升华,让他人铭刻高尚记忆。

有种流行的误解,认为斯多葛学派是冷漠的人。智者并不是钢筋铁骨,而是血肉之躯。古代斯多葛派一直否认这一点,爱比克泰德《论说集》中说:“因为我们都不应该像一座雕像一样麻木不仁,没有感情,相反,我们应该尽力保持与其他人,建立起来先天或者后天的关系,做一个虔诚的人,孝顺的儿子,友爱的兄弟,慈祥的父亲,守法的公民。”

爱比克泰德像一个清晰思路的顽童,类似苏东坡。他把人生当作是玩球的游戏,关键是如何将球玩好,而不是如何赢得球赛。外在之物是无所谓的,而如何运用这些外在之物则不是无所谓的。尘世并不能够腐蚀你,只要坚守信仰,追求德性,其他成就会自然来到,如果能够帮助其他人,就应该保持热情专注,而不是患得患失。

塞涅卡指出,智者会被某些不幸打击,但并不会被打垮,例如身体上的痛苦、疾病、失去朋友或孩子,或战败所造成的灾难。忍受感觉不到痛苦的事,并没有体现任何美德。要表现出节制的美德,必须放弃一些欲望,要表现出勇气,至少忍受本能的恐惧。人应该通过理性控制外界影响,达到不偏颇的控制自由境地。

斯多葛派看来,智者应该只具有三种情感,即 喜悦、慎重和意愿 。 喜悦 和快乐不同,是内心理性的高扬; 慎重 与恐惧不同,是内心理性的回避。同样, 意愿 是理性的实现,与欲望不同。同样这样理想的情感也有次级的区分。 意愿 下有善意、友好和敬爱, 慎重 之下有羞耻心、敬畏等。 喜悦 下有快活、舒适等。词语翻译的不够精准,含义基本如此。

人不必要摒弃一切,应追求自己生命丰盈完美。当然,如果和美德有冲突,应该选择美德。因为生命之中,最优秀的品质在召唤我们,让我们的德性闪闪发光。情绪的目的是为了唤起,激励我们展现自我,突破自我。

五、能够管理自己的情绪吗?

情绪可以管理吗?不完全。想到一个笑话:“大象踩着蚂蚁窝,愤怒的蚂蚁全部爬到象背上,象轻轻一抖身体,蚂蚁纷纷被抖落在地,剩下一只蚂蚁死死抱住象脖子,地上的蚂蚁齐声呐喊:‘掐死它,掐死它’。”你能够掐死情绪吗?如同抓住自己的头发让自己离开地面,奔赴月球。

听从理性的声音。 现实生活中,情绪判断标准只能是来自内心——具有丰富知识和人生体验的内心,这样的内心能够理解什么是自然的声音。习惯清明冷静理性的生活,追求喜悦、慎重和善的意愿,幸福会变的更加具体。

为了他人流泪并不可耻,为外界的不完美而伤心也不可耻,但情绪之中是否有不纯粹的东西?如不当的爱、愚蠢的爱、占有欲太多的爱,这些是我们应该解决的问题。斯多葛哲学希望人,能够更加理性地面对生活的困境,既关注集体的情感,也同样审视自己的内心,思考自己所作所为,是否符合人生目标。

有人问,我应该掩饰情绪吗?斯多葛哲学不是要求人随时说出自己当下的想法吗?那么,掩饰是虚伪吗?不,掩饰情绪不仅在工作中有帮助,而且在其他许多情境中一样给予你帮助。

如你讨厌一个直接领导,那么不让他察觉到你的真实情绪显然是明智之举。如果你喜欢上一个人,而对方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最安全的做法就是让对方慢慢感受到你的爱意,否则容易将对方吓跑。商业谈判中,最好也不要让你的对手观察你的情绪反应,包括打牌、游戏等场合,人都需要一些控制,这些在人际交往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问题,本质上与善和恶无关。斯多葛派认为可以漠视,也就是无所谓的。

