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四字词语)

急!!!!(四字词语),第1张

一碧千里。 冰天雪地。笔底春风 白雪阳春 春冰虎尾 长春不老 寸草春晖

春蚕到死丝方尽 春风得意 春风风人 春风和气 春风化雨

春风满面 春风夏雨 春风一度 春风野火 春风雨露

春风沂水 春光漏泄 春光明媚 春晖寸草 春回大地

春和景明 春寒料峭 春华秋实 春花秋实 春花秋月

春兰秋菊 春露秋霜 春满人间 春梦无痕 春暖花开

春暖花香 春葩丽藻 春秋笔法 春秋鼎盛 春去秋来

春秋无义战 春色撩人 春色满园 春树暮云 春笋怒发

春生秋杀 春蛇秋蚓 春山如笑 触手生春 春深似海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诵夏弦 春蛙秋蝉 春宵一刻 春意盎然

齿牙春色 春意阑珊 春蚓秋蛇 春雨如油 吹皱一池春水

大地春回 大地回春 富于春秋 回春妙手 回春之术

寒木春华 虎尾春冰 鸿爪春泥 口角春风 枯木逢春

枯树逢春 枯枝再春 腊尽春回 柳暖花春 料峭春寒

漏泄春光 漏泄春光 丽藻春葩 马耳春风 满脸春风

满脸春色 满面春风 妙手回春 满袖春风 满园春色

暮云春树 皮里春秋 琼岛春云 秋实春华 秋月春风

秋月春花 如登春台 如坐春风 桃李春风 万古长春

杏花春雨 阳春白雪 一场春梦 阳春有脚 月旦春秋

雨后春笋 有脚阳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 沂水春风

一室生春 着手成春

描写夏天的成语:春风夏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诵夏弦。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冬裘夏葛。冬日夏云。冬扇夏炉。冬温夏凊。冬温夏清。冬箑夏裘。广夏细旃。秋行夏令。随车夏雨。三冬二夏。霜凋夏绿。商彝夏鼎。无冬历夏。五冬六夏。无冬无夏。无间冬夏。夏虫不可以语冰。夏虫疑冰。夏虫语冰。夏虫朝菌。夏鼎商彝。夏炉冬扇。夏日可畏。夏五郭公。夏雨雨人。用夏变夷。子夏悬鹑。

描写秋天的成语:冰壶秋月,冰壸秋月,百岁千秋,春华秋实,春花秋实,春花秋月,春兰秋菊,春露秋霜,春秋笔法,春秋鼎盛,春去秋来,春秋无义战,春生秋杀,春蛇秋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蛙秋蝉,春蚓秋蛇,洞察秋毫,多故之秋,多事之秋,独有千秋,富于春秋,各有千秋,华屋秋墟,华星秋月,疾风扫秋叶,兼葭秋水,琨玉秋霜,老气横秋,临去秋波,凛若秋霜,利析秋毫,落叶知秋,明察秋毫,明察秋毫,不见舆薪,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平分秋色,皮里春秋,皮里阳秋,秋波盈盈,秋风过耳,秋风落叶,秋风扫落叶,秋风扫叶,秋风团扇,秋风纨扇,秋高马肥,秋高气和,秋高气爽,秋高气肃,秋毫不犯,秋毫见捐,秋后算账,秋毫无犯,秋毫勿犯,秋毫之末,秋豪之末,千秋人物,千秋万代,千秋万古,千秋万岁,千秋万世,秋实春华,秋收东藏,秋收冬藏,秋扇见捐,秋色平分,秋水伊人,秋水盈盈,秋荼密网,秋行夏令,秋月春风,秋月春花,秋月寒江,霜气横秋,社燕秋鸿,微察秋毫,望穿秋水,万代千秋,万古千秋,危急存亡之秋,望秋先零,万岁千秋,万载千秋,遗臭千秋,月旦春秋,叶落知秋,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日三秋,有事之秋,一叶报秋,一叶落知天下秋,盈盈秋水,一叶知秋,一字千秋。

描写冬天的成语:残冬腊月,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冬烘头脑,冬烘先生,冬裘夏葛,冬日可爱,冬日夏云,冬扇夏炉,冬温夏凊,冬温夏清,冬箑夏裘,肥冬瘦年,寒冬腊月,秋收冬藏,三冬二夏,十冬腊月,无冬历夏,五冬六夏,无冬无夏,无间冬夏,夏炉冬扇。

水天一色、郁郁葱葱、青山绿水 、山青水秀、湖光山色、江山如画 、春暖花开、春雨绵绵、桃红李白、百花争艳、春光明媚、桃红柳绿、蜂飞蝶舞、春意盎然、万紫千红、万物复苏、含苞欲放、花枝招展、五彩斑斓、桃红柳绿

傍花随柳 草长莺飞 吹箫乞食 春风风人 春风和 展开全部>

爱的乳上 | 2011-08-23

193

87

作业帮

宝宝知道

美丽说

今日头条

看书

女生秘密

折800

秀美甲

kk唱响

汽车报价

酷狗音乐

相关问题

描写美丽景色的成语1712

描写景色的成语461

描写自然风光的成语426

描写场面的成语131

描写美丽风景的四字成语169

描写风景的成语391

描写景色的四字成语121

更多相关问题>>

用作业帮一键提问“描写风光”问题

回答

天上人间。。。

静轩贞贞 | 2011-08-23

14

19

1、自然景观: 冰消雪融 风和日丽 山光水色 草长莺飞 山明水秀 明月清风 奇花异草 鸟语花香

2、含有山水: 千山万水 跋山涉水 山光水色 山明水秀 山高水长 山高水低 穷山恶水 水秀山明

3、带“绿”意: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千山一碧 碧波荡漾 翠绿欲滴 绿草如茵

4、描写景色: 万紫千红 花红柳绿 姹紫嫣红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翠色欲滴 五彩缤纷 五光十色