但是,重要环节的问题,要保持理性的态度。

玛西亚是奥古斯都妻子莉薇娅的密友,她在儿子梅蒂利乌斯死后一直悲哀不已,塞涅卡写了《与玛西娅告慰书》,“你何必为人生的片段而哭泣呢?整个人生都值得我们为之泪下,老问题还没有解决掉,新问题又迫在眉睫。因此,应该养成节制的习惯,利用人的心力去应对你们的众多忧伤。”“人为何物?一艘轻轻一晃、微微一碰就会破裂的船。无需大的风暴就可以将你吹得偏离航向:不论你撞到什么,毁灭的都是你。”

他在流放的颠沛流离中,用同样的话语安慰自己。在生命中,我们都是观察者、体验者,既是观众,也是演员。在他看来,心力应该用在德性的塑造上,而不是在情绪的表达上。

罗马皇帝安东尼召集了最优秀的修辞学和哲学老师来训练马可·奥勒留,为他继承王位做准备。老师和他相处和睦,对他来说就像家人一样。当他最心爱的一个导师去世时,据说当时马可嚎啕大哭,宫殿仆人们试图制止他,担心人们发现他的哀痛行为,认为这样举止不适合未来统治者。然而,安东尼告诉他们,不要去打扰马可:“这一次,让他只做个人;因为哲学和帝国都不能剥夺一个人自然的感情。”

在《沉思录》中,马可引用了伊壁鸠鲁的名言:“关于痛苦:那些让我们无法忍受的痛苦终究也会夺去我们的生命,而那些长期持续的痛苦是可以忍受的。”重点是说,那些无法忍受的慢性疼痛会终究会杀死我们,所以,只要我们活着,就证明我们有能力承受更多。

俯瞰客观的思考。 伊壁鸠鲁给予人们的情感疾病,开的药方就四句话:“神不可怕、死无可畏、痛苦易除、快乐易得。”可是,他们过多的聚焦在自己的小圈子,缺乏大的视野。斯多葛哲学家则教导人们,应该需要共同体和社会性的生活,世界城邦的公民需要相互依存,这样才能得到真正安宁,这比伊壁鸠鲁没有社会基础的只谈个体“友爱”要完整的多。

爱比克泰德认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很早界定了正确的认识,生活得安宁有序,赢得了自己想得到的一切。而另外一些人始终看不清,被大风吹的七零八落,时而偏向这边,时而偏向那边,一无所获。激情颠覆了理性的秩序,幸福或者理性的生活让一切都处于正常的排序,而正常排序之中人才能获得正确的印象。这就是斯多葛哲学伦理特性,不理解自然之性的人,也不可能在理性之中。

歌德说过:“当我事事顺遂的时候,我的诗歌之火相当微弱。但是逃离即将发生的灾害时候,它却熊熊燃烧,优美的诗歌就像彩虹。只能描画在黯淡的背景,诗人的才情喜欢咀嚼忧郁的处境。”74岁的歌德,爱上一个19岁的姑娘乌尔莉克,“在这花期已过的今天,天堂和地狱都张开大口,我心潮翻涌左右为难!”仿佛一堆即将熄灭的灰烬,忽被山风燃起熊熊的烈焰,火苗吞噬着残存的一切。这到底是恩宠还是惩罚呢?盐野七生认为,这是歌德最大的不体面。缘由是不够理性的爱吗?只是不自然而已。

掌控情绪可借鉴三点,首先,俯瞰视野,对待自我和宇宙一样,秉持客观的态度。“生命就像成熟的麦穗一样的收割,一个人诞生,另一个人赴死。”第二,与自我保持距离。看待自己的生活经历,如同一个旁观者一样在审视,只有这样,才不容易陷入到情绪的陷阱中,保持超然的态度。即使,对待亲近的人,也应该是理性的安慰。马可·奥勒留说,“不要加入别人的哭泣,不要有太强烈的感情。”

第三,思考极端情况,包括死亡,更加冷静的看待一切,包括一些常人无法忍受的情况。如塞涅卡说:“不要试图去控制愤怒,而要设法彻底根除愤怒,因为恶的东西有什么控制的办法呢?在这件事情上,能够给予我们最大的帮助莫过于思考我们的必死性。”

总结一下:首先, 理解情绪需要“智慧”。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情绪的作用是帮助个体作出生存和繁衍的反应。在社交过程中能够起到沟通感情,传达意图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情绪能够帮助我们发挥自己机能,但是,如果情绪的强度过大,或者持续的时间过长,也会产生破坏作用。