5、带“春”: 春光明媚 春意盎然 春色满园 春暖花开 春和景明 春山如笑

6、天气: 风和日丽 烈日炎炎 和风细雨 彤云密布 晴空万里 万里无云 狂风暴雨 倾盆大雨 天昏地暗

7、花: 百花齐放 百花盛开 百花争艳 花团锦簇 含苞欲放 花红柳绿 争奇斗艳 姹紫嫣红 五彩缤纷

8、草: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绿草如茵

9、树: 郁郁葱葱 枝繁叶茂 红叶似火 枯木逢春

10、山: 危峰兀立 崇山峻岭 怪石嶙峋 奇峰罗列

11、水: 水平如镜 汹涌澎湃 波澜壮阔 微波粼粼 浩浩荡荡

12、天空: 碧空如洗 晴空万里 万里无云 展开全部>

wangpengwswsws | 2011-08-23

37

11

秀色可餐 春意盎然

ququcong | 2011-08-23

17

19

1、自然景观: 冰消雪融 风和日丽 山光水色 草长莺飞 山明水秀 明月清风 奇花异草 鸟语花香

2、含有山水: 千山万水 跋山涉水 山光水色 山明水秀 山高水长 山高水低 穷山恶水 水秀山明

3、带“绿”意: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千山一碧 碧波荡漾 翠绿欲滴 绿草如茵

4、描写景色: 万紫千红 花红柳绿 姹紫嫣红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翠色欲滴 五彩缤纷 五光十

  是《美国政治风向标》一书中“党内预选”一章的内容

  2008年,希拉里与奥巴马在美国民主党内部争夺竞选美国总统候选人的时候希拉里团队的一段话。

  希拉里的竞选班子紧紧抓了奥巴马竞选讲话中冗长的漏洞,对奥巴马发起猛烈的攻击,说“他的竞选像一首诗歌,而执政就会像一篇散文”。而希拉里的演讲会更像是拉家常,虽然很琐碎,旁人听起来索然无味,但在选民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上,她都能胸有成竹地娓娓道来。

  