其次, 不健康的情绪应该被抑制,应该被健康情绪所取代。接受现象的触发,保留判断的权力。失去的悲伤有时只有时间能够治愈,内心的愤怒只有移情才能疗治,拥抱是一种缓解,放纵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最后, 不应该把情绪与美德,即生活的主要目标相混淆。它们就像是一种额外的奖励。应该通过理性控制外界的影响,以达到不偏颇的控制自由境地。

听懂情绪的声音的人,在理性的指引下,让情感之流汇成江湖,进入大海,得到最终的自由安宁。

古今学者对于“大音希声”的理解,大致有五种解释:一是认为这是说最大的音乐没有声音;二是认为这是说最大的声音(即音乐)听来反而是稀疏的;三是认为“希声”即“无声”,但此“希声”和白居易《琵琶行》所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同义,虽“希声”而蕴响酝响,是谓“大音”;四是认为“大音希声”乃天乐,“希”作“望”解,即不用耳朵去听,而是用眼睛去望那永恒的和谐的庞大的“天乐”;五是认为“大音”即合道之音,“希声”主要指对音乐情感之声的超越。

如何理解“大音希声”的解释必须以《老子》全书的整体思想作为参照和前提。只有正确理解了《老子》全书的思想,才能认识到“大音希声”的真实含义。《老子》“大音希声”的命题是以其哲学思想为基础的,而《老子》的哲学思想又是以道为其核心,所以研究“大音希声”必须先从《老子》的道谈起,进而才能谈及《老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和“大音希声”的含义,下面详加论述。

《老子》全书五千言,所论仅是一“道”字。《老子》认为道有以下特征:道先天地而生,是万物之本、万物之源,“可以为天下母”(二十五章),因此“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十二章);道的地位是崇高无上的,“孔德之容,惟道是从”(二十一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道既无声无形又实际存在,既变幻莫测又绝对无限,“寂兮寥号,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二十五章),“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 精”(二十一章);道是不可见的,也是神秘的,所以“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十四章);人如果掌握了道的法则,就可无所不往,无所不能,用之不尽,无为而无不为。“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四章);“执大象,天下往”(三十五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三十七章);“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弹然而善谋”(七十三章);统治者将道用于统治人民时,则要如此:“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六十五章);“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三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

利,盗贼无有“(十九章);为了利于统治,不能让人民有知识、有文化,而要“绝学无忧”(二十章),杜绝一切知识。

从《老子》对道的阐述中,我们可得出以下几点认识:其一,《老子》所说的道是万物之本,世间的一切均由它而生。它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其二,对世人来说,道既是无声的,又是不可见的。它是理想中的最高境界,非常人所能达到。其三,用道的法则治理天下,则无为而无不为,不战而胜。但要想达到以上目的,必须实行“绝圣弃智”的愚民政策,剥夺民众掌握和享受文化的权力,灭绝智慧、灭绝文化。

以《老子》道的哲学思想为基础,对其音乐美学思想加以分析总结,可发现《老子》把音乐分为两类:一类是道

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

的音乐,即无为的自然的音乐;另一类是世俗的音乐,即人为的非自然的音乐。道的音乐符合道的特征,它是一切人为音乐之本,无所不在,无所不容。它是最美的,又是无声的,是音乐的最高境界。人为的音乐则是动听的,因此它会令“过客止”,但这种有声之乐的美是世俗的、暂时的,会“令人耳聋”,所以不宜提倡。对于圣人来说,治理人民时,要“为腹不为目”,所以,要取消耳目的享受,要废除包括音乐在内的一切文化,如此才能天下大治,而达到《老子》所希求的“无为而元不为”的境界。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再来分析“大音希声”的思想内涵。“大音希声”一语出自《老子》第四十一章,其全文为: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颡;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女俞),质真芳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 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老子》在此处列举了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五种现象来说明道的无为境界。即最白的好象污浊,最方正的没有棱角,最大的器具最后完成,最大的音乐没有音声,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象。

此处“大音希声”中“希声”的诠释对于文义的理解非常重要,以上文章中五种观点的争论焦点也皆集中于此。笔者赞成“希声”即“无声”说,其据有四:首先,《老子》在本文第十四章中有“听之不闻名曰希”之句,和它并列的句子是“视之不见名曰夷”、“搏之不得名曰微”。夷,《广雅》释曰:“灭也”。微,《尔雅》释曰:“无也”。夷、希、微三字相对,文义也应相同,所以“希”应释作“无”。

第二,“大音希声”与“大象无形”相对,从文法上来讲,“希声”之“希”应和“无形”之“无”同义。

第三,历代文人对此多有论证,晋王弼《老子注》曰:“听之不闻名曰希。……有声则有分,有分则不官而商矣。分则不能统众,故有声音非大音也。”宋河上公《道德经》注曰:“无声曰希。”明薛蕙《老子集解》曰:“大音,众音之本,反寂寞而无声也。”高亨《重订老子正诘》注曰:“希声犹言无声也。”均对“希声”有明确解释。

最后一个论据来自“道”本身,“大音希声”是《老子》在论对道的不同态度及其由来时提出的,道既是不可见的,又是“无声”的,“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处于“寂兮寥兮”的超然境界。大音是《老子》所推祟的音乐,所以应符合道的特征,那就决不会是“令人耳聋”的有声之乐。所以“希声”不是“有声”,而是“无声”。

既然“希声”即“无声”,我们再来分析以上五种观点。第二种观点释“大音希声”为稀声之乐,即有声之乐。

上文已论证“大音希声”之“希声”非“稀声”,而是“无声”.所以“大音希声”为有声之乐的论点不能成立,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种观点是释“大音希声”为“此时无声胜有声”,它虽然也承认“希声”乃“无声”,但是认为此无声存在于彼有声之中,只是演奏中的“暂歇”,此时的无声是为了更好的蕴酝有声、渲染有声,起到有声达不到的效果,其实质还是肯定有声之乐,和《老子》否定有声之乐的本意不符,所以此种观点也不能 成立。

第四种观点的合理之处是认为“大音希声”即无声的天乐,但释“希”为“望”,也缺乏依据,上文已解释“希”即“无”,《老子》文中讲得很清楚,“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音”和“大象”相对,“希声”和“无形”相对,此处“希”不是动词,所以不能释为“望”。从原文的释义看,大音和闻相关,大象和视相连,所以《老子》才在第十四章中解释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因此“希声”即“无声”,“希声”之“大音”并非“望”的天乐,而是听之不闻的无声之乐。如释“希”为“望”,“大音希声”一句则在文法和意义上均解释不通。由此看来,这种观点也不能成立。

第五种观点释“大音”为符合道的音乐无可厚非,但视“希声”为对音乐情感之声的超越,证据不足。《老子》所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此处“声”、“形”相对,“声”即声音,并非专指音乐的情感之声。如前所说,“希”即无,释为超越不但缺乏依据,而且也解释不通。因此,这种观点也不能成立。

综上所述,如以《老子》全书的整体思想作参照和前提,第一种解释为最妥,也最符合《老子》一书的本意。所以,笔者认为,“大音希声”应理解为最美的音乐是无声之乐,也就是《老子》所推祟的道的音乐,它符合道的特征,无形无声,听不见,闻不到,却是一切有声之乐之源,是音乐的最高境界。《老子》以“大音”来排斥和其相对的“五音”,以无声之乐来排斥有声之乐,以达到取消一切有声之乐的目的。“大音希声”命题的提出对探求音乐之玄妙意境自有其重要作用,它所蕴含的追求自然、无为的思想也有助于音乐的自由发展。但它主张取消一切人为的有声之乐,并因此剥夺人民享受音乐的权利,则不利于音乐文化的存在和发展,而且对后世音乐美学思想产生了消极影响,这又是我们不能不批判的。

  声与情,一向是歌唱中血肉相连的两个部分,是辨证的统一,相辅相成。“声”是歌唱的基础,“情”是建立在物质的“声”基础之上。通过优美的声音,表现丰富的情感,才能得到自然而舒畅的声音效果,才能有更完美的感情表达。我们要使歌唱发声与情感表达同时进行,使声、字、情成为一体,养成用心灵唱歌的习惯。