  本书的内容有:所有政治都是地方性的 党内预选,是由选民来决定政党提名的过程,包括初选和党团会议两种方式。 担任过34年众议员以及众议院议长的民主党着名政治家奥尼尔曾经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所有政治都是地方性的。”的确,在美国的选举政治中,无论高层的竞争多么激烈,媒体上的报道多么火热,竞选活动最后都必须落实到地方。具体到总统选举就是候选人必须从预选阶段甚至更早开始争取基层民意,特别是以州为主要单位的民众倾向。 美国历史上曾没有预选,而是由党内大佬在密室交易后圈定党内提名。这种不民主的方法受到多方唾弃,历时半个世纪才改为今天的预选方式,由选民而不是政党领袖来决定政党提名。首先党内的候选人要经过激烈竞争,而预选也就成了大选的演练。 预选,准确地说,也不是选民直选,而是选民选择代表去参加在夏季举行的政党全国代表大会进行投票。全国大会不再是竞争场所,而是确认选民选择的地方。具体到各州何时进行、如何进行初选,以及其他规则都由各州决定。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初选和党团会议。前者是选民投票选择代表,后者是召开某区域选民会议来投票。 初选 初选一般分为直接初选和间接初选。直接初选是选民直接选择喜欢的候选人,将选票分配给支持某候选人的代表。间接初选是选民能在选票上看到代表名字,而代表也可以不宣布自己的支持对象。 其次,根据参与选民的群体不同,又可以分为三类: 关门初选(closed primary):只有登记为某党选民的人才可以参加该党初选,目前大约有15州采用。 开门初选(open primary):不必登记均可参加。有些州对无党派者开放,对其他党不开放。还有些州全开放。政党领袖往往不喜欢这种初选,因为它允许党外选民影响党内提名选择。不过这是目前最流行的初选,大约有27州予以采用。 咨询初选(advisory primary):允许选民在选择大会代表的同时,表达对最喜爱的候选人的倾向。 再次,关于结果分配,又有赢家通吃制(winner-take-all)和比例代表制两种。比例代表制更受欢迎,民主党一般采用比例代表制,只要获得15%以上的选票都可以得到相应比例的代表席位。 2008年,民主党在全国均使用“比例代表”制。在初选中,假如A、B、C、D四个候选人分别得到35%、30%、20%和15%的选票,那么本州参加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就按照这一比例进行分配。如果是党团会议,则按照选区得票比例分配参加州代表大会的代表。 不过,即使是“比例代表”制,如在党团会议中,代表的分配也不是那么严格精确。按照规定,选区内所有得票超过15%“生存线”的候选人,至少要获得一个代表名额。比如在一个选区,假设有五个参加州代表大会的名额,上述A、B、C、D四个候选人由于都超过了生存线,那么A可能会得到两个代表名额,B、C、D都要保证至少有一个代表名额,那么B、C、D之间的得票差距就会被忽视。 在爱荷华党团会议当天,美国C-SPAN电视台直播了该州第53选区(第蒙市罗斯福中学餐厅)的民主党党团会议。在这个400余名选民参加的党团会议中,奥巴马获得180人、爱德华兹获得150人、希拉里获得70人的支持。这个选区六个代表名额最终三个分配给奥巴马,两个给爱德华兹,一个给希拉里。 与此不同的是,共和党在有些州实行比例代表制,有些州则是“赢家通吃”制。与总统选举中的“胜者全得”不同的是,初选中的“赢家通吃”是在选区层次的“全得”。每个选区的代表名额将全部给在这个选区得票最高的候选人。如果仍以上述四个候选人为例,A候选人将得到本选区全部代表名额。 党团会议 党团会议是一个选举小区域内的选民聚会,讨论候选人的优缺点,然后在群体氛围中投票决定候选人,往往是一个州各个区域在同一时间召开会议。有良好组织动员能力的候选人及其团队,能够凭借在会议上支持者的数量,引导舆论的走向,从而赢得投票。 党团会议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提名制度,比初选历史悠久,但它没有直接投票的初选来得简单易行,也没有不记名投票来得公平、理性,投票率远比初选低,今天已经较少采用。但是这样一种“市镇会议”的形式,深深根植于自殖民地时期开始普遍实行的市民自治传统。从程序角度来看,初选和党团会议都比密室交易要民主,但是从投票率和投票者的角度来看,还是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相对于大选,初选特别是党团会议的投票率很低,大概是大选的1/10-1/2。这个问题由于时间表的提前更加恶化,因为排在时间表后面的选民觉得提名已经显而易见,他们的意见已无关紧要。 相对于低投票率,很多人更加担心初选和党团会议吸引的选民类别。学者们发现,初选选民比大选选民受教育程度更高、更富裕、年龄层次更高,他们更有政党倾向,更多接近政治活动核心。对于共和党来说,初选选民更保守;对于民主党来说,他们更自由化。候选人被迫在初选和大选中表态不一致。初选时,他们会表达党派化和意识形态化的观点来赢得他们党的忠实拥护者。在大选时,他们更接近中间派选民集中的政治中心。初选中,有极端意识形态倾向的候选人更具有优势。如果五个民主党自由派和一个共和党保守派在新州竞选,很可能后者赢。党团会议的参与者更少,比初选少1%。愿意花整晚时间来讨论候选人和议题的投票者,其党派性比初选投票者更强烈。 以下是2008年爱荷华党团会议和新罕布什尔预选的实例。 爱荷华州,人口29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098%。在美国50个州中,人口排名第30,面积排名第31。 新罕布什尔州,人口130万,占全国人口的043%,在美国50个州中,人口排第41位,面积第42位。 不客气地说,除了每四年一次的总统初选,这是两个州不大有机会上到美国几大报头版的地方。然而单在这个不大的爱荷华,美国两党总统候选人在电视广告上的投入是4000万美元,平摊到290万选民身上,每人17美元。由于最终参加党团会议的选民只有10-20%,因此候选人相当于为每个与会者花费了150-200美元的电视广告费。 