声乐演唱 情感体验 音乐教学

声与情,一向是歌唱中血肉相连的两个部分。发声、咬字、吐字和情感的表达构成歌唱的整体,二者不可分割。歌唱的人声是以人身的整体作为乐器从事歌唱的,绝非只靠嗓子、气息或共鸣就能单独完成的,歌唱是全身心都参与的一种表演艺术,不仅全部身体都要参加,而且包括你的灵魂。歌唱应成为诸种因素融会于一个整体中的扣人心弦的完美艺术,就是说,只有声情并茂,技艺结合,才能使歌唱达到感人的境界,产生沁人肺腑的艺术成果。声与情是辨证的统一,相辅相成。“声”是歌唱的基础,“情”是建立在物质的“声”基础之上。通过优美的声音,表现丰富的情感,才能得到自然而舒畅的声音效果,才能有更完美的感情表达。我们要使歌唱发声与情感表达同时进行,使声、字、情成为一体,养成用心灵唱歌的习惯。

一、歌唱中声音的运用

我们在演唱一首作品时,运用什么样的声音才能符合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这是值得研究和设计的问题。作为歌者除有美妙的声音外,能驾驭各种声音和音色变化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比如面对一首进行曲时要选用雄壮的声音,面对一首圆舞曲时应是明亮、华丽、轻巧的声音,面对一首摇篮曲时则需要用柔和甜美的声音等。这里对声音也要有一个想象的过程,如对一首抒情轻柔的曲子时,可以把声音设想为“轻柔的纱巾在微风中飘洒”“树叶轻轻落在地上”这样的声音控制上;又如唱一首柔美而又轻巧的歌曲时,又可把声音比喻为“透明的露珠”、“春夜的鱼滴”等。总之,我们要擅于调动人声的声音“库”中最恰当的声音,唱出歌曲内容所需要的听觉效果,贴切的表现作品。以下唱法的呼吸、发声、共鸣等三个基本方面,展开唱法艺术的技术说明。

1气息运用方面

在声乐演唱中,人们认为,不会呼吸就不会唱歌。这说明呼吸在歌唱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最理想的歌唱呼吸是“胸腹联合式”,横膈膜起着控制气息的作用。声乐演唱对呼吸(气息)是非常重视的,我们进行了生理与物理特性的科学分析,并认为呼吸是发声的动力。声音是由呼出的气流造成的,当然也能用吸气的气流造成。没有气流的冲击发音体是不会发出声音的。但如果气流用的太急太冲,发出的声音就不好听,成了噪音。气流强弱的变化和声音的响亮度、字音的清晰度、音色的优美圆润、嗓音的持久性及情绪的饱满充沛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严格地说,正确的呼吸要求是:人要站好,眼睛平视,胸部松开,两肩下垂,骨盆放平,两膝放松,身体的重心放在两脚趾关节处,横膈膜上下活动,吸气要深,保持气息平稳的活动成一条现状。唱歌时是用有控制的气,有强有弱,这就是音乐,给人以一种美的感受。

2歌唱发声技术方面

声乐演唱中注重歌唱发声的科学性,讲究的是技术的统一和自然,运用胸声、混声、头声将不同音高过渡性连接,消除嗓音歌唱发生方式转换的痕迹,使声音听起来自然、优美、统一,强调放下喉咙,运用“半打哈欠”的方式打开喉咙和咽部,用较小的嗓音力度和合理的气息作用力获得最佳的嗓音歌唱效果,强调泛音技术以丰富嗓音色彩,给声音增加适度的波动,减少了气息对声带的冲击力,使声音松弛柔和,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歌唱者的发声生理负担。发声中,对声带谈论较多,声带被称为奇妙的乐器。

二、歌唱中情感的表达

歌唱,是人类最早用来抒发思想感情的艺术。从来就没有脱离生活的歌唱。我们常会在浩瀚的大海之滨,在雄伟的崇山峻岭之巅,触景生情,放声歌唱。“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放声歌唱是情不自禁的。歌唱就是要通过歌曲把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感情重现在舞台上,让听众在对音乐美的欣赏中,受到感染,引起共鸣,达到潜移默化,细致深入的影响人们思想的目的。歌唱的本质是人们情感的表现。在歌唱中,情感是声音的依据,声音是情感的表现。歌唱中的情感产生和生活中情感的产生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歌唱中的情感绝不是生活中情感的再现。它已经超越了生活和人们心理本能的反映,不是停留在感性阶段,而是在理性制约下对歌曲形象的感受。因此,歌唱中的情感,是歌唱家对生活中情感的高度概括、加工和升华的产物。