预选时,在爱荷华州1700多个选区,注册党员到自己家附近的指定地点(通常是学校、教堂、图书馆等公共设施,有时甚至是在某人家的客厅里)参加会议。在类似早期新英格兰地区的小型“市镇会议”上,选民们讨论本党政策、各候选人派遣的干部面对选民做直接竞选,随后选民投票选举自己支持的候选人。选举没有选票,每人发张白纸,人们写上自己支持的候选人名字。整个过程不那么严格,即使名字拼写错了,比如把克林顿的Clinton写成Klinton,只要不造成误会,也是有效选票。各会议点选举结果出炉后即向州党部上报并由媒体公布。 民主党党团会议没有投票过程,注册党员们是“公开用脚投票”,与会者按照支持的候选人来分组,支持同一候选人的与会者站到一起形成一组。 提早的日程始终是这两个州的骄傲。当大多数美国人还没有开始投票时,这两个州的大众们就为大选奠定了基调,确定了某些候选人的优势,排除了某些他们不喜欢的候选人。尔后,大部分美国人会大致认同他们的选择,紧密团结在领先者的周围。 爱荷华州的党团会议与新罕布什尔州的初选被证明是对两党候选人的关键考验。近几十年的总统选举史表明:如果一个候选人同时拿下这两个州,那么就似乎能拿下全国提名。如果这两个州都没有拿下来,结果几乎就是出局,唯一的例外是1992年的比尔克林顿。当年,两州都选择了自己的老乡。不过,克林顿表现不错,反而赢得了全国性支持以及大笔捐款,最终进入了白宫。然而,更能说明问题的记录是,从1952-1988年,最终赢得总统大选胜利的候选人都赢得了新罕布什尔州初选的胜利。 在两州的胜利,不仅仅是客观意义上的选票胜利,其实是一场高超的心理期望游戏。更明确地说,候选人表现超出人们预期,才是真正被关注的“胜利”,反之即使最为领先,也未必是胜利。比如1996年,多尔被认为是共和党的领先者,但是他在爱荷华州只赢得了26%的选票,领先帕特里克布坎南仅3%。所以媒体认为布坎南赢了,因为他超出了原先的预期,让多尔陷入困境。多尔随后输掉了新罕布什尔州,好在几周后他恢复了状态并赢得了提名。奥巴马的肤色vs希拉里的眼泪 2008美国总统大选,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悬念和戏剧性。在共和党方面,黑马白马在两场预选中次第杀出,各路候选人陷入一片混战。在民主党方面,焦点则集中在女人希拉里和黑人奥巴马身上。 2008年1月3日,爱荷华州的第一场预选就给大家带来了意外,先前气势最盛的希拉里不仅输给了奥巴马,甚至还输给了爱德华兹。媒体和舆论的风向随即发生了偏转,奥巴马乘胜杀入新罕布什尔州,CNN的“民调”显示,奥巴马在该州领先希拉里13%。有媒体披露说,希拉里阵营已经放弃了在新罕布什尔取胜的希望,把注意力转向了下一个州:“希拉里阵营的唯一目标是不要输得太惨,尽量缩小与奥巴马的得票差距。” 1月8日晚7点,新罕布什尔州预选的投票数字开始陆续公布。对于这场万众瞩目的选举,各家电视台倾注全力转播,各路专家和评论员们纷纷现身演播室做现场评论。几乎所有人都在谈论一个问题:新罕布什尔的失败对于希拉里意味着什么,她的总统之路是否就此终结 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屏幕上评论员们在高谈阔论,荧屏下端的统计数字在不停地滚动变化。当10%的票站将数字报上来的时候,希拉里38%,奥巴马36%;到15%的票站将数字报上来的时候,希拉里40%,奥巴马仍然是36%。而演播室的评论员们似乎毫不知情,依然喋喋不休地讨论着“希拉里输了之后怎么办”的问题。观众都看懵了,明明是希拉里在领先,评论员们在侃什么呢!两个多小时之后,最后的选举结果出来了:希拉里以39%的得票率,以两个百分点战胜了37%的奥巴马。这一下,演播室里的专家和评论员们都傻了眼,选前明明是奥巴马领先两位数的民调,怎么最后来了个大翻车呢! 根据美国民意调查的一般规律,抽样调查的误差概率应该是3%,也就是说差距在3%以内就难分伯仲。而此次新罕布什尔的民调结果超过10%,理论上是不应该出错的。 自20世纪中叶美国对大选展开“民调”以来,历史上只出过一次“大错”,那是在1948年,“民调”显示杜威将压倒杜鲁门,而结果正好相反。“民调”科学家迅速对这次重大失误展开了研究,发现出错的原因在于“民调”的通常手段是通过电话进行抽样访问,而当时电话并不普及,有电话的都是有钱人,穷人没有电话,因此导致调查的样本没有代表性。从那以后,民意调查技术和手段不断精进,并成为一直是可以信赖的预测结果的工具。 新罕布什尔“民调”失真的问题旋即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媒体和专家们纷纷给出了解释。 有人认为,选前的“民调”失真可能是希拉里阵营故意玩弄的一个策略,通过制造奥巴马遥遥领先的假象,让奥巴马的支持者们认为大局已定,不用出来投票,而希拉里的支持者则会倾巢出动。这个解释比较诡异,似乎媒体和“民调”是可以被操纵的,这在现实中恐怕不太可能。 另一种解释认为,“民调”失真主要是新罕布什尔州的选民结构导致的。新罕布什尔州位于美国东北部沿海,人口流动比较大,年轻的、第一次有投票权的选民占总数的23%。选民中有不少是外州搬过来、年龄介于30—49岁的中产阶级和50—69岁把这里作为退休养老地的居民。这些选民的倾向性不明确,独立性强、摇摆性大。美国德瑞克大学政治和国际关系系主任阿特尔桑德教授认为,奥巴马的落败,主要因为独立人士和年轻选民没有踊跃出来投票,导致“民意”和实际结果不符。这仅仅是一个靠得住的解释,但不是一个有说服力的解释。 同一般人理解的民主不同,美国的选举历来是靠选民的自觉自愿和政治热情,而不是强制投票的。因此,遇上刮风下雨、工作忙或者在家照顾孩子,都有理由不去投票,这样的选举理论上无法正确反映全体合法选民的意志。曾有一位阿根廷人这样评价美国的民主选举:“这算什么民主在我们国家,如果我的护照上没有投票的记录,我是不能被允许出国的。” 美国选举投票的非强制性导致的直接后果是选举的投票率向来不高,总统大选的正式选举通常不到50%,国会选举只有30%左右,而总统候选人的党内预选的投票率更低。投票率的问题往往成为候选人竞选者策略的关键,只要己方支持者的投票率越高,获胜的几率就越大。当年小布什的天才政治顾问卡尔罗夫就是因为参透了这个道理,辅佐小布什夺取并保住了白宫的宝座。奥巴马的策略是“倚小卖小”,显示年轻、活力、未来和变革。他的竞选演讲通常会从“让我为21世纪而变革……”开始。奥巴马是位天才演说家,他的口才非常吸引人。古希腊的德摩斯梯尼与古罗马的西塞罗都是史上有名的演说家,据说他们俩的区别是:听完西塞罗的演说,人们会由衷地赞叹讲得好;而听完德摩斯梯尼的演讲,人们会立即情绪激昂地上街游行。奥巴马的演说堪比德摩斯梯尼,使得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希拉里的策略恰好是“倚老卖老”,她的年龄、资历、经验加上人脉。因此,希拉里的竞选从一开始就占据了优势,全国的“民调”始终领先,在党内也有众望所归的意思。然而她的最大弱点就是缺少个人魅力,在不亲近的人面前,她的说话会让人昏昏欲睡;而在亲近的人面前,她又显得太咄咄逼人。随着新鲜感的消退,希拉里的竞选越来越让人打不起精神,支持率节节下滑。 新罕布什尔的结果在根本上是两位候选人优劣势消长的结果。在爱荷华最初的兴奋过去后,人们的注意力更多地转向现实,关心两位候选人在教育、医疗、儿童保护等关系民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的观点。这个时候,奥巴马的优势突然变成了劣势,人们发现他的演说虽然很美,但更像是一场表演,缺少实质内容。希拉里的竞选班子紧紧抓住了这个机会,对奥巴马发起了猛烈的攻击,说“他的竞选像一首诗歌,而执政就会像一篇散文”。而希拉里的演讲更像是拉家常,虽然听起来索然无味,但在选民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上,她都能胸有成竹地娓娓道来。 最有戏剧性的一幕出现在选举前一天的一个小型集会上。一位妇女出其不意地提出了一个私人的问题:“你用什么办法总是能够保持头发和外貌都那么完美你是怎么保持这种乐观的良好状态的”面对如此女性化的问题,平日总是显得老练、淡定的以至于总是拒人千里之外的希拉里突然动了感情,她回答:“那真不容易。如果我不是以全副感情来相信我所做的是正确的选择的话,我是做不到的……这个国家有这么多的机遇,我真不希望倒退。”她的声音变得哽咽起来,眼角闪烁着泪光。 希拉里的眼泪立即成了媒体的头条新闻。这一幕向选民展示了一个女人的本性,同时也打动了无数女人的内心。而她的竞选对手和媒体则讽刺说,希拉里难得动一次感情,这回眼看要输才哭这么一鼻子,甚至说这是希拉里精心设计好的两滴眼泪。媒体的刻薄更加激发了女性选民的不满,希拉里自我控制和情感不外露被描绘为冷冰冰缺乏人性,她掉了泪又被说成是女人的软弱,这显然是性别歧视在作怪。于是,希拉里在新罕布什尔的女性选民中赢得了47%的支持,比爱荷华高出8%。这不能不说是两滴眼泪起到了作用。 对奥巴马而言,新罕布什尔“民调”失真则可能是一个更加令人不安的征兆,这便是所谓的“布莱德利效应”。汤姆布莱德利是黑人政治家,上世纪80年代两次竞选加州州长都遭失败。在选前乃至选后的站口“民调”中,他始终领先对手5%,但最终投票揭晓的结果却每每落后6%,一进一出的误差在10%左右。“布莱德利效应”后来被研究者定义为美国社会存在的种族暗流:许多选民,即使是来自相对开放、自由派的选区的选民,在面对公开民意调查时,不会说他们不投黑人的票,因为那不符合主流社会的“政治正确”,但是秘密投票时却做相反的选择。爱荷华的民主党的地方投票都是公开的,虽然白人占96%,但许多白人害怕被邻居认为自己有种族主义倾向,在众目睽睽之下都会将选票投给奥巴马。而到了秘密投票的新罕布什尔,情况就不一样了。 奥巴马的肤色、希拉里的性别,这是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中的两个隐性关键词。虽然没有人敢公开谈论,但其实是无法回避的。 “超级星期二”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预选日程不断提前导致本来漫长的2—6月份的过程一下子浓缩到了1—2月份的决策,2008年这种压缩式的预选更是登峰造极。特别是2月5日,这是个星期二,有20余个州同时进行初选,计有7000万名注册选民将在这一天前往投票。故这一天被政治评论员冠以“超级无敌星期二”(Super-DuperTuesday)或“海啸星期二”(Tsunami Tuesday)。初选日程的变化源于各州希望提升自身重要性的努力。人们普遍相信,初选开始越早,越容易影响风向,该州受到的国内外关注就越高。比如有最多代表的加利福尼亚州就不断提前自己的初选时间,1992年是6月,1996年是3月26日,2008年提前到2月5日。 在初选中,专家们会常提到“彩车效应”(bandwagon effect),用以指代人们习惯于聚集在假定的胜利者周围。在2008年高度集中的初选日程中,会产生如何的彩车效应最早初选的爱荷华州和新罕布什尔州的角色面对超级初选是增强还是削弱竞选人如何在如此密集的初选中分身有术有一点可以肯定,要赢得密集型的初选,候选人身后的组织非常重要。首先是制定合适的竞选策略,主次轻重区分清楚,其次是在各州的基层竞选组织必须有力配合,组织鼓动支持者投票,以应对候选人无法在短期内同时出现在各州的情况。 根据专家们的普遍意见,超短裙式的初选利弊共生,主要有三个优点、四个缺点。 三个优点是: 它促成更早的一致,以便政党尽早团结在自己的候选人周围,团结备战大选,避免自乱阵脚。拉长的初选季鼓励政党内部斗争,短季意味着领先者很早出现。 它避免过多关注少数州的选民情绪。新州和爱州不代表全国选民;给予更多州的选民表达意愿的机会。 它鼓励有最强组织的候选人。多州同时投票有利于那些建立完善全国竞选组织的候选人。地区性的、边缘性的候选人不易得到支持。 四个缺点是: 它青睐了资金充裕的候选人。以前可以重点投资于少数初选州,寄希望于好结果可以带来大笔资金。但是,现在要同时在多州开支,费用巨大就需要事先筹资更多。 它意味着更多的电视广告和网络关注,更少的零售竞选。很难在极短时间内的广阔地域建立个人声望,其结果是竞选更依赖商业电视和选民更少时间了解候选人。 它导致3月份至夏季之间选民的疲劳期。2000年这段时间选民关注率下降了50%。 它对不知名的候选人不利。二三十年前,相对不知名的候选人在先初选的少数州可能表现良好,使他们成为可行的提名竞争人,而现在可能性很小了。