1歌唱是抒发情感的最佳形式

歌唱家在感受歌曲形象的情感时,首先要与歌唱对象的总体形象“同化”,达到“人我一体”、“物我交融”的境界。所谓“同化”就是从心理活动来说,我就是“曲中人”,我就是“曲中物”。所有咏叹调中的人物形象都是以“我”的身份出现。演唱《为艺术,为爱情》时,我就是托斯卡。当演唱《晴朗的一天》时,我就是蝴蝶夫人巧巧桑。演唱表现事物形象的歌曲时要“物我交融”。“我”是天,“我”是云,“我”是雄鹰,“我”是百灵,“我”是太阳等等。这种“物我”交融,是一种忘我的情感状态,这种忘我的情感心理状态是在歌唱家对客观事物的感知、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歌唱情感的产生是与演唱者的生活体验分不开的,内容丰富的现实生活,五彩缤纷的自然景物,都是情感产生的源泉。一轮明月、一片白云、一段美好的回忆,都会激发出歌唱的情感火花。歌唱家与一般人不同,他们对经常重复出现的客观事物都有新的发现,都能以充沛饱满的情感浸润他所发现的东西,并不断设法掌握那些还没有被人意识到的美的事物和情感。

在生活中,绝大多数人唱歌并不是给别人听的,而是为自己而唱,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例如:当思念保卫边防线上的丈夫时,你就是会情不自禁地哼唱起《十五的月亮》、《望星空》;当战友分别时,就会不由自主地唱起《驼铃》、《再见吧,老兵》;当恋人间相互表白爱情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唱起《月亮代表我的心》、《你是我的唯一》等。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高雅音乐不断被普及,音乐修养的提高,使人们也会演唱一些咏叹调和艺术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已经谈过,歌唱的本质是人们情感的表现。任何一首歌曲也都是为表现特定情感,是为了满足人们情感的需要。以革命斗争为题材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歌曲,也是为了满足爱国主义情感的需要等。总之,歌曲演唱是时代情感的需要,是民族情感的需要,是人们交流和表达情感的需要。

2歌曲的表现形式与情感表现

演唱是通过旋律、速度和节奏、力度、音色等演唱要素直接表现情感。其中起伏跌宕、抑扬顿挫的旋律,能生动的传达着演唱者的情感。旋律的涌动与人的情感波澜是一致的。在动人的旋律中人的生命力与情感得到充分的体现。例如,德彪西的《钟声》歌词大意描写了教堂的钟声从远处传来,我们在森林中,心中激起思乡的愁情,想起了许多远离的朋友和过去值得留恋的往事。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必须以轻声唱出,伴奏亦是如此,这象征着钟声自远处传来。伴奏者的右手这时还弹出那树林中轻微的风声,小心的采用续音踏板,带着恍惚的景象,恰如这钟声好像从飘渺中传来,仿佛看见了年代久远而又不枯萎的百合花,有飘然出尘之感。但在高潮时,音乐把我们唤醒,轻轻地把我们带回世俗中。德彪西的作品,看似在眼前,却又琢磨不定,需要有较深的艺术修养,透彻的理解与贴切的情感,旋律美才能真正得到体现,否则是难以表达确切的。速度和节奏是演唱生命的韵律。速度和节奏的快与慢,张与驰的变化,都直接表现着情感的变化。速度和节奏快,就会表现出现出热情、活泼的情感。速度和节奏慢,就会让人体会到忧伤悲痛的情感。中速则表现出雄伟、庄严的情感。一位歌唱家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能把握好表现情感的最佳速度。从演唱者所选择的速度,就可以洞察他对该作品的理解力。格里格说:“如果一位指挥家把速度弄错了,那就什么都完了。”由此可见,只有适当的速度才能表达恰当的情感。怎样才能决定速度呢?我们应该根据乐谱的标记来确定一个大致的速度。一般歌曲在开始时,都有一个速度和表情标记,不同的情绪和力度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对于我们的理解和再创作是很重要的。但不同时期的作品和不同的作曲家,在速度的理解和标记上都会有一定的差异,这需要我们在分析歌曲时仔细对待。

在确定好速度的情况下,然后再研究调性、歌词,理解和推测作曲家的意图,再以想象力来体会,从技术上去探讨,在伴奏的配合下全方位的进行研究。同一首歌曲,不同的演唱家所采取的速度,常常是会有差异的。但却都能表达出作品的内涵和深度,这是常见的。音乐修养与音乐感是协助决定速度的重要条件。速度必须稳定,快不可急,慢则忌拖。

力度的变化也是演唱情感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明亮而有活力的音色表现欢乐与激动的情感,低沉而又忧郁的音色表现忧愁而悲伤的情感等。力度的处理大体限于对声音的强弱和整体效果的表现。演唱者对力度的运用必须具有细微的感觉,对声音的力度有分析与表达运用能力。有了感觉后,如何运用自己的演唱技术,把这个感觉细腻而非机械地表达出来,这是演唱者的一个重要任务。

三、结语

歌唱是通过人类特有的声音表达情感的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它由始至终都与情感体验相伴。因而,正确把握好歌唱中的情感表达,是歌唱艺术的重中之重。有声无情,虽然缺少歌唱的主要内容,但我们还能听到声音,感受一些人声的艺术美;而有情无声,我们拿什么去表达情感?另外,我们应把“情”作为对声音质量及审美意识的指令性要求。做到“声情并茂”才是最理想的歌唱。只有声音,没有真实情感的歌唱是没有感染力的,违背了歌唱艺术的本意。反之,即使有很深、很丰富的情感,没有优美的声音依托表现,那根本就谈不上歌唱艺术。在创设情景,正确把握好作品中的情感后,让学生运用发声技术,调动恰当的声音和歌唱方式,唱出歌曲内容所需要的听觉效果,达到听众能够感受到的情感交流,这才是歌唱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薛良歌唱的方法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2]石惟正声乐学基础科学出版社,2002

[3]徐行效音乐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

[4]徐行效心理过程与声乐教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1、人类在出生时,就是带着感情而来的。——德富芦花

2、大凡一个人在急难之中,最容易流露真情。在太平无事的时候,由于拘谨,有些强烈的情感即便不能压抑下去,至少也会想法遮掩,可是处于心烦意乱的境况中,人就不会做作,无意中会将真实情感暴露出来。——司各特

3、或许他很优秀他很好看;又或许他什么都没有,长得也不好看,可是我们就是爱他;我们就是会为他付出,为他等待,为他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在我们懵懂的时候,总会有这么个人,让我们为他犯贱很多年。

4、感情和气味是这么一种东西;它们犹如光之于太阳,音乐之于风。——华兹华斯

5、人的情感,人的理智,这两重灵性的发达与天赋,不一定是平均的。有些人,是理智胜于情感,有些人是情感溢于理智。——郁达夫

6、无言的纯朴所表示的情感,才是最丰富的。——莎士比亚

7、如果爱错了人,他会张扬你的种种,谁让你有几分薄名?可是,如果爱对了人,即使离散了,他一样珍惜你,如同珍惜你和他的过去,对你,他只字不提,守口如瓶,这样的男人,爱过他一次,死了都值。

8、感情不过是多种形式的自爱。——拉罗杆富科

9、深夜里,忽然想见你,打电话给你,你匆匆赶来,发觉我没什么急事,我只是想见你,请你不要说我任性,你应该欣赏我的率直。曾经有一刻,我是那么渴望见你,以致我甘心冒着被你拒绝的危险,大胆提出要求,你不是应该感动吗?

10、人抛弃理智就要受感情的支配,脆弱的感情泛滥不可收拾,就像一只船不小心驶入了深海,找不到碇泊处。——西塞罗

11、人的理性粉碎了迷信,而人的感情也将摧毁利己主义。——海涅

12、我们周围的高技术越多,就越需要人的情感。——奈斯比特

13、来到这里,我明白了你为什么当初不愿意做庇护我的藤萝了。千年的漫长不是任何生命都能承受得起的。当周围死寂一般,再有生命也是孤单。相比之下,我想它们更羡慕叶的轮回,是么?