  参考:http://bookdoubancom/reading/10502410/

答案为什么人会生气? 生气是人天生的一种情绪本能;进化论则认为这种情绪必然有其功能,否则不会被保留下来!事实上伴随生气而来的生理变化,如心跳、血压、呼吸加快,内分泌也会改变,帮助我们在必要的情境下产生必要的行动反应。试想如果面对威协,还悠哉悠哉、没有任何反应,岂不是连生命都不保了吗?所以生气本身是一种很健康、也很有用的情绪,基本上没有必要强迫自己不生气。但是怎么适度的控制,成为愤怒情绪的主人,而不是它的奴隶,才是我们真正需要花时间学习的。 生气的原因是什么? 有时候我们因为工作上的不顺利生气,有时候因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问题生气,也可能会对自己生一场闷气,有时候还可能为已经过去的事情生气,例如去年某某人欠你钱,你一想起来就生气。想想让你生气的原因,那就是你最在乎的事情。当您生气的时候,赶快找个地方跟自己对话,甚至来个争论,帮助你更了解自己的想法和价值观。 生气的反应强度 您可以试着去感觉一下,有些人生气只是脸色不好看,有些人会大声讲话,有些人会骂人甚至打人,您是属于哪一种反应方式呢?不同的人、对于不同的事情、在不同的场合,愤怒情绪的反应强度都不一样。大体上来说,都会变得比较挑衅、比较不友善,或者比较粗鲁。在国外有些心理测验能测量出个人生气的强度或反应模式,假如发现自己容易勃然大怒、失去理智的话,就要请专家帮忙好好找个方法处理自己的情绪了! 愤怒,越压越大 当你发现自己心里有不舒服的感觉,开始对你面前的人有敌意,肌肉开始紧绷,心跳呼吸开始加快……怎么办?生气的处理方式可以归类成三种:用言语表达、压抑或是安抚自己稳定下来。能用言语表达,是比较自我肯定的情绪传递方式。如果强行压抑下来,强迫自己不再去想它,愤怒只会转换到其他的出口发泄,可能是迁怒别人,影响人际关系,或是对自己身心健康受影响。研究发现,长期压抑愤怒可能与高血压和忧郁症有关!因此应该了解一下自己愤怒的反应以及原因,训练自己适度的表达,才能掌握控制住自己的愤怒,成为情绪的主人。 怎样才能不生气? 工作不顺、家庭压力、婆媳之间沟通困难……或许,您已经被压的喘不过气来,有一股声音在内心里呐喊:“我快受不了了!”然而,大多数的人都不轻易发脾气,总认为那是不稳重的表现。不能发脾气,也不知道能找谁说,长期把情绪藏在心里,就可是闷出病来。 肯定自己。其实愤怒情绪和个人自我概念有相当密切的恶性循环关系;充满自信的人对于别人的侮辱轻慢,或许不会那么在意。为什么会在意一个不相干的人轻视自己?通常是因为我们并不能肯定自己的价值,不能确定自己虽然有缺点、有软弱,仍然是可爱的。当别人伤害到我们,我们便无法一笑置之。因此,健康处理情绪的首要基础,就在于我们能肯定自己。 表达自己。面对各样的压力、挫折,很难没有情绪,我们应学习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伤害别人。例如:孩子缠着你高谈阔论,你一直想告诉他你很累需要休息、希望他安静,但是似乎他怎么讲都不听,于是他说什么你都不回答,偶而还用厌恶愤恨的眼神看着他,这是消极的表达方式。你也可以比较积极地告诉他,“我现在很累,如果你一直讲话会让我没办法休息,请你安静一下。一会儿再陪你讲故事好吗?” 安抚自己。如果你选择不表达自己的情绪,或者当时的情况没有办法讲得很清楚,还有第二条路可选择——就是从内在转换自已的想法,把原先引起你生气的事情重新审视一下,想想有没有别的观点或角度可以运用?比如你被某人的话刺激到了,不要急着生气,先想想“那些话对你来说有什么帮助?”“你从这件事情学到了什么?”任何事情本身都没有绝对的好或不好,看你用什么角度去看它。你认为这件事情的出发点是好的,心情就可以很愉快。这样的解决方式,不只是抵制外在的愤怒,更能让自己的情绪得到平复舒缓。 匿名 回答采纳率:256% 2009-08-15 07:27 检举调整你的自己的心态 给自己一个假设的情景 但就是真实的 你可以想想 你在生气 而别人呢?莫生气中“别生气我不气 气出病来无人替” 试想一下 你生气 气的是你 还是他?而你的生气 对他造成了什么损失?他会同情你、安慰你吗? 当碰到不顺畅 的时候 转移一下你的方向 不要去想这件事 用另一件让你开心的事情去填补你的不开心 我经常这样的心态去面对。而我的原则洽洽就是:别生气我不气 气出病来无人替”所以,想想不值得。就不再去想。这也是人的长寿秘决。每天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别人 别人回报你的多半是积极的东西 而不是消极的东西。你的不高兴 或者经常性的消极 会让许多朋友 离开你 因为你没有权力把消极的东西带给别人 所以,只有把心放轻松。每天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再消沉的人与愿意与你交往。而积极的东西也是会传染的。当每个人的心态好了,矛盾少了。你还用去生气吗? 回到从前 回答采纳率:264% 2009-08-15 07:29 检举性格,习惯 叶落知秋 回答采纳率:62% 2009-08-15 07:33 检举我想你先看看下面几点

1.对暴躁易怒的危害性要有足够的认识。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人因为一些不足挂齿的小事而发怒,做出不该做的事,引起恶性斗殴,甚至导致人命案子的发生,最后锒铛入狱,事后常常后悔不已。所以发脾气并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反而会增加新的矛盾。

2.增强理智感,学会克制自己的怒气。

  增强理智感,可以使我们遇事多思考,多想想别人,多想想事情的结果,认真对待,慎重处理。一旦发觉自己出现了冲动的征兆时,及时克制,加强自制力。

3.学习一些帮助自己克制暴躁脾气的好方法。

  在家进而或在课桌上贴上“息怒”、“制怒”一类的警言,时刻提醒自己要冷静。

  俄国文学家屠格涅夫,曾劝告那些易于爆发激情的人,“最好在发言之前把舌头在嘴里转上几圈”,通过时间缓冲,帮助自己的头脑冷静下来。在快要发脾气时,嘴里默念“镇静,镇静,三思,三思”之类的话。这些方法都有助于控制情绪,增强大脑的理智思维。

  转移,当发觉自己的情感激动起来时,为了避免立即爆发,可以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儿别的事情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把思想感情转移到其他活动上,使紧张的情绪松驰下来。比如迅速离开现场,去干别的事情,找人谈谈心、散散步,或者干脆到操场上猛跑几圈,这样可将因盛怒激发出来的能量释放出来,心情就会平静下来。

  灵活,有很多事情是可以有多种处理办法的,遇事要灵活行事,不要那么僵硬,有时可以退让一下,给对方改变主意和态度的机会,选择方法要考虑事情的效果。

  也可以用一个小本子专门记载每一次发脾气的原因和经过,通过记录和回忆,在思想上进行分析梳理,定会发现有很多脾气发得毫无价值,会感到很羞愧,以后怒气发作的次数就会减少很多。

4.换个角度考虑问题,体谅他人感受。

  做人应当有一点儿“雅量”,即容人之量,要“待人宽,责已严”,不要动辄指责怪罪别人。因区区小事而对同学发脾气,是极不礼貌的行为。你发了火,泄了气,痛快了,可这种痛快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如果把你调个位置,有人对你大发脾气,你会怎么想?所以,一个时时想着别人,处处体谅别人的人,即使自己心中不快,也不会迁怒于人,更不会把自己的不愉快强加给别人。

5.聆听音乐可以调节情绪。

  情绪容易兴奋、激动,所以,建议平时有时间多听听节奏缓慢、旋律轻柔、音调优雅、优美轻松的音乐,对安定情绪,改变暴躁的脾气也是有帮助的。

  多参加集体活动,多和其他人交谈,了解他人,理解他人,也了解自己,从而正确地对待自己。 冰雨 回答采纳率:129% 2009-08-15 07:36 检举 保持深呼吸! 〃夜晨ヾ 回答采纳率:131% 2009-08-15 07:38 检举 答案为什么人会生气? 生气是人天生的一种情绪本能;进化论则认为这种情绪必然有其功能,否则不会被保留下来!事实上伴随生气而来的生理变化,如心跳、血压、呼吸加快,内分泌也会改变,帮助我们在必要的情境下产生必要的行动反应。试想如果面对威协,还悠哉悠哉、没有任何反应,岂不是连生命都不保了吗?所以生气本身是一种很健康、也很有用的情绪,基本上没有必要强迫自己不生气。但是怎么适度的控制,成为愤怒情绪的主人,而不是它的奴隶,才是我们真正需要花时间学习的。 生气的原因是什么? 有时候我们因为工作上的不顺利生气,有时候因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问题生气,也可能会对自己生一场闷气,有时候还可能为已经过去的事情生气,例如去年某某人欠你钱,你一想起来就生气。想想让你生气的原因,那就是你最在乎的事情。当您生气的时候,赶快找个地方跟自己对话,甚至来个争论,帮助你更了解自己的想法和价值观。 生气的反应强度 您可以试着去感觉一下,有些人生气只是脸色不好看,有些人会大声讲话,有些人会骂人甚至打人,您是属于哪一种反应方式呢?不同的人、对于不同的事情、在不同的场合,愤怒情绪的反应强度都不一样。大体上来说,都会变得比较挑衅、比较不友善,或者比较粗鲁。在国外有些心理测验能测量出个人生气的强度或反应模式,假如发现自己容易勃然大怒、失去理智的话,就要请专家帮忙好好找个方法处理自己的情绪了! 愤怒,越压越大 当你发现自己心里有不舒服的感觉,开始对你面前的人有敌意,肌肉开始紧绷,心跳呼吸开始加快……怎么办?生气的处理方式可以归类成三种:用言语表达、压抑或是安抚自己稳定下来。能用言语表达,是比较自我肯定的情绪传递方式。如果强行压抑下来,强迫自己不再去想它,愤怒只会转换到其他的出口发泄,可能是迁怒别人,影响人际关系,或是对自己身心健康受影响。研究发现,长期压抑愤怒可能与高血压和忧郁症有关!因此应该了解一下自己愤怒的反应以及原因,训练自己适度的表达,才能掌握控制住自己的愤怒,成为情绪的主人。 怎样才能不生气? 工作不顺、家庭压力、婆媳之间沟通困难……或许,您已经被压的喘不过气来,有一股声音在内心里呐喊:“我快受不了了!”然而,大多数的人都不轻易发脾气,总认为那是不稳重的表现。不能发脾气,也不知道能找谁说,长期把情绪藏在心里,就可是闷出病来。 肯定自己。其实愤怒情绪和个人自我概念有相当密切的恶性循环关系;充满自信的人对于别人的侮辱轻慢,或许不会那么在意。为什么会在意一个不相干的人轻视自己?通常是因为我们并不能肯定自己的价值,不能确定自己虽然有缺点、有软弱,仍然是可爱的。当别人伤害到我们,我们便无法一笑置之。因此,健康处理情绪的首要基础,就在于我们能肯定自己。 表达自己。面对各样的压力、挫折,很难没有情绪,我们应学习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伤害别人。例如:孩子缠着你高谈阔论,你一直想告诉他你很累需要休息、希望他安静,但是似乎他怎么讲都不听,于是他说什么你都不回答,偶而还用厌恶愤恨的眼神看着他,这是消极的表达方式。你也可以比较积极地告诉他,“我现在很累,如果你一直讲话会让我没办法休息,请你安静一下。一会儿再陪你讲故事好吗?” 安抚自己。如果你选择不表达自己的情绪,或者当时的情况没有办法讲得很清楚,还有第二条路可选择——就是从内在转换自已的想法,把原先引起你生气的事情重新审视一下,想想有没有别的观点或角度可以运用?比如你被某人的话刺激到了,不要急着生气,先想想“那些话对你来说有什么帮助?”“你从这件事情学到了什么?”任何事情本身都没有绝对的好或不好,看你用什么角度去看它。你认为这件事情的出发点是好的,心情就可以很愉快。这样的解决方式,不只是抵制外在的愤怒,更能让自己的情绪得到平复舒缓。 匿名 回答采纳率:256% 2009-08-15 07:27 检举调整你的自己的心态 给自己一个假设的情景 但就是真实的 你可以想想 你在生气 而别人呢?莫生气中“别生气我不气 气出病来无人替” 试想一下 你生气 气的是你 还是他?而你的生气 对他造成了什么损失?他会同情你、安慰你吗? 当碰到不顺畅 的时候 转移一下你的方向 不要去想这件事 用另一件让你开心的事情去填补你的不开心 我经常这样的心态去面对。而我的原则洽洽就是:别生气我不气 气出病来无人替”所以,想想不值得。就不再去想。这也是人的长寿秘决。每天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别人 别人回报你的多半是积极的东西 而不是消极的东西。你的不高兴 或者经常性的消极 会让许多朋友 离开你 因为你没有权力把消极的东西带给别人 所以,只有把心放轻松。每天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再消沉的人与愿意与你交往。而积极的东西也是会传染的。当每个人的心态好了,矛盾少了。你还用去生气吗? 回到从前 回答采纳率:264% 2009-08-15 07:29 检举性格,习惯 叶落知秋 回答采纳率:62% 2009-08-15 07:33 检举我想你先看看下面几点