14、只有情感,而且只有大的情感,才能使灵魂达到伟大的成就。——狄德罗

15、这是人类的弱点:人人都喜欢表露感情,以至在内心的冲动中暂时忘掉了日常生活的利益。——车尔尼雪夫斯基

16、所有的感情在本性上都是好的,我们应当避免的只是对它们的误用或滥用。——笛卡儿

17、只有经受了考验,经历了生活患难的感情,才是真正的感情。——格·马尔科夫

18、人抛弃理智就要受感情的支配,脆弱的感情泛滥不可收拾,像一只船不小心地驶入深海,找不着停泊处。——西塞罗

19、人可以控制行为,却不能约束感情,因为感情是变化无常的。——尼采

20、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类的情感怎样变幻无常啊!我们今天所爱的,往往是我们明天所恨的;我们今天所追求的,往往是我们明天所逃避的;我们今天所愿望的,往往是我们明天所害怕的,甚至是胆战心惊的。——笛福

21、感情淡薄使人平庸。——狄德罗

22、良心是灵魂之声,感情是肉体之声。——卢棱

23、感情虽然难以控制,但却是一种强大的动力。——爱献生

24、理性为感情所掌握,如同一个软弱的人落在泼辣的妇人手中。——萨迪

25、爱情是空幻的,只有情感才是真实的,是情感在促使我们去追求使我们产生爱情的真正的美。——卢棱

26、感情是心灵的翅膀。

27、不要相信你的感情,因为,它此刻是这样,转瞬就会变成另一个样子。——坎普滕的托马斯

28、爱是一种理解。没有理解,爱便会像一串阿拉伯数字,随时都可能被遗忘。爱是一种信任。没有信任,爱便会像大锅里烙着的一块小饼,稍不留神,这小饼就会被炉火烤焦。

29、有些人对爱情的期望值过高,情人节你想要一大束玫瑰花可是他只送了一朵玫瑰意思意思,你会很生气觉得他不够爱你,但可能这个人可能在平常的时候经常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感动。

30、任何感情都不过是不同温度的血液。——拉罗什富科

31、唯有感情是始终具有说服力的演说家。——拉罗什富科

32、感情的长处在于会使我们迷失方向,而科学的长处就在于它是不动感情的。——王尔德

33、一个人的感情完全受着喜恶的支配,谁也做不了自己的主。——莎士比亚

34、做自己感情的奴隶比做暴君的奴仆更为不幸。——毕达哥拉斯

35、情感,是指嗜欲,忿怒,恐惧,自信,妒嫉,喜悦,友情,憎恨,渴望,好胜心,怜悯心,和一般伴随痛苦或快乐的各种感情。——亚里士多德

36、不尊重别人感情的人,最终只会引起别人的讨厌和憎恨。——戴尔·卡耐基

37、万物的生存均取决于自然力的竞争,而感情本身就是有生命的自然力的。——蒲柏

38、爱情的路,也许很长,也许很暗,也许会没有一盏路灯点亮,甚至在爱情的铁轨上,会没有一辆列车抵达。但是,我依然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总是有一个人是属于自己的。只是,她还没有走到我的面前,我在等待,等待着她的到来!

39、感情犹如东风的馈赠,呵!去也匆匆,乍来又去,变化无穷。——罗·勃朗宁

40、爱是一种磁场与磁场的吸引。没有吸引,便没有爱。鉴别自己是否爱上他人的唯一方法就是,你是否总愿与他。——她走在一起,而分开后又魂牵意惹、日思夜想?

41、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谁要是没有强烈的志向,也就不能够热烈地把这个志向体现于事业中。——凯洛夫

42、人不能光靠感情生活,人还得靠钱生活。——罗曼·罗兰(wwwlz13cn)

43、每个人的精神上都有几根感情的支柱对父母的、对信仰的、对理想的、对知友和爱情的感情支柱。无论哪一根断了,都要心痛的。——柳青

44、我们对于情感的理解愈多,则我们愈能控制情感,而心灵感受情感的痛苦也愈少。——斯宾诺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967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