1.对暴躁易怒的危害性要有足够的认识。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人因为一些不足挂齿的小事而发怒,做出不该做的事,引起恶性斗殴,甚至导致人命案子的发生,最后锒铛入狱,事后常常后悔不已。所以发脾气并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反而会增加新的矛盾。

2.增强理智感,学会克制自己的怒气。

  增强理智感,可以使我们遇事多思考,多想想别人,多想想事情的结果,认真对待,慎重处理。一旦发觉自己出现了冲动的征兆时,及时克制,加强自制力。

3.学习一些帮助自己克制暴躁脾气的好方法。

  在家进而或在课桌上贴上“息怒”、“制怒”一类的警言,时刻提醒自己要冷静。

  俄国文学家屠格涅夫,曾劝告那些易于爆发激情的人,“最好在发言之前把舌头在嘴里转上几圈”,通过时间缓冲,帮助自己的头脑冷静下来。在快要发脾气时,嘴里默念“镇静,镇静,三思,三思”之类的话。这些方法都有助于控制情绪,增强大脑的理智思维。

  转移,当发觉自己的情感激动起来时,为了避免立即爆发,可以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儿别的事情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把思想感情转移到其他活动上,使紧张的情绪松驰下来。比如迅速离开现场,去干别的事情,找人谈谈心、散散步,或者干脆到操场上猛跑几圈,这样可将因盛怒激发出来的能量释放出来,心情就会平静下来。

  灵活,有很多事情是可以有多种处理办法的,遇事要灵活行事,不要那么僵硬,有时可以退让一下,给对方改变主意和态度的机会,选择方法要考虑事情的效果。

  也可以用一个小本子专门记载每一次发脾气的原因和经过,通过记录和回忆,在思想上进行分析梳理,定会发现有很多脾气发得毫无价值,会感到很羞愧,以后怒气发作的次数就会减少很多。

4.换个角度考虑问题,体谅他人感受。

  做人应当有一点儿“雅量”,即容人之量,要“待人宽,责已严”,不要动辄指责怪罪别人。因区区小事而对同学发脾气,是极不礼貌的行为。你发了火,泄了气,痛快了,可这种痛快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如果把你调个位置,有人对你大发脾气,你会怎么想?所以,一个时时想着别人,处处体谅别人的人,即使自己心中不快,也不会迁怒于人,更不会把自己的不愉快强加给别人。

5.聆听音乐可以调节情绪。

  情绪容易兴奋、激动,所以,建议平时有时间多听听节奏缓慢、旋律轻柔、音调优雅、优美轻松的音乐,对安定情绪,改变暴躁的脾气也是有帮助的。

  多参加集体活动,多和其他人交谈,了解他人,理解他人,也了解自己,从而正确地对待自己。 冰雨 回答采纳率:129% 2009-08-15 07:36 检举 保持深呼吸! 〃夜晨ヾ 回答采纳率:131% 2009-08-15 07:38 检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994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